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管理 情感艺术

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自控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班主任作为与中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他们肩负管理的重任。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需要针对每一个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会运用情感艺术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情感艺术在管理中的意义

中职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情感波动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较大,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爆发。情感艺术的正确运用,能够帮助班主任调节学生情绪,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中职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于新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不熟悉,很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班主任应该鼓励并开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当新生能够适应校园生活后,教师适当保持距离,树立教师的威严,做到恩威并施。情感艺术能够帮助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中职学生的情绪特点,解决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促进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的情感管理

管理理念陈旧 中职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方法上过于守旧,没有创新精神,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中职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恰。班主任的心中总是有好坏学生之分,对于学生的情绪变化不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只看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去探究学生行为的真正原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情感表达单一 班主任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然而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过于单一,正常情况下就是态度温和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就会相对严厉,不懂得运用情感艺术管理学生,相对缺乏情感的表达,不利于班主任掌握中职学生的情绪变化,同样也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忽视学生主体 每一个中职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都不一样,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多少会影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每一个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而不是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教育。

管理中的情感艺术运用

从班主任自身做起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对于班级每一个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班主任的行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于律己,在学生面前对于情感的表达要恰当得体,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方,知识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班主任应该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合理运用情感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疏导中职生的情绪情感 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帮助中职学生正确面对不良的情绪和情感,比如,青春期的学生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就会演变成早恋。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将早恋止于萌芽状态。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关注每一个中职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及时运用情感艺术避免不良的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多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始终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关心爱护中职学生 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让中职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爱护,这是班主任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里的正面形象。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只是惩罚他们,不去关注问题的根本所在,只会将问题恶化。除了解学生外,班主任还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才能引导学生正面认识自身的情况,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给予他们赞美和鼓励,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呵护,都有一颗玻璃心,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想法,因此班主任的鼓励能够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每一个中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正确运用情感艺术管理中职学校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谭佳.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情感艺术探究[J].新课程(下),2013,(01):91-92.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特点;柔性管理

2008年秋季,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迈入大学校园,为高等院校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成长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睿智灵活的头脑、饱满热情的信心和无限的激情与活力,但同时,他们往往轻狂、盲目又躁动。面对这样的形势,新时期高校应当把握当今大学生特点,走柔性管理之路。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对应而言的,是管理学中一种全新而先进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人的客观行为和心理规律。不同于刚性管理的强制执行,柔性管理作用于人心,通过内在的驱动力将要传达的组织奋斗目标与要求转变成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以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果。管窥它的本质内涵,事实上是人文理念的生动体现,重视人性化的管理方略,营造了尊重学生的和谐氛围,更易取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成为当今高校管理的新趋势。

一、管窥当今大学生特点

1.思维理念活跃

当今的大学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长,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新生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促使他们的思想行为较前人来说更加成熟理性,对待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他们来说,新事物、新经历、新体验往往更有吸引力。尤其是网络等资源的丰富,缩小了实地距离带来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都更容易获得。在这样的形势下,新时期的大学生往往拥有更强的个性、缜密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面对这样的群体,各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多于强制与约束,调动他们自我管理、自我充实的积极性,使得学校教育更加规范。

2.具有较强的主体观念

80后、90后构成了当今大学生的主体,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渴望独立与自由,希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束缚并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此外,信息资源的普及与多样化使得新生代大学生较早接触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从小树立了较强的民主意识与维权观念,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同时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较强的主体观念。因而,高校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3.具备多重矛盾

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这一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独立意识的培养,渴望自主,但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习惯了由家长来打点好一切。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父母的关爱又使得他们难以摆脱依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这一代大学生热情洋溢,充满青春激情,往往对未来充满自信,乐于展现自我,并对成功充满希望。即使他们大多赞同挫折对人的磨练作用,但当真正经历的时候却往往显得不堪一击,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们缺乏对挫折的抵抗能力,当真正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柔性管理走创新之路

笔者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分析后发现,合理科学地运用柔性管理的方法可以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出人意料的好的效果。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认同了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的所有活动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而这一理念与柔性管理理念实现了本质上的完美契合。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明确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警察式”或极端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必须摒弃,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与引导、积极性与潜力的充分发掘更为重要,使得大学生管理不再是强制约束,而是帮助服务。以温柔取代粗暴、以柔性取代刚性,着眼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管理工作,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与信任度,以角色的转换来处理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完善

斯宾塞曾经在他的《教育论》中告诉我们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是选取最优方案,拟定规章制度,强迫学生被动接受和遵守,违背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可阻挡的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不拘泥于保守和传统的思路,不免会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反感。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提出,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实现自我管理。因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目标是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的同时使个性与人格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与发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在实践过程中,管理工作者应当给予他们应有的信任和及时的肯定,同时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营造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环境。

三、小结

合理的规章制度、优良的校园文化等都是高等院校采取柔性管理理念的必备条件。而新形势下,柔性管理理论的引入与运用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与磨练,这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进行总结和分析,把握当今大学生特点,走柔性管理之路。在探索中求得发展,以促进当今大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11-12.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文明礼仪;日常德育管理;教师角色;校园文化

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生的文明教育,应当从点滴做起。加强文明礼仪建设,不是做秀,切忌空泛浮躁,日常管理是关键。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承担起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顽强毅力和健康人格的重任,所以班主任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一、“胡萝卜加大棒”,第一时间树立班级风格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树立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更是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的关键。一个班集体,有了良好的纪律保证,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风气保证学习质量;同样只有当校园文明蔚然成风之时,学生的纪律成绩等综合素质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学生单纯、幼稚、热情活跃、生气勃勃,但自控能力差;他们有思想,要求平等、尊重,作为独生子女,他们更渴望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他们喜欢老师真诚、坦荡,讨厌说教。因此,在班级管理的初期(一般是入学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充分运用经济学中“胡萝卜加大棒”的基本原理,在学校学生对教师不熟悉,即我称之为“试探阶段”的开学初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讲解、严格执行、奖罚分明,充分利用我校“四十分量化养成教育”的相关规定,让学生在开学初期就紧张起来,以一个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为日后日常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趁热打铁”,对待班级工作“早、准”,还要有“度”

随着在校时间的推进,班级初期建设基本告一段落。在实践中,每带一个班级,在班级风格的形成上都会有其共性和个性,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每一次所带班级的特点,为班级量身定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同时,班级的日常管理绝不能松懈,要做到“早、准”,还要有“度”。

所谓早,就是任何事情,必须防患于未然,尽量在学生犯错误之前起到提醒作用。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没了入校时的新奇和紧张,对待学校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出现了放松,自身缺点会暴露出来,所谓管理学上的“疲劳时期”(一般在入学三个月左右)。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实际上他们只是半大的孩子,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提醒。故我尽量把事情想在前面,不等事情出现再来处理,这样会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所谓准,就是重点解决班里的问题学生。班主任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敢于处理,决不得过且过。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成绩不好,但很讲意气,也很冲动,总是有着抵触情绪。但越是这种学生,他们的转化教育越重要,如果他们不好,可能会带坏整个班集体。

所谓有度,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关键是要以理服人,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为他负责,对于实在不接受教育的,再进行严厉批评。绝不能遇到问题就冲学生发火,学生也有自尊心。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爱心,只有这样,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也从心底里接受。

通过日常点滴的养成教育,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只有做好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约束下学习,才能有效推进校园的文明建设。

三、抓住时机,开展各种活动,形成向心力,让文明开花结果

文明,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境界。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愉快接受文明礼仪教育,最终成为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一颗沉甸甸的果实,单靠校规校纪的约束规范及单凭政教和班主任的说教是不现实的。在带班的过程当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例如班级演讲比赛、小型趣味运动会、《我读故我思》大赛、《人丁兴旺的报关班》班刊,班级的活动日程表学生记得比我都清楚,平淡的校园生活增添点点亮色,学生的生活有了乐趣。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活动中通过互动,增进师生及同学间的友情,为班级形成向心力和核心力提供了保障。

四、抓学习,比状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最基本的工作是让学生学有所获。而校园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有一颗聪明的头脑一份出色的成绩,更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而言,必须要学会“成绩”和“行为习惯”两条腿走路,切不可顾此失彼,更不能一条腿走路。因而,我认为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就要抓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才会在校园生活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从而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作为班主任更应配合课任老师办好班级学习。平时,要注意把这种思想传输给学生,同时我也会采用“激励机制”,比如测验,进入年组前40名的同学,在班级给予表扬和加分同时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如果不及格,则会遭到全班同学一致谴责。小孩子嘛,谁都不想丢脸,岂有不努力之理!

学生管理要 “张弛有度”,如果一味的严格管理,学生就会像上紧了的发条,早晚会断,如果过于松散,班集体就会不成样子。若想校园文明建设切实取得成效,必须从日常的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做起,戒骄戒躁,对学生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不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员,更要成为他们前进途中的护航手。我相信,在学校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建设的宏观思想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文明之花定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 《文明礼仪》,百度百科,http://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 聋生;离校出走;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31-2

特殊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地区教育实力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校聋生离校出走现象,近年来见诸报端。聋生为什么要离校出走?如何预防他们的离校出走?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研究的原因及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基本上每一个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都设立了聋校。由于聋校的招生范围广,一般都实行寄宿制。通常,偏远落后地区聋人要多于发达地区,由于师资缺乏、管理不力等因素,容易出现在校聋生离校出走的现象。这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一方面要寻找出走的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在校学生的情绪。出走学生的家长又将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对学校的信任度降低。另外,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是非辨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很容易在出走后被骗入犯罪团伙,从受害者变成了社会的为害者,聋人犯罪率的上升,导致很多人对整个的聋人群体产生更多的偏见和歧视,不利于聋人融入主流社会,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强调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全社会共同发展的今天,聋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关注,那么聋生离校出走的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

二、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

1.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心理距离疏远

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不能正视孩子的缺陷,又不懂手语,不知道与孩子如何沟通也不愿与孩子沟通,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爱和温暖,在心理上与父母的距离拉大,容易形成偏激易怒、冷漠孤僻和自卑的性格。在学校里受了委屈或遇到困难,容易逃避走极端,离校出走。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

聋生家长的类型有溺爱型、歧视型、放任型和希望型四种。希望型家庭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乐观开朗;溺爱型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不合群,喜欢支使别人的不良习惯;歧视型和放任型的家长,认为聋孩子是累赘,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性格内向、报复心理强,喜欢模仿,容易受消极的暗示。溺爱型、歧视型和放任型家庭中的孩子,人生态度比较消极,一旦被误解或受委屈,就有可能负气出走。

3.家长在孩子的社交技能方面缺乏考虑

有些家长怕孩子与别人交往时受歧视,别人嘲笑孩子发出的声音,往往限制孩子出门,隔绝了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了解,也隔断了健听人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社交技能欠缺;随着社交愿望得不到满足,他们会选择逃离家庭或学校。

(二)聋人自身的原因

1.自我认知和寻求认同心理

离校出走的孩子多为十几岁,这个阶段的聋生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缺陷,产生了自卑感,情绪容易波动,易表现出偏激和冲动。许多家长不会手语,也不注重于孩子交流,教师在与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少,因而聋生在心理上孤独,不被理解。

2.是非辨别能力差,好奇心重

聋生的独立意识在四五年级开始有了明显发展,他们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同龄人的生活,由于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离校出走了。

3.生活单调,缺少交流

寄宿制聋校中一些年龄比较小、家庭氛围和谐的聋生,在学校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了委屈或者找不到归属感和关爱之后,就会想家;另外与管理者沟通的障碍、同学之间交流少,也导致了他们不告而别。并且有些学校条件简陋,资源缺乏,只开设了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学生学习生活乏味,课余生活单调,学生在学习上困难,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容易自我放弃而选择出走。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的管理过于封闭

封闭管理对于寄宿制聋校防止聋生离校出走有一定的作用,过于封闭的管理使学生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对学校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离校出走。

2.课程设置单一,校园生活乏味

由于师资缺乏,经费不足,往往只开设必要的文化课,而缺少技能课程开设,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校缺乏课余生活的活动器材,学校环境建设不足,学生用出走来发泄对学校的不满。

3.教育教学方法简单

在教育聋生时,表情严肃,口语较多,使聋生以为老师在训斥他;有些教师则只看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则不闻不问,学生得不到关爱;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不当的批评,学生感到委屈。这些都容易导致聋生为了报复老师离校出走。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会聋人的滋扰

出走的案例中,社会聋人引诱出走的聋生占了很大比例,聋人之间天然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容易受社会聋人引诱离校出走。

2.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

游戏厅一些娱乐场所使许多未成年人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些场所的管理不力,成为一些厌学的聋生出走的诱因。

三、聋生离校出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聋生自身改变的重要性

1.培养聋生的自我意识,增强集体责任感

学校环境对于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自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进行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等教育,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集体行为的评价标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抓好班风,好的班风能够促进好的校风的形成,好的校风强化好的班风,使学生形成统一的是非标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

2.培养合作沟通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

聋生的合作和沟通意识比较差,学校要多组织有益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沟通意识,有助于他们正确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并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或杜绝离校出走等极端行为的发生。

3.根据个人特点,培养有益兴趣

学校要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各种游戏、参观、比赛、游览及公益劳动等活动,发展聋生的有益兴趣。把这些有益兴趣纳入培养目标、道德纪律和身心健康允许的范围中,学生在学校有了自己的追求,就不会轻易离校出走了。

(二)聋生家庭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预防聋生出走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1.关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容易影响孩子的对人态度和行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和模范,理解和关爱孩子,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是防止孩子离校出走的重要因素。

2.正视孩子的缺陷,与孩子平等交流。要敢于面对孩子的缺陷,努力学习手语,让孩子与健听人交往,告诉周围的人们怎样与聋生打招呼,用平等积极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感情,分担痛苦,拓展孩子的社交圈,使孩子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3.寄宿制学校的家长,应该多去学校看望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父母的关爱。

4.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家校只见要互留电话,家长与班主任也要互留电话,经常联系。家长可以向老师说明学生在家的表现,老师可以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和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和减少出走事件的发生。

(三)学校的应对策略

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营造民主管理氛围,共建和谐校园聋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学校应从多方面培养和教育聋生,预防其出走。

1.开展课程改革,满足聋生需求

在文化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可以选择开设一些手工、美术、舞蹈、计算机应用和生活技能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他们向往学习,渴望学习,学生热爱学校,从而可以防范出走。

2.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

手语图示、文字标识,以及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学生艺术作品,在校园橱窗、教室墙面及走廊随处可见,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美化了校园;上下课的灯光信号、宿舍的振动门铃、起床铃及教师和学生自制的教具和学具,这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处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足,使他们慢慢适应并喜欢校园生活,在学校愉快的成长。

3.构建校园文化,创设和谐校园

校园心理环境的无障碍,其实质是构建特殊教育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应充分体现尊重、平等、接纳等人本主义精神,构建这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愉悦、尊重和平等,同时,寄宿制聋校是聋人文化的中心,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

(四)建立关爱聋人的社会支持环境

1.依法完善残疾人社会支持保障体系,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这是防止聋生离校出走的一个重要外因。

2.公安部门加强对社会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引诱聋人出走的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残联要积极开展聋人学法、知法教育,通过图片或影片让聋生了解网吧、游戏厅以及不法分子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让他们不愿意离校出走。

3.建议政府、残联以及学校联合,举办一些让聋生与健全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拓展聋生的社交,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而聋哑儿童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聋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造成聋生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聋生出走的问题也不是单靠某一部门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那么聋生出走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以至消失,而这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蒋云尔.特殊教育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5

一、关爱型校园建设中树立学生工作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关爱型校园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肯定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关爱型校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为出发点,以师生的尊严、情感、需要、价值以及发展为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主体间精神、心灵的交流沟通,达成对话理解,营造目标激励师生、事业发展师生、生活关心师生、情感凝聚师生的和谐校园氛围。

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概括地说,是指高校学生工作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把学生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就业、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关爱型校园建设中树立学生工作服务理念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首先,关爱型校园建设的主体是人,目的也是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重视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学;不仅重视学生需要什么,更要重视怎样满足学生需要;不仅重视学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视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关爱。因此,就需要转变“管理学生”的传统观念,把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要建设好关爱型的校园,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持续发展,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能局限于简单地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服务学生是一个合理且有效的突破口。学生的个性是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学生工作部门提供的服务也应该是个性化、多样化的,这就为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服务型的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学生工作要把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要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来确定学生工作的服务模式,要整合有利的资源环境,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氛围。在具体工作中,要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成才特点,提供大学生需要的、能令其满意的服务,从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建设关爱型的校园。

二、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最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为出发点,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根本目的,全面塑造和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复合型人才。关爱型校园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工作的环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与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将育人贯穿始终。只要是符合广大学生根本利益、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都要尽心尽力地去满足。

2.确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

为广大学生服务是教育、管理的题中之义,寓教育、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同时亦在教育和管理中开展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改变了以往“重教育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关爱型校园建设中,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关心学生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这种服务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也是贯穿学生培养和发展全过程的服务。

3.以服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只有立足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水平、素质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单一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无法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偏重于对学生共性上的要求,而忽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只有树立服务导向的理念,才能在学生工作中把学生的个体需要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结合起来,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培养目标和整齐划一的工作观念,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自我设计,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关爱型校园建设中凸现学生工作服务理念的现实考量

在关爱型校园建设中,学生工作者要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服务,把怎样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作为重要课题,不断探索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机制和手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工作涵盖从入学到毕业、从日常生活到学习考试、从经济困难到心理健康等所有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关爱的海洋之中。

1.入学指导服务

学生入学指导主要包括向新生及其家长宣传介绍本校本专业的教育概况;为学生早日适应校园生活及有效利用校园教学与生活资源提供指导;帮助新生寻找自己的定位,使之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圆满完成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还包括为新生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服务。新生教育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一年级也是实施教育引导最有效的阶段,这也是我们强调抓好新生教育的原因所在。

2.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服务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高校的首要问题,学生工作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要通过有效途径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以人文情怀来关爱和引导学生;同时要重视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公共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建设社会政治文明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身心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包括身体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除定期体检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健康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身心的成长;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洞察心理世界、预防心理疾病、关注心理成长、挖掘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应对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4.素质拓展服务

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通过成立领导机构、设立资助奖励基金、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开设创新课、设置素质教育学分、建立创新实验基地、举办科技竞赛、发展学术社团等手段,建立健全素质拓展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活动体制,为学生创造开展学术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5.就业指导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帮助学生寻找能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职业岗位、规划职业生涯成为服务学生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主要是把就业安置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职能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专业定向和职业定向、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和开设就业指导课,传授求职择业技巧,推荐介绍学生参加就业与职业交流洽谈会、组织校园招聘与面试活动、指导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就业和为校友服务等。

6.经济资助服务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高校实行缴费上学制度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无法上学的困境。应当通过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及勤工助学服务等形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顺利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开辟勤工助学渠道、建立助困基金、吸纳社会救助资金、设置各类奖学金、成立助困中心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资助服务。

7.后续发展服务

即对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包括再教育和再服务两个方面。毕业后的再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专科升本科、本科生考研究生、硕士生攻读博士、博士进流动站作博士后研究等;技能教育包括毕业参加工作后的长、中、短期各类业务培训。毕业后的再服务包括留学服务和跟踪服务,留学服务包括咨询、指导、推荐和提供相关学历资料等;跟踪服务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科研攻关、协办创业基地等。

总之,在关爱型校园建设中树立学生工作的服务理念,不仅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成才特点悉心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要培育大学生爱国、爱校、爱家和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琦峰.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创新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校园生活中的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校园卡;教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13-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大数据推动本领域的发展。常熟理工学院自2009年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来,在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目前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管理中。

一、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内部一般都建有:教务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独立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都各自记录着学校方方面面的数据,却都静静地躺在服务器硬盘里,犹如埋藏在地下的金矿,不能为高校全局决策提供支撑。

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让数据发声,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表来为高校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例如:对教师的专业与学校开设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人才引进提供参考;对学生的校园卡使用记录和校内上网认证记录结合起来,可以为判断学生的行为指明方向;对各二级学院的资产数据统计分析有助于学校对二级学院进行成本核算。

二、数据仓库的建立

数据库是数据分析的源头,数据仓库的建立是数据分析的基础。

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统一数据标准,只有准确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如果各系统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不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就无法为高校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

其次要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平台是指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包括多个系统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备份、数据共享和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为学校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三是要规范数据流程,把各业务系统中形形的数据按标准定期抽取到学校公共数据平台中。确保任何业务系统的添加和修改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新建应用系统应建立在统一的数据规范基础和统一身份认证基础上,调用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如部门、教工、学生等基础信息),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也应成为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可供数据平台共享访问。确保提供反映学校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为整个学校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信息服务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图1为数据架构图,最底层的是各业务系统,他们产生的数据按编码标准经过抽取、转换、加载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再按需要把相关数据同步给相应的应用数据库或各数据集市,最后形成各类主题数据分析或综合决策系统。

三、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

在统一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数据仓库技术(ETL、OLAP、REPORT)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多种数据集市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校情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从学校基本情况、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与设备信息、图书资料信息与师生消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数据。

该系统从学校全局出发,通过多元主题展开分析,以文字、报表、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现分析成果。

该系统的推出实现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各种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高校资源配置优化、提高高校管理科学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这里笔者将以校园卡和教务数据分析功能为例进行阐述。随着校园卡在校园生活中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校园卡仅仅一年的交易数据就有大约1000万条记录。

校园卡数据分析主要实现以下五大类的分析功能:

(1)各时间段消费情况分析

①从“月、季度、半年、年”的角度来查询消费总额、消费用户数和人均消费等,反映出用户消费支出的趋势,也可反映出物价的变化情况。

②从“几点几分”的角度查询消费人数可反映用户在时间点上的消费习惯,对于各营业部门来说可以合理地调整工作时间、工作人员等,以加强服务。还可根据教职工就餐时间点来分析他们是否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③从“早、中、晚”的角度统计分析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的就餐率。

(2)各类消费人群消费情况分析

①对于学生工作管理层来说,从“个人、班级、院系”的角度来查询消费金额作为发放贫困补助的依据。

②通过查询一个时间周期内(三天)学生消费人数,起到了解学生是否在校的危机预警作用。

③从学生所属院系、专业、年级等角度来查询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④从学生性别、来源地区(省、市、区)、年龄等人的自然属性来查询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⑤分析教职工的消费水平。

(3)各营业单位消费情况分析

从各个营业单位角度来查询校园用户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4)各交易类型消费情况

从消费类型角度来查询用餐、购物、上网、上机、水电消费等情况。

(5)工作站、终端个数统计

为直观反映上述消费数据,我们除用表格形式将分析结果展现在用户终端外,还提供了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点图等形式来展现。图2展示了我校2010年至2014年学生早、中、晚三餐平均价格,呈逐年稳步上升状态,这给餐饮部门提供准确统计数据的同时,也稳定了学生就餐消费水平的承受心理。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业务数据,根据需求,教务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三大类:教学任务、学生成绩和教学评价。图3为教务数据分析数据源视图,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报表。例如:教学场地信息、学生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各学期教学任务情况、成绩信息、教学评价、历年各专业招生人数、各学院历年教学情况、各学院历年学生对教师评价。

另外,为满足各二级学院要求,做了学业预警方面相关报表,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年级、专业,通过总学分排行、课程门数排行来关注排在后面的学生情况。

数据分析表明,教师平均教学任务逐年增多,教师总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男教师比女教师高,年龄在30-39之间的教师平均课时最多。管理学院历年招生数比其它学院明显高出很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数百分比最高。我校学生的成绩也完全符合正态分布曲线要求。

四、结束语

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目前也仅仅就单项主题进行了逐个分析,如果把这些主题串起来,进行关联分析,将会得出更有趣更有价值的结果,这也是将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红芳,冯翔,先晓兵等.商业智能在校园一卡通中的研究与实践[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29(7):175-179.

[2]戴红芳.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校园卡数据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