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1
1借助于概念图,促使知识的逻辑层次显性化
高中物理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知识的形成有逻辑层次,知识与知识之间逻辑性也很强,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这一种关联,概念图是物理思维可视化最为有效的工具,借助于概念图可以让物理知识、思维方法更为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知识成块、成体系.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对力的分类命名逻辑层次没有集中起来,教材在命名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也较为分散,导致有些学生课上听得糊涂,课后更是不留痕迹,为了让学生在开始时就对“力”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做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实现逻辑层次显性化,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联系数学思想方法,促使思维策略、层次显性化
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涉及到方法、策略,除了要用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外,解决问题不可缺失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是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法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学生步入高中解决运动学问题往往就涉及到列方程、解方程组的数学思想;再例如,“共点力的平衡”对于三力平衡问题处理也是很具思维逻辑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处置平衡条件?”通过生生互动与思考,将思维引向两个正确的方向:
方向1:直接合成策略,通常适用于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任意两个力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采用的具体方法为: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方向2:先分解再合成策略,其实质是分解,如何分解呢?虽说分解具有任意性,不过通常采用的做法为按照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注重思维逻辑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要拼凑,不要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和学生初涉平衡问题的时候,不要为了顾及知识的全面性而将整体法、隔离法提前拿过来,先让学生单个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及处理方式娴熟了以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连接体问题.
3充分发挥实验的思维提升价值
高中物理不可缺失了实验教学,实验集中体现了物理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借助于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1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性思考
纵观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演示实验大多适用于课堂导入阶段,凭借有趣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理性思维,通常情况下演示实验由教师操作为主,不过教师的操作要规范,要具有启发性,带动学生认真的观察与思考,那演示实验怎么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1)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能够有效地集聚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思考,这个现象是为什么这样?用我已学的知识能否解释?当演示实验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时,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很强烈,学习和探究会很投入.
(2)注重思考性!演示实验不是表面功夫,要能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制造思维冲突,更能拨动学生思维的撞针,一旦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感性认知实现理性思维的提升,透过实验现象联系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同时视野也被有效拓宽.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这部分内容,和学生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以卵击石,蛋碎瓦全”,接着通过传感器让学生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等大、反向的现象,借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矛盾与冲突,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2分组实验促进学生思维成熟
纸上学来终觉浅!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如何?借助于分组实验就可以看出来,当然分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1)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这个环节涉及到学生在头脑中搜集能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理论与实验方法.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中年级;数学思维
苏联著名教育专家加里宁在研究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人进行思维锻炼的重要指标,而数学思维则是对数学教学中具体教学对象,如,数量关系、空间结构关系等内在规律的全面反映.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充分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征,还应该兼顾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使数学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启发学生思维的功用,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由较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感知一般仍然停留在直观的感性阶段,语言区域相对狭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般只能通过对相关生活经验的激活或引进教学情境来完成.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一)形象思维占据主体,抽象思维开始初步形成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特征受到学生发展阶段性的影响,一般处于形象和抽象思维的交替性发展时期,并逐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这一过渡,代表着学生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质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模式逐渐由低年级的形象性开始向高年级的逻辑性发展,并表现出一种交替发展的基本模式[1].也就是说,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性思维却在后续发展中起到了相应的引领作用.
(二)是小学低、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飞跃期
中年级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中,在这一时期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基本学习能力逐渐开始呈现出层次性发展趋势,被称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性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尚未成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教学习惯的养成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心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三)初步具湟欢ǖ恼体性思维结构,但是仍然有待完善
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结构的各类构成要素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结构开始呈现出初步的目的性,已经能够表现出相对完整的思维发展过程,并可以根据相关材料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儿童思维发展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也在成长中日渐强盛[2].
在人类思维的发育过程中,抽象思维的最终形成必然要经过初步的逻辑思维时期、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时期以及理论性的逻辑思维时期三个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重要的发育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虽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尚处于初步抽象性逻辑性思维层次上,但已经开始呈现出明显的辩证思维发展萌芽,因此,可以判定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发育出了人类的整体性思维结构能力,但是这一结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将其进一步完善.
二、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主研究意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3].在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是在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又源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适当地开展相应的趣味教学活动.
例如,讲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将小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分别组织四名学生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上,并在四名学生的中间位置设置一名学生,在将学生的眼睛蒙住并安全转圈之后,让四名学生随意变化位置,然后,让中间的学生根据四名学生的声音分辨其当前所在的位置与方向.这样通过教学游戏活动,学生在这一数学知识点上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方向感也必然随之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强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以高昂的热情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有助于思维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HJ1.75mm〗
(二)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张扬自身个性,进而放飞理想,让思想和精神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向学生传授观察、对比、综合、分析与抽象等思维方式.
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在完成基础讲解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相应的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如下规则,首先,按照座位顺序,教室中每一名学生都要按照教师要求说出自己认为能够被3整除的数,并且保证每一名学生所说的数不相同,锻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对比思维,其次,要求每一名学生发言时间不应该超过10秒,一旦超出时间尚未回答出问题,或者在时间范围内回答错误,就应该接受教师的小惩罚:在已经回答完问题的学生中选出所说数字能够被2整除的,这样就能够强化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4].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学生为了保证自身所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相对积极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在思考他人答案的准确性的同时,保证自己答案与他人答案具有差异性,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设置一些一题多解}型和相对典型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散思维,探究多元化的解题思想,并以此作为打开学生发散性思维大门的重要钥匙.
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一题多解题型时,教师就可以适当选取以下典型习题案例:某建筑工程计划要铺设一条240米长的管道,前10天铺设了这条管道的20 %,按照这样的工程进度,要想铺设完这条管道还需要多少天?
根据题意,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比例”角度进行思考.具体解法为240÷(240×20 %÷10)-10,或者为(240-240×20 %)÷(240×20 %÷10).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解析,具体解法为1÷(20 %÷10)-10,或者为(1-20 %)÷(20 %÷10),也可以解答为10÷20 %-10.这样,教师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分析讲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学生后期学习效果的提升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5].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和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严谨,可以完全明晰解题的全过程和每一步骤的意义[6].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众多课程的安排都体现了相应的条理性,希望能够通过条理、规范、环环紧扣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部分设置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目:小强去书店买了4本书,用去24元,小华也想买同样的6本书,则应该准备多少元?在这里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习题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列表如下:
在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小强用24元买了4本书,就可以据此求出一本书的价格,而问题需要求得小华买6本书的价格,所以,需要先求出小华买一本书的价格,题干已知条件指出小强与小华所买书一样,所以,单价必然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小强所买单本书的价格进一步计算出小华买6本书的总价[7].这样,通过适当的逻辑思维引导,在一般性的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应用表格简化题干内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 语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还在于教师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数学思维的养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素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2(10):150-152.
[2]杨华.小学中年级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10):202.
[3]张银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2(12):68.
[4]潘振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界,2014(19):122.
[5]王秀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2(1):99.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11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本质是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维度入手,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多样练习,训练思维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运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但是一旦要求使用多种方法就会忘记解题思路,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的维度。因此,教师要进行多样训练,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实现一题多问,从而训练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 )=( )×2=4×( )=0.25×( )=( )×8。学生一看这道题,普遍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此时笔者追问学生:你认为要使等式成立,应符合什么条件?学生认为,只要使两个数的积为等于1即可。由此,只要填上各数的倒数即可。至此,学生也发现,这道题的答案有无限种。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你认为线段中盖住的地方应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图示,提出了两种问题:①苹果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②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或者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此时笔者追问:你怎么解答这些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了不同的解法:如一共有多少棵树,可以列式为20×3+20,也可以列式为20×(3+1)。苹果树比梨树多的算法也有两种,20×3-20,20×(3-1)。笔者追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认为,一道题可以有多种思路,能够从已有条件提出多种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品质,促进了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设疑,训练思维独创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谓思维独创性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答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小处入手设疑,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比较5/6和3/4的大小,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学生提出,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比较。但立刻有学生指出,这种方法太麻烦,采用折纸的方法更容易。也有学生指出,可以将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还有学生指出,可以先将5/6和1相比,然后再拿3/4和1比较得出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此时笔者追问学生:哪一种方法更简单有效呢?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将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更简单。这样通过设计教学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展了思维的独创性。
三、加强应用,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的逻辑品质,就要从数学应用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思维引导。尤其是应用题训练,更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训练题:丫丫家里有60只鸡,比鸭多15只,丫丫家鸡鸭一共多少只?由于受到“多”这个字眼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有“多”就一定用加法,因此,学生往往会列式为鸭的只数为60+15=75(只)。但这种思维明显是错误的。教学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谁比谁多”这个数学逻辑性,让学生展开逆向思维,深入理解题目中的含义。学生会认为这里的鸡比鸭多,其实就是鸭比鸡少,那么就可以列式为60-15。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要求鸡和鸭的总数,就要先求什么?学生认为,要先求出鸭的数量。由此,学生根据已知和未知,弄清了两种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顺利地找到了解答问题的关键。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4
【关键词】 跳出 高效性 自觉性 灵活性 逻辑性
我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可能性》一课,感慨很深,受益匪浅。刘德武老师提倡“跳出数学教数学”,他“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去年10月份我执教了此课,并在全市低年级数学示范观摩课堂上演绎,深受好评,在此将一些感悟和反思与老师们交流。教学中我们应该巧用精彩有序的教学资源、有滋有味的课堂数学味,力求跳出数学教数学,给孩子们创造“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为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插上有力的翅膀。
1.巧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演绎精彩的课堂,巧训思维的高效性,为学生勾勒思维的翅膀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就数学教数学,肯定索然无味,学生稀里糊涂地困在枯燥的课堂中,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一筹莫展。在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有形的载体中,探究“可能性”。我抓住三年级学生特点,亮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
1.1 导课时,我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精彩片段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罐装懒羊羊》:冬天草木枯萎,懒羊羊正愁没好吃的,一天门口有个大罐头,懒羊羊一开罐便被灰太狼塞进罐头里。喜羊羊扮作罐头商人半路支开灰太狼,其它羊用成百个假罐头鱼目混珠,救走懒羊羊。灰太狼返回时错认了罐子,最后被换过来的装有定时炸弹的罐头炸飞。
1.2 学生边看边思考:1、观察第一罐中是谁(一定是懒羊羊)。2、猜测懒羊羊可能在哪罐中(可能)。3、推理灰太狼带回家的是懒羊羊吗?(不可能)。
1.3 结束时,首尾呼应,再次追问,喜羊羊是怎样智斗灰太狼,在许许多多的罐头中找到懒羊羊的,孩子们再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结尾,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的思考:课的的开始让学生眼前一亮,喜闻乐道、声形色俱佳的动画让孩子们赏心悦目,自然新颖、导学激趣,大家很快就聚精会神地学习起来。而结尾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激发思维的高效运转,训练学生思维开放性。同学们因为喜欢,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提升,思维的高效性训练尽在课堂精彩预设之中。
2.巧用游戏操作,再现动感课堂,巧训思维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编织有力的翅膀
教学中我注重动静结合、图文结合、声形结合,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游戏。在摸球游戏操作中感悟,听口令做动作、扑克牌游戏活动中有效探究新知,让多媒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增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1 摸球游戏
《罐装懒羊羊》中一群小羊又一次的战胜了灰太狼,今天老师带来了布偶懒羊羊,下面我们来举行一个摸球比赛,谁摸到黄球,谁就可以获得它。
1、看这三个罐子,第一罐中全是黄球,第二个罐中放了2个白球2个蓝球2个红球,第三罐中是白球和绿球,你们认为用哪一罐进行游戏更合理?为什么?分组摸一摸。
2、我们把摸球结果分为两类,摸到黄球就在黄球后面的打勾,摸到的不是黄球就在其它颜色的球后面打勾。一人担任小小统计员。
3、为什么不使用全是黄球的罐子?如果在这个罐中摸球,会摸到什么球?
4、再猜想一下。在第二罐中会摸到什么球?
5、你会使用第三罐游戏吗,为什么?
2.2 扑克游戏
出示:每次摆5张扑克牌,1、随意摸一张,一定是红桃。2、随意摸一张,不可能是黑桃。3、随意摸一张,可能是黑桃。
师:1、老师先让小组摆牌游戏,摆法要注意什么?2、第三题要想达到要求,那么所摆的牌中至少要几张黑桃,最多要有几张黑桃?
2.3 听口令做一做
1、起立的一定是女生。2、起立的不可能是女生。3、起立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
我的思考:这些对比游戏,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多媒体课件中统计表的有效使用,拓宽了游戏深度。摸球游戏认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扑克牌、起立游戏游戏让孩子们寻找事件发生的条件。如此动感课堂,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沿着一定、不可能、可能这样的轨迹,思索着、操作着。同学们因为要操作成功,所以积极思考;因为认真思考,所以思维的火花在激情碰撞。老师提供舞台,孩子们自己在游戏舞台上编织思维的翅膀,思维的自觉性在蓬勃发展。
3.巧用一波三折的推理故事,创设好吃的数学,巧训思维的灵活性,为孩子们思维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上课时我巧用《生死状》故事,抓住学生的心,注重精制课件资源,学生在声、形、色俱佳的课件演示下,看得津津有味,思考的热情高涨,教学难点突破。
故事是这样的: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片,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会出现什么结果?
可是国王偏偏要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把,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有个好心的人悄悄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选择生死时,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片,看也没看,猛地吞进肚子里,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条,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张,只见另一张白纸上写着“死”字,大法官说:“那个人吞下了”“生字,他不该死。”
聪明的奴隶巧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知识救了自己的命。想一想:
3.1 按照法律的标准,这个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3.2 按照国王的策略,奴隶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3.3 按照奴隶的妙招,奴隶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我的思考:“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三年级学生乐于动脑筋,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用新颖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让学生在推理中, 思考“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条件,感受在一定条件下三者可以互相转化。这将为孩子们思维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此环节师生沟通融洽,课堂气氛达到顶峰。同学们因为好奇,所以猜测;因为猜测,所以思考。在推理、判断、转化等思维活动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再度得到提升。
4.跳出数学教数学,不忘数学课堂数学味,巧训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放飞学生数学思维的翅膀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本课时尽管力求跳出数学教数学的形式,但没有疏忽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4.1 渗透用数据说话的验证思想
教学中,当学生为“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争执不休时,老师巧用了芜湖市、安徽省、全国每天新生儿人数引导他们思考,并要求孩子们回家上网查资料学习。
4.2 渗透统计与概率结合思想
课堂中老师把摸球结果分为两类,摸到黄球就在黄球后面的打勾,摸到的不是黄球就在其它颜色的球后面打勾。请小统计员在电脑中统计,三张统计表一目了然,学生根据统计数据,及时对比、及时整理概括,很快得出结论。
4.3 渗透学习策略引导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请学生猜想结果,动手实验、验证结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例如:每次实验中,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接下去摸会是什么?为什么?然后验证猜想结果的合理性,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思维逻辑性训练的过程。
我的思考:本节课通过数学外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味,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认识可能性。我一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一边让学生领悟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思想。因为立足数学课堂,所以老师要还原数学教学本质;因为抓住数学本质,所以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得以训练。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恰当地抓住了数学课堂的本质,整合了许多有效资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在合作交流中升华,让学生跳出数学学数学,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进一步研究下列问题:
4.3.1 如何跳出数学,更有效合理地应用生活中的资源,演绎精彩课堂。
4.3.2 如何更有效组合数学资源,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插上有力的思维翅膀。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学习活动
一、引导学生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核心。《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我校高一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及本校教师自编的写作教程。笔者将写作课和新概念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增强语言教学的效果,以期促进学生语言意识、语感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6的教学为例。笔者结束本课语言教学后,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课中学到的英文写作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重新阅读,学生发现文中的“...itwasimpossibletostopthethieves”没有表达成“Itwasnotpossibletostopthethieves...”符合“PutStatementsinPositiveForm(用肯定形式)”的原则。再如,学生根据“ExpressCoordinateIdeasinSimilarForm(用排比表达相近意思)”的原则,在第一段中找到这句话:“Twoofhisassistantshadbeenworkingbusi-lysince8o’clockandhadonlyjustfinished.”该句and前后有两个相对应的完成时并且与下一句“Diamondnecklacesandringshadbeenbeautifullyarrangedon...”结构一致。该部分形式上的对称描写,突出表现了这家珠宝店一大早刚开始营业时,店员忙着布置整理的场景。又如,文中“withitsheadlightsonanditshornblaring”这个表达也符合该原则而呈现出一种对称美。根据在写作课上学到的“WordChoice(词汇选择有讲究)”的原则,学生注意到本文中的blare,scramble等描写动作的词汇选用得非常讲究。这些表达形象生动,读起来具有画面感。再如,写作课中要求描写需要清晰、具体并注意细节。学生发现,第一段“Diamondnecklacesandringshadbeenbeautifullyarrangedonabackgroundofblackvelvet”中的“abackgroundofblackvel-vet”这个细节描写很清楚,并且突出了钻石的华美。这样的教学,把写作教学和语言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新习得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推动语言鉴赏评价能力的提高;同时,推动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笔者在一次课堂拓展阅读训练中,精心挑选了一个文本。该文本讲述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独自开车途经巴西一个村落时,汽车发生了故障,村民用一根融化的绿香蕉帮助他修理爆裂的散热器。他对绿香蕉如此神奇的功能感到非常吃惊,与当地人对于世界中心的交流也让他感触很多。文本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体裁是记叙文,主题是文化认同和反思,阅读的目的是希望促进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并讨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首先讨论:以下四个维度的表述,哪一个是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Whatistheauthor’spurposeofwritingthepassage?1.Toinspirepeopletorethinkandrede-finethecenteroftheworldintheireyes.2.Toillustratethatignorancecansome-timesbeablessingindisguise.3.Toencouragepeopletodiscoversome-thingwithspecialvalueandmeaning.4.Topointoutthattravelingisagoodwayforpeopletosearchfortheiridentity.学生通过仔细寻读,发现文中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有:“Wetendtodefinethecenterasthatspecialplacewhereweareknown,whereweknowothers,wherethingsmeanmuchtous...whereweourselveshavebothidentityandmeaning...”并且,作者在文章最后感悟到:“...everyplacehasspecialmeaningsforthepeopleinit;everyplacere-presentsthecenteroftheworld...onceacon-sciousbreakthroughtoasecondcenterismade,alife-longperspectiveandcollectioncanbegin.”在巴西这个小村子里,所有村民都对“村子里的一块巨石就是世界中心”的说法深信不疑。作者一开始很瞧不起这些村民,觉得他们孤陋寡闻、愚昧无知,但他突然意识到每个人对“世界中心”都有自己的定义。学生通过阅读并进行推理和判断,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定义“世界中心”,小到对世界的看法,大到人的生活核心、价值观等,进而鼓励人们对不同文化给予尊重、理解和包容,对自我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反思。
三、发展学生多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45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通过设计阅读前预测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讨论新闻媒体报道的威力及各种影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接着,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清题材、体裁、观点、事实、论据,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课后,再设置几道阅读理解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同时训练发展学生高阶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课后阅读理解的第二道选择题:Newseditorsandreporterswantedtopublishthestorybecause.A.theyalwaysdefendthefreedomofthepressB.theyknowthatstoriesaboutpeoplesellalotofnewspaperC.theywantedtochangethelivesofthesepoorpeopleD.theybelieveditwastherightthingtodo本题不少学生选择B项,理由是根据原文第三句“Storiesaboutpeopleoftenattractfarmorepublicattentionthanpoliticalevents”。学生没有分清文中的事实和观点,并且犯了一个逻辑上的演绎推理错误。首先,文中的这句话是事实,并不是作者的观点。其次,学生虽然从普遍推出特殊,但并没有注意题目和文章内容的一致性,推理中假设条件的错误,导致了结论的偏差。通过第一段开头第一句“Indemocraticcountriesanyeffortstorestrictthefreedomofthepressarerightlycondemned”及关键句“Actingonthecontentionthatfactsaresacred,reporterscancauseuntoldsuffering...”可以推出本题的答案为D项。这样的阅读活动,促成了阅读者与作者深层的思想对话,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更加成熟、理性、智慧的主动学习者。
如何提升逻辑性思维范文6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努力学好学校所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全面发展,于是数学教学也受到了重要的压力。数学学科的学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正确性,需要学生保持客观与理性。“六字”教学法侧重学生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最终,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六字”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2.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过分注重教师的功能与作用,严重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久下来,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地互动,不利于课堂效果的良好发挥,最终数学成绩也让人大失所望。然而,“六字”教学法的实施摒除了教师中心论的原理,把着力点更多的放在学生的身上,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相似三角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引出相关理论,首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几组不同的三角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找出有关联的部分,这就是认识问题的表现,即“读”的过程;接着,当学生观察到,大小不同形状相仿的三角形,提出相似这一联系时,教师就应该提出,如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这一设问,在已知“全等三角形”理论基础上,进行求证,这就是通过质疑来深入学习的表现,也就是“六字”教学中“问”的体现;学习是个探索的过程,但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为了验证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也就是“议”的范畴;在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求证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讲”事实出发,证实结论的正确与否,最后引出相似三角形的理论。以此保证数学课堂的顺利延伸。
2.2注重逻辑性,培养数学思维现阶段,数学课学习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通过“题海”战术,不停的反复练习,期望利用不断重复的方法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是完全正确。因为,数学逻辑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实际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不断的重复。但是“做练习”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学生可以从练习中发现,常规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强化教的过程,而且还要善于利用“练”的方式,合理地进行逻辑思考,最后,为了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果,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和归纳,重视“评”的作用,保证知识点的真正落实。例如,教师在“因式分解”的授课中,不仅需要讲解重要的概念与公式,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对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公式使用错误、因式分解不清的现象,进行纠错指导并总结归纳问题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在归纳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