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50―01

创新教育不仅是时展和个体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内在需求。我国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力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德育经验,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一些见解。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创新的基本特点就是独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创新,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能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初步的政治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为将来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创新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思品课中实施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敢于带头实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理念。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实施创新教育

1. 教师主动树立创新榜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从头抓起,力求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对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放弃权威态度,营造相互合作,宽松民主,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使集体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不断学习新课题,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积极的思想观点独立思考评价、充分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置问题开展咨询式讨论、情景式讨论和研究式讨论,而教师不要急于展示问题的结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3. 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思维呈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其中的“非”。

4.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要时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网络等,它们的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强、信息量大。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5. 适当进行创新思维的专门训练。其中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和奇异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编故事、小品和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等。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2

关键词:五力 中医青年 人才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57-02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在中医不断发展和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中医药材低廉、中医治疗方法灵活多变、中医保健作用突出等特点日益显著,显示出了我国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医药传统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传统人文和哲学内涵,是我国软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支持中医药发展,对促进人类健康、弘扬中医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中医药事业也在不断的突破和改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我国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显著,老中医药专家的技术和思想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中医改革和创新不足,中医青年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明显。因此,是否能够培养出现代中医人才,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事业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现代中医青年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培育好中医青年人才,让更多的青年人成为名中医,是当今中医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培养现代中医青年人才的必要性

1.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对我国现代人才培养的总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国内外快速发展的形势都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中医青年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1.2 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不断的迅速发展,医药事业也在不断的取得进步,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中医药也在不断的走向世界,而且不断的显示出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尤其,在当今社会不断倡导绿色环保、健康保健的时期,中医药在许多国家兴起,中医推拿按摩、针灸、保健逐步盛行。但是,同时中医药事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未来的中医青年人才具有较高的实践和操作技能,要求我们不断的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满足社会整体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不断的将中医药事业推向世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知识储备上更应有竞争意识,同时在青年时期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应该根据青年大学生发展的时期特点、身心要求,抓住内在规律来确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抓住学习的关键阶段,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激发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广大中医青年适应未来的能力,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2 “五力”塑造现代中医青年人才特质

五力,从构成要素来看,可以把五力释义为“一个优秀中医青年人才所具备的传承力、学习力、创新力、国际视野力、领导力的总和”。是中医青年从继承传统文化和中医技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变革创新、拓宽知识和视野、使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标准和尺度。是中医青年自我继承、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五力。

(1)具有传承力。

中医经典文化的传承。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五千年发展史的学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尤其是中医经典,其中浓缩了自古到今中医学发展精髓,是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仅有科研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承,因此培养中医药人才,首先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古为今用。

中医技术的师承。近年来中医的生存陷入一种尴尬境地,由于“从书本到书本”,中医经典无法应用到临床,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变成了“书本中医”,读中医经典只知其然,师承学习,可知所以然,临床知识不能只读书本,师承技术才能学到真正技术。中医“师承”的培养模式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技术的有效方式。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个人知识”一词,而中医本身这种难以让西方人理解的“个人知识”,更适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目前,出台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开展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不断完善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给中医师承给予更大的支持与保障。

(2)具有学习力。

导入学习理念,增强主体意识。中医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自觉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这要求中医青年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认知方式,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中医青年以往学习的知识有可能现在已经过时了,而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广大青年比以往更注重新知识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地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有意识的提高自己。

坚定学习毅力,明确学习方向。学习不是什么都学,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有所选择,即学习要有一定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中医青年,首先,向“专”纵深挺进,即沿着开展业务工作、提高专业本领上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努力在专业、业务方面上成为权威。其次,向“广”四周延伸,即围绕开展业务工作、提高专业本领上学习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知识,触类旁通,胜任业务内的各项工作。同时,把坚定的学习方向和钉子般的钻劲儿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T”的复合型人才。

(3)具有创新力。

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多学科结合研究的欠缺和中医教育的缺陷,需要中医青年不断创新。

作为21世纪的中医青年人才必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着眼于科研创新意识培养,树立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理念;着眼于科研创新能力发展,设立各类科研创新实践训练;着眼于科研创新精神凝聚,建立完善科研培养制度。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来发展中医,批判的对待一切,独立地解决问题,打破旧的框架,提出新设想,不墨守成规,具有独创性,激发青年人的好奇心是中医青年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提倡大胆怀疑是中医青年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4)具有国际视野力。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中医青年如何提高自我,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现在中医中药,作为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中医成为风靡全球的健康新时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医的理论还有一些科学的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常常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尴尬状况。因此,中医青年担负着把中医药事业推向国际的重任。

首先,中医药的接班人、中医药的青年人才应该掌握现代化工具和各个领域综合知识,通过学习外语、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开阔国际视野力,适应国际经济化的要求。其次,努力推动科研文章在SCI的发表,向国外同行展示中医的科研水平,展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弘扬、传播中医药的文化。最后,21世界的中医青年人才应该掌握现代交往工具,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提升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中医青年应着眼于国际视野的开拓,在坚持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国际现代医学成果和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精华。

(5)具有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引领改变的能力。领导力应当成为当代中医青年诸多素质中的一种重要素质。在培养中医青年领导力的过程中,要确立领导力这一核心价值,并通过提升中医青年的“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中医青年领导力的“影响力”。

中医青年领导力的建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对专业的熟悉上,还应上升到对中医药的社会责任、中医药学术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在对中医的认知不断深入过程中,中医青年应把自己融入中医事业之中,更多地开拓视野,从自我的定位、国际视野、多元合作、“面对面”、技术的精益求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很多途径的培养,致使自身领导力不断得到提升与开发。

3 结语

总之,现代中医青年发展方向是回归传统,追求时世,掌握创新,开拓视野,扩大影响。中医未来的发展,还要通过现代中医青年的不断努力,只有科学合理地造就具有现代中医特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医事业,并使之在诸多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段金龙.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 [N].中国中医药报,2012.

[2] 张炳升.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8.

[3] 藤应超.中医人才培养现状探析[N].光明日报,2008.

[4] 王庆华.中医青年人才开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5.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3

关键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快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18-03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的主要职能,科学研究是不能脱离教学活动独立存在的,尤其不能脱离教学活动对之进行筹划。只有当科学研究以教学活动为宗旨的条件下,它才有利于提升地方大学的地位。“为科研而科研”不仅会歪曲科学研究的价值,而且也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激励科研,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拥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骨干队伍,是实现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基本保障。

作为高校职能的执行者,新进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提高自身能力,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作如下阐述:

1 教学方面

1.1 积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

新近教师岗前培训,总的来说,是提高教师教学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尊重与热爱的需要,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是熟悉教学环境的需要。通过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硬件软件、师生素质、校风教风学风等,熟悉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2)是熟悉教学常规的需要。通过对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测试、考试、课外实践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学习,熟悉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得心应手。(3)是熟悉教学研究方法的需要。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教学发展规律,勇于创新实践,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研究论文,注重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需要。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使学校得到更好发展、使自己得到更好发展,从而使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5)是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短期目标,是使自己在三到五年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教学能手;长远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有着高尚人格魅力、教学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因此,每个新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做好总结。

1.2 广泛参加听课活动

作为新进教师,授课经验非常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显得尤其重要,听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首先,应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充实、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之前,自己必须就要讲、要听课的内容写出较为详细的讲稿,听课过程中可与其他教师作比较,看谁的讲法更合理、更准确,学生可能更愿意听;这样,将被动听课变为有的放矢的主动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教学初期的听课,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这对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不断总结、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切不可抓住某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照抄照搬,这样往往会弄巧成拙。听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能够使执教者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使听课者借鉴成功的经验。

1.3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一句话也许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关乎人的精神生命、关乎人的事业生命,这需要新进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听课的都是一个个求知的学子。他们经历了寒窗苦读,克服了种种困难来到大学,希望能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知识,从而自信、自强、自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有了责任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可以说,教师从事教学的效果好坏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成正比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书本知识和科学问题的场所。讲课就是讲解,“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没有讲解就没有课堂教学,照本宣科不是教学。为了在“讲”字上下功夫,备好课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唯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即使对课程内容十分熟悉,在给新生讲课之前,都须重新写教案,不断修改和充实讲稿内容。在上课之前,无论是讲稿,还是多媒体课件,教师都需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修改和充实,尤其是一些与重点难点相关的内容更要花费精力反复斟酌。一堂课,一个章节,乃至一本书,都应有它的体系和要求,梳理、分析清楚内容上的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同时还要思考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接受?考虑如何使前后内容衔接、授课体系更完善等等。

1.4 教学要以科研为基础

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今,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科研,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不顾此失彼,一直是令一些高校教师头疼的问题。而事实上,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的统一体,科研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科研的延伸,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研过程可以为提高师资水平提供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所以,高校教师要端正态度,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讲,教师的备课活动教师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的研究过程;授课过程则是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之理解、掌握知识,并同时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按照教学科研统一的原则上课,才能教出高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在本专业内运用一些基本科学原则。教师通过科研可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最新的思想、方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否则,教师总困在基础教学中,久而久之水平退化甚至遭淘汰。众所周知,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如果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便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如果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缺乏对本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样,在培养学生进程中,教师仅仅靠自己的经验来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思维能力。

2 科研方面

2.1 快速融入科研团队

作为新进青年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水平是摆在新进教师面前的关键问题。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其科研方向应该结合所在院系科研条件确定,同时必须符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

新进教师的科研工作应该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作为地方院校,同时必须与地方行业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如果新进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突出,也可以独立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但在此过程中,新进教师切忌完全依附在科研团队,而无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把自己渐渐退化成为普通工程师和项目的具体执行者。总之,青年新进教师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新鲜血液。

2.2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快速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在科研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都是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的,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科研中找到最佳的方法和技巧。另外,青年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一定会在科研领域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高地。本人认为,青年教师应快速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保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十分重要,同样也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最为缺乏的。

2.3 科研为教学提供保证

高校的科研主要为教学服务,也有一部分科研服务于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可以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以弥补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最新知识成果之间的知识断层。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会自然地将这些新的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

本人对于这一点就有深刻体会,在2007年给大学本科生初次讲授《模具与成型技术》课程时,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地方揣摩不定,但是经过将近两年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参与了一些模具项目的研究,去多家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参加了广州、东莞、深圳和上海模具机床展览,模具制造的理论水平和工程经验得到极大提高,2009年再讲授该课程时,已经得心应手,课堂上能够结合许多生动的案例深入阐述相关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听起来也十分感兴趣,授课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真正的互动。

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准确地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现代化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只进行教学工作而不进行科研学术工作,知识就变成死的和没有发展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缺乏发展现,从而贻误学生。只有那些既教学又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切身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发展现点的学生。

3 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

科研对教学而言,首先有利干教师把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必然会在教学中得到反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教学工作进入学术前沿.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和走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精神,而且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起到表率与示范作用。

不论什么样的学科,都要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用大量的科研成果来论证,分析所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解决教材内容陈旧和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将科学规范的科研方法引入本科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通经、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环节,更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使自己首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具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资格,在高等教育中,教学不可能脱离科研而一枝独秀,只有把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融合于教学中才能成为好教师。

杨叔子曾说过:“没有教学,就不是一所大学。没有以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与基础,就不是一所意义完整的大学。可以说,是一所似是而非的大学。”教学对科研而言,有助于促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增强科研活力。是对教师科研的一种支持和驱动,最终使科学知识更加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弥补自身科研的问题、不足与缺陷,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灵感,捕捉思想的火花,丰富、推动科研工作。

教师通过科研获取了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了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能在教学中从高层次驾驭和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及时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师持续地、不断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能确保高校稳步、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不可低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苏振霞.论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科技文汇,2009,(18): 10.

[2]孙明珠,朱静.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6(5): 42-43.

[3]周喜峰.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9,7(8):117-118.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 修养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思想道德水平出现滑坡的状况、逐渐涌现了大量的不良思潮,众多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根基薄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令人担忧。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内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他们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着重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降低了。

2、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2.1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传统的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因此要善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把传统文化渗入在教学过程中,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和心智特点相结合,抓住时代要点,以多样灵活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授,塑造出大学生思想素质良好的健康人格。艰苦创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我们所称道,也将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具备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创业中培养良好的奋斗基础。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 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 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树培养大学生正确幸福观

社会生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也不可能和社会分离。个人和社会的幸福是相互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能随着社会幸福的增长才能够的到保证。只有在个人和社会二者相互统一,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幸福。因此,当代的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不幸。幸福的存在模式是理想完美的,人们只有以不断的努力作为代价,才能够换取幸福。幸福是人们对现实存在的体验,只用在生活中经历过不幸的痛苦感受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感。经历痛苦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人间的磨难沧桑,才能够真正的懂得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逆境才能够更好生存的思想,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有深远的意义。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3、结束语

要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就必须使其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要有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只有有了正确的追求和理想,才能够对先进文化知识进行自觉的学习,投入到当代的社会的实践发展中。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以及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宁海超.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完善[J].商情.2011(19).

[2]王筠榕.教师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0(7).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独立精神 努力

一、独立精神在默默中树立

如何培养能适应多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高教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教要着力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独立精神,坚持艰苦努力,在人格上打实深厚的底蕴。

独立精神是一种能自然坚持孜孜不倦寻求、回避社会外界多方面诱惑冲击的理念。学生在成长、成熟过程中,潜心默默树立起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潜移默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理想的实践能力。培养一代新人,就一定要坚决抛弃“教师讲书、学生背书”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大胆实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重视实践,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探究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大学教学要以教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但决不强求学生生硬地接受教材中的观点。独立精神的树立,源于独立意识的建立、独立动机的确立和独立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独立精神应具有充分的自信心

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的独立自主,以独立面对生活的姿态,去迎接挑战。独立的勇气和信心,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错综复杂情况下,能以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独立精神不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利,相反,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让学生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的未来都具有强烈的愿望,对现实艰辛承受做到没有放弃,也决不放弃。教师要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指引他们,通过鼓励、启发,循循善诱,激发上进心,树立信念。

三、当代大学生独立精神的体现

1.对环境的独立适应能力

具有独立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能以前瞻性的思维和眼光做出预测与判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思维、行为,以保持与千变万化的环境协调统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消极被动的等待和忍耐是不能独立行为和实现的。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的不断转换,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让人们时刻处在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独立调适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无往而不胜。

2.对文化的综合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等,许多人为此而产生深深的文化困惑。这种“不适应”的症侯,严重损害着人的创造力和信心。要具备独立精神,就必须有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理想方向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前提下,自觉把握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大胆选择和取舍,对文化进行整合与创造。

3.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传统高教的主要弊病,在于“重知轻行”,往往片面认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种学习只是肤浅地停留在理论教条上,忽略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埋头于书海之中,缺少必要而根本的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训练。只有不断在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同时,更加充分“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完成知识的转换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然应当具备独立的实践能力。

四、大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认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该做的事。”当代大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应当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独立实践、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独立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高教要营造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环境,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建立、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努力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学生适应未来的中国社会,独立精神、创新能力、道德修养,应当是各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加专业素养,构成我们的培养目标。独立是人的基本价值,人在精神上获得了独立,才能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独立行动,独立负责,为社会做出独立和独特的贡献。独立更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创新能力,或者说独立地发现问题、设定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未来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着力于独立、创新、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养成,应当成为我们的教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我们全部的教育活动始终。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是当代高教倡导、努力与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范文6

第一,培养献身事业的责任意识。当代企业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宏伟大任,肩上担子是相当繁重的。个人与企业与国家是荣辱与共的。能否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每个企业青年的前途。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全民族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共同努力。那些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顾个人,不顾集体;只顾圈子,不顾大局,成天浑浑噩噩,对国家和民族大业漠不关心,没有一种献身事业的精神、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是没有出息的。责任感如何培养?主要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远大理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培养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现代化强国之路,是曲折的,也是艰巨的。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任何一项伟业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我们的工作历练中,有可能遭遇屡战失利的困境,这就要求青年朋友要经得住考验,自觉培养起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没有一种在困难中前进,在挫折中奋起的进取精神,没有一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实干作风,是干不成大事业的。企业青年要正视所面临的困难,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困难,对弱者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对强者则是磨砺意志的砥石。波涛汹涌的航程才能造就驾驭风浪的水手,坎坷曲折的人生才能培养善于斗争的勇士。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企业青年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要正视困难,培养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从而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第三,培树敏而好学的求知风尚。随着企业的科技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企业青年更需要加强修养,而知识、实践和积累是加强修养的源泉。企业青年要充分利用年轻的黄金时光,多学习,多思考,多干实事,经常自检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以利发扬成绩,纠补不足,不要幻想借助于什么巧合或“机遇”,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最近几年,由于企业的大分化、大改组、大调整,每个企业青年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基本功,试想哪个单位愿意接收一个吃闲饭的人?即便通过正常或非正常的渠道进了企业,仍是腹中空空,迟早也会被淘汰出局的。所谓特长就是专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把简单做到极致。只有培养自己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不断从中获得工作生活营养,科学设计发展自己的手段,领略人生意义的内涵,在实践中培养和强化成才意识,经过“立志――奋斗――达标”、“再立志――再奋斗一一再达标”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