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1
【关键词】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改革创新策略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认真找寻出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更加有效的改革创新策略。
一、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现状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仍旧面对着诸多问题,以下从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经费调节存在问题、投入产出不合理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实际上影响到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众所周知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院系间的行政调配来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主要由负责这门实验课的老师来管理的,因此这意味着管理老师又上实验课也管理实验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工作受到了一点程度的限制。其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还体现在许多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均衡并且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带来的实际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制度,把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进一步管理,但是由于这一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高效的应用,因此很难促进了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进一步管理。
2.经费调节存在问题
经费调节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单纯的依靠管理制度上来进行限制是无法实行高效的仪器设备管理的,因此只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仪器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综合建设,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提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缺乏足够的经费和没有进行合理的经费调节,是很难达到上述目标的。虽然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的成绩是在不断增加,但是工科学院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仍旧是存在着的,因此只有考虑到工科院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切实的调节经费,才能够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投入产出不合理
投入产出不合理是导致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仪器设备作为学院的一项资产,投入之后就应当取得相应的教学、学术成果。但是收到部分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与实验教学投入的仪器仪器设备之间的比例实际上并不协调。许多工科学院的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投入和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学术环境、实验条件本身并不是非常匹配,从而在实际上影响了工科学院实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室的维修跟不上,个别实验室设备容易损坏但是经费跟不上,实验室老师又要上课又要维修但是还是时间有限,从而导致了管理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创新策略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策略有着很多,以下从加强院系沟通协作、树立科学使用意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
1.加强院系沟通协作。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首先需要着眼于加强院系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由于实验室的使用是根据这学期的课程同步,有这门理论课就对应着有该门实验课。在这一过程中工科院系应当在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上和其他院系协调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方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积极与学校的职能部门一起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
2.树立科学使用意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需要管理人员着眼于树立科学的使用意识。管理人员在树立科学使用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许多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院系内部是存在着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许多工科院系购进了许多相同或者是在功能上过于相似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有限的资源的重复浪费,并且还会导致学院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其次,管理人员在树立科学使用意识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的对于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使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实验仪器设备都能够发挥出自身全部的价值。
3.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资源。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实验仪器设备自身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了解。其次,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学院和院系规定的实验守则,从而能够在减少实验仪器设备损耗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从被动的清理和保护实验室仪器设备到主动的保护和重视实验仪器设备上来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仪器设备资源“保护”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最终切实的提升工科院系实验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本质是对于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分配。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建设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环节,来以更加优秀的新型管理方式来提升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试论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策略[J]. 管理观察,
2013,1(2):67-70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2
据悉,《意见》是国家层面第一个关于科技金融的指导性文件。以金融为出发点,落脚于科技创新,旨在引导建立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金融体系,确立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鼓励金融创新,拓展金融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特别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市场融资机制。
“《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其内容集中体现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表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和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源,是我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肩负着引领全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重任,有必要、有基础、有优势、有责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发挥中关村示范带动作用
《意见》指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资源密集、科技金融领先的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关村示范带动作用。
因此,中关村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市金融局党组书记霍学文表示,当前国家之间技术竞争的背后,金融是一项重要的支撑资源。金融的竞争实际上与技术的竞争是高度相关的,金融的发展也成为促进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全世界金融发展的规律表明,金融对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决策,与国家和北京市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也是我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中关村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始终得到国家及北京市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出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0年年底开始,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并将“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村的发展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此次《意见》的,旨在落实国务院批复,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据了解,针对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意见》提出,要实现科技金融发展环境显著改善、资源聚集规模效应显著增强,科技与金融对接机制显著优化,资本市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发挥。
“《意见》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纲领性意义的文件,也是我国重大金融决策、重大科技决策及重大科技金融创新决策的一个标志性产物。”霍学文表示,《意见》的,对于在中关村示范区形成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以此引领带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关村示范区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方面起到带领作用,并促进金融资源聚集起来支持科技创新,最终形成一个科技金融的“巨量”产业。
中关村有能力承担重任
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企业有效融资需求的持续增加成为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和优势。
据了解,目前中关村示范区拥有高科技企业近2万家,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多家,其中2011年新创办企业超过4000家。具有高科技高成长特征的“瞪羚企业”有3000多家,留学人员累计创办企业6000多家,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648家。在德勤“中国大陆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强”和清科“中国大陆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榜单中,1/3左右来自中关村。
同时,中关村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和金融基础,具有进行科技金融创新的巨大优势。针对科技企业多元化的有效融资需求,中关村示范区探索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科技金融服务资源聚集效应显现。信用首善之区建设成效显著,区域融资环境不断优化,被国家发改委誉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标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创新实现持续引领。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3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创新 现实意义
费耶阿本德是奥裔美籍哲学家 (1924-1994),以其在科学哲学上的极端观点着称于西方哲学界。他的思想总体上来源于托马斯·库恩的历史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同时又非常“实用地”对待各种哲学思想和哲学流派,甚至包括了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费耶阿本德继承了科学哲学的批判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引起了科学和科学哲学自身。他对科学的批判不同于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等人的批判,他的批判之火是从科学哲学的堡垒内部燃烧起来的,对于科学哲学的杀伤力极大,并从思想上直接威胁到科学至上的优越观念在上世纪引起全世界哲学界和科学界的震惊。
1 费耶阿本德的主要观点
费耶阿本德的主要观点集中在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着作中。归纳起来有:①反对规则的方法论,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主张 “怎么部行”;②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假设不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将科学的至高无上性等同于中世纪的宗教,称之为科学沙文主义或科学霸权主义;③认为不同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和不可比性;④要求将科学与国家、教育分离开来以便于科学与教育的创新。这四种观点可以写成如下的推理:因为,不同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和不可比的,所以, “怎么都行”;又因为,怎么都行,所以,理性的科学假设不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故科学必须同国家教育分离。
显然。从这种推理中我们会惊讶地发现 :一个致力于推翻归纳和演绎的科学哲学家在运用理性的方法完成他的思想传播。但由此就否认费耶阿本德的理论意义,给他贴上 “机会主义”或 “非理性主义”的标签则显得过于简单。事实上,费耶阿本德并不一般地反对理性和客观存在,他反对的是以为有最为客观、最合乎理性的发现真理方法的存在的观念,即理性的神化。如果理性意味着普遍规则的话,批判理性是合乎理性的,对理性的绝对崇拜是非理性的。这种有趣的悖论对我们这个创新的时代有其现实意义。
2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环境的现实意义
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我国科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多数仍是一些人力密集型和财力密集型成果,而基于创新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的成果仍不多见。导致这种情况,当然有许多因素,其中创新环境的营造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006年l1月一12月 ,在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 “科学”与 “伪科学”之争.以中科院研究新研究员宋正海为代表的一方建议在 《科普法》中取消 “伪科学”一词,遭到了中科院院士何柞庥为首的伪科学斗士的反对。现实中的真伪科学之辨凸现了科学创新环境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温费耶阿本德的一些思想。科学创新作为一种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的活动,其最大的特性是它的不可预知性。但现实的科学活动中许多人,包括一些着名的科学家过分拔高了科学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已经披20世纪的许多科学成就所证明,普特南认为 “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认为,在我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的理性和可能性。”这种科学的优越性的假定超出了科学,并几乎成了每个人的一项信念,由此阻碍了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的优越性只不过是一个童话。我们运用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剖析一下真伪科学之辨:①谁来定义真伪科学?标准是什么?②如果是被证实是科学,披证伪的是伪科学或未被证实的都是伪科学,那么科学的探索精神到哪里去了?不可预知性又如何体现?在科学哲学领域应当抛弃那种贴标签、树权威的做法,取消科学领域的造神运动。凤凰卫视 “废除伪科学”之辨中某嘉宾质疑另一个嘉宾 “请问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教授?”我想知道的是:在真伪科学之辨中,身份很重要吗?身份决定了观点吗?这种环境下的科学创新必然呼唤打破科学神话、科学童话。科学刨新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规则的限制。
3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制度的现实意义
2006年着名数学家丘成恫指责jE大 “长汀学者”造假事件也暴露出科技刨新中的制度缺陷,尽管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最终没有定论,但肯定的一点是我国的学术体制中有一些暗箱的成分,制度的设计中监督缺位。无论北大有没有虚假引进,只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都会给指责者、给大众一个结沦,而不是象现实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在上个世纪,费耶阿本德就尖锐指出:现代科学绝不像科学宣传的想-止我们相信的那样困难和完美。美国的众议员鲍曼曾有提案建议:国会应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拥有否决权,众议院通过该项修正案时,引起美国科学的不安但费耶阿本德却极为赞成,他认为鲍曼修正案建议检验少数人用纳税人的钱做了什么。公众将这些钱交给他们处置,徒劳地希望将会由这种慷慨得到好处。考虑到自我陶醉的科学沙文主义,这种检验是十分合理的。他甚至极端地认为:应当加强外行的监督。这种观点在2006年的中国也出现了:2006年6月16日 《科学时报》邹承鲁先生文章 <我国科学在自主创新方面为何举步维艰》中指出:自主创新体制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尤其是经费的问题上存在严重错位,科技界的专业标准被人际政治所替代。这种现象需要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加以改变。
4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又担任一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创新教育对科学创新的意义。传统教育中对科学的教育基于灌输。这种方式与披费耶阿本德类比于宗教的灌输一模一样,他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孩子们的批判能力以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他以激烈的言词,表达一种宽容、自由的教育思想,他极端地认为:教育与科学应当分离以 “保护儿童们所具有的宝贵想象力,并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比较能力。”笔者虽不赞成他的极端做法 ,但却认同他说的做法中所表达的思想。
反观基础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情景引入、问题分移亍、命题论证,而忽略了难得的直觉和顿悟。我们津津乐道于课件制作和解题预设,而抹煞了学生的机智和创新。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教学的简约运动和洗课运动,倡导民主教学和教学生成。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尝试一种我们称之为“课程超市”的实践,即由教师将 自己的特长发挥,提出自己的课程方案,由学生加以选择。超过一定人数,就开设课程。这是一种别样的课程,根据师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课、选课,授课更注重探究和合作,其评价更注重过程和发展;开放实验室、开放图书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佳佳网
再有,今天的课程开没是标准的、课本是统一的,答案部是标准的 、人的培养是标准的,这样的教育少了该有的选择性和批判性。为此,我们呼唤草根教育、田园教育,刨新教育应当在不同观点、不同学科中相互依存并相互竞争,让学生有自由比较及选择的余地。使他们不致圊于一己之见或一家之言。
总之,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在科学创新中对科学制度、学术环境、学术思想都有其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处于转型期中的中国的教育更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费邵阿本德 .自由社会 中的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杜.1990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4
1.1开发生产领域方面
首先,科研机构和人员对生产领域技术支持不足,重视不够。农产品科技产品结构相对复杂,这增加了农技推广人员在一些技术理解方面的难度,因此,科技人员在研究和开发时的工作地点不能完全局限于实验室,而且还应到田间地头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减少技术推广应用环节所遇到的各种阻碍,为科技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扫除障碍。其次,产与学、研、推广各环节严重脱节。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是三个独立体,因此,如何将三者有效结合是发展我国农业所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2科研领域方面
首先,研究领域狭窄,局限于传统格局。粮、油、棉、麻等大宗类农作物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全国从事大宗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占全部农技人员90%以上,其中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这反映了在研究环节上注重产前、产中,而忽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等产后环节。
其次,研究机制存在不完善。目前研究机制缺乏鼓励制度,导致人员缺乏研究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研究人员仅仅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应付研究,导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学研究后发现其研究并无现实意义。
最后,研究经费不足。农业研究需国家给予的经费支持,而目前我国发展有限,总体资金有限,需投入资金的项目多,这使得相应的资金投入量也随之减少而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农业研究经费不足问题出现便不足为奇。
2农业科技创新措施
2.1完善推广领域
首先,需要将推广设备更新。结合原有的报纸、杂志、黑板报、学习班等方式,根据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完善农村网络体系,利用网络对农技进行推广,避免信息获得滞后问题。其次,招募推广人员并适当的给予补贴。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人力的帮助,农村存在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的认字水平较低,仅依靠纯文字类的推广宣传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益,通过招募推广员,由推广人员进行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推广作用。此外,为保证推广人员不流失,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相当具有必要性。
2.2加强开发生产
开发生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在开发生产科技产品前,应当对当地的农业环境进行考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生产,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将试验环境范围扩大到农地中去,结合农民对科技产品的意见反馈对科技产品进行试验修改。同时参照、学习国外农业科技创新较为发达国家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较好融合的方式,结合我国农村实情及专家们的意见对我国较为薄弱的三方融合方式进行强化。
2.3重视科研
国家在农村科技创新方面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农村相关部门拓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此外,国家应当完善农村科研项目制度,制定适当的鼓励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同时,对科研项目的制定及开展严格把关,避免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与农村科技创新项目无关的项目中,造成资金浪费。
3结束语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5
为了深入、准确的贯彻、执行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针,在科技创新上,作好以下几点。
一、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是主要的,因为自己不创新,老靠国外的、人家经常卡脖子。但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引进创新对我国快速、高质、高效的发展更有利,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果必然要高。拿海尔集团来说,1984年,销售收入348万元;1996年发展到616亿元,提高了1770倍。海尔集团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就是靠技术创新,特别是先进技术引进。如果没有德国利渤海尔公司几十年前输出技术,海尔公司技术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二战后亚洲四小龙崛起,均得力于技术引进。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引进博采世界所长,并用吸收、消化、创新,使之一举登上大雅之堂。
二、产、学、研相互结合。因此生产部门有生产部门的长处,学术部门有学术部门的长处,科研部门有科研部门的长处。将三个部门的长处结合起来,便能形成强劲的合力,多、快、好、省地作好技术创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品级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上,特别是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升华度要求更高,必须以集约化、高效化整合市场、资金人才,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技术。
三、创新目标、力争国际化。也就是说,在具体技术创新工作中,不允许闭门造车,每一个技术创新课题,必须从全球范围去考虑,站在世界的高度,全面、动态地了解全世界在这一课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高起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四、技术创新课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说,市场需求什么,就创新什么,狠挖市场需求。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在瑞士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40%下降至1982年不足10%的严峻关头,在“弃旧图新”战略的指导下,针对市场需求大搞技术创新,生产了最具竞争力的薄型斯沃奇表。此表身精美轻巧,每只售价才30美元,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超常规的技术创新,高科技跳跃式的发展及目标市场需求针对性强,使瑞士夺回失落的“钟表王国”的王冠,1984年世界市场占有率又奇迹地回升到40%的份额,再度称霸世界。
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6
[关键词]科技创新 高校图书馆 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82-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高校图书馆拥有科技创新的大量基础性资源,对高校科技创新潜在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它虽然不会直接对科技进步产生影响,但它的服务功能却和科技和教育发展密切相关。崇尚教育目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对于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核心力量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却尚未被充分认识。因此,探讨高校图书馆与高校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和促进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基础保障作用、源头作用和导向作用。
(一)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作用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信息资源体现在: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纸制图书期刊、网络数字期刊及科技查新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人才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拥有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科技创新人才资源进行联合培养;此外高校图书馆作为历史文化建筑物,还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具有培养方式更为直接和有效的特点。前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林曾指出:图书馆在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中起着传播知识的中枢作用,科技创新中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料和图书馆多样化的服务。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
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科技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要。当然科技创新是在一定知识条件下进行的,拥有较多的科技创新知识才能增加科技创新成功的机会。知识搜集和获取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假如能够把这部分知识聚集在一定的场所,以满足科技创新主体的需要,那么就会大大的节省时间和成本。高校图书馆中恰恰有此优势,不仅可以提供科技创新者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源头上发掘科技创新的新思路,起到源头保障作用。
(三)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
现阶段,在高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选准信息存贮点。近年来,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综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面临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仔细的筛选和必要的信息重组,才能形成一批新的、有价值的科技成果,使科研人员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产生创新观念,走上知识创新的道路,进而使科技创新者攀登科学高峰。所以说高校图书馆是一种学科发展方向性的象征,能为学科服务起到导向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功能的实现
信息化社会,大量的信息资源充斥着网络,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提高其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强对科技发展方向和步伐的判断,以最快的速度积累到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科研创新主体人员的需求。图书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理念
在市场经济社会,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础保障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观念上明确其公益服务的性质。因为,只有树立了为“创新服务”的理念,进而给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了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才能为科研人员走向世界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服务能力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服务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图书研究人员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同时增加图书情报人员的业务知识,把图书馆特有的各种优势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让高校图书馆以最广泛的信息服务满足主体需要,并把其推到高校科技创新最前沿,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的科技创新。
(三)服务内容
为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必须在服务内容上着重强调信息的供给和知识的补给功能。知识补给功能的实现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上实现的,即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和传播大量的显性信息和直接信息,但是面对这大量信息,即使创新主体一一读完文献,也有可能不能准确了解其中的知识。所以知识的补给功能就逐渐发挥其作用,着重强调在知识补给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即研究人员只需定期阅读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期刊杂志,其他学科文献只是略读一下即可。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和新动态,把握好发展方向。
三、结论
总之,如果高校图书馆能够在深入分析科研创新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科研主体获取信息的效率,必定会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做出更突出的贡献。此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应仅仅局限在信息的提供上,还应该体现在知识的补给和创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侯集体.国家创新体系与图书馆[J].情报杂志,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