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

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060 ― 02

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他把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了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等美德的人认为是健康的人。倘若没有获得这些美德,那么自我感相比较来说就会脆弱一些。只有以某种方式关心人、事和物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顺应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或者说顺应生活所处的顺境和逆境。只有这种人才能使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的美德日臻成熟。老年人处于成年后期,他所处的阶段属于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时期。如果这个冲突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冲突不能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往往会让老年人形成失望感和毫无意义感。

一、成年后期的生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生活质量的理解不断提高,长寿人群比例的增加。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如何提高成年后期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视。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感知觉发生退行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等,另外大部分老年人都退出工作的舞台,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有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子女一般工作繁忙,如果和老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话,沟通就更少了。老年人还有一个必经的阶段就是随着周围的朋友们逐渐生病老死,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等特点。因而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二、成年后期的心理特征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人只有在回顾一生的时候感到所度过的时光是丰足的,自己的人生才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才不会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另外一部分人回顾人生的时候体验到的往往是挫败感的和失望感。体验到失望感的人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勇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完成任何重大的目标。

那么,让如何让老年人在成年后期体会到圆满感和满足感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笔者研究发现,老年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不良的生理、心理的特征:

(一)恐惧、焦虑。一般情况下形态衰老容易引起形态变化,会挫伤老年人自尊心,这会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让老年人体会到对衰老的恐惧。加上儿女不在身边,大部分老人都处于空巢状态,如果突发身体不适状况,往往让他们措手不及,缺乏准备。多数老人对于自己老年后的生活怀有恐惧的态度,担心自己没人照顾。

(二)急躁、固执。多数人进入成年后期,对自己身体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自尊心更强,且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也表现出一定的淡漠情绪,比如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等等,但是进入成年后期之后他们又不愿改变过去的老习惯,所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特别是那些没有人沟通,缺乏理解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三)自卑、敏感。随着老年人感观功能的下降,比如说出现听力下降,味道迟钝,老眼昏花,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例如: 由于听力下降容易产生误听的情况,误解他人的谈话意思,出现敏感,猜疑等行为。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的协助,因而觉得自己成了社会和家人的负担和累赘,对人对事都极其敏感,容易带有自卑心理。

(四)悲观、绝望。老年人进入成年后期之后神经运动功能一般都会逐渐变得缓慢,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行动以及日常生活的操作技能变得迟缓、僵笨,这些外在的变化都会减少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情况,对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怕自己年老后给亲人和子女带来经济或精神负担,容易产生厌世、悲观情绪。

三、人文关怀如何在社会养老体系中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人文关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规律,排除老人的心理的障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积极性,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老年群体,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活动平台。

我认为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出台新的政策方法,对于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及获得社会尊重的满足,政府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平台。从而为老年人发表相关言论,行使相关权力提供相应的途径,比如可以邀请老人参加听证会,还有增加人大和政协会议中老年人的席位等。

(二)发展“银发产业”。“银发产业”的发展,是老年人为国家GDP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重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是老年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运转良好有序的社会,一定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获得某种平衡,GDP 的增长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高并不相违背,老年人虽然退出了社会生产领域,但是他们这个群体仍然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我们很有必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训,将GDP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综合考虑,为考察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依据。这样,将会更有益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并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关注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让老年人更好的享受生活。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来关注成年后期的精神需求:

1.扩大人际交往圈,培养健康行为模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比如老年人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有家人、朋友可以倾诉,有很好的情感沟通渠道,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建议老年人走出家门,与新老朋友交流,互相畅谈人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信息和物质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自信心、自尊感,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缓解或阻止应激反应,安定神经系统,培养健康的行为模式。

2.强化家庭力量,增强亲情关怀。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是最有效的,必须经常回家看看父母,还要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同时这也是老年人最渴求的。特别是老伴之间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扶持,互相帮助,心灵上的交流沟通,精神上的相互慰藉鼓励。都是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最直接来源,只有这样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好的社会环境会产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比如我们可以加大社区的公园绿地建设,开辟可以让市民休闲娱乐的街心花园和文化广场,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各类文体活动小组,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辅导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讲座,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参 考 文 献〕

〔1〕马斯洛.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6-33.

〔2〕张红静,马颖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 06):33-36.

〔3〕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7-60.

〔4〕何宝芸.人文关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1,(03):1392-1393.

〔5〕李子. 老年患者心理疏导护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29-230.

〔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追踪研〔J〕.

数据,2006,(0 8):10-12.

〔7〕李静怡. 河北省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幸福感分析〔J〕.实证分析,2010,(09):20.

[收稿日期]2015 ― 01 ― 19

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脑血栓;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5-01

在物质逐渐富足的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是否健康也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尽量减少在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的病痛是最好的呵护。因此,优质护理尤其重要,加强优质护理,关注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详细了解治疗流程,严格把关每一次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这不仅是患者自身和家庭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是医院的职责所在。

1脑血栓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身心状况分析

经过调研统计,可以发现脑血栓疾病大多发生在50至60岁以上的并且患有有动脉硬化的老人身上。血压降低时发生,呈突然起病不能说话,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老年患者起病后可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短暂失语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严重脑水肿还有引起致命性脑疝的危险。正因为如此,诸多患者表现为烦燥和多虑以及缺乏耐心、沉默不语。对突发的疾病不能正确对待,会产生焦虑无助、无望及抑郁的心理状态。诸多的不良负性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病情康复。再加上部分患者家属他们不能重视患者的病情反应,忽视老年人特殊时期的心理需要和需求,这加重了患者的寂寞与孤独感受。

2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

2.1病情及用药护理

首先要进行病情观察,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发病的主要因素,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以便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用扩血管药应监测血压变化,减慢输液滴数;脱水剂利尿药按量准时服用,并观察尿量。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功能减弱较为明显,其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较大,很容易因痰液堵塞出现窒息情况,因此要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另外,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清楚解释各类药物的相应作用、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其遵医嘱进行及时用药,使用溶栓药物时,必须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握。还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体温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和颅压增高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同时协助配合医生准备进行处置。同时对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并在扩血管药使用中应重点对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2.2生活护理

语言障碍的患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多数患者表现为性情急躁,此时应掌握患者每次表达语言的信息,可用手语,口语型的交谈方式,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患者的听觉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和手势表达能力,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恢复期要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发音,鼓励其多说话,以提高患者大脑思维能力,防止脑萎缩。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实施专业的护理治疗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以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由于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其口腔内的菌群出现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向患者宣讲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帮助其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定期的口腔清洁护理。对于有运动障碍患者,要在病床边加上防护栏,室内地面要防滑防湿,将患者经常使用物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对于步态不稳的患者可以为其配备三角杖,对于有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冰袋、热水袋,从而避免冻伤或烫伤。脑血栓患者受疾病困扰和精神因素影响,常出现食欲不佳现象,医疗护理工作者要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饮食。指导家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充足蛋白质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豆类;少吃糖类和甜食;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均衡,戒烟酒。

2.3心理及康复护理

脑血栓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常常伴有烦躁、焦虑、不安、悲观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脑血栓的知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另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以温馨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充分帮助患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渐渐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找回生活的自信感和责任感。同时努力做好家属的工作,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心理,用真挚的情感做好护理工作,解决患者的种种生活需要,向家属宣教照顾脑血栓患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患者促进功能早期康复。护士通过交流以及用沟通的技巧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对于失语的患者可用肢体手势的方式方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的变化,鼓励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战胜信心,消除患者其焦虑、不安抑制的紧张心理状态。

结语

脑血栓疾病的治愈对于提高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指数有重大的意义,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个人心理生理特点,准确评估患者的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上和心理上的辅导是优质护理的关键要求。优质的护理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医护人员要有医者的仁心和常人的同情心,以最大的耐心与细心去呵护照顾病人,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病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美英,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护理与临床,2011

老年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3

>> 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和自尊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社会支持和自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下岗工人的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军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社区老年人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安阳市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城市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 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农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和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和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幸福感加以研究,分析各自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得出结论为小学教师在社会支持上有性别和城乡的差别,自尊和心理幸福感只有性别上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和自尊与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小学教师 社会支持 自尊 心理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教师承担着对于人一生启蒙的重要任务,因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我的发展,对于小学生也有着重大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幸福感是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1]。因此,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2]。

关于幸福感有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本文讨论心理幸福感,是在实现论的哲学基础上发展的,认为幸福感不是单纯的主观上的快乐,而是在于人生价值和自我的实现,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解释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指标涉及六大类:自主性、个人成长、环境控制、积极关系、生活目标和自我接受[2]。

而在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和自尊是重要的因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一个人得到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对于社会的适应,也越能提高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于社会上的成员,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和组织对于个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对自身价值的认同。通常自尊感比较强的人心理相对比较健康。

二、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来自东莞的城乡小学教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3间城市小学,5间农村小学。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其中女教师206人,男教师75人;城市教师160人,农村教师121人。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使用的问卷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城区(n=160)

乡村(n=121)

z

男(n=75)

女(n=206)

z

r

社会支持

44.71±5.89

51.02±7.52

2.014

*

42.61±5.52

49.18±6.11

2.631*

*

0.158*

*

心理幸福感

287.34±33.29

293.22±31.98

1.832

271.05±33.07

296.73±30.26

2.3*

自尊

27.90±4.37

29.27±4.15

1.679

22.16±4.22

30.80±4.57

2.826*

*

0.277*

**

表 小学教师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幸福感的平均数差异检验及相关系数检验

注:~P<0.05 ~~P<0.01~~~P<0.001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城区和乡村除了在社会支持上有差别外,在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上都没有差别。因为乡村毕竟比城市还是有更多的人际互动,邻里乡亲的常有往来,朴实的乡村人也较为尊重老师,愿意帮助和支持老师。但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无论乡村的还是城里的小学老师相对来说都属于工作较繁琐收入较低的阶层,特别是在东莞这一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小学教师不容易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较大的满足,因此自尊感和幸福感城乡没有本质差别,都偏低。这与唐志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3],主要可能是所处地区农村城市化的程度不同。

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小学女教师在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上都比男教师的高,原因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女性更可以向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利用自己的丈夫和父母等的支持更理所当然,女性担任小学教师也更为世俗所认可,女教师天性更加喜欢小孩子,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在表达上更加细腻和耐心,她们从工作中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因此有较高的自尊和幸福感。而小学男教师容易因为收入较低、整天和孩子打交道,被世人认为不够有男子气概、成就不高、社会地位较低,因而自尊感较低,又由于男性常有事自己担当、有泪不轻而不乐于去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在社会支持评定中得分也较低,导致相应的心理幸福感也较低。

2. 表中显示了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积差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分别都有着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自我的自尊感越高,心里幸福感就越强。这确实证实了社会支持和自尊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呈显著正相关。

四、建议

1. 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琐细耗时,时有不良情绪发生,学校领导应民主管理学校,营造和谐的干群和同事关系,成为教师的朋友和坚强后盾;小学教师的交际圈子较小,工会等应积极地开展活动创设条件,鼓励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与他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关系,感受他人的善意和支持。有些活动应邀请家属参加,让教师家属更多地了解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并且通过心理老师的培训辅导,让教师们学会如何悦纳自己、共情他人,学会在困难烦恼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心理幸福感。

2. 切实帮助教师提高自尊

要提高教师的自尊,校领导和家长要理解、信任、尊重教师;领导还要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为教师搭建学习充电、合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4],让他们特别是男教师从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职业观念教育,提升教师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认识、找准定位,提高自尊感从而提升心理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2):81

[2]李颖.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