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写作 写作能力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62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起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在文中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新时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既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创新活动,因此,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积极进行思考与感悟,进而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写作学生熟悉的话题
为了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应该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写一些自己熟悉的话题,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遇到过多的困难,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同r学生写作自己较为熟悉的话题,也能够使学生写出令自己和老师都较为满意的文章,这也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使学生通过写作体会到表达个人情感的快乐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并不是一项任务,更不是一项负担,写作的实质是学生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个人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找到一个良好的表达情感与宣泄情感的途径。一旦学生真正了解了写作的内涵,学生自然不会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在写作实践中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自然肩负着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就目前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起了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写作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华,不仅对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教材内容的讲解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将教材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本人在对学生进行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将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学生更加有效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三、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多个知识板块的学习,而不同知识板块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要与其他知识板块结合起来。写作与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要与阅读有效结合起来。
(一)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更多优美的语言
学生写作语言水平的提升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有效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读到优美的写作语言的途径,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语言,达到很好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通过阅读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再次遇到,无疑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印象,这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应用相关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有很大帮助。
(三)通过阅读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学生想要写出好的文章,掌握有效的写作思路也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思路,尤其学生没有新颖的写作思路,就更难写出优秀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读到更多优秀的作品,能够使学生从更多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进而使学生的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写作练习的机会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09-02
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的增设,大批年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走进了高校教师队伍。根据桂林旅游学院、广西经济(工商)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新升本科高校的专任教师35岁以下(含35岁)的比例高达61%,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学院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家未来高等教育的综合质量。而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必然要求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这样的转变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一)专业知识夯实而教育教学理念欠缺。近年来,因新升本科院校规模的扩大、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增加专业设置及老教师的退休,新升本科院校需要扩充师资。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的非师范专业硕士、博士走进了高校教师队伍。虽然上岗前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师德修养课程的培训,可时间短,也很难做到系统。岗前培训多采用“统一培训、批次生产”的方式,没有细分不同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不重视不同学科的特点,且时间短,培训效果不理想。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学训练,也缺少助教阶段的锻炼,直接走上讲台进行授课,使得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环节及学生心理特征。不少青年教师不知如何把自己夯实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缺少教学能力培养的机会和途径。近年来,广西教育厅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采取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但名额有限,且有的学校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各高校也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举办了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等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但数量不多,影响力不大。不少青年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但在职期间缺少教学能力培养的机会和途径。高校教师在职期间,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等组织的培训、学习、观摩不少,但这些培训、学习、观摩多数是学术前沿、学科重点的问题或科研成果推广,很少有关于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优质课观摩、教育技术等与教学技能提升有关的培训。多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靠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这样提升教学技能的途径往往时间长、见效慢。
(三)教师评价机制落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动力不足。受传统学术型大学评价模式的影响,转型期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政策与传统学术型大学评价政策没有太大的区别,“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因为高校转型而得到相应改革。由于科研被大学视为重要支柱,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少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是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这种科研地位高、教学无足轻重的情况使教学成为科研的附属品,这样的政策导向导致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对备课没有热情,教学积极性不高、对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不够重视。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当下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要想保住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落后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
二、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一)网络学习平台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新途径。当前,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育形态正在以越来越强大的势能冲击传统教育的堤坝。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高等学校知识和技术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大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存储器,互联网中不断涌现的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学习平台,让大学教育成为开放的教育机构,网络学习平台的涌现,使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MOOC(慕课)等大规模的网络公开课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的涌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要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学习、借鉴、模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积极作用。网易公开课、爱课程、MOOC等课程学习平台上的公开课程,多是各高校中的优质课程,具有前沿性和高水平,且涵盖了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课程,为教师吸收最新学科发展信息,了解高水平讲授技巧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等提供了鲜活的“教材”。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程学习平台,找到与自己教授课程相同或相似的课程,通过观摩、模仿,吸收他人授课的精华,备课时,有意识地将有价值的资源保留、整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特点与接受程度进行转化和改造,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组合,这个过程也使青年教师能用更宽的视野看待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技能竞赛是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只有将拥有的知识在教学中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培养出优秀学生,教师的价值才能得体现。教学技能大赛是新升本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形式有教学设计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青年教师通过参赛或观摩,可在主观上提升对教学技能的重视,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并逐渐形成自觉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需求。
教学技能竞赛参赛者通过教学设计、讲课、说课、回答评委提问等环节或形式,对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备赛与参赛的过程中,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得到提高,个人人格魅力得以展现,教学基本功得到提升。观摩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议课,可以从他人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讲授方法、教学风格、课堂组织等方面获得直观的对比与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自身授课的优缺点,通过反思,吸收他人教学中的精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从根本上促进观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或观摩教学技能比赛,得到展示和切磋。这些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综合实力的平台,也能激励和鼓舞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极大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发展,进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学校能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学技能竞赛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极为有效的途径。
(三)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发展中心。2012年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新升本科院校要抓住时机,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发展中心。
所谓“专家引领”是把本校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导师团”,对新入职的、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导师与青年教师共同备课、设计教学、听课、评课、议课等形式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专家引领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专家的发展。所谓“同伴互助”是高校青年教师借助高校教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反思、协同合作,创造一种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文化,从而使团队成员在专业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高校中,教研室是“同伴互助”的基础平台,教师发展中心要重视教研活动,让各教研室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采取“案例讨论”、“集体备课”、“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方法研讨”、“相互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对话、互动和合作。让青年教师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不同意见”、“多种意见”,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构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中心,不仅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能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整个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校企融合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在提倡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教学手段的能力。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四有好老师;高校教师;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28-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Good Teachers with Four Haves, and then analyzes needs of the teachers’ ability promo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basic asp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ided by good teachers with Four Haves Standard, including post and identity cognitive ability promo-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 social service ability promotion, as well as the common ability to enhance the way. The study on this way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con-ducive to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skills,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good teachers with four hav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ability
1 前言
自唐代韩愈《师说》开始,以师道为主题的“师说”就层出不穷。有针对教师说的,意指“为师之道”;有针对学生说的,意指“求师之道”;有针对社会说的,意指“尊师之道”[1]。2014年9月9日,同志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发表了题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概念。显然这探讨的属于教育科学领域为师之道热点话题之一,只有为好师,才能教好生,最终才能受人尊敬。
2 四有好老师的基本内涵释义
所谓四有好老师,具体来说是指: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明确理解四有好老师的内涵与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技能,加强职业修养,从而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 同志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N未来的指路明灯。”[2]教师作为一个特别的职业,一方面和其他职业一样要求追求个人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指引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职业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动力不足、看不清道路。同志就理想信念的讲话论述不仅指明了信念的社会主义“基准”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论述了教师的教育对象,以及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一名教师只有和党和人民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才能自觉地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同志的讲话中指出“传道”就该是第一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无德难为师,教师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对品行风范提出最为严格的要求。同志在讲话论述中不仅指出道德情操的重要性,而且详细指出师德修养的途径。教师的道德情操培养既需要通过外部教育,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
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 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他的这一论述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胜任教育教学这一工作职责,不仅有要所教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在分析时代特点、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过硬的教学能力。同时要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学习先进的、高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学识的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使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认清了自身学识的短缺,同时为拓展与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更广泛的发展目标。
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同志这一部分的论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他不仅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心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教师指出爱的对象,包括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同时要热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时,讲话中更加细致地讲述了爱的方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教师的爱心不仅是自身的素养,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用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有爱心才能有责任,有责任才能有担当,才能有勇气实现教师的远大理想。
3 现代社会对教师能力提升的需求
近些年来虽然说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有所提高、知识结构有所改善,但从前面同志所提的好教师标准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故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既要懂得“教什么”,也要懂得“如何教”。教师应该是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的统一,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整合,同时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能进行有效教学,一是要拥有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内容、知识、技能等,二是要有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内容”,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两类基本知识,即“学科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3]。而目前实际状况是大多数教师这两方面发展不平衡,或达不到要求。不仅新教师经验不足,而且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不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4 四有好老师标准引领下的高校教师能力提升
何为教师能力提升?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显然,教师能力就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教师所具备的实际能力和教育教学所需要达到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补足无疑需要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长期动态的提升过程,是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依托专业组织,习得教育专门知能c规范,取得教师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岗位与身份认知能力提升 目前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黑板加粉笔”的“教书匠”转变为善于整合技术和方法,使教学成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专业工作者。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历从师范生到入门教师、从入门教师到合格教师、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持续发展过程,前一发展阶段是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后一发展阶段则是前一发展阶段的拓展与延伸。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而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有侧重的,同一阶段发展又是多层面的[3]。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绝对的,而优秀成熟的教师只是相对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因此,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在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办学方针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仅仅为社会提供人才、强调特色专业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其社会服务的功能[4]。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传播先进思想和知识之外,还应该承担起直接将这些知识和文化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责任,切实地利用自己的知识文化投身于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师各种能力的提升途径 同志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目的是清晰界定“好老师”的标准,指明广大教师努力奋斗的方向,赋有明显的价值取向性:它既是评价尺度,又兼具规范引领作用。每一位身在一线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向“好老师”标准看齐。概括来说,可以通过诸多途径提升发展,包括在学习研究中提升、在观察思考中提升、在团队引领中提升、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在严格管理中提升[5]。并且这种提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无止境、动态发展的。《尚书》有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要想成为一名“四有”皆备的“好老师”,没有非凡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恒久的修炼是难以达成的。
参考文献
[1]乔伟丽.论“四有”教师的师术、师道、师德与师魂[J].南方论刊,2016(3):104-105.
[2].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9-10(2).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4]高海凤.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6(15):168-169.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科研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对院校科学决策、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研促教,不断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
我们对10所高职院校近200名教师科研素质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如下:
1. 科研观念不强、科研动机不端正。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 科研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事情, 没有意识到科研是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有力促进,单纯把科研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特别是从企业来到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科研概念比较模糊,对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
2. 固守传统观念,缺乏创新精神。当今高职院校对科研意义缺乏正确认识,不少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教学才是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事,不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没有真正把科研看做衡量办学水平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标准,不少教师安于现状的传统教育运作方式,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提升自身科研素质。
3. 科研合作意识不强、研究水平层次较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中普遍缺乏团队合作,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科研论文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 很少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策略
1.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科研激情。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待遇激励、目标激励与环境激励。前三者是管理工作者都知晓的激发员工作激情最常规的方式, 环境激励则是激发科研激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高职学院要善于创造最优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
2.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一名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只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忽视科研工作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个不能相脱离的基本职能。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统一起来,通过开展科研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3. 优化服务,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管理部门要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增强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式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等,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聘请学术界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者和行业企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给教师讲授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传授进行科研的方法与手段,指导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科研。
4. 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与奖惩机制。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着力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服务于行业、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从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找项目、找课题,抓好立项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全面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管理,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及时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加强学习培训, 提升能力水平。高职学院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和专家辅导相结合的办法, 不断强化科研理论与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从文献检索、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多途径的学习, 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
1.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市场,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学生,就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科研素质势在必行。
2. 在高职院校内,相当一部分“双师型”老师教学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在科研意识和科研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他们根据来学校之前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教学,缺乏深厚的理论作基础,教学效果很难符合院校的要求。
3. 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基于“双师型”教师较为雄厚和成熟的校企合作资源,鼓励他们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吸引企业的经费投入,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
4. 为“双师型”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对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予以配套经费保障,对教师、获得科研奖项、获得职务专利授权等予以经费资助。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配演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研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增强高职教育科研实力对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5
一、专业思想是专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多数职教界教师是从大学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的,没有企业工作的背景,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相对肤浅,很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教师“教”教材,学生“看”教材,教学过程算是完整了,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却无法通过教学得到提升。问题就出在教师的思想上,因此要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途径如下。
一是“听”。听职业教育专家的报告,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的报告,既有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有实践探索的经验,马所长研究的“三以一化”课程改革成果,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听者,可理清思路,目标明确。
二是“看”。看职业教育的专著,全面系统地了解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如姜大源的著作《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科学伴随研究、行业案例研究、地方案例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等。看者,可接受理论指导,进行实践探索。
三是“思”。职业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复杂多样,各专业差异比较明显,可套用的经验和方法偏少,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思者,可积累经验,反思提高。
四是“变”。教师的角色要变,“三尺讲台,对着黑板”的教师是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是讲师,也是工程师,是师傅,能说,也能做,更能教。如在计算机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带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教师以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身份”,戴着安全帽指导学生学、做。变者,可转变角色,提升质量。
二、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职教界教师专业知识多数是从大学里学来,知识的实用性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是“研”。研究是基于专业发展研究,研究内容是学校的真实案例。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形式上可以是草根课题、校本课题、教学案例等。如计算机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研究如何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易学,易做,易教,让快乐学习成为现实。
二是“做”。做的过程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要大胆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应用知识,同时去发现知识的不足。目前,全省已全面推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其核心是回到课堂,但许多教师怕参加比赛,认为赛程太难、太苦。其实,参加“五课”教研是一个很好的提升专业知识的过程,而“两课”评比更能彰显自身能力。
三是“写”。写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提炼过程,写反思笔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都是很好提升专业知识的过程。光想不写,是无法真正提升专业知识的。
三、专业能力是专业发展的核心
职业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区别于普通中学,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能力,更要具备企业岗位能力。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能教不能做的现象,一些教师把教材讲得很好,但培养的学生不实用,企业不欢迎。问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全面,最主要缺乏企业岗位的能力。其解决方法如下。
一是“比”。每年一次的技能大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的特点就是以企业项目为背景,注重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了解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真实需要之间的差距,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教师参加比赛,太过于“功利”,而领导关注成绩无非是“面子”工程的需要。其实对教师个体而言,更需要关注通过大赛让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走”。教师只有走出办公室,进企业,进车间,才能了解企业所需。学校应以制度形式落实教师顶岗实习,而就教师个人可以主动找企业项目,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等。
三是“实”。要做到货真价实,目前,专业教师虽已取得了高级工或技师证书,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细细观察,高级工或技师证书“水分”较多,培养机构收了钱,教师取了证,证书的作用更多是满足学校评估验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用不明显。教师可以参加企业资格认证,如计算机专业可参加微软、ADOBE认证、思科认证等具备高含金量的认证。
四、专业发展必须走名师之路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 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并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模式,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宗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某一具有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和功效的优势互补与统一。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要有有效地途径,要探求其规律性,进而形成可以借鉴和效仿的模式。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重点要提高两类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所需的能力。一是学校专职教师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二是企业兼职教师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统一起来集于教学团队一身。
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历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经历包括:
1.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在“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后,职业学校致力于把学校专任教师中的专业课教师培养成具有“双师”特质和能力的人。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初期,职业学校大多致力于培养专任教师,使其具有“双师”能力或“双师”素质,其标志就是学校专任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师”资格证书。如考取国家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国家专项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但事实证明,获得各种证书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出现未获得“双师”资格而获得“双师”资格的现象。尽管如此,学校着力培养自身教师队伍的做法和途径,对日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2.聘请兼职教师
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制度之后,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单单靠学校及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很难胜任。尽管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良好的系统性,但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在完成具体生产经营任务上的缺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在职业学校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使其承担与其职业工作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做法,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学校专任教师看到了自己在职业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显露出理论教学功力不足的弊端。
3.“专兼”结合授课
为了改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独立授课带来的缺欠,学校开始探索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一课程教学任务做法。初期,以学校改革后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两个人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准备、讲解和引导,兼职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示范、训练和指导。这一做法,改变了由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独立授课所带来的弊端,并为真正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初探
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做法和经历,初步总结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
1.基地模式
依托地方支柱产业、行业、企业及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训基地,按照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双师能力”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强求每个成员的个体“优势”,着重强调组合后的整体优势,使团队组合优势大于个体又是简单相加之和。既可以在校外的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还可以通过引进和外联等形式建立教学团队培训中心方式,使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一体化。无论哪种方式,都采用“学做一体”“实践提高”的方式方法。
2.“要约”模式
学校或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对特殊教学人员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要约”形式,由学校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既定的计划内,通过下企业实践、到学校教学多次循环方法,实现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和训练。“要约”模式,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提高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有效、标准适度等特性。
3.示范模式
各个专业乃至各个课程教学团队,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总是存在差异的。以整体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影响、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共同进步和提高,增强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整体教学团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能方面得以全面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示范模式最好是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中进行,因为其教学工作具有相通性和关联性,这样示范的效果更好。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来影响和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在合作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应该说,在通过何种途径与何种方式培养和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意义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探索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深入和细化的东西,正是这些方面的存在,使这一工作更具前景和价值。学校将着力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使其日臻完善和成熟,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资料:
1.《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
2. 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高教探索》,2006(4)
3. 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