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满意度;疗效
我院自2011年8月开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0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6±15.1)岁;发病至救治时间30~170 min,平均(77.4±12.2)min。将1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AMI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急诊接诊后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监护。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如下。
1.2.1做好接诊护理准备 急诊接诊后立即发车,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并做好记录,嘱咐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等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待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并安慰患者及其家属,消除其的恐慌与焦躁心理。入院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
1.2.2优化AMI救治流程 成立AMI急诊救治小组,优急诊AMI接诊绿色通道;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诊途中对患者的疾病病情做出判断,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于接诊途中电话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通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及途中救治方法等;待入院后交由急诊科医生再次结合CT及MRI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详细记录,交由分诊科室结转;做好院内分诊及转运交接工作,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先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救治准备工作。
1.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从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着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组织以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定期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剖析,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急诊救治的顺利开展。
1.3疗效判定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x±s)和(%)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诊AMI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护理难度较大。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必须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提高救治质 量[1-2]。优质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4]。本文以AMI急诊接诊至救治为基础资料,分析了优质护理方法在AMI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表明,经以做好充分的接诊救治准备、优化AMI接诊救治流程并着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AMI的急诊救治效果。本文中优化护理干预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安全型留置针 急救护理 针刺伤
针刺伤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保护系统通过伸缩式专利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收纳于保护套内,并无法复原,表面不留残血,使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血液的接触,从而也能使护士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我科自2009年3~9月应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9月使用BD公司安全型留置针患者468例,男352例,女116例,最小1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41+1.8岁,溺水患者3例,心跳呼吸骤停18例,车祸、刀伤298例,烧伤患者46例, 心肌梗塞39例,中毒56例,高热抽搐12例,呼吸困难30例。
1.2穿刺部位的选择 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瘢痕硬结、不完整的皮肤上穿刺,尽量选择前臂掌侧中间部位。
1.3穿刺导管的选择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的导管。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时间、能力和可获得的设备护理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导管的类型。
1.4按无菌技术原则,静脉输液小组培训的方法进行穿刺,固定。一般急诊紧急情况下的留置针保留48小时须更换。
2 护理体会
2.1 在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方法,并告诉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首先检查留置针是否无菌,打开外包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针翼,光滑面向上,拇指、无名指指握住接肝素帽Y型处,使导管成一直线,向右转动安全套,使针尖的斜面成45,使针翼向右折叠使凸面向上,此时针尖的斜面向上,以15~30对对准血管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进针2~3mm,向后拔白色尾部0.5cm,带针蕊缓慢进针,直到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快速成直线拔出尾部安全套,针蕊自动回纳入安全帽内,用3M透明贴固定好。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往返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
2.2留置时间因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差异而不同,作者主张留置时间3~4天,急诊情况下48小时内,高浓度、化疗、高刺激性药物会降低留置针留置时间,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中间断输入[1]。每次输注前先回抽是否有回血,再用生理盐水冲管,结束时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常规成人用50~100u的肝素盐水,小儿用5~10u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
2.3留置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其它部位穿刺,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红外线理疗,必要时抽血培养。
2.4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于抢救和治疗,由于静脉留置针管腔大,可随需要调节输液速度,特别在要求滴速较快的药物、输血等。如同时需静脉抽血,可在静脉留置针内抽血,然后接输注的液体,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病情突变时,可随时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5因为我们接触的患者当中,有可能有感染肝炎或HIV的患者,而这种新的安全留置针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安全性[2],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起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急诊胆结石;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0-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再加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胆结石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诊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差异。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胆结石疾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4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4±1.23)岁。
实验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3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7±1.34)岁。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进行其他的影像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可得,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均健康正常,并且两组患者的其他器脏无其他严重疾病。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做法如下:(1)病情护理,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不良症状,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按照医生的药方对患者进行监督服用。(2)心理护理,患者发生胆结石疾病后容易疼痛,因此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一套适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尽量帮助患者去除忧虑的心态,让患者保持乐观与自信。(3)饮食护理,给患者制定一套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每日的营养外还须让患者多摄入水果以及蔬菜,让患者加强户外运动,增强体质[1]。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向;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患者数为43例,占患者总数的95.56%,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患者数为35例,占患者总数的77.78%,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
2.2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差异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胆结石患者发作后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因此会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让患者过度压抑,对治疗效果有不好的影响。患者内心发生过度的恐慌会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失调,严重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心慌或者失眠,严重伤害的患者的健康。
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疏散内心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带着平和的心态对待自身疾病。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增加信心,让患者积极乐观地对待自身疾病[2]。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继电保护;数字仿真研究
引言
对于故障发生过程中电力系统在继电保护其中的动态特性来讲,深深的影响到了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在实验室中还不能被准确的表达出来,就现代电力系统来讲能解决它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在故障的模拟上使用电力系统的动态模拟上的装置,然后进行继电保护的一个检验的操作。这个方法属于传统的方法,其成本上的支出高,而且还浪费时间和人力其接线的操作也很复杂在灵活性上表现很差。二是利用一种故障重现的设备来对故障发生过程中的电压(流)的数字量换划成模拟量的步骤来进行记录,然后再把这个结果传输到继电保护器上对其行为进行检测。这个方法效果不好且需要大量昂贵的设备。下文主要是对一种在继电保护上的仿真模拟软件进行研究,这个软件能够模拟出电力系统中任意一种设备元件。这个软件可以对任意去改变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电力的系统结构等具有成本低、高效率的效果。
1 动态特性仿真的原理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在程度模块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电流(压)元件以及各种逻辑性元件等功能型元件,在进行仿真模拟时,在对图形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功能型元件都是会被当成试验保护装置的,通过对实际结构进行组合来完成保护装置的软件框图。将新型的保护装置或者是在运行以前的保护装置来进行一个性能的检验,其中会利用到电力系统中进行保护的结构与参数,还会通过仿真来对其进行电流(压)数字量的保护。将得到的故障数字量传输到研制的软件框图中的测量元件里,并对其运作的情况以及在时间上的配合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有效的得出整个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在保护装置中,对于故障的误动(拒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其原理也跟以上的方法一样。
对于动态仿真的方法有:连续性仿真法、单步进行仿真以及断点仿真这3种方式,而其中的连续性仿真方式在速度上是可以进行调节的。
2 对元件结构的保护
在面向对象上采取了相应的编程技巧只为了实现更为优势的层次性以及易扩展性,如图1中所示,为元件的结构图。
图1 保护元件的结构图
据了解,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现代面向对象的某种特性的,其基础的一类为元件类,这个类型具备了全部元件的共有特性。比如:颜色及大小等种种特性,还能够延伸出其他的元件比如:测量元件和逻辑元件等。其中测量的元件又包含了电流(压)、阻抗和功率的方向的元件,而逻辑元件上就比较麻烦了,必须输入与之相关连的其他类型的元件在运作上的情况。文中所说的其他元件就是指的,既不是测量也不是逻辑的元件,比如:启动型元件和电压(流)互感器断线的检测元件等。
3 软件的结构
在进行动态仿真之前,可以先根据一张用软件来编辑的逻辑框图如图2所示,然后在其中选择一组来对故障产生的电压(流)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再将其保护框图中的测量元件加入进去来对其保护进行仿真的操作。
图2 软件的结构图
在对仿真的过程里将每个元件都挨个进行查询,测量元件得对按其属性来对公式进行选择再计算,如果将所得到的测量值与定值相进行比较,并且结果满足其要求就进行动作。如果是逻辑元件的话,就按与其相连接的输入端的元件运作的情况如何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动作。在完成了动作过后,其元件的出口处会变成红色的这一现象是用于提醒用户的。
4 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4.1 图形化仿真软件
当程序在对继电保护逻辑框图上实现了编辑的功能时,就可以开发图形化的仿真软件 了。不过在对保护逻辑框图进行编辑功能的开发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所开发出来的图形编辑功能是否能容易与各个分析功能的进行接口,能够保证一个完整的图形用户界面。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求其图形系统要具备独立性,还可以对其进行快捷的扩充。以下是保护框图系统具备的功能以及其特点介绍:
(1)提供相关的绘图软件进行保护元件的绘制,通过单击即可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元件的绘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懂。
(2)可以对各类元件进行复制和粘贴等多种计算机常见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跟电脑系统的标准差不多。
(3)跟专业绘图软件CAD的操作差不多,都能够实现敏感点的捕捉操作。还可以让各种元件在图形中的位置进行自动的其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优点是减少了用户在绘制图形上的工作量以及网络拓扑在连接关系的工作。
4.2 其他的功能
(1)所谓的滤波是一种事先编制好所有的算法,然后因用户的不同需要来对滤波算法进行选择,这个算法可以很快速的对各类原理的保护进行仿真。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西医结合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1]。快速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伤残率、病死率和减少医疗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急能力、整体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工作就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它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加强急诊科护士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培训
护士应急能力差、操作技术不过硬,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延误抢救用药最佳时间,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我院为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技术能力,护理部会不定期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了急救知识理论知识考试,并对院前中西医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后给予考核。为配合“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护理部在原有基础上,针对中医护理及技术操作比较薄弱的环节上,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了普及性学习培训,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急诊科护士经培训后基本能够掌握2-3项中医急救护理操作技术。通过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护士的培训,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2 强化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服务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各的基本素质意识,急诊科护士应对院前急救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对病人抢救要分秒必争。对就诊患者,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急而不危,即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治疗和抢救就会危及生命。护士要在众多的就诊病人中分出轻、重、缓、急及高危病人,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必须以强化的急救意识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正确、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护士关心患者,护患之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有同情心、责任感,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3]。强化急救意识的关键是必须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病人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及时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3 加强多科护士协作能力 提高整体急救护理水平
院前中西医急救往往需要多科协作才能达到最优抢救效果,这便需要加强多科护士的协作能力,以便提高院前中西医结合急救的整体护理水平,主要做法是,成立护理急救领导小组,护理部主任担任护理总指挥,成员包括各科护士长。明确规定小组成员职责,并详细规定报告内容、报告程序及时限,使护理部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抢救情况,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管理决策。成立护理抢救队除急诊在岗的力量外,护理部在不影响各科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成批伤抢救预案中明确规定参与抢救的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后备力量的班次,让急诊中西医结合抢救做到有条不紊。
4 加强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
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必须做到“三固定,四及时”即:定点放置、定时核对、定数量;用后及时补充、过期及时更换、损坏及时发现、用时及时拿取。做到班班认真交接、检查,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护士对急救物品、仪器操作熟练、准确到位,对急救药品熟记其作用、剂量、用法,使病人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5 加强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护士能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是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4],加强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有助于丰富单纯西医院前急救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急救患者术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急救患者术后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急救患者的降温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院前治疗工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著效果。如急诊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急诊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急诊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 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培训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1
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和急救技术应用能力,我科采取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知识讲座、业务学习以及定期技能培训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患者,多数是因为突发车祸、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溺水、严重烧烫伤、坠摔伤、农药中毒、突发事件的群死群伤等人群,尤其是突发车祸导致的患者颅脑外伤、内脏破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患者。
方法:①制订急诊科学习计划,每月举办1次急救知识业务讲座,尽可能安排护理专家或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授课,介绍她们的护理经验和抢救技能应用体会,急诊科护士长要定期对学习的急救知识进行考核与抽查;②制定急救技能培训计划,2次/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进行,重点培训年轻护士和新调入科室的人员;③每年组织1次急救知识、技能考核;④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举办的急救技术培训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急诊护士轮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学习进修。
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术: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方法,要按照气道畅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建立人工循环、复苏药物的应用、心电图监护、消除心室颤动等六点进行抢救。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演示,直至能熟练操作为止,使心肺复苏术能够熟练地运用于院前、院内的急救中。
护理操作技能:应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医疗急救护理当中。譬如,护士在静脉输液技术上,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掌握对外伤病人的正确搬动方法和伤口包扎;熟练操作各种医疗急救仪器,并熟悉其性能及保养方法;学而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协助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急救处理能力:应对大宗车祸的群发群伤、大批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标识、分诊和处置。
病情观察与抢救:急诊护士在面对急症病人时,应该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给予正确的抢救处理。在观察病情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重者,尤其是脑外伤、内出血的病人,导致病人延误抢救的时机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最后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发生。
实行风险告知制度:急诊护士在医疗护理时,应对病人或家属实行风险告知,因为在急诊的任何护理操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高风险因素,为此,护士应善于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的目的以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力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量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经常组织急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和对患者保护的合法权利[1]。因为在急诊医疗护理活动中,其本身就具有高风险和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规范护理行为,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防范医疗护理的纠纷。如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要保持冷静头脑,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多作解释,尽量化解矛盾;若科室受到患者家属冲击急诊科或打骂医护人员时,护士要尽可能疏散保护病人,避免牵连到患者。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尽快求助公安部门解决事件,事后要详细的记录事件的全部经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 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和培训,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以外,还把专科理论和演练相结合,使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急诊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管理水平的全面发展。我们急诊科护士,每年都要参加全市急救技术演练,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均在全市各区级医院的前列。在院前和院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士能够较熟练地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密切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抢救,使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近3年来,抢救成功率从89.5%提高到97.1%。另外护士们还学会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了在急救时需告知患者或家属的相关内容以及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达到了急救护理的目的,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讨 论
目前急诊科护士获取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临床工作经验和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她们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医院应把急救知识和技能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急诊科作为急救技能的培训基地,通过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和应急能力培训以及老护士的传、帮、带,来缩短每个护士的成熟期。
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是突然的、艰巨的,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多数情况下是一医一护参与抢救,急救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服务对象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急诊护士倒班勤、工作强度大,在培训时应注意尽量安排好护士的轮班,务求每个护士都能参加学习培训,以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科室学习可采取多种形式,同一课程不同时间多次的学习讲座,应用滚动的学习方法[3],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可利用,护士长要注重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个别培训,以促进全体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等,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一个学科的发展,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拥有一批真正钻研的专业人员,每年要有计划的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培训学习,有条件时可轮派护士到上级医院作短期进修,时间3~6个月。要重视急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护士只有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的危重患者,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促使医疗纠纷大幅度降低,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文明溱,孔光妍.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