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1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二)、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协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上下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一,带来了行政机构上下不对口、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同时,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打破水务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要重新调整相关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会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有利益,如何理顺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
(三)、投资渠道不畅,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职能发生调整和变化,导致水务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更加明显,原有的投资渠道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又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基础设施对社会资金、外资以及金融资本等吸引力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四)、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滞后,水务市场产业化程度不高。水务国有资产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以及相关经济政策还不配套,使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在推动水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水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仍然是许多地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水务一体化;改革;优越性;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日益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和科学配置水资源,已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科学选择。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我灌域旗县区和水利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1.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水务”一词是从国外水务公司名称翻译演化而来的,“水务”一词含义也逐渐从“供水服务”扩展到“涉水事务”。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2.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极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1.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团结治水”,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机构设置原则,革除了过去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职责,提高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了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就是说形成了完整的水务规划体系,使水资源合理综合规划与防洪、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节水以及水景规划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统筹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区域内外水资源,实现城乡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和区域联网供水来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乡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强化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城乡水资源的水质,提高了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4.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5.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为理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城乡水价体系和标准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而且有利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水价政策,促进城乡供水事业的共同发展。
6.推动水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水务一体化管理为之提供了相适应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头管理带来的产业发展不配套问题,对水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是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的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结果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内河水、地下水的污染不断加重。几个部门管理,却又无人负责的局面。
2.水资源意识淡薄。在人们的意识中更多的是洪涝灾害意识,很少有人知道“水资源”这个概念。虽然很多人意识到周围的水质在变坏,但很少有人会从水务管理一体化这个水资源管理体制作为切入点来考虑。
四、关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1.积极进行职能整合和转变,切实做好水资源公共管理。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没有了职能的交叉,可以大大提高水行政效率效益:一是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二是在水资源的分配上,运用市场化手段,比如价格调整,使个人用水和企业用水趋向合理;三是可以找到公共政策与市场的结合点,资金和政策配套,把水资源的市场激活,把一批企业资金引到节污水处理上来。
2.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争取投资,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治理力度。
要对全灌域水资源重新作出科学的考察评价,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水质、地层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考察,为科学统一规划和开发水资源提供依据。积极开展节约用水、供水、排水、防洪、农田水利、水污染防治等专业规划的编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务规划体系,为我灌域水利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队伍的作用,全面启动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典型的水事案件。同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范围,加强执法巡查,尽可能地减少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4.统一管理,使水务成为大市场。
统一管理后,可对公益部分和市场部分作出合理的划分,制定不同的政策。分清水的公益职能和市场运作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
5.强化宣传,营造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氛围。
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宣传力度。以达各个部门理解与支持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汉水资源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只有推行这样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多特性,而自然循环、可再生性是水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的自然属性要求把水资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水资源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作者简介:曾海兰(1976―)现主要从事灌溉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3
“城乡一体化的好处,在于实现管理变为一个主体实施,在整个管理的协同中,包括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很大的好处。”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顺说。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四川省农村饮水和污水处理单打独斗的问题。
该项目率先在全省水务行业提出城市与乡镇、供水与排水、存量与增量“三个一体化”的操作思路,形成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成为水务PPP项目的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四川省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示范项目,今后将逐步在四川全省推开。
项目背景 :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 绵竹水厂运营困难
绵竹市有城市供水厂5座,由绵竹市供排水公司运营,目前基本能实现自收自支,每年制水量在3.5万~4.0万吨/日,售水量约在2.2万吨/日,漏损率在43%左右,漏损率偏高。绵竹市居民水价为1.2元/吨,为目前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绵竹市共有乡镇供水厂22座,由绵竹市水务局委托各乡镇运营。目前乡镇供水厂制水量在2.3万吨/日,实际售水量在1.1万吨/日,漏损率超过50%,漏损率较高。绵竹市乡镇供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直管的有4处,由村集体管理的有6处,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的有11处。各供水厂(站)通过简易听证会,制定区域内供水价格,执行水价从0.8元/吨到2元/吨不等,水价不统一。
据当地水务局统计资料,绵竹市各乡镇供水厂(站)运营较为困难,绝大多数乡镇供水厂(站)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乡镇供水厂(站)运营困难,部分水厂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乡镇供水厂管网长度约2100公里,管网长期无专人管理,存在私拉乱接现状,也是漏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015年6月,d竹市正式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三条红线”目标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制度,公布了绵竹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条红线”。一是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至2030年,绵竹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3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7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同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项目概况 :总投资约5.65亿元 3~4年建成
基于此背景,绵竹市政府提出构建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基本思路是整合现有供排水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立项,采用PPP模式运营,提高城乡供排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共享性与经济性。
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的实施机构为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营资本方为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其中:存量资产评估价值3.5亿元,涉及22座乡镇供水厂、5座城区供水厂、5座乡镇已建污水处理厂和1座园区已建污水处理厂,拟采用TOT方式(转让―经营―移交)运作;拟新建项目投资约2.15亿元,涉及新建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乡镇供水厂,拟采用BOT方式(建设―运营―移交)运作;存量项目中设备老化、管网漏损、管线连接不合理的资产拟由社会资本进行更新改造,采用ROT方式(改建―运营―移交)运作。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比例约50%,其中:政府指定机构出资占比10%,社会资本出资占比90%;总投资中另一个50%拟通过融资渠道解决。
绵竹市财政局组织并聘请来自项目管理、行业、财政、金融、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法律领域8位专家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专家组建议应有计划对项目规模进行整合。在融资方面,项目投资总额5.56亿元,其中10%由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入股,社会资本股本金占比90%;拟贷款比例50%,约2.8亿元。“本项目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子项目的可融资性差异,进行均衡,让每个PPP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可融资性,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可融资。”中国水环境集团四川公司总经理王东尔建议。
根据专家测算,政府不仅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3.5亿元存量收益,每年还可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同时,本项目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平均每年支付4763万元,支出峰值出现在2020年,金额为7735.8万元,年度财政支出占比控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以内,未突破财政部提出的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要求。随着绵竹市年公共预算支出基数增长,PPP项目占比会进一步降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过。
示范项目亮点 :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首个PPP项目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4
发挥优势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全省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与之配套的供水、污水处理综合治理现状如何?
毛有智: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三位一体”规划和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经过近5年的发展,水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与之配套的排水管网、自来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建设仍相对落后,水处理能力不足、工艺设施陈旧,管网漏损比较严重、污水收集困难、供需矛盾突出,水质安全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解决上述问题,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组建贵州水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进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旨在新建供排水设施、兼并重组市县级水务企业;整合全省原水、制水、售水、排水、污水、中水回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全产业链;发挥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水务保障,为全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夯实基础。
:据了解,省内外的水务企业也在角逐贵州水务市场。作为本土企业的水务公司有哪些竞争优势?
毛有智:与其他水务企业比较,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要求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推动水务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承担主导作用。二是作为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和服务民生的责任。三是作为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明确将具有城镇和工业供水功能的水库委托我公司经营管理,我们能充分调动全省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推进资源整合
打造“水美贵州”
:推动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毛有智:黔党发〔2011〕2号《关于加快水利体制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全省水利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做大公益性水利、做强经营性水务,形成给排水一体化管理、投融资一体化管理、水价一体化管理和水务行政管理体系一体化,这些顶层设计必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为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持。
公司成立以来,秉承诚信、高效、合作、共赢的理念,按照差异化原则采取有条件整体划转、控股、参股、PPP模式与全省各地进行合作,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持认可,构建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全省水务市场的大整合、水务资产的大聚集和水务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公司已整合县级水务企业近30家,拥有水处理厂50余座,城镇日供水能力近10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近10万吨,管理原水资产30亿元,供排水资产2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
在推动水务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公司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做大水务产业市场,规模效应日益凸显;通过推进升级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做到“两保一优”服务,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稳步提高;推进融资工作,实现融资多元化,为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我们与瑞士水务、碧水源、国贞环保等国内外知名水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工程建设方面,实现水源工程建设与供排水设施新建改造并举,通过完善供排水设施配套,大大提升服务区内的供水保障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打造“水美贵州”。
:通过整合县级水务企业,对当地水务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毛有智:通过加强与地方合作,有效推动黔西南州、贵安新区、新浦新区、大龙开发区,以及威宁、平坝、息烽、瓮安、余庆、绥阳、凤冈、习水、赤水、正安、务川、松桃、贵定、贞丰、岑巩、惠水、清镇等市(县、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水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从水源―供水―排水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资源集约优势和管理一体化优势;有效整合水源―供水―排水资产,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技改升级,提高水务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供排水服务;整合政府和国有企业资源,破解水源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及供排水设施投入不足问题;通过政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优势和企业技术管理优势,破解地方水务部门项目建管人才紧缺、建管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升了供水效率;通过市场整合,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行业影响力。
扩大交流合作
经营管理好原水资源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中瑞对话”成为重头戏,公司与瑞士方面有没有进行合作交流?
毛有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我们参与了中瑞对话,并同瑞士水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以余庆县作为合作案例进行实质性合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东方瑞士”的要求,学习借鉴瑞士在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山区污水综合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以应用推广,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设生态文明贵州提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5
为进一步理顺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行体制,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的水务产业管理新模式,全面实施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整合重组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全市城乡的水环境质量,建立覆盖全市、统一监管、规范有序的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实现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
二、整合重组的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明确重组主体、明确操作方式、统一规划分类推进”的办法,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以城带乡、以网带厂,推进全市乡镇水处理资产整合重组工作。
明确重组主体。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主体为市国澄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国澄投资”)及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水务”)。
明确操作方式。由国澄投资与企业协商后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全市各乡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双方协商谈判的途径,进行资产整合。
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区域内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整合。整合后的各乡镇供水厂网资产归江南水务所有,并由其负责运行和管理。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功能布局应按照市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实施,国澄投资负责整合后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区域内新建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监管。
三、时间步骤
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原则上分三年完成。至2009年底前,完成全市范围内所有乡镇水厂和相关供水资产的收购协议的签定,启动全市污水处理管网资产整合工作,扎实调研,优化规划,制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起,启动全市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整合,至2011年底全部结束。
污水处理厂网整合的步骤为先集体产权单位、后民营产权单位;先管网资产整合,后污水厂资产整合。对镇属集体产权的管网资产先行评估后进行整合;对民营产权的厂网资产(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除外)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供水厂网的整合。资产范围为乡镇水厂设施及镇级管网(不含村级管网及小区配套管网),方式为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四、工作要求
1.成立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务副市长担任,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监察、国土、建设、水利、审计、环保、规划、物价、法制办、城管、国税、地税、工商部门负责人和国澄投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根据《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全市范围内属于行政事业性质的污水处理费,可由市建设局委托国澄投资统一征收;对其它的服务性污水处理费,可由国澄公司根据市物价局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核定的指导价与企业协商确定。
3.由建设局牵头对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网规划布局和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开发区、临港新城以及各镇(街办)应争取早日完成乡镇水处理资产的整合重组工作,从建立全市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大局出发,确保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行安全稳健。
2.加强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镇、街办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督促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协调相关工作。
3.明确责任。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办)应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主要领导挂帅,负责本镇范围内水处理厂网资产整合重组工作,协调相关矛盾,具体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有关任务。国澄投资要规范操作,依照优化后的规划方案和整合重组工作时间表扎实推进,通过资源整合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工作。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范文6
建设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现代水利建设模式逐步走向成熟。60年来,全州水利建设经历了以“掘地为塘”为主,到以兴建水库增强水资源控制能力为主,再到增加人畜饮水、城乡供水等内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历史变迁。水利建设摸式由传统的服务“三农”逐步转为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现代水利建设摸式逐步成熟。
水利投资逐年增长,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走向完善。水利投资呈梯次增长,共完成水利投资157亿元。特别是“十五”以来,水利建设规模空前,投入逐年增长,总投资达146.1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呈“井喷”态势。到2015年底,全州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98座,是改革开放前的1.6倍,水库总库容达87556万立方米。先后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累计投资17.89亿元,实施项目5429个,解决了421.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河道治理成效显著,全州中小河流治理长度累计达282.12公里;小水电建设突飞猛进,建成水电站136座,装机容量达到75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分别是“九五”时期的5倍和4.85倍。
防汛抗旱水平全面提升,防灾减灾体系逐步走向完善。60年来,全州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逐步由控制向管理转变,形成了完善的科学防控水旱灾害体系。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州积极落实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制,修编完善水旱灾害、水库防洪、山洪灾害等各类应急预案,加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力度,建立州、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抗旱救灾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先后成功应对了2000年、2007年大洪灾,2008年特大凝冻灾害,2011年、2013年特重旱灾,2015年强降雨等极端气候灾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水利改革全速推进,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主旋律。60年来,全州持续推进水利改革,尤其以“十二五”以来的改革成效最为明显。完成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初步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建成都匀剑江河、惠水涟江等一批备受称赞的水生态项目。建成罗甸千岛湖、长顺杜鹃湖、瓮安朱家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分别在瓮安、惠水、荔波连续举办三届“水生态文明・黔南论坛”,打造出一张黔南州生态建设的水生态文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