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范文1

关键词:现代科技伦理学;低碳理念;环境伦理;利弊权衡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低碳理念作为一个新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当今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许多人寄希望于“低碳”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方案,努力宣传低碳理念,使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碳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策。不过,国内外也有学者指出这一理念存在的弊端,并对其真正目的提出大胆怀疑。这些正是低碳理念引发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思考。本文即以此为选题背景,分析当今典型低碳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探讨低碳理念的现代科技伦理学意义。

一、现代科技引发的低碳理念

(一)现代工业高碳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工业多是以化石燃料作为能源,这直接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虽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不被算作污染气体,但是这类富含碳元素的气体排放会打破地球自然环境长期以来的碳平衡,由此引发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难题。其次,现代工业不仅有高碳排放,也有高碳需求,个别二次加工的工业产生大量原料与能源的浪费,这种浪费直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问题的加重使人们开始觉醒,意识到碳排放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解决高碳排放问题并呼吁更多人对环境加以保护,低碳理念得以产生。

(二)现代科技的便利带来浪费

现代科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这种便利会时常让人在不经意间造成浪费,甚至还会被一些不自觉或低素质的人故意浪费。例如,现代科技发明了越来越多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袋,塑料袋的确提供了便利,可是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也存在大量碳排放,免费塑料袋的普及更是一种浪费。

(三)现代科技的人性与自然追求

现代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意识到高碳排放存在大量负面影响,显然是现代科技错误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方向是追求健康、人性化,以及与自然相和谐。其实,现代科技对自身加以否定之否定,将其带来的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与其自身本质上对人性与自然的追求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低碳理念是现代科技发展中新的尝试。

二、低碳理念带来的伦理思考

(一)低碳的利与弊

当今世界由现代科技引发的高碳排放对地球环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只有限制碳排放、合理控制碳排放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低碳理念的目的即是减少碳排放,其提出是有利于环境问题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许多人质疑低碳理念能否改善人生活,低碳理念意在限制人们的碳排放,这也限制了人们利用资源、享受资源的权利。人们也应思考是否以一味的节约来达到低碳理念的要求。还有理论提出,低碳理念时西方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的阴谋,这种观点也具有参考价值,告诫人们在面对低碳理念时要权衡利弊。

(二)环境伦理

高碳排放无疑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此时我们应该思考为了经济增长放弃优美自然环境是否值得。这就是现代科技带来的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指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和善意和解的紧密相关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作为文明的人类,在发展中应当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原则,破坏环境既是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也是对人类自身健康的不负责行为。低碳理念正是对环境伦理的遵循,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阴谋”论

有人提出低碳理念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阴谋,虽然该理论未得到证实,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明确如何践行低碳理念。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都不愿做出让步,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在低碳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低碳理念也许是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环境、限制他国发展的措施,在低碳领域,发达国家享有更多话语权。这一问题就是低碳理念引人深思的方面。

三、低碳理念的全新实践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仅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应注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争取达到以低碳方式达到同样的生产效率。

在经济发展和低碳理念发生冲突时,采用碳排放权交易、购买碳汇林等方式保证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重点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相关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发展,用低碳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只有人人参与,才可以将低碳理念传播开来。

推广节能灯、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都是生活中低碳理念的表现形式。例如中国颁布的“限塑令”,就是推崇低碳理念的一次实践。倡导公共交通也是低碳理念的体现,增设合理的公交线路、推进地铁建设,还应逐步改造公交车燃料系统,采用天然气等相对清洁的燃料,或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型客车运营。

(三)低碳技术研发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为了实现低碳理念,许多新技术被研发出来,用以减少工业和生活中的碳排放。例如,汽车的动力回收系统和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重工业当中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照明光源LED的普及;建筑设计中使用低碳环保材料。

四、结语

如今,我们在倡导低碳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低碳理念带来的现代科技伦理思考。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是低碳理念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低碳则又带来新的思考,只有以现代科技伦理学的眼光把握好其中的关系,权衡利弊,才可以获得发展与低碳的双赢。

参考文献:

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范文2

物理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社会化物理资源即报刊、互联网、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社区、农村、家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化物理课程资源是校内的物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也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一类课程资源.当前学校物理教育对社会化的物理课程资源关注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化的课程资源的浪费.

然而物理是一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家庭、学校、社区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若能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在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教师上课时若能巧妙地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这既能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应有强烈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物理社会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将物理社会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就地取材”善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内容

“就地取材”可使物理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选取的教学事例时应尽可能广泛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STS的思想,把家庭、旅途、游乐场、运动场等场所中的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现代科技、人文科学融合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和实验的设计中.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HJ1.35mm]

但在选择事例时,并不是所有事例都会有预期的效果,在事例的挖掘、收集、和选择上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事例,还应注意选国外的,不如选国内的;选外地的,不如选本地的;选历史的,不如选现在的.如

在上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实例.如:课前直接演示如图1在钉完衣服的扣子后要在扣子与衣服之间绕几圈线,将线集成一束,这样做比较牢固,为什么?上课时可用几根细线绑着学生用的大字典演示分力、合力及两者关系.

上日光灯的原理时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日光灯进行讲解,而不用示教板.学生既好奇又亲切更有兴趣.

用玩具汽车在教室里演示离心现象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雨天或雪天时,有一些车速较快的自行车或摩托车为什么在转弯的地方会莫名其妙地摔到?

上完动能定理后可拿把如图2的伞让学生解释:图2是一种雨伞的骨架示意图,A、B为两个滑动轴套,它们之间有一个弹簧P.细钢杆AC与CD在C点连接在一起,A、B、C三处可看到铰链连接,这种伞一旦关闭,一按开关便能自动张开,为什么?

2 “亲身体验”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方式

“亲身体验”社会化的课程资源使物理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更切实际.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认识物理学对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因此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应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若能巧妙地利用社会化的课程资源,它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五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化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2.1 感受: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体验.

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社会化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用一些学生耳闻目睹的娱乐游戏、运动、生活等的图片引入到概念、规律的讲解中.如:上“能量”时用荡秋千、玩弹弓、踢足球、点生日蜡烛等许多图片引入能量的概念,使学生觉得亲切生动、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其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如:上“天体运动”,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再结合电视中有关火箭发射、航天等有关的新闻资料和“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实录,播放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有关片段,然后播放卫星发射和回地球的全程模拟动画.这既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又使学生更直接的、感性的理解卫星的发射、运行完全失重等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如:上“失重和超重”时可以让学生乘坐电梯、站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和超重.

2.2 解释: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对其进行解释,能增进学生对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并讨论新科技和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如:航天技术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及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成就.太阳能发电、低碳生活的意义等.

通过查找资料和研究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收集和研究盥洗室、厨房、游乐场等场所中的物理知识;日常用品中的如:热水瓶与热学、自行车等的物理知识并撰写小论文.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你身边的物理现象.当教室里的吊扇(或空调)打开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体会吊扇(或空调)工作时的情况.说出并解释吊扇(或空调)在工作时遵循哪些物理规律?

2.3 调查:使学生真切地看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如:如图3,尼龙搭口整体不容易拉开,若从边缘逐渐分离就能拉开为什么?车站、飞机场中运送行李的传送带如何利用摩擦力输送物品.

调查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上传感器时可让学生收集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说明书或上网查阅传感器在这些用电器中的运用.小区楼道中节能开关的传感器的应用.

2.4 设计:增强学生把物理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廉价的器具和废弃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这些仪器既简便、直观,又能解决仪器的短缺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如可用废弃的拉杆天线、可乐瓶、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电视机、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如:(1)废品再利用如:①废弃的拉杆天线可以做: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压缩气体做功的实验;运动物体受到法向的力作用而作曲线运动;“速度分解模型”的实验.②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完全失重现象;反冲运动;水流星;静电除尘;音叉共鸣等.(2)利用玩具如:牛顿“秋千”、碰碰球等可以做碰撞实验.(3)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可以做许多有趣的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电子的扫描和视觉暂留;电子的扫描的周期等.(4)利用新颖材料如:激光笔做奇妙的反射、衍射、干涉等.

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如:如图4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踏板,由于地面阻力,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一段路程后就会停止运动,你能设计出几个测量自行车在一段路程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的实验方案?

创造发明的设计.如: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惯性原理制作的小发电机.

2.5 论述:使学生能从理论上认清物理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

论述物理定律对人类的作用.如:通过万有引力发现未知天体的事实,说明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运用哲学的观点正确认清新科技带给人类的利和弊.如:评价电磁波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核能源的利用的利与弊.

3 “多渠道、多手段”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的组织形式

“多渠道、多手段”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使物理教学在组织形式多样化,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物理的存在.

3.1 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视野

公共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科学期刊中的新闻版、体育版、娱乐版的科技信息是直观和重要的社会化课程资源,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并运用公共媒体把它们中的某些与物理有关的事例收纳进来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这些渠道丰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成为社会化课[HJ]程资源的建设者.如:中央电视台中的科技频道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节目:我爱发明、科技之光等;军事频道中有许多飞机、武器等介绍;新闻频道中有许多国内外科技的新成果、新成就的报道及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许多事情的报道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相关节目录制下来,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和水平层次在学校、年级或班级进行播放,丰富学生的科技视野.

互联网既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媒体,也是一种重要的传递教育信息和认知的工具.互联网上的科学教学网站既可用于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又使课堂教学更具个性、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时空不限性.教师和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这种社会化的资源,将促使物理教学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及时地从这些地方收集有关的社会化课程资源信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如:航天发射、核电站、纳米技术、环境保护等;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教会学生从网上获取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的能力.

3.2 广泛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活动

学生既是物理教学的主体,又是一种能动的社会化的课程资源,他能对物理社会化课程资源加以理解和体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既是社会化课程资源利用者又是开发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能动作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又能开发和积累更多的新的社会化课程资源.[BP)]

3.2.1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和工厂等集中了许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充分挖掘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社会化课程资源,利用这些科技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如:上“交流电”前笔者带学生去参观了本地的桐柏电站和城东发电厂,使学生对交流电的产生和远距离输电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

3.2.2 举办物理讲座和学术报告会

不定期开展物理讲座,如《科学家的故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创新发明》等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学发展史,阐述物理的重要作用及物理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更有助于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

3.2.3 开展趣味性、实用性、多样性的物理小活动

不定期将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强的物理小活动,如:物理游戏、物理模型制作、物理调查研究、物理板报、物理竞赛、物理辩论等有机的穿插到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磨练.

3.2.4 成立物理学习互助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