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1

【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资源类型;特色分析

一、现状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旅游业,能够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拉动和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元拉动效应。舞阳县境内拥有贾湖古文化遗址、仰韶、龙山、商周文化遗址,以及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古碑刻、古器皿群体,有代表人类九千年文明发祥地的贾湖遗址,有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元朝的城隍庙、有被誉为“清代牌楼之冠”的山陕会馆彩牌楼等诸多历史文化名迹,还有依托周汉故城所建的西城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大的潜力。舞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宣传推介、开发建设力度不够,有说头没看头,是舞阳县旅游业的显著特点。目前,舞阳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这一点,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入手,依托周汉故城投巨资兴建了西城森林公园,并对城隍庙进行了整修,目前两景观都已申报景区成功。并针对舞阳县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现实,设立了旅游局,这些都将对舞阳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舞阳县旅游规划中可以看到,该县将以北舞渡为中心,逐步开发贾湖遗址、山陕会馆彩牌楼、清代当铺、东不羹城、阿岗寺等历史古迹,着力创建远古文化旅游景区;以城隍庙、开元寺、周汉故城、西城文化广场等为主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城区风光旅游景区。在舞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对樊哙墓进行修葺、在漯河市人民会堂举办舞阳农民画展览、在政府门户网上介绍舞阳历史及旅游景点等,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开发程度不够。舞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低,除了依托周汉故城修建的森林公园、借助于贾湖文化开发的贾湖文化广场之外,其它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已有的参观点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也比较落后,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缺乏对普通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得宝贵的资源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贾湖文化的开发仅限于两处雕塑,已经开发的周汉故城和贾湖文化广场互相孤立,缺乏统筹协调,与其它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结合,基本上是以分散的、一个一个的参观点参观为主要方式,更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配套的完整、成熟的旅游产品。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在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和垃圾收集等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整体性的深度开发。加之贾湖文化时代比较久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参与性比较差,文化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文化旅游需要一种氛围。现阶段,大多数游客并不在意真正深入领会文化,看的就是环境,感受的是氛围。舞阳的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开发程度不够,产品不精,当然缺少这种氛围,也就很难形成亮点,很难走出去,为外界所了解。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没有成熟的旅游产品,精品更看不到。

2.区域合作不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跨区域旅游将越来越多,这需要各方协作。加强合作是时展的潮流。舞阳县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富集,互补性强,舞阳县南边紧邻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优秀旅游城市舞钢市,其自然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再往南是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驻马店市,北边是以“三国文化”著称的许昌市,且三市皆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舞钢市距离舞阳最近,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石漫滩、二郎山、九头崖等旅游产品已经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同,灯台架、五峰山、九龙山等一批新兴项目正在崛起。舞钢市山水资源较为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不足,与舞阳形成良好的互补态势,在旅游业发展中,舞阳、舞钢缺乏合作,各自为政,不能形成集合性实力,削弱了资源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总体上看,这一区域内旅游资源互补性强,适宜不同旅游人群和消费者的需要。其次,区域内人口密集,市场前景相当可观。因此,舞阳、舞钢最适宜旅游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互惠互利政策,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另外要实行联合促销,共同搭建宣传促销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展促销活动,鼓励引导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整合宣传资源和力量,抓好区域的整体形象宣传,统一编印画册、挂历等旅游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和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刊登、播放本区域内旅游图片、旅游电视专题片、旅游文章及旅游信息,大力推荐和宣传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特色景区景点、民风民俗等,达到共同繁荣市场的目的。并统一向外展示推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提升合作区旅游形象和影响,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整合,强化市场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加强区域旅游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目标。

3.宣传力度不够。舞阳县众多的旅游资源,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舞阳县至今还没有一本或一部全面宣传和推介历史文化资源的图书、画册或影视光盘,很多旅游项目推介会、招商会都没参加。有一些方面虽然也开展了活动,但缺乏后劲,后续工作无力,或者说标准要求不高。如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同时还是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和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曾载文介绍贾湖考古发现。如此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舞阳当地人也大多不了解。“清代牌楼之冠”的彩牌楼,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建筑群城隍庙,妇孺皆知的西汉功臣樊哙的墓冢,入选首批“河南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阳农民画……由于宣传方面投入太少,宣传不力,从而导致舞阳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相当低。舞阳的旅游宣传应以省内周边客源市场为主,以中低档的线路价格为竞争优势,以美丽的平原生态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相融为特色,开展立体的、多时相的旅游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扩大宣传覆盖范围,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联合,扩大舞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4.资源保护不够。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由于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导致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就舞阳而言,情况更为严重。如著名的樊哙墓被农户住宅包围着。听村民说,以前樊哙墓有房顶那么高,现只有一米多高。由于经费不足,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城隍庙只有350平方米由文物部门管理。彩牌楼和彼岸寺在当地学校院内,没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舞阳侯樊哙的遗迹、轶闻,就全国而言,舞阳较多,除了消失的以外,现存的几处也亟待予以保护;樊哙墓碑修复了,但是墓园需要规划和绿化;位于墓西的原樊哙庙(祠)的一株古槐尚在,还有几块石碑却铺在走道上,成了垫脚石;位于高庙的樊哙祠现已岌岌可危。舞阳境内分布着许多汉画像石,已发现的有50多块,颇有价值。舞阳境内有石碑数百块,其中还有珍贵的乾隆御碑。目前,虽然舞阳县旅游局已将这些石碑规范整理,并在城隍庙内建立了碑林,但简陋的设施,粗放的管理,简单的陈列,缺少规范、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既不美观,又晦涩难懂,难以体现出观赏游览价值。

5.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商品不仅体现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旅游者购物,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旅游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这个比重一般在20%~30%之间。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吸引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或家庭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能够扩大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积极意义。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大力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点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建立旅游纪念品体系。”

好的旅游商品就是好的旅游宣传品,就是旅游名片。笔者几乎走遍了舞阳的大小购物点,却找不到舞阳当地的旅游商品,尽管舞阳街头不乏特色小吃,但是包装精美、方便携带的旅游商品却难觅其踪,旅游商品开发还是一片空白。如舞阳北舞渡镇胡辣汤是河南著名小吃,曾与周口逍遥镇胡辣汤平分秋色,甚至在口味上前者口碑更好,如今逍遥镇胡辣汤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产品,有胡辣汤粉、胡辣汤调味料、胡辣汤半成品等,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而北舞渡胡辣汤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没能实现产业扩张。

6.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就是深入到旅游目的地,从民族文化、大自然美学欣赏的角度去寻找旅游活动的丰富内涵与真谛,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享受的需要。舞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地区,景区的建设者应尊重历史,深入发掘,捡起历史文化碎片,并用先进文化的标准精心遴选,把那些能够体现舞阳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东西串接起来,进行展现,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与吸引公众认同的一种载体或者干脆是一种氛围,它的内在张力和同化力是不容忽视的。舞阳县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盲目建设、急功近利的情况。如贾湖文化广场,除了路边两排名人雕塑、墙壁上几幅农民画、广场中央一个高高的骨笛雕塑外,其余的都是些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尤其是儿童跳跳床、转转车,水上乐园,套圈游戏及各种小吃摊点,噪音极大,使得贾湖文化广场缺乏文化氛围,像个集贸市场。西城森林公园是依托周汉故城而建造的,公园中有大片的经济林木和果木,也不乏奇花异草,但是几乎感受不到一丝的文化气息,高高的故城墙上架起了吊桥供人们娱乐,小小的三丰亭和白龙亭在整个公园中显得很不起眼,“三丰洞”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既没有路标,也没有相关文字介绍。总之,依托周汉故城而建的公园像个植物园,缺少应有的文化气息。

参 考 文 献

[1]张居中.舞阳贾湖[M].科学出版社,1999(2)

[2]罗哲文.大文化视角:保护与开发[J].观察与思考.1999(5)

[3]欧越男.对发展番禺文化旅游业的思考[J].企业导报.2009(2):102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2

【关键词】旅游资源 环境经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风险损失 损益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它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对开发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是目前首要研究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价值,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

旅游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耗损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当前,对于旅游业这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认为其是无烟产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而旅游消费又是一种精神消费过程,旅游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实际上,过度开展旅游活动、不合理开发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会排出废物、污染环境、消耗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自然资源破坏、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破坏、社会污染。

一、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人们的思维惯性认为,自然生态区如果没有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它的存在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某些专业旅游人士也存在这样的看法。原因在于:虽然它的存在有其自身价值,但这种价值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来,或只体现其中的一部分价值可以通过货币形式得以体现,而一旦进行旅游资源开发,门票收入、住宿收入、出售纪念品的收入等等大量的资金收益,让人们看到资源开发后形成旅游区带来的利益,进一步认识到开发的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人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一味只重视开发后的经济收益,忽略资源的固有价值。导致对资源的野蛮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要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考虑在内。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如印度加尔各达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就曾经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为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价值约196000美元。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1)替代市场技术法。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很多,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等。(2)模拟市场技术法。又称假设市场技术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为条件价值法。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市场价值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风险损失评估

1、旅游资源开发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1)充分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地区自然和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河湖分布、植被分布、社区分布等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经济调查围绕项目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人群健康以及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情况、毗邻的工矿企业等。具体包括区域总人口、城乡比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与水资源、收入水平与主要来源、居住特点与村镇分布、占地拆迁问题及安置办法、区域社会文化特点,有无特别风俗、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素质、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护目标。

(2)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包括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范围和间接影响范围。按照程序,可分为调查范围、分析范围和影响范围。按照受影响因子的性质,可分为植被、动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应的调查与评价范围。一般确定此范围所考虑的因素是:地表水系特征、道路交通状况、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旅游开发项目特征等。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及其影响范围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3)风险识别。逐项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对自然环境社会因子各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风险种类及风险发生概率。历史记录法——历史上许多类型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断重演,如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都有出现期。通过查阅区域的地方志可了解当地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及灾害事件,再根据区域旅游开发活动的现状,分析历史环境破坏在当前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成因分析法——对于自然环境破坏不仅可分析发生原因,还可以找出其发生的规律,揭示其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空分布。预测法——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旅游开发的性质和强度,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4)风险估算。不同的风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估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最后进行加和,得到总的风险损失,估算方法如表2所示。

(5)风险评价。对风险损失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计算规避风险可能付出的代价,进行全面动态综合比较,以确定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是否应在这些可能产生风险的地方有所规避,或进行先期预防,并制定风险规避防范对策与建议。其中主要包括:主要对象——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主要目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优美和持续性问题,为旅游资源开发区域长远发展利益服务。评价因子——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态效应,根据旅游开发活动影响性质、强度和环境特点来筛选。评价方法——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工作解度——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后果。评估生态风险损失,采取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寻求保护、恢复途径和补偿、建设方案及替代方案。评价标准——法定标准、背景与本底、类比及其它、具有研究性质。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损益分析

通常,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开发的费效比问题,即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收益与开发所需的资金及日常维护费用之间的差值,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价值,低估环境破坏的社会成本。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在市场中环境的社会价值通常得不到正确的反映,造成市场失效。这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第一,由于很难制定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正如空气一样。第二,有些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可以市场化,而其它的则不能,比如森林、木材可以市场化,由分水岭保护而产生的环境服务则不能市场化。因此,一些非市场的收益经常被忽视。第三,公共可取性资源导致它们可以被所有人开发。如开发者并没有认识到森林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大量开采。

在将生态环境价值和损失纳入到分析系统中之后,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收益及区域最终长远价值计算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因素,而是包括了3个方面:自然生态区未开发前的自然环境价值a;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在风险损失b;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费效比(旅游资源开发后产生的收益——开发所需的资金及日常维护费用)c。

在将生态环境经济价值及生态环境损失纳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损益评价之中去后,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收益将变为:c-b,而不是简单经济增长计算中的c,自然生态区旅游资源开发后的最终长远价值将为:a+c-b。通过这种方法,在对自然生态区进行资源开发之前,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货币化计算,是将环境问题外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把旅游区未开发前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价值与开发的潜在风险损失,纳入到开发的收益和旅游区的长远价值计算中去,使开发的损益分析前后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旅游工作者们在制定旅游规划时,以及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就不会单纯考虑到开发的费效比c的最大化问题。而是把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a与开发的风险损失b一并考虑进行计算。因此,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行为对区域整体环境造成的长远破坏,从而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关键领域寻求一种平衡,促进旅游业可待续发展(见图1)。

【参考文献】

[1]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马彦: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

[3]t.阿姆达尔:挪威风险评估的新准则[j],水利水电快报,2001.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3

一、查干湖旅游业发展条件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和芦苇生产基地。其中生物资源独特,查干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湖区的芦苇总面积约7 000公顷,年产芦苇5万吨,栖息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白头鹤、东方白鹤、丹顶鹤等8种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白天鹅、黑脸琵鹭等35种鸟类。查干湖边的塔虎城,是辽金时代的军事重镇也是目前吉林省内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29日10时58分,查干湖第十届冰雪渔猎旅游文化节开幕的“祭湖、醒网”的仪式,它是中国北方原始捕鱼部落创造的灿烂渔猎文化亮点,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感激大自然对百姓的恩泽。

二、查干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一)查干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冬季以冬网捕鱼、展现查干湖悠久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日接待能力达到5 000人,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万元,是东北最著名的湿地草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蒙古族风情体验地。

(二)查干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规划落后陈旧,影响旅游区发展后劲。查干湖旅游区详细规划是2002年由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在旅游区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旅游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该详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旅游核心区规划面积小,满足不了旅游区开发建设和项目投资用地需求。

2.宣传促销不到位,知名度与景区特色不相称。查干湖旅游区集蒙族风情、宗教文化、生态、休闲等于一身,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景点,西部的品牌。自2002年以来,查干湖旅游区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4届“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但是,据调查,查干湖旅游区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旅游区相比,无论是在旅游客源市场的广度,每年入境游客的数量,还是有旅游收入等均相差太远,就拿客源来看,游客均以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及西部周边的城镇短期(1~3天)度假旅游为主。

3.精品文化挖掘不足,影响旅游效益。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现象,是一个文化游历过程,文化是旅游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外在价值体现。几年来,查干湖开发区拍摄了电视剧《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等,出版了大量文学作品,如《查干湖》《查干湖旅游》和《最后的渔猎部落》等,“我们美丽的湖”查干湖杯全国诗歌大赛,以上活动以历史文化和蒙族风情及生态环保为元素,本应使查干湖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著名的旅游景区,但实际并非如此,更多的旅游者归来只留下了这里的鱼香、湖景、蒙古包等观光,而查干湖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自然天地协调的情感涛也荡然无存。

三、查干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注重高质量的旅游规划,提高旅游区发展水平

高质量的旅游规划是查干湖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旅游核心区规划面积小,满足不了旅游区开发建设和项目投资用地需求;旅游项目少,现有规划项目陈旧。基于此,应尽快委托全国甲级资质的旅游设计机构为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做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修编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要求,紧紧抓住游客需求,避免与其他同类景区雷同,对于度假区、水上娱乐中心、快艇、农家乐及宾馆等,应编制自己独具特色,有的大项目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详细规划,以充分指导查干湖旅游区沿着良性轨道迅速发展。

(二)加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以多元化投资支撑旅游业发展

为有效提升查干湖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应进一步实现投资机制多元化,对旅游投资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全面开放旅游市场,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开发建设,将计划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别落实给开发区和县直各部门组织建设,资金来源由建设单位自筹或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由县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各建设单位的力量,重点建设项目应及时按期完工,有效提升了查干湖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4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含义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传承于民间的各种社会事象,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游艺的方面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单项和多项旅游资源的开发两种情况,但一般来说单项资源开发的情况很少,多数是多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整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的开发。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地域性

俗语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民俗在形成过程中,不但要受本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地域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就决定了民俗现象的地域差异。例如在中国西北部草原牧区,一些与骑马相关的游艺、竞技习俗就带有鲜明的地域性。

(二)历史性

民俗旅游资源的历史性决定了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两点:

第一,对历史民俗的评价。民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一个地区始终有人类生活,那么这个地区的民俗演变就会是不间断的。今天人们将民俗作为独立于主体之外的民俗旅游产品,就要考虑对已经成为历史遗存的历史民俗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把握如何开发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例如有些民俗博物馆在展出旧时代妇女三寸金莲的小鞋时,不加任何说明性的文字,这对实现民俗旅游启迪智慧、教化人生、陶冶性情的目的就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对当前民俗发展的影响。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开发后对当地民俗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如果其作用是扬善抑恶,推动民俗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这样的民俗旅游不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资源地方的精神文明发展。

(三)社会政治性

所谓社会政治性,是指这种资源是在一定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下形成的,展现、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也必然反映本社会政治、文明之人文风貌。如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俗风情旅游,主要展现民族团结和睦的风貌,展现历史上的盛大和衰弱和现今自强不息的人文风貌。那些低级的、黄色的和带有迷信色彩、殖民色彩的不健康的人文活动,应排除于旅游资源之外。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连续而没有中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从饮食到起居,从方式到装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文化活动广阔而深厚,礼仪文化、风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可谓包罗万象,形式多样。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仿成风,缺乏创意,没有特色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近年来我区有大量资本涌向民俗旅游开发领域,数不清的民俗村,民俗城纷纷建成。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及旅游开发经验,这些项目大多粗制滥造,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重,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加大了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风险。

(二)盲目建,特色少

很多民俗旅游景点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粗制滥造。对景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不考虑市场的需求状况,景点项目本省的吸引力、区位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没有本着“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原则,匆忙上马。民俗村,文化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相互模仿,照抄照搬。致使大多数的民俗景点缺乏新意,缺少特色。

(三)重开发,轻保护

一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取所谓的“最大经济效益”,对民俗旅游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许多资源严重破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衰退甚至已经消亡。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特色建筑遭受了严重的损坏,一些民间艺术品和手工一品为了实现大批量生产,粗制滥造,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四)开发资源内容肤浅,宣传不到位

任何民俗事项都是当地人在特定条件下为生活得更好而自然形成的,它们有其特定的功用、意义和产生的原因。有些地方在恢复民俗事项时,只重形式,没有对其文化内涵予以深入的考证和探讨,而是从谋利和迎合游客的角度出发,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具有直接功利性的功用,使之成为某种廉价消费的快餐,从而使纯正的民俗变了质,失去了真正的文化意义。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多数是当地人为了短期的利益驱动而造成的,它们是没有长远经济眼光的行为的结果,这些行为只能破坏民俗的纯正性。民俗文化的破坏虽然是无形的,但其带来的损失并不亚于文物等珍贵的有形物质的破坏带来的损失。它的破坏会打击游客的积极性,影响地方声誉,进而阻碍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四、做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确保“原汁原味”,避免雷同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造就了许多的“伪民俗”。甚至为了迎合游客的低俗心理,对其民俗暗示的捕风捉影开发“色文化”的球。就比如湖北巴东纤夫再现神农溪畔这一事件,当地政府挖掘、整理纤夫文化遗产,弘扬纤夫“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纤夫精神,并以此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无可厚非,裸纤作为当地人民过去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应保护下来的,但是作为旅游资源大力推出是不是就有一种靠“肉感”赚钱之感?不仅破坏了其神圣性,同时对其文化也是一种亵渎。

(二)抓住自身的特色,不盲目模仿

民俗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文化背景,不管这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在形式上是否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它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风格,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浓缩。许多地区把一些不是这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套用在自己的景区里面,这虽然在表面上很吸引游客,但它却违背了民俗旅游的核心,脱离了文化的吸引力。对于一些真正对民俗旅游感兴趣的游客,他们是不会来这样的”假景点”的,这些景点的发展前景也不会很好,可能暂时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上看,却失去了民俗旅游的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对自身定位的模糊,不知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很难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而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三)坚持保护第一,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否认在开发民俗资源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一些问题和现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任何一个民族亦或者是民俗的形成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就比如在藏族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天葬,亦称“鸟葬”,天葬师把尸体背朝着天,折断四肢,在尸体中央和两肩用力撕开皮肤露出肌肉,然后退开,苍鹰铺天盖地而下竞争啄食。天葬台上剩下骷髅时天葬师用石头将骷髅敲成骨酱揉成一团,秃鹫再次铺天盖地而下,食尽散去,周围的人开始长跪顶礼。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至今仍流行天葬。但是如果把天葬作为旅游资源的话,会让藏族同胞觉得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是不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的。但是同时,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豆沙关悬棺,作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的悬棺群,被称为“悬棺博物馆”,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也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因此,在开发民俗资源的时候要做到合理取舍,重视民俗资源的保护。

(四)深入研究开发项目,加大宣传

旅游资源的魅力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特色,曾似相识往往激起旅游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闻所未闻往往唤起旅游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有计划的对将要开发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深挖其丰富内容,在开发是应将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做为开发重点,这样才更能突出其资源特色。另一方面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五、结论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5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群,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深厚的水文化,然而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十分欠缺。本文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地理优势和人文底蕴进行分析,从水文化体育旅游的特点和分类的角度,为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体育旅游 水文化 对策

南京坐落在拥有丰富水体资源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周边地区有灿烂悠久的水文化。然而作为六朝古都,多年来南京的旅游产业一直主打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水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这让南京的旅游产业遭遇了瓶颈。

一、水文化体育旅游概念界定

(一)水文化概念:回顾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

(二)水上体育运动概念:水上体育运动指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是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活动。

(三)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性与旅游的社会性。体育旅游既是社会体育的一个分支,又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特种旅游,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

(四)水文化体育旅游概念: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亚类,是极具江苏地域文化特征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

二、水文化体育旅游的特点

作为一个现代新兴产业,水文化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理论范畴上看,此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阶段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最新价值追求,意味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创新性强。创新性强指的是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

(二)参与度广。参与度广指的是该产业参与的人群数量多、可开发的资源范围广。

(三)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本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的概念,现如今却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被谈及。

(四)受益面广。受益面广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旅游景区经济收益额的提升。

三、水文化体育旅游分类

在研究水文化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根据产业发展的目的可将其发展方向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以“绿色环保”“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竞技比赛”为目的的水文化体育旅游

四、发展对策研究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1.划分水域带,化整为零。旅游品牌的塑造在于能否在最大程度中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在水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研究不同水域及其周边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的发展方案。

2.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领域。长三角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旅游开发还处在低层次利用,特别是沿江旅游、沿海旅游、沿河旅游并没有发展起来。

3.发展旅游创意经济,鼓励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鼓励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交叉融合,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产品体系,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4.强化“水”主题旅游,打通产业链。在发展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应把水旅游作为区域旅游精品、名品来培育,坚持“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精选主题、打造品牌”的思想指导下,重点打造长江旅游、环太湖、海滨旅游、湿地旅游、古运河游。

5.建立品牌领导模式,带动产业全局发展。水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复杂化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巨变的媒体,全球化的浪潮使产业的整体发展遇到瓶颈期。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14年青奥会烘托气氛。

五、结语

南京是一座十分美丽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它有着宽广的胸怀,吸纳八方来客。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增添了柔美的气息,也给南京带来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课题类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名称: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编号:201310294055。

参考文献:

[1] 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吴芙蓉.江苏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江苏商论.2006(12):56-58.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6

广汉雒城遗址

雒城遗址位于广汉市雒城镇辖区内,始建于东汉,总面积1.6km2,是汉代广汉郡治“雒城”所在地。现己发掘城墙两段,发现绳纹筒瓦、陶罐、五铢钱等器物和一宋代下水道排水系统。城墙用夯土筑成,内外侧均包砌城砖。自1982年以来,出土了一大批汉代铭文砖、城墙砖,这些对研究古雒城的历史沿革和城垣建设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1991年4月,古雒城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阳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1旅游景点具有一定规模

目前德阳境内开发的三国旅游景点都具备了一定规模。白马关庞统祠景区现包括金牛古驿道、白马关城墙、庞统祠、庞统墓等,古驿道、城墙、祠墓连接紧密,景区环境较能展示三国历史气息;诸葛双忠祠建筑面积1500m2,包括忠孝门、拜殿、正殿、启圣殿、西庑、东厢等部分,其中启圣殿和拜殿是现存清朝古建筑,祠内现有大型文物陈列室和大量匾额、题刻,彰显了其厚重的历史文化;雒城遗址东至外东顺城路,南至房湖公园南边城墙,西抵滨西路,北邻鸭子河南岸,现在主要以发掘的两段城墙、修筑的城楼以及出土的文物为旅游吸引物,总面积1.6km2。

2景点客源多为本地游客

目前,白马关庞统祠、诸葛双忠祠、雒城遗址接待的游客大多为德阳市本地或其所在县市周边游客,日接待量非常有限。如诸葛双忠祠,仅仅是绵竹市内较著名的旅游凭吊之处;而有关数据显示,白马关庞统祠在2009年春节庙会期间,两天仅接待来自市内及周边游客1000人左右。三个景点的游客因为大多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所以游览后几乎都为当天返回,游客日平均接待量为几十到一百人左右。

3文化资源受到一定重视

1991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绵竹诸葛双忠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广汉雒城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白马关庞统祠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德阳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三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后盾支持。

德阳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1三国旅游景点规模和知名度不够大

目前庞统祠、诸葛双忠祠和雒城遗址开发规模都不算大,都是围绕某一个遗迹点来进行祠堂修建、庙宇保护或遗址修缮,没有形成规模开发和造成大范围影响,其声誉和受关注程度较小,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这些旅游景点。这直接导致三个景点在门票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定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如庞统祠门票仅5元,双忠祠和雒城遗址门票也只有十来元。这不但不能为德阳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而且还对资源的保护开发也造成了阻碍。

2客源地域范围较小

有关统计显示,当前德阳市三国旅游景点游客大多来自德阳市内或周边市区,客源地域范围较为狭窄,游客人数非常有限,且大多数游客进行的都是短线、短时旅游,这就无法带动景区的繁荣、景区内和周边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有效促进德阳经济的增长。客源地域范围的狭小、游客人数的有限不仅对德阳三国文化的推广和宣传造成阻碍,而且会降低其对德阳综合实力增长的贡献程度。

3管理部门重视程度还应加强

以上三个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中,除庞统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诸葛双忠祠和雒城遗址分别为市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德阳三国文化遗址在遗迹保护和开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积极申报力度还应加大。德阳三国遗迹蕴含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具备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优势和潜能,相关管理部门对其重视程度还应加强。

4历史古遗迹保护性开发不到位

白马关庞统祠自清康熙年间重建后,已有几百年历史,祠内的围墙、石柱和雕塑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匾联、碑刻较多已经模糊不清。为此,旅游开发时主要进行了石柱、围墙的油漆喷涂,庞统、诸葛亮等雕塑和部分碑刻的重建。绵竹双忠祠的忠孝门、墓茔、文物陈列室都是20世纪80年代修复或修建,拜殿内的大型彩塑《魂壮绵竹关》为当代制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损坏了祠内较多古遗迹。雒城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里,其城墙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城墙的人工修补痕迹清晰可见。

德阳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1合理规划,片区发展,扩大景点规模和影响力

德阳三国文化旅游景点具备良好的资源、地理优势,可围绕某一主题,全面发展,扩展景点规模,先“做大”,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白马关庞统祠景区可以庞统祠为中心,以金牛古驿道、白马关城墙为过渡,将周边的落凤坡、点将台以及倒湾八卦谷古战场连成一体,形成一个以庞统、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三国人物为主角、蜀国争霸为主线的三国故事旅游景区,大力提高白马关三国旅游的地位和知名度,推动德阳旅游产业实力的整体上升。

2发掘文化精神,打造景区品牌,广泛吸引游客

三国旅游资源除了遗址文物,还应包涵丰富的三国文化和精神。要使德阳三国旅游资源开发独树一帜、取得成功,就应着重发掘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如绵竹双忠祠在开发时可寻找出与成都武侯祠一脉相承的联系,展示诸葛瞻、诸葛尚父子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挖掘诸葛家忠贞不二、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这种“三世忠贞”、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是双忠祠的文化特色,应围绕其树立旅游品牌,以此吸引更多更广的游客,使游客体验到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重视

德阳三国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离不开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宣传和重视。管理部门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宣传,更多关注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推进三国旅游景点的等级评定工作。如广汉雒城遗址,目前虽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景区宣传并不到位,知名度较小。因此,管理部门可利用相关媒介加强推广介绍,吸引人们参观旅游,并合理保护出土的城市地基和城墙砖瓦等文物,发掘其对城市建筑的巨大参考价值,积极申报其成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德阳三国旅游的价值。

4立法规范,适当修缮,保存古迹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