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1

关键词:设计企业;合同;管理

一、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浙江省目前有交通设计院31家,其中甲级院7家。交通设计院一般都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以ISO2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贯彻落实为核心,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管理为抓手,创新精品理念,提升精品设计,强化精品管理,打造精品工程。通过调查,大部分交通设计院在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上,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要求相差较远。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合同管理程序缺陷、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的软硬件缺失、合同文本存在较多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与交通行业管理的市场机制和设计院内部合同管理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与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设计合同不同于施工合同,没有按照FIDIC国际承包工程合同的宗旨去执行。同时,由于《合同法》是程序法,无法依据其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大量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所以《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督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除《刑法》内有涉及对利用合同进行犯罪的处罚规定外,对于由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违法行为,缺乏监督、处理的依据。

2.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交通设计市场是买方市场,为了获得设计合同,往往以工程项目设计委托书的形式代替设计合同,先做事后谈合同,为设计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从当前设计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企业的经营运作还不规范,企业合同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尤其是缺乏强烈、敏锐的合同法律意识。企业往往不是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就签署巨额的工程设计项目合同。第三,在签署合同时,不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来订立相应的合同条款,往往将订立合同流于形式,对合同条款不作仔细推敲,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等不作具体明确的约定,订立的合同非常简单,内容缺乏、条款不全、责、权和利不明,为工程设计合同管理留下了经济风险隐患。

3.合同文本存在缺陷。从目前工程设计合同文本来看,很多企业签署的合同文本,其责任划分不清,缺乏对合同事件各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的具体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的全面定义和具体明确的描述。部分合同文件对履约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显失公平,如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不明确,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

三、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应对策略

1.重视设计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体系。工程项目建设是重大的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合同是市场交易活动得以安全实现的基础保障,项目规划、启动、研究、设计、实施、验收和运营等大都是通过合同的约束或保障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花大力气建设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2.提高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意识。目前我国的设计单位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企业内部工程合同管理水平,仍然在一个不断的上升过程中。设计企业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控制合同风险对策的研究,提高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意识,形成全员了解,重点把握,分工明晰,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3.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特征,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努力提高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协作化水平,建立可靠、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

4.加强制度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设计企业应深入研究合同管理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要求、管理控制手段、工作侧重点等问题,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可利用资源状况和实际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对将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将项目的风险管理落实到相应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班子,强化合同管理职能。

5,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设计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对《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员工能够熟悉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提高设计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6.建立和完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设计工程项目合同种类多,数量大,合同背景复杂,且在履约中往来函件和资料较多,故合同管理系统性强,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则费时费力,信息传递慢,而管理不能及时到位,必将造成合同损失,尤其是时效性要求高的索赔,若不能按时提供必要的合同履约信息,将会导致索赔失效。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设计企业应大力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建立企业合同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2

一、活动进展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强化信用社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的纵深开展,保证我县农村信用社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确保全县信用社学习内容同步进行,联社对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并将学习时间安排表、学习笔记和学习教材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员工,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搞好“三个统一”。为使全县员工在学习阶段步调一致,联社活动办公室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统一了学习时间,统一了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量化到每一天,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的统一。

二、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制定了《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基层信用社,同时要求基层社成立相应组织,明确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基层社学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各部门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对100个风险点进行及时分解,逐项落实责任人,达到每一个风险点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范机制。三是强化管理,合规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全员合规管理、合规经营意识,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树立 “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四是加强督导,确保实效。联社督导组将对各信用社学习阶段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逐社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与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为切实提高全员业务环境,增强合规意识,提高合规水平,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对员工的业务操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力求对一线人员实现格式化管理,对各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标准化要求,要求员工限期内必须达到上岗标准。二是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贯彻落实银监会和省联社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要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三是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使全体员工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四是与推动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及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员业务素质,进而推动信用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五是采取单位集中学习与科室(柜组)组织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员工个人记学习笔记不得少于3万字,提高每位员工对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突出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向纵深开展。

四、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合规操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明确了100个风险点的责任人,使每位员工能够把握各项业务环节的风险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三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遵纪守法,合规操作,依法经营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信用社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3

一、内部管理方面

(一)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强化内部管控机制

按照会计内部控制条例,结合柜员具体分工和操作内容,参照“十个必须、三十条严禁”等会计制度,明确员工各自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责任和义务,确保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使各岗位间相互制约、员工各施其职、责任事故明确到人。行内处处呈现严谨的工作氛围,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二)执行轮岗坐班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及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上半年,我支行对本部和分理处的部分柜员进行了岗位轮换,轮岗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广大员工好评。

为有效防范风险,我支行积极实施网点负责人坐班制,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及时适时了解营业场所、业务操作当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范柜员临柜操作,及时防范风险。同时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人员与柜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大家互相配合工作创造了良好基础。

(三)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整改中加强学习

我支行于年初提出申报会计工作二级达标单位,为顺利通过申报会计达标,提高支行总体会计管理水平,经细致讨论后,我们提出采取边学习边检查边整改的方法,会计主管轮留在两个网点蹲点指导,引导柜员树立人人重视、人人有责的观念,同时监管柜员日常工作。

此外,通过每月召开事后监督分析、临柜业务操作和会计知识学习等会议,及时通报事后监督情况,分析差错原因和问题根源,使会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借助申报达标这次机会,一方面发现不足,提高了整体会计管理水平,并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得到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以后申报其他指标积累了经验。

(四)提高风险意识,杜绝违规操作

据不完全统计,银行业内大部分业务差错和违规操作案例的发生,均由柜员思想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引起。故柜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灌输合规操作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对于新柜员,要强化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练习,在老柜员的帮带下顺利上岗。平时勤加考核技能,征求柜员意见并合理制订各自技能考核最低标准,激励柜员自行练习。并建立相应奖罚机制,柜员年底测试时必须达到经协商同意的最低标准。

(五)开展星级评比,推进整体服务

根据总行下发的《“讲合规、优服务、比技能、提质量、防风险”劳动竞赛实施办法》通知内容,结合雁荡支行实际情况,经过柜员充分讨论,制定了雁荡支行“三星”评比细则,按月进行考核评比排名,公布得分情况,引起柜员对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视,激励柜员不断进步与完善,营造柜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安全保卫方面

(一)贯彻文件精神,落实责任制,提高安防意识

及时贯彻上级安全保卫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组织柜员召开安全保卫会议、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网点实际,查漏补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提升柜员的安防意识。

成立“三防一保”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责任书。采取群防群治,与邻近有关单位和个人签订周边朋友关系,加强对网点保安的管理,确保在世博会期间防止各类事故及案件的发生,实现安全经营无事故。

(二)加强防护设施的管理,建立台帐做好安防

根据总行制订的安全保卫月查制度,组织安全员和消防员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加强对柜员制度执行、安防设施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各网点的安全运营。落实柜员每天2次监控回放、每月2次入侵报警测试,每月1次110报警测试。同时做好记录,确保监控、报警等安防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强化ATM检查维护及夜间巡查,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加强安全保卫档案管理。根据安全保卫档案目录,充实安全保卫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辖内各网点的重要部位安全防范档案建立电子台帐。

三、行风建设方面

(一)落实监察和行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重视行风建设和监察工作,组织全支行干部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分理处以上领导干部、客户经理和会计主管参加廉政知识考试;加强劳动纪律的考核和服务监督。

做好对柜员八小时以外的动态考核工作,通过谈心和家访来了解柜员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解决柜员的实际生活困难,消除风险隐患。通过开展“寻找未知的自己”活动,让柜员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支行整体服务水平。

(二)认真准备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复评工作

我支行在1997年已荣获市文明单位称号。网点搬迁,使我支行形象有了显著改观,服务水平、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支行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实现精神文明和业务双丰收。

在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后,认真分析各项成果的得失利弊、工作的盲点,并结合我支行实际情况,我提出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初步构思如下:

1、以帐户年审为契机,对所有帐户开展一次全面梳理。对不规范帐户进行清理,完善账户管理工作。

2、加强财务费用管理,提倡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开支。

3、加强会计业务培训,组织柜员内控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全面提高柜员业务水平。

4、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营业场逃生演练。熟练掌握各种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柜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5、食堂早日按期竣工,改善职工生活。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合规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70-02

合规管理是银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近年呈多样性、联动性、隐蔽性与复杂性,加上经济走势不明朗、竞争激烈等因素, 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成为商业银行完善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银行内部合规管理虽按《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指引》要求初步构建了管理框架,但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计量及风险报告等尚处初级阶段,存在较多漏洞与不足之处,如何加强合规管理为亟待解决之课题。

一、国内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一)对合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重视业务拓展、经营目标与任务考核,风险管理存在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重基层人员管理、轻高管人员约束等不足。合规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架构,现行管理制度未能兼顾工作实际状况及地域差异,权威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均有不足之处,加上合规管理部门多脱胎于原有的管理模式,受观念、能力、工作模式等因素限制,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及技术水平落后,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有效性,管理滞后、片面、被动,难以实现合规管理的连续性、系统化,以及对风险源头和过程的控制。

(二)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与流程缺乏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多采用不规范的分散模式,缺少系统化风险识别机制、可操作性管理制度与流程以及量化的风险评估标准,多部门各行其职,许多时候集业务拓展、合规管理及裁决者于一体,分工合作不明,权责不清,管理缺乏系统整合和权力制约,风险识别活动呈随机分散和局部性,加上合规风险分析模型等量化技术不成熟,信息来源主要为日常审查及咨询、各机构合规风险报告等,难以及时、全面获取信息,缺乏对关键风险点的识别与量化,多通过损失衡量风险大小,风险预警多为定性分析,结论以推测为主,应对措施多为事后提示,作用有限。

(三)合规文化理念亟待建立

商业银行内部“合规人人有责”文化理念没有建立,分行设立合规部门与否无硬性规定,基层行对内控管理缺乏主动性,对合规管理认识不深入、不到位,风险识别与评估偏重于分散的风险问题与具体措施,评估对象多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对新产品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关系建立等缺乏合规性审核,对业务流程、交易过程及其他部分领域缺乏有效的合规风险检查,工作中分散检查、封闭管理、重复检查现象明显,增加业务部门接待压力同时,降低了管理效率。

(四)合规风险报告制度存在不足

商业银行缺乏报告免责或减责的机制,基层行合规报告多由兼职合规经理承担,报告者获取合规风险数据的渠道有限,绩效考核与合规部门无直接关联,报告的覆盖面、实效性、真实性多取决于报告者的认识与态度,且内容受本机构负责人审定,人为干预色彩浓厚,对成绩报告多,风险报告少,对已发生或存在的合规风险隐患多不愿及时、全面报告,报告风险者可能因此受到处罚,很大程度削弱了报告风险的主动性,报告的预示性、时效性存在明显差距。

(五)合规管理专业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商业银行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专业合规人员多为法律顾问,对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方法不够科学,常用的例行检查、突击抽查、员工培训等方法难以形成精确的风险评估,效果取决于检查者的业务素质及风险意识,且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技术处理,合规风险监测与违规行为存在时间差,多针对具体问题提示风险、给出建议,对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合规风险等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调整有利于银行发展思考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要求。

(六)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信息库建设滞后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信息数据来源单一,未能在大数据背景下改进信息共享与数据管理技术,对违规点、违规信息以及规章制度数据库等未能与业务运营、风险监测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合规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程度较低,信息获取滞后,常在合规风险发生后才得知相关情况,除对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可及时预警外,对内部风险只能事后整理性预警,合规管理状况多维度分析受到明显制约。

二、对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现状的改进思路

(一)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及合规审核制度,加强董事会的主导作用,发挥监事会作用,有效整改合规管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级合规部门,细化高级管理层合规管理职责,提高执行的有效性,有机结合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从战略、制度、流程等入手,有效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密切关注声誉风险的集中区域,在业务、服务创新过程中坚持“内控优先”的原则,对规章制度、新产品、新业务、客户关系等重要事项进行合规性审核,评估潜在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与相应法律、法规相一致,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从社会责任角度培养良好声誉,打造负责任、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二)强化银行内控合规文化理念

加强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建设,转变合规管理理念,贯彻“控制风险、合规操作”理念,注重“高层引领”,从高层做起,上下联动,营造全流程、全覆盖的合规管理氛围,提高银行内控管理水平及全员内控合规意识,使员工熟知规范操作和风险控制流程,注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同时建立合规风险监控与诚信举报制度,明确识别和监控程序,对风险信息收集、评估、提示、报告与应对,鼓励举报违法、违规、违反职业操守等行为,设立行之有效的报告奖惩制度,充分保护举报人利益。

(三)建立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合规检查职能,注重考核约束,从组织推动、数据质量、信息沟通等层面完善考核指标,突出重点,调动员工应用积极性。在日常合规管理基础上,强化事前、事中合规控制,督促、考评基层行内控制度学习状况,确保“规规相符,规职相符”,提高制度执行力。合规部门加强对关键风险节点的检查,提高专业检查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同时配合监管部门和稽核部门开展检查、稽核,追踪监管意见的落实,督促问题的整改,对重要风险点及普遍性问题查找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四)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合规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云计算技术下的合规管理信息化平台,将不同种类的业务操作管理系统和数据整合为结构化数据库与非结构化信息库,实现数据源有效对接和资源共享,建立将制度检索、合同审查、授权管理、合规热线、监管动态、反洗钱监控等融为一体的合规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管理从“经验依赖”转变为“数据依赖”,拓宽管理视野及范围,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实现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合规部门规范系统操作程序、运行日志及数据保密的管理,制定配套应急预案,明确成员职责,深化内部业务数据处理,识别与评估风险,注重高风险点,追踪“高危高频”领域,逐步实现银行内部实时互动与合规管理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快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着力培养合规管理人员,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和责任担当。引进精通审计、财会、信贷业务,掌握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打造技术过硬的专家型合规管理队伍,界定合规部门与内审、业务及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促进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衔接与配合,明确授权制度,权责分离、相互制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监督机制,强化合规业务培训,组建合规检查非现场团队,有效运行与业务创新相适应的“提前介入、过程关注、合规评审后评估”的全流程合规评审,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实现合规风险管理由部门控制向流程控制的转变。

三、结语

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核心风险管理活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包括对合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流程、技术滞后等。银行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不足之处,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加强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云计算技术下的合规管理信息化平台,确立以风险防范优先的合规性审核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合规问责机制,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实现合规风险管理由部门控制向流程控制的转变,逐步实现银行内部合规管理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肃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商业会计,2016(4)

[2] 吴刚,苗子清.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7)

[3] 董广英.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探析[J].金融经济月刊,2012(5)

[4] 孙文.大数据时代农行合规管理信息化发展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9)

[5] 兰州银行课题组.城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建设与优化[J].甘肃金融,2015(6)

(作者单位: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 河南郑州 450046)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5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地管理;问题;对策

林地管理是国有林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来看,国有林场的林地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国有林场林地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尽可能的采取相应措施,以最大化的确保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究。

1 分析当前我国国有林场在林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而为了更好地加强林场林地的管理,就必须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目前我国国有林场在林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 少征多用

当前,很多林地征用单位,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少征多用的情况,将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地方产业的扶持等作为理由,对我国的林地管理政策法规视而不见,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很多林地在征用时往往没有完备的审批手续就对其进行开发,甚至出现非法占用林地的情况,而这就给国有林场林地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而导致管理效果低下。

1.2 低价征用林地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林地征用标准参差不齐,加上确立的补偿标准往往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比甚低。在我国,确定国有林场林地征用补偿标准时,主要结合相关法规,以及当年的产值进行测算。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却认为这一标准过高,强制性的采用地方政府确定的相关补偿标准,难以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价格,因而林地被低价征用也是林地管理不足的又一表现。

1.3 擅自更改征地用途

很多单位在得到林地使用权之后,通常虽然申报的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而现实则往往是开发商业项目和工业项目以及房地产的开发,从而以廉价的征地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对征地用途擅自更改的主要表现,更是林地管理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2]。

2 国有林场林地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了一定认识,那么作为国有林场林地管理人员,应如何做好这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呢?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国有林场林地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林场资源管理部门,为林地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建立健全林场资源管理部门,而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精心确定管理内容。林场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林地林权、林地征用的管理,并将林场的经验方案切实落到实处,做好采伐限额的管理与编制,加强有害生物的预测和防治。(2)选派专人进行林场资源的管理,并加强其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不仅要认识到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着力提高管理技能。(3)加强制度建设。对各种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严格按照法规对林地征用事宜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理。(4)科学制定管理目标。并将各目标责任人的权责利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林地征用补偿标准,以最大化地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分别从人员、制度、管理等方面对林场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不断地完善。

2.2 加强林地用途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为了确保林地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健全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性地确定林地用途,并加强林地用途的管理,并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例如,各种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地应重点支持,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的征地则应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公益性项目的征地,对其补偿标准不得低于相关法规中的最低标准等。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当地民众的林地保护意识和依法用地意识,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林地管理工作中来,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环境,对于国有农场林地稳定和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3 加强林地征用项目的审查

当有项目需要征用林场林地时,作为林场林地管理人员,应切手做好项目的立项、批复、规划、用途等审核,并选派专业的人员实地勘察所征用的林地,再由场务会对其进行集体会审,并将其上报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在审核达标之后上报省级林业厅进行审核,凡未审核合格的一律不得与征地方签订征地合同,以确保林地征用项目审查的有效性。此外,在林地征用过程中偶然会出现林地置换的情况,因而在置换过程中必须始终能够坚持置换等值性的根本前提,以提高所换林地的水平。

2.4 加强现有林地的保护力度

为确保我国固有林地得到充分的保护,就应采取针对性的的保护措施,最大化的确保其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

一是当国有林场林地处于城区时,应将其作为森林公园申报范畴,做到统筹规划确保其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严防其被地方政府大量地征用。当必须征用时,还应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森林公园的法律法规正确办理征地手续,切适当提高征用标注,以提高对林地的保护力度。

二是在此基础上,还应由省市的林业主管职能部门对现有林场林地的征用进行专项督查,及时掌握被非法占用的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于该停止征用的必须停止;对于该复垦的林地必须复垦;对于没有审批就先征用,甚至少征多占和非法征用的,则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的单位或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严重的还应上报森林管理机构(具有执法权,如森林公安部门),并依法对其进行强制处理,严防林场林地流失和损失。

三是定期组织开展非法侵占国有林场林地专项打击和整治活动,对经营区周边村民或居民非法侵占林地毁林行为,依法清理回收并种上林木。对各种项目建设工程无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就开工建设和移动、联通、电信、电力等部门私自在国有林场经营区的林地范围内建塔基、架光缆线路等行为,责令依法补办林地征占用手续,缴足补偿费用,并处以重罚[4]。

3 结语

总之,对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又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林场林地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趋势,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林场资源管理部门。为林地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林地用途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林地征用项目的审查;加强现有林地的保护力度,以最大化提高国有林场林地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加荣.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2009(9)

2 邱加荣.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2007(1)

提高合规意识管理水平范文6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就笔者自身的浅见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由于融资难而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实际来看,往往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在融资过程中,就现有的融资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私募基金以及风险投资和银行借贷,即便有的中小企业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但是成功的几率很小,而正是由于其缺乏正常高效的融资渠道,就会导致其资产负债表难以将自身的财务情况真实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从银行信贷时,由于产权不明、无抵押资产等原因,导致其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同时一些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而对其发展带来影响。

2.内部财务控制薄弱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但是就当前的中小企业来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往往忽视内部财务控制,导致其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在注重外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同时,往往难以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在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形式化,使得整个内部财务的控制显得十分薄弱,进而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举措。就当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财务风险方面的控制成效显得十分低下。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时候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进而引发财务危机。所以淡薄的财务风险意识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

4.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低下

当前,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将自身的经营成本降低,在很多方面往往会节约,甚至有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也十分简单,往往是一人兼任数职,加上所聘请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低下,导致整个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足,进而影响财务管理成效。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为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在认真分析和总结财务管理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就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多方争取,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根本性渠道。所以在当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现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融资,就应尽可能地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争取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融资渠道的拓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作为中小企业自身,首先应尽可能地将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确保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不断的规范。其次应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最后是应强化信用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良好。二是作为政府,应对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切实强化中小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应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在金融机构方面,金融机构应尽可能地对有效企业的融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切实强化中小企业的支持,并建立多层次的中小金融机构,对现有的债券融资市场进行不断完善,切实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不断壮大投资基金市场。

2.健全企业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鉴于内控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对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并紧密结合的战略发展目标,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通过财务控制,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育,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强化财务管理成效的提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作为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其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4.加强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将会对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带来影响。所以在强化对其教育的同时还应切实强化对其的培训,通过对其的培训,不断的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在培训内容方面,主要是应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以及行业规律等进行确定,尤其是应结合市场的发展动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助力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