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1
关键词:科研;教学;促进;创新
作者简介:吴晓雨(1979-),女,辽宁盘锦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殷复莲(1982-),女,吉林蛟河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类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G1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24-02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1]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2]其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总书记讲话的主线,而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由上述文件及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可知,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和先进的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根本保障。开展“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指导思想和科研工作思路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身为高校教师,笔者深知教学与科研本身关系密切,不可孤立进行单方面的工作,而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工作为动力,使得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改进教学质量。已故科学家钱伟长院士也曾告诫人们:“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两者需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科研与教学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一、科研促进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以铸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自然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上述观点可以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得以证实:首先,教师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不断跟踪国内外前沿、查阅大量文献才能对学科发展的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并不断获得新知识,给学生提供前沿知识的引导。教师获得新知识越多,视野就越开阔,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越深,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3]最后,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而思考培养人才最佳知识、智力结构的有效途径。
以笔者为例,笔者从事图像/视频处理、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推进的科学研究不仅使自己对科学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真探索的科研态度,同时自身的知识也不断得到了扩展,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将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可以说科研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第一促进力。
二、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基础,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创造知识,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4]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只有自己从事科研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教师只有亲自参加科研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实际和社会的需求,掌握社会对所教学科的需要,从而使教学更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与社会实际,把讲课内容与科研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给本科生以引导,否则只能照本宣科。
教师可将自己在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随时引入到教学中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和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科技日益变化的今天,大学所用的教材更新往往不够及时,存在着课本知识与前沿知识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教师可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课堂,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渗透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事例更加具体,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可以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在不断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在科研中培养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可应用于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创造教学风格,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认真、穷追不舍的科学态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进行基于手势识别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查阅当前最前沿的文献获取新的知识,并努力研究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最新前沿知识和成果又服务于笔者讲授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课程。项目成果不仅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作用于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部分学生自己动手研究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精彩的成果演示,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科研促进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5]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从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有机会涉足学科前沿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激发创造性思维,从实践中体验“创新”实质。同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初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学生开阔了视野、思路,为今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探索、创新奠定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2006年教育部开始了一项本科生教改试点工作——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我院也充分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工作。大学生创新项目不仅鼓励和锻炼了部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在项目组老师的带动下,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某课题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发。项目研究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此外,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教师可将科研项目和成果引入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让学生真正参与科研。教师在自己擅长研究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深入指导,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而且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独立创造或应用科研成果的能力。笔者根据科研项目和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设计了若干个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科研,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相关方面了解的兴趣,并将此作为以后可能深造研究的方向服务于社会。
四、结论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可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教师应努力建立教学与科研之间良好的互动式关系,在教学中通过钻研教材和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为科研课题、科研方法的选择开拓思路,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科研的源泉转化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工作,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3]曾旸.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2
关键词 语文教师 素养 教材 反思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040-02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特别是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之点,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更加丰富和完善。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另外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再次是“巧妙”,教学突破要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这个“人”的因素,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理解是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教师的心只有与学生的心贴近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打动学生,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要欣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五、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为人们归纳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凋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3
教育培训内容全面,包括临床流行病学知识、EBM实践知识、必要的统计学知识和循证病案、临床科研设计等。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普及教育的内容涉及面更广,而核心团队的培训更专更深入。普及教育内容见表1。为了扎实推进EBM,医院出台《循证医学中心人员、各科室核心成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支持性文件,成立EBM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全院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需要选派人员外出学习。
2日常工作推进
由EBM中心推动全院EBM开展,采用月度工作推进模式,每月组织核心成员例会,例会采用核心成员轮流负责制,讨论EBM学习体会和工作进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本院EBM培训推广流程,见图1。
3培训成效
3.1循证医学培训后论文质量和数量提升
本院于2012年开始EBM教育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本院数量和质量,循证医学教育培训后,本院在国内顶级刊物数量在增加,发表于SCI收录杂志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论文影响因子看,论文的质量也提升明显,见图2。
3.2发现了自身的临床科研优势
通过学习循证医学,也发现了基层医院有上级医院和高校不具备的临床科研优势:其一,基层医院有非常稳定的病源,流动性小,有利于随访调查和收集临床科研资料;其二,易于慢性病与地方病研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疾病谱,有利于开展地方病研究,且基层医院面向社区也有利于慢性病基线调查和长期的医疗动态跟踪;其三,基层医院部分资源相对丰富,如中草药资源,具有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价值。虽然在科研方面的历史积淀较少,科研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但是,在发掘自身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循证医学为科研提供选题思路,在没有高精尖实验室的条件下,临床科研仍有许多研究方向,如:疾病谱研究、慢性病基线调查、技术应用评估、疾病预防等。
3.3科研选题与实施进一步合理化
针对多数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科研基础知识薄弱,本院邀请循证医学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学对医务人员进行启发性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选题四项原则(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以及选题的工作流程(即积累资料、选题意向、查新、确认选题方向、立题,最后严谨审查)等。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本院将临床研究选题与实施纳入质量评估,如随机对照研究,看研究项目是否依照计划书执行,采用的随机方法是否正确,随机分配序列隐藏是否完善,盲法是否恰当,有没有破盲等。评价选题是否密切结合临床,结合医院和科室的具体情况。传统的临床研究设计,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往往依靠表面的、简单的指标或近期疗效,如化验指标、仪器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变等,而本院在科研选题与实施中极力倡导寻找终点指标,如死亡、致残等。
3.4科研管理进一步加强
循证医学的发展给医院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即科研管理应遵循科学的证据。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把循证医学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的发展规划,并出台《循证医学中心人员、各科室核心成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支持性文件。医院加大科研投入,发展学科特色,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研究模式,依照循证医学原则,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获得的科研经费医院均实行1∶2配套,在科研实施过程中临床和实验室费用,均由医院支付。为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医院修订了《东阳市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制度,对获奖项目加大奖励力度,对立项课题加大投入,专门设有立项奖、成果奖、论文奖等多种奖项,每年用于各项科技奖励经费就达数十万元。循证医学方法是科研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管理是循证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建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科研管理是大势所趋[5]。本文来自于《浙江医学教育》杂志。浙江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讨论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4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操作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44-01
在科学课教学中,设计新颖的实验,既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亲自进行操作,亲自取得实验数据,亲自得出结论,能够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对问题总想知道答案,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因此,课前的引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科学情境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浓厚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研究磁铁”时,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利用磁性的作用,把一只内藏有磁铁的蝴蝶放在一块木板上,在背面用磁铁移动蝴蝶,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及时引入新课内容,水到渠成。
二、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探究效果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究,能直观形象地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获取科学知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探究效果。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要强调的是,实验前,必须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实验,怎样实验,要制定好实验的方案和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包括安全问题),还要准备好实验材料。只有学生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验不是随便玩,而是带着问题去做实验,是探究性的实验研究,这样的实验才有效。例如,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系。先让学生猜想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浮,之后,进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实验。通过实验,知道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这样,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三、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作为科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要设计更多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师生共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中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四、通过实验检验猜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猜想和预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预测和猜想。最后,同学们就实验结论进行互相交流讨论汇报,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过程。如教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时,老师创设情境(把水烧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水沸腾,溢了出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溢了出来),并猜想和预测(水溢出来可能是水受热,体积胀大了),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实验需要水,必须放在容器里,还要给水加热,加热的方法也很多,你们选择哪些方法、选取什么器材),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开展实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把水装在试管、小瓶、烧杯等容器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结束语
总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也就是说,在做科学实验时,必须要求学生严格、认真,实事求是,才能获得成功。只要持之以恒,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5
关键词:以能力为本位;高职教育;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是高职化工、轻工类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移。因此,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作用,就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重组和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优化,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
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高职化工与轻工类专业,化学实验课一直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有的专业不开物理化学及实验)四门。这种学科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是理论课的附庸,是为验证理论的。多年来虽不断调整和改进,但基本框架没变。这种教学模式,对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的高职教育来说,弊端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1)实验课隶属于理论课,这与高职实验教学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极不相称,不利于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的独特作用。(2)四大化学实验各自相对独立,教学目标分散,实验项目虽多,但针对性不强,同类型实验多有重复,又常常与所学专业脱节,教学学时分散,使教学效果较低。(3)实验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大多以性质与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特别是综合实验技能培训项目。(4)考核办法落后,标准单一,缺乏过程评价办法,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重组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使新课程摆脱对理论课的依附地位,强化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以能力为本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构建新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根本,把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于新课程之中,在教学中强调培养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既能掌握规范的基本技能,又具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现专业特色新课程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既要满足专业需要,也要有所侧重。例如生物技术专业就需要加强分析试验内容,侧重定性定量分析与现代分析仪器使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能针对生产实际利用所学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又如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要着重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要使实验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如可以初、中级化学检验工为导向,依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立一系列技能操作考核点,通过日常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再经过短期集中强化,最终使学生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通过直接体验获取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智能特点,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的形式获得直接的知识与能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亲手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了实验技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不再等待教师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是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指导者。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大纲
高职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其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重归纳法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偏重演绎法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因此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重新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面向整个职业生涯,把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于教学内容之中,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分解并融入课程目标之中,设立系列能力点和知识点,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职业需要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应制定出合理的大纲,对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与技能要求、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学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并以此来指导实际教学。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按照课程目标分解课程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来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包含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占主导地位,知识目标围绕能力目标设定,弱化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同时,实验内容要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做好衔接、整合,合理分配内容。
化学实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常识与基本操作训练,物质鉴定与分析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基本常识与基本操作的内容主要为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数据处理方法、化学试剂保管与使用、基本实验仪器使用等。物质的鉴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侧重基础方法和基本分析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性质、分离、提取、结构鉴定以及其他物性常数测定等。化学合成实验包括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合成以及优化条件、路线设计。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包括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和有机分析中用到的较先进的仪器与使用方法,甚至是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项目开发等。不同专业要根据需要做到各有侧重。
在新的化学实验项目设计中,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
在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要自编教材,规范教学内容,这样更能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需要,更有针对性。
实行综合考评的考核办法,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考核方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制定考核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要取消期末单人单项抽签操作考核的办法,建立符合能力本位的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融入考核之中。每一种仪器、每一种基本操作都有评分点,重点看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分析方法与过程,而且最终质量评价还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每次评价或测试的重点放在技能考核上。具体办法如下:化学实验成绩由平时考核(占50%)、实验报告(占20%)、期末笔试(占30%)三部分构成。其中,期末笔试也可用职业技能鉴定代替。对学生的评分宜粗不宜细,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档次。对不及格的学生,要实行不能补考、只能重修的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育,所以只有加强平时考核,检查和反馈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才能帮助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
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打破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再加教师演示的实验讲解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平淡的讲授变为生动活泼的图像,变抽象为形象。这样就增大了授课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制作的Flash动画不仅可生动形象演示标准规范的实验操作,反复强调不同操作技能考核点的细微之处,对那些危险性大、污染性高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演示其过程,突破实验条件的局限,增长学生的见识。
各实验室要合并为一个化学试验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使用,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实验人员的培训、管理等工作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新课程应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对实验教学过程实行规范管理。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优生优教,同时为不断拓展更新实验项目做准备。
新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消除了四大化学课程学科壁垒的影响,确立了化学实验课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细化了考核标准,优化了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高职化学实验课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教材编写、考核标准的优化、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等问题,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探索、调整,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6
关键词:发展幼儿思维 激发表达欲望 引发表达技能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利用讲故事促进幼儿语言的连贯性。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宜的故事,如教师上《太阳娃娃》时,老师问:"你知道太阳娃娃是怎么醒来的吗?"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谁会大胆的来猜一猜?"教师让幼儿先想一想再回答?幼儿说:"是大吊车吊上天的;是小鱼唱歌把她吵醒的;"老师说:你想不想知道答案啊?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接着幼儿在听录音后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提问的重要意义。优化语言活动中的提问能激发孩子求知欲,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我们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问范围能大则大,角度能变则变,少一点再现性的提问,多一点探索性的提问,少一点直截了当的提问,多一点启发性的提问,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从多方面更多地、更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二、在体育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受欢迎的活动。它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当他们走出活动室,就象一群出笼的小鸟,自由的在操场上飞翔。外面的一切都吸引着孩子的兴趣,他们的小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孩子用恰当的词汇讲讲所看到的东西,增加幼儿的语汇。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在爬、跳、跑等一系列活动中,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采用先请幼儿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请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活动,最后请幼儿讲一讲你是怎样做好的等方法与同伴相互讨论。如:在体育活动《小猴运桃》这一游戏中,老师以猴王妈妈的出现把孩子引入游戏,以棍棒操-跳小沟走小桥-小猴运桃等一系列的游戏给了孩子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孩子通过玩玩说说中进行自由交流,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色,一些平时不爱说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有话可讲,与同伴的交流也就逐渐增多,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音乐活动中引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