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零基础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零基础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零基础教学

篮球零基础教学范文1

通常我们会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成就动机、情感需求、兴趣爱好等等。我们也把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归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根据其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程度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指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笔者把这种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以及持久的影响力的划分为第一层次,即最高层次水平。第二层次,指孩子们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笔者把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的这些个性心理因素划分为第二层次,即中间层次。最后把对学习产生具体影响的因素划分为第三层次,即孩子们的成就动机、意志品质、自制能力以及荣誉感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对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我们如若能重视与加大对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定能为将来孩子的成才打下夯实基础。篮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如今的篮球运动在国际大赛舞台上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功能。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青少年宫的篮球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摸索与反思,培养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应当作为青少年篮球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2非智力因素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黄埔区青少年宫篮球启蒙一班的学生。研究方法是文献法与观察法。为了给研究本题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于篮球启蒙教学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学习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与本题有关的背景材料。通过对笔者执教的篮球启蒙一班的学生与区体校业余篮球队训练队员的观察进行观察记录与总结。

3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内容

3.1激发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篮球启蒙教育中的关键是激发兴趣。激发孩子对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让孩子们自觉投入学习是首要任务。第一,用游戏和抢答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天玩好动、求知欲强,老师们应该紧紧抓住孩子们强烈的求知心理,趁势利导,激发孩子们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之情。篮球游戏是兴趣最好的催化剂。把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揉进篮球游戏之中,孩子们能够在简单有趣的篮球游戏中,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与成功。教学过程中多发问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和问题抢答中磨练自己的篮球技术,同时还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第二,为了使兴趣得以延续,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孩子们零基础的阶段,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新鲜的,但是孩子们的兴趣会随着课次的增加而慢慢减弱,怎么样才能使孩子喜爱篮球的情感得以延续呢?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得以延续,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创新、创优、做精等都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基石。

3.2在篮球启蒙教学中注重激发学孩子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能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出,参与管理与决策,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孩子的需求考虑进去,平时课下多与学生谈心,多收集学生的建议,从学生需求出发并结合实际,如此一来,教与学两者皆舒心。第一,利用教学评价制度,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是笔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原则。评价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地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给予赞许及肯定,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表现差的孩子,不要急于否定,应该找他身上某一处闪光点,以激发其努力向上的动机。孩子们的个性各不相同,绝对不能用一种方式对待百种孩子,应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第二,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多与学生谈心。所有的孩子都是有情感需求的,他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赞许、关爱、帮助等等情感因素。课中与课后多与学生谈心,能更近距离地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利于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向老师们敞开心扉,老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3.3培养孩子们的抗挫能力与意志品质

通过篮球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耐挫抗压能力,同时也能激励孩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提升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当中,有个别孩子做游戏输掉以后经常乱发脾气,比赛输掉就沮丧地说:明天不来上课了。这些输不起的孩子,从某些方面来讲说明他们争强好胜,但体育运动的大忌就是一次失败就垂头丧气,失去自信和斗志。教师应借机及时进行抗挫能力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输赢,学会找出在比赛中失利的关键,这样他们就能及时摆脱比赛失利的阴影,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4结论

篮球零基础教学范文2

以“自主”打头,显制度之“特”

高三学生小张没想过自己会在学校提供设施完善的工作间里经营自己的网店,更没有想过自己从入校时的汽修专业学生,转而成为电商专业的准毕业生。而这一切的转变,都缘于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教学特区的设立。

2009年初,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筹划建设教学特区,历时近5年,于2013年底完成建设,并正式启用。

根据规划,海职高教学特区包含五大产学研团队,分别为电商产学研团队、皮革服装产学研团队、经编产学研团队、灯彩产学研团队和陶艺产学研团队。特区以皮革服装、经编、灯彩和陶艺团队为电商O2O(即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的结合)模式下的实体支持,电子商务团队则作为其他四个团队的载体和平台成为市场信息反馈的通道,从而在特区内形成小型电商生态圈。

所谓特区制度之“特”,校长李建军告诉记者,“自主招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十六字可以用来概括海职高教学特区的制度之“特”。

“小张的经历,正是我们自主招生、自主管理的写照。”海职高教学特区负责人马海峰告诉记者。据马海峰介绍,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申请加入教学特区,而特区内的五大团队则可以分别按照自己团队制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主招生”录取。

加入电商团队不久的小王如今已经能够拍出符合网店要求的产品图片,而作为一个原本来自财会专业、摄影零基础的学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2013年4月,上海元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老A学院入驻海职高教学特区,与特区电商团队联合推出网商摄影培训项目。企业常驻摄影师梅华告诉记者,他目前带的6名学生,几乎全是零基础,但学生对摄影有兴趣、有热情,教学特区灵活的管理制度也给了他授课极大的自由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操,几乎所有学生都已经在产品摄影领域入了门。

“教学特区就是给有想法、有热情的学生一个二次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教学特区虽然是自主招生、自主管理,但我们也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马海峰说。

电商组完成“六一”促销海报,更新手机店铺宝贝;修图组完成客户服装拍摄、修图……海职高教学特区电商创业组的任务栏上,清晰地展示着学生当日的工作任务。任务栏对面则公布着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月度考核成绩以及不断累积的“特区币”。“特区币”按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量大小折算后按比例分发,每学期结算一次,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每个产学研团队专业性质的不同,教学特区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在电商团队,先培训、不定期考核、不定时淘汰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即使已经成功进入“特区”的学生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原则上需要接受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和培训,而辅导和培训的内容则是团队承接的各个项目。在通过辅导培训考核后,高三学生可以进入“入驻”洽谈程序;通过审核评估进行项目论证并制定创业计划书,签署协议后确定“孵化期”,进入管理咨询;在“孵化期”内,创业学生享受全方位保姆式的跟踪服务;学生毕业离校时,则可以带着产业进入社会参与市场竞争。

马海峰告诉记者,电商团队的管理计划是利用高二一整年来培训学生的专项技能和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基本的创业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将这一年作为考核期,如果学生考核不达标,可能被随时劝退;如果学生表现出色,考核期也会相应缩短。高三学生进入创业期,学校则以扶持为主,不断完善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创造公益创业大赛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而对没有创业计划但又对电商业务有兴趣的学生,团队老师则会安排他们参加电商团队的项目,如产品摄影、店铺设计等,培养其专业专精能力。

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面,除去设备和场地上的支持,整个教学特区的运营,都依靠特区自身维系,通过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实现经济自主,并推动自身发展。

融本土特色,显内涵之“特”

悦目的灯彩,古朴的陶器,很难想象这些海宁本土的传统文化遗产,与电商这样的时下热门专业同属于一个系部,成为海职高教学特区两支重要的产学研团队。2013年底,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组建了灯彩产学研团队和陶艺产学研团队,并引进硖石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团队和景德镇陶艺技术传承人入驻海职高教学特区。在深度挖掘其传统文化价值之余,依托电商团队平台,努力实现其行业升级和经济效益。

特区灯彩团队利用近几年传统文化升温、商业价值提升的背景,与灯彩传承人团队合作,设计和研制了一批兼具传统特色和装饰价值的灯彩作品,通过电商团队的策划和包装,取得了颇为可观的线上销售业绩。依赖线上品牌建立和线下口碑营销,灯彩作品在海宁地区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过年过节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海宁很多企业和单位都会挂起我们特区团队制作的传统灯彩。”马海峰说。

而作为嘉兴地区马家滨文化中重要一部分的陶艺制作,在特区陶艺团队和校外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使学生的制作技艺有提升,而且在与海宁本地特色文化的结合上也有了全面的提升,开发出了“潮”系列、“硖石灯彩”系列和“名人”系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现代陶艺专业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依托电商团队平台,陶艺团队的作品行销全国,不但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将本土文化向更广阔的领域辐射传播。

篮球零基础教学范文3

关键词:球感;普通高校;排球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01

1.问题的提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五个基本目标及其发展目标,现在很多学校根据《纲要》精神,实行学生“三自主”选课,两个学年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发现,很多女大学生体育几乎是零基础,排球也不例外,在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女生排球专项课的学生中抽取96人调查,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排球的学生有70人,占72.91%,有12人在体育课中曾偶尔接触过排球,有7人上体育课经常“玩”排球,但没有老师或者专业人员指点,有5人在中考时考过自垫球,只有2人参加过班级之间的比赛。而大学每周一次体育课,还有身体素质的测试,使得练习时间受到限制,所以经过一年的排球课学习,部分学生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比赛更无从谈起,学生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恐惧心理。为改善这一现状,减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难度,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在每节体育课准备活动或者基本部分中融入“球感”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触球次数和时间,而“球感”的建立是多次重复练习的结果[1]。课堂中融入“球感”练习对学生掌握排球技术、教学质量有何影响,本论文予以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排球选项课的女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球感”“球性”等方面的论文资料及相关专著,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实验时间与方法

时间:2011年8月20日到12月23日,共36学时。

方法:采用组间比较设计,以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在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排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56名女生(每班各28人)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为使两组的原始条件相同,实验前对两组进行了身体素质(仰卧起坐、800m、100m、立定跳远和前抛实心球)测试和排球专项技术(自垫球和传垫球)的达标测试(因多数学生排球技术没有基础,故仅计算击球数量)。结果表明,原始条件差异均不显著,基本均等,并随机确定一组为试验班,另一组为对照班。实验中,对照班采用传统跑步、徒手操和游戏等进行准备活动,实验班根据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球性练习进行课的准备部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笔者任教。

实验步骤: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按青岛农业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上课。从第1次课正式实验,到学期技评、达标止,共进行36课时,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条件一致。

测试方法: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聘请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球类教研室其他教授排球的4个教师(教龄均在9年以上)为主考,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两班学生打乱顺序、同时、同场进行,每名学生的得分为主考所给分数的平均分。

2.2.3数理统计法

根据测定所得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 软件18.0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球感”练习对于女生掌握技术的意义

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运动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体育人。熟练地掌握可以参与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在活动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战术。排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熟练的技术为基础,战术就无从谈起[2]。若要很好地掌握排球技术,需要一定的“球感”,“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这种知觉是比较精细的、分化了的综合性知觉[3],从排球教学的角度来讲,“球感”是指学生对排球的专门化知觉,它体现在触球瞬间身体击球部位和球吻合,击球动作和来球节奏合拍,“球感”实质上是学生协调性、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身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1]。

3.1.1感知球性,为学生学好技术打下基础

良好“球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多次触球的基础上的,任何与球有联系的练习都能练球感,多练多触球是提高球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触球次数对球感更为重要[4]。此道理对于初接触排球的学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使学生多接触球,提高学生对球的重量、体积、弹性等的感知觉,准备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球练习,让学生体验手与手臂的皮肤感觉和肌肉的精细用力感觉,去感受、体会排球的形变与弹性、速度与冲力等方面的变化,初步形成对球的判断与感受力,为学好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利用视听觉训练,提高学生对球的判断能力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排球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的,且完成技术动作时间短促,所以,排球各项技术动作是以时间、空间特征的感知能力为基础的,对于来球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完成击球动作的前提,准确的判断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获得,在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视听觉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球的判断能力,为下一步的击球奠定良好基础。

3.2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将球练习形式应用于普通高校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研究球感练习对学生专项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实验效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和专项测试。(见表1)。

本实验选取了我校体育课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项目,把实验班和对照班五项身体素质和总成绩进行T检验,均没有差异;并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对两班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进行测试,发现两班学生有基础者较少,技术测试无法进行,故只进行了数量测试,结果发现,两班学生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技术差异不显著,且标准差差异较小,说明本实验研究对象身体素质和排球技术基础一致,符合统计学分析条件。

3.3试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根据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均是30分,自垫球50为满分,每个球0.4分,技术分10分;两人传垫球10个来回为满分,一个来回2分,技术分为10分,专项得分为两项技术累加换算成百分制。

由表2和表1数据对比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排球专项课学习,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的学生排球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垫球实验班由原来的8.71个到现在的42.36个,对照班由原来的8.82个提高到39.68个,两人传垫球分别由原来的2.50个和2.57个提高到了8.50个和7.68个,说明教学效果均比较好。

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较,也存在差异,自垫球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自垫球技术得分差异非常显著,自垫球总得分差异显著;两人传垫球数量差异显著,技术得分和总得分差异非常显著。排球总得分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加入球感练习对于学生学习排球技术有较好的作用。对于自垫球数量差异不显著与自垫球本身的技术特点有关,因为自垫球不需要他人配合,对学生脚步移动和技术要求不高。

因为“球感”练习始终与基本技术学习同步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还能加强学生的控球能力。在学生没有掌握技术动作之前,加入单手或单臂击球和抛接空中球等球感练习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击球的力量、方向、弧度和落点,同时对提高学生球感能力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若要掌握排球的运动技能,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动力定型。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地专注于一种活动上。因此,单调重复某一种动作,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影响教学效果。在技术动作复习阶段,实验班加强控球的方向、角度、力量、速度等因素的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状态,积极学习各种排球基本技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技术较熟练阶段,实验班采用一些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感练习手段,使学生各项基本技术的发挥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能做到运用自如、随心所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控球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球感”练习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排球运动技术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学生排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4.2“球感”练习方法易于操作、简单有效,为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但因实验时间短,有些不足仍需改进。

参考文献:

[1]陶利.利用准备部分培养学生“球感”的方法初

探[J].山东体育科技,1999,(3):62.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1999

[3]余彬.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574-1575,1578

[4]钟前涓,卢亮球,高玉花. 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

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