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学籍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莘莘学子的未来发展,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谓学籍管理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资格等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评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从2001年起,我国教育部就实行学籍管理信息化,提倡全国高校实现电子化学籍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我国传统体制和体系的影响,很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和突出,在高校学籍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和体系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方面的制度都相对比较落后,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如果高校学籍管理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传统学籍管理中,没有出实际出发,学籍管理工作者没有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主要是由于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在人员考核方面不够,很多制度在执行方面力度也不够,执行力不够,导致下面工作者也无法重视自身的工作。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当前高校的入学率也明显升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新设专业增多等因素,使得工作人员更加难以开展工作。这些繁杂的工作占据管理者很多时间,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错误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信息化建设脚步没有跟上步伐
信息建设虽然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信息化建设脚步还是比较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新生登记时,对于信息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信息的丢失和遗漏。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效率和水平整体不高。
二、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学校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形势下,更加应该积极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尽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籍资料管理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前提。因此,完善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传统的管理体制,才能让工作者能明确自身的职责,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第一应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应该对能接触到学生个人信息的教务处教师、学生处、财务处以及图书馆等各个环节的人,进行信息保护,建立明确的信息保护制度,一旦出现泄露或者遗失的行为,应该立即对这种不负责的工作行为给予惩罚和告诫,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例如限制某个部门某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实行一种实名制的管理,每一个收索学生学籍信息的人,都必须要签字登记,学生信息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可以设置一些权限,需要有使用权限的人才能了解详细信息。最后,要明显泄露追究制度,这样能约束一些行为,对泄露学生信息的行为进行审核,并且对于不正当的行为给予处罚。
(二)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就提出并希望在工作中落实的一项政策,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拥有自己的网络,而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学校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例如关于学籍登记,新生在进校时,可以将自己的相关信息设置为隐私,将其加密进行保护,毕业生信息核对工作中运用相关软件,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籍信息实行联网登记,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泄露。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的管理,例如在网内和网外对接方面,一定要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入侵,以保障其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信息化管理能提高整体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非常适用学籍管理工作中,能针对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简化各种工作流程,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笔者还提出,应该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的开展。笔者希望更多专业人士能投入到学籍管理模式课题研究中,针对本文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科学的、正确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03)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2
1.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那音乐是什么呢?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是一种美的结晶,优秀的作品是伟大时代的脉搏和优美心灵的流露。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音乐的起伏、强弱、快慢,必然会引起人的生理刺激和心理反映。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一致强调音乐在管理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形成社会需求的道德精神、抒发内心情感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通过欣赏音乐的过程,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锻炼人的记忆力,洞察力理解力,启发和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音乐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情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快乐。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因有了它变得更精彩,音乐与人类同在。
2.学好音乐的关键在于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音乐的综合能力中还有另外两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基础能力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最高层次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分辨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鉴赏的能力。
铃木认为:“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才生下来的孩子依从大自然赋予的,要生存下去的生存机能,在所遇到的环境中适应着那种环境而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同样,音乐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得来的。也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是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人,长大必然热爱生活、气质不俗。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许多人听到不熟悉、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时,都会一味地摇头说:“不好听,听不懂。” 其实,音乐并不神秘,只是他们不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要想“听懂”音乐,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否则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铃木说:“没有天生的音盲,音盲是由于千百次听音盲父母唱摇篮曲造成的。”他还说:“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以后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力训练上的发展”。想要有“欣赏的耳朵”就必须从小培养听觉能力。音乐听觉是在听觉上要求出来的,而且开始愈早,将来的效果就愈好。
3.影响提高基本音乐能力的因素
据调查“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在大中城市,人们对音乐艺术十分崇尚,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有的家庭我孩子配备了钢琴、小提琴等但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这样的乐器不曾听说过,形势十分严峻。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同时主要的教育对象在广大农村,农村中小学生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质量很差,显然不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与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极不相适应。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进步在近些年速度发展较快: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设施也不断更新和完善,但也不能够做到学生一人一件乐器,有学校的原因,当然这里也有家庭的原因。学生的音乐能力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他们不能够用乐器表现音乐。影响中小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学校、家庭、社会、还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主观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后盾,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就是音乐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3
摘 要:目的:观察10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雷尼替丁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100mg静滴,每日1~2次,共2周,其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以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死亡率分别为2%、18%和19.2%、32.6%(P<0.01)。结论:雷尼替丁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关键词: 雷尼替丁; 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Observe the Function of Ranitidine in Preventing Cerebral Hemorrhage that Complicate Stress Ulcer by Observing 100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ency of Ranitine on preventing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received Renitidine 100 mg ivgtt gd or bid for 14 dags on the base of convent ional treatment anel obser vef the relative variables anel the effluence to ratal rate. Result: The uncidence rate and ratal rate during the acute time of the therapeutic group anal control group that complicate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s 2%、18% and 19.2%,32.69%(p<0.01).Conclusion: Ranutudune not only can decrease the ratal of upper gastroinrestinal which is the complication of cerebral hemorrhage but also in proving the progrosis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acute time.
Key words: Ranitidine; Cerebral hemorrhage; Upper gastrointestional hemorrhage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两者兼有,病情越重,发生率越高,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9.4%~48.28%[1]。且上消化道出血越早,预后越差,我院应用雷尼替丁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经CT检查确诊的脑出血患者204例依据随机原则方法分为预防性治疗组(常规治疗+预防性治疗)和常规治疗组(仅用常规治疗)。应激性溃疡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后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和(或)解柏油样大便,呕吐物和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治疗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4~78岁,平均(58.1±7.79岁),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53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27例,脑叶出血7例,丘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常规治疗组104例,男59例,女55例,年龄48~81岁,平均(58.9±8.15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56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24例,脑叶出血13例,丘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2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等治疗,14d为1疗程。
1.2.2 预防性治疗组:常规治疗+预防性治疗,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均在开始治疗时加用雷尼替丁100mg,每天1~2次,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14d为1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肉类,并禁用维生素C至少2d以上。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经治疗1个疗程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略)
注:两组间比较P<0.01
2.2 对预后的影响:在急性期治疗组死亡上18例(18%),对照组死亡34例(32.69%),组间比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活者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痴呆,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82.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渗血等,重症病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者,其死亡率仍在50%以上[2]。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主要机制是丘脑下部受损,或病变涉及下丘脑前区自主神经中枢或脑干迷走神经核通器,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大量释放肾上腺皮质素,损害胃粘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使胃壁血管收缩,粘膜缺血,胃粘膜血流减少,使胃粘膜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性溃疡[3]。
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使受损粘膜迅速恢复,并可增加胃粘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4]。本文资料表明,应用雷尼替丁预防脑出血并出应激性溃疡,其发生率为2%既低于对照组,也低于李伟伟等报道的6.1%,支持雷尼替丁具有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本组死亡率为25.49%,其中治疗组为18.9%,对照组为31.69%,治疗组死亡率低于文献报道的脑出血死亡率为30%~40%[5],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1),提示雷尼替丁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死亡。
虽然对防治脑出血并发应激性的根本治疗措施仍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但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变急性期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韩仲岩,主编.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381.
[2] 王树人.见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157.
[3] 李蒸玲,鞠波.216例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2(1):347.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4-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并抓好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工作,是党和国家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健康而对学校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在体育《新课标》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在课堂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并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者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1.对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由表中可以看出:篮球、足球作为一种集对抗性和趣味性融一身的项目,一直深受欢迎。羽毛球受场地、天气影响较大;足球在我校也很有潜力,毽球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
但也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爱好过分集中。
第二、场地过少,设施不全。
…… ……
2.怎样有效的管理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我们怎样去更好、更有效的去搞好课外体育活动,那么就有必要共同探讨整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2.1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内容
(1)早操、课间操的管理。首先做好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安排工作,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并列入课表,使学生按班级、规定的时间和场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活动。体育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做好组织督促和检查工作。加强早操、课间操的检查与考勤,学校要定期进行评比。
(2)班级体育锻炼的管理。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开展有学校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项目,充分发挥班级体育锻炼小组的作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班主任协同体育教师,检查锻炼人数、锻炼和测验的质量、安全措施、组织纪律等,定期评定公布。(1)运动队训练管理,(2)运动竞赛的管理,(3)体育课管理。
2.2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基本要求。(1)管理者要重视。(2)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3)安排好时间以及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设备与物质。(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5)加强宣传。(6)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2.3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程序
2.3.1制定计划要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负责人及完成指标,并以计划的形式统一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2.3.2组织实施是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首先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其次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同时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
2.3.3反馈修正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面广,因学生情况、场地器材限制、时间安排等因素会产生一些问题。各管理层要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的意见和反映,扩大信息来源,并组成信息分析系统,定期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做有效的质量评价和决策建议。
2.3.4检查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向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检查评定要有目的、标准和纲目,可全面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也可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专题检查,可突击检查,也可定期检查等。检查评定结果要准确、可靠、符合实际。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客观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同时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和条件,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调控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2.4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工作要面对的是多种因素,各方人士,多层次的矛盾,千头万绪仅靠单一的管理方法很难完成管理的目的,必须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如: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体育 课程改革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29-03
多方面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甚至低于中学生标准。
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3位。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安排、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要体现出“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并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博弈理论的理解运用,研究学生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设计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博弈现象
根据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将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方,二者就是博弈过程中的局中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方法都可以看作是教师采用的策略集,而学生对体育课的行为态度则可以看作学生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集;在教学过程这场博弈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教学结果,就是所谓的支付函数。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些元素,符合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所以体育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一场博弈。其中,博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集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教学方法、对体育课的态度、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考勤方法、考评方法等;博弈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的策略集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对体育课的态度、学习态度、运动态度、对考评的态度为学生等;博弈过程中教师所期望的理想效用包括教师能够顺利的完成课时任务,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身体运动,顺利的学会运动技能,并为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博弈过程中学生所期望的理想效用包括不用太费力就能够完成任务,获得好的考评,在体育课上玩的高兴,学会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这场博弈中所达到的实际教学效果就是博弈双方所得到的博弈效用。
2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2.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力度的博弈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表述了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相对的评价措施,其目的是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监测学生体质变化,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但是资料显示,很多教师对该标准体系的讲解程度较低,没有让学生认真的了解该标准的涵义和意义,使学生无法使用该标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是否认真执行该标准以及局中人受益情况可以用博弈矩阵来分析。
表1中所表示的g为教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真程度,s为学生参与锻炼的自觉程度。p为不参加锻炼学生受到惩罚的收益,t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的收益力度,k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不参加锻炼学生的收益力度,r则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受到学校处罚的收益力度。从表1中可以进行分析:当教师执行程度g为固定值时,学生的参加锻炼和不参加锻炼收益情况为F1=0+0,F2=-p*g+k*(1-g)。令FI=F2,则g=1+k/p,也就是说教师以g=p+k/p的认真程度来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学生参加不参加体育锻炼所得到的收益是一样的;当学生参加锻炼程度s为固定值时,教师执行标准认真和不认真的收益情况为Y1=0+0,Y2=t*s-r*(1-s),令Y1=Y2,则s=1+r/t,也就是说学生以s=t+r/t的程度来参加体育锻炼时,教师认真与不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g=p-k/p,s=p-r/t(k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与学校加大对教师认真的惩罚力度呈正相关,与教师不认真的收益成负相关;教师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程度与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受到的惩罚呈负相关,与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的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学校加大对不认真的教师的惩罚力度,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而加大对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惩罚力度反而会使教师上课的认真程度下降。
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监管力度,降低对学生的惩罚程度,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真程度,让教师直接对学生负责,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增强体质。
2.2 体育课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博弈分析
根据博弈理论基本概念可以分析出,体育课程中的博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限型非零和博弈。
在体育教学过程这场博弈中,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即双方共同的效用值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获得体育认知及培养体育兴趣,但是博弈的中心点却是学生是否接受体育锻炼,这时,如何让学生接受体育锻炼就成了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说提高学生接受体育训练的概率,就能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效用收益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享受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改变。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们采用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讲解示范过后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练习,为了尽快、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采用重复练习法,让同学们一组一组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这样做会降低学生接受训练的概率。
而现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加入了新的元素,比如,口头激励法,每次同学做练习的时候都给与一定的评价,当学生做的好的时候表扬,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不批评,而是指出错误,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按照运动水平分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水平高的同学不用再过多重复简单的动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分到一组里,也不会感觉到羞愧;比赛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就是所谓的“以赛代练”,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尽量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双方都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用收益值。
2.3 体育课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的博弈分析
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要有正确的教学管理方法。好的课程管理方法不单单是教师制定各种约束学生的制度,而是应该在对学生产生一定约束力的同时更能够激励学生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迟到问题这个问题会采用“惩罚最后一个”的方法,这样,同学们“反正不是我自己迟到,法不责众”的心理就会被“迟到了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所代替,学生感受到如果选择“迟到”这个策略会使自己付出的支付函数提高,就会争先恐后的按时到达课堂,同时也会减少学生对教师管理方法的抵触情绪。
另外一种教学管理方法叫做“连坐”。就是说教师规定一个简单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认真学习都能够掌握或者完成,如果有学生不能在预期时间内掌握或者完成的话,那么整个集体都会受到惩罚。如下:
通过博弈矩阵我们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当教师只处罚一个学生是,学生可能会感觉无所谓,反正只是我自己,当教师采用“连坐”这种特殊的管理方法时,学生选择“不掌握”策略时,所得到的支付函数就会远远超出一个人受惩罚,从而改变策略,选择“掌握”。
但是这种“连坐”策略并不是所有状况都能够应用,只能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教师可以确定所有同学都能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3 结论
(1)根据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体育教学过程符合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故此可以将博弈理论引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方式调整适应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引起了高校体育管理者的极度关注。激励方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能否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相适应,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其工作态度如何,主要是依靠合适的激励方式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追求或需要并赋予活力,使他们产生工作满意感,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其次,体育教师的生活、教学、科研、训练、比赛等行为是指向一定目的物,并总是为有所为而发,也要靠激励来形成。第三,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也只有通过激励的方式才能矫正、保持和延续,并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结合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原则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对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方式作适当调整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关于激励的概述
激励一般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戒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川。要研究激励方式,就必须要了解激励的定义,关于激励的解释国内外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将激励描述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坎波尔和普利特查德在1976年解释激励为:“激励必须研究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智力、技能和对任务的理解以及环境中的各种制约条件都保持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性。
国内学者于子民1987年将激励定义为:“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才有所用,力有所施,劳有所得,功有所赏,自觉地努力工作。
赵振宇1995年在《激励论》一书中指出:“所谓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借助一定的信息载体),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
以上这些定义似乎各执一词,但至少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表明人们产生行为的动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其次说明人们被激活的行为是由激发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然后得出行为的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行时,行为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并以态度的方式表示出来。综上所述,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认为:激励就是指创造条件满足体育教师的愿望、兴趣、情感等等来激发其行为动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朝向所希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方式也就是结合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与本校自身条件,合理应用各种奖惩制度导向教师行为,以期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绩效为目的的一种手段。
从以上对激励的定义来对关于体育教师的激励过程进行描述,激励过程就是以体育教师本身需要为出发点,激发工作动机,提高教学效益为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生理的、社会的和工作本身的心理需求,体育教师工作的个人目标就是不断满足这些需要。因此高校管理者可通过一系列针对教师需求的东西如奖酬、改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或参与决策等来引导体育教师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促进其工作成就动机。动机驱使教师工作,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其工作业绩得到各种奖励。当教师对这些奖励感到满意时,就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如果对奖励不满意,则会混岗、兼职、产生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成长和发展中存在错位
纵观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师资管理办法,通常采用的是一般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方法和学校现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岗位津贴”评审、考核、奖惩等办法,制定出具有鼓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规定。从这些方法可以看出主要还是把体育教师当作“经济人”来看待,注重对体育教师使用,而忽视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忽视人的存在和发展。“经济人”管理理念是和创造各种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条件,提供各种机会,使每位体育教师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错位。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有社会认同的需要,体育教师也不例外。我国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内容,明确地指明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为我国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是,理论地位的崇高与实际地位之低下是实际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通存在,至今一节体育课等于0.8的状况还存在,变向降低体育教师的社会价值,实际说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和其它文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实际存在的较低的社会认同和理论地位的祟高的社会地位错位。
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主要是制定教学大纲、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可以看出体育教师主要是作为教育的工具在使用,而很少注意他们在工作中的专业培养,随着教龄的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重使用而不重职后加强职业素质的过程错位。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待遇,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报酬、职称晋升、外出进修机会与同单位其它文化科目教师相比反差太大,而且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成绩更多的是以发表文章数量和带队比赛的成绩来衡量,忽视体育教师常规教学过程的评价,打击了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是教师确有不同待遇的分类错位。
体育教师职业行为成熟都要经过五个阶段:即没有教学经历的职前培养确认阶段;实习、新任体育教师或重新任职的尝试阶段;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及增进、充实与体育教学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的适应阶段;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能够对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有改革思想和追求新的教学方法的成熟阶段;通过实践经验的结合,积极地寻求变革并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倡导,研究创新的应用自如阶段。忽视体育教师能力发展规律,在不同性格、年龄层次的体育教师采用相同方式、相同数量、同一程度的激励手段,职业成熟的不同历程与统一评价方法的意识错位。
3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方式调整的策略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的“经济人”到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合理要求和利益的“社会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变,人的需求不断地丰富化,激励方式也由单一的指向向多样式的方向发展,只有注意内容型、过程型、引导型激励理论的相互融合,引导有各自需要和个性的体育教师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工作的同时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改掉错误的消极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激励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体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教师),是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决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即是承认每一个教师的价值,承认每一个教师的差异,承认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这三个承认集中在一点,就是发挥所有教师的潜能,使体育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因此,调整激励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把激励方式与体育教师的成就、发展、责任结合起来,与体育教师个人的成长、体育教育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体育教师隐性和显性的资源,关注体育教师的需要,纠正错位,激励体育教师的行为动机,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最好的组织绩效。
3.1工作目标价值激励调整
没有明确的、精确的、可以传达的目标,就无法进行管理。制定目标不仅仅是高校体育发展和管理本身的需要,而且是激励体育教师的需要。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千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用。”可见目标对个人发展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体育教师在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对组织目标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就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自觉以目标为导向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学校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使体育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方向统一。
3.2行政激励调整
行政激励是指组织为了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应用行政手段对表现突出或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实施行政激励,必须对本校全体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考查、审核和评价,并且考核力求做到严格、全面、公平、公开,才能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
3.3工作自身激励调整
工作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从双因素理论来看,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藉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高校管理应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出发,既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又要对职后的工作发展加以重视,鼓励体育教师职后进修,培训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带队比赛。并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正面引导,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3.4进行组织危机教育
危机激励是将组织面临的危难、不利条件和困难告诉全体教师,使之产生一种危机感,形成一种不进则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况,使全体教师奋发进取、勇往直前。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才能改变目前面临的危难。
3.5建立利于体育教师工作成就动机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统一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可以形成自身的发展机制,并产生效应,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动力。高校把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发展、成长等以提高工作成就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作为重点来进行管理,在这种尊重人的价值观指导下,体育教师所受到的激励与传统的选聘、任用、培训、考核等以任务为中心的激励方法,二者是不可比拟的。当然,组织文化所起的激励作用不是被动消极的满足体育教师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组织文化潜移默化的塑造,使体育教师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体育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体育系(部)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一旦被体育教师认同,就会产生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个体凝聚在群体中,形成“命运共同体”,从面大大增强体育教师群体内部的统一和团结,使体育教师形成协作互动的良好状态。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