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1
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篮球是一项并不陌生甚至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运动。很多学校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重视篮球的多样化运动了,并且深入开展了很多提高篮球教学的改革实验。分层教学法是被初中体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新型的篮球教学法。本文中,笔者就自己的经验查阅资料、咨询其他教师后,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论点。
分层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中应用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进行教学。对于篮球课来说,对学生分层的标准是依据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不同的学生分层。分层之后,首先要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然后在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根据篮球分层教学法的标准,学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体质不好、篮球知识薄弱、篮球技能差的学生,这层学生一般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对于这层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要在提高学生篮球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篮球以及其他体育运动的热爱。因此,教师在对这层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格外注意对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训练,如运球、三步上篮等。第二层的学生属于中等普通学生。这层学生体能和体质都比较普通,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篮球知识,但篮球技能方面可能比较欠缺。针对这一层学生,教师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让他们巩固自己已有的篮球基础,然后再举办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实际锻炼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新的运动技巧,使自己的篮球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第三层学生就是那种已经具有强健体魄、并且有丰富的篮球运动经验的学生。针对这层学生的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对他们的强化训练,深化他们的篮球技能。
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不会受到太多的制约和束缚,有了更大的自由。根据分层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并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一技能时,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就存在不同的要求。针对第一层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讲授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概念和要领,并让学生自己练习原地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然后循序渐进,练习熟练之后再试着行进间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对于第一层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熟知基本要领、基本概念以及最基本的动作。对于第二层学生,教师在带领他们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后,要让学生熟练学会消极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和一对一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对篮球技术精益求精。针对第三层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在篮球比赛中熟练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要让这层学生拥有更多更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做,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和篮球技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更健全的人格。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对教师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确保教学组织方法以及形式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
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评价中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当贯彻始终,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运用分层教学法,学会灵活多变。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学生的付出和努力,看到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下去并把篮球学好的信心和勇气。当然,教师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建议,指出他们的缺陷所在,并帮助学生不断进步。教师的用心自然也会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学生也会更努力更用心地学习篮球,师生一起在篮球课上共同进步,推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为其他学科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中培养出来的自信对学生来说,是更坚定的自信,更能帮助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输的精神,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更健全的人格。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运用还不够完善,但这种新方法会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和应用,并不断创新,最终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翠芝.浅谈初中生的篮球教学[J].体育师友,1994(3).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2
【关键词】初中学生;篮球教学;差异化教学
教育体制改革,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的发挥作为改革重点。差异化教学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体育课作为操作性强的科目,其对学生个体化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现代体育教学,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给为关注学生的在心理和生理因素,根据学生的能力因素、智能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多方面展开差异化教学,篮球是中学生尤其是男生最为喜爱的一项运动,其教学的展开也必须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
一、面向全体,异化目标
体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达到强身健体,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面向全体,以大众化的教学为基础。同时,初中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以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适度培养。
首先,兴趣化教学,引导学生爱上篮球。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经验和视角来设计教学,安排篮球教学,以教师的示范、学生模仿为基本,以篮球考试的方式,迫使学生接受篮球,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展开。所以,教师要以多样式的教学来吸引学生,如游戏化篮球教学、竞争性篮球教学、比分式篮球教学等,使学生因爱而进行篮球学习。
其次,性别化教学,让女生也爱上篮球。篮球是大多男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参与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性别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女生的偏向,制定适宜女生篮球目标。初中生对心理满足度的要求较高,也就是说,对自我认可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适当程度上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刺激学生喜欢上篮球。例如,很多女生不愿参加是因为篮球运动幅度大,教师就要适度调整女生运动标准;针对一些上篮动作,要求动作标准,而不必对进篮数做严格要求等。
最后,活动性教学,调动学生热情。体育教学的本质是解放学生身心,然而传统篮球教学方式仍以教师的“说”开课,这就使原本以为可以走出说教课堂进入身心解放活动中的学生再次走进被说教情境之中,从而将学生的篮球热情一盆水泼冷,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有效的手段进行课堂组织,尝试边说边让学生做,教师少说学生多做,教师引导学生先做、做后纠正等方式,使学生的篮球热情配点燃与延续,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切实发挥学生的学生主体作用。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增加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教学语言多样化。篮球教学往往将教学集中于教师对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语言的表达。初中学生心理敏感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适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语言。例如,对较内向而篮球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言语的缓和,以鼓励性、方向性的语言为主,这就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刺激学生进一步发展。再就是,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将生动语言引入课堂,以幽默组织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教学设施人性化。在教学设施的添置时,篮球设施大多是标准的运动员竞赛设施,这对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设施,例如根据学生身高的差异,将球篮高度进行调控,这样就使一些身高较低的学生能够简易上篮,刺激他们对篮球的喜爱,对一些弹跳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高”平台,使其在高灌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促使他们高动机的实现。在篮球场地的设置上,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进行分级设置,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支撑。
(3)教学内容提升化。由于学生的自身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以教学内容的适当提升来刺激学生的发展,以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分化,得出“篮球尖子”,这并不是说将学生划分为先进生与落后生,而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来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例如在学习运球这个动作时,一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接受,并能熟练操作,这就要求在学生自我训练时,教师适当提升的目标,扩展教学内容,如教授躲避式运球技巧,旋转式运球技巧等,为这部分学生的提升进行相关内容指导,提升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多样化。篮球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以“技术分解——整体训练”为基本教学原则,整个教学以“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定点投球——三步上篮”展开,若每节课以相同的模式展开,就会使学生产生定规化的思维,认为篮球也就这几个项目,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以定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采取不定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改变学生“学”的地位,让学生“教学”,这就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会引起一些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发现自身闪亮点,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合作化教学模式是篮球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模式,在合作化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彼此的交流、学习与操作,能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其全面认知自我。篮球运动是合作化的过程,每个成员即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融合的有机体,这就要求在协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差异性教学。一方面,以学生自我比较为手段,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缺陷,并根据同级学生的参照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合作训练,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引入竞争,完善规则
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要求教师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就要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引入竞争,开展竞争活动,同时以公平有效地竞争规则来促使学生发展。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使其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个性化发展与创造性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在竞争、民主的条件下,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能力。
一是,灌篮得分,防守亦得。对很多学生来说,在篮球比赛中进球是很宽男的事,而在篮球比赛中往往防守不予计分,灌篮计分的方式,这就使一些灌篮技术不强的学生失去比赛机会,或是不愿参加比赛,这就很大程度上拉开学生差距,不利于教学的实现,而在教学中实行防守也能得分的规则,正解决了灌篮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二是,人人触球。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同,技术好的学生严格控球,使得很多技术较差学生在赛场上很难得到触球机会,这就打击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所以,以“人人触球”的规则,对学生进行一些规定,会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也能照顾到技术较差的学生。
差异化教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力求以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生本理念的体现,同时,在其理念指导下,初中篮球教学,通过差异化目标的制定,差异化教学手段的实行,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等方式的展开,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浩清, 殷琴华. 低年级学生操作活动的调控[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04)
[2] 杨秀清. 课堂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探微[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01)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中学生 篮球效果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还有当今媒体直播篮球的各项比赛,特别是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学生经常关注,对广大中学生影响很深,倍受中学生的喜爱。尤其是校园各年级的篮球联赛,更是发展奇特,经常搞得如火如荼。在每年的选项编班中也会发现,几乎70%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会选择篮球这项运动。这充分说明,篮球运动是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具有较大吸引力。
但是,我们体育教师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却发现这样一种现状:①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所处学习环境不同,对体育的认识及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从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到篮球技术方面有着显著差异。②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水平、智力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对篮球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显著差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同一时间内,让所有学生的篮球水平有所提高,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得到启蒙和培养,是我们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几年来篮球选修课的经验,就我校选修课教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篮球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合理确定篮球分层教学的目标。下面就是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以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基础,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学目标,(见表1),实行分层教学。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层
学生的分层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层次,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判,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定,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在分层时应遵循多维性、自愿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分层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教学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具体分层方法如下:把技术水平接近学生安排在同一层次小组进行教学,可在选项授课前对学生进行兴趣态度、专项技术、身体素质3个方面测试。兴趣态度:指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对篮球运动的了解情况及专项学习的态度。
专项技术:指篮球专项技术。包括1min定位投篮(技评达标),半场左右侧运球上篮(技评达标)。
身体素质:指篮球专项素质折回跑(记时)。
根据以上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3个层次。
C层:技术较好,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
B层:技术一般,身体素质好或较好。
A层:技术很差,身体素质差,未参加过篮球训练。
这样分层是在技术考核的基础上的分层,是以篮球技术做为最重要的标准的分层,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目的是更有利于层次分明的教学,避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有效地进行篮球技术分层指导和篮球知识专题讲座
分层教学其指导思想是努力寻求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点,分层指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实施个别辅导时,还要注意针对性,注意及时性,同时注意反复性,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必须对照目标及时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改进教学,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在课外,体育教师应该组织行之有效的篮球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篮球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篮球技术的掌握,让他们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
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阶段性的总结,通过总结,改进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说,学生强化技能,纠正错误,缩短差距,改进学习方法,随时调整层次;对教师来说,通过总结,可以使自己在掌握教学效果与反应,改进教法,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及时总结,师生可以不断地纠正和调整,从而实现有效地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五、制定各层次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层次篮球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差异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使所有的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标递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
总之,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示了其教学效果的优越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练习,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课堂效益,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更紧密更协调地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身心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代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与实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体育科研.2002.
[2]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2003,(6): 61-67.
[3]王建民.因材施教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教学 2001,(4).
[4]吴美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2.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4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 初中体育 教学目标 设计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16-01
一、前言
差异性教学是现代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颠覆了传统的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主体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差异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以学生个体为主要教学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作出相应的响应性反映,比如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速度。在体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或类型都应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前提,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但又不消极的去适应学生的各种差异,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体育是现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体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育体育的理念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差异性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体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各方面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深入了解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紧跟着时展,把握创新的体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了解学生的体育特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基础训练,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同时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恰当的学习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热情与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初中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去努力拼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去追求目标的完美,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以田径项目中的百米短跑为例,不同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差异,成绩必然会有很大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制定相对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争取最大可能的突破自己的极限,只要自己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这就是一种成功。只有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每一个学生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成长,教育的相对公平才会实现,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设计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内容进行取舍、组织并调整,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灵活地运用差异教学模式,综合灵活的给学生作出差异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在进行长跑教学时,教师课前可以先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质,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对于有潜藏疾病和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使用差异化教学。再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学生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同时,可以篮球技能出色的学生帮助不擅长篮球的学生,让他们也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初中体育教师进行差异教学需要有开拓的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以自己为主体,不能也不敢放手给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课堂中学生虽然都参与了,但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差异性教学。教师对差异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在体育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在进行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但差异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教师有计划,分工明确,齐心协力的工作,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成功。
(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体系,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不盲目追求学生的最终成,应多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心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纵横评价,对同一个学生不同项目的学习表现或在相同项目下不同时段情况下的表现进行评定,从中找出差异的原因,便于学生调整和完善,调动学生体育学习乐趣。另外,还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巧妙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找出差异中有规律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实施有效率的差异化教学。同时,教师应提供一些选择性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同等成就,并感到教师和同学都是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发现并总结规律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课堂对话、差异指导、合理评价等差异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5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 教学应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扩大了教育受众,使更多人可以走进学校享受教育带来的益处。可是班级授课制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教学的共性与个性间达到平衡,实现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同样需要面对班级授课制的这一共性问题。其实,解决的方法,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就颇有先见之明地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注重因材施教。那么,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呢?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谈谈以下见解。
一、正确理解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开展差别教学,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便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班级特点,学生体能、兴趣、耐受性的基础上,针对各班特殊班风,对于学生的长项予以重点培养,对于学生的缺点或者短板予以适当弥补,对于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予以满足,使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获得最优发展,享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归结起来,因材施教,关注的是“材”的差异性,追求的是学生的最佳成长。
二、因材施教应用策略
1.重视班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的班风、班貌,每个班级也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同一个体育老师,同一本教材,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由此,我们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便需要结合不同班级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法,安排不同的进度,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对于班风较为活跃、相对纪律较差的班级,体育课适合采用竞赛法、小组活动法,这样既让学生有了释放的平台,又让学生因小组荣誉而注意维持好的纪律。而对于不够活跃却纪律严明的班级,体育课则适合采用整体推进、集中训练的方式,这样避免了单独活动活力不足的尴尬,在良好纪律的保证下,实现了教学目标。
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通常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各有不同,各具特点,初中体育课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这首先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如走访法、代课老师了解法、课上观察法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分类教学目标,制订个性教学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统筹兼顾,既要落实整体教学目标,又要实现个体目标。对于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和对于个别学生的区别要求,应不着痕迹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篮球这一教学内容时,针对男生与女生的差异,我要求男生和女生分组练习,并且制定了男生三步上篮10次中5次达标,女生10次中3次则达标的标准。而针对学生体能与技巧差异,则灵活地安排了30+投掷篮球与30-投掷篮球,学生可自由选择。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运动才能,体能有限的学生能尽力做到最好。
3.结合学生兴趣,因材施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剂”,且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特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展开。具体而言,就是应在初中体育课上搭建多个兴趣通道,避免教学的单一化,尽量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能发现一个兴趣点,都能引爆一个兴趣点。例如在教学“短跑”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的兴趣点在于跑的姿势练习,有的学生喜欢展示速度与激情,有的学生更关注起跑瞬间的爆发,我便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点,设计了“矫健身姿”――跑姿最美评选;“激情时刻”――小组速度赛;“先发制人”――班级起跑速度比拼三个教学环节,迎合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快速跑能力。
4.注重学生层次,因材施教。
人生而不同,学生先天身体素质便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所具备的体育技能与体育素养有极大不同。但从班级整体的角度看,这些差异又会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这便决定了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会呈现出层次性。由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是我们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在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层次,然后,针对各层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制定各层次“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目标,使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和挖掘潜力,提高身体素质。
例如,在学习“后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四个层次差异,有的学生翻得轻松且规范;有的学生翻得吃力却也算标准;有的学生翻得很快,但是动作不到位;有的学生则根本不敢也不会翻。在观察分出这四个层次后,我对翻得轻松且规范的学生提出了数量要求;对于翻得吃力的学生提出了两人一组,评比练习的要求;对于翻得快却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我不要求他们数量,只要求他们规范动作;对于不敢也不会翻的学生,则仅仅要求他们尝试翻一个,不求质量。这样各个层次学生的练习都有了明确目标,而且只要稍加努力,便可以完成。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尊重班级、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法和目标,为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助力。
参考文献: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75-01
初中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产生对于体育学科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学习效果。但新时期,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兴趣教学法作用的发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结成兴趣小组,激发学习愿望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培养学生兴趣,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成为了广泛讨论的话题。同一个班级之中,一定有许多同学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为兴趣小组,小组同学相互督促、相互鼓励,交流共享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感知与技巧,促进形成整体性的进步。例如,踢毽子、拔河、踩高跷、爬花杆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勇气;丢手绢、跑步接力等集体项目,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集体,锻炼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打花鼓、演木偶戏、街舞等具有趣味性的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结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体魄,掌握体育技能。
二、运用游戏教学,调动参与热情
游戏是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较为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对初中学生而言,将体育运动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将体育游戏的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学习性等特征呈现给学生,对于激发体育活动不积极的学生的参与热情具有显著效果。体育游戏的多种特征的整合,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应当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篮球知识与篮球文化,让学生形成对篮球的整体性认识。接着,教师应积极利用体育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篮球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仔细为学生讲解篮球的技巧及相关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等学生基本掌握了篮球技巧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比赛规则应适当放松,让学生在较为简单的规则的约束下进行具有新鲜感的篮球赛,在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
游戏活动的设置,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丰富体育课堂,为学生营造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例如,在进行“持轻物投准”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打敌机”游戏,让学生扮演射手,将纸折叠成敌机的样子悬挂在规定位置,同时用羽毛球或乒乓球充当炮弹,让学生进行分散投掷,比一比哪位同学的命中率最高。这样做,既有利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又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合理引导教学,培养乐观心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引导性教学,主要有情境引导和心理引导两种模式。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放羊式”教学,不能仅仅采取单一的跑步、比赛的活动形式。在运用情境引导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因素,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运动意愿,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短跑100米训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世界短跑冠军的成长、成才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于项目练习。另外,情境引导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在性格上容易呈现出急躁、浮躁与叛逆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特征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引导,通过开放性较强、合作程度更高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例如,积极发展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性体育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体验互帮互助的过程;通过开展跳马、单双杠等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果敢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将兴趣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探索创新,对兴趣教学法给予充分重视,通过鼓励学生结成兴趣小组、开展游戏教学、运用情境引导教学模式与心理引导教学模式等多种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