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性

科技创新性范文1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

一、前言

十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将创新置于首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发展基点的设定使得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中的创新发展问题尤为瞩目。作为创新系统中的主角――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虽然近年来二者间的匹配与协同机制已备受关注,相关研究亦愈发深入,但其在我国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互动、匹配、协同发展。追根溯源,不难发现,缺少相关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及评价指数是其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回顾相关探索历程,不难看出,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单向影响或互动关系。如stelios Michalopoulos构建了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模型,指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得益于金融创新;陈迅,陈军阐述了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关系,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指出在结合的同时金融创新也产生了新的风险问题;彭风,马光悌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证券业务越来越紧密的整合,科技的力量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同时技术的创新也会不断促进证券产品及服务的创新。

近年为数不多的几篇将起源于物理学的耦合理论应用于两系统之间互动机制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条有益思路。王宏起,徐玉莲构建了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胡国晖和郑萌分析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中观层面的匹配机制以及宏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并提出二者耦合的三种运作模式――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科技金融机构模式、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谭蓉娟和刘贻新深入探究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定量评价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七大产业中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耦合效率。

然而,对于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却始终处于缺失状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金融系统脆弱性。如杨辉,杨丰认为现代金融危机破坏性愈演愈烈,传染性日益增强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紧耦合度愈渐提升,导致各类风险相互作用并最终致使系统风险形成;石睿认为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和“捆绑效应”将各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放大,从而带来脆弱性,最终可能诱发严重危机;郑联盛认为,金融创新虽有助于金融体系稳定,但也有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冲击;刘叶和贺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金砖国家金融脆弱性指数体系,并运用跨国比较的研究方法对金砖国家目前金融系统的情况进行了阐释。

综合来看,现有文献多停留在探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单向影响或相互作用,从系统论视角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做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文献较少,且多研究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可见,传统视角或许无法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广义虚拟经济理念的提出为此提供了新思路。广义虚拟经济是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中心理需求占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统称。经济社会活动规律源于物质态和信息态的循环,并通过这种循环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进化。传统创新理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周期的解释上,科技创新活动、金融创新活动利用已存在自然资源创造新的要素组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然而,通过追溯世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演进历程,不难发现,其源头与进化动因始终离不开信息、物件、人三大要素。故广义虚拟经济下这种以人的全面需求为原点与终极目的和以二元价值容介态为发展机理的理论,将赋予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及其脆弱性更为广泛、科学的内涵。

因此,本文基于V义虚拟经济视角,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划分为以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为表征的实体子系统脆弱性和以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为测评工具的虚像子系统脆弱性,运用系统论方法从以上三个维度共计20个指标采用熵值附权计算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数,并使用该指数对34个样本国耦合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与测度,直观全面地反映各国耦合系统脆弱性发展程度及其差异来源。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二象脆弱性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实体经济与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乘数效应存在不对称,使得财富标志下的使用价值与虚拟价值极度不匹配,完整容介态无法形成,从而导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强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内部参序量活动及外部环境干扰因素使得耦合系统结构、状态、功能恢复或保持能力存在突变性,稳定性遭到破坏,由此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但倘若其持续、极度、非均衡地演化,将导致系统风险集聚,进而使得系统丧失部分或全部演化功能,最终使得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财富标志供应不足,引发恶性经济现象。因此,根据二元价值容介态经济优化均衡理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是现实广义虚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对于脆弱性的内涵,学术界虽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但依据各种观点的视角、侧重点及主要应用领域可将其划分为可能性说、程度说、能力说和集合说四种观点。结合本文研究视角及对象特性,在此选择集合说观点――“内外结合”综合视角,既考虑对象内部条件,亦考虑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进行分类、组织及测度时,不难发现,耦合系统在具有实体状态性质的同时,兼具发展过程状态性质。换言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兼备状态性和过程性,前者是耦合系统的静态反映,后者是耦合系统的动态演化。基于此,可将耦合系统划分为二象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二者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呈现出“虚实”对偶关系。

据此,本文认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是指由于系统内部参序量活动及外部环境干扰因素使得系统结构、状态、功能恢复或保持能力存在突变性,最终使经济趋于不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一种属性。它是源于系统内部、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只有当系统遭受扰动(内部或外部)时该属性才表现出来。其中,系统内部结构是脆弱性产生的主要、直接原因,而扰动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可使其脆弱性放大或缩小,是脆弱性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此类驱动因素通过影响系统内部结构从而使脆弱性发生改变,并最终通过系统功能效率得以体现。因此,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将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分解为以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为表征的实体系统脆弱性和以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为测评工具的虚像系统脆弱性。

(一)实体系统脆弱性――耦合系统内部结构

作为耦合系统脆弱性产生的主要、直接原因――耦合系统内部结构,决定着科技创新系统与金融创新系统之间在要素互动、供需匹配、发展协同等方面能否协调发展。由于上述两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具有动态复杂性,因此,若要二者在经济发展中各司其职、各发其能,从而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均实现协调发展,就必须关注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已有相关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在一系列相关假设下,分别论证了静态最优、动态最优框架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并提出用耦合度对系统内部结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显然,实体系统耦合度越高,内部结构协调性越佳,二者之间越匹配,发展越协调,故实体系统脆弱性越低;反之脆弱性则越高。

(二)虚像系统脆弱性――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耦合系统功能效率

作为耦合系统脆弱性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一方面,将通过与实体系统的相互作用使耦合系统脆弱性放大或缩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作为外部扰动源发者触发实体系统脆弱性,但前者为主要影响方式。因而,倘若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佳,能与实体系统进行良性互动,强有力地支持实体系统运行,则虚像系统脆弱性低;反之其脆弱性则高。

作为耦合系统脆弱性最终的体现形式――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体现了两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若耦合系统运转良好,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则无论是科技创新系统还是金融创新系统均应有所发展――科技创新效率稳步提高,金融创新功能愈渐健全。因此,系统功能效率越高,虚像系统脆弱性越低;反之其脆弱性则越高。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数构建

(一)评价指标选择

基于上述分析,从耦合系统内部结构、广义虚丰以环基础以及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三个维度以高度敏感型、预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作为基本甄别原则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数。

1.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

本文沿用已有研究中提出的耦合度对实体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进行相关测评,但做了些许修改。耦合度测算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相关指标皆为逆向指标,具体指标及说明见表1。

2.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互联网金融、全球化等趋势对环境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理应演变成相应要素纳入环境系统框架中。因而,相比传统经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环境系统要素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的同时,也更加贴合经济事实。具体地,本文将从营商环境、政府治理、经济基础、人才基础、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体现虚像系统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并分别以法规政策质量、政府效率、人均GDP、公共教育支出和高等院校入学率、互联网用户、FDI/GDP作为相应变量,相关指标皆为逆向指标,具体指标及说明见表1。

3.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

虚像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可分别由科技创新效率程度和金融创新功能程度得以体现。本文中,前者选取研发投入产出绩效作为变量;后者则采用金融发展增长率进行。需指出,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区别在于前者着重强调金融产品的增长效率,而后者则更加偏向关注金融市场规模水平;联系在于每一期的金融发展水平是前一期金融创新的结果。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及指标普遍接受性,在此选用以银行信贷、股票市场总额占GDP比重增长速度为内容的金融发展增长率作为相应变量兼具合理性与可行性,相关指标皆为逆向指标,具体指标及说明见表1。

(二)模型构建

从耦合系统内部结构、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以及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三个维度构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与其相对应的模型分别为St、GEt和ET:

具体地,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模型(s)中令科技创新子系统(ST)与金融创新子系统(SF)地位对称,故各项权重值取1/2,t为选取时间年份,S。即为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指数年份值。

具体地,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模型(GE)中A,为各指标相应年份所占权重,f为选取时间年份,GE即为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指数年份值。

具体地,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模型(E)中分e为科技创新子系统(ET)与金融创新子系统(EF)指标相应年份所占权重,t选取时间年份,Ef即为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指数年份值。

故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完整性,本文采用2005-2013年相关数据对34个样本国(含19个发达国家和16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耦合系统脆弱性测度与评价,样本详细信息见表2。

相关数据来源详情见表1,需说明的是,考虑到创新产出具有三年延迟效应,因此在测度科技创新效率时,R&D投入变量样本区间取为20022010,相应产出样本区间取为2005-2013。此外,为消除指标间量纲差异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借鉴Schwab极值线性标准化方法,即逆向指标数据(表1中带有“(一)”的指标)作如下

(二)

脆弱性测度与评价

本文相关权重值均采用熵值法计算而得,相应过程在MATLABR2009a中实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年份值Vt具体数值如表3。

(三)结果分析

分析上表,不难发现:①该指数值多介于[4,5],脆弱性呈中等;②脆弱性存在差异且个别差异极为显著;③样本期内,该指数呈平稳波动态势。

为进一步分析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差异性,下文将采用“整体概述、分组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析模式逐一对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指数年份值St、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指数年份值GEt和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指数年份值Et进行深入探究。

1.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指数年份值St分析

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指数年份值st如表4,分析易知:①该指数值多介于[1,2],脆弱性呈低等;②除个别样本外,此维度脆弱性虽存在差异但较小;③样本期内,该指数多呈平稳波动态势,但美国、日本与中国表现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及2010年,该维度脆弱性显著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前期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高杠杆性使得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财富标志下使用价值与虚拟价值不匹配,内部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脆弱性增加。

对比分析图2易知:①此维度脆弱性方面,发达国家整体上表现优于发展中国家,说明其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优;②此维度脆弱性变化大致趋势与现实经济现象高度一致,表明模型无误且具预测性;③样本期内,发达国家此维度脆弱性普遍有所增加,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有所降低或至少维持原有水平。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多是金融创新源发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日益成长,尤其是近年飞速发展的中国。

2.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指数年份值GEt分析

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脆弱性指数年份值GEt如表5,分析易知:①该指数值多介于[3,7],脆弱性呈中高等;②此维度脆弱性存在差异且极其显著;③样本期内,该指数呈平稳波动态势,但长期有缓慢上升趋势,即脆弱性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广义虚拟环境近年来发展不尽人意,如腐败滋生,政府效率低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位等等,使其无法与实体系统进行良性互动,最终导致此维度脆弱性增加。

对比分析图3易知:①此维度脆弱性方面,发达国家整体上表现依然优于发展中国家,说明其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佳;②此维度脆弱性变化大致趋势与现实经济现象相吻合,特别是2009年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的差异与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密切相关。③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该指数值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可归功于其严苛的法律以及高薪养廉的反腐政策。

3.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指数年份值Et分析

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指数年份值Et如表6,分析易知:①该指数值多介于[6,7],脆弱性呈高等,这是因为功能效率脆弱性为最终体现形式;②除个别样本外,此维度脆弱性存在差异但较小,由于其作为最终体现形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正负相抵,最终达到平均水平。类比投资组合原理――有效市场中仅获得系统风险补偿,即市场组合收益率,该结论侧面印证国际市场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资源得以较有效的配置。③样本期内,除2009-2012稍有波动外,该指数总体呈平稳态势,但新加坡、泰国与马来西亚表现突出。

对比分析图4易知:①此维度脆弱性方面,发达国家整体上表现不如发展中国家,说明其金融创新过度繁荣导致负影响大于正影响,脆弱性不减反增。②此维度脆弱性变化大致趋势与现实经济现象高度一致,特别是2012-2013l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的差异与欧债危机影响深度、广度及时滞有关,具体根源在此不作深入探讨。

4.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年份值Vt分析

上文已对该脆弱性指数进行了整体概述,现通过对比分析图5易知:①该脆弱性方面,发达国家整体上表现优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由于其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优,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佳;②该脆弱性变化大致趋势是:2005-2008略微上升,20082013发达国家呈平缓上升态势,发展中国家则呈平缓下降态势。结合上述三部分动态走势图可知:2005-2008,三个维度脆弱性互为抵减,最终使得该脆弱性微有提升;2008-2013,发达国家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先受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影响,后受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影响;③样本期内,发达国家脆弱性呈略微上升趋势,新加坡表现突出;发展中国家则呈略微下降趋势,马来西亚和泰国表现显著,差异来源可从前文分析获知,但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在此不作探讨。

5.含/不含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年份值Vt/NGEVt对比分析

为验证广义虚拟经济理念的提出能否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构造了一个对照组,即不含广义虚拟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年份值NGEVt,其值如表7。对比分析(表7与表3)易知:不含广义虚拟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均高于含广义虚拟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说明由于忽略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致使耦合系统脆弱性被高估。

分析(表7与表6)易知:不含广义虚拟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差异小于含广义虚拟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差异,说明广义虚拟经济理念能为脆弱性差异及其来源提供更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对比分析(图6与图5)易知:忽略广义虚拟环境颠倒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耦合系统脆弱性程度,与经济现实相违背。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模型更为合理,并更具解释性,能够为该主题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出发,选取34个样本国,在分别测算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国家脆弱性演进趋势以及差异性表现。主要研究发现包括:①样本国耦合系统脆弱性多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各维度脆弱性分别主要处于低等、中高等以及高等水平;②发达国家耦合系统脆弱性整体上低于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其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优,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佳;但需注意,发达国家耦合系统内部结构脆弱性普遍有所增加,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有所降低或至少维持原有水平;发达国家耦合系统功能效率脆弱性整体上高于发展中国家;上述现象说明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创新过度繁荣使得经济高度虚拟化,财富标志下使用价值与虚拟价值极度不匹配,脆弱性不减反增;③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差异性主要源于广义虚拟环境基础不同。

科技创新性范文2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探究了工商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现实价值。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而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获得有效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企业要能够积极利用科技创新,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管理创新,实现产品的创新,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一、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管理现状

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有效发展。企业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其可流动资金的管理,要实现对可流动资金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模式,以实现资金的的最好利用,真正实现其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工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之间多通过模仿开展管理工作,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和方式,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身竞争力就受到限制,无法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工商管理中积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利用新科技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实现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抓好工商管理工作。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能够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结合市场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制定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举措。要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够利用新科技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新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可以得到完善的发展,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的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的市场。企业在工商管理项目运行中,如果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企业的自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项目控制管理模式将得到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与管理要求之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联系,企业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将得到优化。这样,企业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技术项目与运行项目的升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趋势,利用新科技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将能够站稳脚跟。

(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必将会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下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为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进行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凡,可以说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企业要紧跟时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具活力,企业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要求相关管理者要能够充分重视科技创新项目,并能够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构建有效的问题解决处理机制,这样,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层级实现现代化发展,能够保障企业发展与社会诉求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结构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工商管理的集中化优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管理结构的升级。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工商管理项目中实现科技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实现科技的创新,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使企业更为有效的占据市场,更有利于企业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优化企业发展理念,这些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更好的盈利,必须要保障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以落实,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重大科学的发明,很多新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也必须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动力,企业才能凭着科技新手段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实现整体工商管理项目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联系,这样,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才能得到优化,企业的整体管理层级才能不断实现转变,传统工商管理结构才能真正的转变为现代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结构,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也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工商管理的结合,企业市场运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这为企业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盈利提供了保障。

三、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项目开发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综合性的管控,保障其运行的系统化高效化发展,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管理能力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在工商管理中,要能够积极研究市场需要,能够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化的富有科技含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积极转变工商管理思路,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发展的动态化变化情况,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运行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必须要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障企业发展与市场需要的有效结合。企业要能够进一步改革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提升管控结构的重要性,能够全面认识科技创新在管控结构创新,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够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集中处理工作,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构建起综合管理综合分析的管理思路,这样企业工商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得以成功构建,企业的整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创新科技,进一步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项目,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基于市场需要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监督管理与制度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更加努力,做好工商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商管理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与他们工作贡献相匹配的奖励,对于一些工作不积极,甚至是做出一些事情影响到企业名誉,影响企业发展的员工,也必须要在制度中明确处罚条例,只有做到奖惩分明,企业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搞科技创新的员工,对于一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入创新技术的员工,企业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价值和突出贡献,能够在制度中保障这部分员工的利益,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员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只有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执行过程才能有据可依,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英人才的不断产生,很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高端科技在社会更多行业中能够得以有效的应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科技的力量,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环境下,如何真正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每一个企业领导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工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能够深入市场做调查,能够根据市场经营一线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拔工商管理优秀人才,并能够为工商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要通过教育学习,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方面的学科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组织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在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企业尤其要重视提升相关人才的信息化素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高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保障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新科技的有效应用。

(四)促进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都是相当激烈的,企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拓展世界市场,在工商管理方面必须要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这样,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才能得到提升。要实现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能够具有国际化发展的意识,企业要积极创新企业文化,能够基于自身文化特色生产特色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要重视国际化发展,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强有力的发展。

四、实例分析

目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要能够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工作中,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实现的发展,都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的,企业也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强大,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突出中,作用是重大的。这里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第一是实现扁平化管理,这种管理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主要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利,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优秀的员工,企业所给他们的奖励是非常大的。在工作中,企业不对员工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而是培养员工的自我克制意识,引导员工进行创新发展。这样,员工都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一种做好产品积极创新的冲动。第二,企业采用的是无层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实施下,员工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有共同的创新发展目标,都能够通过密切的配合出色的完成工作,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根据员工创造价值的多少为员工发放工资,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他们都能安心工作,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重视引导员工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工作中,企业和员工都很重视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公司能够积极采用电商预订产品模式实现经营,通过以销定产等模式实现生产,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非常高,这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第三,公司重视对产品的创新。华为公司在手机生产中非常重视创新。能够基于客户需要不断提升手机产品的性价比,能够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创新,以技术创新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有效的发展。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发展也有了保障。总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商管理中,企业始终要秉承科技创新理念,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科技创新,企业要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有效的策略,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地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翟登峰,穆昱.浅析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科技创新性范文3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科技支撑;高新区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16-04

1加快发展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那一部分,是在新兴产业中,能够在政策扶持下逐渐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2012年4月,自治区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意见里提出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选定是基于广西的技术基础、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来科学选定的。从技术基础看,广西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较为成熟。从自然资源条件看,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从产业基础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1高新区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

载体

截至2010年末,广西共有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3个,自治区级高新(园)区1个。目前,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经成为我区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南宁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制药及食品加工、汽车零配件及机电产品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桂林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五大主导产业,柳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北海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及制药、海洋生物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临海工业配套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好、布局日趋合理。部分主导产业在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柳州高新区以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行业,其中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10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6%,占园区销售总收入的44.6%。

2.2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到目前为止,我区围绕14+4重点产业已建立了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其中广西生物能源研发中心、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中心、广西生物农业研发中心等16个研发中心属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汽车整车和发动机、机械、新材料、医药制造、生物、新能源、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等产业。依托区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区科技厅主导成立了8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中心和54个自治区级中心属于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另外,在区科技厅的支持下,我区还在汽车、生物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了“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1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建立了“柳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3个国家级和5个自治区级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这些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2.3知识产权工作有效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的能力

知识产权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区科技厅非常重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工作。区科技厅每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支持企业做好专利和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的能力。在区科技厅的支持下,各地加大对企业申请专利的扶持力度,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验收的重要指标,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优先资助奖励,对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补助或奖励。

2.4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自2009年自治区政府组织实施了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工程以来,区科技厅重点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支持和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厅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安排和设立了多个科技项目和课题,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区首款中型轿车宝骏630研制成功,优化了我区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汽车产业竞争力;制糖、铝、锰等行业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共性关键技术,综合治理技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3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措施

3.1优化投入结构扶持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

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工程为抓手,重点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整合优化创新资源,组织实施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分别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设置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铝资源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产业链延伸、制糖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金属尾矿资源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等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3.2把高新区打造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科技创新性范文4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

科技创新性范文5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 激励机制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25-0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它包括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产业。政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其制定的规划、实行的政策直接影响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当前政府主要是通过确定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出台相应的发展规划和配套优惠政策来引导企业申报承担这些项目,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政府部门对科研项目和经费进行直接管理。毋庸置疑,这样的体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放眼全局,该体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项目、经费、企业及人员之间没有得到高度的协调匹配,监督机制缺失,负面现象滋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乐卮焐肆似笠挡斡胝铰孕浴⑶罢靶约际跆剿骱脱蟹⒌幕极性,阻碍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坚实基础,对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当前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必须要以改革驱动创新,健全激励机制,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一、科技管理体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

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在运行管理机制、体系结构、创新主体活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体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研究发展格局;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究系统结构优化调整,一些开发类院所转为或进入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三,全国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增大;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地更加紧密,科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第五,专利授权和有效发明专利快速增长,在国际上的排位逐年提升。

近些年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1)科技项目的评审者又是参与者,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能力混为一谈,无法使项目评审做到公正公平;(2)项目的申请成为谋生的手段,与科技创新越来越远;(3)项目申请程序和经费预算程序繁冗复杂,研究者无法专心投入到研究中去;(4)政府对科研的控制干预太多。以上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进行项目研究的积极性,阻碍了科技创新。因此,冲破体制桎梏,建立激励机制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我们当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委托关系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政府委托企业进行项目研究并直接管理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申报项目存在道德风险,项目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因此,为保证科技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本文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科技管理国情相结合,特别引入第三方组织,形成一种新的科技管理模式,即由政府部门委托第三方组织对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匿名管理。这样,政府和第三方组织,政府和企业之间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其中,第三方组织是由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多家中介机构组成的集合,具体包括立项评审专家委员会、结题验收专家委员会、经费预决算机构和监督与信息反馈机构。同时,各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之间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各机构具体的职责为:

立项评审专家委员会:(1)立足于评审项目的重点,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说明和实现目的,根据评审流程对申请的项目进行严格分析,最后评审结果并将结果交给政府机关;(2)把评审的重点放在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上,对所有的项目以及项目申请人员都按照评审的程序一视同仁,公平对待;(3)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相结合的多样化评审方式进行多次评审,确保项目研究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

结题验收专家委员会:(1)明确项目的验收步骤、标注和依据;(2)根据项目的目标对各项验收材料进行独立、严格的专业化验收,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要项目承担人进行返工直到合格为止,最后把结果上交给政府。

经费预决算机构:(1)熟练掌握编制预决算的基本要求、详细的具体编制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2)为项目申请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节省申请人的时间和精力,使申请人能专心的竞争立项或者做研究。

监督与信息反馈机构:(1)对以上各委员会对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2)及时公布立项、评审和验收信息,让公众参与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

然而根据委托理论,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面,人具有隐蔽信息而处于逆向选择的地位;另一方面,委托人针对人的隐蔽行为面临一定的道德风险。这引起了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为了避免冲突使人显示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并自觉的尽最大努力进行工作,委托人应该针对人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本文的委托关系中,政府是激励的主体,第三方组织和企业是激励的客体。接下来,将针对主体对客体的具体激励机制展开深入论述。

(二)政府对第三方组织的激励与约束

众所周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而第三方组织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第三方各机构的服务质量,政府应通过招标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励。目前具体的招标方案一般有三种:(1)对于满足条件的机构,政府直接给予与其职能相对应的固定的管理费用;(2)对于满足条件的机构,政府只给予一部分管理费用,在任务完成之后,再给予剩余部分的劳务报酬;(3)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政府在机构执行任务期间,对其进行定时、不定时的有效监督,并且会要求机构及时公布各种评审信息。若机构按照政府要求公平公正顺利完成任务,政府不仅将剩余的劳务报酬发放给机构,还会再给予机构一定的奖金。若机构在执行任务期间,出现、暗箱操作等现象,则剩余的劳务报酬不再给予机构,若造成严重后果,政府直接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般而言,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包括正面的奖励,还包括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比较以上方案,第三种方案奖罚分明,监督约束机制更加完善,能够达到真正的激励效果。

(三)政府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

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此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性、战略性、全局性、前沿性,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政府应建立保证金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其中,该保证金制度包含立项保证金、成果保证金和成果转化保证金三部分,其具体含义分别为:(1)立保证金是指企业在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活动时,随项目申请书一同递交给政府的费用,其具体金额按照项目预算金额的一定比例来定。该保证金的设置主要是确保所有申请项目的企业都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立项活动,从而提高立项的整体质量;(2)成果保证金是为了保证企业在通过立项后能认真刻苦的进行研究以得到最后的项目成果所设立的约束资金;(3)成果转化保证金是基于当下成果转化率低下所设立的能够促进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形成的制约保证金。

三种保证金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转化,其具体的使用细则为:(1)若企业没有通过立项审核,则政府将暂时保管立项保证金5年以作为企业下次或未来申请项目的立项保证金,若超过期限后企业还没有通过立项,则将该保证金如数返还给企业;(2)若企业通过立项审核,则企业立项前交付的“立项保证金”自动转化为“成果保证金”。如果企业最后取得项目成果,则根据项目成果给予企业一定的激励奖金,同时“成果保证金”自动转为“成果转化保证金”。在未来5年的有效期限内,若成果转化成功,则将成果转化保证金如数返还给企业,并再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用于以后的再创新;反之则成果转化保证金不再归还给企业;若企业在通过立项审核后,最终没有取得项目成果,政府派遣监督小进行调查,若调查发现没有取得成果是由自然因素(地震,泥石流等)造成的,则将成果保证金如数返还给企业;若是由人为因素(挪用经费,经费未专款专用等)造成的,则成果保证金归政府所有。

三、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政策保障

为了确保以上激励机制顺利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政府还应出台一些与之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对第三方机构的引领作用

在新的激励机制下,政府不再是科研项目的直接管理者,而是第三方机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和支持者。政府应该尽快完成自身角色和职能的转变,重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协调者、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在第三方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尚未被企业认可的起步阶段,充分认识第三方机构在科技体制改革、市场发育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将第三方机构的建设工作提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经济、科技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制度规范和规划引导的职能。

(二)建立和完善法律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在现今市场环境下,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和规范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确保企业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政府应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第三方机构组织的法律法规,例如制定《第三方机构促进法》,修改与第三方机构发展相关的《公司法》、《税法》、《合同法》等,明确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力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建立第三方机构行业自律制度、信誉评价制度和从业人员准入等相关制度;制定和实施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执行操守、违规惩罚、资质认证等行业管理制度;制定促进第三方发展的税收、财政、投融资和信贷等相关政策, 保证行业发展的秩序性、规范性。

(三)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分业政策

我国地域广袤,各个地区的文化特征、资源分布、产业优势等特点不同,因此,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资源特点和优势选择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相关科技项目。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的七大产业各自对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政府应对七大产业实施分业政策。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应提升高端设计水平,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充分利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出口优惠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进一步引进高端人才,制定信息安全法规;生物医药产业应多建设中药材基地,设立医药指标,简化新医疗器械审批程序等;新能源产业应实施电价补贴,拓展融资渠道等政策;新能源汽车方面应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大力进行市场推广;其他产业应设立质量标准,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等。

在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本文从科技体制改革入手,引入第三方组织对创新项目进行管理,并立足于政府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和第三方组织的激励机制,以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

[2] (美)拉丰特.激励理论(委托模型)[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 李煜华,王月明.政府行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激励效应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4(2)

科技创新性范文6

关键词:课外科技;创新 ;自主学习性;

中图分类号:G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 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

1、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概念

自主学习就是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不依赖于别人的学习。自主学习最早基于瑞士的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儿童在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1】将建构主义理论推广到大学生中,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是最为重要的,大学生不是学习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协调性和相对性。它要求大学生能主动的学习,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并且能够与外界环境相协调

2、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障碍

a、应试性学习与虚假学风的障碍

应试性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典型特征,在各高校中,大学生将考试视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对于学校的开设的课程,学生们依据课程的性质来决定投入的精力,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课后也仅仅局限书本的知识,考试期待老师划重点得高分,完全没有树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意识。另外不少大学生把“证书”奉为自己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盲目付出,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对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不利的。

大学校园里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走捷径,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考试作弊手段层出不穷,“钱、学”交易的“现象”都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

b、“自主”的片面理解

有不少大学生意识到提升和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片面理解,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忙于兼职赚钱,过早的社会化,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也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主观方面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培养,因此噬需寻找解决的方法,目前多数高校都采取了建立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基地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国家也设立了“挑战杯”对其中的佼佼者进行表彰。

二、课外科技创新基地提升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几个方面

1.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目标的自我设计的能力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果,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条件和学习兴趣,正视自己优势和弱势,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由学习搭好学科实验平台,学生自行挑选课题,与专业老师联系,这个过程能很好的锻炼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一个实验开展的目的、需要的仪器经费、调研对象的选取、时间的分配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科学创新思维、科学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

前述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要求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安排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课外科技创新基地所提倡的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例如,如果要开展一项关于恩施土家族旅游开发资源的调查,就需要大学生自己根据自主设计的规划开始调研工作,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要求能严格按照设计的时间和路线进行,并且不断的检测与预期规划的整个计划经费是否符合,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调研的方法。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坚持自主学习的关键,否则自主学习就不能长久,也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个高校的课外科技创新基地都是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的。

3、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

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课外科技设计是一个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发的创新活动,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学则有效的学习策略,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整合和改进。因此,可以说,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自主平台,能决策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对错,具有直观性,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更具有推动的作用。

三、完善课外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保障

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确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地位,可以建立培养体系的组织平台。一是由学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规划整个科技创新的项目,再由院系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在各个学院具体落实,对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宏观把握,负责老师、学生激励政策的制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氛围。二是由学科老师带头,严格把关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途径,能有效的使“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三是构建思想政治辅导与与班主任组成的执行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员、组织和鼓励,能成为学生课外安科技活动强而有力的辅助队伍。在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还可以构建集教学、科研、设备、教务、宣传、学生工作和各级学生组织于一体的机构,并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

2、 完善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的硬件平台

首先要建设学校的创新实践示范基地,有一个统一平台;其次可以再各个院系建立创新实践分基地,另外还在各个教研室成立了研究小组、项目小组,使得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最后与企业的合作是课外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应该把握这个重要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创新中,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加强这个硬件平台的建设。

3、完善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的软件平台

a、制定有效的运行管理办法。严格学生课题的申报、审批、立项、评审制度,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让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配套的保障制度和运作机制,并且提供基金保障。

b、专业教师应该站在时展的最前沿,时刻关注国家及实际科技领域的发展,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结合科研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专业领域,有效地知道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攀岩好“导演”的角色。【3】

c、树立“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新理念,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接受来自教师的指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研”是大学生自主设计和钻研的过程,“做”是大学生时间的过程,通过“学习――创新――实践――学习”的途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水平创新性人才。

课外科技创新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是教育改革和创新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课题,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寻找一种更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大学生自主性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和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启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性,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