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1

论文摘要: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保险专业大学生,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也要符合相应的行业要求。了解保险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高校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按需培养,使保险专业大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从而坚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客户投诉量大。这就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来改善保险服务,促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近几年,本科、专科的保险毕业生增多,从事保险工作的比例上升,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刚进入保险行业时多数是作为保险中介人员从事营销工作,难度大,具有挑战性,容易被淘汰。所以,如何增加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加强能力素质培养,让专业学生更好地在业界站住脚,成为中坚力量,是摆在保险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在此基础上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品质,实际上融为一体,成为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正是这种素质能力,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厚的学识功底,为今后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体就是学会做事和做人。知识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素质则是知识在人心中的内化。知识不等于素质,能力是人的素质之一,素质除能力外还有品德、审美等方面的修养。高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形成专门人才良好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文化素质能力、业务素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是根本,文化素质能力是基础,业务素质能力是主干,身心素质能力是保证。

2保险从业要求的能力素质

要使大学生具有符合保险从业的能力素质,就要知道合格的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1 仪表修养

现实生活中,对一个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在30秒内即可形成,对于做服务性工作的人来说,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于从事保险业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是:

(1)保持良好的仪容。衣着得体,工作时间着职业装或统一的工作装,女士化淡妆,男士干净利落。(2)保持优雅的风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谈吐文雅,用词得当。内勤语言简洁规范,外勤语言明了、生动。举止典雅、仪态大方,热情周到。(3)注意基本礼仪。新来的保险从业人员都要经过保险礼仪的培训,包括着装、化妆、打电话、乘电梯、互赠名片、互相介绍等言谈举止的细节。

2.2 品德修养

每个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都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熏陶约束成员。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服务第一,客户至上;忠诚公司,热爱产品等。

2.3 心理素质

心态决定一切,对于大量的营销人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要求包括:充满信心、知难而进;坚忍不拔、不怕失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控制情绪、随机应变等。对于内勤,责任心和严谨细致是基本要求。

2.4 业务素质

了解公司、了解产品,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有高超的业务技能和娴熟的工作技巧,能熟练地使用电脑。

2.5 社交技能

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积累人脉。

3多方努力,提高素质能力

3.1 素质能力低下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造成保险专业大学生基础不牢、眼高手低、动力不足、心理素质差、留存率低的原因具体如下:

(1)中学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先天性知识结构缺陷。而大学里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转贴于

(2)家庭溺爱使得一小部分学生产生道德困惑。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自己和孩子都忙碌的情况下,只注重物质上的供给,缺乏精神食粮的供应和充分沟通。孩子离家在外读书,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以“新新人类”自居的言论和行为,不少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3)业务素质的培养走向了极端。由于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迎利的“实用主义”态度,过分看重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致于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无一技之长,各方面都平平庸庸,文化底蕴不够,学习能力差,影响以后的发展。

3.2 提高素质能力的对策

(1)课程设置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辅修专业,拓宽知识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增设实践课,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陌生拜访、模拟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当好桥梁,加强校企合作。经常请保险业界领导和精英到学校办讲座、与学生座谈,近距离接触。带领学生参观保险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形式,向学生渗透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职业引导,使学生逐渐向职业要求靠拢。

(3)深入调研,订单式培养。为了让保险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保险从业中较快的适应工作,相关部门和专业教师应该深入实际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的同时,考取保险业界常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4)组织各种活动,提高能力。通过在校园里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1]杨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6).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2

【摘要】主持人活动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社团的锻炼,更是为了以后进入职场的一种技能的习得。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相应的知识的问题,更多是自身的观点和职场交流时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上得不到拓展和充分的发挥。例如:向上司和客户介绍自己的方案就需要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吸引力,在职场与同事间的交流中如何化解尴尬的局面时对自己来说都是都是一种挑战。因此,主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作为经验储备帮我们化解这些遇到的相应问题。

【关键词】主持人 控场能力 社会实践 能力拓展

引言: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主持人不仅是节目中环节间连接的纽带。更是观众与节目之间的桥梁。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代言人,其言行举止无疑都会对一个节目的看点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一个好的节目就需要优秀的主持人将节目推向新的高度,使得受众得到更高的精神享受。一个受欢迎的主持人,亲切,诚挚,热情而又谦虚;深沉,大方而又可亲,声音甜美而清新,是节目的中心,又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舞台和观众连接起来。他掌握着舞台活动的进展,控制着整个活动的节奏,使节目得以展开,步入,然后又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节目往往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精彩的舞台也会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杰出的主持人往往魅力四射,吸引亿万观众。因此,身为主持人则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不断地充实自己。这也是成为一个主持人的基础。

我校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通过学院“いつでもどこでもlともで日本Zでしましょう、使いましょう、学び合いましょう(随时随地说日语)”的口号倡导下构建起日语主持人实践基地。给在校的学生提供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机会,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外语人才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本文通过列举语言、控场应变以及理论知识深入等几方面来阐述主持人在其中具备的相应综合能力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其就业的选择范围得以在其他领域一展所长。

正文: 一、 语言: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的基本工具,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其传播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载体。主持人的语言,有其自身特定的技巧,把握技巧并且运用语言,是主持人成功完成传情达意使命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基础靠语言,那么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导方,要完成信息传播的责任,并且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语言的表达技巧就特别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主持人必须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主持人声音、表达、风格的个性化是主持人将语言个性化转变为主持风格个性化的方式。语言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内在素质的自然流露。而语言的个性化与主持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在节目中把握节目的特点组织和把握语言的个性化来为节目增光添彩。除此之外,通过对主持稿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表达的同时也能将语言记入自己的脑袋中。了解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和惯用句型。学习日本人的语音语调,学习一些各具特色的表达习惯,凸显自己个性化的风格。主持人应该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在节目中做到游刃有余。促进对语言的深刻记忆和掌握。主持稿有大量使用敬语和自谦语的地方。对于大学生以后进入日资企业或与日方公司进行贸易时都有着重要的学习意义。尤其是日语专业的同学对于日语敬语自谦语这块确实是块硬啃的骨头。甚至日本人自身都容易将敬语和自谦语搞混。因此,在主持和反复的背稿过程中无疑对这块的理解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味。

二、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它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作为有能力的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能够提炼和说出精干准确的言语,还能够通过非言语和在场的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信息使用也会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的效果。作为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的性质和效果的不同来选择自身的肢体Z言的传达,得体合理的肢体语言会使得自己的节目更具有感染力和增分不少。同时,肢体语言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如何有效的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的感觉也要依靠非言语信息的传达。此外,注意观察日本人的肢体语言,了解每一个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深层的文化和礼仪,在主持中充分练习和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去表达我们自身的观点时会比语言的表达更加有效。

三、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获得观众信任感的前提。微笑语言,属于无声语言中的表情语言。之所以称为微笑语言,是因为微笑和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微笑属于无声语言的一种,而语言艺术也需要微笑来衬托、渲染情感。人们对于情感的宣泄最直接的外部表达就是面部。而面露微笑,是愉悦、亲切、友爱的表达。对节目主持人而言,微笑语言成了一门必修课。微笑所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它能够在不同的节目形态下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诚于衷而形于外”,笑是人类的外在表现形式,微笑语言实则是一种另类的情感魅力。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狂笑、大笑、冷笑、微笑等,对于主持人来讲,一般都是微笑。但是对于现在大多数主持人来说,都还不能够准确地运用微笑语言来传播信息。要真实激发受众的内心情感,主持人的微笑绝不能是干、苦、媚、假,这样没有真实情感的微笑,只会带来反效果。感情和微笑的统一,是主持人学习微笑语言的基础之一。作为人类最美最温暖的无声语言的微笑,不仅温润了人们的心灵,同时也在观众和节目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主持人的微笑语言,在让观众接受讯息的同时,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享受和视觉享受,这种微笑的表达必须是主持人发自内心自然情感的流露。主持人有时需要根据节目的效果和内容的特定场合下,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通、感染,才能更有效果地传递自身讯息,达成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而要做到这点,除了语言和艺术的讲究和技巧之外,还要技巧性地发挥微笑这一无声语言的桥梁作用,它也能够比语言更贴近观众的内心。

四、控场应变能力:节目主持人的场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听众的情绪、嘉宾的表现、场上的气氛;进而决定着节目的精彩程度、节目风格的体现和主持人水平的发挥。节目中总会有意料之外的突况发生,幽默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性情、性格、反应速度、评议水准等种种素质和能力。主持人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式可以消除紧张,活跃气氛,促进自己与大家的感情交流,使自己更加平易近人、更加获得人们的好感。例如:一日,林肯穿着工人服自己修理总统府前的草坪,这时一位州长来访。州长没有认出拔草的林肯,以为他是个仆人,便居高临下地问:“喂,伙计,总统在吗?”林肯回答说:“在。您稍等,我叫他出来。”一会儿,林肯换了套衣服再次走了出来,给州长鞠了个躬说:“先生,我帮你把林肯带出来了。”把总统当成了仆人,这本来是很难堪的,如果林肯当时就说自己就是总统,肯定会令对方窘迫。他这样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对方的尴尬,使整个场面极具戏剧色彩,显得幽默L趣。

五、学习教材对主持人学习的促进作用:上面我们只是涉及到主持人培养应该具备的相应能力,很容易忽略我们专业学习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开始日语的学习都是源于日语教材。本校使用的教材关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关注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关注文化因素,关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个性,关注中国人的学习特点重视学习过程 ,重视日语学科的专业性等特点。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更加简明易懂;练习部分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基础练习与语法条目对应,会话练习的语境更加清晰,使其更具实用性。另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丰富了拓展练习,增加了一些供开展课堂活动使用的素材。课后的练习更加充实、多样化,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何将自己设身于其中的语言环境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习的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我们更快的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主持环境,例如:在大型的日语类比赛时则需要提前掌握相关的会场信息。提前设身于会场中去调整自己的语言尊敬和谦让程度的拿捏主持风格。

结语:当前日语专业学生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日各方面交流的中坚力量,日语学校为日资企业以及与日方贸易的中国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对口人才。而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与自身理论知识相结合去拓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巩固自身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相应的技能以及学习能力。为以后自己进入日企或者从事与日语类有关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另外,通过主持人实践基地的锻炼也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自身的性格养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谭晶,浅析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青年文学家,2013

[2]邢莉,浅析项目式教学法在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才智 2011(6)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3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各种技能是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形成的。因此,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主要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活动项目的选择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实际,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5).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4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78-02

创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创业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识能力,而且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创新、学会创业、具备创新思维、掌握创业理念、具有创业能力,为未来创业作好准备。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中,由于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创业教育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成功地开创事业作好心理准备,高校教育要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并着重加强创业心理培养。

1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1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创业的艰难决定了创业心理是成功的关键。任何事业起步都不可避免有各种困难和障碍,尤其开创前人和旁人所不曾有过的领域,只有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心的人才会坚持到底,获得最后成功。当前大学生普遍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脆弱。因此,高校要使大学生成就人生事业,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开创事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其次,大学生未完全成熟的特征使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都表明,大学生未完全成熟,处在青春期后期和青年前期,由于大学生有许多是独身子女,心理成熟较晚,仍有许多青春期行为特征,逆反、冲动、不能自控、感情用事。因此,高校要担当起培养他们成材的重担,就必须首先使他们在心理上早日成熟,为未来事业开创作好心理准备。

1.2不良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

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心理品质不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动机不纯、信念淡漠、金钱至上、贪婪自私,一遇诱惑便把握不住自己,稍有所成就忘乎所以,偶有挫折就悲观失望;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有的大学生常常为空虚、消沉和烦恼困扰,兴奋时忘乎所以,抑郁时了无生趣,消沉时放纵萎靡,痛苦时万念俱灰;有的大学生庸俗、自负、狂妄、懒散、嫉妒。这些,既有害于自我发展,也有害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和大敌。

2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心理的现状

2.1缺乏坚定的创业信念

首先,缺乏对创业成功的自信。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业的欲望和冲动。创业是有风险的,想创业的人必须对自身能力有充分了解和估计,并能针对自身能力确定切实可行的创业目标,既不盲目冒险,又不害怕风险,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自信,才会创业;有自信,才能创业;有自信,创业才能成功。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都不可能成为创业成功者。其次,缺乏创业的责任感。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担当创业重任,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自己谋出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敢于从事创业的大学生仍旧很少。

2.2缺乏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坚决果断;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创业者需要具备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1]。欲创业者必须意志坚定,乐于冒险,喜欢挑战,迎难而上,不轻言失败和放弃,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善于变逆境为动力,具有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变化,确定正确而且令人奋进的目标,并能战胜逆境实现目标。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方面,缺乏一颗永远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三心二意,知难而退,或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垂青于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违规获利者也许能暂时成功,然而最后的成功应属于以德获誉、以诚取信的人,最后的成功,不仅是创业的成功,也应是做人的成功。

2.3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是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中的各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即调节、平衡心理的过程,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一种关照[2]。当代大学生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有抱负,但却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抗挫折能力不强,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一旦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无法自拔,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心理发生扭曲,走上歧途。这些都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的外在表现。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

3.1坚定的创业信念

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人相信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作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创业成功,他是不可能去争取和追求的。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现代大学生应担当创业重任,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自己谋出路。再次,要有逆境中创业的心理准备。虽然身处逆境,却能拼力抗争,不断追求,这样,才能造就壮丽的创业人生。

3.2积极的创业心态

积极的创业心态能发现潜能,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进而帮助他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财富。积极的创业心态应包括:一是拥有巨大的创业热情;二是要清除内心障碍;三是要努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3.3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决断果敢;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

3.4鲜明的创业个性

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一是敢冒风险。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要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冒风险是理智基础上的大胆决断,是自信前提下的果敢超越,是新目标面前的不断追求。二是痴迷。对目标如痴如醉,全身心融进创业行动之中。三是独立自主。做到"内心自由"和"精神自由",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和问题,而且心理稳定,不受各种外来紧张刺激的干扰。

4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途径

4.1创业思想教育

不同创业价值的动机、理念,体现了不同的人生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并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创业环境陶冶

首先,经受竞争环境考验。不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往往表现于自卑胆怯,它往往来源于成功经验的缺乏。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展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只能从行动中来,从竞争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年轻人应积极参与竞争中去,不要坐等机会的来临,只要有机会就大胆地去争取,多从事几种职业,多参与几次竞争是好事并非坏事,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自信的快乐,通过竞争战胜孤僻、害羞、怯懦等心理障碍。

其次,经受不利环境的磨砺。生活比别人苦点,工作比别人累点,环境比别人差点,这也是一种磨练创业心理品质的方法。环境在给人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为人准备了一份智慧和才能。人们最出色的事业往往是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取得的。

4.3创业实践体验

创业活动以实践为纽带,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与学习结合,灵活运用各类知识于新的情境,并努力探索新知识的所有学习实践行为的有机组合。同时将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学会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

4.4创业榜样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行为和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让学生从中感悟成功创业者应备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对照标准,经常看看自己的心理品质是否符合要求,时时端正自己,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敢为精神,让他们创业有动力,学习有典型,追赶有目标。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终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4.5创业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一种要求个人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自我改变历程,通过训练将使个人对自己有更真实的了解、更恰当的引导和更主动的控制。也就是让一个人自己掌握自己,而不是被环境、习惯和以往经验所控制。

一是通过课程传授心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创业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使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成为自己和他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与创业不良心理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指导大学生学会以适当的方式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内心平衡,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解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国家繁荣、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87 -02

人文素质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质、文学素质、史学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人文素质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来转化、推动。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积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风,加强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当前,改变过去只强调专业技术教育的模式,积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求我们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以创新为核心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机会,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及时确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并严加考核,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 加大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力度,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二)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 三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在课程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主要致力于 21 纪的学科建设,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学科和课程的指导作用,将人文素质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其他以拓宽知识面为主的课程中。当前,除了在通识教育课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该在课程计划中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增加文理交叉型、应用型、艺术型等能够培养大学生素质的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体系中既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新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

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他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这一层面意义来说,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校园环境、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具体形式作为载体来突出人文教育功能,这包括对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学思想、校风校纪、人文景观建设、模范人物、校园文娱、体育和典型的社会生活事例的宣传和建设等。我国一些著名大学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并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被广大师生共同接受,成为他们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浙江大学的“求是育英”等。此外,人文氛围的营造还应该以校园为起点,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所提供的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如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塑造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比如:要继续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文专题讲座、沙龙、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晚会、演唱会、诗歌朗诵会等)、辩论赛等,以启迪学生思维、加强修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还要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等名牌项目,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培养大学生求真的科学主体精神和以个体完善与发展为主的创新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及途径[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王丽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和途径[J].高等教育,2010,(02).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 干部 综合素质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重视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思维,分析研究学生干部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探索新的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任用,真正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教师放心、学生信任的学生干部队伍。

1大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大学生干部的自身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同学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近几年,国家选拔的大批优秀大学生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获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招聘时往往要求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干部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工作帮助学生干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增添了砝码,并且能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2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大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对象,同时又在教育和管理他人,作为学生,应该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学生的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修养,这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奋发图强,成长成才。

1.3做好大学生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工作干部的有力补充,弥补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数量不足的缺陷。特别是在大学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协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成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打铁先得自身硬”,学生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上行下达”的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2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2.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民主推荐制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公开选举、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换届工作;多方征求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真正将德才兼备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从学生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和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干部队伍的“梯形”结构,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动态交替打好基础。

2.2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任何错误思潮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大的学生干部,应能从自身做起,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尊敬师长,努力培养自己纯洁的道德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再次是法律素质。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懂法依法守法的意识,实现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学生干部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要求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2.3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知识理论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知识等,学生干部社会工作较多,学习时问自然就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善于抓紧一切时间搞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善于摸索并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干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通过总结去创造新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在指导和监督的前提下要给他们适当的权力和空间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在活动、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使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2.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迎接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学生干部自我价值实现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依据,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思想水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专业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干部档案,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予以调整。总之,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所以要想打造一支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