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概念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57-01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出其不意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呢?

一、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展开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一教学要求带进每节课堂,并寻找各种契机开展实施。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问题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与逆向思维有关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在概念教学中注意培养逆向思维。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秉承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定性思维,对于逆用公式法则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例如在学习“倒数”概念时,先可以问学生:“5的倒数是什么数?”接下来问:“5是什么数的倒数”?在平面几何定义、定理的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逆向思考问题,强调其可逆性与相互性,对培养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互为余角”的定义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形式:∠A+∠B=90°,∠A、∠B互为余角(正向思维)。∠A、∠B互为余角。∠A+∠B=90°(逆向思维)。当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应明确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才能适时给学生以训练。

(二) 加强逆定理的教学。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经过证明后成立即为逆定理。逆命题是寻找新定理的重要途径。在平面几何中,许多的性质与判定都有逆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注意它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阔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大有裨益。

(三)强调某些基本教学方法,促进逆向思维。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如逆推分析法,反证法等都可看做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当然代数中也常用),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由果索因,直指已知。反证法也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习题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有意识地选编一些习题,进行逆向思维的专项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都可用等式表示。等号所具有的双向性学生容易理解,但很多学生习惯于从左到右运用公式、法则,而对于逆向运用却不习惯,因此,在数学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应加强公式法则的逆用指导,使学生明白,只有灵活地运用,才能使解题得心应手。

例1:计算:(a+2b)2 (a-2b) 2

点拨:本题可以直接正向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但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若能逆向运用公式(ab)2=a2b2,则计算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了。

解法一:原式=(a2+4ab+4b2)(a2-4ab+4b2)

=〔(a2+4b2)+4ab〕〔(a2+4b2)-4ab〕

= (a2+4b2)2-16a2b2

= a4-8a2b2+16b4

解法二: 原式=〔(a+2b)(a-2b)〕2

= (a2-4b2)2

= a4-8a2b2+16b4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例2:分解因式x4-y4

解原式=( x2+ y2) ( x2- y2)

=( x2+ y2) (x+y)(x-y)

=( x2+ y2) ( x2- y2)

分析:由于对乘法运算太熟练,“乘”的意识太强了,因式分解已完成又习惯性地作了乘法运算。

结果不是“积”

例3:分解因式:x3-2x2+x-2

解原式=x(x2-2x+1)-2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思维能力;能量

一、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影响思维能力的常见现象,总结出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等。相信这些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琳娜,等.《科学思维概述》[J].科技信息.2010,1(11).

[2]陈吉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4

1创造性临床思维及其目前在临床带教中的培养现状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对科学思维要求较高的科学。医学科学在临床带教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临床思维的培养。临床思维是指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判断的能力[2],这种能力是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

临床医学的实践表明,临床医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疾病的实际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这种复杂性愈来愈明显,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就需要通过疾病的表象看本质,不仅要具备一般的符合科学的临床思维,还要具备所谓的创造性临床思维。顾名思义,创造性临床思维就是在常规临床思维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思维,它要求临床医生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一般临床现象,而是要洞察到临床疾病的本质。

创造性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然而,据我们观察,目前很多医院实习医生对临床思维没有明确的概念,更谈不上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例如:有些实习医生只是机械性跟着老师管理病人,开医嘱,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对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出现上述现象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临床思维的懒惰性。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在家里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家人来安排,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甚至把实习阶段当成了消遣的好时光,把学本领长技能想当然地认为是上班以后的事,这些都是大错特错。此外,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临床诊疗对于高技术医疗设备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医学生思维的懒惰性;②临床思维的被动性。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常常是使学生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状态[3],绝大多数学生在临床教学中仅仅是被动执行老师的医嘱而很少问为什么,对于病人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加任何考虑就去问老师,这种被动的临床思维不利于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③临床思维的混乱性。临床疾病的诊治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正确的诊治需要一个严谨的临床思维。然而,在临床实习中很多学生的思维都是杂乱无章的,面对问题的时候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遇到诊断稍微困难些的疾病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以某某待查作为初步诊断。

2培养创造性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创造性临床思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时候,一个正确的创造性临床思维不尽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临床思维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当代合格医生除了应具备与时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外,其创造性临床思维的能力同样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此外,由于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新的医学科学问题层出不穷,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多样性与不可测性,只有加强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勇于面对疾病的挑战,深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使临床科学不断发展。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医学生创新性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医学教育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当前形势下,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对以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医学教育的逐步普及,医学生大量增加,导致医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3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3.1拓宽知识面

广博的知识面是创新性临床思维的基本要求。①这是临床思维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临床思维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人类疾病。由于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因此人类疾病也具有复杂的多样性,临床表现也是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疾病的认识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决策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②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创造性临床思维来源于发现疾病的新情况,不能发现新情况就谈不上对新情况的创新性思考,更谈不上疾病的圆满的解决。新情况的发现需要对疾病本身的相关知识有着熟练的掌握,它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医学生往往过分追求医学科学的新进展而常常忽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根基不牢,无法发现疾病的新情况。③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的概念已超出了简单躯体概念,它还包括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4]。因此,作为一名医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等。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临床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的锻炼

创造性临床思维是相对于常规临床思维而言的,正确的常规临床思维是创造性临床思维产生的前提,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临床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途径:①做好临床教学查房。我们坚持每周主任查房制度,查房时针对具体的患者,系统辩证地对疾病进行分析,讲解疾病的特点,讲清楚其诊治依据,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②重视典型病例的讨论。典型的病例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病例中去思考。每次讨论前,要要求学生对于病例的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书面准备,学生担当讨论的主角,老师参与其中,在这种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认清疾病的特点和本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③引入循证医学概念[5]。循证医学是一种理性医学,它强调了客观数据的重要性,早期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临床思维,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3.3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环境氛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也是如此,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医学生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学医院和科室,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临床思维的条件,具体有两方面:①在临床病人管理方面要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从查房到开医嘱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在最后的把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临床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临床思维;②在教学查房方面,要加强教学互动。教学查房是临床带教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创造教学互动的学术氛围,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关于某病的看法,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师生互动的学术探讨过程中,容易突破传统思维,产生创造性想法,久而久之,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综上所述,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对于现代医学生而言既有其重要性,也有其必要性,我们一定要重视临床带教过程中创造性临床思维的培养。培养创造性临床思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最根本的就是要处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临床带教理念不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临床工作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临床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医生,才能使得我们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仕琼、刘学年.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及制约性因素探讨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7(4):56-57.

[2] 张福奎.临床思维.中国医刊,2007,42(1):76.

[3] 黄炯强、雷建、胡明.实习医生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40.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第二语言外语外语思维学习方法

根据语言学家的多年经验和总结得出结论:能够将语言与思维联系起来是必要的,如果语言的学习没有与思维建立很好的联系,那么就会给语言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阻碍语言的学习[1]。对于我们中国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而言,第二语言通常是指英语,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无论是哪种第二语言,道理都是一样的,下面,我就拿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举例,具体说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外语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使语言与思维达到一致。

一、第二语言习得中外语思维的重要性

1语言交际与外语语言思维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和交际。交流是浅层意义上的概念,也就是指两个人能够相互沟通,彼此说的话都能听得懂,我们日常生活中,与老师、朋友、父母、甚至陌生人之间,都有交流[2]。而交际,则是更深层的概念。交际需要运用到语言交流,但这只是最浅显的运用。我个人认为,只有运用到思维的语言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才能真正将第二语言的思维培养工作做好。

在二语言习得中,常常造成语言思维的不同步。因为语言信息是物质抽象的,我们在大脑系统里输入的是感知与理解,输出的才是发音[3]。思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表象,思维才是本质。很多科学家研究后觉得思维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分的,但是这不够科学。想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达到思维和语言的统一。

2.从母语向第二外语语言思维的过渡

第二语言习得的最大难处就是将思维从母语过渡到第二语言(通常是英语)。母语是我们每个人从呀呀学语就开始接触的语言,所以,母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导致了我们的母语思维。语言的思维模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母语学的好,并不代表第二语言的思维模式也能很好的运用。例如说,我们汉语在转化英语的时候,思维也在跟着转变,这并不是平行转换的简单工作,而是很复杂的思维互换。

二、如何培养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外语思维

对于第二语言的主要应用,就是教学和学习的应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加强对思维的培养呢?对于中国人教师来讲,在二语习得方面,对外汉语教学是应用最广的一类,下面就以英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举例子。

1.创造语境

语境对于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很重要,在学习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由于英语有音标,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要强调语音语调,要想培养此能力,无非需要多听多看,锻炼英语学习的思维模式,能够在脑海中不由母语做中转器,锻炼直接用英语的思维思考。

2.锻炼发散思维

需要教学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锻炼发散思维,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在二语习得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用母语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思维没有跟上,造成了英语思维的滞后,产生了各种错误。思维是需要训练的,不是今天说我们要培养好英语学习的思维,明天就可以成功地用英语进行转换了。教师应试着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更多角度的解答现有的问题,达到锻炼发散思维的效果,更好地增进二语言习得成效[5]。

3.探求语言下的文学因素

我们学习语言,并不是仅仅会说话而已。英国一个路边乞丐的英语说得也很流利,我们能说他有文化吗?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英国乞丐”的状态,虽然说英语也很流利,却不知道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这对语言学习和思维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在我们了解他们国家人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历史、世界观等等方面,才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当你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无疑会给你的英语思维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这种帮助都是潜移默化的。

三、结语:

思维是构成语言的最重要条件,也就是说,离开了思维的培养,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学习母语之后学习第二语言,难度会增加许多,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与第一语言,也就是母语保持一致的,在学习其他语言时,会保持一种思维定式,所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要正视语言思维的不同,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寻求正确的方法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学习、掌握第二语言,实现自由地日常沟通与交际。

参考文献

[1]肖燕.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思维的作用及外语思维的形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2]公海娜.二语习得中英语语言思维的必要性及对外教学的启示[J].英语教学教学.2009年第10月(下旬刊).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物理实验;思维方式;教育模式

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最新修改中,对于物理实验的要求已由从对学生了解实验演变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在面对物理实验重要性逐步加强的必然趋势下,物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方式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

1.物理实验课堂效率低

在传统物理实验课堂上,对于实验,大多数高中老师都采用一一列举的方式,过多的发挥理论物理的基础作用,忽视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验课教学中,许多实验是十分抽象的,例如电磁感应现象即是对于楞次定理的探究,在以讲为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讲解方式缺乏理解能力并且十分容易产生倦怠、厌烦心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懂得如何去做,面对很多问题只能选择死记硬背,不能从物理现象上分析问题,最后做出解答。

2.对于结论的过度追求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或者学生的错误操作,实验数据经常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并且这种误差通常存在于相对简单的实验中,例如测量电阻电压,因为实验器材的累积使用,对于电阻产生了影响,而学生由于缺乏对于错误或者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能力,遇到数据相差甚远的情况,往往会产生负面心理作用,最后选择重新连接电路这种最笨的办法。可见,学生对于实验正确结论的过度追求影响了学生练习实际的分析能力,由此造成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

3.实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老师在上面将实验理论基础、实验步骤一一罗列,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一节实验课下来,笔记本上做了满满的笔记。但是在考试中,这些笔记却通常派不上用场,学生由此发问:“我上课明明听了讲,为什么还是不会做呢?”这种现象完全可见实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对于学生的影响。在课改大环境下,我们不难看出,试卷出题越来越新颖,旧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了。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教学中心

马克思说:“思维造就世界。”由此可见思维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在面对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缺乏思维主动性,要不就举手问老师、问旁边同学,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实验数据。或许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是培养能力的正确办法。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中心,自觉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导地位,老师起的应该是指导作用,且需是有限的指导作用。

2.重视实验数据的差异性以及实验中遇到的特殊情况

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度放大数据的重要性,上文说到,这其实是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实验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而并非是得到实验结论的过程。在实验中,对于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对于科学现象的认识或理解都是比实验结论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实验中,我们所面对的形形的问题,或者实验数据与标准数据有差异的情况,都在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从根本上讲,这些实验手段都是服从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实验的根本意义,是在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维的训练,从而可以学会用不靠死记硬背而靠自主理解的方式面对在考试中面对的问题。例如,在现今的教学中,学生连同教师都相对较为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在实施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出现实验差异也漠不关心,此时,教师应当强调实验数据差异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差异数据中选择实验出错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3.扩大教学宽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所谓的教学宽度,即是老师应该学会融会贯通,学会将实验内容与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将知识硬塞进学生的脑中。比如,在摩擦起电实验中,老师就可以将实验与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光结合在一起,老师通过这种与生活接轨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对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方面,即老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例如,静电屏蔽实验,老师可以制造一些魔幻气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比如,比较简单的内接法与外接法实验,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对最先探究出差异的学生进行奖励。

简单来讲,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对于教育方式的改变是动态的过程,而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具体实施方式。

在新课标下,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物理实验的教育理念并不仅限于让学生获得高分,但是我们不否认成绩的重要性,只是相比之下,物理实验的侧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而在新要求下,老师们更应该选择更新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做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精神,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