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课程设置;护理专业;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43-01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一、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 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三、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综合教学模式;内科护理学;学生

一、研究背景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范围广,整体性强,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包括绪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系统、内分泌、风湿性及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涉及内容多,学习时间长,占据近一年的时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所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估,提出病人的护理诊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促进病人的康复。

目前,临床一线对各高职高专校培养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的学生要取得双证,即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资格证,走进临床就要胜任临床工作。这就要求各高职高专校培养的护生不再是知识加技能型,而是有丰富知识和各种能力并存的综合型的人才。针对这样的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很难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走进临床就能胜任临床工作。研究如何有效改革教学方法,抓住教学重点、剖析难点,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是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突破点和关键点。

二、研究目的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综合教学模式来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熟练掌握,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真正做到学生出了校门就能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胜任临床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研究内容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教师讲授时灵活调整所授内容,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轻松的事情,如讲每一个章节疾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时,可采用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但讲授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法。PBL是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具体病例的疾病诊治、护理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过程。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事先将学习的要求(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分组(每9-10人为1组);教师到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学生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找出其护理问题;通过看书、查资料、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主持课堂讨论,每组派1名代表就某个问题发表本组的看法,其它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点评,完成教学内容。此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各系统常见疾病病人护理的教学内容中使用,如呼吸系统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护理,消化系统中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疾病病人的护理中健康史采集、提出护理问题及制定护理措施等等。实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评价疾病对个体的健康影响,怎样做一名合格又出色的护士等。(3)目标教学法。教师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本院自编了三年制护理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报告手册,课前发放到老师、学生手中,确保学生在上课前明确每一章节、每一次实训课的教学目标。在上第一堂课时,要求每位教师对本门课程进行一个简短的说课,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怎样学习这门课,这样更能有效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4)临床病例教学法:临床病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将临床上常见的,有一定难度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当今倍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评判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可讨论性、真实性的,并有临床实际意义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5)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即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中,自已构建知识,将解决问题的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2]。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请学生根据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在讲授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协作学习,最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同时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贯穿其中,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学习偏差,树立信心。这种教学法的开展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加强协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6)标准视频教学法。是指在授课时播放参照国家较为权威的视频[3],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视频,运用于内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行为。(7)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仪器、用具、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达到的目标,解决病人什么样的问题等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并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4]。有研究[5]报道,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内科护理岗位综合模拟实训中运用其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2.教学方式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使得教学内容形象、逼真、图文并茂,增加了动感、立体感、真实感,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艺术感染力。能将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引进课堂,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详实,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师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留出时间和空间,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不足,课件内容筛选不力,无效信息泛滥,信息资源缺乏,病例素材单调,课件死板而且枯燥无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遵循内容的科学性、简明性、实用性的原则,使用的图片具有典型性,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2)传统板书方式。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学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3)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合为一体,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合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强学生内科护理学操作技能的培养。(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即把教室、示教室以及训练室连成一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同时进行。一是避免了一项操作多次重复示教,节约了课时,二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短时间内机械模拟教师动作的同时要理解操作程序和方法,要开展积极的讨论和争论,避免了因不知其所以然而产生的枯燥无味厌倦情绪。在指导学生护理技能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操作错误环节,让学生进行评判,找出操作中的错误所在,不仅加深了对操作要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5)演示方式。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目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直观教学法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如内科护理中的各种诊疗操作、血糖的测定等。(6)角色扮演法。在进行病史采集、身体评估、内科护理的操作、健康教育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病人、家属和护士的角色扮演。扮演病人自述主要痛苦及症状,扮演家属的对家人生病的感受,扮演护士者运用沟通和交流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护患交流,教会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去想象,去构思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语言越接近现实生活越好,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做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提高学生综合护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从模拟病人、家属的实践中体味病人的痛苦,家属的焦虑甚至恐惧。护士更应关爱病人,帮助病人,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家庭的负担,做生命的保护神,让学生在扮演中体会护士职业的角色内涵,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达到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体验到病人及家属的感受,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选取本系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2个班,共99人,全日制大专护理定向2个班,共96人,四个班共195人,其中男生是17名,女生是178名,年龄是19-20岁。在2011年9月~12月,以《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教材,总学时为186,本学期总学时为126,其中理论96学时,实训30学时进行授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分析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

(1)学生对《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的认同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无记名答题,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均为选择性题目,用李克特(Likert)量表的5级反应制,即十分同意、同意、未定、不同意、十分不同意。(2)《内科护理学》岗位综合实训技能考核。由4名非授课班级的教师组成,分成两组,每一组由两位教师,严格按照《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项目的标准化评分表进行评分。算出两位教师所打分的均分,为学生的成绩。成绩以百分制85~100为优、75~84为良、60~74为中、60以下为差。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五、结果与讨论

1.研究结果

(1)学生对综合教学过程的认同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95份,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经检查,有效问卷192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98.5%,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同度为84.1%~99.0%,表明了对综合教学模式的肯定。(见表1)

(2)内科护理岗位综合实训技能考核。经过统计分析,4个班195名学生的综合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全部在60分以上。其中85以上的61人,占31.3%,75~84分的85人,占43.6%,60~74分的49人,占25.1%。本次综合考核包括根据所给病例完成病史采集、对病人的身体评估,分析病例说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为病人进行护理,共有四个大条目,11个子条目。通过分析,综合技能考核成绩85分以上的主要存在问题是与病人沟通交流还不够。84~75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出的护理问题不全面,护理措施不完善。74~60分的主要存在问题是对病例分析还不够,护理问题提出不够正确,身体评估方法运用不够自如,评估结果的汇报不够准确等。所有学生综合实训技能考核过程均符合临床实际。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将来直接应用于临床,胜任临床工作,专业课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与临床零距离接轨。

2.讨论

内科护理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控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由于学生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使依赖性增强了,问题意识没有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学性和个性都淹没了,不适合目前临床对人才需要的要求。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套符合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同时,应根据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及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易被护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如,对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可用PBL教学法;如概念、症状部分可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体征方面可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对护理评估可采取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方法;对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可用抛锚式教学法等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探索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也真正得到临床用人单位的认可。

从实践教学效果看,在提高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师生沟通能力方面,学生的认同度还不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当今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说明,传统的、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需要。在实际内科护理课堂上,应大量采用综合教学模式,因为一次课有多项任务要完成,这必然要求教学模式向综合化、多样化、多系统化方向发展。具体在每一堂课中运用哪几种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和安排,需要每一位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去探索和研究,做到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993.

[2] 许维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9,(10):119-121.

[3] 罗一平.视频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59-161.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反思日记法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肾内科70名本科实习护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实验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反思日记法进行实践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指标。结果:两组护理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反思日记;护理实践;应用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flective Diary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Kou Ling, Guan Ji, Li Ying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flective diary writing i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to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Methods To randomly select 70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who wer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divide them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and conduct a four-week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which reflective diary writing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 of departmental rotation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reflective diary; nurs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反思日记法是指通过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回味,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是学生掌握概念、技能、分析病情非常有用的向导工具[1] ,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快速转换。提高了护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现将带教体会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高校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于2010年7月-2011年10月来我科实习,共70人,均为女生,年龄20-23岁之间。

1.2 试验设计:在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原则前提下, 把7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5名。要求观察组在本科室实习的4 周中完成8~10篇反思日记;对照组,不要求写反思日记。两组的其他实习任务和要求相同,带教老师相同。

1.3 方法

1.3.1 带教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临床实习。常规带教方法:入科环境介绍;各种护理物质的存防地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示教;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示教;每周的小讲课(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介绍;交流与沟通的技巧、专科知识等);床旁提问等;观察组: 在以上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反思日记法。

1.3.2 反思日记的书写指导:对试验组学生来我科的当日进行反思日记相关内容培训1小时,详细讲解反思日记书写的目的、意义及书写方法。要求护生从肾内科实习第一天开始,将自己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观察到的事物、体会和感受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推荐的写作步骤为:选择一个你认为有意义的临件进行描述,并阐明下列要点(顺序不分先后,至少5项):①说明自己或他人所提供的措施;②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③说明你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是否对于你处理这个情境时有帮助;④说明在这个事件中你曾使用过的资源及说明为何你会想用这些资源;⑤讨论自己的优缺点;⑥讨论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你会采取哪些不一样的措施[2] 。并由科室护士长指定带教组长帮助学生完成反思日记,每周收集、阅读反思日记并对学生进行反馈沟通,带教老师参与。

1.3.3 评价方法 在肾内科实习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是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临床护理技能、病人床旁现场提问的综合考核,各自总分为100分。

1.3.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对反思日记的分析

(1)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现场提问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护生通过日记整理,将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成长收获与烦恼一并记录在内,本身就是一个整理思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通过反思,指导其实践的理论知识就会复现,而这种复现是理解理论知识的关键[3] 。2002年美国学者Bilinski 提出,反思日记是体现学生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媒介,也是持续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反映其概念理解情况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互动的知识传授方法,是一种信息形成和理解的过程[4] 。护生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复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验证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中的一些差异。带教组长在阅读反思日记时也在指出他们在基础、专科理论和技能上的欠缺点,并给与指导。从而提高了护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了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2)反思日记对带教老师的影响 带教教师通过阅读反思日记可以了解护生,及时掌握护生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相容性,给予护生情感理解和支持[5] ;能够引导护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成为一种亲切的交流方式,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氛围,这可在一个群体中相互影响而逐步同化[6] ,老师也可反思自己的带教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和知识结构等有无缺陷,达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彼此成长进步的目的,来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反思日记法是一种引导护理学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判断性思考的方法,它是用语言、文字记述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自我判断和体现教师教育水平的工具。随着护理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和发展,反思日记法是主要的资助教育手段,结合我国护理学的教学背景,发挥护理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快速积累经验,迅速提高学生的判断性教育[7] 。在教学中,除吸取传统护理学教育理念的精华的同时,也要多运用反思日记法了解护生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景,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让护生满意。当然,反思日记的记录最终还是为了引导护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在人生的每一步脚印踏下去之后都会有回顾和总结,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智慧[8] 。

参考文献

[1] Bilinski H.Nurse Educator][J].The mentored journal,2002,27(1):37-41.

[2] 蒋小平 郑显兰 冉孟芳等. 反思日记法对提高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7(9): 45-46

[3] Cohen JA, Welch LM. Web journaling. Using informationaltechnology to teach reflective practice[J].Nurs Leadersh Forum,2002,6(4):108-112.

[4] Bilinski H. Nurse Educator[J]The Mentored Journal,2002,27(1):35-41.

[5] 武巍, 李亚洁, 翟惠敏.护理学员专业素质及护理技能规范化训练的教学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5):294-295.

[6] 袁碧,张盼盼, 魏林娜.新疆民汉学生临床护理课程成绩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3):19-20.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护理;人文;人文关怀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2-02

有句外国医学名言是 这样说的,“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我们中国也有句名言“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这当中都包含着医护人员对病者的人文关怀。对病者的人文关怀古来有之,当今世界经济快速迅猛发展,医学也跟着进步,护理人文关怀也越来越凹显出其重要性。我们的先人虽然注意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但始终没有提出相关的理论来。

1.护理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1.1护理的定义。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nurse这一概念来源于拉丁语,原为养育、保护、照料等意。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1910)1859年认为“护理是使病人置于能接受自然影响的最佳环境”。当时的护理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急性病患者的需要。1943年SisterOlivia认为“护理是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对人、环境、健康、护理的认识,美国护士M-arthRogers在生态学家Newnan和Fitypatrick理论的影响下,认为应该重视人是一个整体,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1966年美国VirginiaHenderson认为“护理是帮助健康人或病人进行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直到病人或健康人能独立照顾自己。”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下的定义“护理是诊断与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内容是护士对病人现存疾病的状态和潜在健康问题评估,依据护理理论确定护理诊断,应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护理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并对效果进行评价。这一概念提出护理要作为医疗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仅执行医嘱,护理的发展不再是注重疾病,而是在重视疾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人的整体护理,注重护理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以上各项护理定义各有其重点,也有一定局限性,是与历史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的,我们可根据时代的进展对护理下定义,因为护理的内容、目标、对象等总是不断变化的,护理的内涵也总是依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着。但护理的任务和目标却是可以确定的。护理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 。护理目标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1.2护理学的定义。目前对护理学概念尚无一致公认的标准定义。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护理学有了很大进展,对护理学的认识逐步提高。1981年我国著名学者周培源说:“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986年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说:“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医疗有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护理专家林菊英说:“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护理理论逐渐自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和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究竟怎样定义护理学呢?许多护理学者提出不同的定义,但都认为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最近有些护理学者认为“护理学是研究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1]。它以自然科学和会科学为基础,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2]。”我认为此定义比较准确的说明了什么是护理学。护理的对象是人,护理学本质属性就包含人文性,它是研究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3]。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病人,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护理学的任务:①建立有助于康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②着重用教授和示范的方法预防疾病。③为个人、家庭和居民提供保健服务。联合国主管卫生工作的专门机构-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1977年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3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护理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他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远古时代)、家庭护理(古代)、宗教护理(中世纪)、医院护理(中世纪末)、近代护理(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20世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护理是南丁格尔创建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20世纪护理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其发展可概括的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阶段,此时护理的特点就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执行医嘱为主,且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这一时期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此时的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致命弱点是只关心病人局部的病症,以协助医生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灶为目的,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因而护理从属医疗,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研究领域十分局限,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是在心理上,社会中良好的适应状态” ,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学的指导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性的伙伴关系,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的护理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如生理、心理,而不单纯的是疾病的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现状。此时,护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脱离了类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改变了护理的内容和方法,但护理的研究内容仍局限于病人的康复,护理的工作场所限于医院内,尚未涉及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

三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已成为各国健康保健人员的努力方向,护理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变为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1977年WHO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护理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将有很大的扩展。护理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病人,扩展到健康、亚健康的人,扩展到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也从个体护理扩展到群体的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扩展到有人的地区,护理教育趋于完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

1.4 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中医把人体看成作是统一的有机体,并把人的健康与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中医药学为护理学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但当时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大多都是由大夫担任护理工作,一人任两职。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我国近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随西医和宗教的传入开始。 当时的护士大多是外国人,由于当时社会的需要,更多的中国人去学习护理并成为护士,但那时的护士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并不能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护士。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护士队伍壮大,护理教育体制日趋完善,护士晋升制度和注册制度的建立,护理出版物增加 ,护理研究日益发展都促进了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2.人文关怀

2.1人文的概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英语中人文即是humanism,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 易经 》中 贲卦 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 程颐 《 伊川易传 》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我国《辞海》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现在大都采用辞海中的解释。

2.2人文关怀、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关怀(caring,又称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4]。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5]。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6]。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 世界观 ,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立在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成熟起来。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虽然这其中包含了护理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护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素养等内容,但人道主义的伦理意识和精神最重要。因为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的有效实施、病人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等等,都需要护士的人道伦理意识作为前提,尤其是当护士单独从事某项服务时更需要良好的伦理意识加以保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要以人道和美德作为后盾”一样。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与我们现今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有专家称,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是整体护理的内在动力,而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7]。人文素质要求现代医护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感、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8]。

3.护理人文关怀

3.1护理人文关怀的提出及发展。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在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发展阶段。Watson在她的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中首次应用了“人文关怀”这一词语。她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

3.2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内涵、核心内容。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9]。护理人文关怀也即是人文护理,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0],简单说是指护士将所学知识内化后,发自内心的给予病人的情感付出,以及对病人的同情理解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爱[11]。具体来说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有五个方面: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9]。

3.3我国护理人文关怀进展及发展趋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认识更为理性,更加全面。护理学作为一门逐步发展成熟的独立学科,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实践过程中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集中体现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和护理学科进步的产物。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护理人文关怀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我国人文护理发展趋势一、护理实践的发展 社区护理:下世纪护士将从医院走向各级初级医疗保健场所; 健康教育: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各专科护理 :面对和管理更加复杂和危重的病人。二、护理教育的发展 教育层次:扩大高等护理教育规模,提高护理教育层次和增加护理教育的多样性形式; 课程设置: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开业护士的培养 护理管理的发展: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研究的发展:出于广泛深入开展的阶段,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意识有待提高; 护理理论的发展:应用护理理论,检验和发展护理理论 。

总之,人文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必须人文护理。现在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文护理即是以人为本的护理[12]。我国的人文护理才刚开始起步,我们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刻苦耐劳的精神,向别的国家学习。我相信人文护理将在我国迅猛发展,人文护理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静平.现代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4,3-6.

[2]张静平.现代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4,3-6.

[3]何宇芬,谭斌.浅谈临床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407-1408.

[4]段红梅.人文关怀体现护理质量提高[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93.

[5]杨涯人,邹效维.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学习与探索》,2008,02:11.

[6]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7.

[7]宣扬,申正付.医学生人文素质缺陷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4):16.

[8]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l2.

[9]计慧明. 护理人文关怀新进展.现代护理报:2009.

[10]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2003, 17(1): 2.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28-02

中图分类号:R 642.0文献标识码:Bお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护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怎么搞,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通常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重新审视“高级”这一定位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果说在我国刚开始招护理学本科生时严重缺乏中高级护理人才,高等教育条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规模很小(更不用说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认定为高级人才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话,那么在目前我国护理学高等教育大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把培养本科毕业生定位为培养高级人才就不适当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符合科学。

ピ诟叩冉逃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级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级阶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一般人才;二是为今后进一步遴选、培养中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从事相关护理专业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护理学又是兼顾文理特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讲究严密性,又强调灵活性。因此,仅仅通过本科教学就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护理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本科生来说,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下,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意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由注重学科系统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统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应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优化护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十几年来,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护理学发展需要和向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国一个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那只能束缚护理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阻碍各个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应该达成共识。

1.优化课程设置在4年中,护理本科生共学习20多门课,知识结构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程等。经过高中阶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扎实,对一般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则有“吃不饱”现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今后的本科课程应增设公共关系、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医学桥梁课及急救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课。

2.合理安排学时在提倡素质教育、摈弃填鸭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如果每天还是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想把什么课都排上,想让学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学会,那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束缚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总课时、总学分有限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在其他课程的课时与学分要求有硬性规定,不能削减的情况下,真正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就很有限了。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选择,把真正重要的课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课程只能忍痛割爱,千万不可贪多求全。因此,建议适当减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增加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主要专业课的学时数。

3.调整授课和见习比例本科教学虽然比中专和大专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多,但是示教与学习、见习时间偏少,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倘若增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增设动物外科学,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应另设一定时间的病区见习,从而增加操作机会,减少学生对操作的生疏感,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在实习前这段时间,应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见习。

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当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体验方式以病案引导讲授,选择临床真实病案,让学生依据护理程序给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而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授与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方式根据制定题目分组进行表演,模拟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现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这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活动,涉及到对问题背景的判断、护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护理结果的理解与分析等环节,对于学生加快理解护理方法的应用和加快掌握护理技术十分有效。不少护理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学校所属的社区内真正进行一次某项病例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病例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学生毕业联系工作单位时,把曾经做过的调查报告附在推荐书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目的是: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护士素质,巩固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区科学管理方法,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在内外科实习过程中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对所分管的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在完成日常护理任务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术前指导及家庭随访等,在完成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劝慰开导,使其情绪稳定而有利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使书本上的整体护理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形象化。在内科实习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ICU、心电图室、血透室、急诊室等科室轮转,以达到开阔视野,锻炼提高临床观察、判断、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2.培养教学能力在病区实习过程中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知识每个学生每周讲一、两次课。在备课时要查阅各种资料,力争做到内容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小讲课不仅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使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得到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推广到临床理论课阶段以及基础课后期阶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

3.培养管理能力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分别实习1、2周护士长工作,在实习期间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尝试。结束时结合病区实际写一份设想或建议书,在实习过程中,可了解护士长的日常工作程序,组织召开生活会,实习护士进行分科考核等。

4.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在实习期间,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学习,尤其应学习一点医学辩证法基本知识、医学情报学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科研方法等知识,将这些纳入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逐渐产生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42.

[5]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76.

内科护理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 护生;带教;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64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92-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阶段。通过神经内科的临床实习,培养和提高护生专科护理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所必备的各种技能。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将他们早日锻炼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结合我院神经内科护理专科性强、病情复杂多变、护理风险相对较高,我科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及实施方法

根据近几年护生出校的总体素质,神经内科工作的性质,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及易出现的护理缺陷,经全科护理人员认真总结、讨论,将实习计划修订为五点。具体实施如下:

1.1入科教育

由护士长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本专科实习要求、整体护理的概念,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第一时间消除护生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1天完成。

1.2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

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独立的操作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介绍本科工作制度,如交接班制度、请假制度、查对制度、保护性医疗制度等。指导护生学习护士礼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与入科教育同时完成。

1.3神经内科常用操作技术演示及指导

每批新入护生实习的第1~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逐一对神经内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主要包括:氧气吸入疗法、保护性约束带法、康复训练指导、介入溶栓护理等。再让护生在模型人上反复练习直到基本掌握,然后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护生出科前1周抽考1~2项,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

1.4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

1.4.1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进行专题讲座 轮流挑选科内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对新入护生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讲课内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出院指导,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统筹指导。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2~3周完成。

1.4.2临床实习中的理论指导 实习护生既有中专生,也有大专生、本科生,带教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平等对待他们[3]。实习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实习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问、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的重点、难点及本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随时提问和检查,放手不放眼,如出现差错,带教老师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尽快让护生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并用通俗、准确、清晰的语言与患者有效地沟通,既提高护生的交流水平,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1.4.3出科理论知识考核 护生出科前一周对他们集中进行神经内科常用护理知识考试,了解护生对神经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

1.5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严格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带教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对专科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带教中既能态度严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又能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使用鼓励的眼光、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同时生活上又能主动关心、帮助护生,使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熏陶[4]。护生出科时按“优、良、中、差”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科内对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2结果

我科在多年的带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带教体系,既对培养出合格的护生起关键作用,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促进科内护理质量提高,同时在新形式下对护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带教方法[2]。

总之,带教过程是我们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督促并激励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带教中。

[参考文献]

[1]赵国芝,龚玉泓.浅谈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11(6):21.

[2]李静,况兰.浅谈带教实习护士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9):838-839.

[3]吴素清,黄青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