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的范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科护理的范畴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1

【摘要】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记录是护士对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的全过程的真实写照。本文在分析了36份内科护理记录以后,探讨了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和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 内科 护理记录 质量

护理记录就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护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法律依据。在护理记录中,内科、外科、儿科和妇科的记录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本文谈的是内科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一内科护理记录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对在本院工作及下乡指导和交流学习中接触到的36份内科护理(病例)记录的认真分析,发现尽管这些内科护理记录分别出自“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等不同层次医院的不同内科科室,但均因记录不规范而留有隐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没有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下面将存在问题的31份护理记录分析如下:

1. 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的5份,占16.1 %。

2.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5份,占16.1 %。有的是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各种症状、体征的记录使用俗语;有的使用不规范的简称或简化字;有的测量数据和用药数据的计量单位书写不当,没有采用国际符号,容易造成混乱;有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律使用顿号或逗号,容易引起歧义。

3.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的9份,占29 %。多数记录抓不住重点,只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生理状况和治疗情况,护理情况和病情动态观察记录较少或一笔带过,护理记录变成了医疗记录。

4.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的17份,占54.8 %。虽然记录了护理人员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的情况,但没有反映出护士在观察、处置患者过程中的行为及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客观上的问题,即没有统一的书写模式及书写规范,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相关要求认识不统一,各人凭自己的理解去记录;二是主观上的问题,即护理人员对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记录可有可无,记录时马虎应付;三是水平问题,即护理人员记录用语的准确度和对情况的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

1.护理记录的标准

书写标准:记录要有合法性,书写应当使用不容易退色的蓝黑墨水,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标点符号应用正确。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记录者本人用蓝黑墨水笔画双横线,修改者用红色墨水笔画双横线),然后更正,不能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记录者须签全名。

语言标准:语言要有专业性,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标点正确,要正确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内容标准:符合护理程序,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

2.书写格式

为切实减轻临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负担,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行为,组织设计了表格式护理文书参考样式,即《体温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护理记录单》样式及填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严格执行。

3.书写内容

内科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执行记录、护理记录(含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体温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 

(2)医嘱执行记录: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护士每天执行长期医嘱的给药单、输液单、治疗单,由执行护士签名;临时医嘱单由执行临时医嘱的护士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3)住院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患者根据医嘱要求提供的基础生命体征及观察重点项目的记录。记录简明扼要、清晰动态,不重复记录。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

(4)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重点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等。要求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病危患者每班至少记录一次,特级护理患者每小时至少记录一次,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记录完毕后护士签名。因抢救急危重患者而未及时书写的记录,有关人员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及时据实补记。

三、提高内科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

1. 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健全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和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内科护理的记录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用制度来提升护理记录的质量。

2.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医疗护理法律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是病人接受医院护理的法律依据,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3. 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4.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采取培训、点评、考核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

(1)培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提高内科专业护理水平和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点评。充分发挥护理文书质量评价的作用,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召开护理记录点评会,挑选最好的和最差的两种护理记录来评价, 进行优点和缺陷分析,鼓励护士积极发言,最后由护士长总结评价,会后印发范文供参考。使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记录的基本要求。

(3)考核。医院要把护理记录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项目纳入综合考核范畴。定期给护理记录打分,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年终护理记录评比等活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黄玉华、张佩超 《 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认识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载《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第5卷第6期25-27页

[2]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2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护士

随着医疗市场行业的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热衷追求高标准的医院环境、就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1]。护理模式逐渐从传统的、低效的、单一的到独具人性化、高效率、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的护理质量不仅关乎医院的声誉,还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恢复程度。因此提高内科护理质量是维护医院声誉、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的必经之路之一,而护士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就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笔者根据在内科工作的经验,提出护士分层管理办法,观察其用于提升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60名护士,60名护士均属于女性,年龄范围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7±7.2),工龄(10.73±4.24)年。60名护士中本科学历12名,大专学历28名,中专学历20名;将60名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护士,两组护士在年龄、工龄以及学历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实验开始后,实验组的护士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轮班制度。医院制定每个科室的具体工作的分配,而各个科室设计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凸显以下几个方面:医院环境、护士专业水平、病房管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行为规范等,问卷调查中每项条目均设非常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在问卷的最后设主观提意见环节,收集改善护理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实时管理后两组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时管理后两组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30 12(40%) 15(50%) 3(10%)

对照组 30 22(73.33%) 8(26.67%) 0(0%)

x2 4.215 5.341 4.361

P值

3.讨论

护士分层管理方式作为一种护理人力资源分配和管理的模式之一,具有先进的、高效的、人性化的特点,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院内科护理范畴。护士分层管理方式以采用自上而下的分等级和层次的管理理念为主,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工作年限较长、资历较长的护士长直接经验较丰富、专业技能较强的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然后责任护士下面再委派一些助力护士、基础护士等[2]。在一项医疗活动中,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资历深浅等都有所不同,在来自不同地域、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以及社会地位不同的形形的患者面前,要想努力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就必须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难处,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提升护士的整体服务质量创建更好的条件[3]。这种分层级管理方式不仅有效规范了护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还调动了护士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促使护士在层层监督、层层把关的环境下不断完善自我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同时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杨维琼,任太清.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3-24.

[2]宋丹玲.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咨询,2012,15(3):247.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技能知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相应护理岗位的操作技能,由于内科护理学专业属于医学范畴,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满足岗位要求,就要外修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内修自身道德素养。新时期,内科护理行业已经变革,想要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就要积极对接市场和行业需求,优化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向,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主展开教学,可以让内科护理学教学更加简单,有效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深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选择有效案例有序开展教学,进而全面提升内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既要提升学生的相关护理学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内科护理学素养,并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确相关护理法规,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内科护理学综合素养[1]。当前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和学生的岗位要求脱离,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岗位环境,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易使学生陷入迷茫。而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技能为主导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到相应的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技能、法规等,满足岗位要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目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效果差,学生也学不到实际有用的护理技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实践性的内科护理学专业课堂,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内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基本的护理知识、技能、护理法规等,且知识体系也随着护理行业的变化而改变,内容的复杂性影响着教学的难度,实际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变化,调整课程模式,引入实际案例,才能保证教学不落人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满足了内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是构建应用型的教学模式。随着内科护理学教学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情况,高职院校应该迎合教学改革趋势,创新内科护理学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满足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护理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预习的机会。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内容广泛,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发展、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注重护理理论知识渗透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案例的研究,才能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护理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有效的护理技能,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实践中。

二、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内科护理在近几年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革,内科护理行业更加注重护理品质,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以服务为重。当行业发展时,与其对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也应该紧跟行业需求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对内科护理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将其列为独立的专业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护理人才的建设,促进护理行业的转型,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要以国家导向为主,培养高技能的内科护理学专业人才。护理行业应加强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以理论知识为导向,重视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岗位要求,培养大量的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推动内科护理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建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服务质量是未来内科护理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内科保健的认知也逐渐提升,更加重视自身内科保健,推动了内科护理行业的发展,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内科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时展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内科护理学技能人才,满足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虽然是技能型专业,但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特殊性降低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些主观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开展,例如会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落实,也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定位的制定,最终影响教学考核措施的实施,进而导致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不佳。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中职院校已经学习了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实操内容较少,其内科护理学实操技能较弱。由于授课形式单一,导致学生掌握的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也不完善,因此在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学习断层的问题,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是特别理想[3]。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种是在高考前进行招生,一种是在高考后进行招生,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专业水平不高,不仅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规划,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岗位能力需求的调研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内容多,岗位随着行业不断变化,要想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首先要重视岗位需求调研,通过对岗位标准、能力的调研,结合岗位需求选取案例,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式内科护理学课程,提升课程的实操性。在学期开始前,学校可以安排志愿者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标准进行调研,获取护理岗位能力、标准相关信息,所设计的内科护理学调查维度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岗位需求信息多来自一线护理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护理岗位职业需求,为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护理人才提供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设计课程,优化案例选择,选择更具时代性、针对性的护理案例[4]。

(二)以岗位要求为参考,优选护理案例

为了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习的机会,教学可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参考,结合综合调查问卷,对护理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加以分析,然后调整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制定案例教学框架。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结合在一起,依据护理岗位的特色,补充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教材中的案例,融入更多实用性的案例。将岗位案例分成基础知识案例和技能案例,通过不同案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基础知识案例包含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法规知识,如护理法规概述、护理药品等;技能案例主要是护理案例,包含多种关于护理的实操案例。在案例选择时,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尽量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让学生在护理的实际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技能[5]。

(三)优化案例教学的方法

要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效率,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案例讲解和渗透,如情境教学、项目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掌握系统的内科护理学技能。1.创设案例情境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通过引入真实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案例情景,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如情景:某位老年患者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咽部不适、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表现,经过检查发现患者病原体存在病毒和细菌,还出现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对于这种患者在后期应该如何治疗。通过展示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探讨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以分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上的护理方法等进行探讨,在学生的探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经过一番探讨,学生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给出完善方案:前期治疗上,主要以予抗病毒、抗细菌、对症止咳化痰、退烧为主;后期护理上应该随时在呼吸科门诊进行观察,并且要调节生活饮食,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多饮水和休息。通过案例情景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的专业性[6]。2.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方法仍旧以案例为载体,可以设计多个案例,为学生搭建虚拟的护理环境,并采用分组的形式展开项目探究和分析,在项目化的案例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案例,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护理案例。例如在某高职内科护理学专业中,教师实施了阶段性的项目学习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分别设计了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项目,在项目化案例实施以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护理案例,经过阶段性的护理技能学习,逐渐提升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很多学生都反映掌握了比较实用的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化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不同案例开展了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说出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护理技能和心得,通过后期的交流和探讨,提升了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3.科学应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讲述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佳。在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今天,信息技术为内科护理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推动了内科护理学教学走向实践化,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科护理学案例,将护理流程和知识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学习实现内科护理学技能的强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内科护理实操进行语言指导,对视频中的内科护理实操流程进行分解,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7]。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和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的护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分析两种疾病在护理上的差异,二者同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在护理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性的学习和分析,可以让学生高效掌握不同疾病的护理方法。在对比学习后,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实操情况的分析、总结,形成案例教学反馈,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为后期的案例教学提供参考数据。4.构建线上案例教学平台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实操案例为主,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元化的案例练习活动,通过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让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通过随机案例分析和分组集中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率,以线上学习平台为基础,融入不同的内科护理案例,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全程化追踪和评价。在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并不多,一般只能通过作业和考核来检验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缺乏合理性[8]。建立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线上授课和线上交流的方式学习和了解更多护理案例,实现了内科护理技能的分享,学生的技能交流也更加通畅,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研讨进行指导,也可以对学生的案例学习进行总结,实时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反馈系统,实现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动态化管理,在教师端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参数,全面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继而做出科学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调整。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内科护理案例,教师可以定期更新平台案例,及时引入新的案例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5.校企合作,构建临床实习平台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资源,为学生创建灵活丰富的实习平台,借助不同案例完成实践性的学习。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校园和医院的合作平台,为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合作上,院校要拓宽合作渠道,签约不同的医院,依托校园和医院所成立校内外实操平台,融入不同实时护理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中实践,将平时内科护理技能应用在实际案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校园内科护理实验车间,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中锻炼护理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案例融入考核环节,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将案例和考核融为一体,保证学生在考核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法,以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技能为向导,借助不同的护理案例,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不同的学习平台,推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提升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142-143.

[2]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3+345.

[3]谢文柳.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190-191.

[4]李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46-147.

[5]温朝玲,侯晞,刘耀辉,等.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693-2696.

[6]刘博.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三年制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446.

[7]刘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写作感想[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5):338.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4

3月8日,在医院试点病区,记者碰到了陈先生,他的妻子刚刚做完手术。他说,妻子住院后,他就在考虑请陪护的问题,但陪护的费用太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陈先生发自内心地说,“现在,医院护士承担起了护工工作,能大大节约开支,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患者徐柏春一周前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家在太原,也不见家属陪伴。“没必要,这边照顾得太周到了。”住院第二天他就将家人“赶回家”。说话间,值生活护理班的护士把一盆水端了过来,让他泡脚。徐柏春说,他以前根本想不到住院可以没有家人陪护。

目前,在省内各家医院,住院病人尤其是刚刚进行手术或年龄偏大的患者一般都会请护工。

按太原市的价格,请一名护工一般每天需60元以上的护理费,病人一般住院十二三天,请一名护工大约需花费近千元,这笔费用均由患者掏腰包。而护工的工作通常是为失禁病人清理大小便,帮助可以行走的病人上厕所,为卧床的病人翻身、擦身,病人输的液快完了时提醒一下护士等。

省心血管医院副院长葛秀春介绍,今年2月份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在护理过程中更加细心负责,而且还要承担过去护工干的所有活。医院的护理员都是经过专业教育培训、拥有国家执业许可的专业人员,在帮助患者处理这类事情时,比护工更专业,更科学,也更让病人放心。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太原各家医院干护工的人员,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大都来自农村,也有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他们在为病人服务时,由于不懂专业护理的基本知识,难免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一些医院还经常发生和护工有牵连的失窃行为。而护士承担护工工作后,对于患者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对患者身体恢复更加有利,二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把护理患者的家属解放出来。

省心血管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首先在该院的心内科、心外科2个病区70张床位

实行。今年底,全院60%的病区和病床将实行护理分层级管理。

护理更优质、全面,不同层级护士干不同的事

同样是3月8日,下午,57岁的郭银贵在家人陪同下从吕梁来到省心血管医院心内科。3年前做完心脏搭桥术后,这是他第9次来此做为期半月的心脏保养治疗,轻车熟路办完各种手续,家人与他挥手告别。他对记者说,以前住院家属轮班、雇请护工,一人住院,拖累全家,现在好了,这里护士像亲人般关心,吃喝拉撒全操心,每天只需打个电话回家报报平安就行。

作为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试点病区,心内科将全科病床分为两个区域,由两个护理小组分别承包,包床到人,治疗、护理、生活全面管理。护士长岳全英介绍,此次护理改革最大的突破就是对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不同层级的护士完成相应的护理。护理组组长负责重症患者及普通患者的管理、健康教育及护理质量的把关;床位护士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有创治疗、处置等;辅助护士主要负责无创技术操作的基础护理等;护理员主要负责基础生活护理。

实行分层级管理后,护理将更优质、更全面,这对护士来说是一次考检,工作量将比过去提高许多。对此,医院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充实了临床一线护士的力量,在医院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导入精细化分工的理念。该院护理部主任李建萍告诉记者,为了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投入基础护理,医院想了不少办法,检验中心负责全院各类标本的送检,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新增医疗用品、行政用品的配送工作和维护,药剂科为住院病人送药到病房等。这些举措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两年之内,各级医院将逐步实施

“擦身、穿衣、解便、洗头这些事情属于基础护理范畴,本身就属于护理工作内容。”

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介绍,给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是医务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此,我省将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医疗机构中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一步推广“无陪护”护理模式。

该工程将在全省二、三级医院全面实施,各县、市选择1所至2所一级医院试点开展,到今年年底,全省范围将创建1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6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5

【关键词】跌倒坠床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79-02

1 临床资料

从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意外跌倒坠床的患者13例,年龄46-78 岁。其中,脑梗塞偏瘫者坠床3例,跌倒6例,帕金森病患者跌倒2例,癫痫者跌倒2例,造成头皮擦伤2例,头皮血肿1例,胫骨骨折1例,各类皮肤擦伤及淤青9例。

2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分析

2.1 年龄因素 年龄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1],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认知功能减退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的发生率也增加。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对医院环境不熟悉,路面不平太滑,地面有积水,光线较暗,不适宜的辅助行走器等,稍有不慎就易跌倒。

2.3 疾病因素 脑梗塞致患者偏瘫、感觉障碍、麻痹、肌力低下、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容易造成患者跌倒坠床,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39%[2]。

2.4 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麻醉镇痛药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降血糖药、降压利尿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心律失常药、抗癌剂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

2.5 心理因素 患者自尊心太强或对自身能力评估过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意麻烦家属或护理人员,事事亲而为之,增加了跌倒坠床的机率。患者担心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其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2.6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夜间相对于白天而言,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巡视病房的时间间隔长,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或满足患者的需要。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根据《跌倒坠床危险度评估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年龄,70岁以上评价为2分;②即往史,发生过跌倒、坠床、昏迷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2分;③身体障碍,骨、关节异常、听力、视力障碍、麻痹、感觉障碍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3分;④精神障碍,痴呆、意识混乱、梦游状态、判断力低下、行动不稳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⑤活动状况,使用轮椅、姿势异常、卧床不起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⑥药物应用,使用镇静、、降压药、降血糖药等,达到其中一项评价为1分;⑦排泄,尿频、入厕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1分。合计:0―7分危险度I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的可能,8―16分危险度II容易发生跌倒坠床,17分以上危险度III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3.2 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 (1)对昏迷、烦躁、偏瘫、认知行为改变、70岁以上老年患者安装床档,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运送患者时使用约束带。(2)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3)使用安全内容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4)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将常用的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防止取物时跌倒。(5)安排高危患者住在临近护士站的房间,以便观察,提供必要帮助。(6)对高危患者要定时检查评估,填写检查评估表。

3.3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 必须向高危患者及家属告知可能跌倒的危险性,做好有关防止患者跌倒方面的健康教育,如将呼叫器放于易取位置,穿大小合适的鞋,选用合适的助行器,入厕时须有人陪同,偏瘫患者由健侧边的床缘上下床,改变时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等。

3.4 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对自尊心太强者要向其讲清楚跌倒坠床的危险性及不良后果,对于担心跌倒者给予鼓励和帮助,克服恐惧心理。

3.5 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保持病房及走廊的光线充足,地面平整干净,若地面潮湿的地方应放置写有“小心路滑、防止跌倒”的警示牌;卫生间、浴室需放置防滑垫,病区走廊安装长条扶手带,卫生间、浴室用垂直的扶手带;病床的高度以病人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宜;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通道不应有障碍物。

3.6 加强巡视,增加夜间、中午薄弱时段的人力资源。

3.7 将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纳入风险管理范畴,严格执行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提高护士防范意识。

4 小结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护理人员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对于患者来说安全即是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3],这是我们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作为临床护士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汝惠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和护理措施,上海护理,2008,(3):36-38.

内科护理的范畴范文6

2010年2月卫生部发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通知,要求各医院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我院积极响应这次活动,在中风内科试行了“无陪护”病房,以满足病患对护理服务照护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是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范畴。“无陪护”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

实行“无陪护”护理服务面临的问题

在试行之前,我院对病区里的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发放50份问卷调查,90%人员认为实行“无陪护”护理服务比较困难,归纳为来自医院方面和病患方面的问题。

医院方面:①护理人员的价值观问题。护士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掌握了一门护理技术。她们认为“无陪护”护理服务只能是一种理念,而难以真正实施起来。②基础配置的问题。我院中风内科床位40张、护士10名,床护比为1:0.25,护士工作量大,治疗任务繁重,按现在的配置无法承担过多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患者方面:①认为“无陪护”护理服务满足不了患者亲情陪伴的需求。患者因疾病本身而产生焦虑感,同时又会因为对医院环境不习惯而造成恐惧感、孤独感。②担心“无陪护”护理服务会使住院费用大幅增加而无力承担。目前我院的一级护理费用是9元/日,一个陪护工的价格是50~80元/日,相形之下护理技术含金量颇低,而一旦增加了护理费用则担心这部分费用能否纳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如果全部由患者承担,对于有人力承担陪护且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难以接受。③担心在无家属的陪伴下,无法监督医方对患者的诊疗过程。④怀疑医方服务能否对患者尽心尽力。

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的对策

为了顺利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得到患者的认可,针对面临的问题,我院在实行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宣传“无陪护”护理服务的意义: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工作,改变以往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无陪护”护理的必要性。①减轻了家属的负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上我国提倡优生优育政策,双职工的家属和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一旦亲人生病,家属便存在着工作、家庭两者难以兼顾的窘境,由护理人员提供精心、专业的照护,解决病患及其家属后顾之忧,无疑能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安心和放心。②保障了患者的安全。③融洽医患关系。④有利于病房的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⑤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增强配备:在原有护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名护理人员,使床护比达到1:0.5。同时取消了不必要护理文书的书写,实施了临床订餐、送餐、消毒供应下收下送,药房送药到科室等措施,把护士还给了患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待在病房。

护士爱护病患,医院关心护士:一方面,尊重护士劳动,提高护士待遇,统筹绩效向临床一线倾斜,使护理人员的回报与付出成正比。另一方面,合理搞好护理排班,以实行人员分层次使用,做到劳逸结合。

坚持按需、自愿原则实行“无陪护”:“无陪护”护理服务不搞一刀切,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尊重患者选择权,不强制患者选择“无陪护”护理服务,允许患者家属陪而不护。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病患负担: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严禁乱开大处方和自费药品,控制药品费用在医疗总费用的比率,在总费用没有增长的情况下,适度提高一些护理项目的收费。

许多基础护理项目的不收费或低收费,使护士为患者付出辛勤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建议制定与护士劳动价值相符合的基础护理收费标准,提高分级护理收费,使护士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和有效激励。同时,应将提高的护理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得起“无陪护”护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体会到医疗改革带来的便利,从而将“无陪护理”服务在全国得以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始评先

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将从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各级各类医院中评选出50个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300个先进病房和600个先进个人。

“优质医院”要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量达到病房总数的60%以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要对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医院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工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优质病房”要求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5个月,患者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对护理服务认可、满意。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工作量大的科室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病房护士数量配置,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8个。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