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1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文化空白翻译方法

《道德经》作为中华典籍的典范,既是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现,又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在从其首译开始至今的一千多年里,《道德经》被公认为英译次数仅次于《圣经》的著作,对西方世界的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对其英译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空白现象

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kin 曾提出了文化空白的概念。他认为,文化空白主要指源语中那些对译入语读者来说不可理解或极易误解的文化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众多学者曾经研究过文化空白现象,也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文化空白总的特征出发,将文化空白分为两种,即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和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即该文化在译入语中是完全缺失的,找不到对应的成分时出现的文化空白现象。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是指虽然译入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文化因素,但其内涵方面却存在着某些差异。

二、《道德经》中文化空白的翻译

在《道德经》的翻译史上,曾出现过众多优秀的译本。笔者从公认影响较大的译本中挑选两本作为依据,对文化空白的翻译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部译本是由著名的英国译者Arthur Waley所译,另一部则是由我国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许渊冲先生所译。Arthur Waley是影响力极大的汉学家,他对《道德经》的英译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其译本于1934年在英国出版后,几乎每隔五六年就会重印一次,被誉为最佳英译本,学者们普遍认为Waley 的译本文字浅显、流畅,对原文的理解比较细微、精确。而许渊冲教授的译本则具有东方思维的特殊之处,由于译者本身就是中国人,其对很多文化现象的理解显得更为深刻和透彻。

我们来看两位译者对外延方面的文化空白是怎样翻译的。举例来说。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Waley: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许渊冲: The divine law may be spoken of, but it is not the common law.

在这个译例中,Waley 将“道”译为“the Way”,而许渊冲教授则将其译为“the divine law”。“道”作为道教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其特殊而丰富的含义,一般而言,它指的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Waley将这样一种概念翻译成了“the Way”,尽管他将表示道路的“the way”用首字母大写的方法加以了强调,但这样的译法显然是不太符合Bassnett与Lefevere 所提出的文化翻译理论的。因为这样的翻译无法将“道”这一文化因素正确而完整地介绍给译文的读者,从而也谈不上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许渊冲教授则采取了阐述的方法进行翻译,分别用到了“divine law”(神圣的天道)和“common law”(常道)来表述原文中的两个“道”的含义,“神圣的天道”不同于经验世界的“常道”。从含义方面来说,许教授的译本更易于被读者接收。笔者认为,干脆将其翻译为Dao或Tao,然后在其后使用注释的翻译方法将内含表述出来,应该更有益于将中华文化完整地介绍给世界。

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也是同样,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强调,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一定要重视其中文化交流的行为。举例来说。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Waley: Heaven and Earth are ruthless; To them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are but as straw dogs.

许渊冲: Heaven and earth are ruthless, they treat everything as straw or dog.

两位译者对“刍狗”这一文化因素分别采用了“straw dogs”和“straw or dog”来进行对应。刍狗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后因用以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很明显,两位译者仅仅将其翻译为“straw dogs”或“straw or dog”也是完全无法传递源语中的中华文化的。笔者认为,对于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最好能够采用一些音译、直译加注,阐释空白,或寻找对等语解释空白的方式进行翻译,另外格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涵方面的文化空白在译语中是可以找到含义差不多的概念与之进行对应的,翻译必须注意不要让译语的读者将其与自身文化中已有的概念发生混淆,必要时需要进行额外的区别与阐释。

结语

文章从Bassnett与Lefevere 的文化翻译理论出发,对《道德经》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空白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以Waley和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依据,对不同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对于英译中的文化空白现象,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为了达到文化功能对等的目的,可以采用增益空白,寻找对等语解释空白,直译、音译加注释等方式进行翻译,力图使源语的文化因素得以保留不受损害,从而完整地传递给译语的读者。

参考文献

[1]Waley, Arthur. Tao Te 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费小平.《老子》六译本选评与中国传统文化名著重译探讨[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29.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2

在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二是由于他们不注意学习,知识陈旧,只好重复书本内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长期下去,就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克服教法单一的办法很多,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是深化、补充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有些只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深化、补充教材内容又分为纵向开拓和横向展开两个方面。纵向开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辟论述某些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课有无深度,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横向展开就是指老师讲课要“放得开”,思路要宽,角度要活,必要时应旁征博引,加以发挥。课堂教学最忌只列条条,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变成纯粹的注释手段。课堂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是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的研究动向,作为对书中内容的补充,供学生参考借鉴。如在对文学作品思想意义的认识上,历来容易出现分歧,这种情况在语文教材中也不鲜见,如关于鲁迅小说《药》的主题,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如“亲子之爱”、“怀念革命先烈”等,教学时也可把这些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一家之言的同时也对其他观点有所了解。这种引进不同观点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种意见的机会,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介绍不同观点和有关知识时,应作必要的分析,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三是举例论证。

举例不仅有利于说明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应把握三点:第一,例子要新颖。举例要着眼一个“新”字。首先内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们已反复引用过的例子。其次,切入角度要新,如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用来说明如何修改文章已落俗套,但换个角度,用其中的“绿”来说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就颇具新意。第二,例子要丰富。丰富的实例,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而生动,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状况。学生之所以欢迎插有大量精彩实例的课,除了它在内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优点外,五光十色的外来信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三,举例要适当,要紧扣所述问题。那种不着边际的例子,看似热闹,实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是教学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3

1 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完善心灵净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需得以体现,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教研人员需快速解决的现象。

1.1 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

现如今,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中国伟大繁华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也得以体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现代先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高中语文教学以指导学生领悟突出的作品,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写作精华文学作品为重点。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发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上成为重要方式。

1.2 响应国家方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培养

2010年,国务院印发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优先、看重能力、鼓励发展全面。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解放学生思想,不拘束于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步发展。灌输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完善自身素养。所以,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灌输人文精神。

1.3 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改中内容增多

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力度在我国高中新课改中加强。在课改内容上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性、人文性及重要性。我国高中语文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越来越优秀化,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珍贵价值。

2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方法

2.1 教师提升对专业知识的重视

在灌输人文精神的高中里,语文教师只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其教学水准,除此之外,还需了解多种多样的政治文化、历史宗教、道德观念、法律评判等等,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多阅读表达人文精神的书籍,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2 对教材更深层理解

许多人文因素在教材中包含,找到内容的关键点,巧妙的切入并进行人文灌输,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举例说明,在杜甫《三别》里,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实际感触作者内心情怀。教材内,有些与学生距离较远,人文精神表现不突出,因此学生比较难以领悟。所以,更需要教师努力理解研究教材,在字里行间钻研高深的文学思想。比如,《离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多个层面赏析这篇旷世之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

2.3 学习中带着亲身体验

把自己亲身体验代入学习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会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举例说明《赠汪伦》里,以李白角度出发,是学生深刻理解无形的情谊变为生动,表达浓浓的友谊深厚,不舍分别,使学生深刻了解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不舍的情怀。在学习《哈姆雷特》时,可进行实际表演情景,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材,明白人物纠缠,体验主人公感情,教师可就人物中的情感灌输人文精神,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语文打下夯实的基础。

2.4 自主评价,拒绝评价官方化

教学中最后一点是学生对其的评价,同样为重点步骤。此步骤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观以及实现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此步骤中成绩若成为评价的水准,将会使评价官方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学生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若过分的用成绩约束学生,会使教学失去原有的水准。所以应把人文性在教师的评价中体现出来,并遵守;发扬“符合进步”为出发点的评价中心。注重评价的层面与角度,理解被评价者的个性和多样。评价内容无关多少,注重内容质量性,分析学生多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使学生在鼓励中进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用鼓励话语,减少批评会更加促进学生努力进步。评价中把关思想的过程,注重在学习阶段里学生的思想发展,抓住学生思想的规律。具有了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灌输,表现优秀理念,使学生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明显提升。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正题名 选取方法 文献著录 编目规则

分类号 G254.3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12

Some Problems on the Sele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itle Proper

Deng Fuquan

Abstract The title prop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gnition and retrieval of literature, and correct sele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itle proper is crucial.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sele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itle proper in literature with special title forms(title of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text, the alternative title, title contains punctuation marks and text of foreign language but title pa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rules, a more reasonable method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Title proper. Selection method. Document description. Cataloging rules.

正题名是资源的主要题名,即在题名和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上出现的资源的题名形式[1]275。由于正题名既是读者检索文献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读者识别和确认文献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如何根据不同文献的具体排版印刷形式正确选取及著录正题名就显得至关重要。

1 题名页仅有非正文语言题名的选取及著录

在中文图书(包括中文译著)中,通常情况下题名页上只有中文题名或者既有中文题名还有外文题名,但是也偶尔遇到在题名页上仅有外文题名而并无中文题名的现象。例如,由(英)普拉特著,崔琳琳译的《形容词q副词》一书,在常规题名页上仅有英文原题名,但在封面、书脊及版权页上均有中文译名和英文原题名。对于该书,张丽娟依据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中普通图书主要信息源的优先顺序(书名页、版权页、封面、书脊…)认为:“图书著录时应首选题名页作为参考信息源,而将版权页、封面或书脊上出现的与题名页有重大差异的图书题名著录于CNMARC专门标识相关题名的5xx字段中”[2],即该书应著录如下:

200 1#$aBetter ways with adjectives & adverbs

512 1#$a形容词q副词

(或516 1#$a形容词q副词)

郑兰与康俊在撰文中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即“题名页上只有一个题名,无论其所用语言/字体是否与出版物内容所用语言/字体相同,均以该题名为正题名”[3],并将题名页上仅有英文题名,但封面上有中文及英文题名的《英语语法:详解与练习》一书著录如下:

200 1#$aEnglish Grammar $e Explanations and Exercises

512 1#$a英语语法$e详解与练习

上述做法显然属于机械性地照搬“正题名原则上应按照规定信息源上的文字照录”[4]151的规定,而并未注意到此处的“题名页”是否真的符合题名页的定义。根据ISBD规定,题名页是指“通常出现在资源的开始、呈现关于资源及其所包含作品的最详细信息的一页。它包含题名和(通常但未必)最完整的题名信息、责任说明以及完整的或部分的出版说明”[1]272。就中文图书而言,中文题名显然系构成题名页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缺少了中文题名的题名页自然也难以称得上“最完整”和“最详细”,由此可见,上述实例中的所谓题名页也只能说是“英文题名页”,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题名页。对此,最新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3792.2-2006)(以下简称《国标2006》)也将“该页只有西方语言的题名和/或出版信息”[4]150明确排除在题名页之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题名页仅有非正文语言题名的正题名的选取,应从其它信息源中选择信息最完备的一种信息源作为代题名页,选择该页中与正文语言相同的题名作为正题名。如果代题名页上同时存在与正题名对应的另外语种的题名,应将其作为并列题名用510字段提供检索点。为了让用户准确了解著录信息的来源,根据ISBD“如果资源缺少题名页,而且有代替的信息源被选为代题名页,那么该代题名页应在第7项说明”[1]31和“如果正题名的信息源不同于规定信息源,该信息源应著录在第7项”之规定,上述图书还应使用304字段对正题名所在信息源进行说明。于是上面的前一个实例(后一个实例的做法与之类似)应著录如下:

200 1#$a形容词q副词

510 1#$aBetter ways with adjectives & adverbs $zeng

304 ##$a正题名取自封面

2 关于交替题名的选取及著录

根据ISBD规定:“正题名可以由两部分题名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题名),用‘or’(或),‘that is’(即)等词(或其他语言中的等同词)连接。第二部分被定义为交替题名”[1]43。至于在何种信息源上出现的题名才可称得上是交替题名,《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以下简称《规则》)关于交替题名的定义中则有着十分明确的说明,即“规定信息源中出现的,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正题名的第二部分”[5]426。例如,李宝忠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李自成演义》一书,在前言中有“本书原名《永昌演义》”,但我们不能将该书题名著录成“李自成演义,原名,永昌演义”,因为后一个题名不是出自规定信息源上。然而在一些文献列举的实例中并不乏滥用交替题名的现象。例如,在《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合编)的第44页有一个举例为“200 0#$a反三国志,又名,改正三国志,又名,反三国演义”,但查遍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却并未找到有如此著录的数据,仅有一条与之最为接近的书目记录,即:

200 1#$a反三国志$f周大荒著$g王继权校点

300 ##$a又名,改正三国志、反三国演义

由此不难判断,举例中的后两部分题名并非交替题名,因为它们不是出自规定信息源上,而是出自其他信息源或由编目员补充的。又如,《规则》在论述交替题名时有如下一个举例(原例3)[5]31:

侠隐记,又名,三个火,又名,三剑客

然而在现实文献中却并不存在有如此命名的图书,实际上后两个题名“三个火”和“三剑客”,仅仅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同一原著《Les trios mousquetaires》的另外两种常见的中文译名。

关于交替题名的著录,目前存在着三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让200字段的指示符1取“0”(即不由200字段生成检索点),然后分别使用517字段为两部分题名单独制作检索点;第二种做法是仍让200字段的指示符1取“1”,但只用一个517字段为第二部分题名制作检索点;第三种做法也是让200字段的指示符1取“1”,并在第一部分题名之后加注一个$a,然后用一个517字段为第二部分题名制作检索点。《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修订版)》在第192页提供的即为第三种做法,其举例如下(原例3):

200 1#$a谈《红楼梦》$a,又名,红学刍言$f张毕来著

517 1#$a红学刍言

由于第三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可少用一个517字段,与第二种做法相比可用第一部分题名进行准确检索(后者只适用于前方一致的检索方式),所以笔者在过去撰文中曾认为它是其中最好的著录方法[6]。最近通过对交替题名定义的深入分析后发现,第三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错误做法,错就错在它把一个完整的正题名人为分割成了两个正题名(即变成了合订题名文献的著录方法),因为ISBD明确指出,正题名“包括交替题名以及连接交替题名和正题名第一部分的连接词”。另外,在CNMARC格式中,第二个及其之后的每个$a在显示书目信息时都会自动产生一个分号,即上例会变成“谈《红楼梦》;,又名,红学刍言”,这显然是与交替题名的著录格式相悖的。

3 题名中含有标点符号的选取及著录

题名中含有标点符号(包括空格)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标点符号如何处理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规定。例如,《规则》规定:“正题名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所载题名著录,对于有语法关系的标点符号、空格也应照录”[5]30;《国标2006》规定:“正题名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上的文字照录,但大写和标点符号不一定照录”[4]151;ISBD规定:“正题名严格按照规定信息源上的措辞转录,但是未必完全按照规定信息源上的大小写或标点符号”[1]52;《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规定:“正题名所含文字、符号或数字应依原书照录,标点可酌情修改”[7]。由此可知,关于标点符号的著录问题,前者要求照录,后三者规定不一定照录,即可酌情修改。由于各种编目规则的规定不一致,即使多数编目规则倾向于“可酌情修改”,但也并未详细列出各种标点符号在何种情况下应如何修改,以致在实际编目中使同一图书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著录结果。例如,由刘康德与刘海芬编著,题名页题《长寿的奥秘――祛病延年100法》一书,按不同编目规则就可能著录成如下两条数据:

方式1:200 1#$a长寿的奥秘――祛病延年100法$f刘康德,刘海芬编著

方式2:200 1#$a长寿的奥秘$e祛病延年100法$f刘康德,刘海芬编著

为有效避免因执行不同编目规则或因编目员存在不同理解而造成题名著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有的学者提出了“题名中标点符号宜照录”[8]的主张。该主张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实现题名中标点符号的统一著录;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有可能模糊了正题名与副题名之间原本存在的主从关系,使原来用于限定、补充和解释正题名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副题名跃升到与正题名同等的地位(如上例的“方式1”),这显然是不符合书目著录中关于“正题名”与“其他题名信息”的著录要求的。

4 正文为外文,规定信息源有中外文题名的选取及著录

图书按文种可划分为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但对于何谓中文图书目前在图书馆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如果单就字面来理解,中文图书显然系指正文语言为中文或者以中文为主,至少也应该是中文内容占半的图书。但许多图书馆在分编典藏文献时却并不是完全按照正文语言来划分的,例如,由国内作者编写,以提高外语阅读能力为目的图书,尽管正文内容所用语言大部分甚至全部为外文,但图书馆通常也是按文种将其归入语言类并按中文图书入藏。这就带来了一个如何为正文语言为外文但却按中文图书分编入藏的图书选择正题名的问题。例如,由胡荫桐与刘树森主编的《美国文学教程》,正文全部为英文,但在题名页有中英文对照的两个题名。对于该书,有的同仁认为应以英文题名作为正题名,中文题名作为并列题名[3],CALIS即是按此法著录的;也有的同仁主张以中文题名作为正题名,英文题名作为并列题名[9],国家图书馆即是按此法著录的,具体数据如下:

200 1#$a美国文学教程$f胡荫桐,刘树森主编

510 1#$aA Cours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zeng

应该说上述的两种观点不仅直接体现在现实编目实践中,而且都可以从现行编目规则中找到如此处理的依据。第一种观点的依据来自ISBD的“如果题名用不同的语言和/或文字,正题名应是资源内容或主要部分所用语言和/或文字的题名”[1]46;第二种观点的依据来自《规则》的“规定信息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种题名,应选择中文题名作为正题名”[5]30。《规则》在本项规定中之所以未像ISBD那样提及正文内容所用的语言,主要是因为其适用的编目对象即为中文图书,而中文图书自然也应该以中文题名作为正题名。但是《规则》的制定者可能忽视了在编目实践中有些图书馆也将正文为外文的部分图书按中文图书分编入藏的现状,导致两种编目规则出现了明显的冲突。考虑到《规则》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修订要坚持与国际接轨,依据ISBD最新版、……,在内容上尽量采纳国际标准”[5]前言,所以当二者出现差异或容易引起歧义时,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按着ISBD的规定来执行。

参考文献:

[ 1 ]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 2 ] 张丽娟.图书题名在CNMARC著录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2(6):64-65.

[ 3 ] 郑兰,康俊.试论普通图书正题名的选取与著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2):31-32.

[ 4 ] 胡广翔.GB/T3792.2―2006《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应用指南[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 5 ] 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M].2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 6 ] 邓福泉.文献题名检索点制作中的误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29-32.

[ 7 ] 谢琴芳.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0.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5

关键词:当代文学 边缘化 分析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70-02

一、引言

有学者曾经这样总结搞文学创作的人群:一是对文学满怀热情与希望,一头扎进了文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但是由于没有耀眼的作品,其逐渐被社会所淡忘;另一种则是一心想要跨进文学,但是其世界观、价值观与文学界的主流格格不入,最终所不被接纳,但是却又在另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前一种人,客观地来说是有一点悲哀的,而第二种人却有点幸灾乐祸,难免会有一点“幸亏”的心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文学的不重视,甚至是轻蔑。当一些人认识到眼前的人是搞文学创作的,除了心中有一种“靠笔杆子吃饭的”的感觉,再无其他。

二、文学古今作用分析

在古代,文学的作用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前文说道,不管是创作者还是阅读者,文学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都是无可比拟的。举例来说,我国的古代文豪数不胜数,韩愈、苏轼……,且不问其政治生涯与个人主张如何,就单单文学给其带来的“财富”就是不可计数的:各种名誉、荣誉加身,使得其名满天下,而其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思想也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胸中郁闷时所发的“牢骚”,还是壮志未酬时的“悲叹”,都给了古今研究者无限的联想。而在现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加,由于文学作品带来的财富不如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所带来的财富多,而文学从业者也很难从文学中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就我国而言,在上世纪以前,文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连地区内小有名气的文学从业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力,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影响力”正在不断地减弱,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转型、升级,这种趋势还有着加强的趋势。而到了现代,文学的地位就更低了。一方面是由于上文所说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原因,而另一方面,则与当代的高等教育发展有关,随着高等教育的广度不断拓展,各高校关于文学所开设的专业也与日俱增,而这种无节制的“扩招”的背后导致了社会对文学的“尊重”程度越来越低,通俗地讲,一些人认为在这个文学已经“烂大街”的年代,研究文学、从事文学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三、当代文学边缘化的原因分析

作为文学利益相关人士,我们必须承认,当代文学被“边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对于那些轻蔑文学的人,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代文学的确出现了许多问题。当代文学在时代中的影响力、表现力度的确不如上世纪同期,我们的文学创作的确少了一股魅力与社会气息,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文学热爱者,但是正是这些所谓的“文学作品”在一次一次地消磨其对文学的热爱,最终使得其对于文学彻底失望。

1.文学造假现象严重

文学,带给人们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与雕栏玉砌的句式,带给读者的应该是作者内心的思想与真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从业者内心的“惰性”也随之不断地生根、发芽、滋长。这样的作者所完成的作品,自然是“没血没肉”的,而读者也自然从中得不到所谓的“营养”。可以说,造假这一风气在我国的文学界由来已久,许多“文学大家”都在这一道坎上栽过跟头吃过亏。而另一方面,有些文学从业者甚至懒到直接请他人,然后以金钱买作品,署上自己的姓名,推向市场。这样的做法是被人所耻笑、不屑的。

2.文学的功利心理过于严重

国内外对于文学所设立的奖项不在少数,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海明威文学奖等,都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文学奖设立的初衷便是鼓励文学创作人积极进行文学创作。诚然,有一些作家在创作的初始时没有考虑金钱因素,而这些文学奖却给这些文学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荣誉、社会地位,这些也应当被看作是文学界以及社会对于这些作家的作品的“反馈”。而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使得一些功利心理过于严重的作家,其创作目的就直奔这些奖项而去。其创作的初衷不再是为了发表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而是为了获奖而创作,为了金钱而创作,为了社会荣誉与地位而创作。而更可悲的是,一些作家居然通过这样的做法大获成功,无疑对一些有相似心理的人给了巨大的“鼓励”。正是这种过于功利的心理,使得我国的文学界在近十几年内没有与上世纪同期相同的数量与质量的优秀作品问世,而这样的现状造成的文学被社会“边缘化”的现象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3.网络快餐文学逐渐走向正轨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网络快餐文学作为当代大背景之下的新生产物也获得了许多网络使用者的青睐。其便捷的获取渠道、近乎零成本的阅读价格以及其他优势使得网络快餐文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在网络快餐文学发展的背后,其正在不断挤压传统文学的市场。需要辨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网络快餐文学”指的是以一些小说为基础的网络作品,而“传统文学”以及上文所提到的文学则是真正广义上的文学,是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综合体。正是前者对后者的不断挤压,使得文学越来越不受社会的待见,最终被逐渐“边缘化”。

四、解决文学边缘化的几点建议

1.整肃文学界的造假之风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上,无论是各行各业,造假都是行业规定所不能容忍的。而对于文学界来说,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更是不容侵犯的。因此,一方面,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应该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即每位文学从业者都要从自身做起,不做假,不帮助做假;其次,每一位业内人士都应该肩负起互相监督的责任,注意这是责任,而不是权利,否则会成为互相争斗的工具,而如何把握这一“度”,便成了当今文学界整肃造假之风的最大难题;最后,整肃造假之风也应该从文学作品“血肉”出发,使得文学创作者避免进入一种“无病”的状态,否则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学创作者,都会被社会以及读者远远地甩开。

2.消除文学创作者的功利心理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功利心理是要不得的。一方面,这样的功利心理会使得文学创作者的初衷被改变,其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不再是其真情实感,而是被奖项标准所束缚的思想。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功利心理一旦在文学界蔓延开来,将会给整个文学界甚至是人类的文学创作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消除文学创作者的功利心理不论是对于创作者自身还是文学界的发展来说,都是相当重要而且必要的。优秀的作家,对于生活的基本要求不应该是荣誉、金钱以及社会地位,其攀比的内容也不应该是名气,而是作品的质量与影响力。

3.融合网络快餐文学与传统文学

当网络快餐文学这一新生代流派出现时,我们就不应该否认、扼杀它,而是应该秉持着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来接纳、交流。诚然,我不否认,在一定程度以及领域内,网络快餐文学的确将我们认知内的“文学”赶下了神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快餐文学与我们认知内的文学是水火不相容的。一方面,这两者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接纳、合作,通过版权出售等手段来使得传统文学在网络上获得新生,而网络文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被接纳的程序,来不断扩充当今文学的内涵与边界。

五、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文学被“边缘化”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对于这一事实,作为利益相关人士,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是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并且积极为改善这种现象而努力奋斗。

不论是什么时代,都不缺乏优秀的作品与作家,不缺乏可以作为文学题材的事件与案例和热爱文学的读者。缺乏的是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宽容及文学创作者一颗沉淀的心。而我也愿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文学的发展一定会朝着一个光明的方向,而和谐的文学生态也正在被逐渐创建。

参考文献

[1]毕延国. 对于“文学边缘化”的认识与思考[D].山东大学,2010.

[2]熊辉. 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J]. 名作欣赏,2006,14:106-108.

[3]高楠. 精神超越与文学的超越精神――“文学边缘化”说法质疑[J]. 文艺研究,2006,12:61-65.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范文6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缺乏语法基础知识可谓“寸步难行”,语文中读写听说能力是靠语法知识支撑的。

(一)识记字音

2011年语文高考重庆卷:“劲”有两种读音,学生若按词性区分读音就好记了,它为形容词时念“jing”,为名词时念”jin”。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连何为形容词何为名词都不知,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011年四川卷语文高考题第四题中A句: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的优秀选手组成。此句语病是“句式杂糅”。若是学生们能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很容易辨析出。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谓语是判断动词“是”,那么这个句子主干之意就应为: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谁或者是什么人,所以此句的主干应该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优秀选手”。而若要保留动词“组成”,那前面的主语就是应是“运动员队伍”。

(三)文言文阅读题

1.文言实词词意的判断主要靠平时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和具体语境的辨析,但有时也需用语法知识来判定加点词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任务,从而确定其词性,也由之可知所给答案的正误。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8题中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在此句中应承担谓语动词功能,所以为动词“置身”正确。C:惠之谷。同理,也应作谓语动词,所以为动词“赠送”正确。

2.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判定,也可借助语法知识来判定。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9题中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之意,“何”作“在”的宾语,是前置宾语。君何以知燕王。“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之意,“何”作“以”的宾语,是前置宾语。

通过语法知识仔细分析,这个“何”字用法相同,只是在具体语句中意义不同。

3.文言句子翻译题常考到词类活用知识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知识。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11题中(1)句: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其中“弗之顾”是宾语前置句式,我们在翻译时应将宾语还原,译为“没有人理睬他”。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知识。(2)句: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评? 其中“策”本为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骑着”。

(四)语言运用题

2010年四川语文高考题18题:据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情况。(40字以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评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此题需要学生能区分单句和复句,还要能恰当排列定语的语序。

由上述试题可见,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离了汉语语法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我们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汉语语(下转3—6版中缝)(上接3版《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学习的必要性》)法知识似懂非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初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教学出现了断层。在地方考试大纲里都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所以中考题中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是很少的,即使有,都是很隐形地进行,如通过改简单病句和仿句来间接地考语法知识,随之初中语文老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就有了以下现象: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专项训练几乎没有。这样三年初中语文学习下来,学生们的汉语语法知识当然就似懂非懂了,而一到高中,高中语文学习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法知识,这时候学生们就只有叫苦的份了。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有做好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