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1

新的物理课标和教材进一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教育理念还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足够的体现。今天的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青少年敢于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为以后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想通过创造性思维对某个物理问题迅速地做出接近真实的假设或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熟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易于记忆,便于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力杠杆,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加兴趣、探索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了一定广度、深度的基础知识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了解、掌握研究处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才能使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内容,才有可能从整体上直接而迅速地“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和联系,避免走弯路,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缺乏依据的胡猜乱想。例如,学生在解决浮力的有关问题时,只有掌握浮力的定义、物体的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才能顺利解决。

另外,除了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和自由讨论,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宽,技能、技巧越熟练,才会有开阔的思路、有灵活的思维,“猜中”自然奥秘的概率就会越大,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像泰勒所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

发现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就要有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以科学自信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信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自信心,以及使学生了解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应当把知识和认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识为主线,插入必要的物理学发展史。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发现的历程,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探索和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不断演变和完善的,懂得物理学科是如何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感悟好奇和猜想在发现真理中的作用。还要介绍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理论和应用上的问题等。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牛顿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该定律的,并了解掌握这种科学方法;再如讲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时同样重视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一些科学发展史,有助于破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勤于观察、实验,敢于和善于探索,大胆猜想,持之以恒,就会有创新和发明。 转贴于

三、敢于猜测和设想,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兴趣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认识到困难和难题的存在,就可以认识到知识上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问题就是激励。我们在教学中,要深知问题比知识更重要 ,因此,要善于通过实验,列举事实或拓展已有的知识,把有待探索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与欲望,进而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的思维方式直接而迅速地猜想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各种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结论,也不到十分之一。”达尔文也说:“我想不起有哪一个最初形成的假说不是在一段时间过后就被放弃或被大加修改的。”著名的科学家尚且如此,何况青少年学生呢?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切不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言行影响了教学而对他们大加斥责,压制和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启发、诱导他们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猜测、设想,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并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05-02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从事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求异度高,求同性好,学生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的能力就越强,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就越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具竞争力。对此,我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几点体会和做法。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例如,有这样的一道例题:9+9+9+9+ 13+9+9+9+9+9=?

解这道题学生普遍的方法是直接算出来,我启发学生用简便运算,多数同学提出了9×9+13的方法。而有一位同学建议用9×10+4的解法,这位同学的思维就很有创造性,通过观察,他看到了实际不存在的“9”,他的这种解题方法不是照搬老师,不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突破常规固定的解题模式,通过观察寻求更优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想象力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一种反应,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应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再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科书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直觉判断,不难发现,蚂蚁应该沿着侧面爬行。那么,在侧面上如何爬行,所走的路程最短呢?由于侧面是弯曲的,为此可以试图将弯曲的侧面展呈一个平面,如图1所示。

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比较过多种爬行路径,如(1)AA′B;(2)AB′B;(3)ADB;(4)AB。当然也得出了沿着直线段AB爬行最近。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的圆柱,上面的爬行路线是否都最短呢?

想象,在高为1,底面半径为4的圆柱形实木块的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如图2所示,这只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如果还是沿着侧面爬行,不难算出最短爬行距离是12.6(米),由于这个圆柱“矮而胖”,如果从上底面沿直径爬过去,可以省得绕侧面爬行那样绕过一段大肚子,可能反而行程可能会少一些,当然,这只是感觉想象,需要具体计算一下。不难算出从A点直接向上爬再沿着直径爬到B点的行程是1+4×2=9(米),确实比沿着侧面爬行短一些。

实际上,这和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不妨用一个最为极端的圆柱为例加以说明,如果这个圆柱特别矮,以致于接近一个硬币或者接近一个平面上的圆,显然沿着直径走比沿着侧面(圆周)走要近一些。

当然,研究不要局限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什么情况下蚂蚁沿着侧面爬行路程最近(姑且称为线路1),什么情况下蚂蚁先竖直爬到地面上再沿着直径爬行(姑且称为线路2)路程最近?

经验告诉我们,思维的想象与观察常常密不可分,深入观察,大胆想象,从观察中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在外界的诱导,产生联想,刺激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唯有“发散”,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才能深刻地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正方形的边长为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因此,本题的解法很多(图3所示)。

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可叫学生先做例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探求多种解法,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例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即条件发散、过程发散、结论发散,强调思维的发散,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逆向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往往习惯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极易形成思维定势,而逆向思维相对薄弱。学生面对新问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寸步难行,所以,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同时,养成经常逆向思维的习惯,“反其道而行之”,破除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

为了克服这种不良倾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我在具体教学中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1)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面去理解概念;例如:“相反数”教学中,我提问学生“9的相反数是什么、什么的相反数是-0.5、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有什么特点?”

(2)从正、逆两个方面去掌握公式、法则和定律。强调一些基本方法的逆用:从局部考虑不易,是否能整体处理;一般情况下不好办,考虑特殊情况;前进有困难,退一步如何;正面入手分类太多,对立面如何;“执果索因”与“由因导果”两方面寻找解题途径;直接证明不行,则考虑用间接证法等等。例如:已知:x+y=7,x-y=5,求代数式x2-y2-2y+2y的值?

(3)在解题中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当常规解法出现情况比较多,其对立面情况又较单一时,采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则解题思路更清晰明了。如,当a是什么值时,对于两个关于x方程x2+4ax+3-4a=0,x2+(a-1)x+a=0至少一个有实根。如果从正面求解,会出现三种情况,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而考虑其反面“两个方程都没有实根”,然后求得补集,解法很简洁。

创造性思维的逆向性,从问题的反面揭示本质,弥补了正向思维的不足,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5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逐步学会猜测、想象等非逻辑思维,而且要加强对逻辑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平方差》的教学中,不必由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可设计学生自主活动,尝试发现,大胆猜测的规律。先让学生观察(x+2)(x-2),(1+3a)(1-3a)和(y+3x)(x-3x),后让学生计算其运算结果,再让学生探索发现其规律,最后教师给予严格的逻辑证明。如果直接给出公式结论,也能达到记忆的目的。但两种处理方法,看似一样,实际效果则大相径庭。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引导学生经历了由直觉发现到逻辑证明的解决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求同性与求异性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也有求同的成分,而且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从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奇性。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因三个内角位置分散,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角集中起来,这是思维的求同;至于如何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这便是思维的求异点。学生们勇于探索,各抒己见。有同学提出:过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也有同学认为:过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也有同学认为:过一顶点作射线平行对边;还有同学想到:在一边上取一点后,分别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多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活跃。然后通过比较,异中选优,大家认为“过一顶点作射线平行对边”较为简洁!

7 结语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我也将为此不懈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谢鼓平.初中教案与作业设计八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新天.创造性思维40法[M].上海:上海大学教育出版社,2005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3

一、创设情境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途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我尽力为学生创设富有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环境。课前我多读教科书,翻阅资料,吃透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比如,我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学完第一大段后,我采用拟人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当太阳,让他介绍太阳的三个特点:“我叫太阳,我离地球很远,我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接着,我提问大家:“这位同学这样介绍行不行?”很多学生回答说:“这不行。”有的说:“这样讲不具体、准确。”有的说:“他没有把太阳的三个特点讲清楚。”然后我说:“谁能上讲台当太阳,作一番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这一情境的创设,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思维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纷纷举手要上讲台介绍太阳。上台发言的学生不仅把太阳的三个特点介绍得具体详细,而且很有情感表达,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质疑答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4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系在一根铁钉上,然后转动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转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我看到了一个圆平面”……学生这些朴素的语言,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国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2.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三、激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持,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5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通向现代化强国的“独木桥”。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又使我们在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这种现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学校目前的生源,二是在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生源方面,由于学习能力强的高分学生都已被名校录取,高等职业学校只能在所谓的名校后才能录取。在校生的教育现状方面,部分学校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片面强调专业对口,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文理相互渗透不够;特别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训练不够,缺乏实践锻炼。诸凡种种,给学校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给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为消除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适应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职业教育生存的大计,努力将高职学校推上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一、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旨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前沿的生力军。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摇篮,必须大力营造学生勤奋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校期间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收获,以期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会创造。

为此,在校期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就业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关键。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及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创新思想火花进发,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学术交流更为广泛、学科交叉和渗透更为密切的环境中成长,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加快面向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人文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掌握最新的专门知识,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学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本领,培养和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掌握知识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创造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否认基础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放弃考不上名高校就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勤奋学习的良好理念,打牢学科知识基础,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实的知识储备.为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进发蓄势。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有关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性归纳,形成基础知识架构。只有使各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合理的、便于提取的系统,才有可能加以运用。要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文科和理科、知识的广和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掌握好专业的前沿知识,掌握好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这对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都是必要的。

合理知识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根据外界的变化和自己的条件进行动态调节。调节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自己现在学习的适应性如何,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调整。二是根据学生毕业后工作的趋向性及社会发展方向,预测本专业将要进行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储备有用的知识,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架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两者相得益彰。

三、重视创造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动力。高职学校应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在学生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场创造的、科学的思想革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要求的动力,它是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具有迅速、难以抑制的特点。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并作出发明创造。二要加强对学生品德、意志、情操的教育。

创造激情来源于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而这种追求来源于对未来职业的热爱。没有这种强烈的追求,强烈的意识和深切的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激情。三要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满于现有的知识,对于流行的观念和现成的结论持分析、批判态度。四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或别人认为无价值的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想法、观念。五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培养学生追根究底、敢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设想的品质。当学生提出一些教师预料不到、超出教材内容或貌似古怪的问题时,不要简单回答或粗暴拒绝,要严格认真地给予回答,或者指导其阅读有关资料。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它是创新的实现空间,没有科学精神,创新就可能失去现实性,同样不可能获得创新的成果。当然,创新精神来源于合理知识体系的吸收、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的今天,不能指望教学生终身不变的知识,而应当教会他们一种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懂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才能为学生日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开展打开通道。

四、依据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操作实施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有创见的思维,除具有一般思维的属性外,还具有主动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特点。说到底,它是发散和收敛的互补。

创造性思维的特有属性为创造性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支撑。所谓创造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因为它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在创造性教学中教师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思维,而且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学生则会以创新为荣,激发创造的热情,从而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实施创造性教学方法,就是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新的见解和看法,让他们勇于质疑,敢于提问,自由联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潜科学教学。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有益的启发。二是社会探究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源于社会中的某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结论。三是内容不完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测可能的结论。四是发现问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并不中止解题的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发展,并编写出发展题,然后教师再和学生~道来共同解答发展题。五是角度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指向、多角度地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五、积极拓展创造性实践活动空间

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要创造不仅要善于思考,见地新异,而且要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在人类历史上,大凡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实践中孕育出来思想的“火花”。高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真刀实枪科学研究和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科学和创新能力。

重视校内学科活动园地的建设。学科活动的重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三者合一。理科类的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形式,它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亲自操作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求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在这里得到体现。文科类的欣赏课、辩论会等也是学生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最终获取真知,提高素质。特别是一些选修课的开设,更是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由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应只囿于课本、只限于课堂,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干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到工厂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析生产工艺的优劣,大胆提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新设想。到社区去,让学生了解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构想未来社区发展的新蓝图。到军营去,到农村去,让学生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其实,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技能的提高过程。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创造性思维;鼓励;质疑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新方法。

一、鼓励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各种质疑渠道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思考,大胆提出质疑,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可以培养学生的新发现,学会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还有助于学生长久地保持和记忆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发问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心理倾向有利于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要经常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1.引导学生针对课堂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看了题目后,就想知道:什么叫飞夺?为什么叫飞夺?怎样飞夺泸定桥?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好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引文、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