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环节

1.1重视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整合课程结构及内容,践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及操作演练加深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1.2加强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之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突出实训教学,加大实训的深度与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其首要任务。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分项目安排学生参与阶段性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室,如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教育实训室、亲子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等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设定明确、具体的教育主题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教学活动之中,初步具备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其提高从业素养的内驱力。

2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深刻认识到幼儿教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2.1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组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经常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应课程的教学之中作为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依据。

2.2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教育见习、实习的制度化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与实习一般都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未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育见习、实习要求,缺少专任教师科学有效地监督与指导,以致于有些学生在幼儿园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甚至个别学生并未真正去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敷衍了事等等。因此,应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教育见习、实习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见习、实习结束时完成教育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存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3落实毕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以幼儿园的准教师的角色,在幼儿园真是的教育情景中,以顶岗工作的方式亲自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设定全面顶岗实习内容。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逐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各层面的工作岗位需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感悟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其次,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结合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书,根据学生学习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定期验收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经常与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4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弹、跳、唱、画等基本艺术能力的水平却差强人意,比如,儿歌伴奏弹不了,幼儿舞蹈创编不会,基本的人物和动物简笔画不能拿笔就画。因此,应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并在教学时间以外通过开放实训室和固定学生练习时间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5.S富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传习民间文化

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的设置,对必修课进行了有机地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人文、科学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顺应幼儿园岗位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王云霞.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7―128.

[3]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3―4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3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家长希望幼儿从小就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幼儿英语能力的培养,希望幼儿未来可以说一口标准的英语。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现状

1.学生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事业逐渐加大重视力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纷纷扩招。最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已经非常可观。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很多,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却相差很大。有些学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但有些学生却连日常交流用语都说不好;还有的学生虽然敢于说英语,但是说出的英语没人能听懂。

2.发音不标准

当前部分高校并不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相对较短,练习的材料相对不足。正因为如此,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他们有的发音不够清晰,有的?l音不到位,有的发音当中带有浓浓的地方口音,这些都是英语口语学习不达标的表现。

3.缺乏自信

由于英语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缺少足够的英语口语实践机会,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常常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开口,生怕自己不标准的英语发音被他人嘲笑。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说英语的自信,才使他们一直都无法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1.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视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达标,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要增加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数量,安排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四级、六级考试而设立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实践活动

学习英语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高校想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举办英语演讲大赛或英语辩论大赛,设立学校英语角,等等。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建设幼儿教师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为了增强幼儿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可以与当地的教育部门合作,共建幼儿教师实训基地。幼儿教师在实训实习基地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幼儿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初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4.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

由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相对较少,特别是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能力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相对缺乏。针对于此,国家应当鼓励教育专家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从而做好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4

【关键词】弹唱;培养;强化;方法

一、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现状

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从事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但是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的能力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一)弹唱孤立:弹唱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

(二)不弹不唱:学生教唱儿童歌曲的时候,不愿进行钢琴伴奏和示范演唱,而是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来跟唱,学会歌曲后以录音为伴奏。

(三)错误弹唱:对于歌曲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视而不见,在一首简短的儿童歌曲弹唱中,出现大量的错音伴奏,弹唱不流畅,经常停顿。

(四)简单弹唱:在教唱的过程中右手始终是单手旋律弹唱,左手的伴奏也始终只用单一的伴奏音型。

针对以上现状分析,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探索、钻研出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能弹会唱、弹唱自如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怎样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弹唱能力

(一)教学过程简单化,教学效果速成化。我们培养学生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以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从音阶与正三和弦入手,以几种常用伴奏音型练习为主,以教学示范曲为载体,以课后练习为延伸和拓展,达到为歌曲编配伴奏的目标。这个教学过程,从各种大小调音阶练习与正三和弦开始,进行基本伴奏音型的练习,通过教学示范曲学会各种伴奏音型的应用,然后为歌曲编配伴奏,歌曲的调号从无到有,逐渐增加难度。上述教学思路可以套用到各种调号的歌曲,举一反三,达到歌曲伴奏与弹唱速成的教学效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弹奏与歌唱自如化。

(二)教、学、做一体化。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见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并及时给予指导,同时与幼儿园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以体现学生能力的职业性;定期安排儿童歌曲弹唱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安排毕业汇报演出,学生互相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给予现场指导。教、学、做一体化体现,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完整体现。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本课程注重于实践,理论少,实践多,弥补了学生基础差,又要短时间内提高弹唱这一实用技能,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系统地、由浅入深地进行各种调式的伴奏练习,以便为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本课可以用钢琴、电钢琴进行授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突出直观性与实用性;授课形式多样化,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突出基础性与实践性;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

三、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培养弹唱能力

(一)弹唱不同类型的儿童歌曲伴奏示范曲。针对学生们的现状和面对工作的需要,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基本掌握了C自然大调的音阶和Ⅰ级、Ⅳ级、Ⅴ级原位、转位和弦的情况下,就开始引入弹唱课程之中,把以后的教学内容就定位在儿童歌曲的范围,在分阶段训练过程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和弹奏能力,最终达到弹唱的协调配合。

(二)弹唱即兴编配的儿童歌曲。即兴编配是在眼看旋律的同时,在脑中形成和声的配置和伴奏音型,可以说是“手脑并用”。在弹唱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儿童歌曲伴奏示范曲以后,学生们就自然地掌握了简单的和声与伴奏的编配知识。

当然,在这个阶段,我们最好对学生即兴编配能力的培养采取因材施教:

(1)针对弹唱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她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几种典型性体裁的儿童歌曲的弹唱,做到弹唱熟练就可以了。因为过高的要求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2)针对弹唱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应该满足于弹奏简单的伴奏音型,伴奏手法应该更加丰富多彩,解决她们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即兴伴奏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3)针对性地进行移调练习。经过我对现行幼儿园规划教材里的儿童歌曲的调性分析,总结教学中儿童歌曲的调性范围基本上是三升三降以内的大小调式或民族调式,所以,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要求她们每天练习一下基本功:双手音阶练习、主和弦的原位、转位柱式和弦练习、主和弦的琶音练习,这三种练习都在一升一降的范围内,两个八度就可以;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她们把基本功练习和移调弹唱的调性扩大到三升三降,从简单的大小调音阶练习到双手的主和弦的原位、转位的练习;从主和弦的短琶音推及至长琶音练习;从简单的柱式和弦伴奏到复杂多变的伴奏织体练习。

四、强化学生弹唱能力的方法

创设新的学习机制,突显弹唱的实践性。在班级里创建合作学习的机制,实行“小导师”制。每一个班级挑选一批技能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小导师”,课外帮助同学们进行弹唱的训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她们的帮助下,技能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创设为学生展示弹唱能力的平台,例如每一学期举办院级的“弹唱比赛”,比赛成绩优异者,学院给予奖励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每次活动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期末的总成绩。

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弹唱的心理素质。在考试或比赛、演出时,很多学生在弹唱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是中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以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原则: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5-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一天在园必须保持二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体育锻炼时间保证一小时。”[1]从《纲要》与现实幼儿教育中都可看出幼儿体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问题是我国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专业学生的幼儿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都重视不够,其表现是专业培养方案没有作为课程列入计划中,只是在《幼儿教育学》课程中从理论方面讲述一些章节,这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幼儿体育教育能力。2010年对于学前教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从国家关心重视学前教育的程度讲,这是学前教育历史的最好时期,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发展机遇。体育对幼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民族人种与社会人力资源源头质量。因此,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教育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在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两个班级进行近两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其实施方案与结果如下。

一、制订可行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本课程以“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3]作为指导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大学体育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本科教育普修体育课两年,上百个课时。本课题改革是在不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总课时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两年普修体育课时,加入幼儿体育教育内容,较系统、全面地传授幼儿体育教育知识,培育幼儿体育教育能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与体育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目标。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培养体育能力,提高幼儿体育教育的意识与行为,培育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具有较高体育教育能力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大学体育课的学习,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育体育能力,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获取幼儿体育教学与户外活动的体育教育技能;提高个人健康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体育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幼儿体育教育工作。

2.教学原则。为了保证课程改革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实施,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体育教学原则是: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二是以运动技能为主的原则,三是注重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育的原则,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五是以创新幼儿体育教育为主的原则。

3.教学时数分配。湖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2007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普修体育课的教学时数都在124~136课时之间,两年完成,共4个学分。依据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计划的体育课教学时数是124节,结合课题改革目的,将实施多年的体育选项课改为以培养学前体育教育能力的课程教学方案,其方案的具体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如下:

表1?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4.教学内容。理论部分:体育的内涵和价值,幼儿体育活动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征,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规律、原则与方法手段;幼儿基本体操内容、作用、创编、教学方法手段等;球类运动的产生、发展、分类,游戏创编、设计与教学方法;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内容、作用,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弘扬等理论内容。技能部分:基本体操以徒手体操、韵律体操、体操游戏等为主;大球运动以拍球、运球、球操、游戏等为主要内容;小球运动以拍球、对接、球操、游戏等为主要内容;民族民间体育以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仿生、游戏等为主要内容。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就成为能否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以培养运动兴趣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方法,学有所用。教学方法分为:①游戏法:“对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应当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此,体育教学中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时,尽量采用游戏方法,培养幼儿体育教育的兴趣与爱好。②比赛法:比赛法既可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能力,又可开发智力,对学生或幼儿的发展来讲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③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学理论很受重视的、适宜在幼儿教育中推广的方法。④发现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体育的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验证性活动、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技术、手段向学生提出条件,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去创编一些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套路,创设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形式等体育活动内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组织的能力。

6.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自然班教学形式。实际上课时则采用整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又有利于创造未来教学环境,培育幼儿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7.评价方法。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具体评价内容与方法如下:

表2:体育教育能力考核评价内容、分值与方法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幼儿园常态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早操活动、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基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练习、体育游戏和运动器械练习四大类。从幼儿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主要培养如下几种能力:①培养学生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②培养学生体育游戏的组织与设计能力。③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多角色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创新能力等体育能力。

2.建议。①为了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利用专业培养方案普修体育课,将幼儿体育教育能力培养作为内容列入教学中实施,其方法是可行的,建议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推广应用。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学校共同联合组织编写统一的体育教材,供体育教学专用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育指导性参考资料,有利于幼儿体育教学科学发展。③建议社会主管部门、学校、幼儿园、家长都要树立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第一位的教育观、价值观,这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EB/OL].[2002-10-12].http///gongbao/content.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0-11-21)[2010-11-24].

http:///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法制出版社,2010.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一、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含义

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是幼儿舞蹈创编者应在普通的幼儿教师的基础上具有广博而深厚的舞蹈知识和各种舞蹈基本技能,认真的横向学习其他边缘的学科,如文学、美学、心理学、舞蹈史、历史、音乐、美术、戏曲,并广泛收集符合幼儿表演的基本舞蹈素材,在宽泛的艺术修养基础之上,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深化自己幼儿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好的幼儿舞蹈作品的能力。舞蹈创编者应具有较好的舞蹈功底,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然后用不同动作与姿态塑造出一个个舞蹈形象,表演者再通过他们的身体,示范动作吸引幼儿,感染幼儿,最后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幼儿舞蹈。编舞者首先要了解舞蹈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也要清楚的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一定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来进行,要使舞蹈体现出童心童趣。因此,幼儿舞蹈创作一定要立足于幼儿生活的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幼儿的生活特点。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幼师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不同,其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通过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特别是幼儿园举行一些大型演出时,往往需要幼儿教师编排一些舞蹈节目,而这时也最能考察一个幼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才能唤起他们学习创编幼儿舞蹈的热情和兴趣。第一学年,我主要是让他们学习创编一些队形变化、舞台调度。培养了他们创编舞蹈队形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第二学年,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一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语言,就像写作文一样,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词语,就可以让他们学习造句子。创编舞蹈也是一样,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或者简单的歌编舞。到第三学年,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舞蹈语汇,就像小学生很会造句子了就可以让他们学写作文一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了。

2.学习一些创编幼儿舞蹈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还要理论联系实践

舞蹈创编有其规律和特点,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它比生活更高、更美、更集中,因此,也就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感染力。幼儿舞蹈创编的步骤和成人舞蹈创编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我们在创编幼儿舞蹈时要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克服幼儿舞蹈创编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

首先要有舞蹈创编的艺术构思。在舞蹈创作中,构思是指编导在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孕育的过程,是编导在进入创作之前对一个舞蹈全部设想的总和。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其中包括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塑造形象、运用适合的表现形式等。然后根据创编目的或舞蹈内容、情节、情趣表达的需要产生舞蹈音乐。音乐可以根据舞蹈的需要创编、选编或者改编。最后根据舞蹈艺术构思、音乐特点和舞蹈参加者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舞蹈形象、动作的设计和编排。包括主体、基本动作编排,位置、队形的变化设计,舞蹈角色的舞美设定等。

舞蹈创编的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顺序间是相互联系、作用、有机变化的。在实际的舞蹈创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创编舞蹈音乐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往往会先有音乐,然后再根据音乐的节奏、风格、情绪去创编舞蹈。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舞蹈的创编离不开一个创字,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他们能否创编出较好舞蹈作品的关键。首先要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发散思维。俗话说:“见多识广”,见得多了,思维必定开阔。我经常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让学生观摩,和学生共同欣赏探索舞蹈作品的内容、音乐、动作、舞美,发现其作品的新颖在哪儿,优秀在哪儿。好的舞蹈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创作的灵感也许在一瞬间就产生了。

总之,幼师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教师要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出合格的幼师舞蹈教学人才。让全国的幼儿舞蹈教育在高职舞蹈教育的带动下得到根本改观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2]陈蓉晖.民族民间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