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1
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即以校园网为载体,通过电子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身份识别、各项校园服务和校园管理的功能,对学校全体人员、财务和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的一种模式。为校园管理带来方便、安全和高效,在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同时,为校园管理节约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对实践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构建
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构建在校园网上,借助计算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通过卡片方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校园网上,建立系统主干平台。系统主干平台主要由数据中心及各楼宇管理中心组成;其中数据中心处于学校的核心位置,连接着校园网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身份查询前置机、应用服务器以及服务器。而管理中心位于各个校区的核心位置,连接着各个校区校园网的二级交换机,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服务。(2)数据库服务器与双机热备份的有机结合,主要负责存储、更新、维护以及备份校园中全部信息数据。即通过一卡通服务器、机房管理服务器、身份验证和校园门户服务器,对相关应用业务进行处理。服务器负责设定、更改相关信息参数,实时监控接入一卡通平台上的各种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信息数据同步管理与全系统的安全管理。(3)综合业务子系统。该系统一般安装于校区的发卡中心,负责学校持卡人的开户、撤户、身份识别、换卡、查询、挂失、解挂、冻结、解冻、现金充值和商户管理等综合业务。每一个发卡中心都可按照条件设置一台或者是多台操作终端,并根据授权的权限负责相应的业务。(4)应用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图书馆管理、医院管理、上机管理以及教务管理等子系统组成,负责主干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该系统的接入需要数据中心综合前置机授予相关权限,利用驻留在底层的第三方接入程序和数据中心实现通讯,达到数据共享。
二、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系统功能。(1)个人基本信息查询。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是学生在校的一种身份标识,因为IC卡芯片中存储着学生具备信息,所以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个人信息,具有安全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例如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数据管理与访问,主要是建立在Browser/Web/Server的基础上,使用“集中、分布、集中”的3层体系结构,将学生个人信息存储到内部芯片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账号、密码查询考试成绩、奖助学金的发放、课程安排、个人账户消费和奖惩情况。(2)实验室信息监控。对实验室信息系统监控的业务数据,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只有上传相关信息数据的权利;而对于非部分的信息数据的权利,访问者只能通过Web服务器下载数据信息。即是全校的全部部门的业务数据均是采用不交叉汇总方式,形成一个市中心服务器管理数据库,这样相关管理部门即可通过超级用户权限实时监控、查询实践教学课堂的上课信息。(3)数据汇总。数据汇总系统的应用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数据?入的唯一性。能够有效避免校园内各个核算部门相互交叉,出现重复核算的情况,降低数据输入的冗余度。②数据储存的实时性。为数据信息的汇总与查询提供方便、快捷。③数据信息结算的精确性。利用数据汇总系统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能够做到以人时为单位,精确到分钟,最大限度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4)身份标识和计费、结算功能。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可实现各个实验室计划内上课、开放实验上课以及自由上机,为学生提供方便。即是通过每个人的学号,以IC芯片的索引键值,建立一个完善的个性化数据库,让校园实践教学管理向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转变。(5)其他功能。严谨、稳妥的安全体系,主要移植了商业银行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功能,数据的安全体系从科学多方面加以保障。例如用户级的秘钥,由用户自行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保护系统安全性与字段级;校园网系统为其提供防火墙保护措施,避免网络黑客对系统的攻击;而人性化消费模式可按照太平洋卡的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管理中心,对卡片实施挂失、补发、冻结、解挂、换卡以及解冻等操作,以免卡片丢失后,被其他人恶意消费。
2.具体应用方法。(1)利用电子货币与结算功能实现准入、汇总。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作为校园卡的充值账户,集电子货币与结算手段为一体化,通过这一功能实现学校范围内参与实践教学管理的无现金消费。例如学校每一个学期开学前,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开放实验需求,事先将虚拟电子货币录入借记卡账户中,因为芯片上虚拟货币专项专用,无虚拟货币无法进入内部系统,可有效避免黑客非法入侵,让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每一个实践点内的三级工作站,以上下机打卡方法,借助虚拟的电子货币完成消费。当次结算,数据信息当日实时入账,让参与实践的人员有意识了解实践环节中的操作规程,保持警惕,减少实践中事故发生率,实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量人数的实时汇总与有关数据储存同时,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校园虚拟消费的数据化。(2)利用信息查询与监控实现实践教学纪律管理。当学生身份验证识别后,参与实践环节时,实践点的三级工作站就会将有关信息数据传输到二级服务器中,然后相关管理部门即可通过汇总后的实时数据库对实践点实施监控。例如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实践课组织形式是学生分散到实验室与试验台进行学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加上学生对学习与纪律的主观认识不足,极易出现迟到、逃课和早退的形象,加大教师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一现象,经过共同协商,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决定利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加强对实践课内的管理,通过服务器的信息查询与监控功能,对实践点教师是否根据计划时间开课,有无漏课、不开课,学生迟到、早退现象进行监控,不仅方便教师利用系统反馈信息,严肃课堂纪律,节约管理时间,还可让一级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实践教学管理的具备信息,避免二级管理部门管理出现执法不严、考核不真实的情况,从而提升一级管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管理高效性。(3)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学校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应充分发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优势,在知识发展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实现一级管理部门横向和纵向管理的“一线相接,一网清查”,以此延伸实践管理的范围。
三、校?@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应用建议
对于系统中存在问题,理应加大后续软件开发力度,延伸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充值范围,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完善。并简化软件安装过程与对Windows系统的依赖性,环节管理与协调压力;对软件上下传和实时传输功能进行优化,合理增加设置实践教学管理环节的虚拟货币消费额度和结算功能,提升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此外,还应加强学生主观认识,树立学生对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使用的消费理念,让学生自行保护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并建立完善卡管机制,不能随意借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学习态度,避免卡片丢失和损坏,使之有效用于实践教学管理中。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2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与文字类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②联系管理学各个章节的主题,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挑选你经常接触(作为其员工或顾客)的一个组织,评估它们的组织文化;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团队考核的终极任务,难度最大,也是系统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应用了《管理学》各章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44.3%的学生最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7.1%的学生喜欢用情景剧来表现的管理问题,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题只有8.3%的学生选择。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问卷设置了多选题,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认为以团队为载体,与其他兴趣、性格互补的同学一起完成复杂的团队任务,并撰写报告,制作PPT/视频,进行课堂展示能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执行力,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等。其中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最快,而创新创意能力与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是他们未来最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
4体会与思考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构建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企业,这必将加剧企业的人才竞争。因此,我们的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人力资源管理值得探讨的问题。企业的薪酬制度科学与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奖励机制,如何发挥薪酬的最佳薪酬效果,以求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薪酬激励的意义和作用
(一)薪酬激励的意义
在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其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以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员工通过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情况,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运用的方法。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作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
(二)薪酬激励的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
1、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在如今激烈的科技人才竞争形势下,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薪酬、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等一套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优秀的员工,有效控制有效优秀员工的流失,并使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贡献才智。
2、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其有竞争性的环境中,员工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3、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士(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非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的60%的差距就是有效的薪酬激励的效果。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
4、提高企业绩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远远超过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绩效取决于每一个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科技实力。
二、目前我国企业薪酬激励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薪酬激励主要模式
在我国企业里,近几年更多强调的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激励形式。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遇到种种困难和障碍,改革部彻底,新制度实施常常不到到位,甚至于流于形式。据太平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显示:1、我国企业薪酬水平居世界倒数第一,企业管理者与蓝领薪酬差距达到32倍;2、总薪酬构成内容相对简单,职位越高,薪酬的构成越丰富,职位或薪酬水平越低,构成越简单②。总体来说,我国薪酬激励机制尚处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目前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题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的,当时这种制度确实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单一的薪酬激励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目前的企业构成中,各种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和科学化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分工的特征。
现以企业中的高科技人才为例来分析高科技人才薪酬激励模式。
1、以高工资来吸引高科技人才
效率工资是指企业付给员工的高于市场出平均水平的工资,这样的工资能够起到有效激励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可以提高生产率与企业经营绩效。效率工资这一方法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中也被采用。有些企业明显地采用高工资政策来吸引和激励科技人员,如有些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公司往往支付给研发人员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和工资。效率工资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监控成本,甚至可以在无法监控雇员努力程度的情况下,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由于高科技人才的工作过程和努力程度很难监控,即使监控也会花费高额成本。效率工资可以相对提高员工努力工作、对企业的忠诚的个人效用,并提高员工的偷懒成本,因而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采用效率工资后,员工有了努力工作的强烈动机,而偷懒、欺骗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则相对减小,因此企业发生败德行为的概率下降,败德行为的成本和相应的监控成本均可以减少。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和知识企业,效率工资的这种激励约束作用更加明显。而在知识企业中,员工偷懒、欺骗、泄密的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引入效率工资对于解决知识企业的监控困难具有一定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效率工资只付给高技能员工的”。
2、奖金激励
奖金是激励高科技人才努力工作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一般认为奖金具有以下优点:①奖金是一种灵活便捷的物质激励手段,不需要连贯、持续发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作上下浮动。②相对于工资、津贴等而言,奖金是一种额外的酬劳,因此它往往能够带给员工意外的惊喜,而对高科技人才来说,长久而艰巨的科研活动能得到奖金,这也表现出自己的劳动得到重视和回报,奖金对于科技人员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在于奖金是一种信号,表明企业对高科技人才价值的承认。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一卡通;校园网;管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 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 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 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3]刘锋,吴华光.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J].南工科技,2005,4.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5
一是部分地方和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如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活动,一方面,以高校大学生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基础,提高高校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营造思想政治和道德文明社会舆论氛围。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手段灵活,方法多样,体现了时代性。这些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开展,促进了思想道德文明的建立,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但由于新兴传媒还属于比较现代的教学工具,一些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和应用方法,使得在运用新兴传媒的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是学生管理工作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活动取得成功,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十分重要。既然开展活动,当然要取得成效,而且成效越多越好。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为时较长,具体到一个班级一个学生,不能要求一下子就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都解决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仍然要靠经常性工作来解决。这里面有一个伤其十指和断其一指的关系问题。另外,学生管理过程中,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教育效果空洞、乏力。
三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思想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后继乏人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待遇偏低。有的学校专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管理者要主动求变。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时时处处能够为学生着想,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宽容、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培养他们能够主动认识自我,在不断地生活与学习中思考自我,从管理向引导发展,服务意识要时刻挂在心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能力。深入学校和班级中去,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及时的帮助学生纠正自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处事能力。
2.加强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并真正落到实处。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学校的一员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积极地教育学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向着有用人才的发展方向,积极地引导学生上进。
3.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严谨管理队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批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专业化的教育队伍,能够积极地辅导学生、开导学生,以学生班集体为家,以最大的热情和饱满的激情将学生的工作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工作的价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能够多一些与学生共享学习、生活、情感和爱好的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大学生正是需要能够真正懂他们心的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本来就是朋友,能够谈心的朋友,没有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育人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祖国的腾飞,输送和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经起得社会考验的学生和社会工作者,他们的将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的发展方向。
4.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应注重良好校园文化的培养。
良好的校园文化构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基础,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锻炼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良好行为养成、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与熏陶。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传、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和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结论
校园管理的建议范文6
与以往的计划经济不同,当前学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社会就负责分配安置什么样的学生;而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学校按照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方向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相关人才。医学院校作为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需要按照当前医改状况和市场的需求来建设一条符合我国国庆以及学校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道路,达到能够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体系改革以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稳定提供优质人才的目的。本文尝试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医学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是注重基础教育和笼统的大范围专业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导致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够“专业”。这样的专业建设方式并不适合当前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以,作为医学院校,进行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一定要确定学科优势,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的明确。所以本文先来分析医学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层次的定位不够明确
高等院校的重点就是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大学本科教育方面,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信息,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但是很多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混乱模糊,完全没有朝着人才的实践型、创新型和创业型方向进行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胜任卫生行政管理的高层级的工作。
2.对于知识结构的定位不够明确
尽管当前社会都倡导高等教育应当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当前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现象的确很突出,所以这就意味着医学院校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做到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专长,也就是让学生在非专业层面受到通才教育,在专业层面受到专业教育。
但是医学院校的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是将普通的行政管理专业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各种医学相关的知识不分轻重主次统统塞给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不精通的情况。
3.对于能力结构定位不够明确
按照社会需求,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能够同时掌握医学和现代管理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等。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医学院校对于自己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工作定位不同,存在不同的高度。导致有些院校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诸如办公自动化、信息数据的定量分析、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文献信息的检索和汇总等,但是也有一些院校的学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只能够做到纸上谈兵,完全没有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二、建设合理的医学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相关措施
1.医学院校应当对教学育人的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的内容进行创新
想要切实创新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对学校的育人理念进行转变。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当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以及高等职业改革的新趋势,切实把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实践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有教无类、学习为先、注重激励、培养特长、促进实践、形成思想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思想素质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借助专题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动员,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组织的行政管理专业科研实践活动中来,在此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愿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也可以多人组团的方式申报学院的科研课题,在申报获准立项之后,开始对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成果或者是实现预期的目标。行政管理专业通过实施科研活动逐渐培养本专业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创新和严谨的习惯,最终达到将创新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2.对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进行优化
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应当将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要注重将现代医学知识和行政管理学知识相互融合。所以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候可以参照这种设置方式:设立思想政治、体育和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设立医学基础类课程;设立行政管理类课程;设立包括计算机操作以及调查分析等内容的工具类课程。通过设立这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来应对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达到为卫生体系培养行政管理专项人才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大幅改革课程设置,将管理类课程所占的比例调高,降低医学课程所占的比例,合理地对当前的医学课程进行整个,在保证社会医学课程以及预防医学(含流行病学)按时定量开展的同时,还要增加《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以及《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这两门课程。开设这些医学课程并非是简单的将几门医学课程进行压缩,而是在保留所有的要点重点理论的基础上对医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个,将医学知识的深度降低,增大医学知识的广度,保证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更为系统的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一般工作的单位或者企业应该是医院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药企业,主职工作也是管理方面的。所以为了能够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确保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可以在行政给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增加《医学伦理学》、《药事管理学》以及《礼仪与沟通》三门课程。
3.通过实践教学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作用非常重的重要。医学院校自身需要设立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要结合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践基地的建设在考虑到校内的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与大型医药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的合作,共同设立校外的合作实践基地。校内的实践教学所学内容必然有限,相关的教师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存在着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医学院校方面可以主动邀请或者聘任一些兼备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在实践环节负责学生的教学,或者是请他们定期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师生开展关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方面的讲座。另外行政管理专业还需要对每位学生参加的科研实践活动进行跟进。例如在每周定期举行高实效性、高针对性、多样性的素质拓展活动,达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的强化、发展和眼神,显著的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此外,在每一个寒暑假,医学院校方面可以组织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全国各地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帮扶、科教支农、关爱留守儿童以及社会调查等样式繁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当前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培养学生能力。
三、总结
医院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关系到毕业生究竟只是一个“毕业生”还是已经被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才。所以医学院校要注重结合自身学校发展特点,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特色,从而建设一条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有利的特色道路,为社会稳定输出高素质的医学方面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