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策略

1.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成长、发展与改革都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和广大学生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在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也相应地发展壮大。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都突出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发展与改革,才能有助于各高校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这一支庞大的队伍就肩负了更重的责任。

一个人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他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未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正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1]。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决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现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一门课程的基础,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课前的备课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学习资源、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目前,在教学设计方面,很多教师都存在教学设计更新迟缓等问题,部分教学资源与现实脱节,缺乏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课堂教学

整体而言,教学能力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一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体现出深入浅出的口语表达能力,广博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灵活应变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生动的课堂氛围,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然而,由于当前教师资源的限制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人数过多,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就教师自身而言,课堂环节的组织较为松散,教学模式重复而单一,板书随意性较强等问题也很普遍。

2.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从而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从事多年教学活动后,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最容易忽视一个环节。

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精彩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优异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探寻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有能力进行更加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笔者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查找更多新鲜而生动的英语材料,改编成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英语游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掌控能力

教学能力最直接、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表现。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对更加灵活,互动性较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的进度与强度,合理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与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其更应该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培训、研讨会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只有不断学习与实践,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控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环节流畅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掌控能力的同时,应该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有效依据。

3.2培养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监控能力

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监控,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2]。教学反思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还包括对学生课堂反馈和学习效果的反思。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与思考,及时修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或删减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馈,修改相应教学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与测验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教学反思是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提高的决定性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简要记录、课后的教学日志,以及课堂录像等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练习结果、课后练习检验等形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监控教与学两方面的进展。

4.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正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反思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切实提高自己课堂内外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2

[关键词]书法;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创造力

书法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各种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书法教育通过刘书法作品的书写、想象、发挥、创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来完善理想、健康的新文化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书法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的书法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审美意识的培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位很好把握教育教学新理念的优秀教师,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恰恰正是构建教师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阶段。

1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在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些又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由于个体发展差异的不同、智力的开发不同、生活环境背景的不同及接受书法教育知识的不同等,反映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如何在书法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修养,也是书法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在书法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审美素质,书法教学采取因材施教,因势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的审美爱好和兴趣,教师根据这些进行有针对性的门法专业实践训练,并及时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书法理论,体悟其内涵。通过教师的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所以教师必须把书法课程练习,从传统灌输向创新意识方向转化,使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改善。书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意识到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书写风格并突破自己,是很难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书法教师的鼓励,同时学生自身还要坚持不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增强创造力的意识,只有将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力才会在一定基础上得以显现。

2 审美想象力的激发

审美想象力是一种自由把握和创新形式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不断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要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适度地来鼓励他们去尝试不同书法艺术风格,不同的表现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树立独特的思维观念,通过有计划地实践,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体现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把想象落实到现实中。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育任务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

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柔和、粗犷奔放的线条,气韵贯通的章法布局等都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从总体来看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体审美发展的水平。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美活动的质量,决定了个体审美感受、审美创造的丰富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培养审美情感

情感力是审美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力广泛渗透在其它审美能力之中,也是诱发和支配人从事审美活动的原动力,也就是说: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书法艺术表达的不仅是人的思想,而且是表达人的情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书法审美情感培养时,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生活和艺术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要引导学生感知书法作品中的美的形式和意境,使他们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做出审美判断。如欣赏怀素的草书墨迹,我们所感知到的不只是此,书法高华圆润、清劲浑熟、放逸而不狂怪,而是动不失规矩,静不失变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进而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欣赏倪瓒的书法作品《静寄轩诗文》,笔墨清古瘦劲而自然,结字,笔画多含隶意,格调淡远静穆,殊有魏晋文风别具特色,是其晚年小楷的书法代表作。所以书法作品中的情感性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我们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并且是一种有序的、自出超越的表现。

2 培养审美兴趣

在一日法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探讨、不断创造、不断反思的过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是直接书写生活,同时还要书写一种感受,如赵之谦的《汜胜之书》,在其端庄浓丽的字形上回荡着一股郁勃之气,清艳而不显富贵,妖娆而存骨体,若一朵朵盛开的芙蕖。这既是他的书品,也象征着他的人品。这乃是书法家融会了客观物象和主观精神的自己的意境,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书法家成熟的标志。所以,中国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特殊性,在自我创作的内涵上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3

今天,是否具有从容面对变化的应变能力,是否具有善于质疑、前瞻的思考能力,是否具有否定、突破现状的创新能力,这是知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努力和追求的方向。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目标不相符的缺陷: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系统而又老化了的知识,强调教师的意志和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因此,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探索教学的最优化方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举手!”这是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意味着决定权在老师,一个“能”字把许多学生的发言权给剥夺了。这样的教学,其实在老师和学生的头脑中都固定化地存在这样一个思维模式——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这样的提问表面上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有不少学生由于对自身的否定,其大脑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年级越高,举手的学生就越少。到高中时已很少有学生举手,教师只好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此种提问方式的反感,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提问、教师乃至学科的逆反心理。而创造性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一种兴趣之上的,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和形成需具备积极的学习心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习兴趣,何谈创新。

如何使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及提问方式。在问题设计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目前的学习状态等,选择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属“最近发展区”范畴,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是否给了学生发言的自主权。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是“这个问题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把此举称为思维的解放,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一瞬间爆发的思维火花不致在等待中熄灭。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一发问,便有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形成自由讨论的氛围。

过去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现在是学生在相互争论、辩解中得到提高。一些原先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在“我终于站起来了”的感叹中如释重负。一旦学生冲破心理的束缚,便会集中心思体会上课的乐趣,学生说:“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中规中矩,而是像在进行一场自由辩论会。没有了压力,不怕犯错误,不断开动脑筋,对同学的言论进行思考,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二、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构建与创新,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学习。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让学生自学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结构及相关体系,先从整体上把握,再从细节上尽可能理解,弄清楚哪些理解了、哪些还不理解、问题在什么地方,并找到发问的切入点。其次,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对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小组或全班加以讨论,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提示以学生的“愤”、“悱”状态为前提,教师加以“启”和“发”,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或学生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又解决了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一过程,是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探讨问题,平等合作,共同面对未知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提问、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好奇心,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了培养。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4

一、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1. 培养能力是科学知识发展的需要。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了,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特别是现在的电脑应用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显然学校教育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问题,单纯传授知识已不能适应科学知识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适应当代社会就业的需要。当代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前人总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善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工作需要迅速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这样的人才必须依靠培养学生的能力来实现,以便让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3. 培养学生能力是促进学生顺利学习的需要。学生走上社会后,不继续学习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学,有了自学能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顺利完成学业,尽快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

1. 观察能力。学习物理是从观察开始的,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观察是学习认识物理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焦点上;其次要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注意观察的全面、客观、准确;最后还要注意观察对象变化的条件。例如,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注意力要集中在蜡烛以及它在光屏所成的像;观察要全面、客观、准确,如像的虚实、倒正、大小,由观察可知物距变了,成像情况也随之改变,从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猜想能力。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对提出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作出猜想,然后再用实验验证。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猜想情景提供的信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而是漫无边际的异想天开,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创设猜想情景恰如其分地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朝我们预想的方向作出合理的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如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在游泳时我们潜入水中有什么感觉?潜入水中不同深度感觉又如何?教师在作出这样的引导后,学生很自然就会作出我们想要的猜想。

3. 实验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学习物理知识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我们现行的新教材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中发现学习,这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此外实验探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启发和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布置学生预习,然后在实验前给学生指出实验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准备,学生大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另外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这也是增强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4. 分析、概括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是思维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智力发展水平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应侧重于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重在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和概括的方法,会从物理事实的共同特征中概括出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教学“功”这一概念时,通过举几个实例,分析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从而概括出“功”这一概念。

5. 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本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仅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不等于同时具备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此外,创新能力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特定的观念,创新需要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

1、发现科学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

2、构建主义的理论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积极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的,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收。教师可通过提供帮助、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质疑或提供一种模式,在这一运作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构建主义教学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尝试解决。

二、创设应用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数学是自然的,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客观世界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应用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很有人情味,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意识逐步提升为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教学中,设计下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问题:家住8楼,要上7层楼梯,家住9楼,要上8层楼梯,你能把上楼层次和下楼层次写出几个数列吗?

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分析讨论,原来我们最熟悉的楼梯和数列紧密相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为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以创新教育见长的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非常强调学生“have a try”(试一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鼓励引导,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

四、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满堂灌,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鉴于大多数学生对双曲线很不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将双曲线与已经学过的椭圆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构建双曲线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构建双曲线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使教学过程体现创新教育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数学实验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激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6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层出不穷。Hv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框架,并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1

引言

“语言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omskv提出的,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语法知识。他认为语言能力与实际情况下语言的使用无关。这一观点已被指过于狭隘。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1970)称这一观点为“伊甸园”理念,并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1)知识的可能性,指有关的语法和词汇的知识;(2)可行性,指有关语言形式的知识,如知道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懂得在不同环境下与不同人交谈时应运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3)合适与否,指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4)实际上是否完成,即指懂得如何使用和应对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如请求、感谢、道歉和邀请。换而言之,交际能力是指能够使人们有效使用语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交流的能力。

2

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Hymes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以来,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及其他领域并迅速成为一颇为时髦的观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上。

虽然Hymes原先的论文并未谈及外语教学,但是他在论文中提供了可以描述成功使用者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论框架,因此他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对于外语教学及测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全面方法(Widdowson,1978),教学大纲的设计(Johnson,1982),方法论(Johnson&Morrow,1981)和测试(Spolsky,1989)。

2.1交际教学法

在上世纪七十年展起来的与交际能力理论相关的一种教学方法被称为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交际教学法作为与以语法结构为基础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等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语法一翻译法已占据中国外语教学领域多年,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已走向全世界;而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推进,我们不得不在不同场景下用外语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外国朋友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希望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必须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与其他交谈者的关系以及在某一特定场合可以使用的语言类型。我们要做到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理解书面语或口语句子。所有这些语言交际能力都要求我们不但拥有可以正确使用语法规则以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的能力,更要清楚应在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否认交际教学法是目前的中国外语教学所迫切需要的。

2.2交际法外语教学的教材

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外语教材通常有以下特点:(1)教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和表现不同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如请求、描述好恶等;(2)教材根植于意念大纲或是别的以培养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为主旨的大纲;(3)教材强调外语交流的过程,如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合适的语言,运用语言来执行各种任务,像解决难题、获得信息等或者是在社会交际中用语言与他人交谈。教材的真实性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保证教材真实可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2.3交际能力理论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就交际能力理论而言,任何真正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迫使外语教师考虑在中国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许多问题。而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正是把外语学习者始终放在外语教学的中心位置,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在满足他们学生对于外语学习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其教学方法和教材。在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角色迥然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

2.4交际教学法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注

另外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也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文化特色,即语言的使用会受到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这也许是Hymes对于外语教学及第二外语习得理论最大的贡献。为什么当人们相互交流时经常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Hymcs给出了他的解释:不同的语言社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语言功能、语言含义及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语言使用方式真实反映了在不同语言社区中人们在信仰、社会价值观、从属团体及行为准则等各方面的多样性。Hymes的分析也告诉外语教师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教授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外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避免外语学习中母语的干扰。

3

结语

综上所述,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为外语的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框架。今天他的理论已获得广大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者的普遍认同。许多外语教学者正在努力丰富并推进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以使之更适用于实际的外语教学。毋庸置疑,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意义深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Brumfit,C.J.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