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28-02

医疗事业的不断开拓创新再加上人们对于服务的追求,都让医院的护理过渡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方面。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于工作任务重、繁杂,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出错率时常发生,为了提升其的护理质量,我院开展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各个科室和病房,本文就简单介绍了人性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在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护人员36 例。所有选取的护士在整个研究期间,不发生任何变动;排除家庭发生重大事故,或者情绪波动太大,排除影响护士情绪的工作环境因素。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18 例。 对照组年龄 28~42(35.2±1.3)岁;中专 11 名,大专 7 名。 观察组年龄 27~36(34.4±2.2)岁;中专 9 名,大专学历 9 名。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照常规的静脉药物配置护理,观察组护士采用人性化静脉药物配置护理管理。 (1)语言激励法:在晨会期间,主持会议人员应该选择钢筋活泼、充满力量、节奏明快的语言予以鼓励,将整个早晨都融入一种非常热烈的气氛之中,以这种热情影响每一个与会者,让其也能够在一天的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下班时将每一个人的当天的工作进行点评,对于工作中有失误的护士,不应进行批评,应该换成鼓舞、鼓励的言语,让她们知道自己错了的同时并继续给予信任,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因为负面情绪而导致的一连串恶性循环,从而以积极地的心态投身于第二天的工作中。 (2)人性化的有效沟通:每周定时定期的开展护理人员面对面活动,让她们在一起进行对工作中的沟通, 另外还可以让每一位护士用 4min 的时间进行自我阐述,讲述工作中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处理方式,特别是对于科室内部处于更年期的护士,一定要充分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以免由于更年期的情绪烦躁脾气暴躁的缘故影响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开导,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上下级之间平等交流,畅所欲言。 (3)人性化互助管理:在进行日常的药物配置工作时,可以根据护士的经验、工龄、年龄等合理分配,促进组员之间的互补性,以便于更好的配合,如果需要连续工作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仓内外的护士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关心。 资历尚浅的护士应该对年龄大的护士以示尊敬,同时积极的去处理稍微繁重的任务,让护理人员之间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3 评价指标 在实施该研究阶段, 各个临床科室均给予配合,在使用静脉药物时,如果发现错误应该立即进行反馈。 然后有质控员将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然后详细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出错的发生率情况。 满意度的统计方面,不包含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 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情况比较 经 χ2 检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管理之后静脉药物配置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见表 1。

2.2 两组业绩考核存在问题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士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检验 χ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她们的工作对象只是单纯的药品,由于配置操作间的空间小,配置时产生的噪音大,工作单一,护士很容易产生烦躁疲倦的心理,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充当护理执行者的角色,同时她还是协调者和管理者,再回来管理中同样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领导艺术以及激励理论,充分调动起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护理目标。人性化的药物配置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更加集中精力,从根本上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人性化的护理管理能够不断提升护士的自身素质,药物配置中心的护士年龄均比较长,因此在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少,生理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使得其对于自我的期望值会逐渐上升,从而更加愿意自主的接受学习,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的护士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药物配置中心的护士在专业操作、理论掌握的考核均和对照组提升明显,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问题明显下降;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评分明显提高。 根据我院长期实践可发现,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必须要体现 “以人为本 ”的特点,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重点,通过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避免静脉配置中心质量问题发生。 在工作人员相互配合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可在工作 1 2 0min 时出仓,并进行适当休息,缓解疲劳对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在管理中,可落实“5 min 谈话制度”鼓励工作人员相互交谈,相互分享工作经验,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实现工作经验的分享;对于伴有负面情绪的护理人员进行语言疏导,听取护理人员反应上来的意见,采纳正确的意见,培养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从整体上看,人性化护理管理,把护士从单一的工作氛围中解救出来,更有利于其心态的解放,有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和不良状态均有所减少,整体护理素质上

了一个台阶,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人性化护理管理具有充分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因此使得护理质量和出错率大大降低,提升了护士的自身素质,提升了科室临床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未将个体的影响因素纳入期内,希望在以后的该类研究中,能更多的针对个体影响展开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 宁,王少青.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71 ̄572.

[2] 钟 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220 ̄221.

[3] 马变青.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8):1905 ̄1906.

[4] 王 利,周 琦,曾银霞,等.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6):77 ̄79.

[5] 刘文巧,陈顺英,邹家柳,等.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269 ̄270.

[6] 向嘉蓉,周染云,刘伟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 0 1 3,1 0(0 6) :1 1 0 - 1 1 1

[7] 陈丽娜,陈丽莉. 护士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认知情况调查[J] . 当代护士,2 0 1 3,1 2(1 5) :1 0 2 - 1 04

[8] 吴丽花.介绍一种快速稀释粉剂药物方法.中国护理杂志,2006,8(20):2160.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病区抢救室;管理;应用

医疗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螺旋上升式的不断的循环评价,医疗护理干预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是改进护理过程,并重新评价以判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抢救室的管理是医院抢救急重症患者成功与否的前提,也是病房护理质量的保证。我科2009年开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抢救室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抢救室内设有抢救车、中心吸氧吸引装置、抢救六大盘存放柜、氧气筒、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设有抢救室物品管理登记本、抢救室药品仪器设备登记本。如遇抢救,当班护士及时交接认真记录药品及物品使用情况,负责抢救室管理的护士每月2次大检查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并不定期抽查。

1.2 CQI实施步骤

1.2.1 组织计划 成立由护士长负责、抢救室管理护士为组长,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的改进小组,制定CQI计划表,包括负责人、小组人员名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进行过程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

1.2.2 制定抢救室管理质量标准 抢救室环境整洁;药品、无菌物品,仪器设备规范放置,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并且标识醒目;杜绝过期药品和物品;高危抢救药特殊标记。

1.2.3 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 在抢救室检查中发现其主要问题有:(1)抢救室环境不整洁,存有死角;(2)抢救药品及无菌物品放置不规范;(3)药品及无菌物品有过期现象;(4)部分药品及物品标识不清;(5)偶有抢救车内药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造成缺失现象;(6)氧气筒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达标;(7)护士对中心吸引使用不熟练。

1.2.4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抢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护士对抢救室管理认识不足;护士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交接班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各类登记本填写不及时,护士抢救设备使用技能不熟练。

1.2.5 制定预期目标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重新完善抢救室管理制度,使我科全体护士认识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每位护士风险意识;制定抢救药品物品摆放图,药品及物品准备完好率达100%,,建立氧气筒压力登记卡,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培训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护士抢救技能。

1.2.6 整改措施 实行在护士长领导下,有抢救室管理护士,全体护士参与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抢救室管理制度,召开护士会议,在每月护士护理安全例会上讨论抢救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处理方案,提高对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对反复强调后仍然经常出现的现象考核到个人。

1.2.7 效果评价 护理部每月大检查,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护士长每周检查及抽查抢救室管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月护理安全例会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有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CQI顺利实施。

2 结果

三年来我科通过CQI在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抢救室环境整洁;药品、物品规范放置且标志醒目达100%;过期药品和物品为0;在每月护理部进行的护理质量检查中,抢救室检查的合格率由86%上升到99.5%,护士对抢救仪器性能使用掌握100%。

3 讨论

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以病人的需求作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抢救室管理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病区护理质量,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规范抢救室的管理,有效进行风险控制,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持续质量管理实施后,制定了具体的抢救室管理制度方案,使全体护士认识到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每位护士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微微.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32(4).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5-01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贯穿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护理管理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借助其行政管理职能,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1 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病区护士长是科室领导及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护士队伍中具有组织分工、非权力影响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周边及医技各科室均配专职的感染控制护士,其职责是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及上报科室发生与感染有关的问题。院感办将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等知识手册下发到每个科室,人手一册,便于学习,院感相关材料统一放置在固定抽屉内,便于查找及检查。

1.2 深刻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所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动态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因职业特点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频繁,若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定期对全体护士举办各种类型的感染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考核不及格通过再学习,再考核,使全体护士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概念,都能熟练运用医院感染管理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知识,请院感管理者讲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针对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存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系统的知识这一薄弱环节,对此首先在全院护士长质量分析会上,将护理职业暴露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并制定改进措施。

2.2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有报道,医院感染中30%-50%主要来源于不正确的护理 ,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我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准则,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统一操作规程,护理部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科室带教人员培训,采取循环播放光盘与现场操作示范、答疑等方式,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纳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医院工作效率息息相关。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各项工作流程,实施动态追踪管理。日常工作中护理部、院感办分别下科室巡查环节质量,遇到问题两部门及时沟通,以使护理环节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思想。

3.2 护理实践与感染控制息息相关

要做好感染控制,切实通过护理实践降低医院感染率,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与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 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上,分别采取了多种方式: 负责医疗主管院长每周召开1次医疗、护理协调会,包括医务部、护理部及院感办全体成员,其主要内容是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将1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达到各部门相互交流、沟通,从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向,特别是在疫情暴发、预防疾病大范围流行期间,院感人员随时将一些新理念、信息尽快地贯彻到每位参会者,会后护理部成员分别下科室进行现场指导。护理部在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及终末的消毒、婴儿暖箱消毒等,既要参考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制定护理考核要求,又要征求院感办意见最终定稿; 特殊专科新建或装修,科室提整体方案,护理部、院感办亲自到场三方沟通,使临床需求与标准要求、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整体上达到一致性。真正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护士的参与度,密切科室合作,包括落实人员、会议制度、问题报告与反馈; 将复杂的感控指南转化为易行的护理实践规范; 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改进,确保改进效果;多渠道鼓励护士参与医院感染控制。

总之,护理部通过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科,采取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措施,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起着主力军作用,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明了抓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作用。护理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配合医院感染办,参与医院感染预防监控,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 ( 1) : 50 - 51.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PDCA;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其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适用于各类管理,被国内外各行业在强化内部管理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已被诸多领域所采用,也被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将PDCA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PDCA理论的具体内容[1]

1.1PDCA理论的4个阶段PDCA理论的4个阶段包括:①计划阶段P(Plan)。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计划4个步骤。②实施阶段(Do),实施措施计划。③检查阶段(Check),调查效果。④处理阶段(Action),包括:标准化已取得的成果;提出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2PDCA理论的特点

1.2.1周而复始PDCA循环过程的4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1.2.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1.2.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2PDCA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护士特有专业理论、专科知识、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2]。大部分治疗性护理均不能给患者带来愉悦与舒适,而基础护理能给患者带来愉悦感受[3]。陈玉萍等[4]将PDCA循环应用于基础护理质量中,对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基础护理总合格率及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70.0%、67.4%,实施后分别为98.7%、96.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预防和控制赵书敏等[6]将PDCA循环应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对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PDCA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40,P

2.3疼痛管理刘志霞等[13]将PDCA循环应用于癌症患者疼痛的管理中,具体做法是:计划阶段分析患者对疼痛用药的心态以及在用药中存在的不足,强化学习疼痛的评估方法,明确三阶梯止痛法的护理,对疼痛用药做出个性化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管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疼痛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配合用药,大大提高了止痛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2.4控制血液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崔银杰等[14]将PDCA循环用于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的增长。由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5%的占50.2%降到应用PDCA管理法后的21.3%(P

2.5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护理李小云等[16]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后的生活质量,寻找脑血管病康复护理的新途径,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PDCA循环康复护理。结果80例患者机能障碍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与社会负担。在检查阶段[15]所应用的检查方法是:首先自我检查,其次进行住院中与出院评估,与入院时进行对比;最后请康复及神经科专家亲临检查、指导,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由患者和家属评选出优秀的康复护士,以全面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康复护理实施情况。

2.6围术期导管管理张空等[17]将PDCA循环用于围术期导管管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导管脱落发生率由4.66%降至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7急救药品管理杨俊华等[18]将PDCA循环运用于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实施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进行人员培训;确定阶段目标;由护士长和总务护士将急救药品编号并将失效期写于包装盒的开口处,按照变更登记本的顺序依次放于抢救车内,已使用的药品,及时补充并进行变更登记,始终保持药品的基数和定位,每日由总务护士检查急救药品,并与夜班护士交接做好记录。运用PDCA管理急救药品,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急救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了急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

3总结

PDC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①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②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激发工作积极性。③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④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

综上所述,PDCA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已被我国诸多护理学者应用,通过实施PDCA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管理,有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2]乔晖,王欣然.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4]陈玉萍,罗远芳,张帆.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15-17.

[5]刘海峰.PDCA循环在诺和笔胰岛素注射指导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50-2551.

[6]赵书敏,鱼晓青,钱耀荣,等.PDCA循环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2):52-53.

[7]王柚芸.PDCA循环在预防敷帖引起小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蛇志,2007,19(4):329-330.

[8]段秀兰,唐松梅,喻英,等.应用PDCA循环控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10):2673-2675.

[9]王卫红,刘宝,李娅.应用PDCA循环预防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69-270.

[10] 林芳萍,李桂梅,陈雪莲,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11):23-24.

[11] 刘艳华,辛萍,李芬.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J].现代护理,2002,8(4):275-276.

[12] 李玉华,窦月萍,庄召芹,等.PDCA在预防和控制新生 儿脐部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1998, 12(4):160-161,168.

[13] 刘志霞,陈彩霞,黄伟贤.PDCA循环法对癌症患者疼 痛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6,22 (8):22.

[14] 崔银杰,徐淑红.用PDCA法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J].齐鲁护理杂志,2001,7(6): 449-450.

[15] 王平,卢岩,徐朝艳,等.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 用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4):47-49.

[16] 李小云,叶赛娟,张静.PDCA循环在促进脑血管病患 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康复,1999,3(7):798-799.

[17] 张空,冯健平.PDCA循环用于围术期导管管理168例 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23.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1.1 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个医院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医疗质量, 包含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德医风和管理水平而医疗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院的诊疗护理不满意[1]。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法律观念逐渐增强, 对医疗过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医疗的结果产生质疑, 认为患者在诊疗护理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可能是由于产生了失误造成的, 患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与医院产生纠纷。还有就是在诊疗护理中, 患者出现比治疗之前更为痛苦的症状,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的诊疗护理产生质疑。而医疗行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医疗效果的达成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 还受到意外因素等的影响。

1.2 医疗纠纷的危害

医疗纠纷一旦产生就会对医院、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 (1) 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 医院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也对其他患者的诊疗护理产生妨碍; (2) 医院医疗管理部分的工作量加大, 应接不暇, 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 医院因为要处理医疗纠纷, 平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情绪, 投入更多的经济, 增大经济负担; (4) 医务人员因为医疗纠纷事件产生心理压力, 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 有的医疗纠纷事件可能是在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理性的情况下产生的, 责任并不在医院, 在解决事件中损害到医院的合法经济利益; (6) 医疗纠纷因为事关人的生命安全, 比较受大众关注, 直接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声誉造成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2 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纠纷的产生很多是因为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的忽视, 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很多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 (1) 不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有的医院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医疗质量对医院的重要性, 不经常组织质量管理活动, 也没有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协调。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只以考核、扣分的方式进行, 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比较淡薄增大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 不规范的医疗质量评估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经常需要做的工作, 医疗质量主要是指临床医疗、医技、护理、急诊等等方面的质量, 其中临床医疗质量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也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内容。在很多医院存在不一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不严格的考评机制、不严格的判定标准等等, 对医疗质量的考评效果非常差, 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指导作用; (3) 不牢固的基础建设。在很多医院只注重医生的学历而不重视医生的专业基础。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过于依赖检查设备, 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甚至有的医生在毕业后几年也无法独立完成常规的医疗操作。有的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扩大规模, 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过大、不堪重负, 在工作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医院没有将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核心服务准则, 而过于关注经济利益, 给患者开价格昂贵的药物和检查, 导致患者在经济负担下对医院产生不满。有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待患者的态度恶劣, 甚至出现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 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

3 医疗质量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应用

3.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防范医疗纠纷最根本的管理措施之一, 主要是指很多医院已经建立, 并且正在完善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网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管理, 是从医务人员、科室到院级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三级网络控制体系。

第一级质量控制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个体, 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最基本形式。医务人员自身的诊疗护理水平、工作经验、职业道德等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 控制个体的质量需要依靠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流程及职业道德培养等。

第二级是医院科室对医疗质量的控制。科主任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科室的能力是科室医疗质量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 科主任必须加强对整个科室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包括分析各项医疗制度的执行度、诊疗的过程、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各项服务等等, 并且要及时提出应对工作隐患和工作缺陷的防范措施, 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

第三级医疗质量控制是院级和相关职能部门, 主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 包括检查日常诊疗护理过程的质量、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 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监督医院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对医疗质量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等等。

3.2 强化落实防范医疗纠纷责任

防范医疗纠纷不仅仅需要相关制度的管理, 还需要加强责任意识。 (1) 强化岗位职责意识。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工作的贡献, 也是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如果医务人员不做好本职工作, 诊疗和护理技术差, 对待工作不负责任, 只想着自身的利益, 容易感情用事就很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 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医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责任, 认真履行; (2) 加强服务意识。医院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质, 医务人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对工作高度负责, 在防范医疗纠纷上负责; (3) 强化齐抓共管责任。医院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对医疗质量的管理上心, 医务人员之间、科室之间互相合作、支持和监督, 直面出现的医疗问题, 及时处理; (4) 强化法律意识。在诊疗护理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同时也用法律维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 不被恶意事件伤害。

3.3 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做好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 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比如开展技术培训班, 开展技术讨论会等等, 形成全院追求高水平医疗质量的良好风气。为了保证医务人员能够在诊疗过程中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失误, 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等等, 缓解医务人员因医疗纠纷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 医院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医疗质量管理。比如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维护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 履行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告知义务, 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保管, 履行首诊负责制及首问负责制等等[3]。

4 结语

大部分医院已经意识到医疗纠纷对医院的不良影响, 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为了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林.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7) :847-848.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急救药械的管理及使用是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求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过去我科由于管理不够重视,分工不明确,急救药械完好率始终达不到标准,这直接影响抢救病人的效果及医疗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医疗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螺旋上升式的不断的循环评价,医疗护理干预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是改进护理过程,并重新评价以判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救药械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急救药械的完好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急救车内配备了急救药品10类22种,其中针剂95支,液体3瓶 ,急救器材20余种。设有急救药械交接登记本、急救药品效期目录表、急救仪器使用维修登记本。科室护理人员18人,其中护士8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5人,学历中专11人,大专6人,本科1人。并且每天进行3次交接班,护士长每天检查,急救管理的护士每月1次大检查。

1.2 CQI实施步骤

1.2.1 组织计划:成立由护士长负责,急救管理护士为组长,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的改进小组,书写CQI计划表,包括负责人、小组人员名单、问题名称、原因分析、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进行过程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

1.2.2 制定急救药品质量标准:急救药械定人、定物、定量、定位,定期检查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药械完好率达100%。

1.2.3 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在急救药械使用过程及检查中发现其主要问题有:(1)药品安瓿上字迹不清,有效期不明确;(2)同一药品批号不一致,存在有混装现象;(3)个别护士不熟悉急救环境和急救物品的位置,拿取物品速度较慢;(4)某些护士对急救药品的作用、剂量认知不足,难以保证及时、准确用药;(5)急救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等。

1.2.4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急救药品用后未及时补充;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好,只注重数量而未注重批号和有效期;交接班时反复将药物从口袋里取出放进将字迹擦掉,换上的新药与原来的药品混放,未及时将新批号的效期登记在效期目录表上;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管理要求的认识不足;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缺乏;急救仪器未定期维修及外借无登记等。

1.2.5 制定预期目标: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我科全体护士认识急救药械管理的重要性,保证急救药品、器械准备完好率达100%;提高护士急救药品知识,使每位护士都能熟悉急救药品的位置、作用、使用方法及效果观察,保证能及时、正确地应用于病人,从而发挥急救药品的作用,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1.2.6 整改措施:实行在护士长领导下,由急救管理护士,全体护士参与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急救药械管理方案,召开护士会议,在每月护士例会上讨论急救药械存在的问题,处理方案,提高对急救药械管理的重要性;在每月护士例会时,对急救药品的查对,主要包括药物质量、药物批号和有效期、药物的规范放置、药物的更换、急救药物的交接等进行重点讲解,并且要求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的常用剂量、作用、使用方法及疗效观察;设急救药械管理登记本,每周与设备科技术人员检测1次,并登记,仪器设备故障随时记录及时处理;将各种抢救设备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掌握故障的排除等形成文字,制订成册,供大家学习;正确使用急救仪器外借制度。

1.2.7 效果评价:包括护理部、护士长交叉检查、护士长夜查房、护士长检查评价、护士自我评价及护士间评价等。护理部每月大检查,每周不定时巡视病房,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检查急救仪器的定位、设备完整情况、消毒情况以及护士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与设备科技术人员的合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急救时仪器的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每月护士例会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CQI顺利实施。

2 结果

两年来我科通过CQI在急救药械管理中的应用,急救药械准备完好率10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从89.6%上升到93.5%,保证了医疗安全。护士对急救药械的认识明显增强,熟练掌握急救仪器操作技术从85.6%上升到96.8%,对急救药品的知识明显提高,病人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由88.9%上升到94.8%。

3 讨论

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以病人的需求作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1]。急诊科的特点是抢救病人多,急、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急救药械的使用往往影响着整个急救过程,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规范急救药械的管理,有效进行警戒性缺陷控制,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2]。持续质量管理实施后,有固定的急救管理护士,制定了具体的急救药械管理方案,使急救药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检查维修及用后随时补充更换。护士对急救仪器的操作技术明显提高,杜绝了急救中急救仪器不能使用的现象,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设备技术人员主动性明显提高,并进行操作指导。通过对急救药械管理和落实,培养了护士急救意识,提高了业务操作水平,为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满意率[3]。

参考文献:

[1] 曹桂荣.医院管理学(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05.

[2] 胡丽珍,叶 俊.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05,11(14):961.

[3] 梁 玲,李衷美,刘 英,等.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