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并且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全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很难去迅速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监管方面会出现许多问题,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产生了一定差距,阻碍了发展。据初步了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问题。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的认识有许多不足,重视性不够。普遍存在着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实物资金的管理,重钱轻物。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注重使用、忽视监管,注重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认识不清,认为资产在学校内,监管不严也没什么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有资产会出现闲置浪费、损毁、丢失的现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过程的难度,许多高校认识不够。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虽然有的学校已经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工作思路却不够清晰,不能够正确结合当前市场的经济条件。
2.国有资产的权属问题。高校的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被高校使用和占有。产权分布上很难确定是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运行过程中,高校只享有资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而不具有最终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很多高校不能够明确权责,导致资金流转不及时。有些高校为了避免资金的亏空还专门设立一些校办产业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资产的局限性,亏损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3.管理制度问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管理体制的不完整、不明确会造成许多问题和分歧,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等分属于不同的单位,使得相关负责人混乱。有的高校还没有专管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无法合理的运用高校的国有资产。在核算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了账面价值与投入使用后的实际价值不符。这也容易让有些人弄虚作假,影响资产评估的真实客观性,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被大大的降低。除此之外,高校的许多国有资产像土地、房屋、无形资产等被无条件的使用,所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4.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使用率低下问题。由于高校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也随之增多,来源的多元化和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了许多资产出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高校容易出现夸大实验教学设备来满足上级要求,或者一些专用设备的重置、闲置的现象。清理清查工作没有很好的执行,在资产处置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程序和手续,或者是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资产的损坏丢失、档案资料的不完整等都能导致高校的国有资产混乱不清。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庞大的工作体系和全员的参与。针对目前的高校的现状,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去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科学的家产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资产的安全。
1.增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识。在目前经济市场的影响下,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国有资产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但是要提高所有员工和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要转变大家的观念,提高认识。首先领导要能充分认识到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能有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对工作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教育加强,在工作安排中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划入重点落实的工作项目。此外还要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从管理者入手,明确各部分的负责人和职责,来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效率。在必要时,高校可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使职工了解国有资产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认识。只有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了,高校才能够顺利的进行相关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是决定管理工作成功的关键。制度建设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目前全国高校的情况看,资产监管部门人员配备较少,规模不大,要想加强管理,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国有资产的组织监管体系来扩大规模。建设组织体系的措施是在高校成立国有资产监管的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单位部门委任,这样既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工作意见,还能提高监督质量降低成本。此外还要明确日常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责,以便方便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在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中,要建立一套相关的制度体系,像国有资产的登账、保管、检查和报告等都要严格遵照制度执行,保证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减少资产的流失。
3.定期进行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鉴于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情况,要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首先要摸清高校的家底,确实掌握高校的国有资产状况。为了准确掌握资产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制定清查方案,明确高校各单位资产清查的范围,工作目标和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盘亏或盘盈的资产找出原因,及时做出处理,实现账实相符,为高校日常工作,财务预算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弄清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价值总量,更有利于明确对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为更进一步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加快建设、参与市场竞争活动、提升学校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国有资产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校一直在摸索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不断改革。只有通过对现行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减少资产的流失问题,不断推进高校的发展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个有权威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的购置、调配、捐赠、报废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2]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
第一,要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第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3]
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减值”。
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算,防止资产流失。
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17-18。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21-01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淡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直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存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生产经营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其使用效益,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矢等现象严重。
(二)管理机构分散,体系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所以,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校如不专门设立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制度约束即由强转弱。通常,高校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系统规范,收支严格,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小;而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制度陈旧过时,难以操作,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四)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采用手工记账,或者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这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高速膨胀的实际,也大大落后于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如何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等诸多问题,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手段。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认识,积极配合,主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再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常抓不懈,应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之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高校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健全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图书资料、实验教学实习设备等各类资产,运用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质量。对价值很高、对教学科研非常重要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随时关注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对于价值较高、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影响的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这两类资产应列入年末资产清查的必查项目。其他价值较低、重要性一般的资产可委托使用部门进行管理,年末清查时由使用部门自查,资产管理部门随机抽查。
(三)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和有偿调拨、租赁抵押等制度。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的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四)采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1. 以校园网、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实时运行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配备该管理系统所必需的物质装备,包括专用服务器等有关系统运行的物质装备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管理终端系统。
2. 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队伍。对校内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重新认定,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应用基本操作、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从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到转让、报废,进行不间断管理。
3. 建立规范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数据库。按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规范要求,系统、全面、规范地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数据库、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保管人员数据库、固定资产存放地点数据库。
4.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跨校区并网应用,将原来分散管理的校区、后勤经营服务单位、社会力量办学资产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工作,高校应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和控制,合理调配调剂余缺,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一锦.国有资产流失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缺乏管理主体意识。高校购买固定资产来源途径有两种:一是财政拨款购买;二是直接行政划拨取得。所以高校固定资产从取得伊始就具有了行政划拨的特点,高校自身没有成本核算和后续维护的压力,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就形成了重视购置却忽视管理的管理缺陷,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资产管理主体理念淡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远远低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很多还停留在经费观念层面上,高校之间只顾着竞争财政资金购买固定资产,但是却忽视了对买来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最终致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严重陈旧,管理制度缺失、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其次,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零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内容上涵盖了对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固定资产的一整套活动。截止到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依然采取归口管理模式,实施账物分离的管理方法,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尚未形成。比如说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的核算是财务部门负责的;房屋、建筑物和家具等固定资产则是由后勤部门管理的;图书杂志的管理则是由图书馆进行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是由实验设备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购置部门和使用部门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又分散在不同的学校领导的职权范围内,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与实物流动之间出现了脱节。实际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一个职能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效益,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管理上相互分散,最终导致了学校难以有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局面,口径不统一、多头统计的现象频频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更是管理常态。第三,高校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手段陈腐过时。首先,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上缺乏审核机制,部分高校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和保护环节设置清晰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其次,高校在固定资产监管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各个归口部门都有各自的账目,导致高校固定资产分散在财务账本、图书账本、家具账本、建筑物账本之中,这样管理一方面不能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进行及时反映,另一方面则不能够及时发现闲置资产并进行共享,最终使得高校自身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多少都不清楚了,固定资产账本、台账和实物之间严重不符;再次,高校固定资产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登记的层面上,这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时代是非常落后的管理方式,那些财务了信息化管理方法的高校,也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侧重点放在了统计功能和数据库管理上。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第一,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体意识。高校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责任和任务,自上而下都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高校应该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益理念,让高校全员都具备资产管理意识,使得广大教职员工能够主动去维护固定资产权益;其次是高校要克服重视购买轻视管理的管理倾向,在内部控制中融入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并对固定资产预算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规范和监控。另外,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注重折旧问题,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高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资产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和思想教育,提升其管理的责任意识和管理的能力,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进入到科学化管理进程。第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应该认真地研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要求,并据此制定适合高校的一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上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得制定的制度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应该具体到每一个人,做到权责统一。通常来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包括购置制度、验收制度、维护制度、统计报告制度和报废处理制度等等。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如果某个人或者某个职能部门违反了管理制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上级部门需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重点在于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使得各个部门都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最好做到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经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高校会更加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主体地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固定资产安全。第三,变革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在我国社会渐渐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和网络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变革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节约消耗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资源和人力,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质的飞跃。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成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在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固定资产管理购买方式、报销审核和成本计算的流程化管理体系,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从动态引入到静态,从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防控、事中审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于学校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是一个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家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经营者管理,2012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固定资产的经济特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固定资产获益增值。二是对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较科学,但由于领导不重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二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在实际管理中无法执行。三是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足造成了新购资产、捐赠资产及已竣工工程不能及时入账;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
(三)管理体制不顺 在分类归口管理下,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它们分别为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管理权责不清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在固定资产中的高精、大型仪器设备等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中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一是权责不清。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二是缺乏使用操作责任制。教师及学生未经培训就操作仪器,仪器操作损坏、损毁和丢失既无人负责,也无人问责。三是缺乏协调。“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分离,造成管理不到位,重复投资情况明显。
(五)资产配置失范 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上理应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经济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校更应当需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实际管理中,由于高校没有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造成各个院(系)部盲目追求“小而全”、争设备、争投资,整体短缺与局部闲置并存,高校资产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很低的态势。
(六)资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配置意识超前,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二是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擅自变更用途。一些使用部门私自出租、出借学校房屋、设备、仪器等,收入坐收坐支,违反财经纪律。二是对资产缺乏管理。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不收取使用费用,资产无偿被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未验先用。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完工之后,不及时办理验收入账手续就投入使用;一些二级单位用自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到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入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等,形成账外固定资产,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七)人员素质不符 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验室教师队伍欠缺,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管理队伍不像会计人员队伍那么专业化,大多数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加之管理手段落后, 整个管理队伍都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界定 曲桂贤、张剑飞在2006年撰文对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2009年出版的《中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报告》也延续了曲桂贤、张剑飞的定义。作者也认可这一观点。即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经营性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建立适合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 息系统;合理地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分类账和明细卡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定期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应达到的成效 主要包括:第一,实现固定资产网上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一台服务器通过校园网连接着上百台计算机,不同身份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实现管理信息的实时沟通和交换。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任一资产的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任一部门、任一使用人的几乎所有信息。第二,实现对固定资产安全有效的监控。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密的管理手续,将每一件资产的具体管理责任都逐层逐级落到了具体部门和人员。第三,全面规范各项基础业务环节。明确从固定资产购建立项到可行性论证、招标、验收、技术测试、使用、保管、维修、养护、借用、出租、出借、清查、处置、建档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要求和管理规范。 第四,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有力的支持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强化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登记与审核制度,保管、使用及养护制度,资产变动与调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损失、丢失赔偿与报废制度,内部控制等一系列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注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与协调,并将制度落实到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堵塞漏洞。
(二)优化管理体制 首先,要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处、使用部门、使用人等管理层次,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及职责分工。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其次,要对不同部门和有关人员,按照权限对等的原则,要求其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再次,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要求每一个固定资产使用人对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经济责任,做到“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
(三)实施“五个一”框架 “五个一”框架是指明确“一个部门”管理确保资产管理权责一致。“一个体系”是学校,二级学院、处部,教研室、科室的三级管理体系。“一部细则”是学校资产管理活动的依据,对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及至普通师生员工的行为都有约束力,是资产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一张标签”是资产从购进到报废这一存续期间内的标识,是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唯一检验依据。“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迈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是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石。“一个部门”保证了“一个体系”的有效运作,避免了多头指挥,“一部细则”规定了“一个部门”及其指导的“一个体系”日常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一个标签”是在“一套软件”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部门”及“一个体系”依据“一部细则”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标识,是账务处理的主索引。“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工具,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即时管理的手段。
(四)制定配置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配置标准,参考同类学校配置水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并坚持低标准的配置原则,使高校的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之后,高校应根据学校每一年的事业发展需要及学校的综合财力情况,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计划一经确定,资产管理处应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从其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 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对大宗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对每一种类、每一批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功能定位,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比较产品的性能,对比生产厂家和售后服务,为使用部门配备优化合理、先进的固定资产,达到对固定资产从形成阶段就实施精细化管理。
(五)定期清产核资 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都应选择几个使用部门,进行有目的的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六)开发信息系统 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达到了以下要求:一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卡、物对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三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钻探式全方位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分配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五是在线的申请、审批流程规范了固定资产购进、领用、变化的过程。
(七)加强队伍建设 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的物质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依据。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要求高校会计确认基础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此举措导致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一、高校固定资产历年管理状况
在高校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是重中之重,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事实上,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是固定资产管理历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脱节,财务部门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只要购置就给予报销;资产管理部门只是购置和发放资产,不管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情况,更不管资产是否有闲置现象。固定资产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局面;二是在资产核销、报废及清查环节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资产处置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不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出租、出借、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办理相关手续或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固定资产数据不实,账实不符。
二、高校会计制度的新修订、新变化
(一)单位价值标准和类别的变化
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从原先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提高到单位价值在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另外对固定资产的分类重新进行了明确,分为以下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将原其他固定资产类别进一步细化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将档案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新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确认基础应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除文物、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要合理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计提折旧。
(三)对基建账的规定
新制度规定高校为扩展办学规模而专门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发生的,应计入建设成本内。另外,基建账与学校“大账”按月进行并账处理,在“大~”中设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目的在建工程成本。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全面真实的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存量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各高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此项举措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同时为预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还可以促使高校及时报废已经过期的固定资产,为重新购置固定资产提供可靠依据,避免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二)强化固定资产清理力度,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要对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由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同组成清查小组,以部门为单位对各类资产进行清查,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列出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及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为计提折旧做充分准备。通过全校上下核实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势必从学校领导到各学院、职能处室及广大教职员工,都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配合和支持。
(三)创新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该紧跟新会计改革制度的步伐,创新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入库、验收、清查、处置等流程的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有序运行。
(四)加强会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此次新会计制度改革是一次重要变革,各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对新制度的学习,领会新制度要领,将新制度改革落到实处。此外,要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五)强化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少则上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要摸清家底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必须借助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等信息化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应为高校选择一个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系统定期对接工作,保证两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同步管理,解决长期以来账账不符的难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程度,以便其端正工作态度、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使工作效益得到大幅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