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1

1.直观思维能力比较强。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总是难以理解,相反,对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嗅到的、听到的,他们总是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好的理解。对于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老师可以尝试着更多的将数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把握学生的直观思维强的特点,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有效思维的持续时间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因此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对知识的有效记忆时间也十分的短。因此,一节没有任何变化的、平铺直叙的教学,效率会十分的低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因此,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变化多端,时不时地给学生在课堂上准备惊喜,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有效思维。

3.思维理解层次浅,缺乏灵活性。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般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小学的知识学习中,规律寻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型,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这些题目会是他们的困难,他们往往耗费很多的时间在这些题目的解答上,然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因此,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锻炼,帮助学生适应类似的题型,减轻他们的考试压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老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结合各种现代科技,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同时将数学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更加广泛的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数学的教学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抽象的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刺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扩散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上有关直线定义和差别的课时,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几何画板这个软件,通过该软件更加清楚演示各种线之间的区别。如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过一点可以有无数条直线;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过一点有无数条射线;线段不能延伸,它有固定的长度,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种动图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示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别,而且,因为人对动图总是会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这种方式在人的脑海里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符合时展的潮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对待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夯实基础知识,活跃学生思维

45分钟的课堂,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老师可以时不时的在课堂上创造惊喜,为学生疲惫的身体注入活力。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故意引导学生用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行检查,当学生通过检验发现答案错误时,他们很容易的会去思考在哪一个步骤出错了,然后他们就会从头开始,理清思路,一步一步进行验证,这样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强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基础知识是学科的基础,老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少走弯路。对于基础知识,老师可以频繁的进行巩固,把概念相近的定义进行区分比较,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2

姜伯驹先生指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最后的法宝。”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联系,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品质主要体现在独立性、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我们教者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创设适当的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运用学过的知识、生活经验作适当的铺垫,以转化难点,发展思维的独立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提倡实施知识铺垫教学,以问题为向导,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并以思维的独立性指导今后整个人的各种活动。

在讲授“汽车小时走了18千米,汽车1小时走多少千米?”前,先出示:“汽车2小时走了120千米,汽车一小时走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路程÷时间=速度(1小时走的路程),让学生用新授题和铺垫题作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新知识迎刃而解。

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遵照循序渐进的原理发展学生的联想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有理有据,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推理长期以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着力点。因此,学生说话必须有条有理、解题必须有理有据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如在解析思考题:“甲、乙、丙三人进行一场田径比赛,比赛项目有:100米、400米、800米、跳高跳远五项。已知每项第一、第二、第三名各得5分、2分、1分;乙800米赛跑得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每人的总得分是:甲22分、乙丙各得9分。想一想:这三人在五项比赛中各得到什么名次?”时,就更显得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由题设知乙800米赛跑得第一名,5分在手;而甲总分得22分,甲只有当800米得第二名,其他四项都得第一名时,才会获得22分(5+5+5+5+2)。由于参加比赛的只有三人,每人每项至少能得第三名,拿一分,乙只有除800米外的四项都第三名才可能得9分(5+1+1+1+1);丙除800米得第三名外的四项都得第二名。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结论绝对可靠。但不能过份强调为儿童数学思维训练的唯一方式。

又如比较 的大小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常规的解法是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依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其弊端是计算量过大。

演绎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凭直觉“猜想”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和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多为学生提供“猜想”的情景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得猜想,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需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入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主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归纳等数学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鼓励质疑,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数学题解题思路的多种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思考,从批判、求异的思维出发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在教学:“把等式 转化成比例形式”时,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

八种答案。事实证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求异性思维越发展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发散寻找到多种解题思路或无数种答案后,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会体验到数学的奇妙,让学生爱学、乐学。

四、引导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能满足于会做题,重要的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出最简洁明了的解法。

如在讲授:“一根铁丝正好要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成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时,学生纷纷作出如下解答:(5×4-8×2)÷2=2(分米);5×4÷2-8=2(分米);5×2-8=2(分米);5-(8-5)=2(分米)。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解答作出比较,学生们为后两种解法很巧妙。若教师能经常引导学生追求解题的简洁,不但会发展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欣赏到简洁美。从而可能会出现“5×2-8”或“5-(8-5)”这样类似的巧妙解法。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3

关键字:数学,思维

Analysis on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ahuang school in Panshan county in Liaoning provinceCai Jiuwei

Abstrac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in learning, developing students' potential,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key consideration.

Key Word: mathematics, thinking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6、60、6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6米=60分米=6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6元=6.0元=6.00元,6米=6.0米=6.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一题多变、诱发思维

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500包,发到各班共300包,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500包,发到各班共300包,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500包,发到各班共300包,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500包,发到各班共300包,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说理训练、完善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了算理,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四、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 近似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厘米,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高为1分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由于刚刚自己动手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因此很快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0÷2÷10=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3.14×2×2×10=125.6(立方厘米)。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了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60×2+200-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50×2+200-60×2=180(千米)。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课件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 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多年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理论与心智技艺相结合的科目,因为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所以数学又被誉为为“思维的艺术体操”。本人在教育一线从教近三十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任务,逐渐体会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要素。

但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一些农村学校,甚至城乡结合部学校等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育水平发展缓慢,教育技术落后,教育手段陈旧,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训练,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这些落后地区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以下是我结合自己三十年的教学感悟,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总结的几点拙见。

一、课前的预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课上哪些是自己必须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有条理,听课有目标,并促使学生用资料和设备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思维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他们维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或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导到与学生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让他们主动开动脑筋,手脑口并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我在讲授“能被3、4整除的数”这个课题时,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马上就能判断是否能被3,4整除。这一情景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刺激,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我的诱导引导下,逐步呈现出能被3、4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求知之乐。同样,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学生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会让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

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训练

由于农村学生的接触面相对较狭窄,学习模式主要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好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要条件,有了基础才能加强变式训练、反复练习、举一反三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之有效。所谓变式逆向思维,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地转化。如题设和结论的互换,图形的位置、行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语言符号的互译,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万变不离其宗”。变式训练可以把很多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灵活多变思维能力。如:一道例题可以变式成很多题目,而且很多考题都是书上的例题或习题的变式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变式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应付很多考试。

四、加强表达能力训练,促进思维提升发展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连贯的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数学术语较多,阻碍了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农村的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说,鼓励学生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为此,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表达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叙述模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是为了教而教,所以培养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多也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做题而做题,很少问为什么学,为什么做,从不归纳总结。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完后做完后多总结、多反思。想想问题的解题方法、思路等。把各种题目或解题方法归类汇总,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学习认知、学习基础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新知识比较难理解,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深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同时也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矛盾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师在这个时候再引导学生注重课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够符合1:3的体积比例,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恍然大悟,提升他们的综合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项应用学科,也是一项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一项对于学生自身感知能力、探究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学科。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去探究知识,引导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V=πr2h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即v=1/2ch×r,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因为自身的探究学习得到了更好的巩固。

三、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与综合思维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项规律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比如在引导六年级学生进行总复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加强学生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等学生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教师再引导学生一定的总结、归纳,同时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褒扬,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时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就越积极,而经常受到教师冷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会出现积极性不足、沉默寡言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以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联系身边较为熟悉的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便能够更好的启迪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毕业班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认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大的挑战,因为这不仅要考虑教学效率还要想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来讲这是一个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下足工夫,对课堂上的教育做足充分的准备,要从小学生的兴趣方面考虑,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在课堂上应适当加一些小游戏,这样就会使小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又不会轻易地分心溜号。

一、通过课堂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乐学,才能记忆深刻,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课堂小游戏,这样在一边教学的情况下,一边做游戏,学生不但不会觉得累还会有所收获,在欢乐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教师教小学生算数的时候可以进行猜数游戏,3+4=7这道题,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分别代表一个数来进行抱团的游戏,老师说三个同学和四个同学抱在一起,那么学生就分别组队只有七个人抱团留下,其余的同学就可以回到座位上一起来数数总共剩下多少个同学,这样同学们就在做游戏中得到了结果,学生不但记忆深刻而且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当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

二、注重情感教育,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情感教育是现在教育事业中比较受重视的一个环节,把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视为情感教育,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特别容易分心溜号,所以,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情感教育就更加重要了,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发现小朋友有溜号现象的话,应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教师可以把课堂上溜号的学生叫出来,然后到黑板上写下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就刚才讲的内容进行提问,答对了可以给予相关的奖励和表扬,可以为小学生发小红花或者积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同时也沟通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学生有自我满足感和上进心。教师对小学生的关注不但可以使小学生对老师有依赖感,还可以让小学生有亲切感,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而且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普遍比较差,如果小学生们喜欢任课教师,那样也会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小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状态,同时还要关注课后同学们的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同学之间的相处状况,这样更有利于老师对每一个小学生的了解,针对小学生遇到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导措施。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上善于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小注重培养,勤加锻炼。小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让家长带他们去市场,购物,通过货币的交换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任课的教师也应该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的闲暇时间与小学生们一起研究有关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奥林匹克题,例如,数独,这个数字游戏不但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数独这类游戏在奥林匹克题中是非常重要的题型,因为这种问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也可以培养小学生专注学习的毅力。在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数学思维,而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

教育改革之后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思维,而在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又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思维也就越来越重要了。祖国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天地,是年轻人施展抱负,展现个人魅力的时候,所以,更应该从祖国的花朵小学生抓起。国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还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大量的科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达成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