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1

一、结构合理,框架清晰,案例充实

本书共有5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中作者简要介绍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在讲解农业生产文化的开发时,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特色农产品(特产)文化,作者进行了多次举例:沅江芦笋系列产品的开发、湘西腊肉的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开发、豆制品的开发以及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养蜂业等。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产品,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活文化的开发,这其中包括乡村民俗生活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民居(民宿)生活文化的开发。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娱乐文化的开发,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不仅介绍了以庙会、节庆、集市为纽带的乡村旅游开发,还介绍了农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开发以及农业专题的嘉年华活动介绍。第五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着重阐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可以说,本书逻辑框架清晰、结构合理且案例充实,有利于帮助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开发乡村农业旅游,更有利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

二、转变观念,强调边开发边保护地方文化资源

长期以来,乡村旅游发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创新性地提出边开发边保护的建议,不仅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不仅如此,书中还提到,在地理位置邻近、文化同源和资源同质的状况之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性和超前性则凸显出其重要性。河南是旅游资源颇为丰富之地,在古都洛阳周边有一重要文化瑰宝——龙门石窟,它是我国雕塑艺术之杰作,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保护与开发,吸引了无数游客,给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乡村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即边开发边保护,有利于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实现由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的转变。

三、突出“互联网+”时代特色,重视体验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2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3

【关键词】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升级,乡村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太多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国内因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经济投入、经营体制、管理理念、发展思路等原因,造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普遍缺乏规划,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盲目经营;经营过程中权责不明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经营项目单一,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无序竞争带来很大危害;基础设施不健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现代管理意识薄弱,品牌宣传促销不力,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季节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等[1]。

郭家沟位于天津市蓟县下营镇东部,依山傍水,山湖相依,风景秀丽,泉甜物美,民风纯朴。山上松柏郁郁丛丛,山下的果树花果满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山村。郭家沟村除了拥有独特的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先天资源外,还开发了一个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产业,工艺葫芦的深加工。近两年来,郭家沟村充分依托固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大搞农家旅店,用商业的眼光审视生态,用发展的眼光经营生态,将郭家沟建设成了山村风貌凸显,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颇佳的旅游专业村。

随着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规划设想、基础设施、接待规模、营销体系、服务水平、利益分配方式等已滞后,不足以支撑郭家沟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愈显突兀。为进一步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天津市政府出资,并以蓟县主导,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蓟县下营镇人民政府委托巅峰智业集团进行运营咨询,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具有郭家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在郭家沟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村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由郭家村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2],通过实践、提升,笔者总结出该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中,“大规划、大联动、大融资、大产品”是政府主导的特征;在“农民参与”中,农民成立村集体机制,全程参与经营、全程跟踪监督;在“企业治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配”,最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郭家沟乡村旅游运营发展新模式[3]。提出此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业内人士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对国内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政府主导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 政府引导,旅游发展规划

天津市级政府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不仅从高度和深度上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进行宏观把控,并出资修编《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蓟县主导,聘请专业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蓟县政府对项目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操作要求,明确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这充分说明国内乡村旅游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和行业的宏观指导。

(二)创新机制确保旅游发展资金

政府部门通过重大项目、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关系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引导性投入,吸引了金融机构资金以各种形式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业,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同时,郭家沟采取权益融资方式,创新了农村大规模土地流转机制,解决了农村土地合理、有效、规模化的利用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产能;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成经济联合体,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从而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增加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的抗风险能力。

(三)打造核心产品确保区域领先

在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上,郭家沟乡村旅游以定位高端产品为核心,摒除了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低层次、低等级问题,重点发展以自然风光、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型产品、休闲景观型产品、参与体验型产品、商业经营型产品、特色主题型产品这五大产品体系,塑造“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美好意境。以高端、休闲、度假的理念,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为蓟县乡村旅游,甚至是天津地区模范起到带头作用。

二、完善农民利益分配制度

农民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经济利益再次分配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如何激发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保持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激情,以及有限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管理,一直困扰着中国旅游的理论界和实践者,而郭家沟的农民全程参与运营和监督,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全程参与经营

按照规划设想,郭家沟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经营的内容有:直接到旅游公司就业,旅游公司成立后,将吸收郭家沟村民到公司就业。参与各项节庆活动,为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高郭家沟村知名度,旅游公司每年将举办不同主题规模的旅游活动,每次活动村民自行参加。参与销售旅游商品、从事旅游接待,在旅游公司和村党委的帮助、引导下,村民可以搞工艺品生产、土特产品加工,从事旅游住宿接待等。

(二)全程参与监督

公司成立后,农民可以成立村集体机制,参与郭家沟旅游发展,监督村中及公司财务开支,通过村集体机制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旅游经营中,村民如有意见或想法,可通过村集体机制与公司和村党委进行磋商。为了确实反映村民的意见,郭家沟村村集体机制负责人由村民自己选出。

三、企业治理市场化运营确保高效率

郭家沟乡村旅游在运营管理上采取的是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方式,从而将过去单一的一家一户农家院经营发展成农户乡村旅游联合经营体。管理上效益、营销促发展,分配增和谐,有利的推进国内乡村旅游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的步伐。

(一)企业统一管理

为规范和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品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郭家沟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了村旅游公司,并征得农家院经营户同意,与其统一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村公司负责整个村庄的旅游环境打造、维护、整治;对农户的床上用品进行统一的采购、洗涤、消毒;通过宅基地置换和土地流转,对参与的农户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产能;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农家院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和揽客现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村民素质培训,定期质量检查与监督,创造竞争、有序的经营环境。

(二)企业统一营销

为避免市场竞争,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郭家沟乡村旅游将传统的由农家院经营户单体销售进行整合,利用村公司的优势,集中、统一的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产品渠道销售,重点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郭家沟乡村旅游营销的最大创新就是通过蓟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智慧旅游概念引入到郭家沟乡村旅游中,通过智慧旅游挖掘客源,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信息化营销管理。广开渠道和网络,坚持品牌理念,系统运用营销精细化管理工具,实现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的二次飞越[4]。以上举措均走在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沿,开创了规模化、节约化运作乡村旅游市场的先河。

(三)企业统一分配

郭家沟乡村旅游统一分配的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客源的农户分配,二是经营收入的分配。客源的分配。统一分配方式,解决了困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多年的利益分配难题,是一种创新策略。

村公司根据各农家院装修、规模等综合条件设定农家院等级,不同的等级统一制定差异化的价格,村公司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按照排序进行循环安排,最大程度地保障同一等级层次农家院的接待量。

利润的分配。郭家沟乡村旅游利润的分配原则是在扣除农家院经营户缴纳给村公司的管理费的基础上,依据公平的原则,按照“核定股份比例+经营考评”办法进行。村公司根据对农家院经营户日常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的综合考评,结合农户土地入股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分配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产能,增强村民的经营意识,避免了粗放式经营,同时公司利用各种资源可以有效地开展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培训与管理,进一步从软件上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质量。

四、郭家沟运营模式研究的意义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产业效用示范、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凸显、环境效益明显、文化效益可期。在推动蓟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蓟县基层民主建设、提升蓟县乡村旅游管理规范、提高蓟县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升蓟县经济结构布局和农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对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一)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常抓不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恰好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方法、范式。按照郭家沟模式的发展,最终会是形成城乡经济有效互流、城乡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企业长期投资获利、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推动中国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近30年,国内众多学者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类型上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研究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分歧;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一些理想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发生案例佐证,始终成为一种“乌邦托”式的理想。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中,不管是河南“栾川模式”、成都“龙泉驿模式”、还是贵州的“天龙堡屯模式”,都解决不了利益长期分配问题,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新发展,恰好可以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案例。

(三)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

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决定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在政府主导下,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政治、文化,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但是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乡村旅游模式较少,通过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研究,旨在从规划、产品、管理到营销角度提炼出一套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和思路,一方面丰富中国乡村旅游模式的内涵,同时能达到良好的示范意义,进行全国乡村旅游的纵深层面的推广。

(四)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不缺优美的自然、文化资源,最缺的是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支持。中国城乡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注定了中国绝大部分乡村无力自己出资发展乡村旅游。农村财政紧张,金融机构少,且贷款数量非常有限,乡村旅游发展缺少实质抵押品,向银行融资极其困难。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破解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融资难问题。郭家沟同时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郭家沟乡村旅游,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69-73.

[2] 王曦.近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0: 118-120.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4

关键词: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施途径

现在社会中人们不断的追求幸福感,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进行繁重的工作同时,也进行旅游计划。现在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近年来旅游的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给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主要以北京的乡村旅游为例,根据北京的地域特色,研究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实现途径,最终可以实现双方共赢。

1、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

1.1研究背景

我国近年来致力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逐渐完备,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促进许多产业向现代信息化产业的转型。中国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要求各地区根据自己的特色建设自己的支柱产业,在农村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代旅游业运用信息进行运作,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虽然进行电子商务的时间较短,但其发展的水平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线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中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可持续产业的推广,政府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农村的特色建设,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打造北京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北京的长城故宫等旅游热点享誉世界,希望通过在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北京乡村旅游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随之与现代信息化结合,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应用成为时代的潮流。针对近年来的乡村旅游的热潮和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实施的条件,探究其共性,研究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完善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使北京的乡村旅游成为高效的发展模式。

2、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类型有直接供应商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中间商网站、专业乡村旅游信息网、学术研究网、政府网站。北京由于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在其中主要是旅游网站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北京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状况,成为进行乡村旅游宣传的最重要的途径,再加上北京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北京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委员会出版的《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0年度)》包括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乡村旅游北京发展实践、乡村旅游“一区(县)一色”特色定位、乡村旅游“一沟一品”规划沟域带区产业集群、乡村旅游等五方面的内容,以北京的乡村旅游景点为例,网站主要进行景点信息的介绍和宣传,提供网上订购,可以进行网上支付,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是旅游者的行程更加简便。分析其电子商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北京实际的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站信息的内容功能不齐全

北京居民在对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建设的相关情况了解的较少,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著名的经济政治中心,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员涌入北京,北京的包容性很强,在容纳外来人员的同时,给交通带来较大的挑战,北京的交通压力极大,“堵车”成为北京的一景,在进行北京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上造成很大的阻碍。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网站所展示的信息不完善,对于当地的乡村特色介绍不明,吸引不了旅游者的关注。

2.2网站的特色不明

在进行旅游景点的介绍时,并没有针对经典的独特的状况进行介绍,没有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由于不同的游客的旅游需求是不同的,相同的网站介绍使产生审美疲劳,在进行网站的内容的供给上,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2.3忽视客户的关系管理,网络的互交性较差

网站对于游客的旅游的感受并没有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进行网站编辑作用就是要吸引游客的关注,使游客产生乡村旅游的需求。当地的乡村旅游网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十分分散的,各网站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对于其中利益关联的对象——当地居民,并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2.4网络管理的整体管理能力较差,协调性较差

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上,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十分松散,在进行管理时,有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网站整体的管理能力低下。乡村旅游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旅游景区管理方、旅游中介、旅游线路、旅游住宿等许多方面,各个群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各群体之间的利益性质不同,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也不同,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协调,因此出现旅游景区的当地商家“宰客”的现象,还有出现导游不合格,不按照旅游路线进行引导的状况,由于信息建设不齐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安全性低使游客的自身利益受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3、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现策略

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使其,我们应大力建设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建设,让更多的游客能从网上获得安全、可靠的旅游信息,为游客的旅游进行帮助,使游客的旅游质量提升。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3.1建立北京乡村旅游资源共享的电子商务网站

现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较快,其中有许多大型的观光电子商务平台,像我国的“携程”旅行网、近年发展起来的“途牛”、排名第一的“去哪儿”网、“蚂蜂窝”、“驴妈妈”旅游网等诸多网站,这些大型网站具有很大的客户量,与之建立关联的都是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餐饮、住宿、交通企业,针对乡村旅游有关方面的电子商务建设较弱,因此建立一个专注于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网站十分必要。建立北京乡村旅游信息网站,不仅仅是要向游客传递住宿等消费信息,还包括旅游景区的景观信息,同时业向游客展示北京的特色,是游客对于北京乡村景观有较全面的了解。北京四周多山,乡村旅游集中在郊区地带,当地由于独特的地势,各地的自然风光很好,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的资源,还有就是“名城”效应,游客有许多是慕名而来。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秉承信息资源共享的态度,主动与景区周围的居民进行交流,切实加强各网站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由于北京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乡村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旅游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突,在不同的企业进行竞争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是北京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更加高效。

3.2建立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现在许多的旅游社都采用网上信息截留的方式,接受游客的预定和为游客制订旅游路线,将游客的旅游行动进行具体的规划,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针对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供需双方进行对接,对于信息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增加北京乡村旅游的可信度。在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乡村信息基础建设,在进行管理上时注意政府引导与企业协调相结合,对于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有明确的管理规范,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据可依,能够有序进行。

3.3系统管理,网站进行分工合作

旅游企业应与各种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共同构建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管理,给予支持和鼓励。地方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对于本地的由于资源进行统计,收集相关的信息,维护旅游企业与政府网络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对于旅游企业的电子网站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监督,维护电子平台建设的秩序,进行相关乡村旅游的推广,政府充分发挥最监管的职能,使北京的乡村旅游健康的发展。在进行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作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市场运营、乡村旅游信息宣传的重任。旅游相关活动都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运作,可以统一进行乡村旅游新闻的,向外界传递高效信息,网站建设分工明确,使整个旅游活动更加的有序。

3.4根据乡村旅游的特色,丰富网站的内容

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相关网站的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旅游网站的信息单一,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的作用也没能体现出来。只有少数网站的内容和信息较为全面,有许多网站的旅游信息如出一辙,没有特色。还有就是对于旅游信息更新的速度慢,更新的内容不全面,有些网站的语言局限在汉语上,这种情况不利于乡村旅游向国外的推广。面对这些问题背景在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时应该讲讲点的名字进行个性化建设,选择本地最有特色的事物进行命名,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进行网站建设时,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更快,要求更高,可以建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服务,创建高品质的、更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

3.5发展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手机APP

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手机APP的建设,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手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更快,手机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更多地从手机上获得信息,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手机APP建设,例如可以创建“驴友”旅游团队APP,对于有北京乡村旅游意愿的人可以在手机APP进行搜索,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员,一起进行旅游活动,指不仅扩大了社交的范围,还增加旅途的兴趣。在创建手机APP时,可以建立网上旅游节,对于景区的门票在节日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时间进行优惠活动,就像大型的淘宝一样,可以通过消费,来增加北京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有消费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4结语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北京作为中国的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中,致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北京近年来十分重视当地的旅游建设,尤其是现在的特色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的特点进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分析背景进行电子商务建设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改善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的现状,使北京的乡村旅游本身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能够面对更多的旅游产业的竞争,增强乡村旅游的资本服务能力。

作者:宋丽芳 高鹏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小萍,付丽丽,宋艳,范惠莹,陈成冉.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商,2015,40:107.

[2]杨蓓.北京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4.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文化;农村旅游经济;翻译

近年来,农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游客来到乡村休闲娱乐,也有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乡村旅游,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这就涉及到了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新风尚及对农村旅游经济翻译发展的要求。

1探讨农村旅游经济翻译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语言翻译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旅游业总收入逐年攀升,农村旅游也成为一匹推动经济的“黑马”。

1.1带动国际旅游发展

中国幅员广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农村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是因为农村旅游的总体费用不高,同时又能够给游客带来原生态的美食、风光。国外友人也希望能够来到中国享受特色的田园文化,农村旅游经济中,翻译有助于规范旅游宣传资料,传播当地特色文化,带动地方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1.2丰富农村旅游英语翻译资料

农村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发展农村旅游时必须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但农村旅游翻译资料严重匮乏是制约农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中国国内农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旅游英语翻译方面的投入却不多,翻译方面的文章和学术性研究仅占整体旅游翻译文献的1.2%左右。另外,中国农村旅游快速发展,还需要借鉴国外农村旅游发展经验,但是旅游相关的英译汉文献非常少,这也使得国内很多研究者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难题。研究农村旅游英语翻译可以丰富国内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素材,解决农村旅游汉译英、英译汉资料匮乏的问题[1]。

2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新风尚对农村旅游英语翻译的影响

近年,农业文化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以传统文化为基石才能够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民俗及固定旅游项目创新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2]。

2.1新时期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融合城乡发展理念

农村旅游经济带动了农村文明建设,应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农村全域化统筹充分体现了农村特点,同时又体现了文化传承。这是一种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风貌、坚持生态旅游的特色文化,这种融合城乡发展理念的新风尚,对于农村旅游英语翻译来说是一个挑战。很多新的理念需要翻译工作者重新整合,在单词和翻译技巧方面,应更加注重与国际文化接轨。

2.2创新的农村社区化服务

美丽乡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是现代社会主义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延伸方向。弘扬先进的道德楷模,以凝聚向上的力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使资源整合的速度更快,这就需要农村旅游文化翻译宣传这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倾向于服务性。

3现代农村旅游经济翻译发展方向

由于农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语言不应该成为限制国外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障碍。翻译时不能因为一些中国特征民俗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就随意翻译或者胡乱翻译,完全按照汉语直接翻译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3]。

3.1把控农村旅游英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诚信。准确性是农村旅游翻译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要把控原文的具体含义,详实介绍乡村旅游景点。在不影响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提下,准确翻译乡村旅游景点的名称和景点的简介,内容必须符合事实。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留农村民族传统文化和内涵。发展旅游经济,在吸引外国游客的同时,还要把我国历史内涵传播到世界各地。宝贵的民族精神和乡村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农村旅游英语翻译一定要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对于一些难翻译的内容不能一笔带过。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要有美学价值。在美学基础上的农村旅游翻译,可以让国内外游客领略其中的美感和含义,尤其是乡村旅游,本身就是在好山好水的背景下,让游客能够彻底放松,保持身心愉悦,因此以一种诗情画意的翻译方式来介绍特色的农村民族文化、景点和旅游项目,才能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

3.2农村旅游翻译技巧

农村旅游翻译和大部分翻译一样,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是比较常见的方式。音译法常用于翻译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景点,这样可以达成中文和英文说法一致的传播效果,使得比较有名的乡村文化和农村旅游景点能够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朗朗上口。直译法一般是用于没有争议的翻译内容,或者为了使传统民俗能够更加原汁原味地还原乡村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等。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对于景色和故事娓娓道来,能够在原生态翻译中带来别样的文化享受。意译翻译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内涵、文化冲突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式的翻译,这种翻译让外国游客容易理解一些较为艰深晦涩的含义。

3.3巧妙使用修饰翻译方法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语言,都有一些诗情画意的翻译规则和翻译词句,结合中国乡村文化及农村旅游的语料库,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巧妙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翻译时加入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强阅读时的趣味性,使旅游资料不再枯燥无味。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6

【关键词】大连市 乡村旅游 发展研究

一、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是向应街道乡村旅游龙头项目,是向应街道乡村旅游的品牌。项目2011年开始规划建设,位于国家级水源涵养区―小黑山脚下,总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花田面积约1100亩。整体功能分为景观区和功能配套区。景观区具体分为五大主题景观区:薰衣草花海景区、山谷溪流景观区、森林生态景观区、七彩花田景观区、综合接待区。这五大景观区是以花海观光、艺术采风、度假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功能配套区具体分为四大功能区:药王谷、鹿苑、富田农场、水疗养生。2013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4年接待游客量为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8000万元 。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可以说是向应街道发挥自身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的典范。项目位于小黑山这一国家级水源涵养区的脚下,小黑山嶙峋的怪石,茂密的丛林,幽深的溪水成为薰衣草花田天然的背景,为项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薰衣草花田顺山势而上,与小黑上融于一体,增强自然天成的感觉,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是政府大力支持。向应街道乃至金州新区,在“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的引进、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土地流转等,向应街道都积极参与,加强引导和扶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向应街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利用“百里香径”、“青山生态系统”等绿化项目工程,完善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修建观光路3.5公里,植树绿化3000余亩,为项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宣传策划。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与电视台合作,录制宣传片,在黄金时间进行滚动播放。与广播电台合作,开展系列访谈活动。在高速路口、火车站等人流密集领域设置广告牌和指示牌等进行高密度的广告宣传。另一方面利用好新媒体,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网页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加强了与旅行社、婚庆公司以及摄影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合作,开展“摄影大赛”、“爱情宣誓”等节庆活动,营造旅游氛围,增强吸引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特别是解说员,由于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培训跟不上等原因,对薰衣草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少,不能满足游客对一些科普知识了解的需要。

二是服务产品比较单一。目前“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主要是以薰衣草大地景观的观赏为主,产业链条比较短,一些薰衣草精油等的薰衣草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

三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项目在发展过程层中,受利益驱动,管理上比较粗放,一些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特别是卫生等方面,产生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游客破坏花草树木现象时有发生,对生态坏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是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和挖掘向应街道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浓郁的满族文化,以文化搭台,特色唱戏,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考虑区位条件、投入能力、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市场容量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品牌和和持色。同时,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势,打破旅游季节性强的束缚,增强旅游的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