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的利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资源的利用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1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1 前言

贵州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全省88个县(市)中,有76个蕴藏煤炭,含煤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富有“西南煤海”之称,在全国煤炭储量排名第五位。富煤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和遵义四个地区。贵州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后,煤炭资源开发占据着贵州工业的重要地位。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开发利用会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的发展。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贵州要结合省情,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研究开发煤炭的同时要对环境实施必要的保护,控制其不利因素,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的现状

贵州省煤炭资源储量大、种类全、埋藏浅、煤质优良。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西部、北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贵州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贵州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1 对土地的侵占及破坏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露天开采必须将煤层上的覆盖层剥离表土,毁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煤炭开采后,采掘场地面挖空、煤层复表土和岩石压占土地,污水坑积。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倾斜、沉陷坑,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渍化,从而致使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农田耕作、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

地下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以煤矸石为主的废弃物,由于其利用率低,大多露天堆放。煤矸石含有一定量可燃物,在适宜条件下将氧化、风化、自燃,释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威胁着矿区人群的身心健康。在干旱季节,矸石山排放大量烟尘;在雨季,排放的矸石淋溶水流入耕地,造成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3.2 矿井废水污染

煤矿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洗煤水等,有些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含酸性、放射性元素,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出将对周围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洗煤水则是煤炭洗选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剂而排放的洗选废水,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

3.3 矿井瓦斯排放

瓦斯是煤炭开采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井下瓦斯的处理与矿山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瓦斯处理不当就将诱发煤矿事故,瓦斯爆炸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人身伤害和经济的损失。为减少和杜绝瓦斯灾害的发生,煤矿企业应加大瓦斯治理力度,构建完善先抽后采的巷道系统和抽采系统,实实在在保证矿山安全。

3.4 煤尘污染

煤炭的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由于缺乏防尘降尘和集尘设备,煤尘四处散扬,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4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依据

我国《煤炭法》第十一条对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了煤矿建设应当遵循“三同时”制度,煤炭开发与环境治理应同步进行。第三十二条规定采矿者负责对开采煤炭所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的塌陷、挖损进行复垦,及造成他人损失应予补偿;《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防止污染环境,矿山企业应对受到破坏的耕地、草原、林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或者其他利用措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措施;《土地复垦规定》第四条规定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土地复垦责任原则。

5 对策

5.1 完善法律法规

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交叉的资源环境保护,我国尚无专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贵州需走在前列研究实践,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还处于游离状态、环境污染的治理还不到位等问题加以制定政策措施。

5.2 加强监督管理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贵州省存在较多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型煤矿,环境保护措施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应严格加强采矿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管理。对于新建煤矿办理许可证,必须提交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对于已建煤矿,需补充环境评估报告和环保方案。加大煤矿生态环境监察力度,建立煤矿开采环境定期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及标准,依法整顿、关闭及取缔非法、不达标和污染严重的煤矿。

5.3 加大资金投入

多方位筹集资金,建立激励机制。贵州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煤矿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对于新建煤矿应由企业单独承担治理费用;对于废弃煤矿和老煤矿,应当加大力度恢复治理力度,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土地管理、农业管理、煤矿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由政府牵头、多方配合的新模式,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

5.4 加大科技投入

贵州应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勘查技术能力,扩大研究范围,加快以后煤炭精查储量为重点的煤田勘探工作。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提出:“要提高煤炭开采的综合开发水平,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煤矿企业应坚决克服短期效益行为,努力依靠科技进步,改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并通过转化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采煤工效、资源回收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研制更好的采煤和选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利用生态环境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煤炭污染物的最低排放。建立广泛的科研技术网络,随时提供可供利用的信息和技术数据。

6 结论

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在权衡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理清利弊,以环境保护为先,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势必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角度出发,解决好矿山的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煤炭行业污染的综合预防与治理,已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事关环境保护工作乃至人类生存千秋万代的大事。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2

【关键词】 媒体资源管理 音像资料 数字化

从20世纪80年代,各个院校都积累了相当数量以磁带为介质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资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建立一个容量充足、功能适合本单位院校的的媒体资源库及与之一体化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大量媒体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成了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一、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概述

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字媒体资产所做的管理、存储、挖掘和再利用: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过技术的、行政的、市场的、资本的等各种运作和手段,实现媒体资产价值的优化。媒体资源管理MAM(Media Assets Management)就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片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信息,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建立媒体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保存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资料,并使之得到最大利用。媒体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图片,文字,音频资料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编素材转码,信息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的全面管理。

二、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1、在学院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珍贵的教学或非教学类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影像等资料,对学院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一旦丢失,那就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些资料都是纸质或是其他材质的保存方式,保存时间是有限的,有的还是极易损毁与丢失的。如以磁带保存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磁带本身的掉磁、氧化及播放设备的淘汰,保存在磁带上的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视音频档案资料需要抢救。而且以磁带为记录仔储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数字化视频制作管理的需要。2、学院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称为教育技术中心,都存有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音视频、文本和图片等资料,但实际上对多媒体具体内容的查找,频繁的转换格式,还是采用人工方式对传统介质进行查找,不仅浪费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导致视音频档案资源的质量急剧下降。

三、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

目前,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院对视音频等档案资源的磁带管理工作中.该系统实现了对视音频资料的智能化处理和内容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我院特色视音频资源的历史价值与实用价值。

1、系统构成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MDC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上下载工作站、编目检索工作站、光纤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KVM切换器、光纤磁带库、光纤磁盘阵列、UPS电源。系统采用FC SAN网络结构。

2、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台模块、采集模块、资源剪切模块、任务分配模块、编目模块、审核模块、C/S检索模块、B/S检索模块、下载转码模块、XML文件导入导出模块、存储迁移模块。

3、系统的工作流程

(1)内容的产生阶段。采集人员通过采集工作站提取源素材并导入媒体系统,在采集工作站经过简单的编目后提交到任务分配工作站,此时的素材为“待编目”状态。(2)内容的管理阶段。提交到任务分配工作站的“待编目”素材,经过任务分配人员给编目人员分配任务,编目人员就或得了编目的素材,开始进行深层次的编目,编目好的素材提交到检索工作站,其他的人员就可以在检索工作站检索到该素材,此时审核人员可以进入审核工作站,对素材进行审核工作,不符合要求的素材则打回重新编目,当然此时打回的素材在检索工作站中是检索不到的状态,在审核工作站中符合要求的素材给予通过,此时的素材则为“通过审核”状态,此时他将不需要在进行编目。(3)内容的阶段。通过检索工作站可以将视频文件下载到本地,或者导入到非编系统、网络播出系统以及其他的媒体进行,还可以回调到下载工作站,通过下载工作站录制到磁带上。系统管理工作站可以管理整个系统,对素材文件的状态可以强制性更改,进而可以更改系统工作流程(建议该功能不要常用)。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3

关键词:美术;图书馆;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开发的教材内容,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因此,拓展图书馆工作领域为美术课堂服务是可行和必行的。

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与书店的更新换代快不同,图书馆充满了厚重感;比起其他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更是有利于学生的随时运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图书馆静态的书本教材转换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美术教学资源。

要在美术课程中利用图书馆资源,我们首先要了解图书馆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图书馆中有大量专业美术系列图书可供阅读使用,网络图书馆可以扩大我们的使用范围,各类图书中的插图及装帧设计都可作为美术的教材和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源,各图书阅览室的设计也是美术课题之一。图书馆可以说是美术教学的强大后备阵地,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将美术课堂教学和图书馆结合起来,会极大地丰富美术课的内涵。

为使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为美术课服务,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导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内在潜力。要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收集信息,挖掘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供的研究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望。2.要有灵动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高效的自主求知,有目的有兴趣地去研究这些知识和信息,启迪美术思维。课堂活动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形式,要有灵动性。3.教师的指导要有目的性,针对每节课的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保证学生充分在知识的海洋里有目的地遨游,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每堂课每次探究都学有所获。

《美术课程标准》还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利用图书馆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专题性学习或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例如,在图书馆中,教师布置了探究主题,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积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图书馆这个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学习积累的主体是学生,收获最大的也是学生。图书馆的学习,包括网络图书馆和图书阅览室的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的积累,如各种美术知识的介绍、各种美术名画的赏析、书中插图的积累、文化素养对美术素质的提高等,都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厚积薄发的铺垫。

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为学生创造了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更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更多的自由,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在阅读活动中激扬。教师的适时指导会让这种创造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美术课与图书馆的结合,极大的学习资源还会使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更好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术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素养,达到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将素质教育引进美术课堂。

当然,将图书馆资源与美术课结合,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之中。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之后,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美术课的外延。学习地点也不一定要局限在图书馆之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作激情,在美术室建立自己的美术图书馆。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4

企业的发展靠人才,完善合理的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探讨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薪酬管理体系;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全面的薪酬管理过程中,企业对员工支付的福利主要是非现金的方式,而这是提高员工生活质量的关键。这主要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公寓、提供工作餐、增加员工商业保险和子女医疗保险等。另一方面,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福利诸如带薪休假、节日费等,这些福利制度可以帮助员工合理地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合理分配自己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有效地协调了协助员工工作与生活协调,实现两者的平衡。

(二)薪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第一,合理的薪酬管理帮助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有力地刺激并引导员工做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不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规模扩张、利润增加、成本节约还是服务的创新,将员工的薪酬管理同企业目标的实现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地留住核心员工,激励在职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集中优势人力资源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二,合理的薪酬管理设计促进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透明。合理科学的薪酬设计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也从侧面促进企业内部薪酬制度日趋公平。增加薪酬透明度,将有效的薪酬沟通作为企业建立与员工良好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能间接地促进企业绩效的增加。但是,在这样处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信息披露的程度,避免员工由此而出现的恶性竞争。

二、煤炭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

(一)薪酬水平偏低,结构简单

煤炭企业关键的技术骨干力量的薪酬水平较市场明显偏低,从而导致技术骨干和部分关键管理人员流失。薪酬管理制度结构又过于简单,不能够反映员工的真实贡献,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之间的贡献考核过于单一,薪酬分配上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明显不够重视。只考虑到了岗位的本身因素,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因素,虽然实现了同岗同酬,却因为个人贡献的大小挫败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员工。

(二)绩效考核不科学,薪酬管理缺乏激励性

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能够鼓励员工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目前,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和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双重挑战下,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对其长期激励效果不够。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成果不进行测量和评价分析,最终使得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员工对工作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缺乏持续工作的动力,影响对员工激励的效果。

三、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薪酬管理理念,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对薪酬内容、薪酬等级、分配标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对薪酬分配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规范。只有规范、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针对煤矿企业薪酬人员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岗位,可以灵活运用薪酬管理。其中,针对低收入的人群,煤矿企业可以把绩效考核的奖励放为重点;针对收入较高的管理层面的人员,煤矿企业可以把职务晋升、授予职称等方式放为重点;针对从事苦、脏、累、险的人群,可以把改善劳动保障、增加岗位津贴补助放为重点。这要求薪酬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熟悉会计、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必须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能根据公司的运营计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对公司薪酬进行有效管理。

(二)创新薪酬与绩效挂钩模式,完善指标体系

薪酬管理应坚持“安全、效率、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体现市场化分配导向,向无事故、效率高、艰苦的岗位倾斜。坚持“业绩导向”,实现业绩与薪酬的同比联动,构建覆盖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考核针对性,形成职位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年度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确定工效挂钩指标,把安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收益率等作为共性指标,按照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工效挂钩比例和效益工资提取比例。个性指标要结合各单位行业特点和相关指标对企业发展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切块比例。对于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量值指标主要与计划目标完成水平挂钩,适度拉开单位之间初次分配差距,同时把安全作为否决挂钩指标,不断提升和强化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机制

企业应根据其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个人的薪酬与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贡献直接挂钩。薪酬体系是激励员工最直接、最有效的福利政策。在薪酬激励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使薪酬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而对外,企业所提供的薪酬要具有竞争力,是指企业的薪酬水平与本地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比较,以及同本地区同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相比较,以确保企业的薪资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能吸引并留住企业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四)推行基于岗位价值测评的宽松薪酬制度

煤矿企业应通过岗位价值测评,规范岗位职务层级序列,推行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宽松薪酬模式。宽松薪酬体系可以分为定制性以及整体多样性的薪酬体系。在制定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工资、工资补贴、晋升机会以及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统一起来,将之建立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同时,这种薪酬体系应该是以“业绩”为基础的薪酬理念,在投资与奖励的过程中实现基本的平衡,保证员工对非现金薪酬的追求得到基本满足。当前,这种薪酬体系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但是从这个方面来讲,非薪酬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重视。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5

一、煤炭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煤炭企业不断加强自身改革与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企业保管、收集及整理信息的中心。煤炭企业的档案资料包括地质报告、工艺流程图、设计图、材料参数汇总表等,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任务急而时间少的招标工作中,准确、快速的提供所需的档案资料,对煤炭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煤炭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此外,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快速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信息检索手段相当落后,企业的大量宝贵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立新的档案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信息化已迫在眉睫。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检索及传递速度,由传统的单点传递转变为不受时间及空间制约的全方位无限点传递,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促进资源共享及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炭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在生产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

最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迅速,且跨区域的发展情形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对煤炭企业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煤炭企业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远程资源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企业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灵活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增强企业领导者的信息量,对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档案资源信息可以更高效的利用

通过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使档案的利用率以及管理决策率得到有效提高。

3.档案的管理质量可以显著提高

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以及实体档案来说,频繁的翻阅会大大影响其质量,缩短其使用寿命。尤其是较为重要的档案资源,借阅困难也限制了它的利用价值。目前,有大量的历史纸质档案资料没有进行电子备份,在一般的企业档案保管条件下,实体档案的储存周期以及寿命都较短。例如在建国初期的煤炭企业档案资料,纸质很脆弱,破坏很严重,因此,尽快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

4.实现档案与文件管理的一体化

通过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煤炭企业还可以将文件等进行电子备份、整理并归纳。将各个部门的不同类型文件分类归入档案资源管理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档案与文件的一体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档案资源管理人员可以省去大量不必要的文件及图像的扫描、挂接工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信息化系统了解各个部门的状态,并及时给于指导,从而可以实现档案资料的预见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实现档案资源的全文检索

档案资料管理的根本就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的时效及应用的广泛程度直接决定其社会价值。相对于传统的手段,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化存储手段更加方便、快捷,更利于实现资源信息的社会价值。开展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可以随时随地的检索查阅各类文件与档案,包括WORD文档,EXCEL文件、CAD图纸、各种格式的图片,甚至是经过扫描和数字化的纸质档案等。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从“一库”(目录数据库)向“三库”(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原文数据库)的转变,把传统的档案室建立成为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样,一旦井下生产的设备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可以不必再跑到井上的档案室查找资料,直接利用井下计算机登录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快速地通过全文检索、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这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井下事故,使企业减少损失。

6.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可以将档案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例如统计、借阅、编研、鉴定等工作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可以快速方便、不受时间地域的制约进行各种统计、打印、分析资料等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冗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自动化。

三、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1.应当使用标准化的档案资源管理软件

档案资源管理软件应满足国家对档案资源管理的要求及规范,且适用于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前,市场上存在很多此类软件,功能及技术水平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根据需要配置标准化的档案资料管理软件。

2.保证档案资源信息安全

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是煤炭企业档案管理需注意的重要问题。档案管理应制定严格的档案、文件保密制度,保证企业的商业机密、档案信息不会外泄。此外,可以对档案管理系统设置防火墙和限制权限等,保证档案的安全。

3.加强档案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

档案资源管理需要增强服务意识,以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为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为煤炭企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价值;探究

高 中 美 术 新 课 程 标 准 倡 导 的 一 个 重 要 理 念 , 就 是 充 分 利 用 和 开 发 校 内 外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 增 加 课 程 的 多 样 化 ,拓 宽 学 生 的 美 术 视 野 ,注 重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法 和 过 程 ,提 高 学 生 的 美 术 素 养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地方美术资源不等同于美术课程资源, 地 方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不 是 简 单 地 把 地 方 美 术 资 源 运 用 到 美 术 教 学 中 , 向 学 生 介 绍 地 方 传 统 文 化 以 达 到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的 目 的 。 更 不 是 以 文 学 、 历 史 或 地 理 等 其 他 学 科 的 知 识 来 取 代 美 术 课 程 本 体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传 授 。而 是 把 地 方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与 其 他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整 合 起 来 ,注 重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联 系 ,通 过 “ 造 型 ・ 表 现 ” 、 “ 设 计 ・ 应 用 ” 、 “ 欣 赏 ・ 评 述 ” 、 “ 综 合 ・ 探 索 ” 等 不 同 学 习 阶 段 的 递 进 ,以 达 到 “ 激 发 创 造 精 神 , 发 展 美 术 实 践 能 力 , 形 成 基 本 的 美 术 素 养 , 陶 冶 高 尚 的 审 美 情 操 ,完 善 人 格 ” 的 理 想 目 标 。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世界各国学校美术教育受到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而出现了改变。20 世纪 90年代以来,艺术教育被列为学校的核心课程,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发展动力的教育。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都包含着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条文。《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受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和地方艺术组织可以通过伙伴式的工作关系,在所有艺术学科的教育中营造出专为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的环境。”

日本文部省公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少年儿童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各年级的‘B鉴赏’的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的鉴赏用图书、影像资料等。”

2000 年 6 月,中国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其中包括制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04 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条例也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民族、民间美术以及文物的表述。

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标准》认为应“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课程标准对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非常重视,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推出重点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也成立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以此带动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当 前 , 在 执 行 美 术 新 课 程 标 准 过 程 中 ,应 当 树 立 正 确 的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观 ,发 挥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的 作 用 ,使 各 种 资 源 和 学 校 课 程 融 为 一 体 ,更 好 地为 教 育 发 展 服 务 。

二、“课程资源”涵义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纵观两种观点,我们可以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以及人力和物力等看做课程资源实施过程中的总和,如:校内教学设施、教师、教材、学生,校外公共设施、社区、家长、自然环境等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各类资源。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我国的课程论与教学论理论将课程资源划分为多种形式: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素材资源与条件资源、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信息化资源等。但是按照不同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而网络资源既可归为校内课程资源,也可以归为校外课程资源。

(一)校内课程资源

“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就利用的经常性与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师和学生(师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教学与学习方式等)、学校教学设施及其专用教室、校内各种社团活动等都是校内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考虑校内课程资源,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方便、最基本的资源,它还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资源,是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前提条件。

(二)校外课程资源

“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包括素材型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证。

三、本地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与价值意义

(一)原则

本地美术课程资源带有明显的原生性和零散性,虽然范围较广但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筛选和验证,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它不能直接作为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只有那些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课程意义的资源才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与具体教学活动有关的地方的美术课程资源(即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课程意义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提炼,坚持优选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把好课程资源的质量关。保证符合美术课程目标和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的当地课程要素进入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真正作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二)价值意义

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适应当地民间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深刻,接受便利,因此发掘地方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在于: ①丰富课内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内化知识结构。②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促进个性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提升美术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转变教学方式,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④充实美术课程资源,推进美术课程改革。⑤实现学校的美术课程创新,编制校本美术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⑥拓展地方美术文化的认知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