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1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患者住院的不同时期采用了心理护理措施。
1 精神科病人入院初期(一级护理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精神科病人入院初期主要心理问题
1.1.1 反抗心理新人院病人大多数认为自己没有病,是家属强行或骗人病房住院,大多数病人存有反抗心理,在这种心态下易出现出走、伤人行为。
1.1.2 不合作 大部分病人受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自责自罪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往往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出现拒药行为。
1.1.3 易激惹受病情影响,很多病人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也有受关系妄想支配,认为护士对他不安好心等,很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1.1.4 悲观心理抑郁症病人,常表现自责自罪,悲观绝望,认为死亡是最大原解脱。
1.2 精神科病人人院初期的心理护理对策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我们在接触病人时应尊重患者,满足一切合理需求,以温暖的语言,诚实的态度去为病人服务,对病人的痛苦表示理解,让病人感觉护士是可以信赖的,住院的环境是安全的。
1.2.2 理解病人的感觉 承认病人的病态思维是其真实感受,对病人的夸大、妄想、不真实的感觉等给予同情,不要急于纠正其荒谬之处,以免患者对护士产生敌意。
1.2.3 因势利导,恰当暗示病人在不同的病态思维下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心理,可根据病人最想做的事,作为诱导条件,配以恰当暗示,让患者配合护理措施的执行,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应用。
1.2.4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对于兴奋性较高的病人,可以让其进行情绪宣泻,让患者用非暴力方式发泻不满,如撕废纸、打枕头等,同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对于行为活动多的病人可以让他参加一些轻微的劳动,对于一些抑郁病人,让他看电视或看健康向上的小说等,总之,应根据病人的不同表现,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症状。
1.2.5 心理安慰及正确指导对于抑郁症病人,我们要以亲切的目光,热情的态度,温暖的语言与之沟通,充分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劝慰、指导及鼓励,也可给予适当的保证,必要时可让家属来医院探视(如病人感到家人被害已亡,焦虑不安),以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
2 精神科病人有效治疗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
2.1 精神科病人有效治疗期的主要心理问题
2.1.1 思维过程改变精神科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基本适应了住院环境,能被动接受治疗,但大多数病人的思维内容并未改变,妄想依然存在,只是对妄想淡化或更加隐蔽,不正确的思维,歪曲的信念仍是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
2.1.2 感知障碍有的病人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下,其行为能守则,但有时仍有幻听或感知综合障碍,这些病症的出现会影响病人的治疗信心,有时在命令性幻听下可能出现异常行为。
2.1.3 疑虑心理随着治疗量的逐渐加大,有的病人由于药物副作用,感到头昏乏力,睡眠增多,因此怀疑是药物造成的,认为药物对他不利,出现了在病情改善时的藏药行为,有些躁狂病人认为自己越治疗越笨,精神不如以前充沛,反应也变慢了等,怀疑药物不能吃。
2.1.4 抑郁心理部分抑郁症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悲观绝望、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暂时缓解,但是抑郁心境仍然存在,常感到孤独无援,无精打采或忧心忡忡,怀疑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因而情绪低落,心境抑郁。
2.2 精神科病人有效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对策
2.2.1 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 应用认知领悟理论,开展心理护理,每周两次由责任护士讲解什么是正常的精神活动,正常的认知、情感、意志应高度统一,适时的根据病人的实际问题,试探性的采用启发的方式,让患者自己领悟自己认知、情感、意志与正常标准之间的偏差以及这些偏差是否超过了社会规范的范畴或者自己本来的行为准则,如果病人暂时不能领悟,不可强求,也不能急于争辩,下次继续进行启发。
2.2.2 现身说教让三级康复病人,讲解他在入院时的表现及现在的感受,并描述其病态思维的错误之处,用事实影响病人的想法,启发病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往往有的病人会产生顿悟,或开始动摇自己的病理信念,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
2.2.3 重建健康心理带领病人学习正常心理健康的标准,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综合提出的心理健康应具备的十项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3)生活目标符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经常保持接触。(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情绪表达适当并能及时控制情绪。(9)在不违背群体的意念下,能有限的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的准则下,能通过努力使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分析,指出患者哪一方面做的不够标准,应如何应对。
2.2.4 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在治疗期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及思维、情感方面的改变而产生的抑郁心理,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告知患者治疗的过程,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不适的药物副作用难以避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帮助患者分析现阶段的治疗成果,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教给病人一些应对副反应的办法。必要时告知医生使用对症药物缓解药物副反应,针对由思维、情感方面引起的抑郁心理(如觉得变笨、疑病等)应根据具体症状,应用精神知识、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心理支持。
3 精神科病人康复期(三级护理)主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
3.1 精神科病人康复期主要心理问题
3.1.1 自卑心理 康复后的病人觉得低人一等,担心回到家庭后会受到同事、朋友、甚至亲人的歧视,因而自信不足。
3.1.2 病人角色强化有的病人认为自己是精神病人,好了也是丧失劳动的人,有病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将生活责任推卸给他人。
3.1.3 意志消沉有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使原先的工作不能继续,或是经济上受到了损失,面对现实缺乏勇气。
3.1.4 盲目乐观有部分病人认为病彻底好了,一切万事大吉,对维持治疗意义不理解,很容易在
出院后不继续治疗,很快疾病复发。
3.2 精神科病人康复期心理护理对策
3.2.1 正确理解疏导对于自卑者,告知患者,患病是一种自然现象,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是可治愈的,该病的优点是不传染,不面临死亡,只要定期复查,维持治疗,是可以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的。对于病人角色强化者,告知病人该病是思维、情感问题,但我们有健康的双手,应该做到生活自立。该类病人出院后,指导家属为病人制订作息制度,加强工作、生活技能训练。告知患者只有不继努力,才能保持正常生活,否则随着病史的延长有可能发展到行为衰退。对于意志消沉者,我们可以告诉患者出院病人中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典型病人,以鼓励病人的生活信心。对盲目乐观者,告知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抗精神病类药物维持治疗能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经验告诉我们80%的精神病人在出院三年内有复发现象,因此首次发病治愈后应坚持维持治疗2~3年,屡次犯病者需终身维持治疗。总之,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并反复强化,直至病人真正克服不良心理。
3.2.2 做好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 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家庭有关,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关怀有利于患者康复。康复患者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才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痊愈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复发,是社会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因此,康复患者的家庭支持与患者的病情复发及生活质量直接相关。我们在病人家属探视时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精神疾病的特点、家庭护理方法、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精神疾病复发的先兆。在病人出院时提供书面指导一份。
3.2.3 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康复期病人自知力已恢复,此时的病人是易于沟通的,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他在家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具体讲解该病的特点、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维持治疗的量、药物副作用的应对措施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这需要护士耐心、反复给病人分次讲解,也可以将内容制成宣传小册发给病人,并在病人的实际行动中督促落实。
4 心理护理的效果
在良好的心理护理下,二年来,我们病区(70多名男病人)的病人能做到文明相处,病人之间未发生相互斗殴事件,短暂的争执也很快能够平息,未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病人藏药的发生率也较以前减少,一级护理时间缩短,对是否减少该类疾病的复发率暂未作统计。
5 心理护理实施过程评价困难
心理护理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情景性、个体性与深刻性、心身统一性与心理功能性、社会性、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面对年龄、教育程度、性格、职业及环境的不同,解决同一个心理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些不确定性造成了护理管理检查的困难。
5.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相混淆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记录作为可复印的资料之一,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整体护理病历停止使用,对心理护理的重视有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心理护理是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而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在精神科尤为重要。
5.2 心理护理缺乏准确的心理评估,没有规范化操作程序 目前的心理护理都是护士各自凭着自己的经验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措施各有不同,没有可操作的程序。
5.3 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困难在精神科病人的管理中,意外事件的防范、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病情康复的快慢,不仅仅取决于心理护理的执行,他于药物治疗,安全的管理,等共同起效,如何评价单方面的作用,待有关专家给予指导。
6 精神科护理尤为重要
6.1 加强护理队伍中心理护理专业人员的建设在精神科护理中,心理护理是该专业的核心技术,将心理护理的理论贯彻到病人中去,使病人得到真正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人员是保证,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少,造成了整天围着病人生活护理转的现象,应增加专人进行心理护理。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精神疾病;一级亲属;SCL-90;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74-02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控制会做出常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会让家属产生病耻感;而社会群众对精神病人及其家庭的歧视,也势必会影响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1]家庭成员中有人罹患精神疾病,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亲属的心理状态,对其他家庭成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因患精神疾病入院后,亲属大多表现焦虑、痛苦,严重影响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和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卫生状况,是我们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卫生指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患者为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患者。共126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51人。所调查的亲属包括患者的父母亲、子女、兄弟姐妹。共调查了一级亲属285人,其中男性135人,女性15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一级亲属进行心理卫生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2]。
2 结果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发现,患者亲属在躯体化、忧郁、焦虑等因子分上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住院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在躯体化、忧郁、焦虑等因子分上均高于国内常模,提示精神病患者的亲属存在忧虑、焦虑等情绪症状及伴随的各种躯体症状。由于精神医学还相对落后,治疗比较困难,社会对精神病患者也存在歧视,因此,家庭成员中有人出现精神异常,必然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患者的一级亲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出现忧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4 心理护理
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做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还要关注住院患者的亲属。对那些有忧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患者亲属,应给予一些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指导,以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家属更好的理解患者,避免家属将自己的负性情绪带给病人,让患者安心住院,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向患者家属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家属了解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通过科学的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谈虎色变,家属对精神疾病有所了解后,就不会显得那么焦虑、恐慌,才会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的家庭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好患者康复所需的外部环境。因此,向患者亲属解释有关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的。
与患者家属沟通时应有同理心,了解患者患病的根源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亲属接受现实,患者患病是谁也无法掌控的,不必要老沉浸在悲伤、自责、互相指责中,允许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接受它,敢于面对现实,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家属对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了时,护理人员可建议家属向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向其他家人、朋友等倾诉,必要时在不暴露其他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向患者亲属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帮助家属树立信心,从而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坚强后盾,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是很值得大众关注的心理卫生问题,在工作中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指导,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大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助于促进家庭及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坠床跌倒;护理对策;保护性约束;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94-01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难免会有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常导致纠纷。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负面影响,同时给病人造成身体、心理损害,增加其经济负担。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是老年人常见,也是最严重问题之一[1]。本科从2009年开始,对住院患者,尤其是易发生坠床、跌倒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还很的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9月~2009年11月在我院神内科住院发生坠床、跌倒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男6例,女4例。患者私自外出,被车撞跌致左股骨颈骨折1例;无陪护自行散步跌倒,致硬膜下血肿2例;自行打开床旁护栏坠床4起,腓骨骨折1例,左股骨颈骨折2例,软组织挫伤1例;中风发作跌倒致软组织挫伤3例。其中1例导致医疗纠纷。
2 高危因素
2.1 疾病因素 神经科疾病容易发生跌倒,如:中风患者,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常出现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及智能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身体平衡障碍,姿势步态障碍,易发生坠床、跌倒;小脑共济失调病人易出现向前向后的倾倒;此外TIA病人,眩晕病人在改变时易发生跌倒。
2.2 药物因素 脑血管病人多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若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可发生跌倒[2]。此外服用镇静催眠药,也容易发生跌倒,跌倒最易发生的时间是夜间,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3]。使用脱水利尿剂的患者也易发生跌倒。
2.3 心理因素 病人自尊心强,不愿依赖他人帮助,而高估自己的能力,自行取物、如厕、康复锻炼等而坠床跌倒。
2.4 影响活动的环境因素 病房夜间灯光昏暗,物品摆放过多又不合理,地面湿滑,穿着不合适的鞋袜、不防滑的鞋底,床铺太高或太低,平车、轮椅防护带使用不当等。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护士对坠床、跌倒的认知度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很多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为病人跌倒、坠床与医护质量无关,因而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将防坠床、跌倒纳入临床考核指标,与质效挂钩,强化护士防范意识及责任心,并系统学习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潜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做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经常性、重复性、耐心地向病人、陪人宣教防坠床、跌倒。护士每天进行自控评分,科室每月进行总结性科控评分,护士长还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提高患者及陪护对坠床、跌倒的重视程度 从临床资料中可以看出患者私自外出、独自如厕,急于求成的康复锻炼,陪护未及时陪同扶持而致坠床、跌倒是一很大的危险因素。就此,本科室在《入院须知》中增设了一条“家属须做好24小时陪护,防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向病人、家属口头介绍后,其表示理解并签字。还发放防坠床、跌倒健康教育处方(①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病人,需家属陪护;②.请正确使用呼叫器,不适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帮助;③穿鞋码合适的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适时使用拐杖扶手;④生活起居请做到3个30秒,醒后等30秒再起床,起床后等30秒再站立,站立后等30秒再行走;⑤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药、利尿药后宜卧床休息,听嘱咐)。
3.3 常规使用保护性用具 易跌倒、坠床的病人,床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检查有人陪同,借助轮椅平车应系好安全带;床头悬挂防坠床、防跌到警示牌;厕所、走廊、楼梯墙壁上贴有醒目标识,提醒每一位注意防坠床、跌倒。
3.4 制定并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每天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评估,及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及时告知病人、家属配合,并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护理交接班,特殊情况在晨会上报告,提醒每一位医护人员。之后,护士长检查高危对象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指出纠正不足之处。器械仪器保养护士,每周检查推车、轮椅、呼叫系统、地面、夜间照明系统等环境设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安全隐患问题。
3.5 安全的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神经内科病人治疗中的一重要部分。护士长根据科室需康复锻炼的病人数弹性机动派1~2名康复护士上班,指导病人正确行主动康复锻炼,在康复活动室锻炼,使用康复器材,为病人行手法康复训练。对于个别有急于求成心理的家属、病人耐心,详细解释康复宜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科室还定期安排康复师为科内医护人员讲授康复课,并邀请病友及家属嘉宾,使人人都能正确宣教康复知识。
参考文献:
[1] 叶建珍.老年人致跌的因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8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循证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为依据,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出问题,在实践治疗中,把理论上的依据与实际治疗方法相结合,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以神经内科为试点,对住院病人的常见问题,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循证护理。报告如下。1 研究资料
组织专业的研究小组人员,人数为10人,在2009年-2012年期间,对我院的实际患者进行仔细研究,分别采取般护理、循证护理两种方法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现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在三种不同症状下的患者压疮、血栓性静脉炎、中枢性高热,并且经过研究发现,选出的患者要有代表典型性。年龄最小的12周岁,最大的64周岁,平均年龄为(39.15±3.02)周岁。循证护理小组1次/周总结病房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把对病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目。
关于资料的查阅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搜索相关的文献,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实际研究的过程作为结论的依据。在病房中对患者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践数据,认真详细地记载相关数据。2 护理方法
2.1 关于压疮 循证问题:由于神经内科的特殊性,脑出血、脑梗死的病人较多,卧床时间比普通病人的时间长,经过实际案例发现,在对其病人的护理中,稍有不当便会引起压疮。选择一例。有1例64岁的男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8h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块2cm×4cm的红肿区,皮肤潮湿,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循证支持:小组人员查阅相关的书籍和医学资料,发现当病人皮肤受压循环障碍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皮肤温度升高的话,会加快组织代谢。
护理干预:①制作冰垫。用乳胶手套内装自来水扎紧袋口使其不漏水。将其放入冰箱内冷冻0.5h左右使温度降到20℃。②用法:病人平卧时,在其臀部垫气圈,于气圈的中间空隙处放置冰垫,冰敷30min后取出,间隔3-5rain后再更换另外一个冰垫放入。
效果:在冰敷12h后,病人骶尾部触疼明显减轻,红肿范围缩小,皮肤温度降低,24h后,骶尾部压疮完全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疼痛消失。
2.2 关于中枢性高热 循证问题:有一例12岁男性被电击伤后心肺复苏成功,继续脑复苏的过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持续39.3℃以上,体温持续不降。
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经与医生共同查阅文献发现,冬眠疗法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降低。
护理干预:遂给予病人5%葡萄糖25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滴,控制在10滴/min左右,并配合物理降温。
效果:三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2.3 关于静脉炎 循证问题:由于本科脑血管疾病较多,很多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症状,在治疗上均需降颅压、快速静滴甘露醇。有一倒35岁的男性脑出血病人(出血量约15 m1),人院后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医生给予20%甘露醇q8h加压静滴,用到第3天时发现静脉穿刺部位红、肿、痛并呈条索状。
循证支持:经过小组人员仔细的查阅资料和认真的讨论解决问题发现,造成这种病症的问题有三种。①静滴速度过快可致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寒战、高热、心动过速、胸痛、尿潴留、脱水。②大剂量久用,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及血尿。③在注射部位可有轻度疼痛,由于甘露醇属高渗液体,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极易诱发局部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①50%硫酸镁的热敷,59溶于温水(41-50℃)中,3-5rain更换1次敷料。②改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有计划地选择血管。
效果:①通过硫酸镁的热敷,24h后疼痛明显减轻。②采用静脉留置针。其次还减轻了血管静脉炎的发生。③给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好的实际案例。3 讨 论
经过实际研究得出科学的理论,循证护理比普通护理的治疗效果要好好多。压疮症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状况,实际为理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工作人员更好的研究方向和指导,培养了护理人员的医学精神,树立良好的医德。要想更好地实施循证护理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开拓创新更好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02).
[2] 爱梅.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治疗压疮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6(02).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89
妊娠合并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 主要是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 患者往往因为血压过高而导致四肢浮肿、头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有可能对患者及其胎儿形成生命影响[1-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个体化的临床护理, 是指为患者制定的一整套从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 将其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 能够借助健康科学的护理方法,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少临床治疗并发症。本文以本院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例,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每组86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29岁, 平均年龄(26.5±2.8)岁, 孕次1~2次;常规组患者年龄23~28岁, 平均年龄(26.0±3.5)岁, 孕次1~2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均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正常的思维能力, 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体护理为主, 适当的给予血压监测与降压处理等。在实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分娩手册, 让患者基本掌握分娩的技巧等。
1. 2. 2 实验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具体见表1。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分娩结局。血压变化状况主要是测定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的血压值以及在临产时的血压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血压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 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正常分娩率(93.02%)高于常规组(55.81%), 早产率(4.65%)、产后出血率(2.33%)及流产率(0)均低于常规组(23.26%、11.63%、9.3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妊娠合并高血压在临床当中是导致孕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很容易发生在妊娠的中期或晚期, 特别容易在产前和生产时发生子痫[4]。与此同时, 因为高血压血管发生痉挛, 胎盘动脉的供血状况不佳, 胎儿很容易发生宫内窘迫, 导致胎儿死亡或早产, 严重影响着患者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对此, 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患者的血压值, 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子痫, 从而最大程度预防围产期患者和新生儿出现生命危险, 优化分娩过程[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研究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护理服务, 能够优化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效率[6], 临床护理路径按照路径图上规范的流程实施护理工作, 避免了因个人能力、经验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 对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 优化了护理质量, 最终实现控制血压, 优化分娩结局的效果。
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精神病人;自杀;护理
精神病人自杀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精神病人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最多[2],因此,分析精神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对减少精神病人自杀的发生十分重要。现将本院1993年1月~2006年8月期间有自杀行为病人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1例自杀病人中,男15例,女1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1例,抑郁症6例,其他4例;年龄16~70岁;职业:工人9例,农民7例,学生3例,军队干部2例,医务人员2例,教师2例,其他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中学文化18例,小学文化6例,文盲4例。其中,自杀未遂25例,自杀死亡6例。
1.2方法采取回顾调查分析1993年1月~2006年8月精神病人,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自杀的临床资料归纳疾病类型,自杀原因、形式、地点、时间、用物。
2临床资料
2.1自杀原因和形式受精神病症状支配28例,对治疗无信心3例,31例自杀患者中自缢11例,坠楼4例,吞异物4例,割腕1例,割气管1例,溺水2例,撞墙3例,药物中毒5例。
2.2自杀地点、用物及时间病人多选卫生间、病房窗户、床头、床栏、护栏旁等较隐蔽的地方,工具多用病房内物品如床单、被单、毛巾、枕套、保护带、玻璃、衣服、体温计等。31例病人均选择节假日、夜间、中午值班人员少、工作繁忙时自杀。31例自杀行为病人中,院内24例,院外7例;开放病区16例,封闭病区15例。
3讨论和分析
3.1疾病因素急性期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导致自杀的很多,特别是受幻觉、妄想支配,认为有人要害他,感觉极度恐惧,没有安全感,走投无路而产生自杀。有强迫症或主观失眠的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而焦虑,坐立不安,无法摆脱而自杀。近来研究表明[3],有自杀倾向的人中,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特别是儿茶酚胺和吲哚胺的含量在脑脊液是下降,其他学者也在抑郁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中发现同样改变。
3.2个人因素恢复期病人,对精神病缺乏正确认识,觉得自己有病,学习、事业和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生活上缺乏目标,感觉生活单调,无挑战性,孤立无援,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为了逃避这种痛苦而选择自杀。而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病人,认为自己有了精神病别人瞧不起,又需要长期服药,对疾病的治疗无信心,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害怕会复发,同时难以忍受药物副反应等而选择自杀,以求解脱。
3.3家庭因素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认为家里有一个精神病人是一个包袱,对病人不闻不问,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从不探视,或忽冷忽热,容易造成病人心理压抑,产生被遗弃感,万念俱灰而出现自杀行为。
3.4社会因素因精神病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上仍有歧视精神病人现象,瞧不起病人,看见精神病人避而远之,更谈不上关心和关怀,而当今社会竞争力强,工作压力大,得了病,时刻有调岗或下岗的危险,病人感觉被社会抛弃,预计自己失去社会地位,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采取自杀解脱自己。
3.5医源性因素某些医生缺乏临床经验,用药不规范,急于求成,在治疗过程中,加药过快或药量过大,又没有及时采取监控措施,使病人一时难以接受这种负担过重的药物反应,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护士缺乏经验,对病情不够了解,未及时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使病人有机可乘。
4护理干预
4.1加强专科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安全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能,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就越雄厚,就能看到事物相互联系和全局。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护理部和病区,就必须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精神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娴熟的急救技术,既能通过对病人的接触和观察,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自杀的发生,又能掌握应急能力,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4.2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管理者应具有责任感,加强安全教育,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具有安全意识,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互相学习,提高整体水平。严格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对病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觧病人幻觉、妄想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对有自杀念头的病人,将其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避免单独居住,单独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对恢复期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参加康复训练,肯定病人的优点、长处和好处,让其对自身价值有信心,减少自杀的念头。
4.3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根据病人自杀发生时间、地点、用物的特点,采取不定期的巡视查房的方法,注意病人睡眠情况,巡视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值班医生,同时注意观察门、窗、床上用品是否完好无损,工作人员进出病区治疗室等应随手关门;对病区物品如保护带、体温计、床上用品等,要做好交接工作,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杜绝病人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加强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减少病人自杀的便利性和可用性,防止自杀的发生。
4.4精神病人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家庭的同情、关怀和关爱。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意识增强,人际关系复杂,病人经济紧张,社会不适应,长期服药,家庭和亲人不理解等原因,造成病人产生自杀。在我院31例发生自杀行为的病人中,有16例发生在开放病区,原因有的家属作为陪护者缺乏有关精神科相关知识,没有安全意识,没有看管好病人,有的家属由于某种原因,将自己的烦恼影响病人。因此,我们在与病人沟通同时,还要与家属沟通,进行健康宣教,宣传有关精神病的防治知识,让他们了解精神病人和树立防范意识,取得他们的配合、支持,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精神病人,接纳他们,减少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刺激,发现自杀先兆者,进行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瞿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