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1

每一位走进洋泾中学的人,都会被校门口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所吸引,那就是赋予了这座80年老校所特有的学校精神——“负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做负责任的学生”,不仅成为了全体教职员工身体力行的工作信条,而且使这种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他们已成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强大的后备军和建设者。

一、整合教育的理念

学校从1993年开始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经过十年多的摸索,不断总结和深化责任教育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内在动因,使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步形成责任行为,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从单一社区服务途径扩展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该课题扎实有效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2年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校深刻意识到心理辅导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辅导与学校德、智、体、美、劳诸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心理辅导与学校责任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洋泾中学特有的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与学校责任教育整合的内涵,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辅导、社区服务、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情感,培养责任能力,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整合教育的基本做法

1.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逐层深化责任教育。学校构建了德育管理体系,“全员德育”“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双线并行”“部门、年级组、班主任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德育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学校构建了学生责任教育“主题体系”,具体设计了“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四大主题,组织实施了以“理想教育”“感恩教育”“荣誉感教育”“使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近期进一步深化了责任教育的内涵,正在积极摸索高中生涯教育。生涯教育承责任教育之流,生涯教育启人生教育之脉。学校本着“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化责任教育。

2.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师资队伍 。学校以“创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契机,以国家级课题为抓手,系统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系统、管理与制度系统、活动与课程系统、评价系统和信息技术环境系统,初步形成“理念引导、工程实施、规划与评价推进”的校本研修机制。学校通过“精品工程”“磨人磨课”和“教学诊断技术的系统开发”等项目的推进,帮助教师提升职业追求与生活理想,取得了较好的示范辐射效应。早在2001年,学校就成立了“心德研究会”,坚持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心理个案评比、经验交流会、考察观摩、案例探讨等活动,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名师和骨干力量已经形成。

3.构建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规范的整合制度。学校系统构建“整合教育课程体系”。以学校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为学生的未来作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设计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主题的三大系列,融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主题,涵盖“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社团活动”四大类型,初步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三、整合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功举办全国心理论坛浦东分会场活动,推广教育成果。学校举办了21世纪第三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浦东会场的论坛活动。学校开展的系列青春期教育得到听课教师、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上海教育电视台、东广电台、新闻晨报、解放报等记者全程记录了本次活动。

2.开展学校妇女品牌工作,打造团体心理辅导队伍。学校依据浦东新区党工委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校妇女工作品牌的创建活动。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创建一支“女教师心灵导师团队”的新型心理辅导队伍,获得浦东新区社公委的赞誉。

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医教合作模式。美国delaware大学心理学院教授dr.kathleen minke和美国wisconsin医学院儿童临床心理学家dr.kenneth grizzle来校参观交流。外国专家对于学校的心理工作和环境设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开展“精品课程”设计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心理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精品课程”设计活动,设计了学校心理辅导精品课程的方案,并作为样板课程供全校其他教师课程设计参考。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方案,听取不同教师的教学反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5.开展学生自主活动,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发挥社团的优势,为广大学生提供同伴互助的心理服务。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参与市心理活动大赛,荣获一、二等奖。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品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心理社团还多次荣获上海市优秀心理社团称号。

四、整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心理辅导从最初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为团体心理辅导,从简单的心理辅导室发展为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心理健康中心,从单一的心理教师发展为全员参与的心理辅导队伍,经过十年多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已逐步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高中心理辅导体系。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为了更好地开展整合的工作,学校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去突破:

1.加大心理科研力度。通过整合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高中心理辅导的目标、途径与方法。学校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将从理论和实践中更好地理清框架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高色的心理辅导创新之路。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2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⒊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⒋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⒌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对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进行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⒍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⒎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学习、交流,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组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㈡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⒈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⒉设立“倾心链接”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⒊建设心理咨询室,做好六月份迎接各级领导检查的准备。

⒋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

三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班级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4.召开五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四、五年级部分女生)。

6.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研讨,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四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与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评课的方案。

五月份:

⒈继续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3.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六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2.分析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3

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灌输性,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好教学环节:比如设定教学目标,将授课的知识点即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重点解答,若学生无法正确会到,老师则通过引导将设置好的问题答案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本书的权威和绝对性,教学效果通过预设环节来完成,是一种强调师本位,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关键,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灌输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按授课计划完成认识性的教学任务,是心里健康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在教学中倾向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搞起一言堂,用单一的语言讲述来实现知识的传授,束缚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这种灌输是授课方式。有学者在探索性的研究“新基础教育”时曾提出:一个课堂教学的真实过程就是营造一个师与生、以及多种教学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推进的,并且是在新的状态不断生成的选择过程中推进的,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设计团体心理辅导,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协助与服务来助人自助,它是一个教育过程,具备教育活动的性质,其目的是以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心理健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民族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中不难发现,团辅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两者的目标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两者的理念相互融合,进一步拓展、创新。因此,笔者根据团辅理论,借鉴专业的技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尝试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1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根据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高职学生成才与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的策略与训练、高职大学生情绪的调节、高职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控、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推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必须设计针对以上教学内容的活动主题,使教学内容变得既生动有趣又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教授“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一情景时,可以设计“我是谁”的团辅活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同事进行了自我剖析。

2根据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案设计

实施办法在一个情景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团辅活动的设计可以单一,也可以采用多重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够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如过游戏环节设计时间过长,虽然学生互动性高,课堂也会很活跃,但是这样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分享和讨论,后期的理论分析阶段学生也就很难进入,教学效果不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具体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下面以情绪与调节单元为例,阐述笔者在课程教学中所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教学内容:高职大学生情绪调节教学目标:使学生认知情绪,识别自我情绪的多样性,通过情绪轮稳定性测试尝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探究自我的负面情绪:让学生雨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负面情绪,要求描绘得尽量具体。请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帮助分析出引发这种负面情绪的行为或心理的原因。

(2)收集情绪形容词汇: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要求每组在五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在一张卡纸上写出表现基本情绪的词语,写好后让其中一组学生和大家分享其想到的词汇,其他组别分别进行补充。

(3)讨论放松情绪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有效调节情绪的心得体会,找出共性的内容,组织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放松情绪的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4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直接群体。 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低、班级的凝聚力认同感差、师生缺乏良好互动、班集体运作能力差等。如何解决当前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团体心理辅导已不仅仅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其他学生工作中。北京大学已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创新高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完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引入班级建设中。以整个班集体所有成员作为团体辅导对象,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借助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具有适用面广、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等特点[2]。

(一)班集体的共性心理需求为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年龄相当、社会经历大致相同,班级成员的认知发展状况处于同一水平,所面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和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心理需求的相似性为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而且,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符合群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个班集体,个体成员之间要求遵从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取向。班集体的这些特点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促使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常以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形式轻松活泼,而青年学生爱模仿、喜合群,从众心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开展并深受大学生欢迎。另外, 团体心理辅导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借助团体本身的力量来学习某种生活经验或改变某种不良行为,并获得有益的集体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常在200人左右,若按照问题管理,找“问题学生”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辅导员的工作将是非常繁重的。团体心理辅导以预防和发展教育为主,通过构建安全、良好的沟通氛围,能较好的解决学生面临的发展问题。团体融洽的人际关系气氛能减少对立气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类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应根据班级建设目标,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则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也应不同。

(一)一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大一新生离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来到大学校园,大学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三年成为大多数人的问题。新生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大学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团体凝聚力。

根据大一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心理特点,笔者曾组织开展过 “我的大学我的家”、“我们在一起”、“牵手你我他―人际交往团体” “自信心训练营”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帮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二年级班集体建设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二年级学业负担有所增加、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情感困惑更加突出,专业与理想的矛盾逐渐加剧,学生的心理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如何有效组织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与性压力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人生我规划”“恋爱心理辅导” “学习能力提升团体辅导” “领导才能提升工作坊” 等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明确人生的目标,学习处理恋爱情感问题。

(三)三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三年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就业过程引发的焦虑、挫折等情绪问题也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过程的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生存选择能力。“应对就业焦虑团体辅导”“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越压越有力―压力管理团体训练”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胜利完成就业过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来设计。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如下六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我统一性混乱,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2)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差的问题;(3)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4)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5)性心理问题;(6)生命意识问题。设计者们可依据班级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类型,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其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结合中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注意做好被辅导班级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有知情权。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是自然班级的全体学生,不是通过招募或甄选确定的自愿参加者,对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安排没有足够了解,容易对团体辅导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加了班级团体辅导。最常见的抱怨是“我们又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是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抗拒和消极抵触情绪。百拇医药

基于此,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与普及心理辅导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辅导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首先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什么,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的大致过程,辅导的功能、班级成员在辅导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还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录像及照片,讲述以前参加团体辅导后一些学生的变化、进步与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班级团体辅导的兴趣。团体辅导的主题可以由辅导员和学生商讨确定,这样能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

(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不只是一次次游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辅导活动设计的主题应该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要。辅导主题确定之后,借助心理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纸笔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成长,促进人格完善。游戏只是团体辅导的方式之一,团体辅导更注重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及行为训练过程。

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辅导主题的把握和设计不够到位,易出现团体辅导流于游戏形式,甚至是辅导主题依附于游戏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就容易出现疑问“为什么老师要我参加这样小儿科的游戏呢?”、“感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很好玩,可是除此之外我感觉没什么要分享的。”这样的辅导效果是差的。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团体心理辅导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25-02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中国大陆,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培养良好适应习惯的助人过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人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已越来越普遍,这种形式在充满乐趣的团体活动中,让大学生们进行体验、分享,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利用校园中天生存在的团体力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 研究现状

从数量上看,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起步晚,根植于心理学研究这个家底就不够深厚,因而研究数量较少;从研究领域上看,其辐射面有限,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多扎堆于对正面效果的反复验证上,因而创新不足;从研究工具上看,被广泛使用的仍为国外引进的心理量表,虽在引进过程中经过校订,但难免缺乏与我国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对接。

1.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依据团体辅导的功能,可将其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可以达到教育团体成员、使成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问题等效果。或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

依据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其中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困扰,或者说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似,如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贫困生自卑团体、缓解抑郁学生情绪团体、学习困难团体、情绪调控训练团体、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学生干部培养团体、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应对突发事件团体、减肥团体等等;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某些背景或个人特质不太相同的团体。

依据团体辅导被引入高校的形式,又可将其分为专业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两类。专业模式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织,通过招募志愿者组成团体,进行历时1~3个月的团体辅导过程,包括团体的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全程由心理学专业人士负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模式,由辅导员或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或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团体辅导,从制定团体目标、团体成员组成、实施时间、地点等全程都有辅导员的参与。

2.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实施

概括起来,团体心理辅导有以下特点:(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2)效率高、省时省力。(3)辅导效果易巩固。(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和个体咨询的缺点,而且还可解决目前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得到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16PF(卡特尔16种因素问卷)、UPI(大学生健康调查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但对国内大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

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步骤

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具体步骤为:(1)确定对象,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2)制定目标。(3)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4)思考配合团体活动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5)将设计好的活动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并讨论、思考和修正。(6)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需的材料。(7)准备备用活动,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地调整原先的设计。(8)团体活动结束时,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9)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

5.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因而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也能得到长久的保持,故其所发挥的作用和潜能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促成大学生正向心理激励方面的研究有:孙时进、范新河和刘伟的《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邢秀茶、王欣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张姝的《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刘琼珍的《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张翠红、谢正、陈佐明、刘素贞、代娟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钱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李永生、马瑞、张郢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的研究有:尚云、李辉、高俊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许若兰、王敏的《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白羽、樊富珉的《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向群英的《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张姝、郝善学的《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的研究》;韦耀阳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三 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推广,从辅导方向上看,从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从接受辅导的方式来看,也由治疗团体转向发展性团体,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更大的效能;从辅导效果来看,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于长效影响而不是即时影响,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今后的研究应围绕创新实证研究、细化研究团体、丰富研究领域、制定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需要的研究工具来逐步深入,以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实现更深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骏跃.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1):118~120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贺芳.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3):44~48

[4]马亚静、曾秀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141~143

[5]于晓溪.试谈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

[6]谢春艳.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4~97

[7]黄丽春.浅论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1):73~74

[8]武成莉、王淑敏、杨稣.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理论导刊,2010(2):38~40

[9]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1):77~79

[10]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74~80

[11]张姝.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D].西南大学,2006

[12]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3]张翠红、谢正、陈佐明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4):295~297

[14]钱晓.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8(8):70~74

[15]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1459~1461

[16]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369~371

[17]许若兰、王敏.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8]白羽、樊富珉.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4):247~25

[19]向群英.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924~925

[20]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34~38

教师心理辅导方案范文6

关键词 政策 中小学 心理辅导室 装备

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2015年,《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台。各省市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相继制定心理辅导室装备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从政策上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的重要意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建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因此,对其装备特点进行梳理,可以把握下一步的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装备特点

1.发展与矫治相结合

心理辅导的对象不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应包括全体学生,要注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教育与心理问题的矫治相结合。《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天津市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对心理辅导室的功能界定与《指南》表述基本一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心理训练;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则用一句话概括:“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又要加强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各个省市承袭教育部指导思想,使心理辅导室的装备既能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场所,又能提供个别心理咨询,这种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适应了各种学生的需求。

2.生理与心理安全相结合

心理辅导室的装备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应温馨、整洁、舒适,以清新、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装饰物,光线适中,自然光、灯光强度合理。个别辅导室要充分保障学生隐私性要求”。这就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强调了心理辅导装备的安全性。各个省市的文件更加细化,如《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规定,“宜采用3300k-5500k色温的三基色荧光灯;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宜在35%~75%;室内环境噪声应不高于50db,隔音效果应小于40db”。《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则强调,“墙面:采用淡色涂料,使室内光线柔和;照明: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x,团体心理辅导区可安装亮度可调的灯具。电源:配置适量220V电源插座;个别心理辅导区所处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到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配置标准》明确指出,“凡是进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器械设备,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或相关心理专业机构认证。不得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和环保标准,杜绝使用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的器械设备。”

3.柔性政策特点显著

心理辅导室装备的相关政策多以“指导意见”、“参考标准”为名下发,缺乏硬性规定,柔性特点显著,容易造成各省市中小学校在执行装备建设中偷工减料,导致心理辅导室装备流于形式,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装备的功用。

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装备趋势

1.装备专业化

(1)经费

《指南》规定,“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同样提出,“学校每年要给予一定经费投入,以保证心理辅导室的正常使用和师资培训需要。”心理辅导室装备专项经费投入是专业化实现的前提,为学校购置心理设备、引进专业心理人才、打造专业化心理辅导场所提供资金保障。

(2)人员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员担任[1],心理辅导室的人员装备从配备比例到任职资格条件都要达到专业水准。《指南》规定,“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需要心理学类本科学历和相关资格证书,再经过专业培训方可胜任心理辅导室工作。《陕西省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建议,“省、市示范性高中、示范性初中和示范性小学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和1名以上的兼职心理教师”,普通中小学则按需设置。《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提出,“千人以上学校至少配备1~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工作”,除了学历、资格证书的要求外,心理健康教师还需“取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合格证”。《江西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条件标准(试行)》则提出了配备的具体比例:“心理辅导室按照师生比为1:800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应配备至少1名专职教师、数名兼职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直接要求每所中小学每学校至少应有1~2名心理咨询教师,并且获得市教委颁发的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证书。

(3)设备

心理辅导室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除了常见的沙盘、宣泄器材、音乐放松椅、心理测评系统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还建议引进注意力集中仪、身心反馈训练系统。《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配置标准(试行)》更是突出强调引用心理专用仪器:动作稳定测试仪、皮肤电测试仪、注意力集中测试仪、速示测试仪、综合反应时仪、手指灵活性测试仪、双手调节仪、迷宫、镜画仪、叶克斯选择器、河内塔、棒框仪。《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解决方案》建议引进的仪器设备更加智能化: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全智能化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击打宣泄放松系统、智能呐喊宣泄放松系统、智能拥抱引导仪、智能自信训练引导仪。

(4)制度

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2]。《指南》提出对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山西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指出,“心理辅导室应制定各项专业制度,包括心理辅导章程、心理教师职业规范和工作守则、值班制度、心理档案管理规定等各项工作制度等”。《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还要求把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挂在显要位置。这就从制度装备上确立了心理辅导室的工作规范,使心理辅导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又加强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约束管理。

可见,心理辅导室装备从软件、硬件方面都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越来越符合心理学科特色,为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2.装备等级化

心理辅导室装备要因地制宜展开,符合各地学生实际心理发展状况、师资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有区别、分等级地展开心理辅导室装备工作。《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基本功能区域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每个功能区域配置又有基本配置和选配之分。各个省市政策文件与此保持一致,列出了心理辅导室装备详单,配备类型分为必配和选配,各学校根据需要合理装备。

一些省份更是将装备等级明确化,如《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将心理辅导室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指标(修订)》将心理辅导室分为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江西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条件标准(试行)》将心理辅导室分为简易型、标准型、示范型三种类型;《连云港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将心理辅导室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四种等级。不同等级包含不同的装备标准,各学校可在实现基本装备的基础上考虑实际需求,酌情引进更高一级的装备,同时也有利于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心理辅导室。

3.装备指标化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从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四个维度规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应达到的标准,其中对心理辅导室装备有明确指示,各中小学以争创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为契机,掀起了心理辅导室装备的热潮。各省市以此为依据,建立心理辅导装备的指标体系,按照百分等级评分,对中小学心理辅导装备进行量化打分。如《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指标体系》以四个维度设立4个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以上方可认定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具体从工作机制、规章制度、教师配备、阵地建设、经费投入、心理辅导这六个指标层面规定心理辅导装备标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试行)》从设施配置、组织领导、人员要求、工作职责与实绩四个指标层面对心理辅导室建设量化打分,并附加否定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下列情况有一项未达标即视为装备不合格:心理辅导场地没有达到30m2且没有分区域、人员配备数量及资格不够和违反《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陕西省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建立的评估指标则从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并附评分要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