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6-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新课标体对现代教育理念核心体现,是实施推进素质创新教育的关键性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课标》要求,明确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中,最重要的是那些简单朴素的思想方法。任何复杂的问题,如能分解转化为中学数学中常用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简介"一章中,为体现划归思想在解方程中具有指导作用,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各个步骤时,都注意点明解方程的目的,即为最终使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各个步骤都是为此而实施的,即在保持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前提下,使未知逐步转化为已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标》的认知性目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而应提高到追求创新的较高层次。

1.2从“方法”了解“思维”,用“思维”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涵。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之中,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2.加强开放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鼓励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74-02

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道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此为原则,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大胆创新。

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必然存在联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老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的运用。但是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地理及其他学科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体验。

四、引导求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五、运用比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发展。运用比较法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内容,具有“一桶水”的广博知识,善于同中变异、异中求同,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观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与聚合思维相对而言的”)与聚合思维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好地发挥优势。

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教师要有目的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大大激活,得到超常发挥,使问题能深度的诱发学生不同思维的产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应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许,并抓住这两者逆向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通过争论,学生最后归于统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七、变化试题,加强训练,巩固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发展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的时候,必须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基础的最佳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学习知识、作业练习、生活实践等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个人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将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也思考前人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复前人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将“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然后让学生们分析他们的关系,学生们在分析讨论中,发现两条线会有平行、相交、重合几种情况,并从这几种情况出现的条件,发现了平行线的特点,推导出了平行线的定义。这样思考后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

二、在作业练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新能力就体现在对现有思维的突破上。书本上教解题方法只是众多解法中的一种,盲目地照抄书本,会使学生思维变得呆板僵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常规,大胆突破教材上的解题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创新能力。比如,“屋里有30人,出去15人,又进来5人,屋里余下几个人”这道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传统的解法,总人数减去出去的人再加上进来的人,即“30-15+5”,而学生又提成新的解法,用总人数减去进和出的差值,即“30-(15-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讨论分析,思维不断碰撞和突破,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要重视课堂外的生活实践,让创新思维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终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算算教室的面积,帮家长算算水电费等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成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也会发现知识不足而解答不出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思维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好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浅议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J].新课程,2011(11):102-105.

[2]许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J].大观周刊,2011(12):105-109.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4

境;科技活动;一题多解;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15―01

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以高中化学课改为契机,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掘和培养。

一、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化学课堂上,发现和发掘学生的自由想象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积极引导其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是特别重要的。发挥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其消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讲“氯气的漂白作用”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可能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漂白剂是否可以漂白染料?除了能够漂白纸张以外,能否漂白金属呢?在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家中的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工厂的锅炉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等。由此及彼,通过联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催化剂,教材这样下定义: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笔者设定如下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加快反应速率还是减慢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是指始终不变还是指反应过程中也可以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从开展科技活动入手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开展化学知识画报的编辑活动,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设计画报的版块内容,如“班级化学新天地”、“每月一星”等栏目,可以请同学们对班级里有趣的实验进行记录,对在化学探究活动中作出创新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可以定时地组织一些化学实验竞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舞台,通过科技活动让学生明确创新意识是受到教师、学校的认可与尊重的,有创新意识的实验成果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四、从“一题多解”入手

心理学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一题多解”的训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思维灵活、认知深刻。例如,鉴别Na2CO3,NaCl,NaBr,KI要求学生根据四种物质的特性设计不同方案。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关联,精选质量好的习题来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平面性,促进思维的迁移。比如实验室制Cl2时,提出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反应中浓盐酸体现了什么性质?可否用浓盐酸与实验室制O2的残渣制取Cl2?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备为例总结出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如何鉴别盐酸和氯水?“一题多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便于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思维和智力得到升华。

五、从开展实验教学入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火焰呈黄色的,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反应本质。设问:钠可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得到的并非是铜,而是Cu(OH)2沉淀。新旧知识的尖锐矛盾摆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的发散思维也由此展开,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判断推理获得真知: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而不是置换出铜。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5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也就是说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成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与训练自然也离不开它。

二、善待学生的质疑

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蒸汽机的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是质疑的结果。好奇与质疑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题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与质疑。但由于学生年幼或缺乏经验,常会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甚至错误的想法、问题,这时,老师千万不能训斥、嘲笑或者不屑一顾。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质疑,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否则,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墨守陈规。

三、允许学生否定老师的观点

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一定要学生大胆去怀疑一切,审视一切,但要让学生否定自己的观点,恐怕我们当中大多数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在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点东西在作祟,那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要是让学生否定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那岂不是多没面子,多尴尬的一个场面。其实,老师并非完人,他们也会说错话、做错事。如果学生对老师迷信了,那么学生往往会缩手缩脚,不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比如,某老师在教的《沁园春・雪》时,出于对示范者的盲从,而将“还看今朝”中的“还”处理为“huǎn”。有学生认为应读“hái”更好,通过与学生的共同讨论,最后定为“hái”音。这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胜过了他们的老师!

四、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创新思维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思考的时间。老师在上课或设计提问时,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在提出问题后立即就要学生回答。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尽量提供一些激发性的情景,善用各种教学媒体配合发问的技巧,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酝酿及发展其思考的问题,以提高回答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但也要适度。即使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而且还应该是在老师的诱导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才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所提问题还应根据其难易程度作适时的停顿,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该停则停,一切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

五、支持并鼓励对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中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老师暂缓给予判断而给予适当的鼓励,那么不但会增强这个学生的反映,而且会影响到全体的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的讨论气氛,而这正是创新思维教学的起点。

徐老师在讲《藤野先生》这课时,告诉学生“标致”一词在课文之中是“褒义词贬用”。有位学生却说,“那有没有贬义词褒用的情况?”于是徐老师因势引导,“大家比一比,看看谁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于是大家分别找到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中“狡猾”和《傻二哥》中的“傻灵傻灵”的“傻”就与本义完全相反。这个不平凡的想法不仅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徐老师也获益匪浅。课后,徐老师把这一发现写成了教学札记《“褒义词贬用”与“贬义词褒用”》。

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其实是:思维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结果。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曾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千万不能视为异端并批评、嘲笑他们,应该重视这些“异端”,“异端”虽异,毕竟学生能用自己接受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即使有偏差或片面也应该鼓励他们,然后再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千万不能用师道尊严大声喝斥,扼杀学生创新精神。

六、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创意;编辑实践;重要性;作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编辑工作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是核心环节,也是具有很强科学性、艺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在编辑实践中必将具备创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将零碎的思维和文字整理成为具象的作品。在整个编辑实践中,创意集中体现在策划与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对出版物的宗旨、目标进行分析,并探寻读者的心里,并通过创造性思维确定编辑的内容和栏目甚至包括版式和包装的选择,创意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创意概述

在编辑工作中,创意是一种灵感与文字的组合,是一种艺术与现实交错的错觉,是一次文字与激情的喷发爆。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二、编辑出版工作中创意的重要性

(一)创意能够使编辑出版工作成为引领文化的先行者

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本质是创意,文化创意是编辑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心在于对中国文化的选择、积累、传承和创新,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对学术价值的审查,编辑工作中应加大对创造性思维的吸收和培养,自觉承担起用文化引领社会的责任。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不是经济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二)创意能够打造独特风格的编辑实践者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编辑出版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出版物没有特色、缺乏创意点,就会使读者明显感觉到与其他出版产品的差异,损失大量的读者,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立足,更不用说进入国外的出版市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在编辑实践中加入创意因素,体现出版物与众不同的创造精神,凸显出版物的特色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编辑出版物。

(三)创意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创意不仅对于编辑出版实践和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媒体和编辑出版物的价值。同时,文化与经济不是相互分割的两部分,而已经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传统的编辑出版只依赖于纸质,而新的编辑出版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媒介,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编辑出版在经济上的巨大潜力,将编辑创意与出版经营联系在一起,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的经济效益实施。从当前文化市场的整体环境来开,文化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在市场中的主置,因此,我们应加强创意在编辑实践中的作用,以突显文化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三、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突出创意的重要引导作用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通过培养编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更好地激发编辑人员的创意,树立创新意识,使编辑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意的重要作用。简单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如下几种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倡导编辑常常去幻想一些较为虚幻的东西,跟随自己思维的脚步去放肆想象,使自己的分析、推断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调动自己思维中的“荒地”,并将其作为点燃创意的基础。在想象的海洋中,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文字进行排列组合,最终得出最佳的结果。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如果一个问题有一个答案,同时也有很多种其他答案,就以此答案为基础,将思维向外进行发散,尽可能找出更多的答案,而不是将问题局限在一个答案上。在编辑的发散思维训练中,可横向进行发展,也可以纵向进行发展,使思维、创造性更好地融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并且将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体现在答案中。比如,当我们看到圆形的时候,会想到太阳,在这个答案之外,我们还可以想到碗、盘子、球、车轮、石头、面包、蛋挞、汉堡……等等,就不会只局限于一个答案。再比如,当提到“石头有多少种用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想到石头可以砌墙、作纸镇、作游戏道具、做景观、做凳子等等,而不只是局限于“盖房子”这一个用途。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在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中,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能够迸发出很多发明创造的火花,也可以让很多不解之谜得到结果。直觉思维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直觉思维可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出较为怪异的问题,有的时候表现为较为大胆的思维方式,有的时候表现为一种快速反应的回答,对于编辑出版物的创意、方案等有积极的影响。为了能够培养编辑们良好的思维方式,我们应倡导直觉思维,千万不要将其阻拦在实践之外,要将其记录下来,并用于解决接下来的问题中。由于编辑人员通常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编辑实践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三、结语

由此可见,创意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也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编辑人员,我们不应只是提升自己在文字方面的专业素养,更应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工作中不断激发创意,使编辑出版作品突破常规的束缚,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编辑出版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会创造更多创新、独特、个性的出版产品,为出版传媒界带来独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信中.编辑创意与期刊核心竞争力[J]. 青年记者,2010,03:43-44.

[2]梁淑英.传承中国文化出版编辑起到的作用[J]. 神州,2013,03:24-25

[3]陈展东.谈网络出版中的编辑作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1,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