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1
关键词:对象 方法 结果分析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96-02
1 调查对象与目的
1.1调查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网民占有较大的比例,与网络生活方式相配套的网络法律教育体系严重不足,青少年网络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课题组通过对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法律教育模式及大学生对网络法律的知悉程度进行调查,用以推动高校网络法律教育体系改革与完善。
1.2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信息检索与调查,问卷的方法、访谈的方法对部分高校的网站建设情况,网络教学教育体系中的软硬件配备情况,学生对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运用及态度等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了提升研究的性度与效度,对各层次的院校均选取了一定的样本,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则通过到高校随机走访调查的方法进行,随机选取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高职院校各15所进行调查,地域遍及全国各地的高校,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2份。
2 调查结果分析
尽管大部分高校均已加大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已经有达到65.25%的高校建成数字化校园,有些高校将目标设定为:“六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即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与一站式服务。但是,在课题组对高校是否实施网络法制教育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现行的网络法制教育网站体现出政府主导性特征,在高校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法制教育板块占极小比例,在“六个数字化”目标中侧重于管理方面与学生生活方面,在调研的60所各类高校中,高校针对大学生设立的网络法制教育网站寥寥无几,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主要通过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成;非法学专业学生较少登录专门的法制教育网站,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欠缺,网络行为的界限及网络权利意识淡薄。实证调查从五个层面展开:其一,对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体系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从样本高校的教务网站中收集到本专科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发现很少有高校专门针对非法学专业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程与相关选修课程中;其二,大学生获取网络法律知识的方法。65%的学生表示不熟悉网络法律知识,25%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10%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其中有37%的人认为法律知识来源于法制在线等电视节目,42%的人认为对于网络法律知识的获取主要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教训获得;其三,大学生对网络法制教育网站的知悉程度及运用程度,大学生认知度较高的网站为中国普法网,有73%的学生表示知道中国普法网,43%的学生表示知道法制网,但当被问有自己所在的大学是否通过建立法制教育网站或者利用相关的法制教育网站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时只有不足3.5%学生表示通过学校的相关课程学习网络法律知识;其四,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运用网络法律知识的情况,在所调查的对象中99%的学生表示有过上网行为,但当被抽象的问及是否有意识运用网络法律知识时,85%的学生认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将问题具体化为是否在网上无根据虚假消息或者有损其它单位或个人的声誉的言论时,有8%的学生认为有过此种行为,有13%的学生承认在网上接收或者上传过涉黄内容的影片或资料,有18%的人有过在淘宝网上进行虚假的刷钻以获取利益的行为;其五,对于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缺失的原因,有12%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犯法,学不学习没关系,有27%的人认为高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现有的法学教育体制没有发挥好的效果。
3 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体系缺失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网络法制教育教学体系在高校的缺乏,但通过学生对政府已建成的法制教育网站的低访问量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相关网站的建立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我们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师生网络法律意识的淡薄,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应对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高校虽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仍显得落后,当然,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网络法制教育网站的建立客观上为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提供了便利,而且相较于一些政府部门设立的网络法制教育平台而言,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网络行为的特点选择内容,但法律意识的加强并不是能够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推动,网络行为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所占比例的增多,在网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必然也随之增多,这将推动公民学习网络行为中的规范与法律。但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应当在现行的高校法律教育体系中建构网络法制教育平台,注入网络法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是,可以在各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增加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或者单独建立网络法制教育网站,或者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中,开发法律实验模拟系统。
3.1必须确定网络法制教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网络法制教育是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到来,为了让公民熟悉网络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属于选修课程,总课时量为32课时,其中2课时为老师讲授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及本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30课时为学生通过本平台学习法律知识时间,但不宜将30课时统一安排在一个学期学完,应分布在三个学年,平均每学年10课时,其基本目的在于将对网络法律的学习融入大学生活整个阶段增强学习的效果,但必须注意的是复杂的法学知识不可能通过短暂的30课时得到满足,必须向学生强调应当融本课程于日常的网络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网络法律意识。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比较全面掌握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法规,真正使大学生能够做到在网络行为中知法、懂法、守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主要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法学课程,应当主要侧重于法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融实践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应当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网络法制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网站为平台,网站中基本的模块为:法律规定模块、网络精典案例导读模块、司法实验模拟平台、网络行为仿真模拟实验模块、师生互动模块、实验考试考核模块等。在法律规定模块中,将包括网络法制在内的法律条文归纳在一起方便学生学习与查询;在网络精典案例导读模块中,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做到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的特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对事情发生的背景要进行客观地、如实地描述与介绍,从案件中引出法律的道理,不能脱离事实与案件空发议论,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选择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特征,案例还必须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网络行为中轻易效仿,当应对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通过案例的启发顺利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司法实验模拟平台,学生通过老师的分配扮演法官、原告及被告等不同角色,像司法实践中一样,完整体现、立案、受理、审判等整个办案过程,并根据案例完成相关的工作,本过程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司法工作的实践,而且能够最大限度使用获得的法律知识,通过学生操作软件的过程中逐渐地被灌输,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的法律知识;网络行为仿真模拟实验模块,则模拟日常生活上网行为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模块可以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能够及时有效的联系老师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考核模块则设计本课程考试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建新等.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69-70.
[2]黄珂.两课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教育[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4): 85-87.
[3]高鸿飞.增强网络法制教育实效的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10):233-236.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2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因为有些法律内容晦涩难懂,一般的政治老师也无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就被老师给忽略掉或者一笔带过,并被作为不重要部分列明。这样就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法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或者认为法律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对此部分给予轻视,导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以致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自己触犯法律从而锒铛入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应该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政治教育虽然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仅仅靠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是不足够的。传统的政治知识中只教育我们要积极地守法护法,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守法护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严重缺失,才使我们应当将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识,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权益遭受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为自己的无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犯罪行为,或者犯更大的错误,触犯到法律,导致自己人生的毁灭。
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这些新的科技产品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数教育机构现在均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法律知识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尽管基本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都来源于生活,但是他们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初中同学来将,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从而逆得其反,学生不仅不会爱学习法律知识,还会更加厌恶法律知识,影响法制教育进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对于教学的进行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因为法律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其从枯燥无味抽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立体形象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等法律知识,可以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案例,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易于吸收,同时还丰富了教学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许的,通过案例引导其以后的行为,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开展综合体验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充分运用法律,必须开展综合式教学。法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将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那些结论积极向上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使他们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那些结论消极低沉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引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的观点,使他们加快正确法制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处于当时犯罪的情形,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最真实的表现和行为,进而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行为,并就其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理解和运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三、结语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3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技工学校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法制教育分散到每个学期进行。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及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遵章守纪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校园法制环境;再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基本理论,如诚实守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刑法中的“高压红线”,如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然后再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具有行业背景、具有自身职业特性的法律知识;最后,毕业前学习与就业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等,使学生顺利适应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学生既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又增长了法律意识。
2.提高法制教育工作者素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不少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多由德育教师承担,在知识结构和数量上不理想,可以采取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或者在现有的教师群体中选派一些人进行专门学习和培训的方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解决现有法制教师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法制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法制教育要改变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做法,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典型、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上升到抽象,深入浅出,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感到法律就在身边,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让学生感觉到学法的实际作用,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4.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各级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环境保护日”“交通安全宣传日”“禁毒纪念日”等纪念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专题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网络等媒体,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如《今日说法》《法治在线》《法律讲堂》等法制节目,让学生收集教学中所涉案例,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自拍比如盗窃、敲诈勒索、社交陷阱、自身维权等题材的情景短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守法用法习惯,从而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学校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开辟学校法律教育新空间,开展定期的网络法制知识的普及、专家讲座等,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制知识,培养正确的网络兴趣,建立良好的网络法制自我意识。
5.建设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育
技校学生作为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对社会规范具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对其进行法制教育除了进行知识的渗透,还需要开展符合身心发展特点的实践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去感受、反思,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律真谛,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学校可以与派出所、法院、监狱、劳教所等加强法制基地建设,让学生参观司法实践活动,如旁听案件审判、邀请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或者请少年犯现身说法、参观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
6.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全面熏陶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4
孩子本是天真无邪的,可现在发生如此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这当中,除了深受外部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外,我们学校法制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的误区。
一、误区
1.法制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近年来,大多数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大多数小学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小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因此法制教育收不到好的效果。
2.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学校为了取得“好成绩”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导致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多流于形式。
3.法律知识教学代替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仅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4.忽视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宄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宄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囿于“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贱中忽视对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二、出路
教育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的民主法治人才和守法、护法公民。无论是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还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走出法制教育误区是刻不容缓的。
1.法制教育形式要多样
小学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文不感兴趣,为此,学校应该注意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为使小学生对法律知识及依法治校的意义有比较清楚、正确、深刻的理解,学校可以采用公开论辩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根据小学生中存在的不同思想、反映和认识,编成若干论题组织正反双方展开论辩,以便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念,使遵章守法观念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深深扎根。
比如: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事实材料、法律规范得出答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活动,对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有的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效果就很好,它不仅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和有关知识,体会到了法律的公正无私、法庭的神圣庄严,促进小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而且实现了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再则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开辟第二课堂,如参观监狱,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参加普法宣传活动等,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法律的价值。这些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定受小学生欢迎。
2.要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因此,学校要全面贯彻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学科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使学校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通过组织家长听取法制宣传讲座、对优秀小学生的宣传、以及由于教育方式不正确而使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分析,使家长了解到家庭普法的重要性,保证这一环节不脱节。
要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学法必须与守法教育相结合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只有与守法相结合,法制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低下,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因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学生权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不懂得用正确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有的学校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灌输基本法律规范,让小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教学时不但要灌输理论知识,而且应从身边人、身边事上着手分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让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教育小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一般预防和维护小学生权利的双重目的。
4.加强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小学生的各种素质。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八十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九十年代又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宄,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因此,对其法律素质的教育要以引导为主,注重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情感的培养、科学权利意识的确立,不能急功近利。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要注意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熏陶。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其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要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要使小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感受法律的作用、法律对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还要注重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注重教师和小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同时,全社会也应当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法律素养的教育,对不适宜青少年的社会现象要严格限制,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学校教师应特别对那些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或因家庭不幸而存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给予更多更好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对不良文化现象的抵御能力和免疫力不断加强,从而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安定。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5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政治;教学
G633.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政治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正确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重,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使法制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的政治教师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识,对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在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影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复杂的社会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想错综复杂,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混乱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对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新型课堂的主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安排教师参加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法律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机会。另外,政治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其充分理解,能够做到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树立,分辨能力还不高,很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在ρ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遵循法律源于生活的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将法制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让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不做逾越法律的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18.
法制教育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思品课 法制教育 有效渗透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法律素养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这些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条款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当然要想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材料,而教材中就有许多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课本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且每位学生手中都有,很好把握,这样既方便、快捷、直观,学生也易接受。
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维护受教育权时》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权》时,就运用了课本中这样的案例: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上述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再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引用“相关链接”中隐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相关内容。备课时,我都认真查阅和筛选一些典型案例,课本中的是首选,但也适当补充,灵活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如我在讲《财产留给谁》时,就运用了课本中这样的案例:晓军的父亲病逝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谁可以继承晓军父亲的遗产?未成年人晓军能继承吗?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利用课本知识就解决了大问题,同时还讲了相关链接中财产继承权对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作为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二、夯实课堂教学,提升学法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一堂有效的法制教育知识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而现在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夯实课堂这一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每学期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看中央一台中午12:38的“今日说法”或者新闻频道12:35的“法治在线”,中央十二台晚上19:30后的“中国法治报道”“天网”“大家看法”“法制讲堂”“庭审现场”等法制类的节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前5分钟进行“法治新闻”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节目中感受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懂得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好公民的道理。
三、拓展教育渠道,提高用法能力
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不是一件易事,仅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远远不够。为此,在校领导支持下,我还通过学生出黑板报、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学生手抄报、主题征文比赛等形式,来抓课外法制教育,搞高学生用法能力。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接触时,向他们讲解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对违纪学生,我作为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就有意识地借助法律知识对其进行疏导教育。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