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旅游业;相关产业;相关部门;产业融合

从事物相互关联的哲学观来看,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广泛涉及多行业、多部门,仅靠旅游行业、旅游部门单方面发展难以达到规模效应。发展旅游这一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大旅游”观念,具有“大产业意识”,把旅游开发放在综合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宏观范围去考虑,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去统筹规划,注重区域旅游产业融合(包括旅游产业的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构建“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从研究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相关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建、文化、教育等)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产业融合与产业调整的途径,构建地区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支撑体系,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与产业群体。

从事物相互关联的哲学观分析旅游业发展,我们可以洞悉并把握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密切关系,研究探索和有效实施产业互动、融合的途径与对策。

一、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与融合

1、旅游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发展旅游业对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很大,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一、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有利于农业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农业可为旅游业输送绿色农产品,可为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和充实现代旅游业的内涵;可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体验文化的旅游产品。

3、旅游业和农业的互动与融合途径。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观光(旅游)农业与“农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建设观光农业园区,开发丰富多彩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建设旅游餐饮原料生产基地,打造旅游食品供应产业链;建立地方旅游农业产业集群,增强旅游农业的竞争力。

二、旅游业和工业的互动与融合

1、旅游业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某些工业的附加值;旅游业的发展扩展了工业的宣传和营销渠道,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工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工业提供了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产品,满足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工业的发展扩大了旅游业的范畴,丰富和充实现代旅游业的内涵;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

3、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途径。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建立工业旅游观光点;建立传统手工业作坊旅游区;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生产为旅游业服务的工业用品。

三、旅游业和商业的互动与融合

1、旅游业对商业的拉动作用。旅游业可带动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旅游业发展可提升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

2、商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商业的发展拓宽了旅游业的范畴,丰富和充实现代旅游业的内涵;商业的繁荣可提高旅游城市知名度和提升城市形象。

3、旅游业与商业的融合途径。树立商旅融合的观念;将商务活动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建立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在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不断完善商业服务网点,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与购物旅游。

四、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互动与融合

1、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的拉动作用。旅游发展促进交通体系的超前发展,对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刺激了交通运输种类需求;提高了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业为现代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推力;交通运输业发展能促进国际和国内旅游的全面发展,使旅游成为人民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3、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的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做好旅游交通规划,实施交通融入战略;建设“绿色交通”“景观交通”,凸显交通景观价值;交通运输工具与旅游有机结合,体现交通的旅游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如2006年7月1日开通的青藏列车的车厢内的装饰洋溢着浓郁的藏族文化风情)和时代特色;优化交通旅游线路和交通时刻表,与旅游有机对接;衍生开发交通旅游产品。

五、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互动与融合

1、旅游业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特色的形成;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使城市建设有较雄厚的财力保证和更高的美誉度。

2、城市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城市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城市旅游业发展;城市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旅游效应;城市的发展促进了旅游规划与开发。

3、旅游与城市建设的融合途径。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将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有机结合;用旅游文化包装城市、提升城市,塑造旅游城市文明形象,增强城市的旅游魅力。

六、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

1、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文化是旅游的内涵与灵魂,能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与魅力;文化能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带给旅游者较高的审美体验;文化发掘为旅游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旅游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旅游是文化开发的有效载体;旅游促进文化或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形式;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保存。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2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由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和商业)管理运营的越界品牌文化产业园已经脱颖而出。锦和商业到底有什么样的杀手锏?

智慧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多地了解锦和商业,记者来到了锦和商业旗下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蒙自路路口的越界・智造局一期园区。

记者了解到,越界・智造局一期是锦和商业经营管理的23个项目之一。园区充分利用原上海紫光机械厂厂房的空间布局,采用ART-DECO设计风格,用连廊将园区内功能不同的建筑串连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街区式”建筑群,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锦和商业各个园区面积虽大小不等,但企业入驻率均超过95%,并仍以每年2~3个项目的速度在全国开拓市场。

锦和商业公共关系部经理顾燕告诉记者,锦和商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锦和商业提供的是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即从项目承租,到后续的项目定位、设计改建、招商、运营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商用物业服务链,而非一些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只是负责招商。值得一提的是,锦和商业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多样的文化体验线下活动,让园区真正做到“创意办公、文化体验”。

第二,锦和商业较早涉足文创园区管理领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创品牌园区开发模式和品质运营标准体系,并且以品牌化的方式将这些管理经验输入到新的园区。园区在不断完善商业配套设施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锦和商业在园区改造方面别具特色。顾燕介绍,锦和商业在园区设计方面非常用心,大多是邀请国外知名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符合文化创意企业对建筑风格的喜好。比如,越界・智造局一期就是邀请加拿大LSK国际建筑事务所进行规划设计。

第四,通过智能化建设强化园区的软实力。这种智能化包括三方面:一是园区本身的智能化,比如引入智能停车系统;二是构建内部运营管理平台,对园区房屋和客户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进而实现对园区入驻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三是公共服务平台“i越界”的搭建,可以实时、便捷地满足园区客户的多样需求。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模式

锦和商业的内部管理平台,也就是园区服务平台,选择了由用友网络建设。顾燕告诉记者,锦和商业之所以选择用友网络作为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的合作伙伴,主要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解决方案在个性化方面做得不错,能够很好地将锦和商业的各种经营理念落地到系统中。用友网络房地产及园区行业事业部专家王培虎补充说,用友网络园区服务平台是基于用友NC研发的,是个开放性的平台化产品,除了提供基础应用,用户还可以轻松地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

第二,用友网络在智慧园区领域做得比较好。值得一提的是,用友网络的解决方案能够让锦和商业之前建设的相互独立的IT系统互联互通。顾燕解释说,因为历史原因,锦和商业采用了由多个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导致信息孤岛严重,这成为锦和商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瓶颈。

第三,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锦和商业各种需求。王培虎介绍,园区行业是用友网络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分支,用友网络在该领域已经拥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用友网络在服务万达、上海恒隆和上海金桥等众多园区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刻了解成熟园区的应用需求,因而用友网络园区服务平台能够覆盖用户所需的各种基本功能。

第四,用友网络可以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

据悉,锦和商业的园区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门户网、项目管理、招商管理、租赁管理、物业客户服务管理、CRM、资产管理和BI等模块。根据用友网络提出的分步实施策略,项目一期主要实现对房屋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二期主要为了实现对园区入驻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后期还要扩展工程成本管理、移动设备的信息化应用、智能硬件的应用、园区支付一体化应用。

如今,园区服务平台帮助锦和商业对内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分权管理等功能集中起来,并通过与第三方OA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业务的统一管控。园区服务平台帮助锦和商业优化配置园区资源,降低入驻企业的成本,并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与此同时,平台的应用使得锦和商业的数据报表不再受人为因素影响,变得准确而又高效。

不仅如此,园区服务平台还帮助锦和商业快速复制成熟的管理模式。“我们新项目都通过园区服务平台快速复制运营管理模式。”顾燕进一步补充说,当前锦和商业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园区,园区服务平台将大大节约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复制成本。

关注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

在各种有效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锦和商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顾燕透露,近三年锦和商业的业务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在此背景下,锦和商业还将加大智慧园区的投资力度。接下来锦和商业将更多地关注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

首先,将所有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整合效应。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3

关键~:绿色理念;商业管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借助自然资源获得了较高的物质财富,但是在获取财富的同时社会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这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提升。因此,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商业的发展中,实现战略性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减少资源的损耗,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一、绿色商业的概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中的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而自然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再加上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构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布局,从而加快了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破坏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并全面落实、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友好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绿色理念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稳定的社会,并在商业发展中应用,形成一种全新的绿色管理、生产、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一个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

二、绿色商业体制的构建

现阶段,自然生态环境常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绿色商业中的真正意义被人们忽视,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于商业的发展来说造成了一定的挑战。要想保证绿色商业的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就应该将现有的绿色体系创新、完善,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社会、企业在发展时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好资源方面的保护工作,并大力开展环保工作,实现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资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到商业的发展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社会再生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一个互相连接的形式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商业是社会再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生态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让人们意识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开展“绿色商业”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并保证企业工作模式、生活模式都以一绿色理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三)生态理论学理论

生态理论学可以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绿色商业的重要性,并激发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大量的绿色技术,并推动全新的绿色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新的绿色商业。

三、推进绿色商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

随着适合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然而在生产、流通方面的环保意识较少,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全新的商品生产、流通体制,并借助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做好绿色商业管理工作,并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在商品生产、流通期间,还应该做好车辆的运输工作,并制定全新的绿色运输对策,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效果。

(二)增强环保意识

要想保证绿色商业管理理念可以更好的进行下去,就应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绿色企业的形式进行强化,并定期开展绿色理念的培训活动,让员工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将,并将其规划成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实现绿色模型发展下去。

(三)建立绿色商业服务体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产、流通方面的绿色管理工作,在包装方面也要环保,并根据国家指定的环保标准制定全新的绿色商业服务体系,并将其企业的绿色管理,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绿色商业管理理念,并保证所开展的工作都符合国家指定的资源节能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2]井业青.山东省绿色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发展

1986年,城市商业综合体这一模式诞生于巴黎拉德芳斯,随后在纽约曼哈顿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开始走向世界。该模式在整体布局方面较为完整,在功能特色方面相对明显,同时还具有资源共享的优点,是现代城市各项功能得以实现的新型载体。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商业综合体这一模式在我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诸多城市商业中心。此类商业中心通常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体,同时融入了餐饮、娱乐、办公等现代元素,是一种规模庞大、功能完备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在时间积累方面落后于许多国外城市,但在某些项目设计、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自身风格的设计新趋势。

二、商业综合体种类及特点

1.单栋建筑体形式

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单栋综合体建筑其实可看成开放性内街空间,即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和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设计的。

2.多栋建筑体形式

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呈现出多建筑体的形态空间。区域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依托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和再造。

3.复合型建筑体形式

将商业和住宅、酒店、文化、娱乐、休憩等功能复合在一起,并且在建筑形态上呈现出多种体量组合的建筑体。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能动关系,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建筑群体。一般下部分为综合性商业、娱乐等、上部分则是住宅、办公或酒店等。此类建筑主要出现在城市的CBD、商业街区、商业集群的地方、以及交通设施聚集的地方。

三、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原则

1.公共性

城市综合体作为为市民提供消费休息娱乐的公共空间,其景观设计也必须遵循公共性原则,即要承担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责。商业综合体在功能上的复合化和空间上的城市化使之成为集购物、社交、娱乐和休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街道广场、公园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共空间。《适宜生活的城市》的作者提出“应该为城市生活及其居民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应该慷慨地给予公众一些正面的益处-快乐、怡人、想象、高兴、社交,总而言之,一种社会公益。

2.人文性

进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能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便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保证所有综合体设施的设计为消费者的生活等提供便利。同时现代商业的文化性更注重当地的文脉延续和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民族个性,等人问题点,并以多种手法体现在商业界面中。

四、商业综合体外环境设计要点

1.开放空间环境设计

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的需要,商业综合体界面及相应的街区空间的组织应当结合区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环境的质量评价。DavidL.Smith为代表的对宜人城市环境的定义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在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人;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人: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人;因此,综合体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使其成为一个环境友好的开放的市民体系。

开放空间的设计手法多样,典型实例如柏林索尼中心则采用“同心圆+放射线”的空间构成方式,东京六本木综合体通过从地面到屋面的多种多样的广场、街道、绿地形成了独特的游廊一般的立体系统。

2.整体协调设计

大型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多维建筑环境组成的。在实际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建筑和人文环境,从实际出发协调交通空间与城市建筑环境。功能上要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城市交通之间相联系的空间;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文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型材和文化融入其中。业态按私密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商业、酒店服务业、办公和居住。每种业态都应有独立的交通系统,还要考虑不同流线之间的融合问题。此外,车流动线应该考虑高峰段交通、正常行驶、临时停车、地下停车、公交车站等。最后,商业建筑的内外空间也应协调一致,使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渗透商业氛围,刺激消费者参与到整个空间活动中。

3.商业景观与城市景观的整合

商业景观作为城市综合体中的一部分必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设计和规划,要和城市产生积极地、正面的联系和效益关联。因此要求了商业综合体设计过程中与城市的对话关系,比如对于一个历史沉淀而闻名的历史名城,融入了人文气息的建筑语汇是必不能少的,所以相应的其商业景观也要突出其历史人文特色。

五、商业综合体本体设计要点

1.交通空间集约化设计

交通组织的设计成功与否, 体现在对人群活动的引导与集散,集约化的设计,包括出入口设计、竖向交通流线设计、立体交通驳接三个部分。

1)出入口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入口,直接将室外和室内的空间连接起来,为避免出入人流车流与外部人流车流的互相干扰,出入口需要对位合理,做到人车分流和客货分流,按照不同性质将出入口分为商业购物、商务办公、旅馆酒店、商务公窝、会议展览、员工人口、货物入口、车库入口等,而不同的出入口人流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商业购物的出入口,其体现是人流量大,而且频率高,因此可在临街等位里多设出入口,尤其是可供临时路边停车的位里。

(廊坊某商业综合体方案车行流线) (廊坊某商业综合体方案人行流线)

2)竖向交通流线

竖向交通可以说是整个综合体的“大动脉”,其交通流向需要重点考虑裙房和塔楼两个部分,裙房部分通常是商业购物的功能集结点,具有连续性的人流量,其交通流线以自动扶梯、消防疏散楼梯、坡道、观景电梯等为主,为购物者提供最为快捷的交通方式,而塔楼部分的交通流线相对独立,份如某大厦的塔楼首层平面,在电梯厅就分别设置了酒店、办公、公离的电梯出入口。

3)立体交通驳接

城市综合体的内外部均有共同的空间,该空间将综合体空间和外部空间连接起来,也可以视为综合体的过渡空间,铸如中庭、屋顶平台、空中走廊、人工平台、地下步行街等,这些立体交通将不同空间的功能连接在一起,以地下停车场为例,除了能够控制地面的车流量,还能够延伸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功能,以及减少交通的噪音干扰。

5.内空间的多样化设计

商业空间具有一定的动态及灵活性,且划分方式多样,其中有并列空间、聚合性空间、线性空间、环绕性空间。

其中最早应用的布局方式是并列式,将几个空间无主次的均匀布置,平行排布;但这种布局方式在空间导向性和识别性容易混淆,而且人的动态流线是不可控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随之出现的则是聚合性空间,一个空间为主导空间,其他空间围绕其布置,一般主导空间为穹顶中央大厅、中庭空间等;这种方式有利于空间的对等布置,容易识别,且主导空间具有一定的展示性,也可灵活改变。

但现代商业的空间更多偏向线性和环绕性空间,线性空间是用一条路径将各种空间联系,局部可配有中庭等开敞空间;而环绕性空间是线性空间的延续和演变,只是这条路径象环一样将空间串联,宜可形成多环的商业面。这两种方式在人流引导性较强,同时空间利用率很高,商业展示面广。

(廊坊某商业平面设计:线性空间)(廊坊某商业平面设计:环绕型空间+并列空间)

根据地形地块的不同,以及商业的需求,应采用适宜的形式空间,也可多种空间形态组合应用,总体来讲,应当使每一个空间都有较高的利用率,且保持人在商业空间的趣味性,提高商业空间的可识别性,增加商业的经济效益。

3.立面设计的多界面处理

商业综合体的立面设计要同时考虑入口、塔楼、商业面及后勤面的关系,以及不同材料的应用,但总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三种关系的处理:

1)出入口与商业界面的关系

出入口是整个商业体的标示,它的位置选取要根据城市交通关系和商业形象展示等因素来确定,尽量将其放在人流量大且城市视觉集中的地方;要突出它的标示性;可以有多种手法可采用,如夸大的体量感、材质与立面材质的反差对比、入口导向形态的设计。

2)广告界面与建筑表皮的关系

商业广告具有品牌宣传作用,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多广告界面的设计不是跟随设计师的意图所完成,它更多的是牵扯到开发商、品牌商的利益。在建筑表皮设计时,好的立面不是将其做的很完整,而是要留有商业广告面的余地。设计师只需考虑广告面与整体立面的体量关系,留有一定的广告区域,而不需要设计固定广告位;但广告区域应考虑城市道路的影响和夜景亮化的因素。

(邯郸某商业综合体概念设计方案)

3)商业体与塔楼的关系,

在处理立面形态关系张,商业体量与塔楼体量关系,一般有从两种方式,一种是突出商业体量,注重商业氛围的营造,保持商业界面的完整性,忽略或是弱化塔楼的体量感;一种是强调塔楼与商业的融合,力求整个建筑的完整性、统一性,使整个建筑群体浑然一体。两种方式所表达的重点不同,应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项目所在城市的区域所决定。

综上所述,进行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要点,这样才能保证综合体设计的整体协调,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宏毅.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4,01:46.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5

汕头市博一组设计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嘉宾:连伟建 汕头市思美格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陈友发 汕头市大斑马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我觉得设计师参与到商业策划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郑少文:设计师参与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在做设计,还会参与到商业策划中去,目前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做法我自己的理解是大势所趋,因为我们不是做纯艺术的创作,或多或少都会与商业有联系。现在一些开发商也好,或者做项目投资的甲方,找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还会需要我们当一些项目的顾问,提一些意见,我觉得这样很正常。至于说参与到什么程度,如果甲方本身很专业,我们参与的程度就很浅,可能是一些非常局部的参与,我们会从具体的点上去参与策划。另外,有一些投资商,可能他没有从事过这个项目,他便需要设计师帮助,这也考验设计师对专业的理解和了解程度。

连伟建:关于商业空间前期的策划,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曾经做过一个美容连锁店,你在外面看招牌都是一样的,但每个店里面的空间设计却各有千秋,因为针对的群体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市场定位的不一样。我觉得策划和设计同时满足,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对商家来说,给他们带来实际效益,这样的作品才是比较成功的。

陈友发:我个人的理解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策划,设计并不单单是画图,或者在画造型,或者在玩风格,其实一个商业空间的策划是具有连贯性的,设计只是中间的一个部分,对设计来讲,前期沟通的过程就是前期策划的过程。一些比较正规比较大的项目,甲方会请来专门的策划公司,这时,我们更重要的是了解怎么样策划,然后跟策划公司有比较密切的沟通。那么一些比较小型的,或者刚起步的企业,他们没有雇佣专业的商业策划公司,我们也可以通过跟业主的沟通,在他们非常信任的情况下,给他们提出一些策划的构思。因为设计这一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就目前的现状来讲,很多设计师他们会比较想博出位、玩风格,把商业的场所当成他们作品的秀场,然后做出很出位的东西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本身就缺乏为业主考虑。我们设计的任务,其实也就是整个策划流程的一部分,帮他把有限的投资最大化,用最少的钱可以赢得最高的利润,就是我们的目的。

连伟建:是,设计是为功能服务,为经营服务。

陈友发:我周围有一两个设计师,设计水平非常的高,他们做出来的风格很特别很酷,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设计的商业场所都经营不善。从这一点来讲,并不是他设计水平的问题,而是他对设计的理解和态度的问题。

郑少文:对,我们三个人的观点都是比较接近的。就是设计师必须参与到商业策划中来。从商业和非商业的角度,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商业的,一个是非商业的,比如一些文化场所、一些博物馆,这些(项目)文化性比较高,设计时不一定完全从商业的角度,反而会从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去讲究。如果碰到商业的一些项目,设计参与商业策划是难免的,就是甲方不要求我们参与,我们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其实就是策划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如果光玩自己的风格,玩自己喜欢的,要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之类的东西,不一定能达到甲方所要求的那种营销的效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那么我们就失去商业的价值,所以哪怕甲方有策划公司,我们也必须跟策划公司配合,这沟通也是为甲方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是有很多意见是策划公司提出来,但是设计师也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补充一些策划公司想不到的。我觉得设计师参与到商业策划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连伟建:策划过程是在提出问题,设计过程是在解决问题。有了策划后,设计能够穿越表面的东西真正去挖掘企业经营的需求,以一种多维的空间概念来表现整体的策划,其实就是说是为经营定位而设计。

陈友发:这个项目在设计之前应该就要有一个主的构思在指导整个设计的灵魂,而这个主要构思其实就是前期的策划,你充分了解了这个商业场所、服务的对象,才能进行贴切的设计。比如说设计一个大排档,如果你往很多风格有个性的东西去设计,那是错误的。因为客户是一般的百姓,一般老百姓你要给他俗的东西、俗气的东西,什么叫俗?俗就是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雅俗。如果一个很有品位的餐厅,那你可以针对他的目标消费群体,给他们特别的感受,所以前期的定位很重要。

郑少文:对,最终就是为了经营,为了定位。定位对设计师来说很重要,我们做这个项目到底为什么样的人服务,做出来的项目到底要推销给谁,这个对象必须要准确。我们不管用什么风格,什么手法去表达一个项目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策划,目的是为让我以后服务的这帮人能够喜欢。

陈友发:其实我们不反对很风格化的东西,很出位的东西。问题是做出来以后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一个店面做得很出位能够达到他的商业目的,那很好啊。

“我觉得不懂得策划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有人以为读过书的人叫读书人,画画图的人叫设计师,这个观念我是绝对否定的。”

郑少文:商业策划纳入职责范围之内,我觉得没必要,设计师代替不了策划公司。设计师与策划公司可能有交叉的部分,但是说要代替他是不可能,因为这永远是两个专业。如果说设计师“捞过界”,那么策划公司也可能“捞过界”,因为策划有时候会指导设计,我觉得这样是互补的关系。

陈友发:我的观点是应该按照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看,而且我认为设计是很综合的一门科学,设计师不单单玩自己的设计,设计师应该懂策划、了解策划,视每一个项目而定,要不要我们出力,需要我们出力我们可以出力,我们还可以来衡量这个策划公司行不行。因为策划关系到今后这些场所的经营情况,我们应该站在业主的角度,互相监督,目的就是提升营销效果。

连伟健:我很赞同这两个观点,纳不纳入我们的职责范围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很多策划不是很到位,很多细节做得不是很够,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去细化一些东西。设计就是策划,这个观点现在很多人都认同。策划包含很多东西,就像我们做设计的人不单单要做设计,也需要做一些设计以外的东西。

陈友发:我觉得不懂得策划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有人以为读过书的人叫读书人,画画图的人叫设计师,这个观念我是绝对否定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策划,不懂得策划,不懂得营销,做不成好的设计师。

连伟健:是的,这两个观念是相通的,没有冲突的。

陈友发:一个项目设计师懂多一点,懂得一些前期策划,在我们接业务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跟业主谈的不再只是是什么装饰的风格、什么功能,我们可以从策划的概念去跟业主谈,宏观一点跟他谈。业主开一个场所就是为了赚钱,我们谈策划,就是让他知道怎样赚钱,刚好在点上。

连伟健:给他提出更多的思路,包括经营的思路,其实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郑少文:其实设计本身就应该包含这种服务,只不过设计师水平高,懂得多一点会想的比较到位,水平差一点,可能就会想得比较表面的东西或者做一些表面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水平,如果他策划这方面一窍不通,他从事的只能是表面化、低层次的设计,如果是一些真正跟商业性有关的项目,设计师应该在策划方面懂得是很多的。有设计师专门做夜场,他对夜场的消费是很了解的,有设计师专门做酒店,他对酒店的服务各方面是很了解的,所以这种专业让设计师更加懂得这个设计的项目最后的营销效果。如果一个设计师说他什么都会,他可能很多方面很欠缺。

陈友发:设计专业化的分工会让设计师在参与策划时是比较专业的。设计师专门设计餐厅专门夜总会,那他对这方面的策划可能比策划公司专业得多,因为策划公司是泛的,所有的场所都可以策划,但是到专项的时候不一定比设计公司来得好。

郑少文:所以设计师参与策划的程度跟他的专业程度有关系。

“策划和设计只会越分越细,越做越精,就像硬装与软装和一样。”

连伟健:设计中必不必须加入商业策划我觉得没有一个定数,要看市场的需要和客户对你的要求。合而为一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毕竟这是种配套服务,策划公司与设计公司是分工不同的群体,不应该合二为一。只是设计公司在在设计之前必须介入这种相关配套,为项目做增值服务,而不是说为了把策划公司跟设计公司合二为一,这种理解不正确。

陈友发:我认为现在设计也好其他专业也好,越来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使我们在做每一行的时候能够更专更细,设计师应该懂策划,但是代替不了专业的策划公司。

郑少文:策划公司跟设计公司合二为一可能会有,但不会是主流,可能人家业务做大了,成为一个集团公司,可能会有集团下的策划公司和设计公司,但不会是主流,主流肯定是分工越分越细。策划公司可能也会分工,比如这家策划公司是专门策划酒店、这家是专门策划连锁店的。

连伟健:策划和设计只会越分越细,越做越精,就像硬装与软装和一样。

郑少文:所以这是大势所趋,国际上是这样的趋势,中国也是这种的趋势,都会出现这样的规律。所以说策划的增值服务成为室内设计的必须,或者说商业策划跟设计公司合二为一,不是很现实。

文化和商业的关系范文6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企业涉足商业地产领域,商业地产的金融属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无论如何:对于绝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而言开发物业全部持有,单靠租金平衡资金链依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市场上绝大多数商业地产都是持有物业与销售物业并存的。自持与销售的比例经常体现为“3+3+4”模式,即30%为持有物业,一般以大型MALL或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30%为可销售商业,多为商业街区形式;40%为快销产品,如商务住宅等。通过这样的比例构成,有销售物业保证一定的资金回笼,减轻资金链压力,使物业经营具备了经济基础;同时,实现了物业资产到资本的转化。这是目前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常见的操作模式。

在这样的框架模式下,我们认为商业地产在保证基本经济价值,实现资本价值和区域品牌价值的过程中,由于其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其公共性、共享性使它必定承载着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价值。我们认为成功的商业地产需要深入挖掘持有和销售物业的潜在价值,最终应实现项目综合价值最大化。

观点1:商业氛围与文化特色并重,传统与现代结合

以北京博地澜屋设计的“山西阳泉藏山文化广场”为例,作为商业地产,商业规划定位、策划招商、建筑设计等过程都结合城市本土文化寻求主题。以当地藏山文化为出发点,但不是一味仿古,我们对其文化特质进行提炼、简化、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再设计,寻找商业氛围与传统元素的契合点,实现现代购物功能需求、满足现代人审美标准,时尚、现代、活力依然是本案商业氛围打造主旨。

该项目持有物业与销售物业并存。销售部分以商业街形式出现,如藏山文化商业街、风情街;持有部分为主题MALL。

建筑空间布局、界面打造、景观系统、导视系统等各专业统一围绕“藏山文化”主题进行构思。

观点2:大型MALL的展示作用不可小觑

一般大型商业地产会有部分自持物业,常以购物中心、MALL的形式出现。其中常会引入一些品牌店、主力店,通过其品牌效应,前期推广宣传,可大大提高项目整体吸引力。充分利用大型MALL的展示效果能大幅提升项目价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提高销售单价;二是加速回款,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商业项目来说,每个项目都要控制自己的回款时间,保障资金链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因此,保证回款率是开发商、包括各方投资人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所以,大型MALL的展示作用不可小觑。

在山西阳泉藏山文化广场的整体规划中,为充分发挥MALL的展示作用,要保证其占有部分人流较大的沿街面;注重商业界面商业氛围的打造,建筑立面要结合广告、夜景亮化、色彩标识、商业景观及导视系统等统一设计,形成完整的商业界面。

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两点:一是MALL不能占有全部的展示面,需要为其他功能板块留有展示余地;二是人流最多的道路交叉口,应是项目形象的展示点,是视线汇聚的招示面,而非核心人流交通的组织点,就是说项目的主要入口及广场不建议放在道路交叉口处。

观点3:动线设计,人流导入以可销售商业街区为主

商业地产中的可售物业多以商业街区的形式出现,它的价值提升首要条件就是“人气”,而且购物中心MALL具备先天优势,人流要以导向可销售商业街区为主。如何通过动线组织规划,将人最大程度引入项目内部,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人在商业空间内的心理感受,分析人的消费行为特点,通过视线引导、路径规划,包括空间的收放转折,有序地引导人流,使街区内各部分不留死角。

动线设计通常遵循的原则

1.互通互联

大型商业项目一般会根据业态功能需求规划为不同区域,动线规划要保证各功能板块的可达性,同时保证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销售部分与自持部分之间都可以做到动线串联。通过动线组织,各部分商业都不留死角,并且可以共享客流、多方共赢,保证整个盘的活跃性。

2.减少动线选择性

消费过程中人心情十分重要,好的空间布局和动线组织能大大提升购物愉悦感,这对增强消费欲望很有帮助。在此我们强调如果是商业街的形式,就要创造完整的街区空间,减少同等级的节点,尽量减少人在交叉口处要选择多个方向的规划布局。频繁的选择容易使人失去方向感,甚至因错误的选择而心生厌倦。

如等商业的规划图,商业街区部分体量划分零散,尤其在A/B两个节点处人流面临多方向的选择。空间布局和动线的引导性较弱,往往使人不知所措。不利于人流引导,也不利于刺激消费。当然项目商业价值无形中被消减。

3.重视中心广场、室内中庭的设计

无论是室外中心广场还是室内中庭,都是商业中最引人眼球的核心空间。它不但是商业的交通中心,更是人的视觉中心、心理中心,是人气聚集的中心。所有商业活动都会围绕这样的枢纽空间展开。我们建议这样的空间一定要做,当然其规模是酌情可控的。这种空间的实质就是重视其“体验性”,在这里可展开各种主题演绎、推广活动、展览活动,包括地方政府公益活动等。这样的空间对人流吸引力很大,是整个街区人流的汇聚节点,同时对项目的推广宣传十分重要。

藏山文化广场项目中我们重点打造的“文化主题广场”成为项目亮点。设计引入“戏台”等传统元素,在项目的中心位置,营造共享空间。它介于主题MALL和商业街的交汇处,同时与入口广场形成对景关系。将人流大量引入内街,增加内部商业的可达性的同时,提升内部商铺价值。主题广场如同大型商业内部的“共享中庭”,汇聚人流、提供休闲场所,同时能为各类商业推广活动提供平台。该项目使城市文化特质充分展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地标节点。这不仅为项目推广推波助澜,更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4.信息互动、视线互动与停留

除了空间语言,商业环境中的引导性要素十分重要。通过视线、信息传递与人产生互动与吸引,从而发挥其对人流的引导作用。如各种演艺、推广活动、广告、电子屏幕信息互动等,这些元素可大量吸引人流,同时活跃商业气氛,带动人的消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