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预警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1
1、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中常见的问题
1.1人员配备不足,不相容岗位未完全分离
许多企业为了节约开支,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简单,采购部门设置一人,甚至不设置采购部门,由其他部门人员代替采购,导致不相容岗位很难完全分离。最常见的现象是从采购需求确认,询价、供应商选择、合同的编制与签订到验收、付款申请与执行整个采购流程完全由一个人执行,不相容岗位不能完全分离,导致诸多采购问题发生。
1.2采购计划的编制不准确
有些工程施工受第三方施工制约比较严重,第三方施工周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施工不能按照计划实施,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造成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物资备货针对性降低。
1.3程序复杂,采购周期长
物资采购过程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涉及计划、工程、财务、仓储、采购等部门,程序繁琐,一项物资从需求计划到最终物资入库经历采购需求统计、采购计划上报与审批、供应商选择与谈判、合同的签订、物资的生产及发货等环节,一般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很多工程项目因为工程周期及进度原因对该工程物资的需求比较急,但物资采购部门必须在满足各项制度的要求下保证程序的完整性,这就造成了物资采购工作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及时满足工程施工。
1.4库存控制困难
在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平衡库存是一项重要的要求,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环节。一方面,为了保障物资供应,采购部门对一些供应难度较高的物资会超量采购,这样会造成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因为工程施工计划的不准确或一些其他原因,有些工程急于开工,而采购程序复杂,采购周期较长,造成一些物资不能及时补充库存,从而影响到工程建设。
1.5供应商管理存在不足
在新的供应商选择方面,存在信息不畅。不少企业对进入市场的供应商采用了准入制度,但因准入的供应商数量较多,下一级企业采购部门对相关供应商实际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公司信誉等相关信息了解不够全面,不能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采购部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有缺陷的决策。在已合作供应商方面,,没有建立完备的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缺乏分类管理,导致采购部门对不同供应商的企业特点、地域分布、行业属性、主导产品、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
2、物资采购流程精细化管理定义及其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物资采购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与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合适数量的商品,使得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物资采购流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将系统化规则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个程序环节能够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采购工作每天要面对产品价格、采购进度、交货进度、供应商、付款等等诸多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带来的好处,就可以起到提高采购效率、完善企业的采购流程管理体制、优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岗位职责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明确岗位人员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利于物资采购工作向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2.2计划编制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为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的有效沟通提供便利,能促使需求部门更详细的安排自己的施工计划,更准确的上报物资需求,从而使采购部门编制的物资采购计划更准确更具针对性,更大限度的保障了工程建设。
2.3采购过程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使采购过程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能够使采购部门根据不同物资类型确定不同的采购方式,优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确保物资采购过程在高效可控的条件下开展。
2.4物资验收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明确参检部门分工、验收程序和验收方法,能够使验收工作按照切实可靠的业务流程开展,保证了入库物资的质量。
2.5资金结算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建立完整的付款流程,严格控制资金流出,保证每一笔付款都经过有效的审批,使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2.6库存控制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库存物资得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2.7供应商管理方面
精细化管理能够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汇总,使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商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在新供应商选择上,能避免因信息了解不充分等原因做出的有缺陷型决策。在已合作供应商上,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分类,依托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利于供应商的优胜劣汏。
3、如何进行物资采购流程精细化管理
3.1岗位职责方面
3.1.1制定采购管理相关制度。3.1.2明确各岗位人员分工与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3.1.3对各岗位人员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明确岗位人员责任。3.1.4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3.2计划编制方面
3.2.1明确与计划编制相关的各人员职责3.2.2要求相关部门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对相关项目进行轻重缓解分类,了解施工进度,对上报的施工计划负责。3.2.3要求设计单位对所设计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等参数负责,对由于设计变更、技术参数、数量等提报不准,造成采购计划编报失误,产生新的积压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3.2.4采购人员对相关部门的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在平衡库存的基础上编制材料采购计划。3.2.5完善与计划编制相关的各种表单,做到有据可查。
3.3采购过程方面
3.3.1明确采购过程中各人员责任和权限。3.3.2对采购过程中各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分配。3.3.3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采购部门应本着“自由灵活“的方针进行操作,物资采购过程中可供选择的采购方式有很多,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从而保障物资采购顺畅高效的完成。招标采购方式一般比较适合大宗物资的采购。采购部门公开招集有能力的供应商前来投标竞标,这样既避免了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也促使了供应商为了中标而降低成本与价格。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适于采购的物品技术质量水平比较复杂且需求量较大时,采购部门直接邀请厂商参加谈判,从而既可节省中间供应商的加价环节,又可争取到厂商提供的特价,询价采购方式适于现货或价值较低技术标准统一的产品采购。3.3.4做好采购前期准备工作3.3.4.1分析采购需求。采购前要清楚企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需求时间,制定需求清单。3.3.4.2收集供应商信息。了解供应商的规模、信用,履约能力,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对其产品的质量评价。3.3.4.3整理分析供应商资料。要鉴别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3.3.4.4调查资源市场,了解市场行情,为在采购谈判中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3.4.5确定采购目标。将采购目标分为最低目标、可接受目标、实际需求目标、最优期望目标,努力促使采购目标向着更好的方向推进。3.3.4.6利用灵活的谈判技巧进行谈判,将采购方利益争取到最大化。3.3.4.7加强采购文件管理3.3.4.7.1确保采购文件相关记录及时准确。3.3.4.7.2对各种文件进行标记、分类,以便查阅。3.3.4.7.3文件应为采购分析提供依据,以便分析产品价格及品质趋势。
3.4物资验收方面
3.4.1明确验收人员相关责任。3.4.2确定验收业务作业流程。3.4.3确定不同物资的检验方法。3.4.4对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处理。3.5资金结算方面3.5.1确定资金结算审查审批程序,明确审查审批权限。3.5.2建立完整的合同履约台账,实时掌握合同履约情况。3.5.3提前上报资金计划。3.5.4完善资金结算表单,编制付款明细表,对每一笔付款信息进行登记,确保资金结算清楚,可控。
3.6库存控制方面
3.6.1制定库存控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3.6.2运用ABC库存管理法进行库存管理。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库存(A类)、一般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进行管理和控制。3.6.3根据现有库存量、采购需求等数据确定各类物资经济订购量和订购时间。3.6.4在实际调查、理论分析、数据掌握的基础上编制合理的库存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3.6.5根据库存量的变化实时更新库存信息。3.6.6对呆废料进行及时处理。
3.7供应商管理方面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2
[关键词]财务分析 业务流程 预警报告
一、企业财务分析简介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 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 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状况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报酬分析、增长能力分析。
1.1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的生产状况,经营成果都要靠财务分析来获得。通过企业财务分析, 管理者或政府部门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合理的因素加以巩固和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因素加以改善。而且从国家角度来讲,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更便于国家进行全面普查和分析,以便做出更先进的财务制度供企业应用。
二、可以为管理者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报酬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方面的判断,了解企业在大市场中的地位及与其他企业的等级差距并做出果断决策。当然也会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该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国家政策有无出入,是否与国家和国际财务政策接轨,并取得更大收益。
三、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风险产生预警机制。任何企业在市场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如何面对风险是对企业实力和免疫力的一种考验。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中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危机,及时改变策略,使企业往健康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2 改进财务分析的有效手段
做好企业财务分析, 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但是企业的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依旧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尤为重要。因此,以下为改进财务分析的一些有效手段。
1.2.1 注重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有效
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有效全面,对于经营者做出准确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使其行使财务职能时做到合理合法准确无误,才能使企业这条大船乘风破浪,航行无阻。针对目前财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的弊端,政府部门必须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 要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指标体系。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
1.2.2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市场多元化发展,财务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复杂,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随着财务理论越来越深奥,对财务人员的知识面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懂得财务知识,对经济学、金融理论等学科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时代步伐,不至于落后于市场。
再者,由于市场的多元化,复杂化,对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严重的考验。企业能否抓住财务精英,不但要加强企业人事管理还要注重下属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当然,在此基础上才能把监督监管落实到实处。
二、企业财务分析理论中的业务流程再造
随着企业财务分析理论的科学化,各种理论也相继登上财务分析的舞台。财务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可以通过调节物质资源的配置方式间接地实现经济效率的改进。而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不仅完善了与企业业务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方式,而且通过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中先进的传导以及整理(即信息的处理和生成) 技术,确保了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2.1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原理
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一般都是依据是否有益于企业效益最大化来设计流程的。完成后的会计业务流程更注重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及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部门起到把握企业方向的作用。以往的企业财务部门行为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的执行财务制度,完成经营者的要求和任务。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要求财务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承担起企业这条大船的舵手作用。
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在影响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服从企业领导,真正做到与企业运行轨道的融合。
2.2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ERP 系统下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的及时准确。随着IT产业的升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并使我们所处的世界趋于信息化。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使之能够随时接受新的财务数据,并及时作出判断性结论,从而给决策者及时有效地反馈意见。
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数据的稳定可靠性特点,使得财务数据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在传输分析过程中不会被人为的变动或修改,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保证,这就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以往财务数据采集时的繁琐,使数据的保存更加秩序化,更有条理性。当决策者要求提取某个财务信息时,计算机能够及时定位到那个信息路径,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在此过程中,其他数据也不会因为这次的提取而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很好地体现了此流程再造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2.3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决策有用性、受托责任性的相互渗透
目前,研究财务会计目标的主流焦点都集中在该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制作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向决策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准确有效的信息。
这就要求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必须与企业决策产生关联,使财务数据有更大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记账算账。所以,财务部门的企业责任心就尤为重要了,它能控制企业的准确地决策。会计信息标准的制定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三、预警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关键地位
3.1财务预警的概念和相应解决方法
财务预警就是建立一种机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的是:通过监控和财务分析,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分析其危害性,帮助经营者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改革方案来。
为了让企业提高效率达到利润最大化,财务分析中的及时预警机制至关重要,它在企业中扮演着便衣警察的作用。但是这个便衣警察必须和内部审计机制相结合,两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预警的真正目的。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危机无处不在。这就需要财务预警机制通过财务分析对经营过程进行监控、核查,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及时解决问题,是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由此看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机制不但需要财务分析中的种种技术指标和分析模型,还要求企业产生一部完整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其发展,提高效率。所以把预警系统和内部审查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疏而不漏,高效严谨。
3.2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使用
对抗企业内外部风险就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度健全过程中,自然就把财务危机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两个本来不相关的概念有机地融合到其中。要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在制度中对其协同性做出定性分析,让它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协调沟通,整合为统一的体系。
3.2.1 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统一的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给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决策者只有做出准确判断,才会给企业效益带来更大成果。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最终的结果还是提高企业效益。
而财务预警则是针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危及到企业命运的潜在风险,及时向决策者作出警报,让危机控制在企业运行的安全范围内。从而减轻了运作成本,提高了效益。由上分析可得:增加企业价值是两者共同目标。
3.2.2 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机关联,相互促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本身就会对危机作出反应,本能的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找出根源解决困难。无形间产生预警作用。
而财务预警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它使内部审计的目的更强,效果更明确。所以完善两者的融合对企业制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3.2.3 推动两者使之达到有机组合的最大因素是风险。
从根源上讲,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该分开而论之。而贯穿这个系统,并把整个系统完整融合的最大动力就是风险。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内部审计的方向难免和危机产生联系。
内部审计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而判断风险级别,分析危机可克服性,为风险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风险不仅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并在应对风险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又相互依赖,共同组成应对风险的机制。因此,风险成为促进两者协同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曙光。但是,经济学理论和财务理论也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而日趋复杂和深奥。这要求财务工作者要及时获取最新的财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做好财务分析,为企业在新时期的腾飞提供更好的智力投入。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3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动态管控框架
一、相关概述
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是流动资金不足、权益不足、流动性不足以及债务拖欠等几个方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在正常的经济业务时受到阻碍,甚至于发生除非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否则难以有效化解危机及困难的局面。而且,在财务危机的诸多因素中,较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导致上市企业发生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通常就会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表现,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强化财务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危机作为一种能够严重干扰企业正常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经济困境,通常会导致企业财务持续亏损或者严重亏损,进而无法正常支付企业费用及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都会遭受很大的丧失和削弱,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价值受损,是企业处于经营困难的处境。
二、企业财务危机机理研究
财务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累积的过程,它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依次经历危机潜伏、危机形成、危机发展以及破产和恢复的一系列过程,正因为如此,企业财务危机常常具有渐进性、突变性、综合性、可逆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并在发生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征兆,这些征兆是多种多样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的各个方面和阶段。
总的来讲,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利润质量比较低,甚至于发生严重的亏损,其次是企业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发生明显的恶化,企业的资金短缺等。
由此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因子早已在生产中潜伏着,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实际上是危机因子不断扩大的结果。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自身所具有的变化性及动态性,企业的财务危机在反应及预防方面也就增加了难度,这使得企业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成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构建
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特点以及企业的资源状况,同时还应当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动态管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而且还要确保财务危机预警动态框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相应的危机预警管控框架时有效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种种原因,以便做到管控框架的有效性。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危机管控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正是由于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资源集合体,使得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内部环境因素,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对于财务危机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模型的构建要从战略管控、经营管控、作业实时管控等环节,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及作业层面来强化分析管控,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中长期财务预警、短期财务预警及动态财务预警等。
首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一阶段:经营预警
在这一阶段,要明确企业进行危机预警的经营环境,包括内部经营环境、外部经营环境等,以此来处理好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跟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需要明确管控的重点环节及方面,这里面主要涉及了生产方面、采购方面、营销方面等。针对具体的流程,进一步实现简化和有效管控,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产购销各个环节的有效良好衔接,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管理水平对业务流程实现动态管理。
其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二阶段:财务指标预警
在财务阶段,量化的指标就是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这要求企业按照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分析作为预警指导,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预警的切入点,将各财务数据加工和分析,及时转化为有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具体来讲要重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预警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发展能力预警指标等,同时还应当重点分析现金流量预警指标,准确把握分析重点。
再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三阶段:实现两阶段的一体化结合及动态化管控
管理层需要针对企业所表现出的警报或者警示信息作出合理科学判断,并针对具体的财务危机提出措施、有效执行。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总体上就是反应——执行——纠正的持续过程,在这一动态管控框架下,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危机意识,重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控的作用及积极意义,同时针对不同的危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类预警,以此有效把握危机动向,强化危机处理,重点控制好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
总的来讲,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需要将企业的财务阶段及经营阶段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做到财务危机预警框架的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框框架的内容及要素,并且在实际的危机预警管控过程中要逐步强化管控过程的综合性及合一性,避免单独或者割裂地执行管控的某一个环节,做到动态管控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提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过程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经济动因与循环机理剖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01)
[2]马军生.内部控制十大漏洞[J].企业管理. 2010(01)
[3]罗雁,赵红,陈绍愿.企业成长危机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策略[J].商业时代. 2009(03)
[4]谭慧洁,刘耀中.危机管理中组织结构的构建[J].商业时代. 2007(03)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4
【关键词】 银行危机; 预警系统; 平衡计分卡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虽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体规模、资产质量、盈利水平、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但是银行业面临的复杂风险环境仍不容忽视。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提振经济、扩大内需,政府主导的大量投资刺激了银行信贷规模的井喷式膨胀,虽然之后随着管控力度的加强增幅有所回落,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的地方债务在经济下行的风险中不断被暴露了出来,特别是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将对银行业提出严峻的考验。因此,居安思危,构建科学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时刻监控银行的风险状态,避免美国式金融危机,则显得尤为重要。
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源自银行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国内外的学者研究表明:银行自身的脆弱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银行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宏观经济波动(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等)对银行的冲击则是银行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从内部系统看银行风险,Fisher(1933)认为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信贷膨胀刺激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催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间接鼓励借贷活动,直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债务的状况,从而引起一个连锁的债务紧缩过程,并导致银行危机。Diamond and Dybvig(1983)指出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的不对称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羊群效应(HerdBehavior)”使银行很容易遭受挤兑。叶望春、夏清华(2001)认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战略失误是银行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王爱民等(2005)则指出引发银行危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控机制薄弱、贷款过于集中、银行投机行为等。
从外部环境看银行风险,经济繁荣时就已经埋下了金融机能失常和金融动荡的种子。Demirguc-Kunt and Detargiache(1998)研究表明,低GDP增长率、过高的真实利率以及高通货膨胀率都增加了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Eichengreen and Arteta(2000)发现国内信贷额的快速增长、银行负债相对储备金的过度增长、国内金融的自由化都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有很强的影响力。沈坤荣、李莉(2005)的研究则表明放松银行市场的准入限制,允许银行涉足证券、保险等业务,有可能诱发银行危机。陈雨露、马勇(2008)认为,一个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越少,该国的金融体系越趋于稳定,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小。
上述研究为银行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预警指标体系既要关注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也要关注银行外部环境的风险。然而当前国际上最主流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CAEMLS评级体系却只是考察了银行资本(C)、资产(A)、管理(M)、收益(E)、流动性(L)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S)六个内部要素,而对宏观环境、制度、传染机制等因素未予充分考虑,从而降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此外,CAEMLS更多地关注了银行“此刻如何”的结果性财务指标,而对导致结果的源头性、驱动性指标(如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关注不足。这容易导致银行危机预警的时效性滞后,即便准确发出预警,银行也来不及采取措施。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平衡计分卡(BSC)的框架下,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过程、多维度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基本结构
从风险传递的路径分析银行危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温和蔓延型,银行内部机制僵化、缺乏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和职业发展关注不足(学习与成长方面),从而导致银行内部控制不健全、操作风险蔓延、业务流程不合理、综合效率低下(内部流程方面),并进一步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用脚投票、市场份额流失(顾客方面),最终表现为各项财务指标恶化,公司绩效越来越差(财务方面),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保证员工提高和产品创新。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危机爆发。二是事件引爆型,看似合理的银行战略、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下,银行也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资产质量、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但在偶然事件(如操作风险)或外部冲击(如宏观经济恶化)的影响下,银行突然爆发危机,前者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后者像雷曼兄弟的破产。
当前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资本充足率为主线的快速纠偏预警模型,二是以CAEMLS为代表的银行评级预警模型,三是基于回归分析、LOGIT分析、类神经网络等方法的数理统计预警模型。从预警指标选取的范围来看,上述方法主要是关注银行内部可量化的财务、金融指标,部分模型虽然也涉及了宏观环境方面的预警指标,但对银行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顾客等风险驱动的源头性指标却鲜有关注。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工具,较好地关注了银行内部价值创造的过程,并进行有效评价,使之更符合银行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银行危机预警具有现实可行性:因为价值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风险产生和传递的过程,预警的前提就是要评价,并且平衡计分卡的评价贯穿了价值创造和风险产生的全过程,因此更加全面也更加及时。同时,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对银行危机的显著影响,应在平衡计分卡原来四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外部环境维度。
因此,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将由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外部环境五个预警子系统构成。对于温和蔓延型的银行危机,可以在风险萌芽的初级阶段,通过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及顾客预警子系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对于事件引爆型的银行危机,可以通过外部环境预警子系统,持续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其他预警子系统的影响,以便在外部冲击或偶然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给银行尽可能多的缓冲和应对时间,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避免风险的快速蔓延。至于财务预警子系统,是银行面临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发出的预警信息精确度最高;但因其是风险传递的末端环节,往往只能提示危机的结果,难以厘清风险的成因,也无法保证预警的及时性。因此,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主要特点在于从风险产生的源头及其传递的路径着手,重点监测银行危机早期的风险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及时应对。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的综合风险度量
(一)预警指标的权重分配
指标权重的确定对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首先,应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组建预警评估专家团队,深入了解银行自身特点及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情况。然后,参照Satty的九级标度法设计调查问卷,由各专家根据具体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打分。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构造各层次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利用和积法或幂法求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对这个特征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后即可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配结果如表1所示。
(二)单项预警指标的风险度量
(三)综合预警系统的风险度量
(四)基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案例分析
运用上述方法,依据2011年中国银行业外部宏观环境相关指标的现实数据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资料,计算整理各商业银行综合预警分值及各子系统预警分值,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银行危机预警系统能够更全面地揭示银行面临的风险。从财务角度看,各家银行各项指标安全状况良好,除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外,得分均值均在90分以上;除中国银行外,预警分值均在92分以上,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运行良好、风险较小。中国银行得分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外汇敞口较大、外汇风险较高,此外工商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偏低,也应引起足够关注。
但如果考虑外部环境及其他三个预警子系统,各家银行的综合预警分值则出现戏剧性、颠覆性的变化,财务评价最优的农业银行综合表现变为最差,各家银行的分值均出现明显下滑,均值下降16分之多,说明在光鲜的“财务外衣”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局部风险。从顾客角度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客户增长率和利润率,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农业银行整体的客户利润率偏低,可能与其低端客户比例偏高有关。因此,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努力开发高端客户应是各家银行的当务之急。从内部流程角度看,营业网点平均业务量偏低、成本收入比率偏高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通病,表明其整体效率不高、内部流程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中以农业银行最为突出。从学习与成长角度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的人才战略、人才结构较为合理,对员工的培训和成长比较关注。但其中农业银行的表现较为弱势,在员工培训、高学历员工比率、人均利润贡献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从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来看,货币化程度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冲击,特别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不断恶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强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将逐步显现,之前过快的投资和信贷膨胀所带来的风险将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相关行业及部分实体经济领域持续发酵。因此,各银行应予高度关注和警觉。
结 语
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危机预警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探索,本文仅就其研究框架、路径进行简单示例,在预警指标的选取、权数的分配及预警临界值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望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Fisher.The debt 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J]. Econometrics,1933(4):337-357.
[2] Dianmon,D.W and Dybvig,B.H.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3):401-419.
[3] Demirguc-Kunt and Detragiache.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IMF STAFF Papers, 1998(1):45.
[4] Eichengreen and Arteta. Banking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Presumptions and Evidence . Center for Interna
-tional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2000.
[5] 叶望春,夏清华.银行危机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1(9):69-72.
[6] 王爱民,朱启贵,屠梅曾. 商业银行危机成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12):62-65.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经济业务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1.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有关。在现代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资本结构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企业的成败。
1.2 投资风险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制定的投资决策的最终效果具有不确定的一面,包括投资利润率下降、投资回收期加长、投资不能完全收回,甚至完全收不回。
1.3 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和将丧失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1.4 其他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诸如企业经营亏损风险、财产跌价损失风险、企业员工人身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企业诉讼风险和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2.1 财务信息不能满足管理要求
财务信息是用于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基础,如果没有流畅、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系统,或者这个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不能够清晰的达一定的经济含义或者不适用于特定的管理目标,那么即使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经营等都不处于危险状态,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随时存在失控的重大风险。
2.2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决策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力保决策依据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2.3 财务控制不力
如果在财务控制上存在漏洞,那么企业的经济利益将有可能流向企业外部,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风险,或者企业的各项决策和计划无法得到贯彻和执行,不得不中途停止或者面对失败的结果。
3.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的关系
3.1 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在经典财务管理研究中,财务危机形成的领域通常被概括为财务风险的四个种类。而财务管理流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也会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3.2 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
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够简单的预示企业财务危机的警示信号,而且能够对这种信号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不仅能够说明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而且能够提出如何有效处理和应对各类财务危机的有效措施。
4.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1 财务预警模型
①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
②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4.2 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多变模式可以从总体宏观角度发现风险,而单变模式能多方面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从微观上反映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4.2.1 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的灵敏性、先兆性、关联性要求、通过借鉴实证研究分析筛选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是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方法体系的重要环节。财务指标的选取是与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密切相关。
4.3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实例
企业与其他部门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别建立了符合自己特色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现以医院和企业为例简略介绍一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体的建立过程。
4.3.1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医院在理财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相背离而存在着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医院财务人员必须正确识别、了解医院内外经营风险,把握资金市场的发展及变化规律,遵循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处理好资金市场与财务风险、风险投资与风险报酬的内在联系,运用财务杠杆的调节功能,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4.3.2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医院财务部门要根据医疗、药品、器械、材料等价格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预测,提出合理建议,为医院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医院投资、筹资、用资、收益等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3.3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4.3.3.1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4.3.3.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6
一、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原因
(一)财务风险意识薄弱。我国国有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认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严重性明显认识不足,单纯以为只要做好账、管好钱,就没有财务风险,政策推行中“求稳”意识强,墨守成规厌恶风险,无视“以变求存”的市场规则,在资金、债权债务、投资等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处处存在变数和风险的今天,这种风险意识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国企自身生存能力的欠缺。
(二)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特征和要求,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由于管理链条长,审批层级多,监控难度大而且成本高,造成各级单位的风险不能有效得到梳理和监控,比如在众多国有企业中监事会形同虚设,相关负责人大多是兼职,监督作用发挥受到局限,同样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大都缺乏完整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财务管理系统中也存在着弱化监督的缺陷,普遍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自查自纠能力欠缺,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从而造成国有企业自身财务风险较多。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可行性较差。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又简便易行的风险预警机制,现有的各类风险预警模式不是浮于理论探索或形式操作,就是实施成本过高,或者不适合于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可行性较差,不宜推行,最终导致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五)国际市场竞争对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熟悉和遵从国际社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规定,如101条风险管理准则、ISO风险管理准则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型跨国企业都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走向世界,将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尤其是财务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海外企业每年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高达上千亿美元,可见,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多么的紧迫。
二、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简便易行。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人员的普遍素质与能力。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预警机制也应融入到日常活动中,便于操作与执行。首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适应国企自身特点,由一般财务人员依据财务基础知识便可初步实施。其次,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依据自身财务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财务数据,强化日常监督,避免增加财务人员负担和工作压力。
(二)成本效益。因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本身不易进行考核量化,因而易形成只增加额外成本不产生效益的顾虑,导致实施有难度。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作为改善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措施来考量,尽量减少专业化实施成本(如专设岗位、专业培训等),以前置化财务监督的方式,促进企业夯实财务基础工作,防范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三)重点全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自成体系且有重点,预警模块和预警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预警体系与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应有机结合。如商贸企业的预警机制应集中于资金、往来账、存货等监控;房地产企业则应更多考虑投资、融资等预警。同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考虑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财务风险的领域都应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对企业财务风险提供整体评价。
(四)激励约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与年度考核指标相结合,并包含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以促进有效实施。风险预警不是目的,采取措施,改善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才是初衷,因此,完整的预警机制应包含相应的整改要求和奖惩措施,企业一旦建立预警机制,就应该通过固化的流程制度来实施和考核。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议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归口管理部门为财务审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经办人员可以是从事企业日常预算管理、核算或统计等相关业务人员,无须专设部门和人员。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财务负责人要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负责人。
(二)建立跟踪监控的指标体系。相关财务人员要重新梳理已有的财务数据,结合以往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通过敏感性分析测算,关注对企业财务数据比较敏感的指标和项目,建立一套跟踪监控的指标体系,同时,设计一套跟踪监控表格,为预测预警提供依据,如期间费用预警监控表,可以按月跟踪,也可以按项目周期跟踪,定期测算成本费用完成率,探索设定预警级别和不同预警值。
(三)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和步骤。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制定《X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对管理部门、人员、职责,预警管理的原则,预警方式方法,汇报、整改、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制度化流程化,推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实施。
四、实例分析
例:某国有企业X主要业务为商业贸易,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年度考核指标是利润实现1 000万元、成本费用控制率100%、库销比小于3、坏账率小于5%等指标,已经连续经营3年以上。试对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方法和步骤进行阐述。
分析:
第一步,X企业经理层在办公会中一致同意由财务审计部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并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由企业总会计师担任第一负责人,主要考虑是便于推动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同时增强总会计师的风险责任意识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深入了解,利于企业发展,另外,也便于总会计师统筹考核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第二步,X企业财务审计部接到工作安排后,指定预算室负责具体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预算室结合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指定负责预算分析岗人员根据以往预算执行情况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和测算企业财务数据中对考核指标比较敏感的财务指标,由统计分析岗根据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区域。结论是,企业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管理费用、应收款和税务,对于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预算完成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较为敏感。
2.预算室将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预算完成率、净资产收益率列为公司预警监控指标体系,同时,建立营业收入、管理费用、应收款、库销比、税务风险等跟踪监控表格,设定“黄橙红”三色预警方式,并规定不同的预警值,如管理费用及明细使用达到预算值的70%时为黄色预警,采取措施是向总会计师通报,加强费用控制;使用率达到80%时为橙色预警,采取措施是向总会计师通报,控制费用支出,改善财务状况,使用率达到90%时为红色预警,由总会计师向经理层通报,原则上不再发生费用支出,特殊费用按照预算外管理办法执行。
3.对于税务风险,由财务审计部负责人牵头税务会计配合预算室,梳理企业日常经营中存在的税收风险、影响金额以及相关税法规定,定性定量相结合,形成X企业税收政策跟踪表,根据税法规定的纳税时间、金额、处罚措施等测算出企业税收风险的紧迫度、重要性及金额大小,设立高、较高、中等、较小等不同风险预警级别,根据实际情况,对达到高、较高风险级别的事项及时向总会计师通报,对中等、较小风险级别的事项要持续跟踪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