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田径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田径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田径培训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45-01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中开展田径教学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发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内容的开展并不如意,仍需要对田径教学做进一步的推广。

一、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种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由于场地限制或者是教师观念的原因,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短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展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加之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比较单调,更加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2、高中体育田径课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中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教学计划,使得全年的教学联系性比较差。3、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在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体育田径教学也是如此,在最后的考核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看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热爱体育的学生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教学大纲深入分析,及时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提高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

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是开展田径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学习提供机会,比如:定期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思想的教育,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激励在学校内营造学习的氛围,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其次学校还应该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体育教师的岗位中不断进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组织形式

通常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跑步、跳远、铅球等,这些内容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进行改进。首先在体育田径的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拓展,比如:针对短跑的教学可以在原来蹲踞式起跑的基础上,增加卧撑式起跑方式和站立侧向起跑;或者是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上助跳板跳跃,使传统的教学更丰富多彩,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教学或者是学生体质分组、随机分组以及自由组合分组的形式,在确定分组的类别时教师要尽量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以便于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3、完善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技能提高的需要,又要保证考核方式的公平化。比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在某学期内对短跑掌握程度进行考核,首先应该对学生在本学期内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但这并不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成绩还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在整段田径教学中所取得的进步等,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但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比较公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4、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一些体育设施并不完善,更多的还是一些基础性的体育设施,包括铅球、沙坑等,这些设施并不能满足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娱乐的需要,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当地政府或社会人士也应该重视对高中体育田径设施的完善,尽可能的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援助,满足高中体育田径的顺利教学;并且学校还应该针对田径特长生的招生和学习方面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更好的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改进,实现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的学习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体育田径教学,完善相关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学习方面也应该注重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福麟.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模式构建――以我的成长经历为背景[J].考试周刊,2010,05(34):56-57.

[2] 程岩梅.对当前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设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S2):48-49.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3

1.中学田径训练的特点

1.1训练时间短

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业余田径训练只是针对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只能在学习之余进行,因此,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将会出现时间短、次数多的训练特点。

1.2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中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还不完善,运动训练应遵循训练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竞技能力提高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必须以打基础为主。加强全面身体发展,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田径运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宜地进行专项训练。

1.3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多样性

中学生不同于成年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过程较之其他体育项目枯燥,这样学生难以长时间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2.中学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2.1训练指导思想落后

当前中学田径训练的目的仅以学生参加运动会夺取名次,参加体育高考(升学)为指导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由于训练目的只重视参赛和高考,而忽视后备队伍的建设,因而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出现早期专项化、应试化、成人化等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象。

2.2缺乏科学选材意识

有关文献指出,世界冠军的培养从选材开始,准确的选材意味着一半的成功。中学是选材的最佳时期,因为人的许多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诸如:反应速度、最大吸氧量等身体素质都在少儿时期显示出来。多数中学教练员缺乏科学选材的意识,他们的标准仅依据学生的外在形态、运动能力或经验来进行,而对于学生的生理机能、生化特征、遗传及心理素质等科学选材知识的掌握,运用不够。

2.3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

中学教练员教学能力较强,但对业余训练工作缺乏钻研精神及应备的知识和素质,绝大多数教练员没有远景计划,计划也不根据学生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将制约了中学田径训练水平的提高。盲目追求大运动量,诚然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没有大运动量作为基础,是难以攀登高峰的,但是中学田径训练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训练中的大运动量必须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容易使运动员造成过度疲劳,运动创伤,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3.中学田径训练的改革建议

3.1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

目前中学教练员基本上由各校体育教师担任。他们教学方面受过专业教育,但专业训练知识略低。因此,加强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极为重要,建议各级体委和学校联合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利用寒暑假的轮训,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提高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拓展我们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深度及广度。

3.2重视田径队的组建和管理环节

选拔田径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检验之后,再确定运动员的主项和副项。加强训练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使运动员真正理解训练的意义,这样就更能为训练工作创造无形的动力。训练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田径训练制度的系统性。采取集中训练法便于管理队员,保证田径训练的时间。领导和教师应多关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只有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训练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田径的训练质量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结束语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4

在世界上,我国也是一个体育强国,尤其在一部分体育项目上,我国一直占领先地位,然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项目是和世界水平存在相对不小的差距,典型的比如田径运动。虽然长久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投入中,田径项目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成绩始终差强人意。当然,这个局面的形成有着多方面、不同种类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在于训练方案和训练手段上。一方面是大规模的投入,一方面则是田径运动员训练手段单一,方案简单,这就是我国田径竞技运动的训练现状。对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身体爆发力的训练等则更是相对落后。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先进理论有效的引导,整体水平相对很低,同时还会存在一些与运动项目培训规律不符合的现象,总而言之,导致我国田径项目无法前进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1.1科学的培训理论欠缺,不能对培训给以正确的引导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3.2按照技术难度来制定训练计划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5

关键词:趣味田径;体育课程;可行性探究

中国分类号:G82

田径项目是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具有“运动之母”的美称。田径项目动作简单、内容丰富,易于推广和普及。但是在现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实施选项课程以后,田径项目几乎面临淘汰的境地,选项课程有体育舞蹈、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等,而田径项目除了简单的素质测试以外却很少涉及到相关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兴趣不高,田径项目缺乏趣味性显得枯燥无味,所以造成学生们不喜欢田径课程。所以,高校体育课程中有必要引入趣味田径项目,通过对引入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校田径项目摆脱现在尴尬的困境局面提供相关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1 高校健康教育中田径项目的重要作用

田径项目的健身作用以及独特的优越性是其它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也是无法替代的。田径项目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项目不受人数的制约,并且比赛规则比较简单一目了然容易操控,比赛的胜负取决于时间、高度、距离长短等方面,也可以不采用体育竞赛的方式而以单纯的体育锻炼为目的的锻炼方式。田径项目锻炼的地点以及器材的选择不受外界限制,跑、跳等项目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沙坑里、平坦的道路上、山路或沙地上、柔软的草地上,投掷项目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不受场地与器材的限制。田径项目的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性别、对象的不同等方面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而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效果。

田径运动为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更新的理论依据和更为有效的锻炼方法。人们常将田径运动称为“运动之母”,它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所以如何把田径项目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包括它在高校中的健身教育的功效以及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职能发挥出来,田径项目开展的好坏在高校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中将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的教学中脱离以及偏离体育健康教育宗旨的话,那么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中就会失去其重要的地位导致逐渐的消弱,甚至灭亡。

2 趣味田径项目的内涵、特点

2.1趣味田径项目内涵

趣味田径项目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设计的一些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内容,趣味田径项目在德国最早出现,这样的活动形式经过试用后,立刻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国际田联稍加规范后,在全球范围内将这一运动的形式逐渐予以推广,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田联在中国、非洲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成功举办了多期趣味田径培训班。

2.2趣味田径项目特点

趣味田径是以走、跑、跳、投等田径运动形式为手段的练习形式,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体育游戏的元素,以及针对学生的生理、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的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趣味田径项目除了与其他项目所具有的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2.2.1趣味田径融趣味性、娱乐性并且动作与规则简单,所以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接受和喜爱。趣味田径的器械简单多样、安全新颖,适合学生握持,并且不易造成伤害事故。趣味田径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并且裁判工作可由学生自己来担当。

2.2.2 趣味田径的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多以比赛竞争、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并具有体育游戏的特点,因此可以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心理,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 高校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1 丰富完善学校田径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热情

高校的体育选项课程多种多样,而田径项目除了简单的素质测试以外却很少涉及到相关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田径项目缺乏趣味性显得枯燥无味,所以造成学生们不喜欢田径课程并且兴趣不高。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分析,我国体育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田径课单调,枯燥,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而趣味田径的出现,可以改变田径运动的这些弊端,丰富完善学校田径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热情。

3.2 开设趣味田径项目可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发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最有效的运动项目。趣味田径运动项目以田径运动为基础,锻炼手段丰富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避免了学校田径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带来的弊端。由于增加了趣味性、娱乐性,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这样更能适应大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 结语

趣味田径项目是田径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式的田径运动形式。它传承了田径运动文化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本教育的思想,是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化教育;并且发展学生基础体能的独特教育价值得到有效彰显;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了田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更多的田径人口,并且是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的创新举措。

参考文献:

[1]冯达.论田径运动健身功能的优越性及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67-68

[2]樊伟.浅论趣味田径[J].教师论坛,2009,(4):55

[3]方明芳.在我国学校发展与推广少儿趣味田径的意义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121-123

体育田径培训范文6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课程,不仅具有健身的意义还有着较高的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课教学的功能以及价值仍未发挥到极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粗浅的思路与对策。

 

一、田径教育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田径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健身中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且深刻。

 

首先田径运动对于年龄的要求很低,其次田径运动对场地要求低,所受的限制较少,正因为这样,田径运动成为了高等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体育课程,田径课程为学生形成强健体魄的跑、走、跳、投四种形式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田径运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运动课程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轻视的问题

 

学生学习课程进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的,同时教学目标也为老师制定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不仅仅是要学生很好的掌握在田径方面的技巧,标准的运动姿势以及训练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当好一名体育教师这才是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往往忽视了后者,更多的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很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能力。

 

(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竞技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面临着改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育的目的不再仅是单纯的健身,更应该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学目标更加地贴近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的教学安排,然而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还是过多的强调体育的竞技化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脱节甚至是相悖,这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模式落后是现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的方式教学,学生将变得上课没有激情,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很难达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上述一点可以看出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体育教师,可见当代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的改革需要从教师队伍进行着手改变,合理的分配教师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之后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优质体育教师。

 

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教育观念需转变,重新构建教学新理念

 

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能力、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是从完善考核制度、革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传统的技能型和手艺型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合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应当向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向迈进,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基于以上原因,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构建大学体育教育新理念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体育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包括健身体育教育、身体和行为的矫正教学、心理调节以及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特色化的体育教育。

 

(二)改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

 

培养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更多的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是一种竞技化的体育教育观念,与新时期“全民健身”的理念发生冲突,甚至格格不入。因此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将新型的体育教学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的体育教育,才能培养出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三)教学课程需改革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老师更加的关注学生在田径技能上的提高,并没有真正发掘出田径项目健身的功能,以及体育教育的意义。因此教育课程应该针对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进行合理的完善,拓宽田径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日后毕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四)考核方式需改变

 

在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之后,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当相应的改变。不再使用传统的单一式的考核方式,运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三结合”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对学生的考核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考核,再加上学生内部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的努力学习。

 

四、结束语

 

为了顺应全民健身的热潮,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知道田径教学中不仅仅是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