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
作为农耕时代重要的经济形态及组织,传统手工艺是祖国宝贵的人文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经济价值。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困难,传统人文精神弱化,传统手工产业发展堪忧。在前述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团委在上级团委指导下,对传统手工艺遗存较为丰富的皖西南地区手工业生存与发展现状实施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探究其技艺流传、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问题。
一、调查路径与过程概述
具体来说,项目基于徽州地区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留存,调查典型手工业的传承故事、生存现状,通过学生暑期回乡就近调查走访其历史源流、传承故事、工艺特点、生存现状、发展问题等内容,并通过图文、视频网络直播,记录和宣传传统手工艺,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一)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以皖西南黄山、安庆、池州、芜湖、宣城5个徽州典型地区近30个样本进行实地调查,按照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和文件精神,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开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获取皖西南地区典型传统手工艺的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队员撰写调查日志,团队在队员调查日志基础上分析调查内容,探讨并得出结论。
在调查安排上,队员们分别对群众和手艺人进行了深入走访,对具体传统手工艺资料的发掘、生存现状、生产过程、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整理。在访谈内容安排上,队员们了解传统手工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述求,并试图寻求解决意见。调查如实反映传统手工业在皖西南发展现状,队员分别与传统手工艺见证人、传承人展开采访,力求全面、细致、客观,既反应传统手工业发展传承好的一面,也不避讳发展被破坏遗失的事实。同时,发放《传统手工艺及手工产业生存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构建调查总结报告。
(二)调查过程概述
我们对队员的日志和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1)一定要原生态、清新简洁,包括内容与表述。(2)报告中的案例及照片,可选取典型事实和场景说明问题。图片一定要有说明。(3)加强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提升调研能力与水平。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思考、总结及网络直播过程中,队员们搜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展示了皖西南地区众多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不少队员在调查、采访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二、发现的问题
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同学反映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承出现断层,多数传承人工作环境较差,青年人对传统手工艺关注度不高。但也有不少同学发现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逐年增加,市场对传统手工艺的需求不断升温。把这些调查报告放到一起分析后,我们发现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几个共性难题,如传承困难、市场日益被挤压、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等,不过从长远来看整体是好的,而且不少传统手工艺在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开始了蓬勃发展。具体结论如下:
(一)现状及困难
1.后继无人,传承是大问题。作为农耕社会经济形态的遗存,很多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在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其市场受到了极大挤压,青年一代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较低,面临被遗忘和被淘汰的命运。同时,基于收益的低下、生产过程的原始、生产地点多处于农村和小城镇,传统手艺很难受年轻人重视和关心,由此造成的传承困难是时代性的难题。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特殊性,如技术保密,其工艺只留传于家族中,有的只是口传心授,这些问题给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效益低下,发展是大问题 。受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发展缘故,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多数保留着传统手工技法,工艺制作流程较慢,经济效益低下,这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图1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劣势
图2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的态度
图示表明,由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形式单一、政府政策支持尚不完善等原因,传统手工艺及产业很难适应市场化需求,在大机器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今天,其生存空间急速受到挤压,生存发展困难重重。
(二)发展与支持
1.关注度尚可,支撑基础薄弱。调查期间,团队找不到调查项目所在的地址是常发生的事情,询问当地居民更是无人知晓,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手工艺所受的关注不够。由于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不高造成推广传统手工艺是现存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图3 受访者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途径
图4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优势
如图所示,有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四成,人们了解传统手艺的渠道主要是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这表明传统手工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处在较高水平。调查过程中发现,单纯了解、被动认知占多数,这是一种典型的“疏关系”,相比而言,深入调查、主动支持的人数极低,从亲朋好友“亲关系”渠道获得的较少。感兴趣和打算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是不同的概念,由此造成的传承与发展困难是必然的了。
2.政府逐步重视,枯木又逢春。调查期间有的传承老艺人激动的告诉我们,现在传统手工艺发展转好与政府的大力引导密不可分,由于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及相关申遗活动的开展使得传统文化从幕后被搬到了台前,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走向发展。在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将传统手工艺申报文化遗产,并从资金、场地、设备、人员培训、市场宣传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促使传统手工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在各地的走访调查中,此类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的模式已取得相当好的成效。
(三)市场与前景
1.市场导向,需求又升温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传统手工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做大做强。在池州市杏花村调查期间,队员们发现博白县把编织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扶持,专门成立工艺品研发中心,并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旅游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开拓了市场,有力地推动了手工艺品制作、生产、销售的发展。
图5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程度
图6 手艺传承人对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建议
调查表明,消费者愈来愈看重传统手工艺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如文化底蕴、地方特色等,同时对其质量、材质、工艺也表现处相当高的认可度,这极大支持了传统手工产业的发展。
2.技艺需创新,政府须更深入参与。技艺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自我革新技术、管理等要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努力把本就充满魅力的传统手工艺由优秀推向卓越,但整体来说技术和管理创新、政府支持方法和力度还有待改进。
图7 受访者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意见
图8 受访者对于是否支持兴建传统手工业手艺展览馆的回答
调查发现,在市场需求升温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产业亟待有效的政策扶持、自身创新和社会关注,对此,政府、社会都应做出更大的努力。
3.适应形势,全民参与。从调查结果来看,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整体是好的,但是如何呼吁更多人来参与传统手工艺,如何使传统手工艺适应市场化需求确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建立传统手工艺展览馆,保存、传承、发扬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这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的群众基础、社会支持程度是非常好的,因此,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需要更多相关方,包括政府、社会人士、传承人聚集发展合力,共同为传统手工产业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切实努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已经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逐步发展成型,形成独有的制作和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步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同时,新兴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手工艺的投资融资、人才聚集、制度创新、市场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结语
本调查实践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实地参与调查,将我们的思想、实践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获得成长的能量,实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皖西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的调查、走访,获得皖西南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思考出路,最终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追求服务社会和锻炼学生的双重价值,这是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调查项目的根本目的。通过五十多名队员的实地调查、走访,我们收获了新知与成长,我们将继续坚持为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建设而行动、思考、付出,同时呼吁和邀请更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大象出版社,2009.
[2]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樊嘉禄,陈发俊,张程.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2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开展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游项目,具有独特的魅力[2];第二是从工业和旅游两者结合的角度来讲,如仝红星(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将工业经营场所、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管理经营经验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2004年2005年2007年泸州老窖集团公司绵阳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乐山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二滩水电站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成都高新区金威啤酒厂工业旅游区遂宁美宁生态食品科技园四川省参观、访问、考察、学习和购买的一种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3];第三是从旅游本身的角度来看,如王芳(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以工业企业的工厂风貌、建筑环境、设备设施、工作场景、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及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旅游吸引物,经过设计包装推向市场,满足人们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一种专项的旅游活动[4]。吕华鲜(2009)等认为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动态的生产流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独特的工业建筑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扩大阅历为目的,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5]。笔者在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后认为:工业旅游的载体是工厂、企业或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工业旅游的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开发模式、客源市场、收益取得等方面;工业旅游和包含地域文化在内的城市文明、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工业旅游具有依托性、知识性、效益性、动态性、易达性、重游率低等特征[6]。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受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的影响,我国工业旅游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逐渐兴盛。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对游客开放,同年山东青岛啤酒厂向游客推出“玉液琼浆:青岛啤酒欢迎您”的工业旅游项目。随后青岛海尔集团也推出了“海尔工业游”项目,上海宝钢、北京首钢等也逐渐加大了工业旅游的开发力度。国家旅游局在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引导,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10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志着工业旅游在中国已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到2007年底,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45家。除旅游局公布的示范点外,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开始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并把其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中来,同时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与工业旅游的实践同步提高的还有工业旅游的研究。张洁(2007)等认为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集中于工业遗产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的起因、产品类型、开发模式、对区域振兴的影响、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工业遗产公园游客受益和经历分析,同时还有少量对工厂观光旅游的开发原因和对环境贡献方面的研究。我国具有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工业旅游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工厂旅游的定义、类型、意义、开发条件、开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7]。近年来,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如王芳等对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探讨[4],王文杰(2007)对山东省发展工业旅游
的研究[8];严莉(2007)等对重庆工业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9],仝红星(2007)对河南洛阳市工业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3]。段学成(2007)等对山西临汾开展工业旅游的研究[2]。都对政府宏观层面发展工业旅游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我国工业旅游的研究注入了活力。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一)四川省工业发展简介
四川工业基础的形成得益于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期间,四川省初步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工业基地。建设和建成的国有企业中,包括了军工、冶金、机械、电力、原煤、电子、建材、天然气、化工、医药、核工业、航空、航天、发射基地、铁路等行业和产业。到1978年,四川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31%,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发展条件不足及国家东部优先发展政策的影响,四川工业现代化的步伐逐渐落后于广大中东部省份。上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四川工业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在“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积极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省内各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并明确提出了“7+3”产业发展重点,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产业。涌现出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四川省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省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在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时至今日,成为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的企业已有8家。相比全国,总数不占优势,而且其后来的发展也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
1.政府、企业层面的重视不够四川省2007年便颁布了《四川省工业科技旅游(含工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当时在全国属于前列,随后却杳无音讯。相比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发展不足,所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如自《四川省乡村旅游(含农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颁布之后,又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评定标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2010年1月,四川省首批的17家“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出炉。全省乡村旅游收入2010年达到489.60亿元,约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7.2%,工业旅游则由于创益不好,政府部门都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企业层面也不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无论是工业旅游示范点还是非工业旅游示范点,认为工业旅游是副业,创造的价值与企业核心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其开展工业主要着眼点在于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故而少了给游客以体验玩乐的内容,不重视产品直销,门票、纪念品销售及旅游配套服务等环节的直接旅游收入,也没有专门的工业旅游发展战略。如表1中四川省八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只有攀钢和二滩水电站在收门票,其余全免费对游客开放。
2.发展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四川省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中,很少有像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团、烟台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一样,深入探索工业旅游的发展道路,把发展工业旅游和企业品牌塑造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企业。以伊利集团为例,其在2008年来积极挖掘工业旅游的新亮点,花费巨资兴建乳都博物馆、科技示范园区,产品品尝区、购买区等场馆,并添置旅游观光车等工具,安装电子显示屏,设计制作旅游宣传画册、纪念品,招聘专职导游,以此来提升工业旅游的产品结构、服务档次和营销手段。并把草原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与乳业工业旅游相结合,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口碑效应、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缺乏这样的创新意识,其滞后是必然的。
3.优势工业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导致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四川省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完善的工业门类和高位的品牌企业,但四川省对自己优势的工业旅游资源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如四川省的水电工程、饮料食品、现代中药材加工及制药在全国范围来说优势明显,但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没有很好地推进。从地域范围来说,成都的电子及软件制造、德阳的重大技术装备、川南的白酒业都又较大的影响范围,一旦很好地开发,对游客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都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意识不够,导致景点分散,给游客实现旅游活动带来了不便。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还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传统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结合发展。四川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独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享誉中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并不能与其共享客源市场,其原因就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大手笔,不能把工业旅游真正与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相结合。
三、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重点及思路分析
(一)发展重点
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本身及发展的环境同中东部发达省份来说有一定的差距。要正视这种差距,在现有发展条件有限的背景下,从政策倾斜和策略引导上重点发展一些全国范围来说具有特色优势的工业旅游项目(表2),以树立四川工业旅游的品牌,带动其他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
(二)纵深化发展思路
1.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
四川工业旅游的真正兴起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均衡。全国发展水平较好的几个省市,均成立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如上海市、常州市、天津市、广东省。这说明政府在积极重视和引导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其促进中心的运作有利于整合本地优质的工业旅游资源、做好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专题化、主题化、多样化工业旅游线路等。四川省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发展平台,也没有给力的支持政策或调控政策。因此,四川省应尽快开展工业旅游专项研究,摸清工业旅游的资源概况、发展现状,成立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结合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为本省工业旅游的高水平发展创造环境。
2.企业层面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
毋庸置疑,工业旅游能带给企业有形的经济收益、无形的广告宣传效益及生态环境倡导效益[1]。四川省具备工业旅游条件的企业一定要在重视工业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同行经验,对厂区现有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面向游客的深度工业旅游产品,如探求游客的游览动机和过程期望,设置新的工业旅游项目,人性化旅游接待和服务实现等;第二、依据旅游经济的市场规律,采取措施促进旅游消费,提高工业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第三,积极融入政府关于区域旅游、都市旅游、单一景点旅游及行业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使得工业旅游项目不再是一个“孤点”,而是有机地串联在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之上;第四,针对四川大多数工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来说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有限的特点,特别要倡导多个企业之间进行工业旅游的联合开发。
3.重视工业旅游资源和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
通过前面四川省工业旅游的发展重点分析,笔者认为四川省要做好工业旅游,还须考虑如何把工业旅游与省内优势风景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1)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旅游相互促进研究,如四川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和产量全国第一,中药材饮片产值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旅游开发就体现了观光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共创旅游效益的新模式。(2)生态旅游和白酒工业旅游融合研究。受传统酿造技术的影响,许多著名白酒厂家本身坐落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区域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3)川南的煤炭资源开发参观与喀斯特地貌旅游结合研究。川南区煤炭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全省大半,又是喀斯特地貌良好发育区,二者旅游的结合发展对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4)探讨如何把都市休闲旅游和现代高科技工业旅游相结合。四川休闲文化历史久远,如何在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让游客同时领略富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文化,对成都这样的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3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税收机制的重大改革,能够体现出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此外,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一环,对于试点地区政府的财政会产生较大影响,将明显降低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这一改革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影响如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1. 从结构上免除了传统农业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我国很多土地的闲置。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拥有十几亿的人口,所以土地的闲置无疑是对农业发展的抑制。所以我国在2007年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对农业的促进是必要的政策,而免除传统农业税也是必要的促进措施。农业税的免除让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确缺少了极大的收入板块。但是,政府可以从市场经济的刺激方面进行一定的弥补和开发。
2. 取消政府性基金和集资对政府财政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许多城镇在发展的时候采取政府名义融资建设的方法。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然后借助城建投资而发行政府债券,导致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极大,且控制极难。地方政府的融资建设本质是求发展的道路,然而融资的时期应该是政府发展最好的时候融资,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融资平台以及债务清算。所以取消政府性基金和集资对政府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债务,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合作银行对政府的依赖性。
3.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农村经济及政府税收的影响。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国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对生产及消费行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营改增实施之后,我国生产及消费的平衡得到改变。在刺激生产消费行业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基础下,营改增对我国消费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的增长。这也是我国十后简政放权、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核心战略的具体体现,也说明了营业税改增值税是符合国情的税制改革,为营改增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利支撑。虽然,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必然减少政府税收收入,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影响,但是,事实上试点行业税收减少并不能立即体现出来,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存在一定缓冲期,税收减少的趋势较慢。
4. 改革现行村提留征收的办法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影响。村提留主要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三项,这三项费用的收取主要是由村集体年初进行编制预算,经过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向农民征收。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村提留款和乡统筹款所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少,这不仅是我国农民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表现,这些具体表现说明了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
二、缓解乡镇财政困境的具体措施与分析
经济学杠杆原理是集不同原理于一身的发展原理。通俗来说,就是利用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经济宏观调控。下面笔者就财务杠杆对经济的调控进行如下分析与论述
1. 巧用经济杠杆对农村经济进行具体调控,通过市场发展缓解乡镇财政困境。经济杠杆的使用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在分析当前国家经济问题之后,国家调控实施机关对宏观经济条件进行把控,针对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河南省的是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三农”问题较为突出,政府通过收入补助机制,很好地促进了河南省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农村消费。其次,河南省发达城市不多,存在大量的中小贫困城镇,因此,国家做出了扶持小型轻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举措,对中小贫困城镇的消费进行了刺激。再次,河南省市场上存在大量散户,这些散户的技术实力及资产实力都不足,省内也不具备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基于这一现状,国家对个别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小型企业进行了扶持,通过提高这部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就业率,改变了农民收入结构,刺激了农民的消费。
2. 开发乡镇科技化经营,利用科技扩大政府财政的收入途径。农村税费改革能够降低农民负担,使农民集中精力投入到新型经济发展中来。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产业引入农村经济,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现代社会信息高科技的产物,在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多数电商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金融投资市场,促进了国家金融业的发展,社会信息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让农村发展得到了具体的保障,也让乡镇财政收入和发展得到有力的促进。
三、利用金融与经济措施改善农村发展传统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不少的民间金融组织,这对农村金融供给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利用金融和经济措施改善农村发展的传统模式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 通过金融行业调控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水平,从而提升政府财政收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市场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市场经济的管控,提高了市场的公平性及竞争性。基于城镇经济发展的视角,国有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涉足越来越广泛,银行对借贷进行控制以提高自身风险规避能力。然而,正是由于风险规避思想,降低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量,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中极为显著的经济现象。因此,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调控,使金融机构能够积极主动提高农村市场的金融供给量,降低借贷利息,让金融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
2. 利用金融行业调节农村经济发展。金融行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帮助很大,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显著。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合作银行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区域,这类区域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三农问题不够突出,不少的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为工业、手工业等现代生产,农村合作银行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无法与企业经济相比,农村合作银行对农业的支持明显不够。因此,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合作银行应该提高自身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抓住改革契机,让农村合作银行切实投身到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中,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刺激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