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数学学习如何找对方法?1、数学学习的2个层面

对于做数学题,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解决。

(1)数学思维能力

这取决于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对题目类型的见识,以及主动性的探究。思维能力强的标识有二:一是喜欢钻研难题;二是对于碰到的难题能比较快的想出解法。

这部分是需要“创造性”的。不好“培养”,也就是传说中的天赋的部分。但其实就学校学习的内容而言,范围毕竟有限,只要见得足够多,也是能解决的。不是非拼“天赋”不可。

小学时就上数学思维班的孩子,一般这方面都会比较强。

(2)工程能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数学技能)

做一道题,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设及到很多的细节,一个细节的错误,会导致全盘的错误。对人而言,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概率问题。要发展一套严谨的、工程化的解题过程,把审题(对已知和未知条件的充分分析)、计算、作图所有这些操作都尽量的标准化、规范化、最优化,才能避免低级错误。

这部分需要人能够做到像机器一样,精确、严格。

由于这部分工作相对刻板,而且更依赖于习惯养成,很多孩子没有学到。

一般好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示范,但是很少有老师好到一点一点地去规范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一般最多也就是纠正卷面上能看到的不良行为),毕竟这太个性化,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看到“心平气和心和”帖子中说初一数学老师规范她家孩子数学操作的描写,我很羡慕她的孩子能碰到那么好的老师(来自老师方面的要求比家长说更有效)。

很多孩子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好。表现就是:简单题错误比较多,“粗心”。(当然,心理紧张因素也会造成“粗心”,例如前面说的,“慌”)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会更加看重第一个层面,觉得这代表“聪明”;而轻视第二个层面,觉得这只是低层次的劳动,“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不想,只要我想,我就能做到”(其实远非如此,如果没有熟练到成为习惯,到做题时,根本就没机会去想)

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题目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两个层面的相互牵制就越强。实际解题时,需要“工程能力”步步为营的推进,也需要“思维能力”突破关键点。

就当前应试而言,显然把简单题的分抓牢更有效率。也就是提高“工程能力”、改进解题过程更有效。

2、数学考试的2个策略

前天晚上看到孩子在做数学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做“压轴题”?他解释说,“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分不多,又费力,还不如先把填空题和选择题练熟一点。”当时觉得他的这个想法有问题,但问题在哪却有点模糊,于是忍着没和他争论,且让他先练着再说。

昨天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孩子的数学老师。老师支持我的意见,认为基础题有作业就够了,自己练,还是应该重点练压轴题,这是有“畏难情绪”。“畏难情绪”这个词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前天写周末日志的时候,就特别的写到,我注意到孩子做作业都是按照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的顺序来写的,当时就感到这个顺序表现了某种问题,但并没有归纳成型,现在看来,就是老师说的这个“畏难情绪”了。

仔细考虑后,我觉得这里实际上存在两个层面的策略:

(1)考试策略。

就考试而言,每一分的代价是不一样的,总体而言,试卷上基础题占分比例高,所需代价小;难题占分比例低,所需代价大。

前几次周测,就是太想满分,想为最后一题多留点时间,导致前面的基础题做得比较毛糙,最后难题得分了,简单题却到处起火。

所以考试的时候,做到“基础题不失分”比“挑战难题”更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放弃难题的勇气,“不慌不忙”的把基础题做到位。

(2)练习策略

从练习的角度而言,心理学认为在“邻近区”进行挑战性的练习,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数学而言,在基础题部分进行练习,实际上是起不到提高能力的作用的;应该要做自己感觉稍微有点难,但经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题,才能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我家孩子而言,压轴题就正好是这样的题。

所以平时练习需要重点练习“难题”,逐步的把“难题”变成自己的“简单题”,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孩子的观点,是模糊了“考试策略”和“练习策略”,因此是不合适的。有了老师的意见加持,和上面比较清晰的想法,昨晚跟孩子谈了谈,很顺利的说服了他。准备以后每天做1、2道压轴题。

二、至于文科,思维导图如何帮助记忆?以前在论坛中讨论,受到一位家长意见的触动,“历史的学习,我不看你的计划,让孩子合上书本,能写出什么?”,就开始跟孩子一块进行了一项“大工程”。

为了做到“合上书本,能写出东西”来,我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尽量的抓住骨干。所以找了个思维导图软件,跟孩子把历史课本从头到尾的过了一遍,基本上每天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耗时大约1小时。开始时比较慢一些,我和孩子都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好。3个单元之后我慢慢找到了感觉,5个单元后孩子慢慢找到了感觉。

最后的做法,就是逐句的分析课本,看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然后整理到思维导图上。整理过程中,发现孩子存在下述主要问题:

1、分不清重点。

有些很无关痛痒的举例论证的例子,孩子把它当做了重要的“史实”;而有些很重要的观点性的表述,孩子却忽视了。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很多意义什么的,背的很溜——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是却没有跟相应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

3、看书、背书和做题有点脱节。

整理完后,又根据孩子的课堂笔记,把老师讲课的逻辑结构整合进去。从笔记看,老师补充了不少答题很重要的标准说法,对于材料的详略处理跟我们自己整的也有较大差异,老师的重点更突出。整个整理累计花了约10个小时。

虽然类似的大纲在孩子的教辅书、习题册上都有,但是自己从原始文本整理出来,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一个整理,我觉得非常有用处。对于孩子应该如何阅读课本,如何把课本和老师的讲课相结合等都非常有用。应该是能提高孩子的看书、听课效率的。可惜做得有点晚,现在的课程节凑已经无法继续整理另外几册了,等体育和实验考完,不知道会不会能找到时间。

目前只是整理完就暂时搁置了,还没有按这个方式进行记忆和复述练习。可见的收获是,孩子开始用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其他科目的知识了。有点遗憾没有早点教他这样做。在此也感谢那位家长的提醒(虽然当时并非针对我)。

三、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重要?前几天在论坛中的一个其他家长写的帖子,有家长善意的提出了批评,认为孩子在课业上投入的时间过度了,恐怕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会毁了孩子的”。

因为我的孩子和作者孩子情况很相似,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状态。看到那位的家长的批评,后来又得知他/她的孩子在时间少得多的情况下成绩更好,不禁让我思考了很久。

其实班里存在个别特别优秀的孩子,遥遥领先;另外存在相当多的孩子,他们虽然努力不比最优秀的孩子差,但却只是在二线沉浮。这后面应该是存在深刻的原因的。

从那位家长的后续评论“历史的学习,我不看你的计划,让孩子合上书本,能写出什么?英语试卷你做多少套,花多少时间去总结了,你的所谓的错题有没知识点是一样的,是知识面不够、词汇量不足还是重复性、习惯性错误?

学习必须要刷题,但每份卷子我们学到了什么?”中,可以看到ta家孩子做得很好。这些方面作为家长我也不是不知道,初一暑假还专门教过他思维导图的画法。对于试卷分析、作业错题分析,也经常在孩子做过之后,我再帮他做一遍,帮助他分析自己的分析的不足。但F这方面的能力总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班里一位最近一年进步巨大的孩子,从老师表扬所推荐的他的考后总结看,也能看到他的思维层次比较高。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指的是符合某种认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对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们抓起,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具有逻辑性的课程,利用数学小学课程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合适的.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就来浅析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生的阶段,孩子们对事物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这个时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是集中孩子们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好时机.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严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在孩子们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应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容易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一次方程的应用浓度问题”一课时,可以用一杯水和一杯果汁做实验,通过对于果汁水的配置,能够直观有趣的说明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所需的物品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们在动手分析的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自身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通过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真正的了解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对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等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每天都能在开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学生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逻辑思维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充分的利用数学教材中的逻辑思维案例. 比如说在“数的整除”一课中,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帮手,在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精心准备提问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准备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既能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有一些例题,教师可以根据例题做一些适当的延伸,或者从一个问题转换成另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完整的理解解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逻辑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们自己动脑分析题目,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有序的揭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概念往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为接下来的概念提供基础的,比如乘法的概念就是建立在加法的概念的基础上的,但是乘法的概念又是除法的概念的基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概念和知识分成一些部分,引导学生们自己由浅入深的学习,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 结

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的学习,还能够开发学生们的大脑. 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对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要符合小学生们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老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斐.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36:197.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3

对于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得多,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对于孩子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运用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运用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

一、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是时代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了数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提问:你能猜出上面小花的颜色吗?

红花的右边是黄花,红花的左边是绿花。

黄花在蓝花的左边,粉花在蓝花的右边。

这道题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小学的测试题太难了,孩子不会做。”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根本没有见过这类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测试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要营造一种互问互答,自问自答的氛围,孩子在反复操作中,思维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二、从游戏中深入了解学生,频现思维火花,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长度比较》一课中,我设计“找出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时,学生在小组商量的过程中你言我语,交流十分热烈;又比如,在“缠在同一个圆柱体身上的三根线到底哪一根长。”的题目猜想后的“验证”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小发现,自然而然地进行组内交流,探讨,气氛融洽,思维火花频现……可见,从游戏中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中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射线》的练习探究中,我设计了帮助功夫熊猫“闯关吃馒头”的游戏环节。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比赛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养成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建立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在数学课堂中,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品尝甘苦和力量。“游戏”是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是学生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①思维起点灵活;②思维过程灵活;③概括、迁移能力强;④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⑤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敢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4

坊间曾有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或许道出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维认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尽管聊城市这所公立小学敢于对“标配”课程动刀改革的勇气着实可嘉,但取消低年级数学课招致人们的质疑与吐槽却在所难免。这不仅缘自此举不无对传统社会共识的挑战,更难脱其有悖孩子成长规律的不妥之嫌。

据称,该校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数学课程逻辑性强,并不适宜“记忆力好,逻辑性差”的低年级孩子。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认知未必不是一种误区。诚然,数学的确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需要开发孩子们抽象思维的课程,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而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经过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对孩子们逻辑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从小抓起。岂能独独放过一二年级?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低年级孩子“逻辑性差”的客观现实,才更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能力的启蒙与引导。

纵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编制,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自有其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越过低年级的启蒙而起步于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势必打破了原定教材的教学进度,造成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的教育空白,这未必有利于对孩子们素质的全面培养。再说,也并没有证据表明一二年级的学生就不具备尝试逻辑思维的能力。目前学校一二年级开设的数学课程是打基础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和立体图形,体会和感知是这个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数学课在这个学段是必要的。

在该校校长看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课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一二年级那些需要费力学习的东西变得容易”,该校三年级数学老师也反映,学生理解得很快,一二年级几节课的内容,现在只需要一节课就能讲完。这或许可以被视为是该校从事此项改革的思维支撑和教改业绩。但这种“自夸”却不值一驳。让四五年级学生学一二年级知识,岂不更快更好?提前两年的接触效果如何与三年级的“大器晚成”相提并论?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而不是纯粹的简单知识传授。

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不能一味追求反传统的标新立异。破解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之“困”,要着眼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良,着力激发孩子们对逻辑思维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因噎废食或知难而退的干脆取消。鉴于国家严令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语境,数学课教学更需按原定“标配”有序实施。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语言表达;准确;简练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呢?

一、有效表达的前提是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助于表达。因此,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就变得尤为重要。

1.以身示范,学会倾听

学生的发言和意见,也是希望有人听取和受到尊重。这个时候教师要求其他的学生都用眼睛看着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带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让孩子明白,听是师生共同的事。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得对与错、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真诚地和学生一起聆听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给学生树立了倾听的榜样。

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可以用真诚微笑的表情看着学生,学生回答的好老师含笑点头,回答的精彩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轻轻地抚摸头部、带头鼓掌等,这些细微动作,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理解和欣赏,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如果听得认真就可以得到一张卡。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学会做认真倾听的“绅士”。

2.边听边议,提升倾听效果

不仅要善于倾听,而且还要做一个善于思考、能够质疑的听众。如教“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我给出两条信息:小红有6枚邮票,小华有8枚邮票!要求学生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第一个孩子回答道:“小红的邮票比小华的邮票少多少枚?”第二个孩子回答道:“小华的邮票比小红的邮票多多少枚?”一名认真倾听的孩子说:“我想提一个和他们不同的问题。小红的邮票还差多少枚就和小华一样多?”另外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说:“小华的邮票拿掉多少枚就和小红一样多?”这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边听边议论起来,全班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孩子们仔细倾听了,动脑筋思考了,课堂生机盎然。

3.鼓励表扬,培养倾听习惯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教师可以利用“翁格玛丽”效应,对学生适时进行鼓励表扬,如“×××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这些鼓励表扬性的话语,让学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其他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

二、用标准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

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规范话的习惯,使他们能用语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

在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用错单位名称,尤其是应用题学习时,还有学生不懂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所以,我们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小学数学就教他们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如在一年级第一节课“数一数”看图叙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9个女孩、10个男孩、6朵花、8棵树等。平时,看图说图意时,也应强调学生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提出问题“4可以怎样分?”几乎所有学生都只简单地答“1”和“3”,这时就应及时让学生完整地说出“4可以分成1和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需要从学生的最基层学习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口才好的根源在于头脑好!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都愿意把自己的发现给大家分享。于是,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个生活细节,无形中激发了他们说话的兴趣。例如,教10的认识,学生学会了10的读写,10的分解、组成等,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说几句话:“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你能用第十说一句话吗?”“你说一句话,能把10和第十都带上吗?”学生们说得十分精彩。有的说:“我有10个苹果。”有的说:“我家有10口人。”有的说:“我跑了第十名。”还有的说:“有10个人排队,我排在第十名。”这样一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展开想象,感到有话可说,非说不可。

三、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

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许多多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为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素材,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情境图,课本上展示了大熊、小熊吃西瓜的画面。在教学中,要根据画面鼓励学生看一看找出数学信息并用规范的语言把问题叙述出来。树上3只猴子,地上2只猴子,一共几只猴子?让学生利用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有目的地观察、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利用计算练习,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中计算是重头戏。在口算练习时,可以采用人人参与的开火车形式,读出算式,口说得数,说出算理。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说说怎样计算“30+20”。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小松鼠有3串糖葫芦,小熊有2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计算30+20,是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一共5个十,5个十是50,所以30+20=50。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敢说、想说、能说、善说的过程,学生会用准确、精练、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想说又会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金周.初探一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3,(8):196-196,197.

[2]丁琳琳.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3]李爱华.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09,(7):21,30.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6

科学证明,儿童在三岁前形成的基本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占40%;在3-8岁期间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占30%;后期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占30%。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8岁前形成的习惯将影响着他们一生(占到了70%)。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可以说早期的数学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呢?

一、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课堂上,讲新授课前,我坚持每天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有时我口头出题,学生集体抢答,有时我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孩子们一个个回答;有时我出卡片,学生抢答;有时我每人发一张口算题,学生笔答;有时同桌一个出题,一个回答!在家里,我建议孩子们坚持每天晚上做三十道口算题。可以变换形式,今天写三十道,顺便练练数字的书写,明天直接做口算书上30道,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口头做30道,再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扑克玩玩加减法的游戏,两人各出一张,谁先算出牌就归谁,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致会非常高。练习多了,孩子的计算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我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坐姿要端正,两腿自然平放在桌子下面,挺胸抬头,胳膊自然平放在桌子上。听课时要调动眼睛、耳朵、大脑等多个器官,思想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动脑思考,自己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有走神的,我即刻停下来,或是眼睛示意,或是拍他一下头,或是用诙谐轻松的语言点他一下,这时,走神的同学就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他同学也会哈哈一笑,心领神会,从而明确上课的要求。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声音时高时低,力求吸引每一个同学。

三、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而,我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节新授课,我都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说数学的机会。在练习课中,我也尽量多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来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思路。从而加速孩子的语言发展,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四、重视孩子书写能力的培养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重视孩子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我们应从一年级抓起,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的思维活动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使儿童形成对每一事物都能进行有序的思维活动。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题:小猪、小猫各代表一个数,它们分别是几?(小猪小猫)+(小猫小猪)=99,在此就应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中领会如何有序思考才会保证答案不遗漏,不重复,从而培养学生有序、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