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速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快速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快速发展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1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2

释放企业创新能力

“一县一品”、“一镇一品”,这种以地域集中、产品同一为特点的区域特色产业形式,让浙江这个陆域面积全国倒数第二的资源小省,经济总量却能在全国排到第四。

所谓“块状经济”是指介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的空间组织形式,有人也称其为“集聚综合体”,“柔性生产体”、“企业群落”、“区域生产综合体”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培育市场起步,促进专业市场、特色产业和中小城镇联动发展,市场越做越大,产业越做越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块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显示了较强大的优势。

经过不断的发展,浙江的“块状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并大大提高了浙江经济的竞争能力。

据了解,块状经济占浙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拥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温州皮鞋等245个全国性生产基地称号。

近几年来,在金融危机“倒逼”、政策调整、政府引导三重作用下,浙江块状经济正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

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杭州装备制造、乐清电器、嵊州领带等21个块状经济作为试点,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表示,浙江在政策上、环境上提供了很多支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释放企业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主要体现在一项制度、两大体系、三大政策上。

一项制度:就是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教授型的董事长,博导型的总经理,鼓励企业去创造知识产权。”

两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二是要确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促进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市场良性互动。

三大政策:2010年省市县三级财政一年投入科技经费一百来个亿,用来支持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研发。二是“税收政策”,最重要的是两大块:一个对所有的企业研发投入150%抵扣应缴纳所得税额,当年抵扣不完的第二年抵扣。第二个对高新技术企业按15%征收所得税,一般企业25%。据有关人员介绍,这两项加起来,政府让利给企业一百个亿。

此外,2009年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还联合发文,对企业购买国外专利使用权进行财政补贴。

引名院名校共建科创基地

据了解,浙江省政府在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之后,浙江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1个特色明显、提升力度大、带动力强的块状经济,作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

为了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围绕提高工业创新能力,浙江省科技厅总共向21个块状经济示范区域派遣了21个科技专家服务组、152名技术专家。

位于浙西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已经启动,浙江力争用5年时间,聚焦、引进若干家国内先进的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

目前,浙江累计引进共建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等820家创新载体,总投资超过230亿元,引进科技人员16000多人。引进成果1300多项,引进专利1500多项

杭州、宁波、嘉兴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省涌现了53个科技强县(市、区),8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40个先进县(市、区)、11个示范市县。

企业界也不甘落后,浙江省企业累计投入了1亿多美元,在海外设立了33家研发机构,居全国前列。浙大中控、聚光科技、青年汽车、吉利集团和运达风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全省形成了25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3133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创新“三大梯队”。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3

近年来,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得到了各级人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2011年3月,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对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对我省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方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袁周就加快我省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做了重要指示。副省长孙国强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经过各方努力,我省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防震减灾转入法制化。汶川地震以来,贵州切实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制定了《贵州省防震减灾条例》,分解了防震减灾法定职能,各地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逐步建立,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2008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地震专家机构--贵州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联席会议。2010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省政府了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监测实现数字化。通过“国家数字地震网络项目工程”的实施,全省以贵阳国家基准地震台为中心,3个国家级地震监测台为骨干,13个省级地震监测台为补充的数字化地震监测框架网络初步形成,地震监测能力由原来的最低只能监测到3.5级以上地震提高到西部地区最低能监测到1.5级以上地震,东部地区最低能监测到2.0级以上地震。地震时间、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要素的分析抱出由以前60分钟以上跨入智能化,实现地震后能10分钟内准确速报。省地震局通过岗位大练兵,地震速报能力迅速提高,在首届全国地震速报竞赛中获成都赛区第一名。

应急救援实现跨省作战。2009年修订了《贵州省地震应急预案》和《贵州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相继了地震应急预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成。按照这些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建成了贵州省地震应急决策系统。我省已经成立了近200人的省级地震紧急救援队,由省地震局、消防总队、武警总队和卫生厅抽调骨干组成。这支队伍能够承担省内外破坏性地震的应急救援任务。2010年,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队赴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得到了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专家和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致好评,锻炼了我省地震应急救援跨省作战的实战能力。

地震科普宣传制度化。2009年,我省了《贵州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学和考核内容,定期开展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并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省委党校领导干部主体班培训计划。省地震局编写出版了《防震避震知识》科普读物,编辑印刷了《防震避震常识》画册,编辑制作了《防震减灾基础知识》影视光碟。近年来,地震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科普专题讲座122次,筹划举办宣传教育活动1239次,制作宣传展板7340多块,悬挂宣传标语7400多条,制作、编印和发放宣传资料127万多份,赠送地震科普光碟75837碟,1200余所中小学60余万师生参加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近2000万群众直接参加了各种宣传互动活动,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日渐提高。

服务民生步入常态化。近年来,省地震局转变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坚持地震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宗旨。省地震局制定了支持“工业强省”战略政策措施,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缩短行政审批时限50%。省地震局提出,地震科技要服务民生。近几年来,实施了首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快速高效处理了多起“不明震动”事件,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省地震局还编辑出版了中英文的《贵州省地震震中分布图》,对贵州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背景展开了研究,发表了十几篇研究成果论文,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等提供了基础的资料。

确立目标、强化措施,谋求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观念等的影响,我省地震忧患意识较低,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保障不足,地震监测能力仍然较低,地震前兆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效监督不够等等,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依然任重到远。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和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建筑抗震设防和地震基础研究。建立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地方配套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完善执法监督队伍。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地震监测系统,贵阳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最低监测精度达到1.0级。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完成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速报。力争使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抗震民居比例逐步增加。将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管理程序,初步建立建筑抗震设防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地震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为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4

    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因连续三年实现业务快速高效发展,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人保财险近年来飙出的一匹“黑马”。

    为什么是“黑马”?

    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广西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保源有限,而且年年有灾———“东西南北中,洪水冰雹加台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取得好成绩绝非易事。

    而在人们的印象中,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也正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匹配,那就是历来相比其他省份兄弟公司要落后———大灾大赔,小灾小赔;灾害小一点,成绩好一点。甚至人们还认为,广西分公司落后是正常的!

    然而,这个公司最近连续三年的经营业绩让人们惊讶不已:

    2001-2003年,广西分公司保费收入、承保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97%、38.3%;人均保费收入、人均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72%、10.40%。三年累计实现承保利润4.03亿元,承保利润率高达10.93%,位居全国系统前列,承保利润贡献度也远远高于其业务规模比重,连续三年跻身人保全国系统经营管理先进公司行列。

    广西分公司是怎样成为“黑马”的?这匹马又能跑多久?

    企业的本分2000年底,张灌林走马上任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广西分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

    当时,广西分公司的业务发展,经上几任班子的努力取得很大成绩,但总体来讲,与系统内先进公司相比,仍存在差距,表现在:

    业务发展不快———发展速度在系统内历来处于中下水平,增长率从来没有接近过两位数;经济效益低下———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效益贡献度低;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牢———“三局两胜”,即如果两年能完成任务,总有一年不能完成任务,也就是“马鞍”式发展。

    张灌林是人保财险广西当地基层公司成长起来的经理人。然而,对国内外先进企业成长历程的关注,使她有着当时系统内尚不多见的现代管理意识:

    她说,既追求规模发展,更强调经济利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才是企业的本分。

    这些话,如果放在今天,没有人觉得稀奇,因为这正契合了保险业要“做大做强”的科学发展观,并且保险业的发展也已经使各保险公司将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了。

    但在当时,规模依然是第一位的。

    困难的是,真要实现企业的本分,广西分公司需要做很多———转变观念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广西分公司新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泛调研,倡导转变观念。

    张灌林说,业务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落后。

    而观念落后正是广西分公司的掣肘所在。如,不少员工认为公司落后是应该的,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从未想过公司能在系统先进上榜上有名,看不到自己身上具有的长处和巨大潜力,思想波动较大。

    2000年12月,该公司召开全区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张灌林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在会上大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分析公司的优势和潜力,定人心,鼓干劲。她指出:现在公司在业务发展上有差距,这不怕,但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有差距,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不能有差距,首先要敢于想当先进,才能走出落后。

    此次会议在全区系统初步营造出人心思稳、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人本氛围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此后三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形势发展需要,广西分公司都提出不同内容的观念创新要求,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一轮又一轮的观念大更新活动,全面强化广大员工的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和改革意识、效益意识,有效地激活了公司改革与发展潜能,为公司加快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观念先导和强劲的精神动力。各种观念创新的激荡和交锋,在更高层次上,构筑起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全体员工逐步在如何搞好公司建设和解决一些重大实践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聚成一个共同的愿望,形成一个共同的行动,那就是加快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目标定位有了基本的氛围和局面,广西分公司确立了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

    在2001年度全区系统工作会议上,张灌林代表公司党委和总经理室提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夯实基础,务真求实,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公司建成基础扎实、集约经营、服务一流的现代化保险企业。

    该公司的五年目标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工程,即把握发展这一个主题;实现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两个提高;推进机制、产品、服务三个创新;抓好领导班子、员工队伍、内控制度、企业文化四个建设。

    现在回过头来看,该公司关于速度与效益、创新与发展等问题的判断与定位是相当科学和超前的。

    而三年的实践也证明,广西分公司正稳步迈向自己确立的目标:规模一年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实力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破旧立新、大胆改革基础之上的。

    张灌林回忆说,2001年是公司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改革的一件大事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人事制度改革之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人事制度改革,涉及人员具体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为了公司发展壮大,改革不得不为。

    2001年,该公司对省级分公司机关部门副职、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和派驻审计办主任共计65个职位进行全面竞聘上岗,对公司普通员工也全部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赛马型”的选拔机制,广西分公司选拔重用了一批群众公认有较高思想素质、较强业务能力、年轻有为、勤奋上进的业务骨干,为公司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处室领导的平均年龄从竞聘前的44岁下降到41岁,新提拔的8名年轻干部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年龄最小的仅29岁。通过合理配置各类人才资源,使不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员工实现互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重要地是,建立起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从此以后,以竞争上岗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02年,广西分公司将干部竞聘上岗、员工竞争上岗全面推向了全区系统各市分公司,一批年轻干部进入支公司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领导岗位。2003年,广西分公司更是将这一做法推向了区分公司部门老总一层。而在今年下半年,全区系统各市分公司、支公司全体班子成员都将全部实行竞聘上岗。

    与此同时,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也渐次拉开。在劳动用工方面,建立正常的员工淘汰机制和人力成本警戒线制度,疏通员工“出口”渠道,将经过教育培训仍然在公司找不到能够胜任的岗位、不能竞争上岗、不适应公司需要的员工,依法解除合同。在分配制度方面,建立起体现以业绩和贡献度论英雄的薪酬分配机制。对管理人员,实行职务分档、系数分配制度,以岗位定薪酬,以责任定薪酬,以业绩定薪酬,拉开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对展业人员,全面推行保费、利润工资含量的办法,按照个人保费收入、承保效益进行核算分配。对各市分公司总经理,实行分配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根据其经营业绩、经营行为、贡献度大小、预算管理执行情况等按月兑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广西分公司在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把改革的力度和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创新勇气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公司员工已经逐步习惯用富有挑战性的、较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发展的合力。

    果断调整业务结构过去,广西分公司曾有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甚至不顾风险盲目承保造成巨额经营亏损的历史。上届领导班子坚持承保要有利润,才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张灌林大会小会都要讲,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是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那就要坚持质量与速度、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为此,该公司果断调整业务结构,在向规模要效益的同时,将重心转向向业务结构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比如,从2001年起,针对广西近海沿江洪灾发生频繁的特点,广西分公司认真做好风险评估,采取划线承保,严格核保程序,将企财险的高亏客户,营运车中的高亏业务,列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控、报批制度。坚决停办一批历年高亏、改造无望的“死亡”险种,而对一些能改造的亏损业务则采取了灵活的承保控制措施,或进行改良和改造,使其成为良性业务。同时还大力发展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的新型险种。为了了促进各地公司调动基层公司发展优质业务积极性,广西分公司建立利润导向激励机制,实行政策引导和考核约束并行,加大对效益险种的费用扶持和计划考核力度,大力支持、重点发展优质业务,积极鼓励、努力改善保本业务,合理引导、主动放弃高亏业务。刚开始实施业务结构调整时,基层公司对放着几十万的现成保费不要,硬是要去发展吃力不讨好的新业务、分散性业务的做法,抵触情绪非常大,说什么“丢西瓜,捡芝麻,劳心费神效果差”。然而,三年过去了,好“西瓜”依旧在,“绿豆、芝麻”满箩筐,而且综合赔付率一直处于全国系统较低水平,主要险种全部实现盈利,真正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广西分公司连续三年大幅度超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保费计划任务,公司业务规模占广西非寿险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80%左右。

    2001和2002年,广西5个地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或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但大灾赔付金额仅为1994年的40%,各级公司都尝到了调整业务的甜头。三年来,广西分公司一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车险业务为主体、企财险为支柱,其他业务全面发展,各险种全部盈利、各风险有效分散,结构渐趋合理、质量普遍提高的良好发展格局。

    创新是制胜法宝广西分公司成功的经验有许许多多,最重要的一条是创新。比如,三年前该公司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这在外资公司也许不新鲜,但在国有保险公司系统,绝对是第一家。

    发展不平衡,这是一个困扰企业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三年来,为了根治这一顽症,广西分公司学习借鉴了世界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大胆尝试,建立测算模型,确定了各市分公司的业务发展潜力、经营效益指标和各主要险种的盈亏平衡点,将经营管理的各项主要指标,包括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成本与费用、利润和资金,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范畴,对任务指标进行双向分解,时间上分解到每天,责任上分解到每人,最大限度地强化对分支机构和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监控力度。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滚动考核、事后评估的方式,对整个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监控,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功效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得到发挥。

    三年来,广西分公司一直坚持把全面均衡发展作为业务工作的主线,通过实行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的“静态”“动态”考核相互结合,优势互补,通过“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半年”、抓三头带中间、抓后进促进先进的工作方法,认真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和促销活动,以科学合理制定奖励措施、政策导向互为补充,有机统一,较好地抑制了基层公司的短期行为,初步解决了业务发展不均衡这一老难题,“一年好,两年丑,三年翻跟斗”的年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基本杜绝了。公司之间、月度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好解决了,险种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财务持续稳定,也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保证。

    2001年,广西分公司被区审计厅评为全区内审先进单位。2002年,更荣获了国家审计署颁发的“全国内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一季度,广西分公司又取得佳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2.3%,市场份额达到83.5%,较上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尤其是增量市场份额高达99.5%,较上年同期上升48.5个百分点。公司业务显示出强劲发展后劲。

    由于恪守了企业的本分,广西分公司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争取到主动,当改革大潮大规模到来时,它已踏上坦途;

    由于恪守了企业的本分,广西分公司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成为系统内学习效仿的榜样;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5

关键词:数字技术;工业电气化;创新

1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1.1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好

数字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工业进程中,有利于提高工业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产生促进技术改革,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起到重要的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积极快速发展,也促进科技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我国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企业中的知名度,有利于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接轨,促进我国贸易发展。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在现代工业中,加快了现代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符合现代工业竞争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性能,提高其应用的可靠性,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趋势。

1.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高性价比

工业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别,要提高我国企业发展,必须加快科技水平提升,为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在工业应用领域比较广,并取得一定成绩,数字技术一般与某种技术相结合,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数字技术,与其它技术进行比较,其性价比最高,因此,其应用的领域也是最广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提高其自身的应用能力,是提高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自动化方面企业的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进程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性价比很高。

1.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强

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必须与其它技术结合,改善自身缺点,有效的提高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数字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简洁,逻辑能力强,能增加信息量、模拟量,对信息正误有效识别,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浪费,安全又轻松。其应用只需要进行命令的传达和指示,操作流程自动进行,且自身具有判断和辨别的功能,经电缆、微波、网络、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外加微电处理器与微电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所重视。数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可操作性,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升了工业自动化的技术革新,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2.1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就地化安装

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践中,可以采用光纤进行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和间隔层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此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优良运作还需基于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上,因此PC平台自动化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利于ERP和MES的系统连接,而将TCP/IP作为办公环境通讯的标准,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提高了工业现代化进程发展。

2.2GOOSE虚端了的运用

GOOSE虚端了改良了二次回路,使得工程调试既便于理解,又方便运用;能有效地控制全站线路、母线、开关和主变等,并能开启跳合闸功能,从而保护测控遥控锁的间隔层。GOOSE虚端了的运用,促使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实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符合现代工业现代化进程。

2.3加强程序化的操作理念

程序化建设强调的是执行力,数字化也亦然。执行力是一种操作理念,提升操作的进程,符合工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调度命令下达以前,还有部分的前期工作需要完成,例如核实之后的票据需要先存入电脑中,实际操作来临时,还需设置人工的预界面,进行诸如闸刀、开关等设备的确认设计。这有利于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功能,更可明朗工业电气自动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国伟,郭娜.刍议电气自动化现实技术升级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7).

[2]娄宗清.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

[3]诸玫嫣.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9).

[4]宗天成.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

[5]韩晨霞.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

[6]杨济舟.电气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7).

[7]梁冲锋.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8).

[8]陈月玲.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6(18).

[9]窦如海.浅议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同行,2016(10).

科技快速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

(一)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贸易体制也变得更加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规模与范围不断发展扩大。从总量与规模来看,短短几年间,货物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有明显增长,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贸易范围也有较为明显的扩大,不但传统产品与货物贸易持续增加,虚拟贸易与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也快速发展。贸易的深度也不断加深,包括基于产业间分工与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贸易。

(二)技术全球化迅速发展。

技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内涵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自从其出现之后发展就一直十分迅速。首先,技术转让与贸易空前提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进几十年来平均每5年都会翻一番,其发展速度不仅比货物贸易快很多,而且与其他服务贸易相比也快很多。其次,研发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近年来,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化的各种研发资源,不断扩大其海外机构的研发投入,纷纷在外广泛建立研发机构。

(三)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

金融全球化,指金融活动已经超越国界,从传统的局部地区性业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创新性的、全球性的业务活动。金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收益、金融业务、金融政策、法律制度全球化等诸多方面。与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相比,金融全球化虽然在时间上出现较晚,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规模、速度与范围就十分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国家逐渐融入到资本市场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也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鲜明特征。另外,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跨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融全球化还是将会伴随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逐步转变成主导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拥有了更多的引进与利用外资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外国投资迅速增加,早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超过英国与法国。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吸引的外资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中所占比例达到30%。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利用外资,进而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内我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缩短与世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甚至有些技术应用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再者,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够引进更多的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落后。最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不但要加快产业方面的改造与更新,还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我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现代化启动发展较晚,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强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会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发达国家也把更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这必然会增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各种产业项目,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第三,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性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民族意识教育。

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还十分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民族创新力,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民族意识教育,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积极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完善制度安排。

我们不但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要加快本国的发展速度,所以需要作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保证。国家的科技能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而科技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竞争的实质,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力求实现一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三)加快高新技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但要积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知识服务业的展开,还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其高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需要尽快加快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