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1
关键词:滇西中心城市;大理;公交;发展
作者简介:杨运星(1969-),男,白族,云南剑川人,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25-03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的引擎和血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交通按其服务性质可分为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两大类。其中,个体交通(以下简称个交)是指供社会中仅被个体出行者使用的各种交通工具,主要包括步行、私人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公交)是指城市中供公众群体使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地铁、城市轻轨、轮渡以及缆车等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1]。城市公交作为城市交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纽带和推动作用, 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的影响深远。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大理古城保护、下关旧城改造、凤仪产业布局、海东新区开发”为主导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为大理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理市的城市交通机动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势态良好,公交客流量持续增长,公交服务范围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大理市发展有公交专线23条、城乡线路8条,城市公交车294辆,日运载乘客约21.8万人次,出租车800辆,日运载乘客约1.2万人次[3]。
随着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大理市的公交运量增长低于公交运力增长的趋势日益加剧,公交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尚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公交供需矛盾突出。截止2012年12月20日,大理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5.2万辆,比2008年的74981辆增长了102.7%;常住人口约65万,日均出行总量约200万人次,公交的分担率仅为15%[4]。如果不能快速、有效的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根据2030年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人口322万人、城镇人口2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的建设规划,按机动车 “井喷式增长、高密度聚集、高强度使用”的趋势,届时仍将有大量的人口只能选择个公交方式出行。这与滇西中心城市 “畅通、高效、绿色” 的交通建设目标存在巨大差距。
二是公交规划缺失。《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对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宏观描述,但仍未形成公交方面的战略性和战术性相结合的思路,尤其缺乏公交的专项规划,使公交处于“自然助推式”发展状态,公交发展与城市及交通发展不匹配。
三是公交结构单一,公交系统不完善。受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大理市公交结构和公交系统建设中的矛盾越来越复杂。现阶段,大理市公交方式仅有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轮渡四种类型,且以常规公交(即公共汽车、出租车)为主体,参与公交服务的仅有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公交结构单一。
四是公交运营问题。大理市公交公司仅有大理市公共汽车公司和大理市安然旅游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各自为阵,缺乏行业竞争,企业缺乏动力,公交水平低且运力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彰显公交的公益服务性。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公交企业缺乏严格管理,公交线路布局失衡、线路重复系数高;公交运行环境恶劣,营运时间不合理,准点率低;调度手段缺乏,车次监管不精确;服务水平不高;报站不规范或无报站,堵车、抛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驾驶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驾驶员流失严重;市场运作不规范;严重超载和私人承包现象频繁,公交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展导向
作为滇西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之一,大理市公交的发展事关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成败。发展大理市公交必须坚持 “公交优先”的导向。
“公交优先”是公交系统优先发展的简称,它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提出,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优先发展公交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选择。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也提出了“公交优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及财政、技术保证,“公交优先”长期名不符实。
通过对滇西中心城市规划的审视及对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大多数城市公交模式的对比分析,对于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而言,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大理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路径
鉴于大理市公交的现状,遵循城市公交发展导向,滇西中心城市的公交发展应坚持如下路径。
(一)科学制定公交发展专项规划,促进公交系统化发展
一方面,认真分析公交相关因素,通盘考虑公交系统结构问题,科学规划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公交线网的整体布局,紧密结合场站设施、运力规划,以形成高度衔接、分工不同、密切配合的结构多层次综合公交服务系统,形成服务于滇西中心城市主副城的便捷、快速的公交系统网络。
另一方面,坚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相互结合,调整、改造与新建相结合,优化城市道路等级级配,明确分工,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二)加强公交优先的法规建设,完善公交优先的各项政策
一方面,以国务院转发的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为指导,立足于大理市公交实际,加快完善城市公交法规体系,明确公交企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提供法制保障。
(三)优化公交结构,推进公交一体化
公交一体化即通过建立公交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公交系统内部各方式之间的经营整合与运行整合,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交系统的管理、服务、票价、政策统一,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6]。
一方面,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其它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第一,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乘坐舒适, 具有公共汽(电)车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应当成为滇西中心城市的公交骨干。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方针,加快推进滇西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第二,提高轮渡运营的公益性,建立海西与海东之间的直达水上运输通道,顺应城市重心东移的发展需要。第三,倡导自行车出行。在公交站点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充分发挥自行车短距离出行的优势,建立公交与自行车换乘系统,使自行车与城市公交的合理换乘、协调发展。第四,重视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改善经营和管理,分担公交压力,发挥其对城市公交的重要补充作用。第五,建立起以城际公交体系、校车公交体系、公共自行车体系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的公交运行体系。第六,积极发展快速公交与片区公交。快速公交系统(BRT)是利用现代化、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车辆, 在专用空间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而且建设周期短, 造价和运行成本相对低廉。[7]应结合城市路网改造,建设以快速公交系统为主体的新型公交运营系统。
另一方面,统筹城乡公交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第一,统筹规划城乡客运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和线网,实现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合理布局换乘站点,完善换乘设施。第二,统筹发展通往郊区、卫星城、居民小区、开发区的公交线路,完善公交服务网络。第三,统筹改造升级农村客运方式和运营模式,以资产为纽带,以线路为依托,成立新公司或进行收购合并等,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第四,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票价制度。
同时,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更新。在优化城市整体路网结构的基础上,建设停车场站和物流中转场站,增加停车泊位,满足停车要求;在人车相互影响较大的重要交通路口设置过街天桥,完善步行系统,提高通行能力和速度;重视支路的改造和扩建,提高支路的循环分流功能;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职责,促进相关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四)建设绿色人文的公交体系,实现公交可持续发展
在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对现有公共汽车逐步安装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发展、引进环保公交车辆,建立绿色人文的公交体系。从而形成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公交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管理,改善经营,优化公交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交通运输部门、建设部门、运营部门要加强共同协作管理,使之权责一致;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审核公交经营者准入资质,实行线路公开招标和投标,规范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投资,扩大公交规模,改善经营方式,实现城市公交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交管部门要更新升级智能交通系统,有效引导交通流的分布,均衡分散人流,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构建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公交企业应积极改善公众乘车环境,实现公交运营调度和车队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全面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公共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加强公交行业内外监督。要制定公交经营、服务的统一标准,实现公交运营的规范化;要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乘客满意度”测评和行业评议,充分运用行业稽查、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形成行业综合评估监督体系,实现公交运营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参考文献:
[1] 范章顺.城市公交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2,(02) .
[2] [5] 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3] [4] 大理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材料(2013).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2
论文摘要:基于智能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是一个非线性最优融合智能算法、运用知识自动处理及有效的计算机应用体系,它强调人的智能参与和强调智能算法的灵活应用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等.同时对某市送电线路历史工程样本训练和实例样本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和收敛性及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应用灰色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处理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问题,使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决策过程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多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与电力建设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电力行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优先发展的地位,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与其他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相比,具有电力建设工程造价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基于众多的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中选择较优方案是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的关键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比选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有工程造价净现值、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等,使决策变得复杂且很难做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灰色神经网络度分析方法来计算决策矩阵和建立模型[1],并应用到实际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中,可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途径,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和分析决策系统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系统主要目标的贡献,该研究方法考虑了传统因素分析方法并避免了模糊理论处理方法的种种弊端。
1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预测,运用灰色系统的数据信息预处理方式搭建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即灰色生成来优化神经网络的建模应用于智能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中的问题预测。
2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是以训练样本算法即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即灰色神经算法的学习过程分为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2],其通过训练样本前一次迭代的权值和阈值来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的第一层向后计算各层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的输出和最后层向前计算各层权值和阈值对总误差的梯度进而对前面各层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修改运算反复直到神经网络样本收敛。
2.1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输入向量为x=()t;隐含层输出向量为y=()t;输出层的输出向量为o=)t;期望输出向量为;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权值矩阵,其中列向量为隐含层第j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隐含层到输入层之间的权值矩阵,其中列向量为输出层第k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各层信号之间的算法结构为:
⑴⑵
⑶⑷
以上式中的均为s类型函数,的导数方程为:⑸
以下是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灰色神经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均方误差为:⑹
则电力建设工程造价训练样本输出层和隐含层的权值调整量分别为:⑺⑻
⑼
式中:为比例系数,在电力建设网络模型训练中代表学习速率.如果灰色自组织神经网络有个隐含层,各隐含层节点分别记为,各隐含层输出分别记为,则各层权值调整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运算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输出层⑽
第隐含层
⑾
第一隐含层 ⑿
综合上述预测分析在灰色神经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中学习算法运用各层权值调整公式均由学习速率、本层输出的误差信号和本层输入数字离散信号处理决定在网络训练样本学习的过程受决策环境复杂程度和训练样本的收敛性即需要增大样本量来提高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所学知识的代表性应注意在收集某个问题领域的样本时,注意样本的全面性、代表性以及提高样本的精确性,增大抗干扰噪声,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收集多层训练样本数据。
3 结束语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的选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属性决策问题,评价因素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通过构建灰色神经网络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到电力建设工程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多方案、多因素、多目标特点,避免了单指标方案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决策偏离问题.通过该模型优化全面分析多层目标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单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工程方案多目标的问题,为电力建设工程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数据。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3
关键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管理;建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89
1 引言
伴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地电网建设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对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实现电网企业长远发展势必要强化电网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更是践行“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科学理念的基础工作。同时,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的分析与控制是全过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大致可以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和试运行阶段。本文将从这四个阶段电网建设工程造价主要影响因素出发,系统提出各阶段造价管理建议,以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和社会效益,促进电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各阶段电网建设工程造价关键因素分析
2.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估算是在电网基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投资总额,其准确性影响可研工作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及随后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作,更对建设工程的资金筹措途径选择有直接作用。其中,规划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大致对工程可能的投资额进行估算,误差控制在30%以下;在项目建议书阶段估算的投资额,精度要求控制在30%以内,此估算的主要可据此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初步可研究投资估算是在更详细、更深入的资料背景下进行估算,误差要求控制在20%以内。
2.2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在整个工程过程的关键性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可高达60%左右。电网建设工程主要分为两类,送电线路工程和变电站工程。送电线路工程,造价管理重点为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比选最短路径方案,重点考虑线路路径走向、线路工程主要材料、建设场地征用与清理费等;变电站工程,造价工作重点主要为分析电气主接线方案并进行比选,论述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标准及结果,各级高压配电装置型号选择及结果,各级电压出线走廊、自然社会因素等对电气总平面布置影响等要素。根据各个设计方案特点及要求,结合整体技术经济分析及结果,选择确定变电站总设计方案经济可靠。
2.3 施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约为30%左右。施工图预算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测算造价指数、招投标开展的报价重要依据,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施工计划工作中是重要的确定基础,是开展工程核算、完成工程结算的的参考凭证。在施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主要为限额设计与施工图预算控制。其中,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施工图设计必须遵循经过审批的初步设计中的规模、标准和额度进行,将施工图预算准确管控在用过的设计概算范围内。一旦发生重大设计变更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获得相应的投资审批部门批准后才可进行变更并确认。
2.4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反映电网项目的建设费用和建设成果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工程造价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基于工程竣工结算,可以准确核定新建项目的固定资产增加价值,有效将工程实际造价、投资效果和各方收益等信息反馈给项目投资者和建设者。其中,工程变更和结算费用审定影响程度最大。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变更、施工条件变更、工程量变更、进度计划变更等;审定结算费用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咨询、材料供应、工程管理等各建设费用的核定。
3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议
通过对电网建设工程各阶段的造价特征及管控重点进行分析,对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施工现场过程控制。计量和计价严格按工程量清单计提。工程动工前,依据施工图,各方参建单位对工程量清单内容进行复核,以各阶段结算保证工程结算的及时性。工程实施过程中,咨询单位委派专业造价人员现场进行计价,确保量价统一。
(2)加强造价深度管理。通过梳理项目造价偏差产生原因,抓住造价管控重点,落实具体造价控制措施;同时,加强项目设计深度及造价源头管理,缓解工程外部复杂环境对造价产生的不利影响。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深度相关规定,满足设计方案在深度和精细度层面的要求;推广并应用工程造价先进管理技术。
(3)加强竣工结算管理。梳理电网工程监督管理标准和造价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工程结算和费用计提准,保障工程结算工作的及时性。推广以分部工程为结算单位的结算模式,在工程竣工是开展工程量的及时确认和结算,提升工程结算质量和效率。
(4)加强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建立系统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工程造价考核关键时间节点信息,各参与业务部门及时提交开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工程资料,做好资料归档及信息化处理,对相应的工程指标予以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冲.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3(02):73-75.
[2]卢艳超,温卫宁,郑燕.我国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完善[J].电力建设,2014(09):123-127.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4
关键词:高校建设,管理审计,审计质量
1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内涵诠释
高校建设工程普遍具有周期长、环节繁多、涉及专业多等特点,所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新时期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工程审计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变革。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技术经济标准和管理规范,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相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并最终形成审查和评价结论的过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在合理控制建设投资、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资源绩效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当前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
综合目前各高校的审计业务开展情况来看,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存在着经验少、领域广、周期长、法规少、理论研究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2.1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程序规范相对匮乏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建设工程审计只覆盖到了竣工结算,虽然称作“审计”,但实际工作仅仅为“审价”。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文件出台,对高校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提出了初步指导意见。但是通过对各高校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高校几乎没有,大部分高校的建设工程审计业务工作还停留在造价审核的阶段,这种造价审核的工作核心在于“审查”,而没有“评价”。此外,用于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管理审计工作的相关法规、业务指南和规范指引也比较匮乏,没有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实践经验和模式,这都成为了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瓶颈”。
2.2审计定位容易偏离
《审计法》规定,高校审计部门的定位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即审计部门独立行使法定权利,保持其独立性,不受其他人和其他部门的干涉。在建设工程审计作业过程中,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审计人员可能会在主动或被动的条件下行使了处理或管理权,又或者无法正确履行好“监察者”“督促者”的职责,致使审计工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
2.3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存在短板
开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都有极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勘察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及财务核算等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分析查证、撰写表述等综合业务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工程审计人员,在造价审核方面还比较专业,但是在其他综合能力方面多有欠缺,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工程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3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文件中指出,在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中,要突出内部控制审计、造价审计、招标审计、付款审计等重点。具体内容如下:内部控制审计:定期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建设工程归口管理情况、管理岗位设置与职责情况、建设工程各阶段履行基本程序、执行有关政策等业务管理情况、预算和付款控制等财务管理情况。造价审计: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重点关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洽商变更估价、竣工结算等。内容包括:1)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和控制管理审核情况;2)审核工程监理单位及人员的资质和履行职责情况;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造价审核成果的真实性;4)审核工程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结算、决算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招标审计:对建设工程各类招标文件、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重点关注招标范围的全面性、招标文件的完整性、招投标文件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一致性。内容包括:1)审核招标主体资格和审批手续;2)审核招标申请文件资料;3)审核招标方式;4)审核招标程序;5)审核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6)审核招标清单及拦标价;7)审核投标人资格;8)审核中标人和未中标人的全部投标文件;9)审核开标工作;10)审核评标工作;11)审核定标工作;12)审核中标价格;13)审核中标合同金额;14)审核投标程序;15)审核合同情况。付款审计:依照合同和项目进展对建设资金拨付进行审计。内容包括:1)审核合同签订程序和依据,是否按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有关承诺签订合同;2)审核合同双方主体资格是否合法;3)审核工程合同文本是否规范;4)审核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合法、完整、严密;5)审核合同中有关工程造价结算原则是否明确;6)审核工程款支付的依据和审批手续是否完整、规范。
4管理审计实施
为了推进审计工作转型,适应新常态新形势的要求,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型”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助推学校价值提升,笔者所在的单位探索性地开展了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项目位于某大学内,项目占地面积:14698m2,总建筑面积14986m2,框架结构,地上5层为图书馆,地下1层为地下车库。具体实施工作如下。
4.1明确定位、立足实际,确定管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为使审计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此次管理审计的需求,紧扣内部控制、造价、招标、付款重要风险领域,扎实筑牢第三道防线。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到该项目已由教育部发函批准建设,因此将审计重点放在管理程序是否符合学校及建设管理部门的制度规定,各层级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不作为及越权行为。造价方面:考虑到该项目结算审核已完成,故将本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审核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是否合理、真实,是否存在超出合同范围及内容的项目计入本工程造价的问题。招标方面:重点审核招标文件范围是否全面、完整,投标文件是否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合同签订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和中标单位投标承诺实质性内容一致。付款方面:重点审核工程款支付是否按合同约定时间节点、金额支付,支付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超付工程进度款的现象。
4.2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协同组建审计组,夯实工作基础
为有序、优质、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正式实施前,审计处邀请所有在库造价咨询公司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通过方案比选,选定了一家具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的造价咨询公司承担此次工程管理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处内部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组建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并重的审计组。审计组在项目实施前,详细了解了项目基本情况,广泛收集了相关法律法规,精心制定了《某大学管理审计实施方案》,为后续的审计流程确定、审计表格设计、审计项目实施以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归类奠定了基础。
4.3完善流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高效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客观、准确地做出审计评价,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主要采用调查表法及审计调查法开展审计工作。如编制《图书馆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招标审计、造价审计、付款审计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图书馆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审计问询函》《图书馆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招标审计、造价审计、付款审计评价表》等,通过审阅各种资料文件、现场核对、向有关单位查询等,完善表格内容。通过填写以上表格,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轨迹,便于审计人员对收集到的证据加以分析、鉴定和汇总,为编制审计底稿和撰写审计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到了过程有记录、内容有依据、结果有报告。
4.4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实现人力和信息共享,把控审计质量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处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审计工作情况,复核咨询机构提交的审计结果,聚焦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领导、室主任、项目负责人通过召开“列提纲”“定基调”“改细节”三阶段项目汇报会,结合审计实施方案及相关证据,始终遵循“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原则,重点研究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及审计建议,坚持审深审透,同时保证问题分类合理、审计评价准确、审计建议可行。此次管理审计工作,共发现问题13条,其中内部控制方面发现问题5条,招标方面发现问题6条,造价方面发现问题2条,提出了审计建议5条,审计建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4.5持续跟踪,注重整改落实,切实将审计成果用到实处
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审计组积极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切实发挥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作用,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项目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审计报告,并以此为契机,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设计质量管理、强化制度执行,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树立了“防范胜于查处,监督寓于服务”的审计形象,实现了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资源绩效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石桥,王会金.管理审计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敏德.N+1内外结合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建筑经济,2019,40(1):26-29.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5
摘要:阐述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即:简述工程造价管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施工阶段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发展 造价 管理 措施
一、简述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种,广义的是指建设工程的建设成本。通俗的说是指建设工程的投资额;狭义的是指建设工程的合同价。我国的建设项目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正逐步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健康、迅速发展。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一)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1、推选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加强招标管理。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细化施工管理,控制预算外费用支出。
(1)、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建设 单位预算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2)、严把变更关,将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内。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
(4)、技术与经济结合,加强投资控制。切实有效的投资控制,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所以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素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协助施工方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全人、财、物,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
3、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
三、施工阶段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各级工程造价部门、投资者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就此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由于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项目的初始阶段难以确定一个正确的造价。随着工程的开展与深入,对该项工程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从而造价的估算也愈加合理。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即按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精度,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2、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建设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
3、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控制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
4、凡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程,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尚未实行这种制度。由于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设计成果的造价也会因为经验、水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差别较大,设计思想保守,又会使工程造价居高不下,所以,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工程经济重点范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设工程;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企业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并逐步形成新的建设管理体制。在新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成为摆在我们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住宅产业,在以货币形式分配以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工程质量。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以质量求效益,质量求生存,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二、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两个部门就能控制管理的,形成的因素较复杂,时间也长,从生产的过程上讲,牵扯到各个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质量、地质勘察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安装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还涉及建筑原材料质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如国家对工程质量政策的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筑材料、产品的管理及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宏观管理等。我们从管理上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质量认识不足,重视工期和经济效益,轻视质量。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压价、分包、转包、分肢工程,强行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或使用劣质建材,造成工程低价低质。
2、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地下交易的办法,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有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以包代管,不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工期,抢进度,使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刚刚起步,监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有的监理单位不到位。有的质量监督站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4、建筑产品售后保修服务质量跟不上。住房成为商品,售后服务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有的施工企业交了钥匙就无任何责任。对保修不闻不问,一走了之,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
三、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质管理 1、加强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2、加强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3、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4、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建设监理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5、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6、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一是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