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合理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级差地租
一、问题提出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城乡差距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中,城乡规划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除劳动力之外的有效“致富”资产,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一)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第一,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合法途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集体所有制化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保证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对土地急剧增长的需求;第二,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对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商,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土地征用方面:土地价格在土地征用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在我国,征用农民土地后给农民较少的经济补偿,土地征用费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加之政府对土地补偿费的截留,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此外,市价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之间的不规范流转大量存在,这种自发性的流转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带来诸多问题。如用地权不清晰、产生由价格和产权问题而发生的争端、土地资源的滥用等;其次,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三、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做好城乡规划的基础。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应首先从土地价格的规范出发,一方面对农村土地征用进行管制;另一方面对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给予合理规制。
(一)对农村土地征用的管制
1、征地补偿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根据地租理论,地租有级差之分,应根据土地的优劣程度来确定地租。换言之,对征收的土地给予征地补偿费时,应有所区分,根据地块带来的效益确定。对于在可预测范围内有良好发展前景,并且用途非常广泛的地块,在征用补偿费的确定时,应区别于劣质地块。此外,政府在对失地农民的同期损失给予补偿时,应该加入土地使用后的预期利益,动态提高补偿标准,从而既可以降低农民对征地的不满情绪,又提高了土地征用的成效。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分配理论,级差地租ⅰ应由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ⅱ应由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所有。对土地征用后产生的增值部分,应充分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而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中,农民约得5%~10%,村一级得25%~30%,政府及部门得60%~70%。因此,规范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是改善现行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2、征用土地的购地费确定。购地费应由被征购地块的地价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应如实补偿,地价款可根据农地基准地价,集体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的用途及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让农民分享额外的增值收益。尤其对于个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在承包期还未到达的前提下,承包的土地已被政府征用,他们的预期利益更应得到保护。
(二)对土地招标、竞拍、挂牌的规制。由于国家允许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全面推行和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
出让制度,从而凸显土地资产价值,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有效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暗箱操作提供平台。经营性用地通过扩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比例,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去向,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基准地价和出让底价,充分挖掘土地的资产价值。
根据科斯定理,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甚至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交易,市场交易便会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来进行。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产权确定,市场主体便会“议出”合理的价格。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地价是转让产权后的经济收入,招标、竞拍、挂牌会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政府为了保证招标、竞拍、挂牌的顺利进行以及土地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应该先从制定基准地价以及转让土地的产权入手,根据转让产权的不同、土地的位置、土地使用期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用地的生产状况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基准地价,从源头上规制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
主要参考:
[1]陆益龙.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1
童霓.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问题浅析[j].西部财会,2008.3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2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土地合理利用 发展规划 耕地保护
Abstrac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to handle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of land relationship, establis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cessing good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sive land use, adhere to the paid use of the land, strengthen land marke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mall towns; land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的治本之策,小城镇建设将有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而不断地吸收从农业生产释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继续下降,富余劳动力还将增加。但现有大中城市容量有限,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人员增多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需解决就业问题,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也势必影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相比较而言,小城镇分布广,距农村近,可以兼顾,就业和定居成本低,必将成为农村富余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这些特殊的因素,将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得依赖于小城镇。
(2)加快小城镇建设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小城镇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场所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农产品加工较集中,规模较大,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加工企业逐步发展成乡镇企业,发展为工业,由农业向工业转化,小城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的集散作用。小城镇是农村与大中城市中间的纽带。一方面,可以把农村中的农副产品收集起来运往城市消费,还可以把工业需要的农业品原料运往城市。另一方面,农村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等也要通过小城镇进行中转和销售。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那么,扩大内需靠什么,靠城镇化。副总理最近指出:“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从长远看,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也将大幅提高。二是农民进入城镇,生产与生活,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些人的消费水平将大大提高。三是农民进城建房或购房定居,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扩大。四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把农民潜在的购买力转变为现实需求。 二、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 用地粗放,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占用农田我国小城镇用地还停留在粗放利用上。特别是具有一定历史的旧镇区,不仅存在大量的闲置宅基地,而且还有不少不景气的企事业用地废弃,长期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在新开发的新镇区,也常出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的粗放用地现象。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珍贵。必须保护农业的生产能力,特别是保护耕地。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 (0.25公顷)的47%。据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1%,农业劳动力比重将由两面的50%降至35%一30%。、在今后2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节地运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必然要面对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问题。据统计,1997年一2003年的7年时间里,中国净减少耕地超过l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400万亩,除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因素外,城镇建设也造成耕地大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城镇建设发展占用土地,必会影响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2) 小城镇用地重平面扩张,轻内部挖潜我国小城镇发展以平面扩张为主,其用地规模扩大很快,特别是位于交通要道、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优越的小城镇,其规模成倍增长。反而忽视立体开发利用。小城镇平面过度扩张直接导致二个不良后果:一是大量耕地被占用,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调查的小城镇新增镇区,约75%是占用耕地,个别小城镇甚至高达90%,而且大部分是良田沃土;二是忽视了旧镇区的改造开发,存量土地难以盘活。在同一个镇上,形成了贫富二个区域,现代与落后相互对应的现象:新房林立,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宽街道,大马路,一片现代村镇的面貌,而内部旧镇区却破旧零乱,建筑密度大,街道狭窄,房屋年久失修,危房多,大量低效利用土地得不到盘活(3)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散、乱、差。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 ,小城镇土地利用相当混乱。从土地所有权来看 ,有集体、个人、企业多种用地权属 ;从用地结构上看 ,有村庄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分居住、工业和公建用地。各种建设用地比例失调 ,一般居住、工业用地比例偏高 ,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 ,缺乏道路、绿化用地 ;从土地空间利用来看 ,各类型用地相互混杂、布局不合理 ,造成互相影响和干扰 ;从住宅安排来看 ,布点分散、占地面积较大。
三、小城镇建设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
(1) 集约用地第一,要认真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衔接好相关规划,在规划中真正体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的实施管理,进一步发挥规划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的调控作用。实现小城镇产业与人口的聚集。第二,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并通过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内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率。第三,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管住增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认真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运用市场准入条件、价格杠杆和供地政策,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标准,引导城镇建设把集约节约用地放在首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小城镇建设发展必须处理好耕地保护问题。要正确认识城镇化和保护耕地的关系,既不能把耕地保护看做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保障,人为发展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摆脱耕地保护的束缚,也不能对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合理占用视而不见,甚至人为地阻碍小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城镇化和耕地保护应该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发展占用土地,会影响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但是反过来通过城镇化又会使分散的人口和乡村工业集聚到一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又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了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促进了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这实际上也是在促进耕地保护。另一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巩固农业生产,.又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粮棉油等基础保障;同时耕地保护客观上限制着小城镇建设规模的无序扩张,避免占用过多耕地,促使小城镇建设注重内涵发展,走土地集约利用之路。(3) 加强区域规划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挖掘城镇士地的后备资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统筹考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编写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相协调、体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色。编写规划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适度超前,为小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留有余地。规划修订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群众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群众监督力度。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统筹考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编写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相协调、体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色。编写规划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适度超前,为小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留有余地。规划修订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群众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群众监督力度。
(5) 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应高举这面旗帜,从大局出发,处理好建设与吃饭、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是搞好节约用地工作的前提。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不以超前为借口,盲目扩大规模,搞不切合实际的“大规划”。认真抓好退宅还田工作,避免双重占地。要把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来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对于那些过于分散的村落,要探索在群众自愿的条件下适当进行迁村并点的工作,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宋启林,中国现代城市土地利用学,1992年 [2] 林增林,城镇土地管理 2002年 [3] 《城镇环境卫生规划规范》编制组,部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调研综合报告 2000(10) [4] 中国土地《城镇化应是一场节地运动》2006(2)[5]《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2期 作者:屏,富彩玲,魏丽娇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3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把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作为规划修编的前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于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也要压缩其建设用地规模,并且与开发复垦挂钩,实行占一补一原则,由占用耕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也要缴纳相关税费,专项用于耕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对于划入基本农田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在农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等方面要继续实行严格管理。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前提下,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基本农田整备区,将零点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2.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扩张
目前,农村居民点建设普遍缺乏规划,布局杂乱松散,要逐渐对村庄进行规划治理,规划期内各村均不能再扩展居民点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闲散地和旧宅基地,消灭空心村,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居民点的集中利用程度,鼓励农民建楼房,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荒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整,逐步撤并小型村、整理空心村、缩减自然村、搬迁偏远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大量的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益服务设施用地等,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土地潜力,合理规划。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乡级规划修编时,通过农村居民点增减自求平衡,为新农村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中小学建设,农村卫生院建设留足空间。对于独立工矿,要优先保障省和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而且布局要相对集中,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工矿用地内部布局要紧凑,集约利用土地,对土地特别是耕地具有破坏性的工矿企业,如砖瓦窑,要限制其发展。由各种原因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原用地单位或个人要负责复耕。
3.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制
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耕地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时,要进一步编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土地利用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为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一定耕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逐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要本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条件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正确处理好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通过退耕还林、还水、还草和盐碱地、沙地的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化利用程度;大力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对塌陷、挖损、压占废弃土地的复垦以及对沟、渠、路、坎进行综合整理,增加有效土地利用面积;通过规整农田灌溉系统,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改良土壤,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平田整地、归并零星地块,促进土地集中程度和规模经营;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4.做好重点项目用地布局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土地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边缘区指城市建成区的地带,或是指由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的特征。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快速发张,在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地方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企业布局和对短期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加之未能开展科学有效地管理,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问题。坚强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以做好整个城市和周围地区的开发建设,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1.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权属和导致的问题
由于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两种地域特征兼而有之,在城市边缘区的内侧以建成区为主,在外侧以乡村为主。而且也没有法律针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属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得城市边缘区的土地权属表现出混杂性。加上城市边缘区以便采取城乡分管体制,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致使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原因之一是土地的非法转让、非法出租、转让农村集体土地,划拨土地非法转让、出租、联营和质押等各种土地违法行为;之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以低地价政策或以租代征的方式吸引外资办企业,致使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偏低。
1.2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非均衡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导致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而城市边缘区处在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原属农村的区域范围,其基础设施也是按照农村的标准进行配置的,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存在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随意性大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各个行政区域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缺乏规划沟通和协调,使得重复建设的情况大量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质量差,达不到相应质量标准;缺乏管理和相应维护;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地区侧重于发展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和供电设施,而忽视环保设施和天然气设施等的发展。
1.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问题首先表现在空间结构方面。第一,城市与农村建设用地的无序,出于眼前即短期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在城市外延的的扩张性发展过程中,为节约某些费用的支出,一些城市在征地时有意避开农村居民住所,造成“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又包围农村”的无序混杂局面。第二村镇住宅建设零乱,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乡镇企业经济混杂多样,布局分散。第三,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整体使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其次表现在土地闲置方面。城市边缘区吸引着大量企业来这里租建房屋;政府也大量征用农地建设各类开发区。而这些建设大多是盲目扩张,缺少科学的规划利用和管理,致使许多事业单位多占少用,占而不用,大量土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1.4农用地转用中快速扩张和无序问题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之间受城市辐射影响的过渡性区域。城市边缘区的农地资源在受到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性外延扩张,各种类型的产业的开发区盲目开发,乡镇企业滥占滥用,农村居民住房的杂乱建设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快速向外扩张的同时必然要侵占大量的农用地。城市边缘区同时也是城市土地管理体系的边缘,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对土地利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直接导致城市边缘区不饿华丽的快速扩张模式和土地利用混乱的局面。当前,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的非农性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造成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之间产生巨大级差收益。
1.5土地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健全
目前,《土地管理法》主要是规范集体土地的征收问题,现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主要是针对国有土地的征收问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征收、征用、租赁等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这一法律不健全问题阻碍了城市边缘区的全面建设和健康稳定发展。
2.解决措施及建议
2.1利用宣传手断,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区域,无论是本地区的人还是在该地区进行开发经营的企业人士,还是政府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恪尽职守,高度重视该地区的一系列问题,在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下共同带动该地区的可持续性建设和发展。
2.2完善并研发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建立起适合该地区发展的专门法律制度,让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该地区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和监督,并在所有大众的监督下执行。
2.3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坚决保护农用地
实行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管制,即限制该地区土地的用途,规定土地用途转变的条件,以及不允许转变的条件,并规定土地利用和土地用途变更必须按照规定执行,并进行不定时地监督和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决不允许变更。另外,对城市内部土地进行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荒废的土地进行复垦和综合治理;减少对农用地特别是更低的占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2.4建立自律性组织,结合市场情况规范整个土地市场
征收或者租用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政府或者企业等都得成为自律性组织的一员,从自己做起,行主体开始设置第一道防线。规范和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市场,借助地价杠杆来调节土地利用,可以减少盲目占用、非法占用耕地,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在出让土地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标、挂牌、拍卖等形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尽量不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是的土地市场逐步步入公平、规范化。
2.5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边缘区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设计与决策以及这些规划、设计和决策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对边缘区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动态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一、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边缘区的空间范围及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多时期、全方位的动态研究,揭示边缘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为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设计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建立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监督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设计及决策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制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2.6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惩治闲置土地行为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上升,耕地面积越来越难以保证粮食安全,这一问题使得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除了需要建立在对城市现有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挖掘城市中心区及老城区的土地,同时,要注意土地开发的质与量,发挥每一块土地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要科学规划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要严厉惩治限制土地行为。闲置土地既是资源浪费的行为,又是一种投机行为。
3.结论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城市向外扩张最先接触到的区域,为了高效合理使用土地,就需要各项工作的互相配合,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保护耕地,规范市场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严惩土地闲置,从而实现城市与城市边缘区协调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辉. 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1).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5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GIS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networked and socialized application study of land use planning information
Xu Wenjun Liu Hengqin
( Territory resource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Chang’anXi'an710054)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al rapid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feeding up, the posi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s increasingly austerity. How to make land resource exert more benefit of economy, zoology and society, is the goal of land use planning management.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and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level and macroscopically adjustment ability. The paper realizes the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more, particularly expatiate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framework and function and so on.
KEYWORD: land use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土地利用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对土地利用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改变传统的低效的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动态,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海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项目是第一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现代化技术,依据业务、表格和数据的不同,结合现行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及需求,而设计开发规划系统软件和建立规划数据库的。它改变了手工作业方式,最终实行远程报批和无纸化办公,为海宁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规划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等信息,实现了土地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全面实现了规划信息的高度共享,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不同投资规模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和功能需求。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可以采用C/S或B/S方式,或者两种结构体系混合使用。其中C/S部分主要是对数据的录入,地图的分析与编辑等复杂功能进行操作,实现专题数据分层分色、管理、查询、统计以及生成不同形式的视图等,为B/S服务作铺垫。B/S部分主要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业务数据统一起来,以业务为主线,实现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的图形与业务信息的紧密结合,相互查询,形成真正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并将图形和文本等规划成果用网页的形式,实现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
(2)系统的功能。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施远程报批和无纸化办公。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基本形成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框架和与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相统一的应用模式。实现规划成果管理、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等规划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
(3)用户角度。系统为直接用户提供对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间接用户根据本身的需要访问系统的规划和现状数据;潜在用户也可根据需要查看相关信息。
3 海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建设的技术思路和构架
3.1 系统设计的技术思路
浙江省海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使用C/S和B/S相结合的结构。C/S通过利用ArcMap+ArcSDE+Oracle 9i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维护,ArcMap作为应用的客户端。以ArcGIS作为GIS应用平台,利用ArcMap本身提供的功能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许多特定的功能,实现更快、更方便的数据编辑维护工作,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图形的操作需求。B/S结构子系统利用ASP+Oracle 9i实现规划信息的管理及报表输出,用Web GIS来管理系统中的图形功能,最终达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他业务信息无缝集成,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
3.2 系统的构架
系统采用标准的C/S结构和B/S结构及分布计算的三层式模型。数据服务层根据系统对海量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要求,选用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利用ArcGIS作为GIS应用平台,ArcSDE空间数据引擎为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维护提供了一条通道,利用ArcMap提供的定制功能,实现空间数据编辑、维护、管理。WEB服务层,实现对空间数据查询、显示与分布。系统结构及软件配置方案如右图(图1)。
3.3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
海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中C/S子系统从图形操作出发,结合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实现规划编制,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改。辅助编制包括规划方案的拟定、方案比较、成果输出等;规划局部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的调整。B/S子系统侧重于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的生成及输出。主要对规划成果的管理、规划图层的控制、规划实施管理,及其规划数据的查询、分析和统计。系统模块组成见下图(图2)。
系统以业务为主线,集海量数据信息、业务文件和报表于一体,真正达到图文一体化。系统根据结合不同部门人员的管理或应用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权限,实现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使整个系统达到更好的安全性能。
4 前景与展望
系统建设不仅实现了土地管理部门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并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土地数据和图件。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可视化、网络化,进一步使广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服务于社会,让服务质量更高,使用户真正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海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县(市)级建设试点项目之一。系统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各职能业务日常办公的需要,利用高科技技术,建立适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既为本部门提供了高效、准确、及时、科学的工作环境,又方便了群众。系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前瞻性,也代表着土地利用规划GIS系统建设发展的方向,GIS将具有更巨大的应用前景,并能给社会带来更好的效益。而且系统的功能与具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分离的,因此,系统很容易移植到其他应用领域和行业中。
参考文献:
[1].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泉州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中国通讯》,2003
[2].李勇,谭建军,乐立航基于GIS的广州市三维防综合数据库及其应用《中国通讯》,2003
[3].宋关福,钟耳顺,王尔琪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图形学报》,1998
[4].王万茂, 韩桐魁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土地合理规划范文6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城市土地管理;新措施
引言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土地的利用、开发或者是所有权变更而开展、实施的。我国是陆地大国,国土面积广大,但人口众多,且地理、地质条件复杂,人均可利用国土资源相对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做好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土地发展权简介
1.1 土地发展权的基本概念
所谓土地发展权,是指按照相应规范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更大发展的权利。其本质是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对土地资源用途予以改变或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效率的权利。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我国土地性质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种。不同土地性质的土地,其在生生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决定的。
1.2 土地发展权的特点
从上文中关于土地发展权基本概念的阐述,可以从中看到土地发展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抽象性,和其它产权不同的地方在于,土地发展权所指代的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所具有这种改变土地用途或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权利缺乏实体标志,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二是阶段性。土地发展权谋求的是未来土地价值的提升,这种价值的提升,是以土地当前利用状况为参照对象的,不同阶段,土地的利用状况往往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土地发展权所针对的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三是潜在性,土地发展权存在于所有土地实物上,但其追求的价值增值是针对后续时间内土地用途改变或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这种增值是可能发生变化的,非即时的,因此说是具有一定的潜在性。
1.3 土地发展权的功能
从法学角度讲,土地发展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其设立的基本功能第一项就是要为权利人实现更多的利益。第二项就是土地管理方面的功能,籍由对土地发展权的控制、调节,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在对农业用地、环境敏感地带以及历史古迹等的保护、利用方面,土地发展权的存在也起着极为重要的落实、保障作用。土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实施,是政府开展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极大促进土地开发、规划、使用、管理效率的提升,由于土地发展权明确了土地增值受益人,从而使得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足够保障,使得土地转让、流通更为通畅、顺利。
2 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为了规范土地资源开发与使用,我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制度文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其中,耕地的数量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进而关系到粮食供应情况,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必须严格保证国家耕地规定数额,切实做好土地用途管理,土地的使用必须遵循建设用地规划,禁止非法超标用地和违规用地,将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尽量减少工业、商业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坚决执行耕地占卜平衡和先补后占制度,把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土地使用审批制度,通过严密、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程序对土地的开发、使用行为予以强力的约束与管控,以确保土地的合法使用以及使用效益的充分体现,土地使用审批制度要从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环保程度、产业链条长度等方面逐项审查项目,采取量化指标的方式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加以科学引导和严格规范。
(2)逐步完善土地资源审批、供应、使用一条龙的土地批后监管体系。首先要做好土地审批程序的编制、设计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审批环节,方便审批对象办理手续,严格控制审批时限。
其次要从供地率、项目开工率、项目竣工率、项目投产率指标等重点环节着手,做好土地高效利用工作,促进土地利用水平的提升。最后要加强用地监管力度,针对违法用地、违规用地加大查处力度,减少、盘活闲置土地,实行企业土地利用诚信档案制度,规范企业用地行为。
(3)构建科学完善的土地供应制度体系。在供地审批时要严格把关投资强度和投资进度等关键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计划编制工作,确保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切实可行,让有限的用地计划指标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 做好土地规划的基本措施
土地规划是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基础和蓝图,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土地规划。要不断提高土地规划编制质量水平,让土地规划的引导效能得以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土地规划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土地规划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土地管理,规划先行的理念,不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融合性和全域指导性。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对接、融合工作,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夯实基础保障。
4 创新土地管理办法的主要方向
一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明确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用地的区别,逐步减少经营性用地规模。二是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保障农村建设发展资金来源,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加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步伐,缓解城镇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5 结束语
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使用,是国家健康发展,乃至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做好土地资源关和规划,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创新土地管理办法措施,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能,用最低限度的土地资源满足更多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实现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坚实的土地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