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初中 体育 学生参与 多种活动 因材施教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1-02

在w育课堂中的参与度,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体育时,知、情、意、行的程度,它是师生双方通过教学活动的共同作用所体现出来的。初中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为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只为传授基本的体育技巧,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初中生在体育课程上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才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高速、高质的完成。下面,笔者从展开多种体育活动、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一、展开多种体育活动,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体育课堂基本是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热身,然后教授体育技巧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体育活动之中,渐渐丧失锻炼热情,也就开始逐渐应对体育任务。在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的影响下,初中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很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出多种教学活动,使初中生能够对体育课一直保持期待感,让他们每次提到体育课都兴高采烈,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意识。在《田径》的教学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跑步,为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了“报数”游戏。即学生围成一个圈,沿着同一个方向慢慢跑,每当老师喊出一个数字,学生就要抱在一起,人数与老师所喊数字一致的小组获胜,如果不一致,则被淘汰。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紧张,我第一次喊了“5”,学生们便迅速抱在一起,其中有3个同学由于没有凑成“5”,便被淘汰。然后,我让这几个被淘汰的学生做裁判,他们需要商量之后确定数字。这个游戏大大调动起了初中生的运动热情,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再如,在《足球》中指导学生进行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的练习时,我将学生们带到学校的足球场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这个比赛可以帮助初中生巩固脚内侧踢、接球、传球的技巧,使其更加灵活地运动这些足球技巧。不仅如此,这个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攻能力等,使其具备优秀的运动品质。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辅导每一个学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考的考查科目进行的,老师总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样强度的体育锻炼。然而,初中生由于身体、家庭、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也导致他们在学习某个体育技巧时,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辅导每一个学生。只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也才能够让初中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从而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我们在体育课堂中不难看到,即使是教师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跑步结束之后,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气喘吁吁、脸红心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却面不改色、毫无反应,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要想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的两点:第一,学生的分层情况不要在课堂上公开,以免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得自卑。第二,学生的分层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他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能与体质,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在《乒乓球》的体育教学中,有些同学从小便接触过乒乓球训练,所以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正手攻击、颠球等技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乒乓球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乒乓球。针对这些反馈,我将学生分为三层,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这些已经掌握了乒乓球技能的学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点拨,并让他们自由展开练习;针对一些已经了解过乒乓球的学生,我主要是为他们讲述乒乓球的打球要点,比如颠球等,并让这些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针对完全不了解乒乓球的学生,我会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握拍、准备姿势等开始学习。在《体操》中,针对侧手翻、燕式平衡、手倒立等体操技巧,我也会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动作操作难题。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学习侧手翻的时候,总是学不会如何顶肩,对此,我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训练,为他讲述顶肩动作的要点。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接受的体育锻炼大同小异,甚至有很多锻炼内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这就使得初中生在长期的重复的体育锻炼中,无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体质,也让他们渐渐丧失了锻炼兴趣,从而降低自己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教育理念,它引领着整个初中教育,体育学科也不例外。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体育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教学。只有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尝试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体育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把控初中生的运动量,避免部分学生由于无法承担运动强度而损害他们的身体。在《篮球》一课的传球、接球训练中,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篮球技能。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弹跳力比较好,思维也比较活跃,但是他们对于篮球技巧的动作要点的运用不够熟练,在蹬地时与手臂的配合不够协调。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再展开教学活动。为此,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在课堂上进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要点是否规范、标准。如果出现同一错误的学生人数过多,我便会中断学生的小组练习,而是在课堂上再次进行示范,或者让动作标准的学生讲述他们的锻炼心得,然后让其余学生进行模仿,不断及时纠正学生们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再如,在《田径》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跳远的动作要点时,我也先让学生们在热身之后进行跳远练习,并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跳远技能之后,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师也会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参与度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教学参与度也是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教师要为初中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坚持坚持因材施教,做到以生为本,使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篮球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一是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二是教师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身体和心理都快速发育的阶段,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对教师单一的篮球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本文就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的学习和训练中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檠生讲解示范过动作和动作要领后,就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后,希望能够在体育课堂进行快乐的体育运动训练,缓解长时间文化课学习带来的疲惫。但是教师这种僵硬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篮球学习和训练。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学生篮球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能力的高低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明显地看到,身体素质好平时爱运动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而身体素质差平时又很少运动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新课改也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学生按照兴趣、身体素质、基本技能等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等进行分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为a层,有一定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为b层,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都较差的学生为c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再练习“行进间运球”,要求a层次的学生能够快速并规范地运球,并能够运用一些花式的运球技巧;b层次的学生能够保持动作的规范性,保持不丢球即可;c层次的学生大多数为女生,对他们要适当地放低要求,能够保证不丢球就算合格。通过这种全体学生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使后进生也能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单一是每个篮球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由于受到场地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致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这节课练习运球、下节课练习投篮,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地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找到了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的方法,篮球游戏不需要太多的硬件进行支持,对场地也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篮球游戏的趣味性往往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传球捕人”游戏,以20人半场为例,教师可从20人中选出2个人,剩余的18个人在半场中不断地躲避但是不能够超出边线和中场线,选出的2人用一个篮球以传球的方式进行移动,不允许走步,以运球的方式进行移动。

2人传球移动步伐,用球触碰躲避人,被碰触到的学生则被淘汰,直到最后一人。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良好的传接球技术,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后能够积极地进行游戏,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看不到的。

总之,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的方法,有利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全体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得到发展,熟练掌握篮球技巧,对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课外活动 有效开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我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以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加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丰富初中体育课程,给其增添新活力新观念。课外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意义与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及素质,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一起构成了学校体育,它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在体育教学发展改革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并且与体育教学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完整体系,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素质

学校体育中的课外体育活动能使学生体育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课外体育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逐渐树立体育意识。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个项目开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及自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将班级界限、年级及性别等界限都打破了,学校中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一同练习、一同交流,这样能很好地增进学生之间的体育沟通与交流,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根据有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及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出持续性下降,主要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及力量等方面,大多数学生体质都较差。因此,我国教育部、体育总局等联合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配合体育教学,确保学生每个学习日都有体育锻炼时间,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体质[2]。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

我国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初中体育教育还不是非常重视,目前的初中教育是将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体育理论文化课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学生的运动能力被忽视。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育多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学生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非常低下[3],体育在初中教育中还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教学手段,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多数实施采用大课堂的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整体性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还有一定差异,有些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些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开展合理的课外活动,丰富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三)学校课外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初中体育活动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理念影响,所开展的体育课外活动非常大众化,缺少个性化,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长足发展。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将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并且一些学校体育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举办。

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应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初中生对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及乒乓球比赛都比较感兴趣,也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比赛也会分出胜负结果,因此体育活动具有非常激烈的对抗与竞争,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意外受伤,例如磕碰、骨折等安全事故。初中教师在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一些违反安全性原则的课外运动与活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教育性原则

初中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具有教育性特点,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性必须深化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强调其关键作用,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及过程都要凸显出体育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教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特点,引领其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教育意义。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课外活动的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年龄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初中生对体育课程中的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种类的课外活动与游戏,将这些游戏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跳箱子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课堂,而且能发挥提高学生跳远、跳高等体育能力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实际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有防护措施的软垫箱子排成一排,学生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单脚或者是双脚跳,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前及活动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的运动技巧与知识,让学生学会助跑,从而提高跳箱子的成绩。教师对于课外活动中出现失误学生,让其表演才艺惩罚他,这样的惩罚手段能够很好地缓解其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得到很好的教育熏陶。

(二)体育教学中融入舞蹈

近年来,初中体育课上出现了运动负荷过重的现象与问题,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解决这种运动负荷过重现象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体育舞蹈形式开展教学,体育舞蹈不仅具有很好的美观性、受到大多数初中生的喜欢与欢迎,而且多数的体育舞蹈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体育与舞蹈有机结合,舞蹈不需要过多的运动负荷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举止文明等优良品德,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强身健体及娱乐休闲的双重功效与价值。

(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体育教育要很好地开展,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不仅依靠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主体及主观感受。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运动氛围,才会有对体育活动兴趣,然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数量较多,属于特殊群体,不同学生的个性思想存在差异,因此具备不同多元化的学习兴趣与思想,教师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及思想,不仅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厌烦厌学情绪。体育教师应该事先征求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意见与要求,并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制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形式与计划,教师设置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并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五、结语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育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与有价值的,初中生的身体与心理等都处在一个发展成长的阶段,教师如果采用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将降低。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体育课初中生的运动负荷,而且有效缓解了其心理压力,一些有趣的体育舞蹈或者是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海龙.浅议课外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青春岁月,2011,(24):240.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4

初中体育的欣赏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化的社会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已经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资本向业余生活提出内容要越来越丰富、质量要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节奏不断加快的现实生活,生活节奏需要借助多种活动不断的缓解,欣赏体育表演、观看体育比赛便是人们的业余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内容,但真正的实现体育欣赏的效能,还需要人们能够掌握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欣赏方式等,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作为体育教育真正的入门阶段,不仅关系着初中生科学的基础性的体育技能、体育素养的培养,更加影响着体育欣赏技能的培养;对于体育教学实践开展中,以体育活动的互动、欣赏等培养学生的团结向上的品质、豁达乐观的性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体育欣赏教学加深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同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以致帮助学生励志将体育作为其终生事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体育的欣赏教学的实践策略

1.科学的组织开展专题性的体育欣赏教学在初中体育的欣赏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想切实的开展科学化的专题性的欣赏课,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授课工具是无法达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改善现有的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物质条件,采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专题欣赏课,采用丰富的图片资料等制作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配合以多种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影音资料的播放等,全面提升专题性体育欣赏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及业务水平,在体育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就教学中所选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详细的介绍,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就教学材料中相关的体育技能、体育表现等实施详细的赏析评论,例如组织学生欣赏体育之声,对于运动员的呼吸声、胜利的喝彩声、失败的哭声等,都能够运用相应的体育语言给予准确的描述及表达。使学生能在体育欣赏教学中感到亲切,以对欣赏教学的教学策略的接受和认可,提升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随堂欣赏为确保体育教学的学期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专题性的欣赏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及课时量不能设置的太多,单纯的依靠专题性的欣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显然不够,需要强化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随堂欣赏。体育课堂上的随堂欣赏时间往往相对较短,教师多在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表演的同时,使用更利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去表述,但即使是教师的示范能力再强,像跳跃项目中的空中动作、腾跃及翻滚等速度相对较快的动作,教师是很难控制的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动作的细节,此时教师可借助相关的课件、比赛影像资料等,以形象逼真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等所有的感官,将无声的教学内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以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更大的体育学习兴趣。3.重视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之外的体育欣赏教学针对专题性的体育欣赏教学的课时较少的特点,及体育随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要有重点的采用课堂之外的任何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以更为丰富的体育活动的欣赏形式来提上欣赏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可进行课程设置上的改革与创新,在每周固定的某天或某几天安排特长选修课及兴趣活动课,在这两门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内,对兴趣小组内的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欣赏教学。例如在球技的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学生因为经常学经常练,难免存在感到枯燥乏味、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等情况,教师可将平时收集的街球的影片资料、对抗赛的影片资料等进行剪辑,在兴趣小组的选修教学时间内播放;或在有篮球、足球、皮乓球、游泳、斯诺克等比赛活动的时候,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放假时间等进行欣赏,尤其是像奥运会、世锦赛等多种大型的比赛,使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以明星效应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等。初中体育欣赏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高效的利用专题性的欣赏课,体育课堂上的随堂欣赏及课堂之外的体育欣赏等多种教学时机及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初中体育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本文作者:渠跃峰工作单位:江苏省丰县王沟中学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5

王 飞 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五学校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文章摘要】

针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有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可以积极融入到体育锻炼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发号施令,丰富多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器材要进行合理、适时的运用;再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是很有必要;最后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样做的效果同样是非常棒的。

【关键词】

初中体育;有效性;身体锻炼

随着教育部的改革,体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逐渐所接受。的确,这一门从小学就开设的课程伴随每一位学子的求学之路,工作之路。国家一度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口号,这无疑将体育锻炼又拉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对于体育锻炼,学校、教师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尤其是在学生身体生长的黄金时期。针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有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可以积极融入到体育锻炼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发号施令,丰富多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并且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因此,只有提高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在愿意去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积极参与会有奇效。比如: 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与同学一起来一场篮球赛或者足球赛。由于有教师的参与,上场比赛的同学也会更加有精神,未上场表现的同学也会仔细观看比赛,并且可以作为替补队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加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是很难得,基于这种师生情,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需求心理,能够进入他们的世界,读懂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作为学生,他们会把教师当做朋友,不再需要教师的苦口婆心,很多事情上学生自己就能够做到自觉。因此,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关键。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器材要进行合理、适时的运用。很多学校都存在类似情况, 教学设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开放,俨然成了工艺品,在某些院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体育课堂学生想要运用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还需要收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让家长与学生,想象不到的。对此,存在这种现象的院校,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好好的反思当初置办相关体育器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究竟是学生身体健康重要还是微不足道的收入更重要?显然,问题是具有正确答案的, 而且也是唯一的。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配合,在体育课堂上把相对应的体育场馆与相应的体育锻炼器材进行开放,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只是跑跑步,打打球那样单调。只有丰富的课堂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所以,学校在器材的管理上,只要不违反相关教育规定,可以放宽政策,让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多一份选择。

再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作为初中生来讲,其自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科学有效地锻炼,才会增强自己的体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模式。比如某些同学可能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因此不太适合剧烈运动。教师对情况有了客观的了解后,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更适合的轻运动,比如跳绳、阶梯锻炼、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样是让学生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教师最好不要对学生制定特别繁重的任务目标,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丧失体育课锻炼的目的。学生可能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完成目标上,而不再是去本着锻炼身体的目的去锻炼。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继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是很有必要。借助体育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团体能力,是再好不过的。在文化课堂上,学生对于传统教育几乎都是问答形式,少有团体活动,即使有小组讨论,其讨论范围依然受限,而且讨论次数也是相当有限。但是在体育课堂上会突破这样的传统与教学模式,因为体育课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比如可以举行集体跳绳比赛,提升大家的凝聚力;可以进行拔河比赛,在团队中又有竞争,同样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要再只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凸显,更多的是将大家进行团结起来,去锻炼大家的凝聚力,无论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还是其他文化课上都会很有帮助。

最后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样做的效果同样是非常棒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编排在PPT 上,然后利用投影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一些教学案例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观念引导与认识。倘若采用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去向初中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由于年龄的原因,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的他们接收的知识真的很有限,只能是收效甚微,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去像学生们讲授,那效果是会有明显的提高。由于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更是能够吸引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体育课堂不需要死板的听课方式,体育课堂的氛围是轻松的,愉悦的。因此,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在这种良好氛围下学习体育知识,是会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无论是对于器材的使用上,还是对于每个学生建立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案,亦或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字化教学,都是非常可取的也是非常适宜的。因此,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身体机能锻炼有着非常必要的帮助。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6

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如果认为教师只是一个只是传递者的角色,那么教师的职业角色任务就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欢迎阅读!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1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主要从早晨的早操、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眼保健操,午休管理,晚读,自习课,晚修管理等方面着手,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我还做了一下几点工作:

1、参与班级活动

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篮球赛、校运会的报名等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在月考后,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学习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出来谈话,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

2、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还组织了主题班会,进行一些主题教育。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也提出了表扬,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的打算。通过主题班会,提升了自己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师生间的关系

初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相差较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所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鼓励和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现在,实习结束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工作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这是一个提高自己、检验所学的过程。两个多月里,我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我也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明白了教师工作的神圣,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2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更加注重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师范生技能方面,特别是对于有明确当老师的同学,这也为师范生在实习以至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上做充分的准备;

2、到实习学校后,争取多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吸取在职老师的教学优点,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授课添加优质元素;

3、实习期间应多争取班主任工作,跟原任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这次的教育实习,我的心得:

接近三个月的实习工作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对每个组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提高自己、检验自己所学的过程。三个月里,同学们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首先,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

总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3一、明确实习目的

生产见习是校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透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资料与方法带给实践依据。

培训学生的实际潜力,而这种实际潜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务必从课堂走向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透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潜力、组织潜力、协调潜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潜力。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透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潜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主角。既是校园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

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用心争取和努力完成管理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潜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很琐碎,任务繁重。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眼光放高放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介入社会,增强适应潜力。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为保障学生饮食、住宿、交通等安全问题,要求做到统一就餐,由专人到学生宿舍送餐,保障了学生饮食安全、统一就寝,单独住宿,避免与外校学生接触,既保障学生安全又方便统一管理、统一上下班,每一天早上带队教师集合学生,清点人数,将学生送到厂区,下班时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安全回到宿舍。晚集合点名,每一天晚上9点带队教师组织学生集合核对人数,总结当天工作,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交通安全,在学生休息时,带队教师讲解学生外出需注意的事项,并且要求学生填写去向登记,带队教师电话跟踪,保障外出学生安全。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4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已经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准备工作,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广雅中学,华师附中,五羊小学,奥尔夫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广雅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

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

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奥尔夫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5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学年见习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由于是刚毕业,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师培训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潜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坚持课后写教学反思,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理解。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潜力,并把这种潜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用心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资料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转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