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传统手术;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74-02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该病,而且具有较好的效果。传统的切口内固定术由于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一般老年患者的耐受力也明显下降,如何选取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该病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远期的效果临床中还无明确的资料显示[1]。因此,为探讨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远期效果,该研究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观察组)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7.3±2.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8.6±2.2)岁。

1.2 诊断标准

该组的患者均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3.1 切口复位内固定术 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其中,9例患者采取经皮穿针螺纹针固定术治疗,而9例患者采取小切口加压空心钉固定术治疗,8例患者采取动力脊螺旋钉固定术治疗,4例患者采取珈玛钉固定术治疗。

1.3.2 髋关节置换术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采取骨水泥固定的假体治疗,12例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18例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1.4 疗效评定

该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采取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主要分为4个等级[2]:①优:Harris评分为90~100分;②良:Harris评分为80~89分之间;③可:Harris评分在70~79分之间;④差:Harris评分不足70分。优良率=优%+良%。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56.7%、53.3%,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36.7%、30.0%。观察组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和手术的耐受力逐渐的下降,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大,使得恢复较慢。因此,临床中合理的选取治疗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3]。

随着人们对该病的不断研究,髋关节置换术逐渐的得到临床中应用,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再次损伤情况发生,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4]:①手术创伤性比较小,便于患者术后的恢复;②术中出血量少,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③固定效果比较好,并减少再次骨折的情况发生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组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56.7%、53.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情况,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远期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临床中可以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而且这种治疗方法比较简单,准确度高[7],从而提高患者的总体效果,延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寿,陈文远,邢势.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5(13):122-123.

[2] 崔卓航,洪建明,陈恩玉.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2(6):900-901.

[3] 曾国鉴.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2(S1):631-632.

[4] 周迎锋,刘晓潭,路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1(9):667-668.

[5] 陈戎波,范少地,胡万华,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2009,23(5):866-867.

[6] 刘鹏程,袁晓达,高德勇,等.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21):288-289.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5±10.2岁,53例髋部骨折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均在发生髋部骨折2周内行X线拍片证实,排除病理性骨折、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骨代谢疾病及肾脏疾病患者。

1.2术前准备入院后给予患肢牵引,尽快完成相关辅助检查,经济条件允许者可做三维CT,以明确诊断及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患者既往病史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情况,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治疗合并症,做围手术期准备,争取72h内择期手术。

1.3治疗方法2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行内固定术患者仰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采用股骨大粗隆下大腿外侧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下极和股骨上段外侧,沿股骨颈中轴偏内侧打入导针,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导针位置满意后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或活力髋螺钉(HS内固定。53例患者平均离床时间32-43d,成功率96%,失败率4%。

2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小,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加导致发生骨折的全真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髋部骨折患者常常因为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结局。目前研究表明主要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达到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的治疗目的。综上所述,老年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应对其及早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术后恢复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疾病中骨质疏松而到导致的骨折情况已经是较为普遍的情况。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是当前医学上要密切关注的疾病,也是老年人应注意的疾病。

在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时候,对医院的医护人员有着较高的治疗护理要求,要求对病情的了解要透彻究其根本而拿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病对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经验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治疗病患的病情的同时也要对老年人对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和身体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对治疗方法是否有相应的承受能力,必要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是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等,这些因素都要作为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行髋部骨折时应考虑的治疗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治疗髋部骨折,并且对患者的术后愈合和恢复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和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晓佐,徐振华,汪平.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02.

[2]王鹏建,张超,阮狄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2.

[3]王大伟,苏波,滕居赞.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HS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评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06.

[4]刘鹏程,袁晓达,高德勇,刘万军.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2(21.

[5]李晓菲,刘国伟,朱玉磊,张天龙,朱明双.鲑鱼降钙素围手术期应用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2011.

[6]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653例临床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07.

[7]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与外伤性非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影像学分析.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2000.

[8]老年骨质疏松并发复杂股骨骨折的治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2.

[9]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1,39(19.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降钙素;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降钙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54—72(平均61)岁。所有病人经X平片检查,骨密度降低了25%以上,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排除甲亢、甲旁亢、肾病、骨肿瘤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近3个月未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进行,略有改动1。

因临床骨密度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区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一些代谢性骨病、肿瘤相关性骨病及遗传性骨病,骨密度测量值也可低于正常范围。所以,我们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完善各项实验室及影像学辅助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2。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有自发性腰背痛、负重性疼痛,3例有身高缩短、驼背等脊柱变形表现,4例出现脆性骨折。4例均为肱骨近端骨折,其中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明显的NeerⅢ型骨折。

1.4 治疗方法 参考吴毛3等的治疗方法进行,略有改动。36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给予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50IU,1天1次,连续治疗2个星期后;继续用肌肉注射50IU降钙素每隔24h一次,再治疗2个星期;同时服用元素钙1000mg,维生素D1000U,每日一次,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保护性治疗,卧平板硬床休息。

骨质疏松致脆性骨折,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行手法复位配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常规消毒、麻醉后,行手法复位配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冲洗止血,放置引流,逐层关闭。

1.5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值,评价疼痛控制情况、胃肠道反应、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标准 疼痛分级标准参考WHO疼痛程度分级进行1。总有效率为CR、PR之和。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治疗后骨密度比较 治疗3个月后,腰椎骨密度值0.792±0.0067g/cm2,股骨颈骨密度值0.475±0.063g/cm2。治疗前,腰椎骨密度值0.724±0.048方g/cm2,股骨颈骨密度值0.419±0.042g/cm2。治疗后3个月腰椎与股骨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疼痛缓解比较 经治疗3个月后,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4例骨折患者,治疗14d后,X线片复查有骨痂形成。

2.3 副作用发生情况 本组中出现3例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2例出现面部潮红症状,症状较轻,无需特殊处理,在用药1周后自行改善。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创伤而导致骨折。临床诊断多以X线片及骨密度检查为主。X线片适用范围广,简单易行,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骼密度、形状、骨小梁数量及是否合并骨折、骨质增生等改变。但X线片已受投射条件,胶片质量等的影响,当骨量丢失超过30%以上时,才可出现骨质疏松症表现,灵敏度不高。本组患者经X线片检查,骨密度降低25%以上,有骨小梁减少及间隙增宽表现,少数X线片表现不明显者行骨密度检查确诊。

降钙素为甲状腺内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32肽激素,为人体调节骨钙代谢的内源性激素,在人体分泌和储存功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鲑鱼降钙素由32个氨基酸单链组成,具有比人降钙素高20—40倍的活性,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剂数量,调节成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矿化,进而促进骨形成,减少骨质丢失。长期适用可防止骨钙含量丢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密度,并可提高痛阈,抑制疼痛介质前列腺素及血栓素的合成,降低血钙止痛等。有报道表明,使用鲑鱼降钙素治疗后,腰背自发性疼痛及走路负重疼痛改善最为明显,治疗后骨钙素明显升高。本组40例患者中,36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给予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骨密度值及疼痛情况明显好转。4例骨质疏松合并脆性骨折患者,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上,行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患者愈合良好,有骨痂形成,骨质疏松症状明显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9—880.

[2] 李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2):115—116.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药物;骨折;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05-02

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增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多发病和常见病,由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和骨折直接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和骨折易感性增加为特征,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该研究总结分析 2010年 7月― 2012 年7月该院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应用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共60 例,其中女58例,男2例。年龄64~86 岁,平均71.6岁。60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腰部疼痛,X线检查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所有患者均经行骨密度检查及CT 检查确诊。并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亢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肿瘤患者。

1.2 治疗方法

隔日肌注鲑鱼降钙素制剂密钙息50 IU,连用7~14次;同时加服钙尔奇D片,服2次/d,0.6 g/次。于用药半年、1年后通过拍摄胸腰椎片、骨密度检查,以及骨折发生情况评价疗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检测资料对照采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中途退出患者。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脊柱或其他节段的压缩骨折。治疗前60例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值平均为(0.679±0.100),治疗半年后平均(0.780±0.110) ,治疗后1年平均为(0.765±0.099)。较治疗前,治疗1年及半年后骨密度值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将四者有机结合,可以达到不加重局部损伤而将骨折整复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骨折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骨折固定应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而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配合用药,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实效较为理想的疗效。因此,临床上需依据骨折具体部位,损伤程度及病人的全身状况选择对老年人创伤小、关节功能影响小、安全有效的整复和固定手法[1]。

急性制动后骨丢失期由于卧床制动使骨量加速丢失,宜采用抑制骨吸收制剂。有研究表明,局部骨密度在骨折后36个月内连续下降,股骨颈部3个月后降低9.6%,6个月减少13.7%;胫骨近端3个月后减少22.1%,6个月后减少18.6%[2]。降钙素是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特别是椎体急性骨折时)的首选治疗药物,此药可直接与破骨细胞受体结合,迅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慢其成熟程度,进而起到抑制骨吸收作用。其具体功效如下[3]:“①高钙血症时,CT 分泌增加,抑制骨钙释放入血液和细胞外液,但血钙仍继续进入骨内,导致血钙降低。②直接与其在破骨细胞的受体结合,刺激产生cAMP,再激活蛋白激酶。短期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长期则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减少其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③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尿钙、磷排泄增加,血钙、磷降低,同时增加钠、镁和氯的排泄”[4]。补充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最为简单、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之一。钙剂能抑制甲状旁腺激素( PTH) 的过渡分泌,促进骨形成,保持骨骼强度, 减轻骨质疏松症状。钙入量不足可导致骨峰值降低以及随衰老所致的骨量丢失, 有数据表明补充钙剂2年使全身骨密度增加10% , 腰椎骨密度增加11.66%,髋部骨密度增加11.64%[5]。补充钙剂者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可见,补钙对所有患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60例患者治疗前的腰椎骨密度值平均为(0.679±0.100),治疗半年后平均(0.780±0.110),治疗后1年平均为(0.765±0.099)。治疗1年后及半年后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

活性维生素D药物可促进钙吸收,并协同PTH、降钙素作用,使旧骨释放磷酸钙,提高血钙和血磷浓度, 促进骨钙化和骨细胞功能[6]。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可能存在维生素D营养不足、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骨化三醇是维生素 D3最重要的活性代谢物之一,是目前常用的临床药物,经肝脏迅速转化成 1,25-(OH)2-VD3,在体内起调节钙和磷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取降钙素联合骨化三醇、钙剂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宇桐,赵晓蕾,王小瑜,等.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4):127-128.

[2] 杨华,赵海恩,吴家昌,等.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骨折危险阈值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2(11):107-109.

[3] 曾炳芳,李晓林,章振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挑战[J].上海医学,2011(3):9-11.

[4] 文天林,孙天胜,王玲.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人民军医, 2010(9):40-41.

[5] 文天林,孙天胜,王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J].人民军医,2010(9):42-44.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针刺;鲑降钙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52―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口的多发病症之一,因而,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这一病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由于剧烈的疼痛和骨折的危险,患有骨质疏松的人深受其困扰,不但给患者自身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治疗压力,甚至对社会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困扰。有研究表明,针刺肾俞穴、腰俞穴、大肠俞、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缓解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状,能够调整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及垂体、肾上腺的功能。此外,相关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鲑降钙素对于缓解疼痛和治疗骨质疏松也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大胆假设,以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为治疗方法,观察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1 方法与材料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间来四平市中心医院就医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71人,年龄在61――80岁之间。选取这一年龄段患者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易发病,个别中青年患者不能单纯划分入原发性骨质疏松,并且他们身体素质强于老年人,对于药物吸收、康复情况等皆强于老年人,61――80岁间的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大致相同,可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人。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被100名抽取的患者皆满足一下要求:一、原发性骨质疏松;二、初次治疗骨质疏松症;三、无重要脏器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四、近期未使用影响鲑降钙素效果的药物;五、治疗时长均为十二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段进行,研究组50名患者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前两周每日一次肌注,第三、四周减为隔日一次肌注,第五至十二周为每周一次肌注。此外,研究组还配合针刺治疗,针刺肾俞穴、腰俞穴、大肠俞、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使用1.5寸毫针,每日一次,补法,一个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50名患者的治疗时长同样是十二周,方法为单纯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或采用针刺治疗法。研究结果真实可信。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个组别治疗前后出现的显著不同点,将观察指标列为:疼痛程度、治疗费用。

1.4 疗效评价标准

在三个观察指标中,疼痛程度可按四平市中心医院应用的VAS分级来划分疼痛等级,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从而总结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在处理数据时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比对与处理,采用V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根据四平市中心医院应用的VAS评分方法来划分的疼痛等级,共分9级,0级表示无疼痛感,9级为剧痛,从1级至8级逐级加重痛感,等级由患者自己感受而定。研究组的50名患者在经过三疗程针刺配合一疗程肌注鲑降钙素(总时长十二周)治疗后,表示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的有33人,占研究组总人数的66%,表示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但是由于个人身体素质不同,也有5名患者表示该方法无效,占研究组人数的10%。经过十二周的治疗,单纯使用针刺三疗程或肌注鲑降钙素一疗程的对照组的50名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治愈情况不太乐观。其中,将近一半的患者表示无效,有21人,占对照组50名患者的42%,仅有10人表示效果显著,19人表示该方法有效(见表1)。

由此可见,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对比单一使用针刺疗法或肌注鲑降钙素的方法在同样的时间长度内更能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让患者尽快治愈骨质疏松症。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骨质疏松症就是由骨密度降低引起的,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为了在本质上增加骨密度。通过十二周的治疗,研究组的50名患者中多数人的BMD都有所提高,而对照组中患者的BMD提高程度较低,可以看出,研究组采用的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疗法在改善骨密度方面更有效(见表2)。

2.3 两组治疗费用情况的比较

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考虑医疗费用,尤其是老年人。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61――80岁间的老年患者,治疗费用是他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根据四平市中心医院的收费标准,考克每只26.5元,一个疗程约需花费780元;针刺每次30元,一个疗程费用为900元。在十二周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方法的患者需要支付1680元,一个疗程显效率最多时可达到94%。研究组的患者仅需花费1680元的治疗费即可得到显著效果,而对照组的50名患者在十二周过后也至少要花费800--1500元治疗费,表1中可以得知,对照组患者极少数能够在十二周内获得与研究组相同的治疗效果,而多数人还需要继续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就意味着增加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痛苦。

由此可知,虽然研究组在十二周内的医疗花费多于对照组,但是研究组的多数患者可在1680元的医疗费用内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显著疗效。但是对照组的患者却需要花费比这更长的时间、更多的金钱。

3 讨论

顾名思义,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临床上一种年龄退行性疾病,易发生骨折。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的骨折人群中,有330万人是骨质疏松导致的,其中老年人居多。骨质疏松症一直是困扰老年人的疾病,给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研究出最直接有效、短时易行的治疗方法有着重大的医学意义。

本研究涉及到的针刺穴位从内在解决了患者的骨髓空虚问题,又通过给患者注射鲑降钙素激活蛋白激酶,迅速起到缓解疼痛、中枢阵痛的作用。如此内外兼治的方法才能用最短的疗程治愈骨质疏松症,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研究表明,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再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能增强骨密度、减轻经济压力。由此可见,针刺配合肌注鲑降钙素比单纯针刺疗法或肌注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7-448.

[2] 王璇,乔敏.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63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5(1):99.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6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越来越多见。对这种悄然发生的骨折,少数患者发生骨折时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外伤所致腰背痛来院就诊时发现。此类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青壮年脊椎外伤性屈曲性骨折有很大差异。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96例,现就其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55~90岁(平均68.5岁)。所有患者均摄X线片和CT扫描,其中82例加行MRI检查,排除肿瘤所致脊椎继发性骨折,均确认为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程度根据L3骨小梁变化分级[1]:I度33例,II度45例,III度18例。骨折部位C6~L5,其中胸腰椎92例,颈椎4例;单处骨折70例,2处及2处以上骨折26例。80例有轻微外伤史,其中腰扭伤22例,平地跌倒58例。16例仅有轻微腰背痛,初次就诊时患者未意识到已发生骨折。

1.2 治疗方法

本组96例患者其中30例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手术适应证:(1)伴有神经损伤;(2)虽然无神经症状,但脊柱后凸成角>20°,椎管占位>椎管矢状位50%,椎体高度压缩>50%;(3)全身情况较好,能耐受手术,伤前生活能自理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及重度骨质疏松应为手术禁忌证。其余66例行非手术治疗。

2 结果

30例手术患者术后X线片示脊柱后凸成角恢复正常,压缩椎体回复或基本恢复正常高度,其中5例神经损伤者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例行椎体成形术。本组96例患者均在卧床4~8周后在腰围保护下开始下地行走,所有患者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性激素、降钙素,钙剂或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经随访,手术组30例无腰背痛或腰背痛较轻,无需长期服用止痛药,非手术组66例中,42例有腰背痛,22例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青壮年外伤性骨折有很大差别,外伤性脊椎压缩性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按Denis分类,仅涉及前柱压缩者为压缩型,同时涉及前柱和中柱压缩者为爆裂型。典型爆裂型骨折表现有椎体向四周爆裂,椎体前缘均压缩,椎管均有不同程度狭窄点,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椎板纵向骨折[2]。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8.5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内骨无机盐成分减少,骨弹性减少而脆性增加,骨代谢出现负增长,以骨吸收为主,长期积累导致骨量缺失,骨密度降低,骨骼的质和量均降低,出现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即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骨折类型以楔形骨折最多见,向四周爆裂较轻,很少有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椎板纵向骨折,伴有神经根传导功能受损者较少。

3.2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基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以及患者对预期生活质量的期望,要求医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严格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重建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早期离床活动,纠正和防止后凸畸形。本组96例患者30例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此手术可撑开、复位、固定骨折、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扩大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稳定性,但骨质疏松时固定螺钉容易松动、脱出,因此固定时可选用直径较粗、长度较长螺纹较深的椎弓根螺钉,以增加螺钉的把持力[3]。

3.3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治疗纠正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只要符合手术适应证,原则上都应早期手术,早期活动,可以降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可以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骨量丢失。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增强骨质量和骨强度[4,5]。另外,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晚期由于脊柱应力分布异常所引起小关节的退变、相邻脊柱的异常活动和生理曲度的改变,以及椎管狭窄所致的腰痛,纠正后凸畸形,避免因非手术治疗椎体高度不能完全恢复致离床活动脊柱负重后加重后凸畸形[6]。

参考文献

1 戴力扬,徐印坎. 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脊椎压缩性骨折.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1,10:58.

2 殷渠东,郑祖根.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研究进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1):43.

3 赵必增,贾连顺,李家顺,等. 椎体成形术及其进展.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6):470.

4 黄良夫,毕大卫. 性激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 浙江临床医学,2005,7(5):1233~1234.

5 刑叔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华妇科杂志,1993,2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