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173-02

Abstract:Thepaperdoesthebriefresearchaboutthe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theinstructionforcollegestudents.Firstly,itexpandstheconceptandsignific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Onthebasisofthis,itgivessomespecificstrategiesfortheeducationandguid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guidance

職业生涯规划研究最早始于西方,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我国学者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一经引入,立刻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最早应用于企业领域,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该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当中。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无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头号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多关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希冀能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断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我国学者刘咏宝于2007年在他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并结合当时存在的发展机遇,同时综合分析当时存在的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的合理安排。这个概念基本准确概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文章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具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

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促进大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对自我进行客观认识,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个人意愿、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科学结合,进而进一步树立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形成正确职业认知。除此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让大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理想职业间存在的差距,而这种认识则可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业学习,更好的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

2.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实施的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教育,这样的分割教育方式未充分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育,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形成适应性差、知识面窄的不良局面。这对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3.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更好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种多种教育资源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于大学生实际,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实施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长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积极采取相关教育与指导策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率的提升。(2)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可评估性。可持续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科学,可评估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帮助高校更好改进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策略。

(二)高校应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支撑。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应多下功夫。作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如下几支队伍的打造:(1)专职职业指导队伍;(2)就业导师队伍;(3)校外顾问团;(4)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协会。队伍建立之后,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提出严格要求,最好应配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其他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等。在相关制度的管理、约束及激励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综合素质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

(三)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纸空谈,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理想

当前,很多大学生并未树立科学职业理想,在职业理想的设定方面大都呈现出理想化、功利化倾向,未充分考虑到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职业理想树立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而要做到此点必须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如下几种观念:(1)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观念。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实现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应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地方。(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终身学习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为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助力。(3)树立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21世纪需要的是人才,而最不缺的也是人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在稳步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大学生要想获取理想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及竞争意识。

2.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

很多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估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1)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2)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3)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4)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加强对自身的准确认识之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恰恰有部分大学生并未准确、充分的认识自我。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校之外的外部就业环境也未进行充分认识与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具体严峻到何种程度他们却往往一无所知。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3.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据了解,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其计划性也往往不够科学。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入手:(1)积极要求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应让大学生将其为一项任务完成。如有可能,还可将其纳入学分,引导大学生更为积极的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计划制定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制定后,在后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后,还应要求大学生积极进行调整,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除了上述提出的几点策略之外,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多点问题。另外,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01).

[3]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2

关键词:毕生发展;心灵成长;自我价值;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65-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又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在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制定的一个方向性的规划方案。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许多高校还存在职业指导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短缺或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偏低等情况,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多样化的职业指导;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对大学生怎样选择职业,毕业后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关注仍然很少,以至于许多人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掌握了专业知识后,在进入职业选择阶段时,依然很茫然;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尽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依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不够,导致了大学生缺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的准确定位,在进入职业选择阶段时手足无措,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无从实现……笔者在多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着眼四个“专注”。下面将具体阐述,以期达到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目的。

一、专注毕生发展,区分职业与事业

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很彷徨,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准确地定位,其实归根到底是没有正确地区分职业与事业。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由此可见,职业与事业是两个不同档次,职业仅是我们赖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生计,事业则是自愿的乐意主动去做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所以选择一份事业远比选择职业要重要,事业需要我们用毕生去经营。事业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因此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方向,这样你有更多的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不是工作选择你。一句话:把职业当事业的人是快乐的,以事业为职业的人是幸运的。事业与职业的统一是美好的,职业与事业的相悖是无奈的。

二、专注心灵成长,增强应变能力

对自己正确的认知是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所谓学会自我评价,就是全面了解自己。判定一份职业生涯设计是否有效,必须看它是否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以及与其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做好自我评价,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特长、兴趣、性格、技能、情商、思维方式等,多方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等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职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怎样设计才容易事业有成。比如“经商热”时,一些并无商业才能的人也纷纷“下海”去办公司,研究生、大学生毕业时,大多首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单位,然后才考虑专业及个人所长。这种“随大流”、“随热门”的职业选择方式,由于欠缺对自身特点和环境的认识,往往难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掌握生命的自,学会独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中的指明灯,才能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仅仅全面认清自己的特点和想要的生活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增强自我的价值。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或热情外向、或羞怯内向、或沉着冷静、或火爆急蹂。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员,对企业而言,决定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对个人而言,决定着自己的事业能否成功。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法则,就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性格的培养塑造至关重要。人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焦虑、易怒、嫉妒这些负面情趣展示的是一个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个体,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趣,永远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专注幸福目标,走出世俗化阴影

多元价值背景下,国内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呈现出微妙的变化,世俗化的成功评价维度越来越倾向于金钱。人们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大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目标的订立有些理想化,而具体行动计划又有脱离实际。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甚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打破世俗观念,思考生命的终极目标。

究竟什么才是幸福感?高收入就一定可以和幸福划等号吗?职业生活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要叩问自己的心灵,繁忙压抑快节奏但是收入颇丰的工作究竟能带来多少的满足(下转第67页)(上接第65页)感?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高收入带来的满足感对不同人也是不同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有能力分析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不要盲目地随大流,不要过分看重经济收益忽视人生理想的实现。要丢掉“精英意识”,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择业观念,能够从普通工作岗位做起并寻找发展的机会。当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对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大力扶持政策的落实、基层各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在有发展潜力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锻炼和成长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进步。

四、专注个体独特,做好量体裁衣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没有就业机会而无法就业。对于相当一部分未就业的大学生而言,未就业是由于观望情绪的作用。就业中的观望情绪实际上是某些层次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反向表现。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人们的需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模型。尤其注明的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马斯洛提出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即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需求。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的需求层次,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高精神境界。

实质上,由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较为丰富的程度, 特别是我国当前的经济总量和发展势头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这使得生存与安全这样的低级别需求的探讨基础已超越了温饱问题;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现在对大学生最为重要的就是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己潜力,相信命运就在自己手上。这样会使部分大学生更加成熟,使他们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善于排除外界条件的困扰。

总之,马克思说: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解除了他们心中的各种顾虑和疑惑,使他们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立观,有信心、有勇气去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各种挫折,既志存高远又立足现实,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将是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周宏岩,苏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 教育与职业,2010,(2):72.

[3]黄海明,张娟娟.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10):44.

[4]赵麟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3

【关键词】诊所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教学方式

一、“诊所式”教学方式的内涵

“诊所式”教育最初灵感来自医学院学生须有临床实习的教学环节。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首先在法学教育中进行了试验,让学生到“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真实案件,并亲自参加诉讼等方式认识和学习法律,同时为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以“诊断”真实案件中的法律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法律服务,这就是“法律诊所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重视培养适应未来生活、学习与从事实际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目的是:第一,职业职位的理论实践对接的在认识;第二,职业技能训练;第三,职业道德训练”。诊所式教学的特点:(1)教学内容上以真实的背景材料为基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角色,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互动为主基调,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3)教学效果的丰富性;诊所式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多样性的角色,获得多方面的收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教学目的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宗旨是一致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真谛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大学生未来规划和职场教育,指引大学生在对成长历史基础上,根据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测定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顺序、方向的合理安排,进行的一系列有机联系、切实可行的全方位的教存过程。概括而言是指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计划的进行的旨在实现大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依据一套系统的教育计划,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协助,把大学生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任务放到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和职业定位,提升就业能力,促使其尽早制定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诊所式”教育模式的对策

“诊所式”教育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主动和批判地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参与教学的老师。特别是中国从事诊所教育的教师还面临着学习批判地对待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严峻考验。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引入诊所式教育模式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我们必须做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实施诊所式教育模式还是新的尝试,为了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诊所式互动和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学校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还有很多已经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了各种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如,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的学生事务与职业发展中心,专门服务和接受学生们的咨询等工作,并且此中心有单独的工作地方和配备了如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等高层次的老师。但是要将互动,学生为主,诊断式等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切底改变目前种种不对直观念。

第二,转变角色,重新认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合作教育是崭新的教学理论,它把师生关系问题提高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重视人道主义、创造性、个性民主化、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精神。我们要用“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的理念去除传统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化身,扫除教学教师的“权威”。在教学情境中,“诊所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渗透在诊所教学的始终”。

第三,转变定位,重新定义职业发展中心的职责。诊所式教育是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以学生的视角参与解决和分析,从中自身更加认清自己和定位。所以中心的职责是给予参与的同学一个分析、总结、反思和最终提高自我的“锻炼场地”,而不是听从老师权威的地方,参与的老师以解答学生自我不能够认识但是在辅导老师的创设问题的前提下,能够自我解决的定位。所以更是一种“教练技术”的运用为主,所以辅导老师更多的是“教练角色”。

第四,重视评价和反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在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大体的分类,同时,要对每一类进行分类指导,结合已经毕业学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要求学生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并对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分析和确认。以求学生的职业目标、路径和策略等尽可能想的“完美”。

第五,案例精选与运用。诊所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真是案例为基础,检验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诊所教学也要从这一基点出发,收集已经毕业学生的成长史和社会上一些典型案例。一定要对案例精选并且一定区分可复制与不可复制的地方。

以上更多的是谈到了一些“软件”方面应该做到的,其实硬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采用小班授课和良好的诊所“场地”等。当然,要想真正的把“诊所式”教学理念运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上,不仅仅要从理念和硬件上,更重要的要从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王立民,牟逍媴,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1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转贴于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5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来到退休期,对一生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及计划,用以追求理想之人生。具体来讲,就是个体在充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愿景,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职业和组织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合理决策,从而确定个人的生涯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路线,并采取有效行动及合理调整来达成目标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特别是对大学四年学习计划的合理安排。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明确学生今后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各阶段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系统完善的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 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的特点,我们把大学阶段分为探索期、准备期、强化期和实践期。

(一)探索期:大学一年级。经过紧张的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徘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从这时候开始,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为:

1课程介绍。如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对应的领域介绍;职业素质要求与培养等。

2导入职业规划理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

3自我评价的方法。如个人对自身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的认识;人才素质测评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正确选择职业方向。

4依据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与调整。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初步制定好个人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并告知大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划。

(二)准备期: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已经能够适应大学生活,遇到各种问题也能较为轻松的应付。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大学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大学发展与人生职业设计”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展望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此类课程重点讲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人职匹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

2开设“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科技创业”等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针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课程重点讲授创业概论、商业机会、公司创建、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企业战略、创业融资、创业计划等内容。

3职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单位实习,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第二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在大学学习期间实习、兼职或创业需要应用的知识,尤其是与用人单位交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和兴趣,从而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三)强化期:大学三年级。经过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所学的课程已形成初步清晰的认识。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徘徊在考研、留学、或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初步正确的选择或决策。

第三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进行选择,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以实现毕业时顺利就业或考研,并为今后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四)实践期:大学四年级。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方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

大学四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宣讲、“面试技巧”、“就业程序与权益保护”、“进入职场”等课程,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就业压力的心理调整,帮助毕业生缓解压力。

3求职技能拓展,主要是体验式课程,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对求职技能进行全方位训练。

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41.8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559万人,2009年毕业生将突破60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生活,自觉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力。

二、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辅导发展而来,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的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霍兰德提出的人―业互择理论,舒伯德生涯阶段理论和明尼苏达的职业适应论等。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从幼儿园抓起,广泛运用在高等学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而在我国,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关注和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没有完整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接近空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瓶颈――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2009年3月,在对我市4所高校657名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有明确规划的只占19.7%,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得不多或比较模糊,甚至感到茫然。

(二)人才瓶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实现其人生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般都是由学生工作处的人员或辅导员来担任,他们缺乏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严重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方法瓶颈――没有建立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当前,高校往往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同起来,没有专门的辅导机构和规划体系,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承担,在体系上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以零散的讲座等为主。学生的接受效果也比较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连续多年扩招,大学生群体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又有大学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之社会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效措施之一。

(一)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自我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不难看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前提就是认清自我,全方位地正确评估自我。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有一些不理智的和欠成熟的行为,如只是片面地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机关,盲目地向用人单位开高工资等现象,都生动地说明大学生在就业时对自我的价值认识得不全面、不清楚,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并形成良好的适应力。

同时,职业奋斗目标的确立也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此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当人们获得了生理、安全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以后便追求自我实现的满足,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当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可避免地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并确立奋斗目标和采取具体行动,而这些无疑都会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既包括职业的价值观、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又包括社会关系、机遇等社会因素、地区差异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有些因素是大学生可以控制的,比如工作能力的培养,个性与职业的调和等,有些因素是人为不可控制的,如机遇等。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设置的职业目标,就必须有意识地在人为可控制的因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锻造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人才竞争中抢占高地。

(三)提高就业的有序性,实现职业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不能否认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大学生毕业后盲目签约,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后果之一为: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成本,使得用人单位更加不敢轻易聘用应届毕业生,这就更加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清晰,并为了实现自我目标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职业选择时能清晰地意识到什么职业是适合自己的,什么职业是自己需要的,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避免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现象,实现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促进就业的有序性。

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形成社会关注合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立法,如制定《职业发展纲要》等,要求学校必须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从法律层面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相关法律,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其次,还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重大意义,形成社会关注合力,营造全社会都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就业机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多方面努力,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高效就业体制。当前主要需解决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体系建设这三个问题,建立与职业生涯相适应的高效就业机制,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功为导向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以就业率为指挥棒,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实践效果。

(三)全程教育,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及辅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等同为大四的就业指导工作,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每个年级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结构和需求等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其次,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个别咨询及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问题,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就业亦如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促进就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变了大学生的惯有思维,使大学生走出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主动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前保持理性的头脑,并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亚静,谷世海.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2]白俊杰,梁军.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J].中医教育,2008,(1).

[3]龙必尧.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