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1

一、创新与创业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用来寻求改变的一种工具,恰似一种机遇。它是一门可以用来学习和实践的学科,创新可以称为是一种“执行”,它可以显著改善某项流程、服务或产品;或者创建一个新型组织方式、营销工具来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创新也是一种“价值”,而它所创造的价值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吸引来更多的顾客。而创业是一种过程,在激情和能量的协助下去创造和改变,并推动建立和实施新的创新想法。“创业精神”的价值在于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实现商业化,并产生高品质的创新技术。

创业是很重要的创新的过程,创业者需要不断地向着创新去奋斗,以求得一个好的结果。反之,放弃创新的企业终将被淘汰。比如柯达公司,当有人提出了数码相机的创新理念后,柯达公司却迟迟迈不出创新的步伐,以至于原有的工艺落后淘汰,市场份额被瓜分。因此,在利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家将拥有改变机会的能力。

二、创新和创业价值观的重要性

拥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极为重要。经合组织2007的报告显示,在当代创新的表现是决定一个民族进步和民族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要归于创新的贡献,因此,专注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环境,推动企业创新非常重要。

创新型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企业结构改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那些聚集着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中小型企业的国家排名更加靠前。而那些缺少创业精神、创新表现欠佳的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也不会很好。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支持新的创新举措和活动,把创新和创业精神放在核心的位置,塑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以同时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的挑战。

三、硅谷的案例研究

计算机产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然而,硅谷却是全球最早在计算机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领域的地方,硅谷是一个传奇。在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科技企业聚集在这里,如Facebook,谷歌,苹果,甲骨文,eBay等公司。有调查指出①世界上只有14%的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创新战略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然而这样的企业在硅谷的数量却急剧增加,接近54%。有90%的公司表示他们有明确的且具体的创新策略。在硅谷这些科技公司的命脉依靠着创新和创业精神,而这也是与其目标客户的需求紧密相连的。显然,硅谷具有强大的政府支持、人才储备、丰富的科技研究、雄厚的投资和开放创新理念,以及在发展和维护企业创新文化方面拥有的卓越表现。而硅谷的成功与他具有一大批成功的高科技创新性企业是分不开的。如今硅谷已经成长为一个创新、创业型的高科技企业栖息地,其整合带来了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融资能力,同时也成为了硅谷的竞争优势的来源。

四、促进企业发展创业精神和创新

从硅谷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为了鼓励和强化创业精神,以及创新的实施和运行,不仅要公司充分认识到创业以及创新的重要性,也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以下是关于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的几点总结:

(一)鼓励组织内部创业和积极创业

大型企业往往都具有机构臃肿,效率较低等通病。因此,大企业可以依靠内部创业,激活组织内部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同时,内部创业的机制可以帮助大型企业拥有的小企业的灵活性。松下集团在经济低迷时期启动内部创业机制来挖掘公司内部的创新型人才。大型企业及其管理团队无法捕捉到更全面的细分市场上的商机,但一线员工却有这样多方位的思考机会。因此,内部创新、创业可以帮助企业抓住更多的机会,并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留住人才。

(二)公司须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

现在的年轻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思维活跃,并且善于发现机遇,同时他们更有可能尝试创业。因此,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资金和资源,帮其实现创业梦;为那些有理想和创新精神的基层和青年人设计培训机制;允许技术人员的利用一部分工作时间来从事他们本人的创意项目的研究。

(三)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注重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合作

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大学本身的一大优势,实践证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这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同时允许大学获得更多的科研资金,从而得以帮助师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来实现创新人才引进的目的,从而缓解人才匮乏的现状。例如,企业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设立专项奖学金,建立创新课程等。

(四)保护和支持有效的知识产权

有效的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创业精神和商业创新提供重要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也为企业提了进行商业活动的新思路,并帮助企业在市场上找到更多的商机。然而,众所周知,申请专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政府需要付出跟多努力在支持专利改革问题上,如,减少专利申请的审批时间,保证专利质量。此外,严格且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对组织推进创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也很重要。

(五)打造创新产业园,推进区域创新集群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2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以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在循环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即减少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原则就是指在农业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使用用于生产和包装农产品的机具和容器,实现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防止它们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就是指对废弃物的再加工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二、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发展,但是发展模式不多,覆盖面积不大和普及率不高,还没有大范围推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不断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农民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让社会取得生态效益。加强宣传,就是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使得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培训,就是要对农户进行培训,要让农户真正掌握那些“学得来”“用得上”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本领,进而激发农民群众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任何一项工作推广都必须要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也离不开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深入、持久,比如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给予经济奖励措施。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对已经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科技就是生产力,只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农村实用最多的“沼气”资源,虽然已经作为循环经济常见、有效模式被大家所接收,但还是可以继续利用科技这个工具,优化、创新相关设备,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加大、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推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除了技术瓶颈外,关键是资金,如果能有专项资金的扶持,确保专款专用,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捐资,帮扶农村贫困户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造,积极引导和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充分依靠农户自主投入的主体作用,防止过分依赖政府。

(五)树典范、立标兵,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推广。

虽然经过广泛深入宣传之后,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但这还不够,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印象,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镇、村组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板示范户和生态示范村,让农民亲眼看到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很多,关键看哪种模式更适合自己,应该积极探寻符合当地实际,吸收成功模式经验,创立自己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要追求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比如有些地方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需要,同时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对增加农民售、保护森林资源、节约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平衡产生了作用。

三、结语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就是在于知识和技术上的领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依靠技术和知识产权竞争的时代。

一、微观分析

从微观层面讲,技术创新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活动,它的投入主要有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信息和知识等,通过学习、交流、吸收、消化、生产等,产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将R&D中产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将显性知识权利化,最终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企业利润。创新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由创造性的劳动而来,大量的知识产权也在这一过程中由知识产权制度而来,因此,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企业通过自身的研发活动,也可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产生知识产权,除此之外,收购、并购等也是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的产出不仅是知识产权,还有许多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本、经验、技术诀窍、技能、创造力,智力资产等。

二、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分析

根据协同学的创始人赫尔曼・哈肯的观点,协同是系统内部的许多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或一些变量,促使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自行发展。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变量,进而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这一过程是动态变化,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两个系统作用的形式也会不一样,随着企业的发展,其主导因素也会随之改变。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既相互促进也相互约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问、不同子系统间以及不同系统间,通过斗争促进系统发展的都是竞争。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竞争是企业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这源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配置将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环境和知识产权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时代,企业并不重视知识产权,相应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活动也不过,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扩大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方面,技术主要通过模仿获得。当技术创新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动力时,知识产权也不会得到重视,其资源配置也相对较少。在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的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都受到企业的重视。如果技术创新资金超出预算,两系统将在内部的资源配置上产生竞争,并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

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次,是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两者之间的相互需求产生的。在中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后,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两者的协同发展,才会带来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措施建议

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我过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鉴定,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忽视了其市场价值。我国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重要指标,日本和美国的专利数量占到了世界的35%以上,我国只有1%左右。由此可见,专利数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认识知识产权问题,促进技术创新,要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视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维护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律概念,成为国家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和工具,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美国通过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专利数量大幅上升。企业通过专利申请,增加了模仿者的经济成本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成为美国保持技术进步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要制定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从科技规划和项目的流程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高技术的质量。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清楚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创新,才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此前提下申请的专利,也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促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2.打造核心技术,保护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国际上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我国一些企业甚至没有专利。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企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企业创造持续利润,并不可被模范和替代。

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于技术及其成果转化率,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促成部分,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企业要在技术和信息交流中,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影响竞争力。在员工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企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联动关系告诉我们,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林炳辉: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知识产权,2001,(3)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全球化;韩国;科技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化出现,90年代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种趋势。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全球性扩张,另一方面加剧了科技的全球性竞争。韩国在这个时期通过积极调整本国的科技政策,使其在今后发挥重要作用。

1、韩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概况

韩国的科技政策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是为振兴科技建立一系列条件,例如建立科技发展的法律、组织和技术培训体系等。到70年代,韩国科技政策的重点偏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扩充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力,却忽视了基础研究。到80年代,韩国科技政策从以“出口驱动”转为“技术驱动”【1】。90年代,韩国加入到发达经济体行列中,科技政策强调对科技能力的建设,目标调整为与发达国家展开技术竞争。之后在“2025年科学技术长期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四个目标:(1)创新体系由政府导向转向私营部门导向;(2)提高国家研究开发投资效率;(3)研究开发体系从国内向国际发展;(4)迎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挑战【2】。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科技政策的变化特征

韩国科技实行的是与日德相似的集中制,即由科技部负责协调其他各部、企业及研究部门来制定一系列的科技计划【3】。科技政策的发展路径是“从模仿到创新”。这一路径使韩国的科技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下来,也造成了基础科学薄弱的弊端。90年代以后,韩国在重视技术开发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修正之前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到21世纪,韩国为了解决之前科技政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轻视基础科学、以大型企业为中心、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好和科学投资不善等,开始实施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例如,在2001年制定了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总之,从90年代起,由于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韩国针对新时期呈现的科技发展特征,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开始将科技能力建设提到重要位置。科技政策既强调基础科学建设,又强调高新技术发展。

这种转变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科技。科技政策应注重开发高新技术,培养科技人员,开发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研发资源利用率和增强公众对科技的关心程度等。而基础科学作为高新技术的根基,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的支撑,所以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更要注重基础科学的发展。

3、对我国制定科技政策的启示

我国和韩国同处于全球化趋势中,由于韩国科技政策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果,借鉴其科技政策调整的理念和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希望可以为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1重视基础研究

韩国由于资源不足,优先发展轻工业来积累一定基础,后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使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忽视了基础研究,影响了科技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我国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也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基础研究的问题。基础研究是指根本性的或原理性的研究,它是实际应用的根本或出发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研究,其工业化也会慢慢衰败。重视基础研究,既是知识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知识广泛应用于实际需求。因为基础研究的繁荣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长远利益,所以政府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保证基础研究在探索上的自由。

3.2重视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开发新技术和核心技术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重视本国的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非常重要。一方面,可通过相关政策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本国科技工作者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另一方面,可借助国际资源推动科技向前发展,因为全球化趋势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组织或参加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既实现了本国科技资源的延伸,又分享了部分全球化的科技资源。通过有效地整合对外部资源,创造新的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建构本国创新科技和核心技术。

3.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如今科技要素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全球共享,科技发展环境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趋于一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同国家在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之间建立了众多松散型的合作组织,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降低了风险【4】。随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复杂深化,出现了大量国际性战略技术联合体。例如2000年,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技术联盟占整个战略技术联盟总数的51.72%,其次是生物技术领域,占40.89%,再次是新材料领域,占7.39%【5】。这种技术联盟可以很好地应对现代科技周期短、风险大、效率低等特点。为了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应积极调整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例如,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人才、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合作政策、确保国家安全等。

4、结论

科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认识科技发展,以及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来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的科技政策,既要推进科技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要想推动科技不断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科技策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因此,我国目前的科技政策,应在注重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的同时,更要重视基础研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应是确保科技继续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牟春光,刘云.韩国科技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08,(7):3-6.

[2]金才奉,李红艳,储雪琳.中韩两国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 (1):60.

[3]李惠国.中韩两国科技发展与合作[J].当代韩国,1994, (4):23.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5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以“十二五”规划为引领,加大对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为我县打造实力、靓丽、文明创造有利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工作任务

1、加强行业科技管理,探索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新路子。按照“有重点、分层次”的工作思路,稳定地支持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要公益性研究等领域的工作。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2、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和支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活动。一是组织编制好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交通“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为未来交通科技发展搭建框架,为交通领域技术开发选择好主攻方向;同时通过机制、政策等,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交通科技投入,特别是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3、加快交通电子政务建设,建立高效灵敏的管理信息系统。围绕着“抓好交通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强有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这一目标,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相应数据库为龙头,积极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逐步实现内部办公电子化及网络化,实现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4、抓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积极推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面向交通重点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等三个层面,加强交通建设与运输生产,以及交通安全、交通环保、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此带动和促进交通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明确发展方向,找准重点领域,发挥行业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5、交通科技工作要立足,面向行业,树立科研工作“助优不扶贫”的新观念。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攻克影响交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和行业共性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实施产学研结合,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培养使用科技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科技在交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6、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逐步实现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找准着力点,调整发展思路,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审视交通,强化“三个服务”,注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创新,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高。(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本局各室站、各乡镇交通办)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关键就是要突出创新。要加强领导,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技术创新。要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于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立新知;要善于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广泛学习和借鉴他人知识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新成果。

2、加强政府的组织管理和宏观指导。要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科技政策,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为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加强对交通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和宏观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院校主动推进技术进步。

3、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法规等,形成社会多渠道投入的机制,特别是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要规范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管理,制定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技项目的招标和投标管理办法。

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乡镇农业 技术创新 科技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29-01

一、前言

由于科技投入缺乏以及创新成果的覆盖面小等原因,使乡镇农业技术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从而使人才也十分的稀缺,在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中,克服上述弊端,不断前进,通过多渠道拓展科研经费来源、努力向上争取扶持力度等方式,保证科技科研等主要资金来源,并加大力度提高专业技术,创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使乡镇农业技术的创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资金与技术覆盖

在我国,乡镇农业由于地处偏僻,且融资渠道逼仄,所以在发展和推广上,受到资金的限制,使技术创新发展受限。加之投资力度不够,所以无法保障农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发展。大量经费的侧重方向投入,掩盖了人头平均经费挤占推广经费的现象的发生。正如许多一线推广人员指出的“养人钱多,干活钱少"现象频发。科研新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相互联系沟通较少,各自为政,资源整合发挥局部带动整体,整体快速发展等极为困难。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生产的主体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的混合形式存在。农户每户平均仅0.41公顷耕地,分散的农户在获取技术方面的学习交流和交易成本较高,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渠道闭塞,很难形成大规模整体经济模式。

2.农业技术创新人才贫乏

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快速有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由于我国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明显不高,致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比较底下,缺乏科技意识、竞争意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远见,制约了农村新技术的普及。目前我国农民中有30%左右的文盲半文盲,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相对很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缺乏了解,由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普及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使得农户对新技术的反应迟钝,反而起到了阻碍科学技术普及的相反的作用力,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

三、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1.拓宽研究经费的来源渠道,确保资金供给充足。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研究与其成果的推广不能没有经费的大力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资金供应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因为农业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它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就决定了仅仅靠市场无法提供最佳状态的科技投入量,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民间的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在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制订与其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充分的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之中。除此之外,应该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政策上加强对中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引导相关企业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推广。最后,必须全面强化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管工作,落实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截留。同时,要对课题招投标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保障,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提高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是重中之重。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应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员的加入。除此之外,应重视对已有农业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二次教育,提高其掌握和应用各种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存在因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完全或不对称、不合理等所引发的阻碍,应加强对广大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民教育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和管理模式,获取正确判断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开展。此外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大专院校等相关部门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环境,完善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受教率。

3.引导企业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

如今,我国农业科研和教育与生产脱节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阻碍了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与前进力。所以,应提高市场整体机制在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提升企业科研等单位参与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队伍中,应明确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等工作领导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责任义务,并提升各部门协同效率。应完善对农业科技机构的奖励机制,促进企业与研究教育机构的联系,共同努力,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4.增强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组织快速建设

加快农技组织的建设,改善其主要弊端,要重点发展与完备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立,有效发展各种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服务和宣传机构,在全省形成上下相联系的服务网络。建立乡镇农业“三站”收归县级业务相关部门管理,实行以点为主,点线结合的双重管理机制,以最大化的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作用,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传输到广大农民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推动创新成果常规的转化率。扶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民办专业服务和管理组织的快速普及。建好科普示范县和科技示范乡镇,建立健全的乡、村、户科技“多级示范”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管理和交流的机构;大力培养先进农业技术市场,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商品交易发展为实体化;积极引导扶持农业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大力培植农业科技型产业,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机制。加强稳固先进农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最大化的利用和转化,真正实现让先进的农科技术服务于广大的农民群众。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迅猛发展,而农业产业也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农业的发展在整体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而快速有效的发展好农业科技的普及和传递,是提高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发展农业产品需要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多种经营必然成为发展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