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40-02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是理解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又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条件。小学数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出发安排教学,确保在打基础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迅速提高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速度的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主要源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学习的内动力、主动性。在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之中,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知识感到索然无味,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会有真切的情绪感受。所以,教师需要努力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激发兴趣和思维速度的训练。经常设计大量的课前5分钟的口算题训练学生口算速度,同时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大的判断题、选择题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速度的训练,注意了创设情境,设难质疑,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带分数时,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为主的,而空间观念的建立更需要通过大量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我充分利用实物和直观教具,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建立表象,同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的认识,概括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的形象体系。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两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放进两个同样大小的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其水位上升的高度与石块大小的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通过实验使学生清楚地建立了概念。接着出示粉笔盒、饼干盒等让学生区分哪个体积大。在学生理解了“空间”“体积”的概念基础上,再进行求长方体体积的教学,学生便能很快地掌握它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解答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同步的训练。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算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加深巩固,并能融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如:进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先设计练习题: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2

1 情境激趣,诱发思维

CAI运用于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的教学环境,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思维欲望,形成思维活动的良好氛围。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由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笔者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王国,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给角分类。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接着用展台展示,按是否直角分成了两类,按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分成了三类,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 以物导思,引导思维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通过直观、形象、动态化语言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思维材料丰富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进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道题、一个概念,更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用速度和乘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两地间路程,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这里便可借助CAI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课件的演示充分展现了速度和乘相遇时间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这道题,更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3 变静为动,助推思维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性的规律,结合儿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模型、具体形象的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将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焦点上,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感知形象,并提高思维的分析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4 比中辩思,启迪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而控制过程又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提高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并注重参与广度和深度,才能逐步形成比较、思辨的良好习惯,改变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出勤不出力”的“陪读”现象。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笔者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

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

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

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依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5 布点激思,拓展思维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代替教师大量的讲解和板书,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点儿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运用CAI的信息量优势,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样的和随机设计一些不同答案的练习,让学生选择、辨析、比较、对比,优化练习过程。不仅省时,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如在总结了“年月日”章节所学的知识后,可以出示以下这样一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1)抢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平年的二月有多少天?闰年的二月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2)填空:3月的天数是()天,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4月和5月一共的天数()天,12月的最后一天是()日;8月和9月一共的天数()天,4月的天数是()天;3年=()个月,120时=()日;4月份有()个星期()天;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填在()内(1990、1996、1998、2000)。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7月1日前一天是6月30日。( )

②1500年2月有29天。( )

③11月份过了10天后,还剩20天。( )

④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

4)引伸练习(聪明题)。

①小精灵们到星球去旅行了,你能说出他们在星球空间停留的天数吗?红精灵停留的时间是1942年2月份,停留时间()天;黄精灵停留的天数是一年里小月的个数,停留时间()天;蓝精灵停留的天数是一年里大月的个数,停留时间()天。

2)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也是这一年,小红的爷爷再过十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想想看,你能猜出老爷爷的生日吗?爷爷的生日是()月()日,爷爷这一年()岁,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他是()岁。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出发点始终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不仅要充当起一个知识传输的责任,更应是一种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它让小学生在遵循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从书本到实际的过渡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逐渐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模型,同时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对数学问题的正确理解。另外,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俗而言,思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思维包罗万象,具有多种类型,小学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小学生思维特点和数学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数学学习少不了创造性思维的协助,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则是逻辑思维的建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倘若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可能无法进行有效有序的生活和发展,而对于学生而言,缺少了逻辑思维能力,则缺乏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契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教育界人士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在小学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逻辑思维培养措施,结合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一个形象明了的概念印象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需要适当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根本上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

1.引出问题

任何一种思维的建立和培养都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例外,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过程,换言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效果较好,那么学生就能很快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受益匪浅。

通常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借助相关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问题,只有通过有价值的知识点的问题解决,才能达到知识点活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知识点的活用,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目的、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过程无疑对于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有益的,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整体思维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

2.重视方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精心准备和设计每一堂课程,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的放矢,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并且做到融会贯通,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将相关问题解答出来。

3.设计习题

数学练习题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强化过程,更是一种知识的深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习题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衷,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点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设计,把握好难度,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知识运用将问题解答出来,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从解题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数学决不能仅仅止于具体某道题如何解,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就题而做,为题目换个表达方式或者颠倒头尾,学生便手忙脚乱。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所致,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思维没有适时发展起来。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试卷成绩,更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201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推理、抽象、创造等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使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

一、转变教学方法,大胆寻路

教学的最高目标不是为了教授业已存在的知识,而是为了教导学生如何发现未知、探索未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最高目标不是学习已经广为人知的知识,而是掌握发现和创造的方法,使自己进步,使世界发展,学贵于问道。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在传知过程中授法。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可以效仿先贤,可以推陈出新、别寻他路……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经历着形象向抽象的转变,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启发、渐进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对生活的思考。比如,在讲解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爸爸买到一张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的入场券,那么一家三口谁去呢?于是爸爸提出一个掷双硬币的办法,两枚硬币都正面朝上,则爸爸去,两枚硬币都反面向上,则妈妈去,若是一正一反,则小明去,妈妈听到后会心地笑了,问妈妈为什么笑了?有了生活情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道概率题,爸爸去的概率是1/4,妈妈去的概率是1/4,而小明去的概率是1/2,也就是说,爸爸提出一个看似公平实则对小明有利的办法。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脱,转入对生活问题的思索,不仅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学问,自己欠缺的只是发现的眼睛。要学好数学,要把数学发扬光大,最终还是要走入生活。数学发现来源于生活,也将在生活中进一步发现。

三、鼓励提问,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端。书本上的道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实,都是可以质疑的对象。于初中数学课来说:首先是营造鼓励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微笑着耐心地面对学生每一次向权威、向生活挑战的勇气,在此,教师可以故意犯某个错误,如(a+b)2=a2+b2,训练学生质疑的勇气;其次课堂上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初次接触几何辅助线问题,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可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要留出提问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提问,提高质疑质量,学生不仅要敢问,还要会问,抓住有限时间使自己获得实质提高。有问才会有解,有解才有创造。

四、设置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多设置一题多解的题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成就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不同,知识的积淀和思维方式自然不尽相同,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可能有所差异,所以多设置一题多解的问题,既合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可以解放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若ab=1,求1/1+a2+1/1+b2的值。这个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或者找特值法代入,或者通分后代入ab=1,或者代入a=1/b或者b=1/a代入,或者把1换成ab,或者1/1+a2分子分母同时乘以b2后代入ab=1,或者1/1+b2分析分母同时乘以a2后代入ab=1。虽然目标唯一,但过程可以千变万化。多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养成标新立异的思考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显著发展。

五、利用变式问题,发展聚合思维

变式问题是发现同型异形问题的共同特征,进而推导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训练变式问题,重在异中求同,寻找规律性,发展学生聚合思维。学生仅学会一道题的解法,遇到些许变化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必须从不同题目中找出共性,然后大量练习与之相关的题目,才能举一反三,正向迁移。如下面这三道题:二次函数的图像过(-3,0),(0,-3),(1,0)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像过(1,0),(0,-3)两点,且对称轴是x=-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像与y=-x-3相交于x轴、y轴,且过点(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三道题看似有异,实则同构,都是过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抓住本质,异中求同,就可触类旁通,以少胜多。

六、设置操作题型,将思与行结合起来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灌输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大脑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听,没有思,更没有得。所以,为促进学生思考,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想出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便是有效措施之一。动手操作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且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几何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所发展,实现指尖上的智慧。比如,教师讲解(a+b)2=a2+2ab+b2时可以运用操作讲解方法,让学生准备两块长a、宽b的长方形纸板,另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板,另一块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板,然后将四块纸板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b)2,此外,大正方形是由四块纸板拼接成的,所以它的面积是四块纸板的面积和a2+b2+2ab,由此可以得出公式(a+b)2=a2+2ab+b2。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对公式的印象深刻,且具备思维的条理性。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活动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24-01

前言

所谓的数学思维 ,就是学生在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利用自己的方法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与解决的一种思维能力。数学思想与其它的思维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灵活性、多变性与创造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开发与引导,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完善自我学习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实现自我提高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利用数学学习的规则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利用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

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乘法口诀进行很好的掌握,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与应用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写一些个性化的乘法口诀记忆儿歌,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教师更加利用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讲解,例如2个4相加,可以表示为2乘4或者4乘2,在乘法口诀中表现为二四得八。教师加强对学生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

二、加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的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设计出有效的思维训练。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有意进行思维训练的设计,是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效率提高的重要实践。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让学生的思维具有发展的不同中梯度,满足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更要使学生的能力可以达到思维训练的高度。

如在讲解《锐角与钝角》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投入到小学数学的思维练习中。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角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角之间的区别进行发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语言引导“同学们,角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锐角与钝角是角的两种类型,你们想一想锐与钝两个字的意义,再对锐角与钝角的概念进行一下猜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思维锻炼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三、加强数学教学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当中,更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可以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是对小学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一种满足。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呈现,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形象,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观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性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使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主动提出帮妈妈买一次东西。在购物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对人民币的概念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另外,在购物实践中,学生对于人民币的面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对于人民币的价值与等价物进行了解。实践化的数学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是进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与培养工作,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得到调动,利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吴莉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74.

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范文6

一、让学生善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由学习的需要而产生动力,所以,让学生善于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的因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明白知识对生活的重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商的近似数的应用时,我给学生出示这样的例题:小红的奶奶要将3千克的油分装在几个玻璃瓶里面,每一个瓶子最多可以装0.4千克,那么需要几个瓶子?我引导学生3千克中有多少个0.4千克。学生经过思考算出例题的结果为7.5,我说:“可以去掉0.5吗?”学生答不可以,因为还剩下0.2千克,还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最后学生验证自己猜想的结果。这时我再告诉学生依据实际取近似数的方法为“进一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一致,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到了知识马上就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难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地进行思维训练,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设计的每一个例题,既要想到它包含的知识内容,又要联系到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积极地进行思维训练,而思维训练的重点就是要重视它的起点、转折点。

1.让学生抓住思维的起点。数学的知识网络是连贯性的、环环相扣的,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可循。每个单元看似一个单独整体,但单元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学生获得知识,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如此,有的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有的以旧的知识开始,这就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维起点开始,紧紧掌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稳步深入直至终点。若起点设计不合理,或者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不相符,那么学生就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思维就发展不会顺利。

例如,在进行连除的应用题训练时,第一点要把应用题拆分成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进行列式计算。第二点要展示连除的应用题,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读题、分析题意、列举数量关系等等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清楚这两种题型的不同。

这样入手问题――深化分析――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持其思维的顺畅性。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学生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思维活动有时会出现“短路”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对此我们要及时地加以解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提醒,使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这个转折点为契机,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精选一些典型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经过不间断的训练才可以见到效果,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所以,精选的、优秀的练习题往往会有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班都有每个班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精选一些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练习题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