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1

关键词:儒道思想;广告设计;文化内涵

本土文化是对于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从新阐释的文化,是本土内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可能是本土文化进行了整合或是发展了的一种文化形式[1]。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国的本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儒家道家文化相互渗透碰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特征,进而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和表达方式也生长出了与西方文化决然不同的审美意蕴。尤其是中国的图形文化,更是在本土文化根基上发展了起来,逐渐形成了带有东方思想和艺术特质的图形集合。通过皇家与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追寻,其审美意蕴也在多个领域上找到了其文化的艺术载体,比如现今民间常见的篆刻、年画、剪纸艺术等,它们在今天不仅在中国范围内受到了人民的喜爱,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作为中国特质的载体而广受世界观赏者的好评,成为东方本土文化的符号象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京”字标志,就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好评。纽约时报曾称,“京”表现了东方民族的审美趣味,在充斥了复杂花纹和标准“方、圆”图形的设计中,随意而写意的“京”在人们的视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带着东方情怀的“舞者”,舞蹈着,把人们的思维带回了古老的东方。

1. 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对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影响

1.1“物我合一”的儒家美学观

“天人合一”[2]是儒家哲学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整体价值观,而“物我合一”则是其根本的审美观念[3]。在这两者的关照下,造型艺术表现为不太注重图案和图形的外部结构,而是更乐于深究隐藏在图画后部的精神内涵。在评价作品的时候,中国人常常提到的“传神”也正是受到了以上这种美学观念的影响。中国儒家审美更注意的是设计整体造型所营造的气场和表现出来的气势,而不像西方审美观点一样讲究尽可能细致入微的写实。

1.2中国欣赏意趣中的意象

《中华汉语词典》中对意趣的解释为:意味和情趣。即人在欣赏某一存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欣赏取向和情趣品味。中国的欣赏意趣中常常提到意象,“意”是客观化了的作者情思所在,而“象”则是被画家主体化了的客观存在。中国传统艺术对意象的约束较少,一般来说,只要能够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出的心境,且观看的人可以领会到,那么这个意象的创造与使用就是成功的[4]。

古人常说的“近则取其质,远则观其势”也就是这个意思。在汉代的画像中冶经常采用裁剪影像忽略细致刻画的方式,所以汉代画像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是像一个剪影,但其动态和意境,还是能通过对画面的解构表现出来。

1.3中庸之道与“内敛”

儒家的另外一个思想内涵为“中庸之道”,即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行为准则都以求“和”为标准,讲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讲究世界万物相生互融的和谐。所以在儒家的审美观念中,并不愿意把图案的某一个方面过分的夸大和抒写出来,这会导致整个画面的不协调。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很少会选择“五色”等华丽夺目的修饰性内容,而是更多地青睐于简朴素雅、平淡传神等画面和文字内容。而具体表现对艺术的创作和审美过程中,也就是崇尚清新的审美要求。从另外一种审美意义上来看,中国古代的审美情趣也可以概括成“内敛”,即是一种与现代要求“个性张扬”所相反的审美价值观,这些对于现代广告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道家思想文化内涵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2.1“师法自然”的道家美学观

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在艺术方面,“师法自然”一直是道家思想所强调的,这种自然一是指非人为造作的物质载体;二指大自然,花鸟山水等自然界的物质载体。古往今来的文人和艺术家都主张师法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给予的力量。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等各个方面,道家的哲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和积淀。

2.2自然纯朴对现代广告艺术设计的影响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十分强调自然纯朴的生活状态,和对自身修养持之以恒的提高和历练。因为只有一个人有了自然淳朴的生活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不断对自我修养、性情进行精神上的升华,才可能在言谈举止、行事为政的过程中,体现出一个人与众不同的风貌和价值。

在世界的东方,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体现一个人设计才能的载体,它更多的体现的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价值评判。作品本身是实际存在的,它通过展现自己的形体、色彩、文字内容,来对他人进行感染和驯化作用,使观赏者可以赞同艺术设计中所包含的理念等内容。这就决定其设计不能仅仅通过单纯的意象组合来表现思想,而是应该首先有一个精神理念,然后再去对艺术品进行加工和创造,才能为作品本身赋予深刻的精神内涵。

没有精神内涵的作品是空洞的,“品性高洁,其文秀美”,只有当广告设计者本身拥有了高洁的灵魂,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上的内容。我们欣赏古代先民的图腾,并不是仅仅在于其风格如何地绮丽变化,而是因为我们能够从图腾文化中,看到先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追求生命,追求未来,追求美的决心与信心。我们欣赏靳埭强先生的广告设计作品,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标新立异,养人眼目,更重要的是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中流淌着浓浓的中国儒道文化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本土文化,《中国汉语词典》,1998年修订版.

[2]姜金锡,孔子辩证法思想浅析.贵州社会科学,2001,(3).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2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明式家具的形制风格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旨在由表及里地掌握明式家具哲学思想内涵的精髓,为现代中国家具设计和发展提供参考。

明式家具的形制及结构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东林学派思想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在审美观念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出来的简朴、空灵、内敛、优雅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设计理念。

一、儒家思想中“中庸”、“礼”的体现

博广的儒家思想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在明式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内涵上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要含蓄,以免适得其反。孔子说:“兴于诗,立与礼,成于乐”,“礼”主张社会上的人要区分名分,如君和臣、父和子、夫和妇等,然后又指出了各种身份之间应该遵循的礼仪、处事规范等。

明式家具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这种内敛、中庸、礼法有度的观念。如明式圈椅对称式的整体构架、外扩内敛式的椅圈及扶手、鼓腿彭牙式及内翻马蹄式的腿足等等不仅传达出中庸、含蓄的思想内涵,也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礼有法度”对人性的束缚。

礼法中讲究礼貌的坐姿,要保持上身挺直、双脚放在椅子的前面或放在脚凳上,或盘足而坐。在明式家具许多椅子的设计中,靠背与坐面垂直或接近90。有些椅子的坐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尤其是主要陈列在厅堂的椅子的造型浑厚冼练,稳重大方,端庄中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制,除了满足“坐”的基本功能,更作为一种礼教尺度,规范人们“行得稳,坐得正”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理性伦常和家长气度。

二、“有用之学”东林学派思想的体现

明中期以后东林学派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有用之学”饷实学,提倡改革,鼓励创新。文人的参与为家具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他们刻意追求的是“高逸”、“雅致”的生活意境,要求制作工艺要一丝不苟,装饰要简洁脱俗。明式家具中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如缠枝纹寓意吉祥幸福、忍冬纹寓意延年益寿、莲花纹寓意圣洁等等,题材寓意大多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有用之学”的思想变迁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造就了明式家具经久耐用的榫卯结构及重俭轻繁的艺术特征。榫卯结构不用钉和胶,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结构牢固,百年不松动;同时便于拆卸和组装,利于修复时更换部件而不伤整体,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完美结合。

三、“天人合一”、“普遍和谐”的道学思想体现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明式家具的形制和艺术特征同时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尚“无为”,重“天然”,追求“天人合一”和“普遍和谐”的宇宙观,从明式家具的一些设计上也反映了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1.追求天然材质“反璞归真”

老子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美在本真。选择使用天然材质,追求天然材质本身的美感,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明式家具的用材大都是木质坚硬致密,色泽沉穆幽雅,纹理优美生动的珍贵木材。如黄花梨木性适中,便于雕刻不易变形是制作硬木家具的首选材料且材质温润如玉,受到文人雅士青睐;紫檀木质地坚硬细腻,适于精雕细刻,多得达官贵人喜爱。不同材质的运用体现出不同文化内涵,这也是明式家具的特殊文化现象。在加工工艺上,大多采用通体光洁处理,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在许多传世的明式家具上,都把纹理最美的木材用在显眼部位。此外,也有利用不同木材的质地和色泽拼合搭配,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更最重要的是在制作时多打蜡少髹漆,从而充分展示了木材木身的质感和纹理,这也正是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完美体现。

2.崇尚阴柔之美的线型

《老子·七十六章》中写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家崇尚阴柔之美,认为“柔”是生命之初的外象,富有无限的潜力。这种柔美的哲学在明式家具上也得到了体现,明式家具的许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这些线型与家具一脉贯通,自然流畅,协调统一,优美动人。在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等家具造型中,有不少使用圆材,使其弯转有度,精巧流畅,以表现曲线美。如明椅靠背最上的横木——搭脑,其线形的起伏变化丰富,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直,或刚或柔,都各具神韵。通过各种直、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体现了以柔克刚、予动于静的哲学要义,极具回转灵动的生命气韵。

总之,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家具风格独特之处实际上也表现了社会、文化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认知。而从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探讨家具风格的成因,可以找寻出明式家具形式之外的精神思想,从而掌握其设计思想的精髓,希望这能给中国现代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小汾.明代文人与明式家具.观察与思考,2003.4

[2]龚云云.明式家具中的“礼”.科教文汇,2008.2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3

[关键词]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92-01

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为可持续发展观念提供思维借鉴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由于道家对人与自然研究的专注,使得道家由天道推及人道的思维模式也日臻成熟,在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把自然做为哲学研究对象,在研究自然的同时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由天道推衍出人道,又将人道回归于天道,阐述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应协助自然,与自然共同发展。道家的这种生态观十分人性化,很符合现展观的要求,正可为可持续发展观念提供宝贵的思维借鉴。

(二)为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系统支撑

可持续发展理论含义深刻,内容包含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等多方面,学科覆盖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要贯彻这一理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相关的物质基础,也要有相应的精神基础,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则是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精神基础方面给予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利的系统支撑,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物质基础的积累。

(三)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思想指导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打破了人类中心论的观念,深化了人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了人的生态道德水平,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人是从自然界衍化而来,与自然的关系与生俱来,密不可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提倡一种整体发展、平等发展的新思维方式。这一思想激发了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从而对自然产生珍视,从内心认识到要保护自然。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二、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相通性

(一)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具有相通性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万物皆源于道,人也不例外。放之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关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产生于自然,所需的一切都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获取和改造,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内涵要求是自然无为,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顺应其自身的本性去发展,无需强制和控制,对于自然界,人生活在其中,更不是人的意志和行为所能左右的。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人生于道,因此人的本性也应遵循于自然,人的发展就应循自然之道,不假外力,是人道与天道和,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相通性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也是天地间的万物之一,共同存在于宇宙大道之中,因此,人应该和天地万物一样遵守着宇宙运行的规律,即“道”,自然无为,尽好本责成为道的一部分,这是人存在的价值。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确指出人要按照天地之法在自然中“自然”地生存,即依照本性,这是道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庄子也说要“与天为徒”,“从天之理”,“以天为师”。尽人道就是和天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类通过对未来的思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于当前正激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认识自然界的价值,将生态价值提升到重要地位。可持续发展观也同样不再承认人类在自然中的主宰地位,认为人只是自然中普通的一员,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能动性,但是也不能超越自然规律的决定作用。另外,生态价值不同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界运行所固有的,是自然界的存在对人类生存具有的重要意义,然而若人类只注重消费自然带来的经济价值,则自然的生存价值也将逐渐被消费掉,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样,可持续发展观也是立足于人法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

(三)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具有相通性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4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家们不负历史使命,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但是,当代的陶瓷艺术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促进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这是当今陶瓷艺术界所面临的难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道法自然”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仍是当今陶瓷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可资借鉴的源泉,在陶瓷艺术中注入“道法自然”的思想,能赋予陶瓷艺术作品更深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来源

吸取和借鉴道家思想,我们首先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道家以“道”为最高法则,实现天与人的和谐。《老子》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法则是“自然”,天地万物的存在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为转移,只有不显露人为的痕迹,才是天地万物最真实的状态。“道法自然”是老庄的思想精髓,老子认为“自然”是无所不在且永恒不灭的,他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哲学观,主张万物必须复归原始状态才能实现和谐的境界。

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对宇宙本体的自然状态作了进一步探讨。庄子反对“以人灭天”,倡导自然无为的状态。庄子的无为思想,就是要使有为的创造活动行之于无为的方式之中,他以“道”向人们阐述宇宙生命的和谐完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最接近宇宙生命的本体。庄子崇尚朴实纯真的自然之美,反对违背自然本性的雕饰之美,他主张顺应自然,淡然无欲,保持天地本性,不妄自作为。《庄子・天道》有云“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庄子看来,对自然本性的维护和回归尤其重要。

三、“道法自然’,对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义

纵观当今陶瓷艺术界,部分陶瓷作品在表现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趋程序化,缺乏原创性及独创性。随着陶瓷艺术设计的商品化、工业化,使许多创作者曾一度对如何走向市场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文化内涵摒弃,为了经济利益,不愿花过多的时间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去挖掘民族文化的瑰宝,创作者内心情感渐渐地远离了自然的淳朴和真实的自我。有些作品创作的题材不是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模仿和照搬的现象比较普遍;设计师过于追求作品的外在装饰及艳丽的色彩,只为吸引眼球而无其精神内涵;许多年轻的陶瓷艺术家受到西方现代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在本土文化尚未得到合理地继承与发展的情况下,盲目地将西方的形式和构成法则当作创作的基准;创作者自身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作品缺乏内涵和思想深度等。

“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创作者进行设计创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缺少传统哲学思想的考量,陶瓷设计就会失去根,失去灵魂。“道法自然”所崇尚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当今社会值得推崇,我们只有寻求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及自然本性的拥抱,将“道法自然”用到陶瓷创作中,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的经典陶瓷精品。

四、“道法自然”对当代陶瓷艺术创设计的启示

(1)“道法自然”需要寻求观念意蕴的回归:外师造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水墨画家张所倡导的艺术创作理论,他认为创作者要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外师造化”的理论同样适用,它告诫陶瓷创作者要走进自然,以自然为师,模仿的画面总会使人觉得匠气十足,缺乏艺术的灵动性。一件好的陶瓷艺术作品不能离开生活中真实的感触,大自然的阴晴明晦、天光云色都变幻莫测,只有走进自然,用手中的画笔去感悟,才能真正达到物我相容、情景交融的境界。创作者通过描绘实有的、具体的、感性的自然,去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活力,达到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至高境界;观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之时,同样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象的生命力和活力。

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就是一位典范。他耋耄之年仍旧坚持外出写生,喜欢走访名山大川,每到一处必会提起手中的笔,对景抒情。除了体验生活之外,他还注重挖掘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注重去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及山水花鸟的情趣和精神。王锡良先生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画画无秘诀,写生是窍门”,他笔下的陶瓷艺术形象生动鲜活,绘画语言细腻多彩,这都与他师法自然,坚持写生是分不开的。纵观古今中外,有灵性有生命的作品无不是来自生活,取法于自然。

(2)“道法自然”需要寻求笔墨骨法的回归: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陶瓷绘画艺术至高的审美追求。五代的荆浩《笔法记》这样解释“气韵”二字:“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意思是画家度物取真的审美水平会随着笔墨的运用而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这种贯彻整个创作过程的力量,就是“气”。画家知道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形成了“韵”的艺术效果。陶瓷艺术要追求道法自然,则必须遵循“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气韵”与中国道家哲学观念和思想分不开的,“气”意味着人生命的律动与内在的精神性,包含有宇宙之气与气质之气,“韵”包含有生命主体之精神风貌与作品的节奏韵律,画上的人物不仅要画出人的形体,更重要的是画中形态能显露出的这种精神状态的美。“气韵”的产生源于对大自然形象的亲身感受,形成了主观的情感进而通过笔墨在意境上加以表达。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要将画面中的线条、肌理效果转化成“韵”的方式。通过生动灵活的线条、不同形式的肌理效果、变换的色彩等视觉传达形式来表达陶瓷作品,才能使作品具有无限意蕴,使人、自然、陶瓷艺术神韵完美结合。这样的陶瓷艺术才更有灵气与活力,而不是一些没有生气的僵化的复制品。只有潜心研究,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才能以清淡的笔墨,加上个人的艺术造诣,将自然之气韵转化成艺术气韵,在陶瓷作品中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的方寸之中,展现天地之大美。

(3)“道法自然”还需要寻求精神境界的回归:宁静致远。

《庄子》中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意思是虚静恬淡,美好的事物就都会随之而来,这正是天地之道,圣人们的品德。道家追求的恬淡无欲的精神境界启示着我们陶瓷艺术家应超越世俗,宁静致远。作为创作者,应强化自身胸襟涵养的修炼,应具备丰厚广博的学识及高尚的人品情操。陶瓷艺术家只有超越世俗和功利,在市场化和功利化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内心虚静,在精神上忘记名利得失,多关注内心情感与交流,才能创作出宛如天成的作品。

五、小结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5

优秀传统文化是室内装修设计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同时,因为室内装修设计是社会文化极为重要的成分,在其当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就有深刻的内涵。在大体上判断,不论是什么风格的室内装修设计,它所代表的必然是物质与精神家园的结合体,同时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结构,它反映的是雇主内心层次的需求。因此,整个设计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设计风格不仅反映了设计师的审美和世界观、价值观,还把同时代的主流文化特色做出完美的诠释。在纵向看,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所代表的时代文化。虽然不断有新晋的室内设计师宣称,在设计的前沿角度讲,前卫设计一定要抛弃传统,倡导摒弃旧物,但是从实际出发,从雇主个人需求出发,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传统还是必要的过程和步骤,所以,在室内设计的过程同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是肥非常必要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求。

二、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形式

1.儒家思想的融入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倡导的中庸思想,展示着儒家对天人合一的高度重视,这种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数万中国人,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存、和谐统一也成为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标准。由此而来,专业室内设计师也将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当作共同遵守的设计哲学,不仅将天人合一的设计哲学作为中国室内设计的最基本哲学基础。也就是这种设计哲学的深远影响,促成了在中国专业设计师公司中出现众多设计师,他们在为雇主设计居家结构时,往往对田园、山水和自然非常重视,力求将精妙的设计运用到室内设计当中,让雇主居住其中能将自然的美丽融入到生活中。当然,倡导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在设计装修设计中得到了极大的利用。例如,在室内设计当中,如果设计过于简单,不做任何装饰,雇主在居家生活过程中就非常空旷,显得简陋、没有生机、温暖的感觉;相反的,如果在室内设计当中过分的使用繁复奢华的装饰,又会让人感觉俗气,没有家庭的轻松愉悦。在这种矛盾中,如果将中庸思想融入居家设计,会有效的调节这种矛盾,使其恰到好处,不过分用力也不随便,在给雇主赏心悦目之余,也更好的满足雇主的内在精神需要。

2.道家思想的融入

代表道家流派的代表性人物,老子认为:美在于道,而道的本性在于自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法自然。通过现象看本质时,我们发现老子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几乎呈现出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道法自然的状态不能用语言理性的表达、逻辑的表达,这种“道”,超出了人们所存在的语言世界,他的传播过程不需要繁复的语言,而是通过人类语言这一项符号系统来实现文化传播的,所以,道法自然也有抽象的自然属性。道家的这种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丰富我国室内设计的空间内涵,使室内空间设计出现许多虚实结合的围合,并且,这些围合还可以相互交错、共享和穿插。例如,在室内门窗的设计中,可以将室外景色引入到室内中来;在室内空间进行隔断设计,可以将一个房间内的装饰设计完美地引入到另一个房间之中,通过彼此借景的方式,使室内空间设计更具开阔感与流动感。其次,道家思想应用到室内设计中的另一种体现就是“高雅的风格”,道法自然文化思想的应用,可以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充满文学气息的室内氛围。这种意境室内空间被营造出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设计师将虚静思想融入到了设计过程中、将道家讲求的阴阳相对和轮回的自然规律通过阴阳鱼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传统文化中“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在室内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从造型上来看,融入了道家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造型从本质上来看,其属于一种带有意象性的造型,这种造型的好处就是既能够具象体现、也可以抽象隐含,还可以增加室内设计的内涵。例如,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就常常会借助屏风和陈设架等类似装饰设计来达到对人们的视线造成一定阻隔的作用,从而使得室内分景设计可以被完美的体现出来,然后通过对一些半通透装饰品的利用,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含蓄美。现代室内设计之所以在门厅内进行屏风和陈设架等装饰设计,其最初的原因是设计师从风水学方面进行考虑,有效地避免客人一进入到门厅就会看到起居室全貌的情况出现,从而达到一种穿堂设计,使门厅和起居室被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此外,由于道家思想的融入使得设计师们对于室内外空间联系性设计的重视度比较高,所以,在室内设计中沿袭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传统用色手法、古雅质朴的材质以及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为居住用户带去一种引人入镜、心旷神怡、宁静简淡之感。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实际应用情况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范文6

[关键词]动漫;哲学;价值观;艺术精神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236

1动画的内涵

动画的内涵是动画片所表达的精神追求。能否把动画的精神追求,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是动画制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就是说每部动画都是在表达创作者的精神追求。

2动画片的精神追求

我国动画在20世纪出现了一个期,制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动画片,被国外的同行赞为制作水平不亚于迪斯尼,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被称为中国学派。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学派”动画,是因为这个时期制作的动画不论从内涵到表现的手段都是中国化的。内涵上表现了我国的“和为贵”、忠孝、惩恶扬善等观念,外在表现手段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皮影、古琴等的文化元素。遗憾的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制作,没能积极地把中国学派的动画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导致一些动画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传承中断了,以至于到20世纪90年代动画复兴时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造成了动画发展的断裂。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我国动漫进入复兴和高速发展期,动画片的产量大幅提高,但是优秀作品极少,特别是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都能给人留下极深印象的作品极少。大部分都是美日动画的复制品,没有我国的思想和艺术元素。这是由于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复兴。动画人在精神上还没能真正的觉醒。随着美日动画对我国动画产业不断地冲击,我国动画产业萎靡不振,特别是近年来日美动画大量采用了中国元素来争取中国市场,我国动画领域也在对动画产业进行反思,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缺失严重。中国动画急需探索民族化的新道路动画行业的有识之士,也发出了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呐喊声。有部分学者也在探讨中国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问题,但大多还处于一种呼吁状态或者对已有动画作品民族元素的分析状态,没有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在动画作品中体现问题。

3动漫作品体现中国文化精神

31动漫作品中要展现中国哲学思想

一部动漫作品的精神内涵是作品的灵魂。每个民族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体现了本民族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想象力。它超越了西方心理学意义上的“想象”,而是一种“悟”的审美意象。

我国的哲学思想是儒、道、禅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儒家道家为主。

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礼”和“仁”。“仁”指的是“爱人”“爱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本主义的人学。《论语》中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以及“泛爱众,而亲仁”。这也就是“仁者爱人”。孔子重视“仁”学的原因是他认为只有仁人,才能推行礼制。孔子所遵循的“礼”是“周礼”,但又不完全是“周礼”,是超越了“周礼”的至高无上的“道”,所谓“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孔子认为推行礼制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在政治上推行仁政,二是在道德上以血缘宗法为核心的爱人。这两个前提一个要求统治者要自身正,即“修己以安人”;另一个要求在个人自身的修身养性要“克己”“内省”,在行为上要“忠恕”,行“恭、宽、信、敏、惠”。

正是基于对人的充分肯定,所以孔子赞美人的精神美和人格美:贫富不移,威武不屈,为理想而“杀身成仁”。正是这种对人的自由力量的本质的高度赞美,影响着后代儒家的追随者,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百经磨难,在无数个关键的历史关头,总会有仁人志士“杀身成仁”,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正是儒家思想人格美的体现。

孔子虽然提倡“仁学”,但并不否定“小己”,而是通过“克己”“内省”的方式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寻求个体“小己”和群体“大己”的和谐统一。孔子推行的“内省”成为了后世的道德体系的基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儒家的哲学思想是几千年来我国的主流哲学思想,影响巨大而广泛,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都受它的影响,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成果。动画创作也应该汲取儒家的哲学思想。

孔子在赞扬人格美的时候提到过一句话,被后世广泛提及,即“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对它的解释是:“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用山水,比喻仁、智,把人的内在的品格,物化为可见的山、水,赋予内在美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这也就是后世西方美学家所提出的“通感”。在我国的艺术创作中这种托物言志的方法,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并且还具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正是我国美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

道家是儒家的互补和对立面。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和现实世界价值体系的根源。万物一切的关系都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道家最显著的美学特点是它认为万物是相辅相成的。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是“一”,那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万物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都相互依存以及相互转化。《老子》中有许多论述,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辩证思想对中国艺术影响非常巨大。我国艺术无论是建筑、戏曲、诗歌、小说、舞蹈、书法、绘画等都受这一思想影响。书法、绘画中的“虚实”“黑白”;音乐中的“停顿”恰恰是为了之后的继响的“有”。有与无相互衬托,相互为用,相得益彰。

我国动画在20世纪中期的一些作品中吸收借鉴了道家的美学精神,创造出了高超的艺术作品,例如《山水情》这部动画片,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和与世无争思想。画面采用水墨技法,对虚实的处理出神入化。画面美感极强,折服无数中外人士,是中国动画史上标志性的动画。

儒家和道家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成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流。在这些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文学、美术、音乐等都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无数优秀作品。中国动画艺术自然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优秀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传统哲学这一基石。

32动漫作品中要重塑民族价值观念

在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形成了“孝”“忠”“诚信”“集体主义”等优良的价值观。

孝敬父母,长幼有序。这是一个家庭基本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也是社会的基本规范。电影电视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动画创作中应多涉及家庭伦理的内容,对孩子的思想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不要采取说教的方式,这样不容易引起共鸣。

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家庭。这是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如岳飞等。但是忠诚不是与生俱来的,忠诚是需要引导的。如何引导是媒体和教育工作者的面临课题。

诚信属于中国伦理学的范畴,是儒家的哲学思想。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取得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石。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的可贵品质。诚信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古代无论是知识分子和商人都把诚信看作最重要的事情。现今,我们也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进入我国,对我们的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现今动漫作品价值观模糊不清。每一部动漫作品故事情节的冲突,都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而引起的。因此,重塑民族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动漫产业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3深挖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借鉴其他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书法、音乐等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无不是传统哲学、价值观、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在艺术的长河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对艺术的评价体系。例如,中国画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历代的评论家也对中国画的品评订立了标准。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画有五品: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为上品之上,神为上品之中,妙为上品之下,精为中品之上,谨而细为中品之中。以自然为上品之上与南齐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有相通之处。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了“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观点,由此确立了逸格在绘画中的崇高地位。

由此看出我国绘画以逸品为高的理念在唐宋时期已经成熟。逸是什么呢?逸就是自然,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是由老庄哲学衍生而来的艺术精神。中国的音乐、园林等艺术无不如此。

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古琴、书画等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根植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土壤中。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的方面常常运用简约、概括、含蓄并抽象的表达方式。因此动画作品的创作要坚持中国艺术的精髓,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动画作品散发出中国魅力。

34加强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促进动漫产业良性长效发展

1956年我国动画片《为什么乌鸦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但却被认为是苏联作品,这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老一辈动画制作者,前辈们开始反思,认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在这种认识下,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走上了探索中国动画民族特色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鹬蚌相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经典影片都在国内外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可惜80年代后期,动画商业化之后,动画的民族化探索受到影响,被迫中断。之后,美日动画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动画从此一蹶不振。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看着美日动画长大的,几年来,虽然我国动漫产业急剧发展,但是没有生产出艺术品位高超的中国动画片,大部分都是受美日动画的复制品。我国动画能够拿得出手的却还是老一辈动画人创作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有限的几部片子。这是动画界的悲哀!

一个民族的复兴在于文化的复兴。动漫产业要想得到长效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这包括加大传统文化课程和美育课程,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组织学生和动漫从业者考察博物馆和优秀文化遗产等,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只有对祖国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中国动画。否则只是对传统文化的生搬硬套。

35融入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区域风俗文化的形成是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所影响的。风俗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化的核心精神。动漫作品如果缺少了风俗文化的表现,就会脱离大的文化语境,成为空中楼阁,很不幸当下中国的很多动漫作品都没有民俗文化的融入,不接地气,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M].济南:齐鲁书社,1987:132-275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78:26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