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80-02
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佳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个体之间综合素质的竞争。对于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来说,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价值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各部门的合作联动机制势必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程度。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对于创造性的活动所具备的比较稳定和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应该说,高等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标志就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是各类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始终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而人才培养是通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一、强化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学模式为满堂灌、注入式,进行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容易导致学生死板、机械式学习。因此,急需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和实践即创新,而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和激发。目前在教学中,老师一般会讲授到下课,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不多;即使留有时间,通常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抑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这样相应的思考和交流就很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置问题环境,或以几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更要适时提出难易适当、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避免频繁设问或在短时间内提出很多问题,影响学生思考的做法。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来,将部分内容可交由学生来自行组织讲解、提问与点评,也可以将一些内容设计为辩论、分析为主的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通过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思考与研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创新思维方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二、设置针对性课程,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的具体指导
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目标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从应试教育中成长的学生刚一进入大学,对于如何开展学习和创新会无所适从,如果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会有学生因此不主动学习,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依然只是应付校内的各类考试。因此,在入学之后,应当设置适当的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规范课程管理,甚至纳入学分管理。目前各高校基本以新生讲座、专业介绍等方式完成,缺乏规范科学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具体来说,通过具体的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巧和方法,了解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培养其广泛的学习兴趣。另外,加强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建立类似专业导师和年级教学助理等队伍,能较好地根据学生专业、年级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动态管理。在低年级时,主要灌输扎实基础的思想,学会自主读书、积极思考;到高年级后,通过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进行专业领域的探索和研究,直至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行思考和创新。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大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到研究创新的转折。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创新,考核学生科研比赛的成果,而应以学生打好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主。
三、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培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主动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的同时,应接受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类别、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具体标准,对学科专业结构、课程内容、教材及教法进行不断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尤其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应尽量少而精,进行重难点的深入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在课堂讨论分组、课程考试考核等方面,努力使更多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和反馈,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一般多在高年级学生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项目、种类、开设时间和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等都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年级进行设计,使更多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思考相关的理论问题。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作为对理论教学的提升和补充,也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项目实施前后注意与学生沟通、进行适当的总结与提升,将实践教学变成学生真正进行思考和创新的活动。教学管理主体也应加大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合理地评价与考核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四、建立合理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机制
各高等院校对学生都有各自富于特色的一套评价机制,一般都是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结构形成、学术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情况。这些评价标准基本上以考试成绩为基础建立起来,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几乎采取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具有“一刀切”的特点,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发挥特色专长变得艰难。同时在实践中,行政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学术研究人员的教学质量观,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的理解不一致,有时候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因所负责的管理与教育的职能有差异,亦无法根据学生身心变化、知识创新规律、社会形势和国家发展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积极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顶层设计,实施教师创新平台的各类项目,建立以知识传承与创新为目的的管理体系尤为必要。在学校的层面上,明确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主体及综合评价机制,协调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加大对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专业比赛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注,实施过程的量化评价,避免以最终成绩来考核评价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教师层面上,应更注重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全过程考核,通过对学生各类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和监控,实现规范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应赋予教师在评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更大的自,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然,任何创新都不是简单完成或一蹴而就的,创新在人的整个思维活动中处于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难完成的,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甚至是超常的胆识与勇气。在课堂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加大信息储量,才能将各种能力综合体现为创新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6).
[2]张红保.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胡炼.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2008,(4).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能力;策略分析
在当前强调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下,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以培养多种多样的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本就强调创新设计的广告设计学领域,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设计意识,这对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体现在该专业的教学改革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与素质能结构,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将创新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进步。
1.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愈加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广告产业作为企业或者产业的宣传手段、文化象征以及精神体现,对该专业的学习提出了以下能力要求:首先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须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与直觉能力,熟悉各行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并学会对科学讯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提取其中存在的信息價值;审美能力是指在设计广告时,须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从美的角度分析某一设计思维与方案是否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其次,是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指设计者与客户进行相互交流想法与观点,并让客户认可与接受设计者意图与方案的能力,学生应当思考如何进行沟通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团队合作方式是广告公司开展工作的形式,因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广告的设计也须经过团队的共同探讨、分析,才能通过。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广告设计专业建设改革策略分析
2.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广告业作为一项服务性质的高新科技产业,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瞬息万变的广阔的市场需求,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产品等也导致全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广告从业人员须在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上,不断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在高教教育中,更需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应用型与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兼重知识素养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也需要相应地改变观念,不能只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应当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与广告设计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广泛地与社会中的广告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设计与学习的机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广告设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完善课程体系,开放课堂教学
由于广告的设计与很多行业的知识息息相关,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每一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告“广而告之”的宣传作用,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还须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这就需要学校方面不断地设置新的课程、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最好能够是开放型的课堂,欢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尤其是人文性强的学科更应当向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开放。而广告设计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改革其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将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知识替换为新出现的理念与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教材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才是培养学生前卫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向学生展现新的理念与知识,学校可以定时不定时地邀社会上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广告设计者到课堂中,向学生进行广告设计的理论的深入讲解,或采取座谈会、讲座的形式来传播创新设计理念与创新精神,以此来强调广告设计的创新价值与实用价值。
2.3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广告教育同样也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形式,否则只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是无法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学生向教师进行积极地反馈,才能发挥好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的作用,以构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广告教学中,大量的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与模拟教学等,需要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大胆实际的热情与勇气,这样既有助于将教学活动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具体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这就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了,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手段,如将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设计图,包括空间设计图、平面设计图等;介绍各种与人文知识相关的知识与理论,如一种具有历史背景的设计思维,可以讲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故事,以作为一种课堂知识传授的调剂,轻松课堂氛围,且这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善于吸收其他领域的新知识,锻炼其敏锐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积极地肯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闪光点进一步强化、发挥,将之发展为自己的特长,借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2.4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填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学生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广告设计的目标与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砥砺前行。当前我国广告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只是表面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时间为3-4年的高等教育阶段,前面四分之三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度过,只有最后一个学年才是从事实习的阶段,学校与各大广告公司之间建立了“用人”联系,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数量过多而疏于指导,将安排实习的权力交给单位做主,而单位并不清楚每一位学生各自擅长的领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实践效果也就不明显,这正为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对广告的实际设计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广告设计大赛,如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网络广告设计大赛、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这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信心和对广告的设计策划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舞台,积极参与这些竞赛活动,将充分发挥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准。
3.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学校、教师与学生自身都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从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地提高广告专业教学水平与质量,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琳娜.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才智,2014(36):182-182.
[2]刘奕.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3):146-147.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3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为了科教兴国而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初中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矛盾和元素都多少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左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中进行正确地引导。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观念是最强的执行力,教育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确立新的教育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增强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是使教学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深入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2.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国家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想要实现素质教育,教师要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能够帮助教师在改革发展和政治理论不断丰富的今天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社会之间相互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题,要让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教育的环境中,用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题需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采访,通过这些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发展。这样,不仅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升华,还能从中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开始关注科学,走向社会。通过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4.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展赋予的深刻内涵,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归根结底,课堂教学依然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体验成功的乐趣。指导学生开展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谈话式教学、阅读、对话、游戏、表演等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之,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云帅.浅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2]代明荣,代明富.面对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
[3]于清业,李静.思想政治课要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2).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4
一、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倡导人文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设计恰当与否决定着实验教育功能的成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实验只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只注意强化实验的验证作用,而忽视了实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能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因此,目标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重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效。
化学实验的目标:①帮助学生获取、验证和拓展化学知识。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的能力。③通过探究实验、合作实验等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⑤树立绿色实验思想、环保意识,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在不同的领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和理念,中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指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高尚人文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必将影响学生的科学观、世界观。中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变化各异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解决意想不到的实验问题,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勇于探索、刚毅顽强的实验精神。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实验以及化学实验史教育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科学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从课题确定到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再到最终成果的呈现,都需要学生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这不仅充分考验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辛酸和喜悦,收获比实验成功更有价值的人生哲理。
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在实验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实验结果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
化学实验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运用实验方法论进行实验探索,以获取实验事实、建立科学理论的发展史。化学家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钻研精神,既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化学实验结果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化学实验评价方式有纸笔测验和实验操作两种,它们能够高效地评价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关注实验结果的考察,忽视了实验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某种程度上导致一些学生被动应付实验考试,即平时记实验,考试模仿教师做实验;也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化学实验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评价学生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性化方式评价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1.表现评价
表现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分析后,给出恰当及时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这种评价在实验中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情感评价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5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呢?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应该是当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当前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若能运用多种信息传递的工具,无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本人不揣浅陋,试以个人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靠的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一张嘴来进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有较大的缺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进行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左脑思维,因为重左轻右,左右脑发展不协调,大脑潜能未能很好地挖掘出来,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则很好地引导学生双脑并用,大脑的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开发。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引入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比之传统的教师讲课,形式更多样化,也更新颖,可以营造气氛,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画面的形象、逼真、系统且有色彩的展示出事物的变化过程,从而更有利于集中精神。我讲读《胡同文化》时,我拿出到北京旅游时拍摄的一大组相片,通过实物投影放大投影出来,并以我的现场解说,绘声绘色,令学生兴趣大增,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二、观察探究,开拓新课堂,突出创新教学
语文的知识范围是无边无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直观的、多彩的、生动的画面,创设情景,激趣引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对于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都能充分体现。,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还能让他们看到事物的直观形象甚至演示过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信息,大大地加快学习的速度,拓宽课堂的教学容量。这样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行赞赏,这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诠释。
多媒体教学的容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容量所无法比拟的。既可以在归纳中心思想的几种方法时,综合运用了电脑演示软件相关内容、幻灯制作总结方法列举、光盘播放范例文章的伴音朗读、实物投影文章等多种电教手段,尤其是实物投影,把例文投影出来,让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回答题目应在哪里找,而且随着教师手中的笔在文中移动、评点、诱导,而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主动学习,比单纯的教师讲读效果要好多了。
三、开展活动课,情动辞发,培养创新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时时处处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心中探究和表达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培养创造能力。
如何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6
从德育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引起某种创造动机所表现出的创新意向和愿望,它表现为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
用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学生要有创新的行为。首先要对创新产生兴趣。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创造发明的有趣的事例和人物介绍。如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我国西北为解决缺水问题修建的坎儿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等。通过讲述。一方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又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来激励学生地理教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其中涉及到一些全球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通过向学生介绍,一方面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另一方面也可激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
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一方面。教师要身体力行。让自己的思想、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如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或作业方法,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的新思想、新言行,树立典型,以此教育和勉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意味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围绕“创新”开展教学。要坚决抛弃老师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切实让学生当主角。
自主学习。是否可以打破教参上规定的计划框架,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化。比如。可以去研究“交通、贸易和旅游业”,可以研究“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可以研究“假如人类移居月球”“假如海水不是成的”等等。根据一般的规律,老师教课的时间大概只占1/3到1/4,而且也只是教一些方法,比如怎样利用地图,到哪儿去找更多的资料等等。
直接体验,也就是增加“实践”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是认知过程,比较重视教师所用教具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老师所左右。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具,要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比如,“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完全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让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电脑,创造性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实践课”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书本里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个性养成。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创新精神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强、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言语顺畅,兴趣广泛等。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奇闻趣谈,地理之迷,社会热点。人类生存,都在其列,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诱导,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讨论。利于学生向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个性方向发展。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养成。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变重视对教材的研究。为重视对学生个性的研究。防止出现个性抑制创造性的情况发生。
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有关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靠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人的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般人可能认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事。殊不知地理课中所学的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无一不是用生动、形象、严谨、准确、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思维活动的过程虽然随思维活动具体任务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在各种不同的思维活动中,一般都包括有分析与综合、比较、概括等过程和判断推理等形式。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使用直观教具,比如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我国的降水》这一内容教学时,通过指导观察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找出1600、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启发学生分析概括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