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1
关键词 设计基础课 提高 职专生 美术 整体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在对美术专业招生的考试中,加入了设计这一内容,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实用美术的理解和设计规律的初步掌握,以便更好地培养专门人才。这样以来,实际考试科目有四门,如果考生前三门课成绩尚可,专业设计成绩不理想,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总体成绩。
为了提高美术专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生在高考中的全面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而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构成设计,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类。
1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般认为设计课是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职专生来讲过于高深,但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删繁就简,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设计知识。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目前,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经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达等领域广泛应用。
当我们给学生一个设计命题,学生的大脑就会涌现出五花八门的想法。但创意、想法再好,如果缺乏合适的造型和组织构成方式,整个画面效果也会不尽人意,这就叫做“心有余力而不足”,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的设计作业画面凌乱,主题不清的原因。如何面对中国美术高网考五花八门的命题在混乱与感性的思维之中寻找规律与秩序呢?平面构成正是追寻这种规律、这种秩序,探索如何组织构筑图形、文字等诸多元素成为一幅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课程。如平面构成的骨骼知识告诉我们如何让一幅画面更具有联系和整体性;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让我们学会灵活地控制画面形式而不至于呆板等。因此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基础训练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有重要作用。
2色彩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色彩素养和审美享受的重要因素
构成设计中的色彩构成也是我们学习基础设计的必修课。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处处与色彩发生关系,色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街道、建筑物、公共场所及工作环境,交通工具以及街道的标牌和霓虹灯的色彩,都需要考虑色彩因素。此外,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考虑到色彩。新的色彩不单要求实用,更追求对色彩的审美享受。在商业领域中,对色彩的选择往往成为一种商品是否畅销的关键。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两大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数年以前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还远远超过百事,但随着百事公司更换产品包装及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其产品从视觉上给人以全新的形象和美好的视觉感受,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甚至超过可口可乐。
3色彩设计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教学中,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色彩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开设色彩构成课通过色彩的性格、用途及人们对色彩的普遍感受逻辑,向学生讲授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实际的认识,从而将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爱,升华到科学应用的境界,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色彩,就算面对美术高考也会有很强的信心。学习色彩构成,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基础课中的色彩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造型的表达,还要求学生对物体所处空间的光源、色彩、环境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对色彩构成中的三个要素一明度、色相和纯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际色彩写生中运用色彩调和、变化、相互影响的规律,这样思路不仅清晰,画面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4立体构成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控制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大构成中的立体构成也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首先它与设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联系紧密。环境艺术设计考察学生对室内外空间的合理分配、组合及空间色彩的搭配、工业造型设计考察学生对产品外观造型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立体构成通过对学生三维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整体控制及造型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艺术类招生信息立体构成和我们的绘画基础课程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在绘画基础方面的整体控制及造型能力,达到塑造形体的目的。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可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以做雕塑的方式,用黄泥塑造一些简单的人物头像、四肢等,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还锻炼了学生对人物头部和肢体结构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绘画造型水平得到提高。
5结束语
设计基础课在职专生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认识到了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常规教学中要拿出一定的时和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基本认识设计、入门设计、主动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提高职专生美术绘画造型等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庆云.设计基础课―设计素描[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沈冠东.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J].安徽文学,2007(12).
[3] 陈开科.如何进行艺术设计基础色彩教学[J].科园月刊,2011(11).
[4] 向天彬.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预演[J].美术大观,2011(11).
[5] 尹传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美术大观,2009(7).
[6] 王联森.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2
关键词:化学;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29-2作为教师需要超越现有的教材层次,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重现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更具科学味的课堂中体会化学学科丰富的科学色彩。要构建充满科学味的化学课堂,我们必须在教学设计上要科学分析教材内容,构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课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科学探索的意义。那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处理,构建科学探究过程呢?
一、化工生产――构建生产情境
对于教材中涉及到工业生产的教学设计上,应该构建真实的化学工业生产情境,把重点放在工业生产流程的分析上。即思考从理论分析到实验操作再到工业生产的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处理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思维的引发点,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科学思维锻炼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科学处理。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上工业生产的静态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和体验的动态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亲身体验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思考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操作的方法和能耗和环境的等内容,形成科学思维。
例如:在《镁的提取与应用》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都知道要加氢氧化钙溶液,但对为什么要加,怎么加,为什么不加别的碱等问题未能深入了解。因此对于氢氧化镁的形成我们可以寻找如下探究点――工业生产中如何将Mg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问题1:请结合资料思考Mg2+以哪种物质形式可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问题2:根据资料海水中Mg2+的浓度,直接往海水中加沉淀剂是否合适?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问题3: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应该选用哪种沉淀剂?这种沉淀试剂如何获得?
资料提供:室温下几种常见镁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克)。物质MgCl2MgSO4MgCO3Mg(OH)2溶解度54330.0110.0029资料提供:部分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元/吨)。试剂KOHNaOHCa(OH)2Ba(OH)2价格6160320012003700实验探究:(探究目的,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浓度Mg2+溶液沉淀的效果)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05mol/L、1.0mol/L、2.0mol/L氯化镁溶液各2ml,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2.再取一支试管加入2.0mol/L氯化镁溶液2ml,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总结汇报:
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操作发现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2.总结从生产实际的角度来看,选用何种物质作沉淀剂最佳,请写出获得沉淀剂的方程式。
评析:通过以上科学探究过程,学生习得的内容和方法远比一个方程式要丰富的多,科学思维的锻炼已经不再是记住一些事实性知识。他们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工业生产中该如何进行原料的选择和处理,物质该如何进行分离等问题,以后再碰到相关的工业生产的问题,他就会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构建的探究活动环节就让化学课堂充满科学味,学生的科学思维就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结论内容――寻找科学证据
教材中很多的内容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记住结论内容,那就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最为关键的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对结论内容作出科学的处理,将结论内容的获得过程重新建立起来,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认识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感受结论获得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角色不再是一个存储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仅仅成为书本知识的搬运工。
例如:在《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的教学环节中,由于书本在前面内容中已经告知了甲烷的分子式和立体结构,但学生对于甲烷分子从结构式的平面表达到立体结构的转换充满了疑惑。很多学生知道是正四面体,但不知道为何为正四面体,如何研究得出。因此我们设置如下科学探究点――甲烷的结构探究。
问题1:请从共价键的理论分析甲烷的结构中为什么是4个氢原子?为什么不是3个?
问题2:请根据书本《交流与讨论》内容计算出甲烷的分子式,并写出电子式和结构式。
结构探究:
1.根据甲烷分子中的原子组成,依据结构式,分析符合它的空间结构有几种?(学生搭建模型并在黑板上画出)
2.分析4个C─H键的空间排列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为什么?
3.如何验证到底是哪一种结构?如何寻找证据?
证据探究:
1.有人说4个C─H键的键长是相同的?可能有几种结构?
2.有人说4个C─H键的键角是相同的?可能有几种结构?
3.有人说C─H键的键角是109°28′?可能有几种结构?
结构再探究:
1.通过化学反应,将甲烷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替换成2个氯原子,请问你搭建的模型会有几种可能结构?
2.通过事实证明将甲烷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替换成2个氯原子只有一种结构,请问甲烷是什么样的立体结构?
3.为什么将甲烷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替换成2个氯原子的结构种类可以证明甲烷的立体结构?换1个,3个,4个能不能证明?
评析: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寻找证据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很多。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科学结论,更要教给学生证明科学结论的方法和思考过程,教会学生用证据说话的科学思维方式。在我们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更能感受获取证据的方法,亲身体验通过证据的分析来检验和支持科学的假说的过程,并能够通过证据的归纳和整理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系列问题的启发和诱导,学生全程经历了科学思维的活动,这样课堂中所培养学生的能力肯定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科学规律――再认科学现象
化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表达了物质世界中所遵循的规律,而规律性的内容往往是学生需要的。但对于科学规律内容的教学绝对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在科学规律面前,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带领学生去认识科学现象,通过科学探究去发现、验证和总结规律。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关注“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寻找事物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教师要通过科学化的教材处理过程,带领学生穿透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学生一起寻找事物现象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感知现象,获取规律。
例如: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教学中,教材直接呈现了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学生虽在初中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的部分规律,但涉及到的排布规律内容较多,造成了学生理解和应用上的难度。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探究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
问题1:请写出第1号和第2号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什么没有一直往后排到8电子结构?
问题2:写出第3号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核外电子排布,思考哪种结构最稳定?
问题3:第二行原子最外层电子为何没有继续增加到9电子结构呢?
问题4:第11号元素为什么不是2,9的电子排布方式?
问题5:第17号元素为什么不是2,7,8的电子排布方式?
问题6:第2号和4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何不对齐?现在的位置依据了什么?
评析:当化学教材中出现科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应该仅仅是先现象的观察,后规律的总结的方式进行,这样就事论事的方式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没有任何的帮助。即使学生对知识有适当的了解,也不要通过单一的问答方式简单地去回忆知识。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系列的科学探究环节的安排让学生重新去认识科学的现象,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透过现象归纳获得事物本质的规律。要通过深层次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科学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
四、知识相关――探索对象异同
化学教材中很多内容表现了知识间的转承和递进关系,即后面的新知识和前面所学习过的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虽知识结构上略有不同,但通过探究前后知识内容的异同,可避免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过多的重复,使知识脉络简单清晰,知识形成体系并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碰到知识相关内容时要弄清原有的知识内容,把握新的学习材料,设计提供更具有思维探究价值的问题,凸显不同知识内容间的异同,造成学生新旧内容的认知冲突,再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逐步探究并归纳获得新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烯烃命名教学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烷烃的命名规则。若能以烷烃的命名为基础,再对比烯烃的命名,那烯烃命名的教学就无需像烷烃的命名那样逐条展示。我们可以借助前一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设置如下探究点――烷烃和烯烃的命名探究。探究一:对比烯烃和烷烃命名表达上的差别?命名案例1CH2CHCHCH3CH3
3甲基1丁烯CH3CH2CCH2CH2CH3
2乙基1丁烯探究二:如何选择主链?命名案例2CH3CH2CHCH3CH2CH3
3甲基戊烷CH3CH2CCH2CH2CH3
2乙基1丁烯探究三:如何给主链编号?命名案例3CH3CH2CHCH3CH3
2甲基丁烷CH2CHCHCH3CH3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3
1 高等教育模式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级教育是以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为主,学习方法主要是课堂学习和练习。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教育模式与基础教育不同,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特别注重图书馆资料信息的配套和实训教学的开展,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一点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尤为突出。
1.1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高职教育的三大支柱是,课堂理论教学,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自学和实训教学。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的高等教育,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学生自学和实训教学尤为重要。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是专业课,几乎全部要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在学习的课程中实训教学的内容占到整个课程和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将平面的设计构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三维软件创作成三维立体的虚拟现实物体,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扎实的实训教学在中、初级教学中从未有过,显示出高职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可以说,实训教学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
1.2 完善的实训教学条件,为学生开拓新的学习领域在高等职业学院,实训条件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中实训课程多,实训条件的好坏显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 本学院的实训教学条件随着专业增加和学生人数增多,不断地有所改善,已能基本满足本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校实训室已有机房、摄影棚、装饰工棚、建筑模型室、建筑工棚等多个实训室,配备有各种电脑、摄影设备、建筑施工设备、模型制作设备等,这种完善的实训环境和条件为学生们学习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使学生的设计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图纸走向制作,观察视野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全面培养了素质型的人材,保证了教学质量,从而使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显现实训教学的重要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和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提高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材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作为培养设计人材的摇篮,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不断变化和进化,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1 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创新,在设计中创新,是高职老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当学生有了新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完善的实训条件将其从平面的设计稿制作成真实的立体作品,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得到充分展现,经过长期实训制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创新作品在实训中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不断培养,这正是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材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实训教学。
2.2 在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绝活意识一招精,吃遍天,在本学院的培养目标中 ,养成学生绝活意识的理念非常明确。 所谓绝活就是别人不会做的你要会做,别人会做的你要做精,要有与众不同创作思维与表现能力,这种绝活意识的培养来自于实训教学。 例如,装饰 1 班有位同学擅长书法,是书法协会会员,堪称我院 一绝 ,他在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将自己的绝活在完成各类作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利用实训条件与环境,在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及毕业作品的设计制作中,都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绝活,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而这种绝活意识的形成是在实训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高职生的现状,凸显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当代高职生是伴随着游戏机和电脑长大的一代, 生活面窄,动手能力差,这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高职生身上犹为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历史命题。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4
我所教的学生是中职生,他们普遍是初中时的下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基础差,要想让他们立即进入状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爱上这门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多年教学中,我摸索了以下几个适应职校生的学习经验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自信心
虽然学生基础很差,底子很薄,但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通过理论讲解,利用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心里认识到必须学会它,必须掌握它。此外,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机械制图》的入门需要三个月时间,在这三个月里,只要你认真做作业,勤思考,不懈怠,下定决心跟着老师,很快会柳暗花明的,当你爱上《制图》时,每当做对一道题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通过放长线,让学生对制图学习有了信心,再遇到困难时也会存有希望,给自己鼓气“加油,慢慢来”,这对以后的学习有直接影响。在讲授三投影体系模型的建立时,演示物体的投影过程,认识物体分别在V、H、W面的投影效果和所得的视图,让学生直接感受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化的过程。最直观的方法是可以利用教科书垂直打开与讲台桌面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粉笔盒、三角板、铅笔等作为各类几何元素,教会学生如何在这样的空间投影体系中,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在头脑中做默图训练。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各自默图结果,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种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感知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学习效果。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适时通过往届考生的真实案例激励他们,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机械制图》的自信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练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我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和初中水平,他们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辄止,有的半途而废,因此学习效率很低。由于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往往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稍微遇到挫折,就丧失信心。比如开始学习制图时,讲几何作图他们掌握得还很好,每当做完一个圆弧连接的图纸,那种高兴劲、成就感,让我感到似乎他从没有享受过。每当这时我会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热度得以延长。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当讲点的投影时,从空间点到特殊位置的点,学生就出现了困惑,不知如何画点的投影,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就想放弃了。此时我让学生自己做教具,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三投影体系,如何利用三投影体系完成点的三面投影。当学生通过自制的三投影体系明白了如何完成点的投影时,都急于让我看看是否正确,我先从书写线型加以评论,再看做法,依次加以肯定和鼓励,最后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有了成就感,肯定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感觉似乎不用三个月也可入门了。
三、利用教具、挂图和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器零件对于从农村来的学生而言很生疏,平时很难见到,很难在脑中形成空间立体结构,因此我利用教具、挂图,让学生多看、多想,产生对零件空间结构的认知。如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教学,采用模型教学,让学生对照图样找出模型,由模型画出三视图,使用模型提供感性依据,指导学生反复感知,反复观察,总结出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规律为“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把由感知所得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形体分析、综合、概括、思维和识记。又如结合模型讲解了水平面的定义,引导学生摆出正平面、侧平面的位置,并分别表述出它们的定义和作出它们的三视图。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分析、归纳出平行面和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分别为“一面两线”和“一线两面”。再讲组合体视图画法时,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如何利用形体分析法画图。进一步掌握了三视图间的投影规律“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理解,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弄通弄懂,而且通过动脑、动手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变通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形体的能力,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延伸。
四、通过记图、读图训练,发展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5
关键词:高中;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
立体几何是普通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之一,而空间想象能力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条件之一。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想象能力,它遵循一般想象能力的规律,表现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能力。
所谓再造想象,就是按照语言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等,这都属于再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映像的心理过程。
一、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必要性
教学实际中都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同学最怕的就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数学问题,每年还没有开始学立体几何内容,就会有一些同学问,“老师,立体几何是不是很难的呀?我怕我学不好。”乃至于视《立体几何》的学习为畏途,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同学缺乏空间想象力,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和该课程高度的抽象性,造成了学生学习有困难。
为了把这个难点突破,现在的高中新教材调整了这一部分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这一书中,重新定位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一是调整了学习时间,二是调整了学习内容,三是调整课时安排。这三个方面的调整,将归纳(实验)与演绎相结合的体系代替了教材编写单纯演绎性的表述体系。我个人觉得把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几何这一难点突破,不仅要改变教学形式,更在于改变教学思想。应该把运动、变化、辩证的观点应用于教学中,把静态的立体几何教活为动态的几何,让学生不仅把几何知识形式化,同时加深对立体几何概念、法则、方法、意义的辨证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1.抓起始阶段,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知,尽快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过渡
立体几何起始阶段的教学十分重要。立体几何开始之时,也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最佳时机,抓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为学生学好立体几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体几何是平面几何的延伸和拓展,相当一部分的结论是在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类比和推广得到的,在这类比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结论是相同、相似,还是存在极大差异,逐步锻炼学生的立体观念。在引入立体几何概念时运用直观手段,以观察、感知来“唤醒”学生大脑信息库中已贮存的“空间信息”,确立概念就比较顺利,学习后印象也比较深刻。具体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就要多看、巧看, “看”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要让学生仔细看模型,这里所说的模型,不仅指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而主要是指学生人人都有的桌面、书本、手掌(代表平面);笔、手指、日光灯管(代表直线);还有打开的书本(可代表二面角)、教室的墙角(可代表相交于一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或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粉笔盒(长方体)等。必要时还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善用这些现成的模型,可以使许多问题变得比较直观,容易解决。
例题: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问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
做这个题目如果单独依靠空间想象能力是很难得做出来的,画图也较难,并且画出的图形是静止的(而教学模型是可以运动的),再者针对各种情况画出图形既难画也费时。另外,学生往往还会用习惯性思维,从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得出“相等或互补”的错误结果。其实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借助两本打开的书本比划一下,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两个角没有任何关系)。
用这种教学方法,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既形象又直观,既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初学立体几何,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初中平面几何的干扰而缺乏空间想象力,而要化解这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制作模具,手脑并用,实物演示,化抽象为直观。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做一做,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领悟数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真谛。如课本第10页练习的第4题就是一个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题目,并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笔(代表直线)、课本、书桌(代表平面),上课时让学生随时加以演示,进行空间图形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自己动手演示能够让学生在亲手演示中发现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指导学生学会画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初始阶段要使学生正确识图,要通过“图形对照”“以图思形”“以形绘图”等方法,达到逐步熟练。在直观图上的线段、角度较之实物发生“畸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改变“平面几何式”的视觉习惯,有能力让“畸变”了的图形“复原”。在正确识图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画图,作图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被写入了新《课程标准》,对图形的掌握也在新《课程标准》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较好的绘画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热爱,逻辑推理论证的追求,而且能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把空间图形画的更美更准,达到图形与推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理想效果。
2.从图形入手,有序地建立起图形、文字、符号这三种数学语言的联系,教会学生表达
图形是三维对象第一次抽象后的结果,是最先使用的数学工具,也是形象直观的语言。文字语言是对图形的描述、解释和讨论。符号语言则是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立体几何有它自己特定的符号语言,要训练学生善于利用符号语言表述问题,这不但可以简化过程,而且也是知识专业化的体现。这一有序建立的三种数学语言的最终结果是对三维对象的整体认识。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起始阶段,要注意三种语言的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的能力。当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对实物、教具模型进行实践,并认真观察和画图,体验图形是有规律可循时,教师应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原则归纳并表述出来。有些规律虽然不是学生亲自证明的,但它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后所得的,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立体几何教学难点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某些教学内容抽象,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立体几何是一门具有极强抽象性的学科,它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往往难理解、想象,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合理的课件把空间形象的展示与运动观念的形成相结合,构筑动态的空间图形的话,相信将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想象力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异面直线的概念”可通过三维图形的旋转,表达难以用语言说清的问题;“多面体截面作法”可以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传授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眼观文字图形,耳听解说旁白,字形规范,作图清晰,其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定会有明显的提高。又如“从一个正方体中,如下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一个正方体依次被切去了四个角,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立即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再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整体的―,进而得出所求体积为整体的―。这样,通过画面的演示,无需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到求解方法,同时在无形中树立了间接求体积的概念。当然,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使教学效果更佳,有利于学生进行适时的空间想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益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宜过多过滥,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充分保留锻炼学生想象与思维的空间。
4.提高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程度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由于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建立、公理定理的揭示及应用,都贯穿于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去,以达到锻炼与开发空间想象力,提高空间思维的品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空间想象,给足学生想象的时间,远比多讲几个题目要有效得多。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空间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加强思维训练的广阔性、针对性,加强语言训练的简洁性、规范性,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独立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归纳、猜测等合情推理的渗透,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必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克服学生中存在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 勇.立体几何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内涵与陪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8).
[2]潘 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饶汉昌.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09).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范文6
一、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与AutoCAD课程的关系
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是建筑室内外装饰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对于建筑装饰工程图的理解和识读能力,建立立体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具体的徒手绘图、尺规结合作图,为计算和综合作图提供基础知识的支持。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是AutoCAD制图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二者设计为独立的两门课程,单独进行讲授,而两门课程在内容上有着共通的部分,可以进行课程的整合,即结合式教学。
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需求,AutoCAD软件以其精确的图像绘制及数据处理能力,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将来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课,基本知识部分涉及图形、比例、标注、字体等内容。课程讲授之后在AutoCAD制图的绘图的初级设置中有文字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样式、线性比例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学生可以用AutoCAD制图命令设置这些内容,并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既有理论知识做引导,又可以应用所学知识。
二、具体课程目标规划
1.建筑装饰基础制图知识的培养
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与AutoCAD课程是互相兼容的学科。建筑装饰制图有制图的基础知识,例如:如何绘制三视图、轴测图,如何标注、绘制图样。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开设,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动手绘图和动脑思考能力。笔者在具体教学时把最为难理解的三视图、轴测图知识,转化为做纸质模型课,实现了“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既在课堂上体会了动手的乐趣,也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
建筑装饰类学生只有具备了建筑制图和相应专业课程的基础,在AutoCAD课程的学习中才能灵活应用,所以,在开设AutoCAD课程之前需要安排建筑装饰制图课程和其他辅助的专业课程(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构造等),使学生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在建筑装饰制图中非常重要。基础的手绘制图课程训练可以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为接下来的AutoCAD学习奠定基础。
2.综合制图是对实践能力的考验
综合制图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运用,是把复杂的建筑装饰结构的平面化。它是手绘制图与AutoCAD制图的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对所需绘制建筑图形轮廓形成大概思路,利用AutoCAD进行三维和平面图形的转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并掌握一部分建筑的构造知识。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环节对于专业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随即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装饰公司里的施工项目现场进行实习。学生在现场可以接触到各类型的施工图样和效果图,在实习场可以自己动手测量尺寸,可以参与到每个装饰装修的过程中,更具体地了解建筑装饰装修的程序,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会更牢固,更灵活。在实结之后,再进行AutoCAD课程学习,能较好地改变AutoCAD教学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